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物理教学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方略谈摘要:新课程物理教学特别强调方法、过程维度目标的实现。
笔者在近年的教学中尝试了“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并且总结了几个有效的方略:传授知识、方法与发展能力相统一;以隐性教育为主,显性教育为辅;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渗透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则突出表现在:学生的认知必须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
对于人的认知而言,知识是具体的、低级的,方法是抽象的、高级的,知识教学必须为方法教育作铺垫,方法教育是知识教学的进一步升华。
基于以上分析,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必须注意以下方略:一、传授知识、方法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方法教育和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方法教育能使学生具有脱离学校后,也能不断学习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具有对多样性、复杂性进行选择的能力。
方法作为能力的外显,就意味着培养能力应从方法教育入手。
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渗透方法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物理知识的能力价值。
掌握科学知识与发展能力是不可分割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重要条件。
知识和方法也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知识是在一定方法上形成的,而一定的方法又是知识发展的产物。
也就是说,发展能力必须要以渗透方法的知识为前提(不是单纯的知识),而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方法教育是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呢?第一,要加强知识的学习。
因为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同时能力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迁移作用大,又会影响掌握知识和方法的程度。
能力的提高和环境及教育有很大关系,尤其是早期教育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基本规律的教学及科学方法的渗透。
第二,注意加强实践活动。
学生的能力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和发展的,因为个人直接经验的积累在人的能力发展中有着不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具体方法教育的过程中,要避免理论的讲解,应将具体方法和学生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技能、训练思维方法。
高中物理的教法和学法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也是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
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分别探讨高中物理的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1. 激发学生兴趣首先,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生动的实验、有趣的案例和趣味性的讲解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让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2. 知识点的梳理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梳理和讲解。
高中物理作为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很多概念性、抽象性的知识点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惑。
教师应该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他们的理解。
3. 实践和实验的重要性高中物理实验是学生探索、实践和发现的重要途径,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精神。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感受物理规律的奥妙,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二、学法1. 定期复习巩固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需要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学科,知识点繁多且相互关联,学生要想学好物理,就需要定期复习和巩固。
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知识点的框架,列出重点难点,定期进行复习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对物理知识体系的完整认识。
2. 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应该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做好笔记、及时解决疑惑、多做练习等。
在课下,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写作或制作PPT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 多做习题巩固最后,多做习题是学习物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做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发现差距,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通过解题过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试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摘要】中学物理教学既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中学物理教学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因为科学方法教育不仅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途径【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14-02所谓科学方法,是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般规律性理论。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有:一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的教育;二是物理学习方法的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完成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培养科学的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本身,而且掌握了研究和学习物理的方法,以及探索物理的精神。
目前我国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为:第一,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还不十分明确,以致人们没有自觉地把科学方法作为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第二,科学方法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科学方法的能力价值没有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第三,在教学层面上,科学方法教育的可操作性还较差。
这些情况表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依然非常必要。
1 按照科学方法的逻辑来设计教学程序目前的教学程序,往往是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考虑设计的。
这样做,学生也能学到一些科学方法,但他们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肤浅的、零星的、不连续的。
由于科学方法并不由学科的知识内容直接地表达,而往往隐藏在知识的背后,支配着知识的获取和运用,所以科学方法既不易学习,又不易掌握。
如果按照科学方法所展示的路子去组织教材,安排教学进程,即把方法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情况就大不一样。
比如,高中“欧姆定律”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研究问题(实验法)一实验(控制变量法)一分析实验数据(图像法)一得出定律的表达式(经验公式法)。
高中物理就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摘要: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有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有本学科的研究方法、施教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现行教材是按知识体系编排的,科学方法大多蕴涵在知识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
关键词:高中物理;科学;教育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18-011.科学方法教育能使物理教学达到更高的境界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以科学方法为线索组织教材、组织教学过程。
对一些重点知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切实运用必要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导引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这样的教学,必然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过程有切身的体验,从而对知识本身有扎实的理解,同时又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和培养。
这就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明白了这一知识是用了那些科学方法来获得的,即能在科学方法层面上理解和体验学习过程。
这样,学生经过学习逐步地掌握了科学方法,进而形成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当学生掌握了方法取得了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时,就得到了开启物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这种教法与学法的结合,才能体现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物理教学质量必然会达到更高的境界。
2.在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科学方法教育既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也需要有目的的训练。
脱离物理知识对中学生大讲科学方法,则犹如建设空中楼阁;埋头讲物理知识而不注意方法教育,则犹如给学生一堆砖瓦。
因此,科学方法教育应渗透在物理知识教学之中,只有根植于物理知识沃土之中的科学方法教育,才会结出丰硕的智慧之果。
在物理知识的教学中,处处蕴涵着科学方法。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立常常运用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数学和推理、理想化等科学方法。
如在概念教学中,将电势能和重力势能类比,学生很容易接受;在洛仑兹力教学中,由安培力演绎出洛仑兹力。
例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7科学方法就是指在研究与解决科学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程序、办法。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渗透了很多科学方法,既有一般的逻辑范畴的归纳方法、推理方法、类比方法、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又有较为特殊的科学范畴的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等效方法、模型方法、科学假设方法、对称(守恒)方法等。
物理知识(概念、规律与原理)只是这些方法运用于物理研究后的“形式化”产物,方法活跃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科学方法的教育对改进人的能力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因为方法是在知识获得过程中起作用,所以为了在教学中不让方法的教育价值流失,就应该特别注意物理概念的归纳过程以及物理规律的研究过程的教学,要充分展开这些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的思想与方法,让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方法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从而实现科学方法的独立教学目标。
下面就几个重要的方法举例说明。
一、加强实验方法的教育实验方法是“人们通过科学仪器和设备在有目的地干预、控制或模拟客观对象的条件下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伦琴对x射线研究的周密安排,使得这一发现在一周内即被世界所公认,这正是由于他对实验方法的深刻理解与正确应用的结果。
伽利略对物理学的最大贡献正在于把实验方法引入物理学研究,从而彻底地改造了物理学,使它从经院式的思辨学变为建筑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
实验方法是提出研究课题、构思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手段。
例如,光电效应正是在实现电磁振荡的实验中发现的新课题;玻尔的量子轨道理论正是在氢光谱的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假说;迈克尔逊的精妙的“以太风”的零结果实验,成为了爱恩斯坦狭义相对论的重要实验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展示实验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是实验方法教育的重点。
为此,对实验的目的和作用应该有足够的重视,要使学生知道,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否通过其它办法完成?特别是有些按高中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较难得出正确结论的问题,要注意用实验方法来解决,而不要单纯进行理论分析,因为这正是体验实验重要性的好事例。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摘要】中学物理教学既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中学物理教学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因为科学方法教育不仅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14-02
所谓科学方法,是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般规律性理论。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有:一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的教育;二是物理学习方法的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完成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培养科学的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本身,而且掌握了研究和学习物理的方法,以及探索物理的精神。
目前我国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为:第一,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还不十分明确,以致人们没有自觉地把科学方法作为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第二,科学方法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科学方法的能力价值没有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第三,在教学层面上,科学方法教育的可操作性还较差。
这些情况表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依然非常必要。
1 按照科学方法的逻辑来设计教学程序
目前的教学程序,往往是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考虑设计的。
这样做,学生也能学到一些科学方法,但他们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肤浅的、零星的、不连续的。
由于科学方法并不由学科的知识内容直接地表达,而往往隐藏在知识的背后,支配着知识的获取和运用,所以科学方法既不易学习,又不易掌握。
如果按照科学方法所展示的路子去组织教材,安排教学进程,即把方法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情况就大不一样。
比如,高中“欧姆定律”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研究问题(实验法)一实验(控制变量法)一分析实验数据(图像法)一得出定律的表达式(经验公式法)。
显然,可以把科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这样的教学,把科学方法体现在知识的认知过程中,按照学生的认知模式推进教学,让学生清楚地了解、经历这一过程,学生可以真正领略到科学方法和物理知识的内涵,能力得到提高。
2 指导阅读课本,培养自学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科书,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通过读书掌握物理的科学语言;二是通过反复读书,使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系统、准确;三是通过读书提高自学能力,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那么,怎样正确指导读书呢?
2.1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要着重读,对其中的重点字母要深入体会、准确理解。
因为这些字句或揭露了事物的本质;或指出了事物
变化的范围和条件;或反映两个事物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把这些重点字句“抠”出来搞清楚、弄明白。
如功率的概念中把“时间”限制为“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而不能简单说成“功率等于功跟时间的比值”。
2.2指导学生识图、读图、画图。
物理学上的图形很多,如速度图线、振动图线、波动图线、交流电的图线、气体状态变化图线、电力线、磁感线、电路图、受力图等,是用来描述量与量之间关系或变化规律的,是最简单的物理语言。
学会识图、读图、画图是一种基本功,决不能忽视。
通过对图形的理解,可以提高空间想象力,增强物理综合能力。
3 重视物理学史。
体会科学方法
物理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是把科研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早一些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使教和学的思路去尽量接近科学家认识的思路。
这就要求我们将物理教学和物理学史结合,当然教学过程不同于科学研究过程,但在必要时,结合重要的物理史料用模拟科学认识过程的方法进行物理教学,这也是物理教学实质性改革的途径和方向,是实现上述教学目的,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
模拟科学认识过程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遵循前人科学发现和发明的思路来学习,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将物理学史溶于物理教学之中,将科学方法教育溶于物理学史教学之中。
具体地讲就是善于把学生推到若干年前,让他们从当时的科学背景出发去重温科学家们在什么问题上、什么环节中、什么情况下、用什么
方法和思路作出了科学发明和发现,从而把这些关键的步骤联系起来。
在“自由落体”教学中,首先应阐明:历史上,伽利略首先通过落体佯谬的思想进行实验,否定亚里斯多德的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结论;然后运用数学工具得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s/t2=常量;进而用斜槽实验验证物体从光滑斜面下滑的运动是符合s/t2=常量的规律;最后将斜面实验推广,得出结论: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伽利略之所以敢于首先用一个理想实验批判亚里斯多德的学说,是因为他此前已进行过长期的实验研究,他曾多次观察过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轻重不同的物体(如两个球体或两块石头等)的下落情况。
伽利略认为自然界“总是习惯于运用某种最简单最容易的手段”这一哲学思考,使他大胆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运动,他的关于落体的全部研究都是为了确证这一猜想而进行的。
他的研究方法是观察——假设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
他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抽象思维,数学推导,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科学研究起到了重大的启蒙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物理学发展,是人类物理思想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然后引导学生重做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4 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必须结合实际问题。
这是因为,科学方法的真正掌握,必须在探索和发现之中实现。
这正是
掌握科学方法与学习物理知识的不同之处。
例如,当学生学习了光学成像的知识后,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通常防盗门上都装有“猫眼”,其特点是可以从室内向外观察而不能从室外向室内观察。
怎样解释这一现象?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它的解决不仅需要拥有物理知识,而且需要运用科学方法。
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必须创设良好的认知情境,对学生的探索进行指导,让学生主动地观察、思考、实验、讨论,使之沿着科学的思路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其中的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