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课心理调适
- 格式:ppt
- 大小:250.50 KB
- 文档页数:10
就业心理调适方法一、引言就业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人生课题,而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上的困扰和挑战。
因此,学会如何进行就业心理调适,对于顺利找到工作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些实用的就业心理调适方法,帮助你更好地应对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二、调整认知,积极面对就业1. 认清自我: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以便找到符合这些条件的工作机会。
可以通过自我评估、与朋友和家人交流等方式来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2. 调整期望值:在就业过程中,要客观分析市场就业形势和自身情况,合理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不要过分追求高薪高福利的工作,而应注重个人职业发展和长期回报。
3. 保持积极心态: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可以通过积极思考、寻求支持等方式来保持积极心态。
三、提升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1. 学习新知识:在知识更新换代迅速的今天,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自学等方式来学习新知识。
2. 积累经验: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承担更多工作任务、参加项目等方式来积累经验。
3. 建立人脉:扩大社交圈,与同事、朋友和业界人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加入行业组织等方式建立人脉。
四、寻求帮助,解决心理困扰1. 心理咨询:如果感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会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建议,帮助你解决问题。
2. 寻求支持: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困惑和感受,他们可以给予你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你走出困境。
同时,也可以加入求职者互助群体,与其他人分享经验、互相鼓励。
3. 专业机构求助:如果觉得自己无法独立解决问题,可以寻求专业机构如心理诊所、职业指导机构的帮助。
这些机构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和建议。
五、注意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1.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助于提高精力和注意力,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状态。
2 了解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3 了解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的方法。
(二)课时分配本章4节,共需10课时。
建议课时安排: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3课时,集中辅导1课时。
(三)教学重点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状态(四)教学难点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的方法(五)教学提纲第一节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状态一、大学生就业不良情绪的心理表现(一)就业心理准备不充分(二)就业心理矛盾多(三)人格发展不健全二、大学生就业不良社会心理的表现(一)焦虑(二)急躁(三)消极(四)抑郁三、大学生在就业中常见的矛盾心态(一)大学生择业中的矛盾心理1 有远大的理想,但往往不能正视现实2 注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3 有较强的自我观念,但缺乏把握自我的能力4 渴望竞争,但缺乏竞争的勇气(二)矛盾心理产生的原因1 求职择业本身是各种矛盾的汇集,是处在各种矛盾之中的艰难选择2 大学生自身正处于人生中心理矛盾突出的时期3 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第二节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生物因素1 遗传素质2 母孕期及分娩因素3 生产发育及营养因素的影响4 其他生物学因素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个人内在因素(一)生理因素的影响(二)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三)认知因素的影响(四)情绪因素的影响(五)人格因素的影响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在环境因素(一)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 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2 家庭教育的忽视3 家庭情感不和或不稳定(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 社会环境的多元性2 社会环境的竞争性3 科技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娱乐、交往方式已悄然发生改变(三)学校教育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 高校扩招带来的负面问题2 校园里的贫困问题和贫富差距问题3 学习、生活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四)心理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文化因素(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环境的影响(二)社会文化背景与意识形态(三)大众传媒与社会风气第三节大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克服惰性,提高行动力(一)承认辛苦的代价,看重愉快的结果(二)提高对辛苦的承受能力(三)从小事做起(四)大事化小(五)不要计划太多,马上动手做(六)不要害怕浪费时间二、增强抗挫折的能力三、培养自信第四节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一、心理调适及自我心理调适概述(一)心理调适及自我心理调适的含义(二)心理调适在择业中的作用1 有利于大学生择业目标的合理确定2 有利于大学生择业的正确实施3 有利于大学生择业目标的顺利实现4 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完成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转变二、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一)针对依赖他人的心理的调适方法(二)针对盲目攀比的心理的调适方法(三)针对缺乏自信的心理的调适方法(四)针对孤傲自大的心理的调适方法(五)针对犹豫不决的心理的调适方法(六)针对不善沟通的心理的调适方法(七)针对要求苛刻的心理的调适方法(八)针对焦虑烦躁的心理的调适方法(九)针对嫉妒心理的调适方法。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认识到心理调适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就业压力的心态,提高就业竞争力。
3. 指导学生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心理调适对就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就业压力的心态。
3. 指导学生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心理调适的概念和意义。
2. 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当前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压力。
2. 提问:为什么大学生就业压力这么大?二、讲授新课1. 讲解心理调适的概念和意义。
- 心理调适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挫折和困境时,通过心理调节、情绪管理和行为调整,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恢复平衡的过程。
- 心理调适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就业竞争力,降低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
2. 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来源。
- 家庭期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增大。
- 社会竞争: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使大学生产生焦虑、恐慌等心理。
- 个人因素:性格、能力、人际关系等个人因素也会对就业心理产生影响。
3. 介绍心理调适的方法。
- 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树立自信。
- 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
- 改善人际关系:学会与人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 学会放松:通过运动、听音乐、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享自己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压力和应对方法。
2. 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心理调适对大学生就业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就业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调适在求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心理调适方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压力。
- 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了解就业形势,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ppt课件完美版•引言•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与问题•心理调适方法与技巧•求职过程中心理调适策略目•职场适应与心理调适•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与实践录引言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现状,增强就业信心。
指导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积极面对就业挑战。
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目的和背景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结构失衡就业观念转变就业心理压力大大学生就业现状01020304随着高校扩招和毕业生数量增加,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部分行业和地区人才供过于求,而另一些行业和地区则人才匮乏。
大学生需转变传统就业观念,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面对就业压力和挫折,部分大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与问题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焦虑与迷茫面对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大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对未来职业方向感到迷茫。
自卑与自负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因自身条件或经验不足而产生自卑心理,相反,有些大学生则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表现出自负的态度。
依赖与从众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过度依赖父母、老师或朋友的意见,或从众选择职业。
害怕面试失败或被拒绝,对求职过程产生恐惧心理。
就业恐惧职业规划缺失攀比心理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目标,导致求职过程中盲目和被动。
过分关注他人的就业情况和薪资水平,产生攀比心理,影响自己的职业选择。
030201常见就业心理问题03个人因素大学生自身性格、能力、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以及不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心理预期,也是导致就业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01社会环境因素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02教育因素部分高校在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能和心理素质。
原因分析心理调适方法与技巧1 2 3通过自我反思、心理测评等方式,深入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和发展潜力。
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设定明确的短期和长期职业目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认识心理调适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对求职挫折的能力,提高心理调适技巧。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职业期待,树立积极向上的求职心态。
教学重点:1. 了解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
2. 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
2.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认知,提高自信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心理问题?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求职经历,引出求职心理调适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讲解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a. 恐惧焦虑心理b. 急躁不安心理c. 抑郁逆反心理d. 自卑心理e. 自负心理f. 盲目从众心理g. 急功近利心理h. 安全求稳心理i. 偏执心理2. 讲解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a. 回避法:转移注意力,避免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
b. 变通法:将恶性刺激转化为良性刺激,运用合理化方法缓解紧张。
c. 转视法:换个角度看问题,发现事物的积极面。
d. 换脑法:更新观念,以新的认知解释事物。
e. 升华法:将挫折转化为财富,积极面对。
f. 补偿法:调整目标,寻求长远价值目标实现。
g. 求实法:切合实际调整目标,变换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针对求职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求职成功人士的心理调适经验,引导学生学习。
四、总结1. 强调求职心理调适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提高自信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是否掌握了求职心理调适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的心理调适经验。
二、讲授新课1. 讲解如何建立合理的职业期待:a. 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
b. 结合自身条件,设定合理的职业目标。
c. 树立积极向上的求职心态,勇敢面对挫折。
2. 讲解如何提高自信心:a. 认识自己的优势,发挥特长。
锦成网本科13级《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第六学期课程(必修)课后习题答案心理调适(一)1.()是一种不怕困难、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的精神优势,它建立在发现自己的力量并正确估量的基础上。
A.自负B.自觉C.自信D.自省正确2.关于“压力”对人所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压力对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B.最佳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就是无压力状态,这样能够产生更大的成就C.正确对待压力,常常会把压力转化成动力D.过大的压力可以对人的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正确3.面临就业困境的时候,有的毕业生呈现出一些不良的心态。
下列哪一项不是毕业生不良心态的反应:A.简历造假B.眼高手低C.沉着应对D.怨天尤人正确4.下列哪项不是求职过程中依赖心理的表现?A.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信念B.认为学校应当对毕业生就业负责C.相信父母可以给自己“通路子”D.害怕受到拒绝和遭遇失败而临阵脱逃正确5.下列哪项不是求职过程中自卑心理的表现?A.认为自己的高学历是“皇帝女儿不愁嫁”B.不敢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说“行”C.应聘中不敢在用人单位面前展示优势D.总认为自己水平差,不敢去尝试正确6.小t当年以省前几名的身份进入如今的这所高校,在学校也担任过学生会、各种社团的干部。
她认自己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不会没有好的归宿,哪个单位能录用她都是其荣幸。
小t的这种表现属于A.自卑B.依赖C.攀比D.自负正确心理调适(二)课后习题完成!4题正确,0题错误重做1、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毕业生在找工作时要合理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A、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个明确的认识,做好遭遇挫折的准备,乐观地看待求职失败B、在正确认识社会需求与自身竞争条件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期望值C、灵活调整专业方向,不死抱着专业不放D、以上做法都合理正确2、有关求职过程中应该具有的心理状态,以下组合正确的是:(1)懒散(2)自信(3)自傲(4)主动A、(2)(4)B、(2)(3)C、(1)(4)D、(1)(3)正确3、求职过程中,压力与焦虑无处不在,将焦虑转化为行动,是减少心理焦虑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还能提高能力和职业素质。
课程名称:大学生就业指导授课对象:大学三年级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提高学生对就业市场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
3. 提升学生的求职技巧,增强就业竞争力。
4.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为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一、就业形势分析1. 当前就业市场的特点和趋势2. 我国就业政策及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3. 各行业就业前景分析二、职业规划与自我认知1. 职业规划的重要性2. 如何进行自我认知3. 职业规划的基本步骤三、求职技巧1. 求职简历的制作与投递2. 面试技巧与礼仪3. 求职过程中的沟通与谈判四、就业心理调适1. 就业压力与心理调适方法2. 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3. 建立良好的心态,迎接职场挑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即将到来的就业有什么想法?2. 引导学生思考就业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就业形势分析1. 讲解当前就业市场的特点和趋势,结合具体数据进行分析。
2. 介绍我国就业政策及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行业的就业前景,并分享讨论成果。
2. 教师总结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强调合理规划职业方向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职业规划与自我认知1. 讲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自我认知。
2. 介绍职业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自我评估、目标设定、行动计划等。
二、求职技巧1. 讲解求职简历的制作与投递技巧。
2. 分析面试技巧与礼仪,包括仪容仪表、沟通表达、应变能力等。
三、就业心理调适1. 讲解就业压力与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
2. 分享应对求职过程中挫折与失败的经验,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挑战。
四、总结与反馈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2.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为后续课程改进提供参考。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第7卷 第1期2010年1月南京审计学院学报Journa l o f N an ji ng A ud it U niversit yVo.l7,No.1Jan.,2010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调适况广收,陈广乔(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29)摘 要: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其在思考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受外部刺激所表现出的主观能动的反应和反映;目前我国大学生在情绪心理、认知心理、社会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就业心理问题;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应该从塑造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完善学校教育和发挥社会作用三个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就业心理问题;调适;学校;社会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8750(2010)01 0095 04 收稿日期:2009 09 15作者简介:况广收(1979 ),男,江苏徐州人,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高等教育管理;陈广乔(1980 ),男,江苏盐城人,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管理。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内涵分析1909年职业辅导之父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 帕森斯在 选择一个职业 中首次提出了就业心理的概念。
在国内,对 大学生就业心理 的概念界定虽有许多不同版本,但可以概括为按时间边界界定和按内涵边界界定两大类。
就按时间边界界定而言,有的学者认为 大学生就业心理特指大学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 [1];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 大学生在思考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贯穿于整个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2]就内涵边界界定而言,有的学者认为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在客观存在的刺激下所表现出的主观能动的反应和反映。
[3]有的学者认为是 大学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所产生的包括情绪心理、认知心理、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各种不良心理现象总汇 [4]。
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压力,就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良好的就业心理状态对于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心理辅导至关重要。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1、焦虑与恐惧面对未知的就业前景和激烈的竞争环境,许多大学生会感到焦虑不安。
他们担心自己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害怕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和失败。
这种焦虑和恐惧可能导致他们在面试时表现失常,甚至逃避就业。
2、自卑与自负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自身能力和优势认识不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他们觉得自己在学历、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方面不如他人,从而缺乏自信,不敢主动去争取就业机会。
而另一些大学生则可能过度自信,产生自负心理,对工作岗位和薪资待遇要求过高,不切实际,导致就业机会的错失。
3、依赖与从众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依赖父母、老师和朋友的帮助和建议,缺乏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还有部分大学生存在从众心理,盲目跟从他人的选择,而忽略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这也会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
4、挫折与沮丧当求职多次碰壁或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时,大学生容易产生挫折感和沮丧情绪。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陷入消极的自我否定中,无法及时调整心态,重新投入到就业准备中。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社会因素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岗位需求与毕业生数量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就业竞争激烈。
同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注重学历和专业知识,还看重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这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学校因素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可能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
此外,学校在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完善,未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心理问题。
3、家庭因素家庭的期望和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有重要影响。
有些家长对子女的就业期望过高,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