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
- 格式:ppt
- 大小:510.00 KB
- 文档页数:13
文学史上流传千古的7篇骈文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骈文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
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韩、柳去世之后,影响又起,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此中好手,三人皆排行第十六,故世称“三十六体”。
入宋之后,在欧阳修等人率领之下,古文运动掀起第二轮高潮,散文大家迭出,而骈文自此渐衰。
虽然如此,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独特文体,骈文自有其地位与魅力。
王勃《滕王阁序》、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筠《与朱元思书》、庾信《哀江南赋序》等都是值得一读的骈文名篇,其中《滕王阁序》更是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
1《滕王阁序》王勃节选《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作于675年,是古今传诵的骈文名篇。
文章将事、景、情融于一体,用富丽华美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感情。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骈文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文体,相较于其他文体而言,骈文在构思和表达上更加繁复,善用对偶、比拟和运用意象,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其代表作品包括《鸟瞰图》和《痛谏》等。
1.对偶:骈文在结构上常常运用对偶的手法,通过对称的语言来体现整篇文章的平衡和协调。
对偶不仅可以是词语、短语或句子的对立,还可以是意象、形象的对比。
这样的对偶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比拟:骈文善于运用比喻和比拟来形容和表达,以突出其意境和修辞效果。
比如借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描绘人事物,使之更加生动形象,增加情感色彩。
3.运用意象:骈文大量使用意象来唤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和思考。
通过以一种形象或者象征的方式表达,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并揭示深层的主题和思想。
4.追求华美:骈文在结构和语言上追求华美、庄严和修辞。
其修辞手法多样,如反复使用同一表述,以增强修辞效果;反问句、排比句等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说服力。
5.主题多样:骈文的主题多样,可表达情感、追求美感、倾诉思想、状况议论等等。
具体主题包括咏物、描绘景色、议论时事、表达感慨等等。
以下是两个代表性的骈文作品:1.《鸟瞰图》:该文是宋代欧阳修的一篇散文,以对偶和比喻为主要手法。
文章用足各种风景的形容词,通过对梅、柳、花、鱼等景物的描绘,展现出整个春天的美好景象。
欧阳修以繁复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详细描述了各种景物的特点和美感,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2.《痛谏》:该文是清代郑板桥的一篇骈文。
文中以痛心疾首的态度对清朝政府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抨击,通过丰富的对比手法和意象描写,深入地剖析了社会问题的根源和恶果。
文章借助生动的比喻和对偶,给人一种烦躁不安的感觉,以此来表达他的忧虑和愤怒,使读者更加能够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简述古文和骈文
古文和骈文是中国古代文章写作的两种基本语言表达方式。
1.古文:古文的名词是后起的,是针对骈文而提出来的,指骈文产生以前先秦两汉文章写作的语言表达方式,即自由的、不受任何限制的语言表达方式。
2.骈文;骈文萌芽于两汉,兴起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及唐初,它是一种讲究骈俪、对偶的语言表达方式。
3.骈文的两个主要特点
(1)句式的两两相对,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主,或四四相对,或六六相对,由此扩展出其他多种形式。
(2)句式结构和词语性质的对偶,对称的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等两两相对,位置相同,词性也相同。
4.骈文产生的基础;汉赋中大量运用的排比、对偶。
5.骈文的特征
(1)以骈俪、对偶为主要语言表达方式。
(2)讲究用典,并要求在典故的含义上形成对偶。
(3)有较为严密的平厌格律。
(4)重视辞藻的华艳、色彩浓郁。
6.对骈文的评价
(1)优点
①骈文作为一种语体形式,特别是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应当给以充分肯定的,中国古代运用骈文形式写的许多文艺散文都有很高的
艺术水平。
②骈文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一个伟大的创造,而且是一种体现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特征的语言表达方式。
(2)缺点
①把骈文的形式绝对化,把骈文作为唯一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并且过多地堆砌大量典故,过分地讲究严密的平仄格律,片面追求辞藻的华艳,就会束缚人的思想,妨碍自由地流畅地表达思想感情,形成专门注重形式美的华而不实文风。
②一般的公文、政论文、应用文等来说,都要用骈文来写,不仅很不方便,而且常常还会“以辞害意”,影响内容的清楚明白的表述。
骈文在浩若烟海、绚丽多姿的中国文学发展上,有一种曾经流行了一千余年的文体,它介乎韵文和散文之间,行文要求对仗、骈偶、用典、有一定声律和讲求藻饰,这就是骈文。
一骈丽文体中国独有段玉裁在《说文》中对“骈”的阐释是:“骈,驾二马也。
从马,并声。
”意思是指两匹马并驾一车,对此引伸开来就是对偶之意。
而以骈来对文体命名,也确实抓住了骈体文最基本最直觉的特点。
一般来说,骈体文通篇的句式是两两相对,构成了对偶、或叫丽辞、对仗,如同两马并驾齐驱。
什么是骈文呢?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在其《经典常谈》中做了比较通俗明了的解释:“骈体出于辞赋,夹带着不少的抒情成分;而句读整齐,对偶工丽,可以悦目,声调和谐,又可悦耳,也帮助文章情韵。
因此能够投人所好,成功了不废的体制。
”可以说,骈文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殊性。
汉字单音只义,易于凝炼,便于对偶、双声、叠韵、重叠、复义,既可以加强语气,又能够使语言从容不迫,更有助于增加声情之美。
中国文字的神奇韵味就在于语言功能的多样性,汉语言文字可以依靠自身调节组成千姿百态的句型,这就很容易创造整齐对偶的句子,为骈体文的产生提供了最重要的语言基础,经过酝酿和发展,加以作家的主观努力,最终形成骈文,一时间在文坛独领风骚。
从审美角度上看,中国古代哲学所推崇的儒家之说“中庸之道”是骈文形成的理论基础。
“中庸之道”的核心意旨即使万事万物能够阴阳互补,达到动态性的稳定平衡、协调谐和,这种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也左右着作家的创作思维,使他们在创作上追求中和之美、典雅之美、温柔之美和含蓄之美。
而骈文这种文体可以明了地表达作家的这种美的追求。
此外,骈文的精美对偶、华丽藻饰能给人以美的联想和愉悦,读起来琅琅上口,引起人们在听觉上、视觉上的快意和美感;语言上的简洁和精练,便于人们交流思想,社会实用性很强,以至于封建统治阶层也对骈文情有独钟。
虽然王朝频频更迭,唐以后各朝的诏书、奏表大都以骈体文为主,以此来更好地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清朝乾隆朝诏书目的。
美文素材:文学史上流传千古的七篇骈文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骈文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
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韩、柳去世之后,影响又起,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此中好手,三人皆排行第十六,故世称“三十六体”。
入宋之后,在欧阳修等人率领之下,古文运动掀起第二轮高潮,散文大家迭出,而骈文自此渐衰。
虽然如此,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独特文体,骈文自有其地位与魅力。
王勃《滕王阁序》、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筠《与朱元思书》、庾信《哀江南赋序》等都是值得一读的骈文名篇,其中《滕王阁序》更是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
1《滕王阁序》王勃节选《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作于675年,是古今传诵的骈文名篇。
文章将事、景、情融于一体,用富丽华美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感情。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古文观止中的骈文骈文以四字、六字句为主,盛行于六朝唐代。
其实与有些近骈散文并无绝对区分,《古文观止》中比较典型的骈文有:陶渊明《归去来辞》、王勃《滕王阁序》、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刘禹锡《陋室铭》等,其实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也可算作骈文的。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魏晋〕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滕王阁序王勃〔唐代〕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典型骈体文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文体。
骈文讲究藻饰,体现骈偶,引经据典,对仗工整,笔意纵横,锦心绣口,是中华文明的灿烂瑰宝。
典型的骈体文有:《滕王阁序》、《前赤壁赋》、《与朱元思书》、《哀江南赋序》,并称为四大著名的骈文。
分享如下:1、《滕王阁序》唐·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骈文名词解释
骈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它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骈文特指汉代至唐代初期的一种特殊文体,又称合文。
骈文的主要特点是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形成并列的语句结构。
骈文的名词解释,即用骈文的方式来解释一个名词。
这种表达方式富有创意,能够增加语言的趣味和娱乐性。
下面以“夜明珠”为例,来解释这一名词。
夜明珠:寓意本是黑暗的夜晚,有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般的存在。
夜明珠既是名词又是形容词,形容一个非常独特且突出的存在。
夜明珠的“夜”代表黑暗的夜晚,寓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时光,象征着一个谜一样的故事。
它与夜晚产生联系,并通过光明来照亮黑暗,向人们展示真实的世界。
而“明珠”则是用来形容夜明珠的珠宝宝石。
明珠象征着珍贵、宝贵和珍珠的价值。
它是沿海生长的贝类动物中某些激列的软体动物壳腔内的分泌物,是自然形成、珍贵稀有的海洋宝石。
将“夜”和“明珠”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夜
明珠”这个名词。
夜明珠寓意了黑暗中突出的存在,同时还带
有珍贵和宝贵的含义。
骈文是一种充满诗意和修辞的表达方式,它通过把不同的字句
进行拼接和组合,创造出新的含义和形象。
夜明珠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将黑暗与珍贵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寓意。
这种用骈文解释名词的方式让人们在阅读时不仅能获得信息,还能感受到文学的美感和创意的触动。
骈文名词解释的方式赋予了名词更深层次的意义,使其在文学作品中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骈文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骈文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古代中国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骈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文体,是和“古文”的不拘格式的形式相对立的一种文体,也叫“骈偶”或“四六等”。
南北朝时期,文人大都生活在帝王贵族周围,所以他们的生活、思想都有很大的'束缚。
主要特点:(1) 讲究声韵和谐,多用对偶的句子,句式整齐,助长了文学形式技巧的发展。
(2) 由于创作内容的贫乏,文人们大量用典,词藻华丽,用华丽纤巧的形式来掩盖空洞乏味的内容。
骈文与写作教学骈文与写作教学1、定义什么是骈文骈文,古称骈定,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既是古代古文规范化的文字艺术,又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语言。
骈文从形式归类上属于“连珠文”,也称为“一篇文”,采用整体分析立意的方法,通过把多个具体命题当作同一个总体来分析,以增加熟悉知识细节、熟练把握句法构造和修辞手法的机会。
2、骈文书写格式与要点(1)骈文书写格式:骈文节以一字骈两字骈为主,骈句以比价、夸赞、反诘、推理、婉言为主。
(2)骈文书写要点:要求全面、着重、独特。
合在一句的内容联结自然、顺致,然后作点评指正。
3、骈文写作的步骤准备(1)理解原文:首先,学生要仔细阅读原文,理解原文中各个概念的含义以及原文的思想内涵,抓住关键概念。
(2)把握节奏:其次,学生要把握节奏,比如细节解释或分析的点过程,以及各段之间的主从关系等。
(3)连接思路:最后,要把前文记住的思路、观点,和之前熟悉的知识进行联想和结合,形成相应的思路脉络,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一篇有素描具体。
4、骈文写作的三个重要环节(1)体裁:学生在写骈文之前要了解骈文诗体的特点,做到审题、审体。
不同文体有自己的特点,学生要认真把握不同文体的特点,有效拟定表达方式,构思主旨、梯次等,形成理性的创作。
(2)内容:学生要正确把握主从结构以及比较、夸赞、反诘、推理等内容,把具体的细枝末节的关系联系起来,使文章更加贴切,更加具体。
另外要注意夸言抒情隐喻的表达方式,将诗歌的气氛融入到文章中去。
(3)形式:注意文章的形式,尤其是字符的组合搭配、句式的选择和使用,有利于展现骈文之美。
5、总结由上可见,骈文与写作教学是学生在习得古典珍贵文学资源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加深对文学语言的理解。
要想写出优秀的骈文,学生需要扎实的知识准备和良好的思维结构,让文字的艺术华美尽显,表达出情绪的动人之处。
古代骈文名篇1. 《滕王阁序》作者:【唐】王勃2. 《洛神赋》作者:【三国魏】曹植3. 《阿房宫赋》作者:【唐】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4. 《哀江南赋》作者:【南北朝】庾信且夫天道回旋,生民预焉。
余烈祖于西晋,始流播于东川。
洎余身而七叶,又遭时而北迁。
提挈老幼,关河累年。
死生契阔,不可问天。
日穷于纪,岁将复始。
逼切危虑,端忧暮齿。
践长乐之神皋,望宣平之贵里。
渭水贯于天门,骊山回于地市。
幕府大将军之爱客,丞相平津侯之待士。
见钟鼎于金张,闻弦歌于许史。
5. 《别赋》作者:【南朝】江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
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
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
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
居人愁卧,怳若有亡。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
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
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
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6. 《吊古战场文》作者:【唐】李华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7. 《闲居赋》作者:【西晋】潘岳爰定我居,筑室穿池,长杨映沼,芳枳树樆,游鳞瀺灂,菡萏敷披,竹木蓊蔼,灵果参差。
张公大谷之梨,溧侯乌椑之柿,周文弱枝之枣,房陵朱仲之李,靡不毕植。
三桃表樱胡之别,二柰耀丹白之色,石榴蒲桃之珍,磊落蔓延乎其侧。
梅杏郁棣之属,繁荣藻丽之饰,华实照烂,言所不能极也。
骈体文
骈体文也称“骈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骈体文是与散文相较而言的。
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诸;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骈体文是在魏晋以后产生的,到南北朝时期达到全盛。
《与朱元思书》前两段中“风烟”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均不是,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初期的骈体文。
什么是“骈文”
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
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
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运用得当,能够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又称骈文为四六文。
直至清末,骈文仍在流行。
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所以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而许多作者只追求句式工整、词藻华丽,使文章内容空洞,这是它最大的弱点。
清代骈文八大家一、骈文概述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重要的文体形式,它以对偶句式为特点,通过对对偶的句子进行连接,形成文学作品。
清代是骈文的鼎盛时期,尤以”清代骈文八大家”最为有名。
这八位大家分别是:袁枚、纳兰性德、纳兰性怀、李汝珍、吴敬梓、郁达夫、胡适、鲁迅。
二、袁枚袁枚,字仲谋,号梅溪,袁枚的骈文作品代表了清代骈文的风格,既有文人特有的豪放洒脱,又富有深意。
袁枚的骈文作品以《随园诗话》最为著名,这部作品集中展现了袁枚丰富的知识和隽永的才华。
1. 袁枚的风格特点袁枚的骈文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以精炼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涵。
袁枚的骈文作品中融入了许多个人情感和社会思考,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写,传递出丰富的人生哲理。
2. 代表作品《随园诗话》《随园诗话》是袁枚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以骈文的形式呈现,记录了袁枚对古代诗歌的批评和赏析。
《随园诗话》不仅对古代诗歌进行了深入剖析,也摘录了许多名句,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纳兰性德和纳兰性怀纳兰性德和纳兰性怀是清代骈文的双子星,他们兄弟俩都是清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的骈文作品给后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学遗产。
1. 纳兰性德的风格特点纳兰性德的骈文作品以其细腻、柔婉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出内心真挚的情感和对现实生活的深思。
纳兰性德的骈文作品在形式上精致流畅,内容上富有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2. 纳兰性怀的风格特点纳兰性怀的骈文作品以其豪放、激烈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火热的情感。
纳兰性怀的骈文作品常常表现出一种不甘于现实生活的情绪,他以激烈的语言和形象来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不满。
3. 代表作品《纳兰词》纳兰性德和纳兰性怀兄弟俩合作创作了《纳兰词》,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音乐性和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
《纳兰词》中的骈文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通过对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纳兰性德和纳兰性怀卓越的才华和情感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