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体发展历程
- 格式:ppt
- 大小:3.60 MB
- 文档页数:38
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历程城市综合体是指将商业、办公楼、住宅、酒店、娱乐等多种功能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城市开发项目。
它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也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城市综合体发展的简要历程。
20世纪90年代以前,城市发展主要以传统的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为主,各种功能在城市中的分布相对分散,交通拥堵、资源浪费等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探索一种集商业、住宅、办公楼、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规划理念。
90年代初,国内外出现了一些典型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如中国深圳华润万象城、美国洛杉矶圣塔莫尼卡广场等。
这些项目采用了多种功能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引领了城市规划的新方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综合体开始迅速兴起。
2000年后,国内各大城市纷纷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综合体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它不仅提供了方便的购物、娱乐和工作条件,还改善了城市的形象,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功能。
在发展历程中,城市综合体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
早期的城市综合体主要以商业为主,以购物中心为核心,源源不断地吸引消费者。
随着城市规划的改变,城市综合体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商业、住宅、办公楼、酒店、娱乐等功能相互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同时,城市综合体的地理位置也越来越重要。
在早期,城市综合体多建在城市郊区或边缘地区,以解决土地问题。
但现在,城市综合体的地理位置越来越靠近城市中心,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随着城市综合体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如智慧城市综合体、绿色城市综合体等。
智慧城市综合体将科技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提供更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
绿色城市综合体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节能减排、绿化美化等方式,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
总的来说,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单一功能向多元化发展,从郊区到城市中心,从商业为主到多功能相结合。
城市综合体发展历程
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当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解决城市人口密集带来的居住、工作、娱乐等多方面需求,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开始逐渐被提出和实践。
在最初的阶段,城市综合体主要以大型购物中心为核心,配套有办公楼、住宅、酒店等设施。
这样的综合体一般占地面积较大,设备齐全,能满足人们在购物、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成为城市人们生活的新地标。
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和人们需求的多元化,城市综合体逐渐演变成为集商业、文化、娱乐、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
在设计上,城市综合体开始强调人性化、环境友好,将绿化、景观、公共空间等要素融入其中,打造宜居宜游的城市场所。
同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城市综合体开始引入智能化和互联网元素,打造智慧城市综合体。
通过物联网技术,城市综合体可以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比如,通过手机APP可以实现智能停车、在线购物、快速结算等功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近年来,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单一地产开发范畴,更多地与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些城市综合体开始注重与周边社区、企业合作,实现共享资源,共同发展。
同时,城市综合体也逐渐融入了文创产业、科技创新等新兴产业,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驱动力。
总的来说,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商业为主到功能多元化,从机械化到智能化的转变。
未来,随着人们对宜居城市、智慧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城市综合体将继续发展壮大,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沈阳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作者:胡媛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6期摘要:沈阳城市综合体出现虽然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却是相当迅速,并已成为沈阳城市商业、娱乐、休闲等活动的核心。
对沈阳现阶段城市综合体设计和发展的概况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在今后对沈阳城市综合体的设计有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
关键词:沈阳、城市综合体、空间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城市综合体”的概念来源于 20 世纪中叶在欧美出现的“混合使用中心”,就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我国最早的城市综合体出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代表案例有北京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一.沈阳城市综合体发展和整体布局城市综合体进入沈阳人的眼球也是近几年的事,但其发展速度却是相当迅速。
已建成的这些城市综合体多集中在金廊沿线及各主次要商圈周围,多数集中在市中心区域。
而正在建设和待建设的项目除分布在这些城市综合体集中地带,还有一部分建设在城市新区。
现有的城市综合体主要以居住、商业、办公、酒店功能组成居多。
对沈阳现阶段城市综合体设计和发展的概况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在今后对沈阳城市综合体的设计有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
二.沈阳城市综合体现状按沈阳城市综合体分布的位置和功能类型,对几个典型的沈阳城市综合体做简单介绍。
1.青年大街沿线的部分城市综合体1.1茂业中心概况:沈阳茂业中心位于青年大街185号,属于五里河商贸区,占地面积2.5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0多万平方米。
建筑由地下3层地上7层的裙房和三座塔楼组成。
裙房满铺于基地之上,三座塔楼中其一为高越300米的超高层,另两座分别为54层的办公楼和45层的住宅。
茂业中心于2010年末建成,其功能主要为酒店、写字楼、公寓、住宅和商业。
空间情况:由于同样位于青年大街沿线,可能由于基地及容积率的要求,茂业中心建筑同样满铺与基地之上,仅有退线后形成的入口空地。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发展:古代以迄现代特定的时空界限,中华民族作为共同体经历了由“自在”到自觉”的发展过程。
就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演绎了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厚重;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而言,其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历程的光彩夺目。
提出:习近平总书记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指以中国为主要区域,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民族综合体,主要包括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
性质: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以中国为主要区域,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民族综合体总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和艰辛的奋斗历程,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态中孕育生长、成熟壮大,结成了多元一体大家庭。
虽然家庭成员各有其名,但都属于中华民族,这说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新型民族关系的思想基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根本保障。
第三章 城市/商业/建筑综合体的发展史一、建筑综合体的历史起源——古希腊的阿索斯广场最早的体现城市功能混合的例子可上溯到古希腊城市的市俗中心——阿索斯广场(ASSOS),这个广场平面为梯形,在较宽的一底边建有神庙,两侧有大尺度、高两层的敞廊可以做商业活动之用。
有的敞廊墙面饰以壁画或铭文,记录战争胜利、帝皇的授赏、城市法律条文或哲学家的格言。
人们从各地聚集在这里,一边进行买卖一边还可以谈论各地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举行诗歌朗诵、演说活动等。
古罗马的公共浴场在当时也是规模极为宏大的建筑综合体。
著名的卡拉卡拉浴场和戴克利提乌姆浴场都是将诸如运动场、图书馆、音乐厅、演讲厅、交谊室、商场等组织在浴场里形成一个多用途的建筑群。
二、现代建筑综合体的雏形——马赛公寓这种综合体在空间上一个重要的引人注目的发展是公寓街区水平向的汇集形成一个长长的、连续的,两边有人行道的,带玻璃顶的商业街。
这种商业街与城市道路网格编织在一起,并很好地与现存建筑结合,使那些既窄又深的街道得到了综合的利用。
马赛公寓是勒?柯布西耶在1946年为马赛市郊区设计的一座可容纳337户,共1600人的综合性建筑。
该建筑的地面层是按“底层独立柱”原则而设计的敞开式开放空间,上面有17层,主要是居住用途。
大部分户型采用跃层的布局,每三层设一条公共通道,节约了交通面积。
马赛公寓的7、8层的商店和公用设施,在屋顶上设有幼儿园和游戏场。
这座大楼在解决三百多户人家的住房的同时,还满足了他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
勒·柯布西耶把这种带有服务设施的居住大楼称为“居住单位”。
虽然,马赛公寓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还缺乏在人的社会方面的联系,没能充分地发挥综合体的城市环境方面的潜力,是孤独的、自我完善的综合体,但是,它却建立了现代建筑综合体的设计理念,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三、现代建筑综合体的发展1、建筑综合体的停滞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针对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的状况讨论通过了《雅典宪章》,宪章将城市划分定义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并强调功能间的独立性。
一、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及发展历程中国城市化、城市国际化已成为整个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房地产尤其是商业地产是最具前导性和拉动性的行业力量。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阶段性调整和相对饱和,资产型、经营型商业地产特别是城市综合体无疑成为刺激消费带动投资的发动机,也成为中国城市化的主力引擎和城市形象名片。
1、城市综合体概念城市综合体是从“城市性、开放性和集约性”层面切入城市发展本质,把城市功能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通过城市建筑实体与城市空间有机结合的一种城市实体,利用建筑空间复合化、集约化和开放化,满足城市的商业、办公、居住一、旅游、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城市功能空间需求,并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空间能动关系,从而形成多功能、高效率的经济聚集体。
2、城市综合体发展历程八十年前,19栋建筑组成的洛克菲勒中心给了纽约和世界各国的大都市一个全新的概念,其公共空间的创新和商业功能的融合,让其成为全世界仰慕的财富象征。
此后,亚洲人对于这一概念表现出了由衷的热爱,从东京11.6平方公里的“城中城”六本木,到香港中环的国际金融中心IFC,都展现了融合当地城市文化的商业精华。
然而,城市综合体在中国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前,城市的购物、酒店和办公等功能都处于各自分开的状态。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才出现了城市综合体的雏形,至今也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发展史。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我国城市综合体的发展演变过程,我们将它的发展历史划分成雏形、早期开发、大规模孕育、快速扩张四个阶段:1. 雏形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城市综合体的出现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
在这个阶段,中国只有极个别几个能称得上是城市综合体的项目。
在1990年开业的北京国贸中心与上海商城(波特曼),可以视作中国城市综合体的雏形。
尽管经过了改革开放,我国许多城市都高速地发展起来,尤其是北京、上海等高速发展的大都市,其核心区域的发展为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提供了机会。
论广州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综合体建设可谓处于井喷阶段。
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如今也正处于城市综合体高速发展的时期。
本文分析了城市综合体在广州诞生和高速发展的必然性,并选取天河城、万菱汇这两个城市综合体作为代表分析综合体项目在广州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广州的城市综合体现存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广州发展现状1 城市综合体的概要城市综合体(urban complex,也称hopsca)是将城市中包括酒店(hotel)、办公(office)、公园(park)、商业(shopping mall)、会所(club)、公寓(apartment)、等城市生活的功能进行三项或以上的组合,并且相互依存、拥有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的综合体[1],是一种新兴的、在实践中产生的概念。
城市综合体是一种城市功能复合化、土地高度集约化使用的体现——将多种城市功能放置在一个相对更小的空间里,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便利,达到“一站式”服务的效果,也被称为“城中城”,是城市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 城市综合体在广州诞生和高速发展的必然性随着近几十年城市化的进程,广州的城市人口数量不断上升,城市的中心聚集效应越来越明显,逐渐形成城市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聚集效应给城市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cbd是广州发展的核心动力,是集办公、商业、酒店、公园、公寓、休闲等城市许多主要功能的地方,无论是以前的环市东cbd,抑或是如今的天河cbd。
也就在天河cbd,诞生了广州市的第一个城市综合体——1996年正式投入运营的天河城。
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cbd人口密度越来越高,很多问题开始出现,如:cbd交通压力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等。
2000年,广州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番禺、花都撤市改区,并制定“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拓展方针;2005年,广州新设立南沙区和萝岗区,城市区域进一步扩大,并且确立了多组团、跨越式的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历程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全球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城市发展的综合型态。
城市综合体是指在空间上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功能组合,包括住宅、商业、办公、文化、娱乐等多个功能相互融合的一类城市新型开发模式。
在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初期,开发商主要关注的是商业和住宅功能的结合。
其中,商业功能的发展在城市综合体的形成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商业设施多样化、消费需求多元化,使得商业功能成为城市综合体的核心。
与此同时,住宅功能的引入为商业设施提供了稳定的客源。
这种商业与住宅功能结合的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旨在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生活和消费。
随着城市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城市综合体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高级化的特点。
除了商业和住宅功能外,办公、文化和娱乐等功能也逐渐融入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模式中。
办公功能的引入为城市综合体注入了更多的经济活力和商业机会,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人才。
文化和娱乐功能的加入则增加了城市综合体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使其成为人们社交、娱乐和休闲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随着城市综合体发展的成熟和消费升级的趋势,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
一方面,创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了商业和公共空间的更好融合。
例如,引入文创产业、科技创新等新兴产业,促进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创新创业的融合。
另一方面,城市综合体也越来越注重社区的建设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绿化、景观和公共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总的来说,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商业与住宅结合到多功能发展的演变过程。
在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过程中,城市综合体已经成为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等多重需求的城市新兴发展模式。
随着城市综合体的不断涌现,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城市综合体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合体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发展模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综合体是指将商业、办公、住宅、娱乐等多种功能融合在一起的综合建筑群,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综合体的概念、发展趋势、市场需求以及运营方式等方面出发,对综合体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二、综合体的概念与发展趋势综合体源于日本,最早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
它以一个基地或一个建筑群为依托,将不同种类的商业、办公、住宅和娱乐设施融合在一起,为居民提供生活所需的各种服务。
综合体的核心理念是“一站式服务”,使居民不再需要长途奔波购物、娱乐或工作。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综合体的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
三、市场需求与商业机会综合体的发展受市场需求的影响。
目前,人们对便利性、舒适性和娱乐性要求不断提高,因此,综合体作为一种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城市生活方式逐渐受到青睐。
此外,随着社会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健康和养老等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综合体可以将这些服务与商业设施结合起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综合体还可以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办公空间,促进创业和经济发展。
四、综合体的规划与建设综合体的规划与建设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选址是至关重要的,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交通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
其次,要根据城市的发展方向和人口密度,合理规划综合体的功能布局。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倡导可持续发展。
此外,综合体的设计应注重人性化,提供舒适、便利的服务环境。
五、综合体的运营模式与盈利能力综合体的运营模式有多种选择,如自运营、委托运营和合作运营等。
运营商可以通过租赁商业场地、出售住宅和办公楼、提供娱乐活动等方式获取收益。
同时,综合体还可以通过开展品牌推广、积分营销和活动策划等手段吸引更多的客户,提高盈利能力。
综合体的盈利能力与地理位置、周边配套设施、品牌认知度等因素息息相关。
六、风险与挑战综合体的发展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片区综合开发的发展历程片区综合开发是指对一个较大的地理区域进行综合规划和开发,将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功能区域和设施设备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综合体。
片区综合开发在我国发展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
起步期(1978年-1992年)开放以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主要以单一功能的大型工厂和集体居住区为主。
随着开放的推进,国家对城市建设的思路开始发生变化,开始试行城市综合开发的理念。
起步期的片区综合开发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并以城市中心区为主要开发对象。
在这一阶段,城市规划开始注意到了城市环境整体效益,增加了商务、文化和住宅等多种功能元素,并在城市中心区域建设了一些综合体,如北京的朝阳门片区和上海的淮海中路片区等。
发展期(1993年-2024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片区综合开发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方向。
在这一阶段,片区综合开发的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城市中心区,还包括二道河子东大桥片区、和平门片区等。
同时,片区综合开发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只是简单的建筑物组合,还包括旧城改造、城市综合体和产业园区等。
在发展期,片区综合开发的经验也开始累积,并出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如上海的陆家嘴金融区和深圳的蛇口工业区等。
成熟期(2024年至今)进入21世纪,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片区综合开发成为城市更新和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这一阶段,片区综合开发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进一步增加,以满足城市化进程的需求。
成熟期的片区综合开发不仅要求满足城市建设的各种功能和需求,还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片区综合开发的理念也逐渐向其他城市传播,各地都开始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片区综合开发模式,如广州的珠江新城、成都的天府新区等。
总体来说,片区综合开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起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
在这个过程中,片区综合开发由起初的试点发展为全面推进的城市建设模式,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