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虎”一词的来历
- 格式:doc
- 大小:5.85 KB
- 文档页数:2
词的起源马虎
猖獗是指粗心的粗心,仓促麻烦,不严重。
还有一个血和泪的故事!
宋有一个画家,他画任何东西是任意的。
一次,画家想画一只老虎。
他只画了一只老虎头,一个人来了,那个人说,画家,请帮我画一匹马!老虎头上的画家在身下画马。
男人说,你做什么?这是一个如此,好的图片,并把它给你!但男人什么也没说,艺术家不得不挂在马车房的家。
画家的长子看到马虎,但他不知道它是什么。
他问画家:爸爸,这幅画中的画是什么?画家愤怒地说:你怎么这么蠢的啊,这显然是老虎啊!老虎是一个可怕的野兽,会吃人,你如果你遇到这种动物,立即隐藏,否则尽一切可能杀死它。
大儿子相信,去野外。
他看到一匹马,他认为这是一只老虎,拿出弓箭射死马。
他还说:哈哈,所以,我父亲会说我是老虎的英雄突然,有人拉他,拉他到画家,让画家失去钱。
画家画这块马虎做自己的钱。
当他在头上,第二个儿子看到了图片,问:爸爸,这幅画是什么?画家说:你怎么把你的哥哥也蠢啊,你哥哥只说老虎,他拍死马,这是一匹马。
第二个儿子半心半意地去了山。
他看见一只老虎,认为这是一匹马。
他想:哇,这是一匹马,我听说它可以做数千英里!他马上去马去,不骑马就是老虎吃。
画家后来知道,心烦意乱,每天脸上都流泪。
画家愤怒地对着画面说:你伤害我失去钱,失去你的儿子。
他烧了图片。
后画家写了这样一首诗:草图地图,马虎地图,长子根据图射死马,第二个儿子根据地图喂老虎,山寨烧毁的地图,建议王子不要学习我的。
这是草字的起源,它告诉我们做的事情不要马虎,或者遭受损失。
看我这么马虎,妈妈就给我讲了一个关于“马虎来历”的故事:
宋朝时有一个画家,画画总是牛头对马嘴,很不认真。
有一天,画家正在画画,他刚画了一个虎头,有人请他画一匹马,他就顺手在虎头下接着画了马的身子,随手就交给了来人。
那人问:“这是什么?”画家说:“马马虎虎,就叫马虎图。
”
那人说不要了,画家就把它挂在自己家里。
大儿子问:“这是什么呀?”画家说是老虎,小儿子说是马。
后来又一天,大儿子去打猎,把人家的马误认为是虎,就把它打了,结果只能陪人家钱。
又过了几天,小儿子在森林里看到一只老虎,还以为是马,就想去骑马,结果被活活地咬了。
画家非常伤心,看着这淋淋的事实,他非常伤心,非常后悔,就把那幅马虎图给烧了。
后来人们把做事随便的行为叫做马虎。
小马虎往往会酿成大错误。
我以后做事可要认真细致了。
小马虎作文小马虎作文(2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马虎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马虎作文1“马虎”就是指办事粗心大意,不认真。
这里面还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呢!宋代有一位画家,画画总是随心所欲。
有一次,他在家画虎时,刚刚画好虎头,就有人来请他画马。
来人对他亲切地说:“请您给我画一匹马,好吗?”画家说:“行。
”于是,他大笔一挥,在画好的虎头下面大大方方地画上了马的身子。
来人一见,忙问:“你画的是什么呀?”“这叫马马虎虎。
”“我可不要这个东西。
”“送给你了,这画多好啊。
”来人说什么也不要,转身就走了。
画家自己认为画得很好,就把这幅画挂在了墙上,得意地欣赏起来。
这时,他的大儿子过来了,看见爸爸得意地欣赏着画,也跟着欣赏起来。
可是他看了半天也没看出画的是什么东西,于是他对画家说:“爸爸,你画的是什么呀?”“你真笨,我画得这么好你都看不出来,告诉你吧,这叫虎。
”大儿子听了,点了点头,记住了。
不一会儿,小儿子也过来看画,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是什么,就对画家说:“爸爸,你画的这是什么呀?”“你怎么跟你哥一样笨啊,这是马。
”小儿子认真地点了点头。
一天,大儿子出去打猎,发现了一匹马,于是,他取出箭,把马当成虎给射死了。
他高兴地跳起来,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是英雄,射死了一只虎。
”没想到,马的主人不让了,把他带到了画家那儿,让画家赔马。
画家只好赔了钱。
小儿子到树林里玩,看到了老虎,以为是马,便去骑,结果被老虎咬死了。
画家知道后,非常悲痛。
他越看画,就越来气,他就把那幅画烧了。
他一边烧,心里一边想:“都是我画了马身虎头的.‘马虎’画,害得我儿子落得这个下场啊。
”于是,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
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这就是“马虎”一词的来历,它告诉我们做事千万不能马虎,否则要吃大亏的。
“马虎”一词的来历
马虎就是指办事情粗心大意,三心二意。
这里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古代有一个自以为是的画家,有两个儿子。
一天,画家正要出门,看到一为英俊的少年正骑着一匹膘肥体壮的马,飞奔过来,他看到这样的景色,三步并作两步的回家拿来画画工具。
刚刚画了马头,有一位年轻的妇女走了过来,说:“你好,给我画一只凶猛的老虎。
”画家点了点头,三下两下,就把老虎的身子画在马头的.下面,真是张冠李戴啊。
那妇女看了画,气呼呼地走了。
画家疑惑不解,正在这时,他的长子来了,看着父亲手中的这幅画。
挠了挠头,不解地问;“爸爸,这是什么呀?”画家很生气,“这么多年我真是白教你了,连老虎也不认识。
”长子羞愧地点了点头。
长子正背着箭囊出去打猎,看到了一匹棕色的马,他以为是老虎,就拿弓,箭瞄准马肚,结果一箭穿心,马立刻跌倒在地,马主人也摔了个四脚朝天。
火冒三丈地向画家要马钱。
次子也来了,也问父亲
“这是什么?”
“你怎么和你哥哥一样呆头呆脑呀!”
“这是马,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善待它。
”
次子出门,也碰到了凶悍的老虎,以为是马,就摘草给它吃,草还没放下,老虎就不要马虎。
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认真,不要马虎已经扑过去了,一口把次子给吞下去。
画家知道后,悲痛万分,把“马虎图”给烧了,告诉后人不要学他,不要马虎。
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认真,不要马虎。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马虎”的由来》,让我知道了“马虎”的危害有多大。
文章主要写了:宋朝时期,有位画家画了幅虎头马身图,大儿子和二儿子马、虎不分,酿成祸端,大儿子把别人的马当虎打死了,赔了不少钱;二儿子把虎当成马骑,被虎咬死了,画家悲痛欲绝,一把火烧了这幅画,并做了一首诗,提醒世人不要马虎。
这画家也真是马虎!画马就画马,画虎就画虎,干什么要画一只虎头马尾的动物呢?结果让自己的大儿子赔了钱,二儿子被虎咬死了!真是不应该啊!但他最后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启示,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可以马虎。
其实在生活中,我也常常马虎,一天,妈妈叫我去买两斤小白菜和一斤肉,来做白菜炒肉,我呢,不敢违抗命令,只好穿上沉重的衣服去买菜了,到了菜场,我按照妈妈给我的路线图到了肉店,买了一斤肉,又走到了菜店,我有意识的摸了摸口袋,“没了!”我大叫一声,与此同时,我赶紧在附近找钱,结果什么都没有找到,我只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家了,向妈妈说了这件事,结果,妈妈落数了我一顿,又叫我去买东西,于是,我非常快的跑到菜店,买了菜,就回来了,回到家后,我摸了摸口袋:啊!忘找钱了!妈妈发现后,就罚我一个星期没零花钱,真是倒霉啊!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一定要改掉马虎的坏习惯,让它不再害我。
《词源》名词解释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词源》这玩意儿。
你说这《词源》啊,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词语宝藏库!
想象一下,咱们平常说话、写文章用的那些词儿,它们从哪儿来呀?这《词源》就能告诉你答案。
它就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学究,坐在那儿,慢慢悠悠地给你讲述着每个词背后的故事和来历。
比如说“马虎”这个词,你知道为啥会有这么个词吗?原来啊,在很久以前,有个人画画儿,本应该画老虎的,结果画得马马虎虎,一点儿也不像老虎,后来人们就用“马虎”来形容做事不认真啦!是不是很有意思?这就是《词源》的魅力所在呀!
再看看“推敲”这个词,这里面还有个典故呢!据说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他有一次琢磨诗句,是“僧推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呢。
他想得那叫一个入神,连韩愈都惊动了,最后两人一起商量出了答案。
你瞧,就这么一个小小的词,背后都有这么精彩的故事。
《词源》可不单单是告诉你词的来历哦,它还能让你更深刻地理解词的含义。
就好比你知道了一个人的身世,那你对这个人的了解不就更全面了嘛!很多时候,我们用一个词,可能只是知道个大概意思,但通过《词源》,你能发现原来这个词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和用法呢。
而且啊,《词源》对于学习语文的人来说,那可真是太重要啦!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
你要是能好好研究研究《词源》,那你的词汇量肯定蹭蹭往上涨,写作文的时候也能妙笔生花啦!
哎呀,说了这么多,我就是想告诉大家,《词源》真的是个好东西呀!大家可别小瞧了它。
咱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可以翻翻《词源》,看看那些有趣的词的故事,这可比玩手机有意思多啦!你们说是不是?反正我觉得是!希望大家都能从《词源》中找到乐趣,让自己的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词语来历1.“东道国”的由来“东道国”是由“东道主”一词演变而来的。
春秋时期,秦晋围郑,郑派烛之武劝秦退军。
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如果不灭掉郑国,而叫它成为东方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缺少的资材食用由郑来供应,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秦从其言撤军。
郑在秦的东方,故称东方道上的主人。
后来,“东道主”便成了一个固定的名词,泛指居停之所的主人或以酒食请客的人,其方位的含义便不复存在了。
“东道国”就是以主人的身份接待他国国宾的国家,或在国际活动中处于聚会居停之所和主办其事的国家。
2.“马虎”的来历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这个俗语的背后,原来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
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
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
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
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
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
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
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3.“海外赤子”的由来“海外赤子”,现已成为我国旅居海外同胞的一个美称。
此词语如何而来?“赤子”本指婴儿。
《尚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义。
”《疏》中:“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孟子·离娄下》中有:“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赤子”还引申为子民百姓,最早见于《汉书·龚遂传》中“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殿试射箭比赛。
大臣们劝道:“人们张弓挟矢立在殿前,距离陛下如此之近,万一有狂妄无知之徒暗中向您发射,您又没有戒备,可大大伤害社稷啊!”唐太宗答道:“王者视四海为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据此话,人们便从中引出“海内赤子”一语。
马马虎虎的典故出处马马虎虎这个成语,我们经常用来形容做事不认真、不负责任,或者说做事马虎敷衍。
那么,马马虎虎这个成语的出处是什么呢?关于马马虎虎的典故,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训》这本古籍中。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马援的人,他在制作马车的时候,对细节不够认真,导致马车制作出来的时候并不完美。
这个故事后来就成了人们形容做事不认真的成语,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马马虎虎。
马援是汉朝时期的一个将领,他在制作马车的时候,对细节并不是很在意。
他认为只要马车能够正常使用,其他的一些小问题并不重要。
于是,他在制作马车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马虎的情况。
有一次,马援在制作马车的时候,没有在车轮上钉牢螺丝,结果在行驶的途中,车轮掉落了。
还有一次,他在车厢上安装的时候,没有将木板钉牢,结果车厢在行驶的途中掉落了。
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很多次,马援的马车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后来,马援的马车出了一个大问题,车轮脱落后导致了一次车祸。
马援非常后悔,他意识到自己做事不认真、马马虎虎的态度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他决定从此改正错误,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认真负责,不能马虎敷衍。
马马虎虎的态度往往会导致不良的结果。
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才能够做出好的成果。
马马虎虎的典故出自《淮南子》这本古籍,故事中的马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的马车就是马马虎虎的象征,因为他对细节不够认真,导致马车出现了各种问题。
这个典故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使用,用来形容那些做事不认真、不负责任的人。
我们应该从这个故事中汲取教训,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取得好的成果,避免出现马马虎虎的情况。
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负责,不要马马虎虎。
无论是做什么事情,只有我们用心去做,才能够取得好的结果。
马马虎虎的态度只会导致问题的出现,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没有好处。
马马虎虎的典故出自《淮南子》,讲述了马援因为对细节不够认真而导致马车出现各种问题的故事。
历史典故日常俗语的来历健康美容关注导语: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到许多词语,但关于这些词语的由来和典故,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整理了十个词语的起源,一起来涨知识吧!历史典故日常俗语的来历1、买东西:为何不是买南北?为什么要把购买商品说成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呢?“买东西”一词起源于东汉,当时有东西两京,到东京买货物叫买“东”,到西京购货物叫买“西”,久而久之“东西”便成了货物的代名词。
相传,南宋理学大家朱熹见到好友盛温和拿着一个竹篮子便问:“你去哪里?”盛温和回答说:“我要去买点东西。
”朱熹随即问道:“你说买东西,为什么不说买南北呢?”盛温和解释:“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
我的篮子是竹做的,盛火会烧掉,装水会漏光,更不会盛土,只能装木和金,所以只能叫买东西,不说买南北。
”原来,“买东西”这个词还有这样的典故,下次买东西的时候,你也可以把这个小知识告诉你的小伙伴哦!2、露马脚:为何用“马脚”而非“人脚”?我们常用“露马脚”来形容某人撒谎露出破绽,但为什么要用“露马脚”而不是“露人脚”呢?相传,朱元璋与一位未缠“小脚”的马姑娘结了婚。
一天,马氏乘坐大轿走上金陵的街头,一阵大风将轿帘掀起,马氏的两只大脚赫然入目。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顿时轰动了整个金陵。
从此,“马脚”一词随之流传于后世。
3、马虎:一个惨痛的故事宋代,京城一位画家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
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
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
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
此后,“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4、老头子:它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典故据记载,盛夏的一天,纪晓岚正袒胸露背地校阅书稿时,乾隆皇帝踱步走来,纪晓岚欲穿衣已经来不及了,便钻入案下。
《马虎的来历》读后感作文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个故事,叫:《马虎的来历》,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位画家,画画技术特别高,却因为马虎,大儿子赔了一匹马,二儿子失去了生命。
认真是什么?认真是一种态度,是按严格规那么办事做人,是竭尽全力往好的方向去努力。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我自己,有时做数学题时,把数抄错了,有时得数算对了,答话上却写错了,哎,我一定要改掉马虎的坏毛病!
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一人驾驶着“联盟一号”宇宙飞船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
帮助减速的降落伞无法翻开,科马洛夫无论怎么操作也无法减慢飞行的速度。
地面指挥中心采取了一切可能的帮助排除故障,但都无济于事,科马洛夫最终随飞船坠毁身亡。
最后查明事故原因是在做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人,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做任何事都可能出任何过失,但在关键的问题,关键的时刻,不能出任何过失,否那么,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危害。
“马虎”一词的来历
“马虎”就是指办事粗心大意,不认真。
这里面还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呢!
宋代有一位画家,画画总是随心所欲。
有一次,他在家画虎时,刚刚画好虎头,就有人来请他画马。
来人对他亲
切地说:“请您给我画一匹马,好吗?”画家说:“行。
”于是,他大笔一挥,在画好的虎头下面大大方方地画上了马的身子。
来人一见,忙问:
“你画的是什么呀?”
“这叫马马虎虎。
”
“我可不要这个东西。
”
“送给你了,这画多好啊。
”
来人说什么也不要,转身就走了。
画家自己认为画得很好,就把这幅画挂
在了墙上,得意地欣赏起来。
这时,他的大儿子过来了,看见爸爸得意地欣赏着画,也跟着欣赏起来。
可是他看了半天也没看出画的是什么东西,于是他对画家说:
“爸爸,你画的是什么呀?”
“你真笨,我画得这么好你都看不出来,告诉你吧,这叫虎。
”
大儿子听了,点了点头,记住了。
不一会儿,小儿子也过来看画,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是什么,就对画家说:
“爸爸,你画的这是什么呀?”
“你怎么跟你哥一样笨啊,这是马。
”
小儿子认真地点了点头。
一天,大儿子出去打猎,发现了一匹马,于是,他取出箭,把马当成虎给
射死了。
他高兴地跳起来,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是英雄,射死了一只虎。
”
没想到,马的主人不让了,把他带到了画家那儿,让画家赔马。
画家只好赔了钱。
小儿子到树林里玩,看到了老虎,以为是马,便去骑,结果被老虎咬死了。
画家知道后,非常悲痛。
他越看画,就越来气,他就把那幅画烧了。
他一边烧,心里一边想:“都是我画了马身虎头的‘马虎’画,害得我儿子落得这个下场啊。
”于是,他提笔写了一首诗:
“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
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
这就是“马虎”一词的来历,它告诉我们做事千万不能马虎,否则要吃大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