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学院 专升本
- 格式:doc
- 大小:195.50 KB
- 文档页数:3
天津农学院高职升本科专业课考试大纲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水力学》辅导大纲水力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水流运动的一般规律和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学会一般水力分析计算方法和实验技术,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正确理解水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物理意义;正确区分流动类型,流动形态和局部流动现象;正确理解和运用恒定流的连续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
2.掌握基本的水力学计算方法。
如静水总压力的计算;堰闸过水能力的计算;管道的水力计算;明渠水流水力计算等。
第一章绪论1-1 水力学的定义、任务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
1-2 液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物理性质:惯性(质量与密度);万有引力特性(重量与容量),粘滞性。
1-3 液体作为连续介质和理想液体的概念。
说明:1.本章的重点是液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着重掌握密度、容重概念、计算及其关系,粘滞性要弄清概念及定义。
2.要强调单位的重要性,一律采用国际单位制,指出国际单位制与工程单位制两者之间换算关系。
3.理解水力学的定义和任务以及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第二章静水压强与静水总压力(一)目的要求:明确静水压强及其分布规律,理解静水压强基本方程式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
掌握平面壁和曲面壁上静水总压力的计算方法。
(二)内容:2-1 静水压强及其特性。
2-2 静水压强的分布规律。
一、静水压强的基本方式。
二、绝对压强、相对压强和真空值。
三、测压管水头与单位势能。
四、压强的计算单位。
2-3 等压面及静水压强的测算。
2-4 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一、静水压强分布图。
二、作用在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计算。
三、作用在曲面上静水总压力计算。
(三)说明:1.本章的重点是静水压强及其基本方程式、静水压强分布图的绘制以及作用在平面和园柱形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2.绝对压强、相对压强、真空度等概念,应认真掌握。
3.作用在平面上静水总压力计算,主要掌握矩形平面上图解法,任意平面壁上解析法着重讲计算总压力的公式的意义及应用,推导可从简进行,压力中心的计算公式可不进行推导。
天津农学院专升本⼈⼒资源管理专业课考试《⼈⼒资源管理》⼤纲2016年⼈⼒资源管理专业考纲天津农学院2015年11⽉第⼀章⼈⼒资源管理概述第⼀节⼈⼒资源的概念与特征⼀、⼈⼒资源的基本概念(⼀)⼈⼒资源的定义1954年,全球知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出版了《管理的实践》⼀书,指出了管理的三个更⼴泛的职能:管理企业、管理经理⼈员和管理员⼯及他们的⼯作。
在讨论管理员⼯及其⼯作时,德鲁克⾸次提出了“⼈⼒资源”的概念,提出“和其他资源相⽐较⽽⾔,唯⼀的区别就是它是⼈”,⼈⼒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拥有独特的“协调能⼒、融合能⼒、判断⼒和想象⼒”,经理们必须考虑⼈⼒资源这⼀“特殊资产”,并且要注意⼈⼒资源只能为⼈⼒资源所有者⾃⼰利⽤的特性。
本书主要从宏观、微观的结合上界定⼈⼒资源。
即所谓⼈⼒资源是指在⼀定领域或社会组织内能够推动其持续发展、进步,达成其⽬标的全部劳动⼈⼝拥有的劳动能⼒的总和。
此定义主要是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度讨论⼈⼒资源。
同时突出了⼈⼒资源的归属性、功⽤性及能⼒的包容性。
即,①任何资源均有归属,⼈⼒资源不能例外(总是属于国家、地区以及某⼀社会组织)。
②⼈⼒资源必须有功⽤,这也符合资源“可⽤性”的特征。
即⼈⼒资源应对其归属的社会组织的发展和⽬标实现有⽤。
③定义中的能⼒是⼀种泛指,包含各种能⼒,如智⼒、体⼒等等。
⼈⼒资源在宏观意义上的概念是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进⾏划分和计量的;在微观意义上的概念则是以组织(部门、企业、事业)等为单位进⾏划分和计量的。
⽽在本书中,我们讨论的⼈⼒资源的概念主要是指组织内具有劳动能⼒的⼈的总和。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资源的内涵,还需要了解与⼈⼒资源相关的⼀些概念以及相互关系。
1.⼈⼝资源是指⼀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总体。
它主要表明的是数量概念,是最基本的底数。
2.劳动⼒资源是指进⼊法定劳动年龄并拥有现实劳动能⼒的那⼀部分⼈⼝的总和,是⼈⼒资源的主体部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二:管理的必要性1: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定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法约尔1916年提出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3: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7:管理就是决策。
——1978赫伯特。
西蒙综合前人的研究,管理的概念可以概括为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天津农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高职升本科辅导大纲《电工学》、《电子技术》二0一五年十一月《电工学》课程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作用和任务《电工学》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学会分析直流线性电阻电路、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以及一阶线性电路的暂态过程;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分析和解决与电工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二、考核内容和要求1、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1)理解电路的组成及作用、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特征;(2)理解并会运用电压与电流的参考方向;(3)理解电源的三种工作状态,负载大小、额定值、电源的外特性和电位的概念,学会判断电源与负载;(3)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4)掌握电位的计算。
2、电路的分析方法(1)理解等效电路的概念,掌握电阻的串、并联及等效变换;(2)理解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特点,掌握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3)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定理和方法: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3、电路的暂态分析(1)理解电路产生暂态过程的原因和换路定则;(2)掌握利用三要素法分析一阶线性RC、RL电路的暂态过程;(3)理解RC、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以及时间常数的意义;(4)理解暂态过程中过电压、过电流产生的原因;(5)理解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条件。
4、正弦交流电路(1)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2)掌握单一参数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大小及相位关系,理解感抗、容抗的意义及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概念;(3)掌握RLC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功率关系,理解阻抗的概念,掌握电压三角形、阻抗三角形和功率三角形;(4)掌握阻抗的计算、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会画相量图;(5)理解谐振的概念、品质因数与谐振曲线的关系,掌握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特点;(6)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天津农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专升本《生物工艺学》考试大纲参考教材:《新编生物工艺学》,俞俊棠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试题类型:1.填空2.判断是非3.名词解释4.简答 5. 论述基本内容及要求:绪论1、生物工艺学的定义和特点2、生物工艺学的发展简史3、生物工艺学的应用第一章菌种的分离、改良和保藏介绍微生物菌种的获取及保藏方法,重点掌握菌种的筛选步骤和方法。
第一节菌种的筛选一、具有实际生产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菌种筛选二、菌种筛选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三、菌种筛选举例第二节菌种的选育一、自然选育二、诱变育种三、抗噬菌体菌株的筛选四、杂交育种五、原生质体融合六、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稳定性第三节菌种的保藏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第二章培养基重点掌握设计培养基配方的原理及方法。
第一节培养基的成分及来源第二节培养基的类型及选择第三章灭菌掌握培养基灭菌及空气除菌的原理及方法。
第一节灭菌的方法一、污染杂菌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二、进行纯培养应该采取的措施三、灭菌的方法第二节培养基的灭菌一、微生物的死亡速率1、培养基进行湿热灭菌时微生物死亡的规律2、高温短时灭菌的原理二、培养基的分批灭菌1、分批灭菌的定义2、分批灭菌的特点3、分批灭菌的操作4、分批灭菌的计算三、培养基的连续灭菌1、连续灭菌的定义2、连续灭菌的特点3、连续灭菌的操作流程第三节空气的除菌一、空气过滤介质的种类二、利用深层过滤介质进行空气除菌的原理三、空气过滤器的设计四、空气过滤的操作流程第四章种子扩大培养重点掌握种子扩大培养时的接种方法、接种龄和接种量。
一、作为发酵种子所必备的条件二、种子制备工艺1、实验室种子制备2、生产车间种子制备(1)生产车间种子制备时的接种方法(2)种子罐级数的确定(3)接种龄和接种量的定义及选择方法3、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三、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第五章发酵工艺控制介绍发酵管理、控制的理论及方法,重点掌握发酵参数的测定种类、方法和发酵用传感器的要求;不同发酵类型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分批培养时细胞的生长和产物的类型;溶解氧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和控制方法;发酵终点的判断。
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专业高职升本科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九日动物病理学部分动物医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综合学科。
其基础理论包括动物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和临床诊断学。
在众多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中今年以动物病理学、药理学和临床诊断学为重点。
第一章动物病理学基础病理学是研究患病动物机体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从而探讨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也就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发展、经过和转归的一般规律性的科学。
病理学包括动物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两部分。
病理生理学着重研究疾病过程中机体所发生的机能和代谢方面的变化,病理解剖学着重研究疾病过程中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
二者是研究患病动物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例如:当动物机体生理机能发生障碍时,必然要引起它的器官,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随之可能导致整个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障碍而发生疾病。
本章着重应掌握病理学总论中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下面的三部分内容:1.疾病学、病因学和发病学等。
2.基本病理过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损伤、适应与修复、炎症、肿瘤等。
3.常见症状病理学:包括发热、贫血、黄疸、水肿、脱水、酸碱中毒、缺氧、休克、败血症、应激等。
附:动物尸体剖检技术。
第一节疾病概念一、疾病学(一)疾病概念(二)疾病的分类:1.按疾病发病原因可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2.按疾病的经过,即根据疾病过程的缓急和时间长短,一般可分为急性病、亚急性病和慢性病。
3.按患病器官系统分类:可将疾病分为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病、运动器官系统病等。
另外也可按治疗方法进行分类,例如:以手术治疗方法为主的称外科病、以药物治疗方法为主称为内科病等。
(三)疾病的经过与转归1.一般可把病程分为相互联系,界线不十分明确的四个阶段:(1)潜伏期(2)前驱期(3)症状明显期(4)转归期二、病因学(一)病因概念(二)病因学分类疾病的原因可分为外因和内因、诱因三大类:1.疾病发生外因:(1)机械性致病因素(2)物理性致病因素(3)化学性致病因素(4)生物性致病因素(5)营养性致病因素2.疾病发生的内因(1)机体一般特性(2)防御结构:包括浅部屏障和深部屏障(3)机体的免疫性:免疫可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
导论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充分利用资源的稀缺性,并合理、有效的配置于各种用途,以满足人们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它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
欲望(wants):是指人们的需要,它是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
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
稀缺性(scarcity) :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可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用有限的资源生产、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物品也是有限的,这种经济资源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称为稀缺性。
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考察的出发点,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经济行为,并通过单个经济主体行为的叠加,研究单个行业、单个市场、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变化。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个体;主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运用个量分析方法。
(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独立的考察出发点,研究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周期波动等全局性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总量;主要研究资源利用问题;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运用总量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一)实证经济学实证分析是指超脱或排除人们对事物的主观价值判断标准,通过对事物运动过程进行客观描述,反映事物的一般现象,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及其运行规律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是回答事物“是什么”的问题。
(二)规范经济学规范分析是以既定的价值判断标准为前提,来分析和评价事物发展状态的研究方法。
规范分析是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三)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区别1.实证分析总是企图摆脱和排斥价值判断,而规范分析总是与一定的价值判断相结合。
2.实证分析是回答事物“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分析是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物流管理概论》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基础篇第1章物流概述1.1 物流基本概念物流的定义;现代物流应包括四个方面:实质流动、实质储存、信息流通、管理协调;物流的价值:时间价值、空间价值、附加价值;第一利润源、第二利润源、第三利润源;物流功能分为主体功能和辅助功能:主体功能包括运输、储存、配送,辅助功能包括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管理;从不同角度对物流的分类;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电子商务的关系。
1.2物流学科性质与基本框架物流学科体系的划分;物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第2章物流管理概述2.1 物流系统概述物流系统的概念、物流系统的特征、物流系统的一般模式;物流合理化的措施:计划化、共同化、直达化、规模化、社会化、服务化。
2.2 物流管理概述物流管理的概念,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物流管理的原则,物流管理的目标;物流管理的几个主要学说。
2.3 物流管理的内容物流管理的内容有:客户服务管理、物流服务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专业管理、物流供应链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物流增值服务主要包括增加便利性的服务、加快反应速度的服务、降低成本的服务、延伸服务;企业战略、企业物流战略和物流企业战略。
第二部分功能篇第3章运输管理3.1运输概述运输的概念与职能;运输的基本经济原理:规模原理、距离原理、速度原理;运输与物流其他环节的关系。
3.2 运输方式运输方式的分类,五种基本运输方式;集装化运输的概念;多式联运的含义。
3.3运输合理化合理运输五要素;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第4章仓储管理4.1仓储管理概述储存的含义与作用;仓库的含义与功能;仓储的概念与合理化。
4.2仓储作业流程仓储业务作业流程:入库、储存和保管、出库。
4.3库存管理库存的概念,库存合理化,库存的ABC分类法。
第5章装卸搬运管理5.1 装卸搬运概述装卸搬运的概念与作用;装卸搬运的分类及方法。
5.3 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不合理的装卸搬运表现;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的措施。
《微生物》大纲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2、主要参考书:1.《微生物学》第2版,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2.《微生物学考研习题集》,童应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
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以现代观点审视和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使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概念的提法、名词的解释和语言运用等都适合现代生物学迅速发展的要求,建立新的、优化的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后复习、讨论及专题讲座相接合,并注意通过各种渠道保持与学生的联系,随时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三、教学内容绪论1.基本内容一、微生物定义及其类群二、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三、微生物学的发展对人类进步的贡献四、微生物的五大共性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是什么?做什么?以及它们与人类的特殊关系;明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展望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肩负的重任。
3.教学重点难点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微生物的五大共性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基本内容第一节细菌一、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二、细菌的繁殖方式三、细菌的群体的特征四、食品中常见常用的细菌第二节放线菌一、放线菌的形态和构造二、放线菌的繁殖三、放线菌的群体特征第三节蓝细菌第四节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2.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特点,以及原核微生物的细胞形态结构。
天津农学院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专升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考试前,除必要的直尺、橡皮、圆规、三角板等文具用品外,必须特别准备好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和2B铅笔。
➢认真审题,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凡违反上述规定,影响评卷结果或造成无法评卷,后果由考生自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 40分)1、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语言中,负责数据的查询及增、删、改等操作的是( )A、数据定义语言B、数据转换语言C、数据控制语言D、数据操纵语言2、用二维表结构表示实体以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 )A、网状模型B、层次模型C、关系模型D、面向对象模型3、有如下命令序列:s="2001年下半年计算机等级考试"LEFT(s,6)+RIGHT(s,4)执行以上命令后,屏幕上所显示的是____。
A、2001年下半年等级考试B、2001年下等级考试C、2001年考试D、2001年等级考试4、以下( )方式不能进行数据的导出。
A、表方式B、用户方式C、块方式D、全库方式5、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物理结构中的对象( )A、数据文件B、重做日志文件C、表空间D、控制文件6、在下列代码【】中分别为break,continue和return时,输出数值为()。
Declare @n intSet @n=3While @n>0 begin set @n=@n-1 if @n=1 【】 endPrint @nA、1,0,不输出B、0,0,0C、1,1,0D、1,0,07、一个关系数据库文件中的各条记录( )。
A、前后顺序不能任意颠倒,一定要按照输入的顺序排列B、前后顺序可以任意颠倒,不影响库中的数据关系C、前后顺序可以任意颠倒,但排列顺序不同,统计处理的结果就可能不同D、前后顺序不能任意颠倒,一定要按照关键字段值的顺序排列8、表之间的“一对多”关系是指( )。
A、一个表与多个表之间的关系B、一个表中的记录对应另一个表中的多个记录C、一个表中的记录对应多个表中的一个记录D、一个表中的记录对应多个表中的多个记录9、关系数据库的概念模型是( )。
2020年天津农学院高职升本科专业课参考教材我校不提供专业课参考教材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人力管理管理实用教程》,吴宝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二版2、《西方经济学》(上下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二、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参考教材1、《西方经济学》(上下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2、《管理学》ISBN 978-7-302-29157-2周立华、王天力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参考教材3、《管理学》ISBN978-7-300-10190-3杨文士、焦叔斌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管理学》ISBN978-7-5642-1529-3/F1529谭云清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三、动物医学专业1、《兽医学》,高作信,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2、《兽医病理学》,赵德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第3版,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3、《兽医药理学》,陈杖榴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第三版四、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1、《水力学》,何文学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左其亭、窦明、吴泽宁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第2版全国水利行业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五、生物技术专业1、《新编生物工艺学》,俞俊棠、唐孝宣等主编,化工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2、《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三版3、《微生物学》,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4、《微生物学考研习题集》,童应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六、园林(观赏园艺方向)1、《花卉学》,北京林业大学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2、《园林植物保护》,张随榜,强磊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年七、市场营销专业1、《管理学》,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第六版2、《市场营销学》,吴健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八、物流管理专业1、《物流管理》,李玉萍,张晓林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2、《管理学》,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第六版九、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C程序设计(第四版)》,谭浩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讲义,李乃祥编3、《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习题解答》,李乃祥编十、水产养殖学专业1、《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一版2、《水产动物疾病学》,李登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十一、应用化学专业1、《定量分析化学》,葛兴、石军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2、《有机化学》,赵建庄、尹立辉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第二版。
天津农学院高职升本科专业课考试大纲《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学第一章市场营销学概述第一节市场营销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市场营销学的定义市场营销学是以综合性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是研究使用适当的产品,以适当的价格,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用适当的方法销售给尽可能多的顾客,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其需要的一门科学。
二、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外部环境、消费者行为及其两者的变化对企业营销影响的规律和企业整体营销活动的规律。
市场营销学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应向市场提供什么产品才是最有利的。
所提供的产品之间应该具有怎样的配合关系才有利于扩大销售,增加利润。
2.产品应如何包装。
3.产品应用何种商标策略。
4.企业在产品售前、售后应向顾客提供哪些服务,以及如何提供服务,才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5.对本企业产品应如何定价,才能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
6.广告策略的运用和预算。
7.人员推销的组织、培训和推销方法的应用。
8.可供选择的销售推广方式及其适用条件和应用方法。
9.产品的运输与仓储。
10.产品销售渠道的选择。
11.为取得必要的市场信息,如何开展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
12.企业营销战略制订的步骤和方法。
三、市场营销学的学科特点1.全程性2.综合性3.实践性四、宏观市场营销学和微观市场营销学1.宏观市场营销学宏观市场营销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将整个社会的各种物资提供给人们,以满足其需要的科学。
研究偏重于宏观市场营销者的一般职能:①交换职能②分配职能③辅助职能2.微观市场营销学微观市场营销学是研究企业如何根据用户需要,有效地将产品转移到用户的科学。
以企业为主体,研究企业如何进行各项市场营销活动,这也是本书所研究的内容第二节市场营销学的形成和发展1.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是市场营销学的初创时期2.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市场营销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3.二次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是市场营销学的重大变革阶段4.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现在,是市场营销学陆续并广泛应用阶段第三节研究市场营销学的意义和方法一、研究市场营销学的重要意义1.研究市场营销学,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2.研究市场营销学,有利于解决产品市场实现问题3.研究市场营销学,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4.研究市场营销学,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二、市场营销学的研究方法1.商品研究法2.机构研究法3.功能研究法4.管理研究法5.社会研究法第二章市场及市场营销观念第一节市场的概念市场概念双重含义:其一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其二是一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高职升本科辅导、考试课程大纲《分析化学》课程大纲《分析化学》是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比色及分光光度法、定量分离方法等,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各类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特点和相关的计算;了解分析化学中各类误差的来源及其规律,建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科研打下基础。
一、分析化学概论1.掌握误差的分类与减少方法,精密度与准确度的概念、关系及相关计算;2.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3.掌握滴定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滴定反应的要求与滴定方式、基准物质的条件、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滴定结果的计算。
二、酸碱滴定法1.了解质子条件式的书写,掌握弱酸、弱碱和两性物质溶液酸碱度的计算;2.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一元酸(碱)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及常用指示剂的选择;3.掌握一元弱酸(碱)能否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多元弱酸(碱)能否被分步准确滴定的条件;4.掌握酸碱滴定的有关计算。
三、沉淀滴定法1.了解沉淀滴定法的原理;2.掌握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三种沉淀滴定方法的原理、滴定条件和适用范围;四、氧化还原滴定法1.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氧化还原指示剂分类;2.掌握条件电势的概念及其应用;3.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绘制、曲线突跃范围的确定及指示剂的选择;4.掌握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方法(重铬酸钾法、高锰酸钾法、碘量法)的基本原理、方法特点及应用范围;5.掌握氧化还原滴定的有关计算。
五、配位滴定法1.了解配位滴定法的特点及应用;2.掌握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其应用;3.了解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常用指示剂及指示剂使用条件;4.掌握单一金属离子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配位滴定所允许的最低pH及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5.掌握配位滴定的有关计算。
六、分光光度法1.掌握吸光光度分析法的特点、基本原理、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2.理解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光吸收曲线;3.掌握朗伯一比耳定律的应用及摩尔吸光系数,了解引起偏离朗伯一比耳定律的原因;4.了解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各部件的作用及仪器的工作原理;5.了解显色反应的特点,掌握显色条件的选择;6.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2022年天津农学院专升本文科专业课试卷1.胸外心脏按压部位是()A.心前区B.胸骨中、下1/3交界处C.胸骨中、上1/3交界处D.胸骨角E.胸骨左侧第4肋间()2.从升主动脉发出的分支是A.左冠状动脉B.无名动脉C.左颈总动脉D.左锁骨下动脉E.右锁骨下动脉3.从升主动脉发出的分支是()A.左冠状动脉B.无名动脉C.左颈总动脉D.左锁骨下动脉E.右锁骨下动脉4.碘摄入不足导致甲状腺肿的机制是()A.正反馈所致的甲状腺功能亢进B.血中的甲状腺激素不能抑制腺垂体活动C.三碘甲腺原氨酸过多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5.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A.工农武装割据B.统一战线C.人民民主专政D.武装斗争6.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科教兴国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7.下列哪项不属于开放性伤口()A.清洁伤口B.沾染伤口C.感染伤口D.刀刃切割伤E.高处坠落肝破裂8.空肠和回肠的区别是()A.空肠管径较细B.回肠管壁较厚C.空肠血管较少D.回肠血管颜色较深E.空肠无集合淋巴滤泡9.肠内营养的特点是()A.肠内营养是补充营养的主要途径,易于管理,费用低廉B.可口服,可鼻饲或经胃造口、高位空肠造口C.管饲饮食,每日总量可达2000~ 3000mlD.要素饮食,无须消化,对胃肠道刺激小,有利于肠道休息和清洁E.以上都对10.肺动脉口()A.是右心室的入口B.附近有冠状动脉的开口C.运送含氧量高的血液D.有三个半月形瓣E.没有上述特征。
鱼病学复习提纲一、寄生虫学基本原理(一)寄生生活的概念(二)寄生方式1、按寄生虫寄生的性质分为兼性寄生和专性寄生。
2、按寄生虫寄生的部位分为体外寄生和体内寄生。
寄生在鱼的皮肤、鳃、鳍等处的寄生虫均属体外寄生。
(三)寄主种类1、终末寄主的概念;2、中间寄主的概念(四)寄生虫的感染途径(方法)有两种,一是经口感染;二是经皮感染。
(五)能够举例说明寄生虫对寄主有哪些危害。
1、机械性刺激和损伤;2、夺取寄主营养;3、压迫和阻塞作用;4、毒素作用;5、可以成为其他疾病的媒介。
二、病理学基本知识(一)鱼类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1、原因:致病性刺激;缺乏机体所必需的物质;机体本身的改变。
2、条件:机体本身;外界环境。
(二)疾病的种类:1、根据病原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疾病两类。
2、传染性疾病及侵袭性疾病的概念。
3、根据感染的情况分: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性感染、继发性感染、再感染、重复感染。
4、根据症状分为局部性疾病和全身性疾病。
5、根据病程的性质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
(三)疾病的经过和结局:1、疾病的经过:潜伏期、前驱期、充分发展期,并掌握各期的主要特征。
2、疾病的结局:完全恢复;不完全恢复;死亡。
(四)基本病理过程:掌握贫血、出血、动脉性充血、坏死、栓塞的概念。
三、药理学基本原理:(一)药物作用的类型:1、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2、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3、选择作用和一般原生质毒作用;4、治疗作用和副作用;5、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1、药物的理化性质与化学结构;2、药物的剂量;3、给药方法;4、药物在体内的过程;5、机体因素;6、环境因素。
(三)疾病防治中常用的七种给药方法挂袋挂篓法;药浴法;遍洒法;浸沤法;涂抹法;口服法;注射法。
(四)常用药物的使用如抗菌素、食盐、敌百虫、可以外用,也可以拌饵内服。
(五)鱼病防治中,禁止使用的药物,如氯霉素、呋喃唑酮、硝酸亚汞等。
四、疾病的预防:(一)防治鱼病的方针是什么?为什么说防比治更重要?(二)免疫:1、掌握特异性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异性免疫又分为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动物医学专业专接本专业培养方案(模板)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动物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都市型和实用型动物医学科技人才。
毕业生能够承担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动物性食品的检验与监督、动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动物医学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动物医疗和保健机构的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在培养学生掌握公共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点掌握动物医学、动物预防医学基础知识与技术和动物临床医学基本知识与技术。
毕业生可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具备良好的数学、物理、化学、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一门外语,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具备较高的水平;
3、掌握动物医学基础知识与技术。
熟悉主要畜禽的解剖特点、组织结构和病理生理学机制,熟练掌握动物发病机理、疾病诊断技术及动物药品的作用机理。
4、掌握动物预防医学基础知识与技术。
熟悉主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和致病机理,熟练掌握动物主要传染病、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技术,熟悉动物防疫检疫及动物性食品安全的法规和措施。
5、掌握动物临床医学基本知识与技术。
熟练掌握动物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传染病、寄生虫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
6、具备动物医学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可从事动物医学技术创新研究和进行动物药品的研发和推广工作。
7、具备动物医疗和保健机构的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可从事动物医院、兽医站(室)、动物防疫检疫站的筹建和经营管理工作。
8、熟悉动物养殖和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基本了解动物养殖、食用动物屠宰和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和加工的程序和技术。
三、主干学科
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
四、主要课程
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动物免疫学、家畜内科学、家畜外科及手术学、兽医产科学、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寄生虫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中兽医学。
五、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分配
其中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626学时,共32学分;专业选修520学时,共26学分;实践环节26学分。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
七、修业年限:四年
八、授予学位:学士
九、相近专业:
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表中所列实践环节应与后面教学进程表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