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9
桂林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是为了防治地表水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用水质量,而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表水域制定的环境保护管理目标。
为了明确我市各主要地表水域的环境管理目标,促进地表水污染防治,提高水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区划。
一、区划范围桂林市2.8万平方公里区域内的主要江、河、湖、库等地表水域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周围一定范围内的陆域。
二、区划依据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㈣、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行跨地、市河流边界水质达标管理的通知》(桂政发[1997]62号)㈤、《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㈦、《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㈨、国家环保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质矿产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7月10日)三、区划的技术原则㈠、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优先保护㈡、从全局着眼,局部服从整体,兼顾各专业用水要求和上下游对水质的要求,同一水域具有多种功能的,依最高功能划分类别。
㈢、不能随意降低现有区划功能㈣、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为经济建设服务㈤、兼顾区域水环境功能现状与区域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进行水环境功能区划,使区划结果易于管理,实用可行。
四、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本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对桂林市辖区内的主要河流、湖库、桂林市城区的重要风景湖塘等主要地表水域划分为五种水域功能类型,132个水域环境功能区,详细的功能区划分见表1。
所划分的五种水域功能类型如下: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同一水域兼有多类功能类别的,依高类别功能划分。
第二章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第一节总论4.1.1区划的目的和意义4.1.1.1区划的目的水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环境,开展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是为了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贯彻水法,加强水资源保护,切实履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根据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结合社会需求,确定各水域的主导功能及功能顺序,科学合理地划分水功能区后,可作为我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积极保护和科学管理的依据,也是下一步进行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础。
4.1.1.2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意义1)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划分水功能区,明确水体的相应功能及水量水质控制目标,为本市水体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促进本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为水资源保护提供治理目标水功能区划的主要工作,是在对水体进行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水体的主导功能,并据此划分水功能区,依据不同的水体功能和量、质标准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使水资源保护措施更具针对性,同时有利于解决上下游之间的用水矛盾。
3)为截污治理工作提供定量分析标准进行水功能区划后,可按确定的水体保护目标计算纳污能力,对本市内中小河道水体的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并进行污染治理优化控制和综合整治,促进污水纳管工作。
4)为中小河道的综合整治提供指导方向通过划分水功能区并确定相应的标准,将使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提供明确的治理方向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5)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奠定科学基础通过划定水功能区,并制定配套《水功能区划管理办法》,使水资源管理工作步上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
6)为其它涉水规划的编制提供控制方案根据《塔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纲要》精神,水功能区划是其它专项规划编制的基础。
今后市内所有涉水规划的编制都应以水功能区划作为基础,而其它规划的编制也为论证水功能区划的可行性提供相应的依据。
4.1.2区划指导思想和原则4.1.2.1指导思想水资源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要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出更高的需求和目标。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及水生态功能分区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依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水生态功能分区
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实现流域水环境“分区、分级、分期和分类”管理的基础.通过分析海河流域的陆地和水生态系统特点,确定了一级二级分区的指标体系,一级分区指标包括地貌类型、径流深、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反映水资源供给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共划分了6个一级水生态功能区;二级分区利用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空间异质性,反映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及水质净化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共划分了16个二级水生态功能区.最后,通过野外调查各个分区的水生态系统结构和生境差异性(水量、水质、河流生境、水生动植物等),对一级和二级分区结果进行了评价.分区结果能够为海河流域的水质目标管理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支持,分区方法和指标体系也可以为国内其它类似流域的水生态功能分区提供参考.。
福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定方案1、划定依据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3《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2.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划定范围福州市辖区内主要河流及湖库。
具体范围如下:闽江包括主干流、古田溪、安仁溪、梅溪、大目溪、源里溪、井下溪、小目溪、荆溪、中房溪、溪源溪、梧溪、大樟溪、清凉溪、十八重溪、陶江、上洞江、下洞江、莲柄港、三溪、拉溪、石门溪以及福州城区内河、西湖、闽侯县城内河、南通内河等;敖江包括主干流、霍口溪、日溪、贵溪、牛溪;龙江包括主干流、太城溪、虎溪、大北溪;其他河流有:起步溪、鉴江溪、中房溪;水库有:福清东张水库、连江山仔水库等。
3、划定类别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福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以下五类:(1)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2)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3)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4)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5)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4、划定方案福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定方案见附表1、附表2。
表中未提到的福州市辖区范围内的其他河流、河段及湖库执行Ⅲ类标准。
附表1 福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注:本区划所指左、右侧是均指面对下游左、右侧附表2 福州市主要水库水环境功能区划附表2 福州市主要水库水环境功能区划(续)。
水环境功能区划名词解释
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指根据水体的水质状况和水生态系统特点,将水体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以保护和恢复水环境,同时合理利用水资源。
它是水环境管理和保护的重要工具。
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水质状况,可以划分为水源保护区、水生态保护区、生态涵养区、农田排水区、生活排水区、工业排水区等不同的区域。
每个功能区都有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水源保护区是指保护水源地,防止污染,确保供水水质的安全。
水生态保护区是指保护水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生态涵养区是指保护湿地和河流自然生态系统,维持水文环境的稳定。
农田排水区是指管理农业排水,防止农药和化肥等农业污染物进入水体。
生活排水区是指管理城市生活污水,进行污水处理,防止污水直接排放到水体。
工业排水区是指管理工业废水,进行工业污水处理,防止工业污染对水体造成损害。
水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是将不同的水环境类型和功能区进行合理划分和管理,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维护生态平衡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
同时,它也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指导,促进水环境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为保证本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和水污染物综合排放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防治水污染,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本市地表水水域现状、使用目的、保护目标,将本市地表水水域功能区划分为:生活饮用水源区、农田灌溉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
一、生活饮用水源区生活饮用水源区共60个,其中水库35座,河段25个。
该功能区水体适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中的Ⅱ、Ⅲ类标准。
(一)水库崂山水库(崂山、城阳区)棘洪滩水库(城阳区)尹府水库(平度市)产芝水库(莱西市)流清河水库(崂山区)大石村水库(崂山区)泉心河水库(崂山区)书院水库(城阳区)虹字河水库(城阳区)云头崮水库(城阳区)小珠山水库(胶南市)殷家河水库(黄岛区)丁家河水库(黄岛区)王圈水库(即墨市)宋化泉水库(即墨市)挪城水库(即墨市)石棚水库(即墨市)高格庄水库(莱西市)北墅水库(莱西市)黄同水库(平度市)双庙水库(平度市)黄山水库(平度市)双山水库(平度市)大泽山水库(平度市)山州水库(胶州市)青年水库(胶州市)铁山水库(胶南市陡崖子水库(胶南市)吉利河水库(胶南市)朱家庄水库(胶南市)代戈庄水库(黄岛区)晓望水库(崂山区)大河东水库(崂山区)淄阳水库(平度市)孙家屯水库(胶南市)(二)河段━━━━━━━━━━┯━━━━━━━━━┯━━━━━━━━━┯━━━━━河段名称│起始断面│终止断面│水域长度│││(km) ──────────┼─────────┼─────────┼─────大沽河干流│产芝水库出口│沙埠│13.6│江家庄│麻湾桥│77.1 芝河│源头│产芝水库│15.6 小沽河│旧店罗头村│大沽河│36 五沽河│刘家庄│大沽河│ 4.0 落药河│源头│大沽河│35.0洙河│高格庄水库出口│莱西市城西│20.0 流浩河│西七级│大沽河│ 6.9 猪洞河│尹府水库出口│小沽河│17.1 黄同河│黄同水库出口│小沽河│ 4.3胶河│源头│王吴水库│41.4 南胶莱河│闸子集│大沽河│13.1 平度白沙河│黄山水库出口│北胶莱河│43.0 淄阳河│淄阳水库出口│北胶莱河│44.0双山河│双山水库出口│北胶莱河│36.7城阳白沙河│崂山水库出口│重庆路桥│7.5洋河│山州水库出口│洋河崖桥│27.0漕汶河│源头│逢猛王│19.7风河(王戈庄河)│铁山水库出口│胶南市城区│10.0张村河│源头│北龙口桥│ 3.0胶州墨水河│源头│南胶莱河│50.0白马河│源头│朱家庄│40.0吉利河│吉利河水库出口│白马河│20.0即墨墨水河│书院水库出口│即墨市城区│15.4引黄济南输水河│前楼│棘洪滩水库│73.6━━━━━━━━━━┷━━━━━━━━━┷━━━━━━━━━┷━━━━━二、农田灌溉用水区农田灌溉用水区共21个河段,该功能区水体适用《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地表水功能区划地表水功能区划是指根据水体为不同用途提供的要求和水质保护的需要,将水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确定相应的水质标准和管理措施。
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提高水体的利用效率,保障人民的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的需求。
地表水功能区划一般根据水体的用途和水质情况进行划分,常见的功能区包括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农田灌溉水源区、工业用水区、景观水体保护区等。
每个功能区根据其用途和水质要求有着相应的管理措施。
首先,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是指为满足人民生活所需的饮用水提供保护的区域。
该区域的水质要求高,对水源的保护和管理要求严格。
在此区域内,应禁止或限制有害污染物的排放,加强水质监测和保障措施,确保水源的安全和卫生。
其次,农田灌溉水源区是指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的区域。
该区域的水质要求相对较低,但仍需保证适合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的要求。
在此区域内,应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农作物利用水的效率。
再次,工业用水区是指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水源的区域。
该区域的水质要求根据不同工业用途的需求有所不同。
在此区域内,应建立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和资源利用,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最后,景观水体保护区是指为保护和提升城市景观环境而划定的水域区域。
该区域的水质要求较高,需要保证水面清洁、无污染,适合人们进行娱乐和休闲活动。
在此区域内,应加强水面清洁措施,禁止或限制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地表水功能区划的划分和管理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改善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和管理,严格执行水质标准和管理措施,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水环境问题,确保人民的生活用水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采取节水措施,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地表水资源。
福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定方案1、划定依据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3《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2.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划定范围福州市辖区内主要河流及湖库。
具体范围如下:闽江包括主干流、古田溪、安仁溪、梅溪、大目溪、源里溪、井下溪、小目溪、荆溪、中房溪、溪源溪、梧溪、大樟溪、清凉溪、十八重溪、陶江、上洞江、下洞江、莲柄港、三溪、拉溪、石门溪以及福州城区内河、西湖、闽侯县城内河、南通内河等;敖江包括主干流、霍口溪、日溪、贵溪、牛溪;龙江包括主干流、太城溪、虎溪、大北溪;其他河流有:起步溪、鉴江溪、中房溪;水库有:福清东张水库、连江山仔水库等。
3、划定类别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福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以下五类:(1)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2)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3)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4)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5)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4、划定方案福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定方案见附表1、附表2。
表中未提到的福州市辖区范围内的其他河流、河段及湖库执行Ⅲ类标准。
附表1 福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注:本区划所指左、右侧是均指面对下游左、右侧附表2 福州市主要水库水环境功能区划附表2 福州市主要水库水环境功能区划(续)。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表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根据地表水环境的特点和功能需求,将流域内地表水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以实现科学有效地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质。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表是对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的具体划分和说明,以便管理者和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一、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是指直接或间接供给城市生活用水的地表水区域。
这些区域应保持水质清洁、水量充足,限制开发和排放等活动,以确保向城市提供安全可靠的饮用水资源。
水源保护区通常被划分为核心区和缓冲区两部分,核心区保持生态完整性,缓冲区限制开发和生产活动。
二、景观保护区景观保护区是具有重要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的地表水区域。
这些区域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需要保护和修复以维护景观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
在景观保护区内,应限制开发建设、减少工业排放和农业污染,促进生态旅游和可持续经济发展。
三、水利工程控制区水利工程控制区是对河流、湖泊和水库等地表水体进行管理和调控的区域。
这些区域通常伴随有水利工程设施,如堤坝、泄洪渠等,旨在调节水流、防洪灾、供水灌溉等。
水利工程控制区应保持设施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和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四、水功能区保护区水功能区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地表水功能完整性而设立的区域。
这些区域根据地表水的水质特征和污染程度划分为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恢复策略,以提高水体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健康。
水功能区保护区的划分应考虑生态需求、人类活动和未来发展规划。
五、生态修复区生态修复区是对受损或恢复中的地表水生态系统进行专门管理和修复的区域。
这些区域往往受到污染、生境破坏或生物丰度下降等问题困扰,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恢复生态平衡和水质状况。
生态修复区的主要任务是修复植被、还原栖息地、改善水质,实现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
六、交通航运区交通航运区是为了满足水上交通和航运需求而设立的地表水区域。
这些区域通常位于重要水路旁,服务于货物运输、人员出行和旅游观光等活动。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及水生态功能分区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依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水生态功能分区
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实现流域水环境“分区、分级、分期和分类”管理的基础.通过分析海河流域的陆地和水生态系统特点,确定了一级二级分区的指标体系,一级分区指标包括地貌类型、径流深、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反映水资源供给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共划分了6个一级水生态功能区;二级分区利用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空间异质性,反映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及水质净化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共划分了16个二级水生态功能区.最后,通过野外调查各个分区的水生态系统结构和生境差异性(水量、水质、河流生境、水生动植物等),对一级和二级分区结果进行了评价.分区结果能够为海河流域的水质目标管理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支持,分区方法和指标体系也可以为国内其它类似流域的水生态功能分区提供参考.。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地表水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地球表面的水资源,它包括江河、湖泊、水库等自然水体以及人工渠道和水塘等水体。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指根据地表水的水质、水量等特性,将地表水体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实现对不同区域进行科学管理和保护的一种手段。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是地表水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对维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地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意义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在于科学评价地表水的水质和水量,划定不同的功能区域,并制定针对性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以实现地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可以有效提高地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防止水污染和水资源过度开发,有效保护水生态系统,保障人类的用水安全。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划分标准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划分主要根据地表水的水质、水量、生态功能等特性进行划分。
通常可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划分:1.水质标准:根据地表水的水质指标,如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划分为优质水源区、一般水源区、劣质水源区等功能区域。
2.水量标准:根据地表水的水资源量,划分为补给水源区、汇水水源区、稳定水源区等功能区域。
3.生态功能标准:根据地表水的生态功能,划分为重要生态功能区、一般生态功能区等功能区域。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管理措施针对不同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实现对地表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1.保护优质水源区:加强水源地保护,禁止乱排乱倒,加强环境监测,严格控制排污口的设置。
2.合理利用一般水源区:推行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实行水资源定额管理,加强水资源监控和管理。
3.改善劣质水源区:实施水环境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水环境质量。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实施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共同推动。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推动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实施。
科研机构应该积极研究地表水资源的特性,提出合理的功能区划方案。
?环境规划?电子教材城镇水环境功能区划〔一〕水环境功能分区〔1〕水环境功能区划的三个根本结合:1〕与水资源的自然状况结合2〕与开发利用状况结合3〕与当地的经济开展状况结合〔2〕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原那么〔重点〕: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在规定的类功能区中,以饮用水水源地为优先保护对象。
在保护重点功能区的前提下,可兼顾其他功能区的划分。
2〕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兼顾规划功能。
对于一些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的地区,在开发经济、开展工业、制定规划功能时,应经过严格的经济技术论证,并报上级批准。
3〕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对于专业用水区,如卫生部门划定的集中式饮用水取水口及其卫生防护区,渔业部门划定的渔业水域,排污河渠的农灌用水,均执行专业用水标准。
4〕上下游、区域间互相兼顾,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要求划分功能区不应影响潜在功能的开发和下游功能的保障。
在功能区划分中,要对可被生物富集的或环境累积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给予充分的考虑。
5〕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在功能区划分中,要从不同水域的水文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水环境容量。
6〕与陆上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划分功能区要层次清楚,突出污染源的合理布局,使水域功能区划分与陆上工业合理布局、城市开展规划相结合。
7〕对地下饮用水源地污染的影响如属地下饮用水源地的补给水,或地质结构造成明显渗漏时,应考虑对地下饮用水源地的影响。
8〕实用可行,便于管理功能区划分方案实用可行,有利于强化目标管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水环境功能分区依据地表水环境保护功能区有:〔1〕自然保护区及源头水〔2〕生活饮用水区〔3〕渔业水域〔4〕工业用水区及娱乐用水区〔5〕工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用水区〔三〕水环境功能分区步骤四个阶段:1、技术准备阶段〔1〕收集和汇总现有的根底资料、数据〔2〕确定工作方案2、定性判断阶段〔1〕分析使用功能及其影响因素〔2〕提出功能区划分的初选方案或多种供选方案3、定量计算阶段〔1〕确定设计条件〔2〕选择水质模型及计算〔3〕计算混合区范围〔4〕优化模拟4、综合评价阶段〔1〕通过对水环境功能区的综合评价,确定切实可行的区划方案〔2〕拟定分期实施方案〔四〕水环境功能区划类型1、一级区划〔1〕原那么:持续、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原那么〔2〕一级区划分为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和保存区〔3〕保护的原那么表现在:①为保护特殊水域或水生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设立的保护区;②对一些目前尚未开发的水域设立的保存区2、二级分区饮用水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
梧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市区及县(市)城区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作者:————————————————————————————————日期:2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梧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市区及县(市)城区空气质量功能区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梧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及《梧州市市区及所辖县(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已由市环境保护局编制完成,并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一年五月九日主题词:印发环境功能区划通知1梧州市地表水功能区划地表水功能区划的意义是为了防治地表水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用水质量,而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表水域制定的环境保护管理目标。
为了明确我市各主要地表水域的环境管理目标,防治地表水污染,提高水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特制定本区划.一、区划范围梧州市(含各县市)全境12588Km2区域内的主要江、河、湖库等地表水域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周围一定范围内的陆域。
二、区划依据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⑷《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 ;⑸《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行跨地、市河流边界水2质达标管理的通知》(桂政发[1997]62号) ;⑹《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试行)(GB5749—85) ;⑻《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⑼《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⑽《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国家环保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质矿产部1989年7月10日发布) .三、区划的技术原则⑴集中式饮用水源优先保护;⑵同一水域具有多种功能的,依最高功能划分类别;⑶不能随意降低现有的区划功能;⑷区划结果易于管理,实用可行;⑸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为经济建设服务。
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为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划。
一、适用范围本区划适用于我市辖区内河流、水库和湖泊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体。
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分类根据地表水环境功能使用现状和城市发展要求,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主要有三种类型:饮用水源保护区、一般景观用水区和景观农业用水区。
饮用水源保护区是指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水体。
一般景观用水区是指具有排洪防涝功能和一般景观用水功能的水体。
景观农业用水区是指兼具有一般景观用水功能和农业用水功能的水体。
三、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一)主要河流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分1、茅洲河景观农业用水区从石岩水库以下至入海口,共长30.8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燕川断面以上水质目标为Ⅳ类,燕川断面以下水质目标为Ⅴ类。
2、观澜河饮用水源保护区从民治到与东莞市交接处企坪断面,共长16.3公里,主要功能为饮用水,水质目标为Ⅲ类。
3、龙岗河景观农业用水区从梧桐山发源地到与惠州市交接处吓陂断面,共长36.7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2015年之前水质目标为Ⅴ类,2015年至2020年水质目标为Ⅳ类,2020年及以后水质目标为Ⅲ类。
4、坪山河景观农业用水区从三洲田水库以下到与惠州市交接处上洋断面,共长21.8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2015年之前水质目标为Ⅴ类,2015年至2020年水质目标为Ⅳ类,2020年及以后水质目标为Ⅲ类。
5、一般景观用水区除上述河流和《关于调整深圳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通知》(深府[2006]227号)规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外的其他主要河流,划为一般景观用水区。
(二)主要水库、湖泊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分1、饮用水源保护区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深圳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通知》(深府[2006]227号),以下水库划分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深圳水库-东深供水渠、铁岗水库、石岩水库、西丽水库、长岭皮水库、梅林水库、茜坑水库、松子坑水库、赤坳水库、清林径水库、黄龙湖水库、径心水库、三洲田水库、铜锣径水库、甘坑水库、枫木浪水库、龙口水库、打马坜水库、红花岭水库、大山陂水库、矿山水库、黄竹坑水库、岗头水库、炳坑水库、罗屋田水库、白石塘水库、罗田水库、长流陂水库、鹅颈水库,水质目标及具体范围见深府[2006]227号文件。
**市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划类管理规定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四川省地面水水域功能划类管理规定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地表水水域实际情况,对我市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划类作如下规定:一、划类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三)《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2004年修正);(四)《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五)《四川省地面水水域环境功能划类管理规定》(1992年);(六)**市行政边界划定等资料;(七)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0〕26号);(八)**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县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的批复(广府函〔2006〕242-248号)。
二、划类范围**市所辖内主要河流及湖库,具体范围如下:嘉陵江、白龙江、清江河、南河、乔庄河、旺苍西河、东河、闻溪河和剑阁西河及所属江河的一级支流。
水库为辖区内的中型、小一型、小二型等水利工程。
三、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划类原则(一)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二)划分各水域功能一般不得低于现状功能;(三)同一水域兼有多类功能时,按最高功能划分类别;(四)同一河流在划分不同河段的功能类别时,上游河段的功能划分应满足下游的功能要求,进入水库的河流应满足水库的功能要求;(五)省政府规定了嘉陵江流域环境功能为Ⅲ类。
**市辖区段应充分体现这一原则。
四、水域环境功能的分类依据地表水水域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市级风景游览区。
第二章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第一节总论
4.1.1区划的目的和意义
4.1.1.1区划的目的
水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环境,开展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是为了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贯彻水法,加强水资源保护,切实履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根据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结合社会需求,确定各水域的主导功能及功能顺序,科学合理地划分水功能区后,可作为我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积极保护和科学管理的依据,也是下一步进行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础。
4.1.1.2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意义
1)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划分水功能区,明确水体的相应功能及水量水质控制目标,为本市水体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促进本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为水资源保护提供治理目标
水功能区划的主要工作,是在对水体进行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水体的主导功能,并据此划分水功能区,依据不同的水
体功能和量、质标准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使水资源保护措施更具针对性,同时有利于解决上下游之间的用水矛盾。
3)为截污治理工作提供定量分析标准
进行水功能区划后,可按确定的水体保护目标计算纳污能力,对本市内中小河道水体的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并进行污染治理优化控制和综合整治,促进污水纳管工作。
4)为中小河道的综合整治提供指导方向
通过划分水功能区并确定相应的标准,将使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提供明确的治理方向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5)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奠定科学基础
通过划定水功能区,并制定配套《水功能区划管理办法》,使水资源管理工作步上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
6)为其它涉水规划的编制提供控制方案
根据《塔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纲要》精神,水功能区划是其它专项规划编制的基础。
今后市内所有涉水规划的编制都应以水功能区划作为基础,而其它规划的编制也为论证水功能区划的可行性提供相应的依据。
4.1.2区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4.1.2.1指导思想
水资源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要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对水资源的综合
利用提出更高的需求和目标。
塔城市水功能区划是以《塔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纲要》和《塔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为依据,以塔城市河网水系特征为基础,结合塔城市水资源的特点和管理的需要,科学、合理地按照取水(工业、农业用水)、排水(排污)、娱乐、生态等多种水体功能进行区划。
它既体现本区的水资源特性,又与全市整体水功能区的划分保持一致性。
4.1.2.2区划原则
1、水环境功能区划在自治区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但不降低原功能。
2、应有利于区域水利用规划的实施,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不降低现有功能。
3、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控制基础。
划分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应贯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不能影响水域功能的开发,也不能影响下游功能的保障。
4、保持现状使用功能,兼顾规划功能。
5、与调整工业布局,执行排放标准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紧密结合。
4.1.3区划依据与标准
4.1.3.1 主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关于在全国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资源〔2000〕58号文)
●水利部《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
●《水功能区划技术细则》
●《塔城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纲要》
●《塔城市河道管理条例》
●《塔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塔城市供水行业规划》
●《塔城市排水处理规划》
●《塔城市水环境治理保护规划暨“十二五”规划》
●《塔城市水资源报告》
●《塔城市统计年鉴》2009年
4.1.3.2 采用的国家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4.1.4区划期限
2010年为基准年,近期2015年,远期2030年。
4.1.5区划范围
塔城市行政区域内的主要地表水系(乌拉斯台河、卡浪古尔河、三道河坝)和地下水源区。
塔城市面积为?km2。
主要针对区域范围内?条(?条段)市管河道进行水功能区划。
合计功能区划河段?条(段)。
4.1.6地表水功能区划方法
1、根据行政区域内各类水系的使用功能和规划功能细化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
2、水环境功能区划按照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应类别要求划分为Ⅰ、Ⅱ、Ⅲ、Ⅳ和Ⅴ类功能区。
3、出山口以前的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划分为Ⅰ类区。
4、中山至出山口段、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特殊保护水域划分为Ⅱ类区。
5、出山口以后的一般工业欠发达的城镇和农牧团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等重点保护水域划分为Ⅲ类区。
6、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等水域划分为Ⅳ。
7、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的水域划分为Ⅴ类区。
8、水环境功能区划在自治区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细
化,但不降低原功能。
4.1.7塔城市地表水现状
市主要河道
1、喀浪谷尔河
从?~?界段,为?级区划中的缓冲区,2030年要求水质达到Ⅲ类。
近期2015年主导功能区划为工业用水、农业用水,水质达到Ⅴ类;远期2030年主导功能区划为工业用水、农业用水,水质达Ⅳ类。
2、乌拉斯台河
表1 塔城市主要河流概况
表2 塔城市水利设施情况表
表3塔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作用
4.1.8地表水功能区划结果
塔城市水环境功能区划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GB3838-2002及塔城市地表水的使用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将地表水划为三大类水域,即:特殊保护水域(Ⅱ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重点保护水域(Ⅲ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一般保护水域(Ⅳ类或Ⅴ类),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或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的水域。
(1)特殊保护水域为乌拉斯台河、卡浪古尔河,执行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
(2)重点保护水域为应急(备用)水源和主要景观水体,包括阿不都拉水库、库吉拜水库、恰夏水库、乌拉斯台水库、喀拉哈巴克水库、锡伯图河、阿克桥河。
执行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3)一般保护水域为卡浪古尔东干渠、卡浪古尔西干渠、阿不都拉干渠、锡伯图干渠、乌拉斯台干渠、阿克桥干渠,执行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
塔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及其水环境控制单元划分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塔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及其水环境控制单元划分结果。
4.1.9关于污水排放和排污口设置的规定
排入GB3838Ⅱ、Ⅲ类水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排入GB3838中Ⅳ类水域的污水执行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排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
GB3838中Ⅱ类水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其最高排放浓度必须达到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