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 格式:pptx
- 大小:7.58 MB
- 文档页数:20
《赠刘景文》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友情的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江南美景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全文如下: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赠刘景文》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句):诗人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青青的园中葵花在朝阳的照耀下,朝露滋润着它们嫩绿的叶子。
这里的“阳春”指的是春天的阳光明媚,而“布德泽”则是指春天的恩泽滋润着万物。
诗人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美好。
第二部分(第5-7句):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担忧,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爱。
他担心秋天的到来会导致葵花叶黄、花朵凋谢,就像百川向东流入大海,最终无法再回到源头一样。
这里的“秋节”象征着人生的衰老和衰败,而“焜黄华叶衰”则是对这种衰老现象的形象描绘。
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年华逝去的忧虑和关切。
第三部分(第8-9句):诗人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为警句,提醒人们要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奋斗。
这里的“少壮”指的是年轻时期,而“老大徒伤悲”则是指年老时无所作为的悲哀。
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努力和进取,否则就会留下遗憾。
第四部分(第10句):整首诗以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期许作为结尾。
诗人希望友人能够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奋斗,不要让岁月留下遗憾。
这里的“刘景文”是诗人的朋友,也是他寄托情感的对象。
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感慨。
总之,《赠刘景文》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友情的古诗。
诗人通过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和对秋天景象的担忧,表达了对友人的关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同时,诗人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为警句,提醒人们要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奋斗。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的原文全文、翻译意思译文、注释释义解释及赏析讲解分析《赠刘景文》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由宋代诗人苏轼所著。
以下是《赠刘景文》的原文、翻译译文、词语注释、作者简介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翻译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词语注释】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2.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3.擎:举,向上托。
4.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5.菊残:菊花凋谢。
6.犹:仍然。
7.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8.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9.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10.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人。
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5篇《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词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首席帮大家整编的5篇赠刘景文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你体会到了什么?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