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色彩心理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3
色彩的心理效应教案(五篇)第一篇:色彩的心理效应教案色彩的心理效应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从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间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法选择: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凡〃高的代表作、课本等。
一、组织教学投影仪分别打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同时播放冬天刮风、下雨的声音。
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1)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雨。
你出外归来,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让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
提问:(2)两间房间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 ? 学生回答,老师暂不总结。
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课题。
让我们共同来探讨。
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导入新课展示课题:《—色彩的心理效应》.展示两组色彩卡片,与学生共同分析。
a 红、橙、黄 b 蓝、绿、紫提问:这些颜色分别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 ? 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2 .展示课本 11 页风景图片。
提问: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 ?师生共同小结:“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
”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通过回答、分析使学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强烈的感情性。
全球最治愈的9本心理涂色书什么最减压?大吃一顿?掏出信用卡,毫不犹豫拿下最新款Parda包包,送给自己?轰轰烈烈爱一场,还是速速入手一套小鲜肉写真集?统统不是!只要拿起手边的笔,随心涂画,你的世界就会一点一点重新变安静,色彩美到连你自己都想不到。
一分钟了解心理涂色疗法“无意识绘画”心理疗法可追溯到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他把遭遇“无意识”的种种经历记录在《红书》中,寻求“自我”与“无意识”的沟通方式。
后人在这个方法的基础上,发明了更具操作性的“涂色疗法”,通过涂色整合大脑“无意识”信息,无限激发创意。
荣格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即使我们再努力忘记问题, 但问题却不会忘记我们。
有一样东西叫心灵, 它的运作不由人的意志操控。
”也许随意涂上几笔,你所有的疑惑就会自动消失。
《悦己SELF》榜单——全球最In的9本心理涂色书,玩涂色必备。
No.1 The Creative Coloring Book for Grown-ups出版社:英国Michael O'Mara上榜理由:简约的装订、A4纸大小、纯黑白图样的平装书,在各国涂色书争奇斗艳、花样百出的今天,这本书老套又缺乏新意——但一点也不影响它在涂色书种类中无可撼动的“江湖老大”地位。
早在2012年就在伦敦出版,是全球最早整合荣格“心理涂色疗法”概念、引导世界各国成人涂色的领跑者,它把小孩子的涂鸦书改装成了世界第一本“给成人使用的涂色书”,开启了“成人涂色书”时代。
No.2 The Secret Garden(《秘密花园》)出版社:英国Laurence King上榜理由:2013年,英国Laurence King出版社推出《秘密花园》(Secret Garden),它把心理涂色书的“无意识心理图案”更具象化、女性化。
房子、稻草人、玫瑰花……它巧妙迎合了全球“灰姑娘”的梦想——谁不想拥有一座《灰姑娘》童话中的Secret Garden呢?韩国、日本继承了《秘密花园》具象图案的风格,翻版出一系列《XXX花园》。
儿童色彩心理学
儿童色彩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对色彩的心理反应和作用的学科。
颜
色对儿童有很大的影响,可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情绪和情感等方面
的变化。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颜色及其在儿童的心理中的作用:
1. 红色:红色是充满活力和热情的颜色,可以激发儿童的活力
和竞争心。
红色还可以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2. 黄色:黄色是一种明亮的颜色,可以让孩子感到温暖、友好
和开心。
黄色可以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提高儿童的学习动力也
有一定的作用。
3. 蓝色:蓝色是一种冷静和安静的颜色,可以让儿童感到放松。
蓝色也可以提高儿童的专注力和思考能力,对于安抚儿童的情绪也有
一定的作用。
4. 绿色:绿色是一种平衡和安宁的颜色,可以让儿童感到平静。
绿色可以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对于减轻压力和焦虑也有一定
的作用。
除了以上几种颜色,粉红色也是一种被广泛运用在儿童用品和环
境中的颜色,它可以让儿童感到温馨和亲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颜
色的作用不是绝对的,也要考虑儿童的性别、年龄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同时,过于鲜艳、刺眼的颜色也可能会引起儿童的不适和抵触情绪。
因此,在儿童色彩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和需要。
·266·美学技术儿童绘本设计的色彩情感特征韩 盈(潮汕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普宁 515343)摘 要:色彩是儿童绘本设计中重要的艺术表现语言,是美化绘本画面不可或缺的要素,对儿童的艺术审美与教育也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从儿童绘本设计中色彩出发,结合相关儿童绘本实例与儿童的身心特点,对儿童绘本设计中的色彩情感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儿童绘本设计中丰富的色彩是对儿童认知本能、情感表达需要的顺应。
关键词:儿童绘本;色彩;情感0 前言绘本,又称图画书,“指的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图画故事书,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织,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以生动有趣的图画故事为主的当代儿童绘本不仅让儿童享受了视觉上的饕餮大宴,也让他们学会启发与思考。
特别是为2~12岁左右的儿童创作的儿童绘本,以画代言、简洁易懂,成人可以清楚地知晓个中含义,处于认知能力较低的低幼阶段儿童亦能阅读,生动美好的画面与文本故事的契合,启发着家长和孩子一起求知、解惑、领悟人生,儿童绘本借助图画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细节独特魅力,表达文字难以描述的形象及场景,给予儿童灵动、形象、直观以及美的视觉感受。
色彩作为绘本图画中的重要艺术语言,在儿童阅读领悟的过程中展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顺应了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获得他们的认同,在刻画形象、渲染气氛、抒发情感等方面都具有强大的表现力,更能有效地帮助绘本作者传达主题思想,引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
儿童绘本画面中色彩的运用方案,不仅决定了整本图书的视觉效果,引导了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影响了儿童的身心成长与情感的发展。
1 儿童绘本设计的色彩情感特征1.1 简洁易懂儿童插画的色彩要简洁易懂,让儿童能够清晰的分辩绘本中色彩的表现内容。
色彩能通过人眼的生理功能和冲击作用影响到心理,产生情绪的波动,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与认同。
儿童色彩心理学:色彩与孩子的心理及情绪,有着相当的关联性,是项灵敏的指示器,色彩偏好与性格有很大关系,孩子对色彩的选择,甚至可以透露出他当时的情绪是快乐还是忧伤。
对颜色的无意识选择有可能说出了孩子的内心秘密:他的深层个性与旗帜特征:孩子极端地热爱某一种颜色,他的个性往往越突出,这种个性常常是他优点和缺点的“爆发点”,这是儿童色彩心理学的发现,学者通过大量总结和研究解读了色彩是如何揭示儿童内心的。
儿童心理学家阿尔修勒博士,曾就一百五十名二至五岁的孩子,进行一年有关儿童色彩的追踪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对孩子来说,色彩与线条各有其固定的意义,例如二种具有不同颜色的线条重叠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即代表孩子内心有二种不同的愿望、感情相互纠结着。
酷爱黄色的孩子,表示依赖心较强,宁愿一辈子扮演小孩子的角色,爱好蓝色则具有老大或自私欲的意思;喜欢红色意味性格较为刚烈、喜欢惹是生非,且感情丰富;粉红色嘛!除了象征着充满爱心之外也意味这个孩子具有高度的审美观、幽雅、柔顺及体贴。
紫色是爽朗的代名词,个性上较随和,没有什么心机,具有包容、宽恕的胸怀及强烈的好奇心与上进心。
喜欢橙色的孩子,多半较为活泼外向,人缘很好,但有点自我中心,不懂得体谅别人及粗枝大叶的缺点。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小孩子酷爱紫色、黑色、橄榄绿、墨蓝等深色系列时,就得探究其心理背景了,因为其中有很多是属于心理疾病患者。
孩子对于色彩的偏好与执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有时可能是被父母塑形的结果,有的则是因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所致。
这无疑是项警钟。
警醒我们,应该对于孩子的色彩世界,有更一步的关心,甚至在为孩子选择玩具、家具、图画书时,都应多做考量,如此才能给孩子一个缤纷且健康的色彩世界。
色彩与孩子的心理及情绪,有着相当的关联性,是项灵敏的指示器。
下面看看儿童色彩心理学的研究总结:软件工程师李嘉有一对中加混血的小孩,作为一名细致的妈妈,她发现了这一奇特的现象:每个孩子似乎都有自己无意识的色彩偏好,孩子们玩的24色橡皮泥、36色绘画水笔,总有一两种颜色早早需要“补仓”;去童装柜台买衣服,款式再怎么新颖可爱,售货小姐也无法说服孩子接受他“意料之外”的颜色,第一是绿色,第二是紫色。
绘本里的色彩心理学绘本是孩子们的启蒙读物,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让孩子们认识世界,了解生活,发展智力和情感。
而色彩则是绘本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不仅会影响孩子们的感性认知和审美情趣,甚至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对绘本中的色彩心理学展开探讨。
红色红色是一种醒目、强烈的色彩,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绘本中,红色常常用来代表热情、力量、危险等。
比如,《小红帽》中,小红帽的披肩就是鲜红色的,寓意着她勇敢无畏的精神;而狼则是浓红色的,象征着他的狡猾和危险。
黄色黄色代表着阳光、快乐和活力,很容易让人感到温暖和轻松。
在绘本中,黄色经常被用来表现和谐、友好、向上的情感,比如,《熊出没》中的熊大和熊二就是黄色的,他们俩的形象也十分和蔼可亲。
蓝色蓝色是一种冷静、沉着的颜色,与红色截然相反。
它往往用来代表沉思、理性、深度等。
在绘本中,蓝色也被用来表现心境的变化,比如,《大卫的小梦想》中,大卫不开心的时候身边的环境都是暗蓝色的,而当他梦想成真后,环境则变成了蓝天白云。
绿色绿色代表着生命和自然,很容易让人感到放松和自由。
在绘本中,绿色一般用来表现和谐、平和、安静等情感,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时就是葱绿色的,强调了他的天然本性和不拘小节的特点。
黑色黑色是一种神秘、沉重的色彩,更多的是用来表现不详和悲伤。
在绘本中,黑色常常出现在破产、死亡、失落等主题中。
比如,《小王子》中的蟒蛇,就是黑色的,寓意着他那神秘而莫测的形象。
粉色粉色是一种柔和、娇嫩的颜色,常常用在女孩子们的世界里,比如化妆品、衣服、饰品等。
在绘本中,粉色也被用来表现温柔、孩子气、浪漫等情感,比如《粉红猪小妹》系列中的主角,就是一只可爱粉色的猪。
绘本里的色彩心理学能够让孩子们在阅读时有更深入的体验,并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绘本作者在运用颜色时,需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心理和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引导他们的心灵成长。
《红橙黄绿青蓝紫》读后感:色彩与情感的表达《红橙黄绿青蓝紫》是一本意境深远的绘本,它以色彩为线索,将情感与色彩相结合,引领读者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这本绘本的每一页都以七种基本颜色为主题,通过绘画和文字的配合,将每种颜色与各种情感联系在一起。
红色代表着激情、热情和爱;橙色代表着喜悦、温暖和阳光;黄色代表着活力、快乐和希望;绿色代表着和谐、健康和安宁;青色代表着自由、轻松和清新;蓝色代表着宁静、沉思和寂寞;紫色代表着神秘、浪漫和祝福。
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特定的情感,它们在文中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人们内心的丰富与多样性。
读完《红橙黄绿青蓝紫》,我深深感受到了色彩与情感之间的微妙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语言来表达情感,但语言有时无法完全传达出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而色彩作为一种非语言形式的表达,能够更直观地展示出我们的情感状态。
这本绘本给了我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让我意识到了色彩的力量和独特之处。
绘本中的每一页画面都很细腻而又富有想象力。
透过艳丽的红色,我能感受到那份灼热的激情和深沉的爱;透过温暖的橙色,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透过明亮的黄色,我觉得自己充满了能量和乐观的希望。
这些色彩与情感的结合,直击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感觉。
此外,绘本中的文字也很精妙。
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词句,将色彩与情感相融合,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感受其中的意境。
例如,当我读到关于绿色的那一页时,文字中写到:“看!草坪上悠闲地躺着一只小猫,它微微闭着眼睛,享受着阳光的温暖。
周围是绿油油的花草,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味道。
”这段文字不仅让我可以想象出绿色带给人们的和谐与安宁,还能感受到那份宁静和轻松。
阅读《红橙黄绿青蓝紫》给了我许多启示。
色彩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情感的表达。
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它们能够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此外,色彩还能带给我们积极的情绪,使我们更加乐观向上。
总之,《红橙黄绿青蓝紫》这本绘本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精美的画面给了我很多启迪。
儿童绘本创作中的构图与色彩分析作者:唐小晶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11期摘要:儿童绘本是儿童获取知识养分的主要载体之一,它诞生于十九世纪后半叶的欧美。
这种图文兼备精彩纷呈的绘本对儿童感知色彩斑斓的世界极富吸引力。
充满童趣的文字,是滋润儿童纯净心田的无声春雨;美轮美奂的插画,是开启儿童智慧天窗的金钥匙。
特别是,在全民高度关注儿童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绘本在儿童的成长中所扮演的良师益友的角色更是无法替代,不可或缺的。
但绘本的创作必须与时俱进,新益求新,才能满足新时代儿童健康成长的需求。
本文提出了在儿童绘本的创作中针对构图与色彩亟待创新的问题,并坦陈绘本佳作应具备的关键要素,即创作不仅仅要兼顾儿童心理的认知能力,还要结合故事情节大胆引入可以引发遐想的技术手法,使绘本因集可读性、可视性、艺术性、启迪性之大成而深得儿童青睐。
关键词:儿童;绘本;色彩;构图一、国内外儿童绘本的发展及现状1.国外绘本的发展及现状绘本作为一种以图画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洞穴壁画,人类通过这种岩壁上凿图的形式来完成信息的记载。
历史更迭,时代变迁,直到17世纪,捷克的杨·阿姆斯·夸美纽斯于1658年出版了《可见的世界》,它的问世被业界一致公认为是首本真正意义上为儿童设计的图文兼备的绘本,堪称首开历史先河的佳作。
到了19世纪中叶,得益于彩色印刷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专门面向儿童读者群的彩色绘本。
在欧洲,各种类型的绘本林林种种,异彩纷呈。
从亚洲来看,在这个时期的日本,也涌现了大量优秀的原创绘本作品。
纵观整个世界,历史推进到20世纪,绘本文化才真正开始了广泛传播与发展的跋涉征程。
时至今日,国外儿童绘本的种类繁多,题材多样、丰富且颇具艺术性。
2.我国儿童绘本的发展及现状相较于我国悠久的文字历史,我国的绘本文化起步较晚,其在我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出版物,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在本土绘本创作的族群中,张乐平和张光宇当属鼻祖或开拓者。
浅论图画书的表现元素与幼儿阅读心理作者:王晓阳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6期王晓阳(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重庆 400065)摘要:图画书是学前儿童跨入文学世界的“人生第一本书”。
它以图画符号来述说故事,与文字的结合,使其叙事空间更加广袤,具有强烈的趣味性,是学前儿童最主要的读物。
创作图画书,必须掌握学前儿童的阅读心理,在激发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图画书;学前儿童;表现元素中图分类号:B8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203-02图画书是学前儿童最主要的读物类型。
梅子涵教授曾经说过——在当今社会,一个孩子,若是没有阅读过图画书,将是一个莫大的遗憾,是童年不完整的表现。
图画书作为学前儿童最早接触到的读物,在激发他们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单纯文字类儿童文学作品不同,图画书以画面为主要叙事途径,其画面的故事性是否凸显是评价一本图画书好坏的重要标准。
所以,在图画书创编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学前儿童感知图画书的几个因素,了解其阅读心理,才能有的放矢,创编出适合学前儿童阅读的优秀作品。
1 对形象的感知——类学前儿童化学前儿童受其生活经验影响,关注人甚于关注物,关注物又甚于关注背景。
所以人物形象应是画面主要部分。
人物形象的幼儿情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类幼儿化的身体形状,二是活泼夸张的面部表情。
学前儿童生活空间有限,接触事物亦有限。
所以,图画书要让他们第一时间产生共鸣感,就必须在人物形象上类型化,以拉近小读者与角色的心理距离。
比如日本著名绘本作家岩村和朗先生的代表作《小猴子坦坦的背带裤》中,小猴子坦坦的头与身体比例几乎是1:1,而四肢及其短小,尤其是上臂,几乎不到正常的一半。
然后这种头大身子小,四肢粗短的体型正是典型的学前儿童身材,加上背带裤这一典型的幼儿穿着,使小猴子坦坦的形象具有强烈的类幼儿化,仿佛邻家小朋友,不仅是小读者,连大人都会情不自禁喜欢它。
绘本——色彩心理绘本是一本书,运用一组图画,去表达一个故事,或是一个主题。
图画说故事,所以理所当然的涉及到色彩(黑白也是一种色彩关系)。
绘本中的颜色除了是最基本的绘画元素之外,还起到了许多特殊的作用。
因为颜色也是一种语言,它可以带给人想象、有象征的作用,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
即使是幼儿也能看懂色彩变化,所以我们在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的时候不要轻易忽视绘本中颜色的运用和变化。
今天的主题就是绘本中的色彩心理。
主要通过对颜色的一些认识,去分析绘本中的一些色彩的运用,从而理解色彩带来的一些心理暗示。
颜色的理解比较感性,过程需要大家的主观感受。
1、色相环12色相环,认识色彩的第一步。
24色相环。
中间区域,红黄蓝。
间色,绿色、紫色、桔色。
为什么要认识色相环,因为只有了解了颜色在色相环上的位置,我们才可以理解颜色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每一个颜色都在色相环上有其自己相应的位置,因此我们依据他们的位置,可以得出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类似色:相邻的两个颜色。
同色:明度、饱和度上的差异。
补色:绝对的,唯一的。
180度,冲撞。
对比色:两个图例(饱和度、明度):这类作业在学习色彩构成、设计色彩中是经常性的一种的命题,也是最基础的作业。
目的就是要掌握颜色间的关系,有了这种同色的关系认识,我们才可以去进行多色的颜色搭配。
图例(对比色、补色):不再是同色系里的单一运用,是至少2种以上的色彩的运用。
红色的补色:绿色。
黄色的补色:紫色。
色彩的冷暖:暖色——扩张。
冷色——收缩。
暖光源,冷光源。
家里面的灯光,冬天/夏天。
物体他们都是有自己的固有色的,怎么在画面中体现出冷暖呢?冷暖颜色都存在的时候,多的颜色占主导。
2、色彩心理或多或少的有了解。
红、黄、绿。
这些词是这些颜色给人的普遍感觉或是联想与象征。
不是绝对的,不是唯一的。
图例(喜怒哀乐)颜色的组合所带给人的感觉。
喜的颜色运用比较喜庆、欢快。
怒中红黑的搭配有一种跳跃感,不稳定。
哀比较忧郁、沉稳的。
乐很明亮、给人轻快的愉悦感。
图例(酸甜苦辣)同样的主题可以选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
3、绘本中的色彩《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色彩运用的范例。
从封面到内页,火焰般鲜红的背景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小女孩愤怒的情绪。
故事前段颜色运用:暖色,大量的红色、黄色、紫色(中性色)。
红色:热烈、兴奋、紧张。
黄色:警告。
暖色——热烈、膨胀、爆发、扩张。
紫色、黄色补色——冲撞感。
故事后段颜色运用:冷色,大量的蓝色、绿色、白色(中性色)。
蓝色:沉静、稳定、寂静。
绿色:和平、安宁。
白色:干净、明朗、透明。
画面很平和、舒畅。
即使不配合菲菲的神态动作也可以明白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整个画面颜色的变化已经说明了一切。
前后颜色反差很大,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色彩冷暖的运用对绘本中人物的情绪,心境的很好的诠释。
《雪人》是一本无字书。
整本书没有出现文字。
故事很美、很温暖很抒情,全书依靠多格式漫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男孩与他创作的富有生命的雪人之间的一段温情的故事。
雪人,冬天,寒冷,冷色调。
画面运用蓝、灰、白等冷色系,但总体感觉一种柔和的暖色调。
一方面是因为作者的绘画工具,彩色铅笔,色调和笔触都让人感觉温暖质朴。
另一方面,就是作者巧妙的色彩搭配,很梦幻很温情。
雪人的创作过程:室外,白和灰。
小男孩的头发、手套、衣服。
暖色。
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并不寒冷。
小男孩邀请雪人到家来:室内,雪人是白色的,面积很大,为了营造一种温暖的、愉快的的感觉,室内的背景色采用了大量的暖色——桔色、褐色,然后通过一系列欢快、愉悦的色彩搭配效果,表现了雪人与小男孩之间的温情、甜美。
故事的结局是很伤感的,就是太阳出来了,雪人融化了,小男孩站在散落的那堆雪前,画面上是只留给了我们他的一个背影。
最后一个画面偏冷,但因为小男孩的衣服、发色,所以画面还是留有了一丝的温暖在。
让人感动。
试想:如果发色、服装、家里的墙面都采用冷色来描绘,会不会呈现这样一个温情的、梦幻的故事?运用色彩关系,改变原有故事发生的情境,营造了一种理想的、合理的氛围。
《米菲系列》这是一本适合年龄层次较低的孩子阅读的书。
故事内容都是很简单的。
形象上也采用了概括性很强的简单造型(减笔画)。
用最纯粹的颜色语言在与孩子沟通,相当于“看图识字”即“看颜色识环境”。
在“米菲兔”系列当中,红、黄、蓝、绿、棕、灰被作者分别赋予了不同的意思,成为与孩子们沟通的“共同语言”。
例如其中红色用来表示幸福的场面,黄色一般多用来表示孩子们在室内的背景或者沙滩等,蓝色作为背景使用时表示天空、大海、寒冷或是不安的心境,绿色常常被用来当作原野、公园以及室外场面的等。
运用都是颜色给人最简单、最本质的联想效应,孩子在阅读类似的图画书中,很容易从作者所选的颜色中去理解和感受故事所发生的环境。
《讨厌黑夜的席奶奶》绘本大多是给幼儿看的,明快、鲜亮的颜色容易营造轻松愉快地氛围,也更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但是也有些绘本会大量的运用黑白色。
特别是要说明某一种主题的时候,比如黑暗、死亡、恐惧等。
一本充满黑暗意象的图画书,蘸水钢笔描绘了黑夜、猫头鹰、蝙蝠、席奶奶及黑夜里发生的黑暗故事。
(黑、白)就在席奶奶折腾了一夜,故事快要结束的时候,画面的左下角突然出现了一抹桔红色,是初升的朝阳。
当天空越来越亮,整个画面都被桔红色照亮的一霎那,只剩下“晚安”两个字。
这最后的桔红色,是整本作品中出现的唯一的暖色。
桔色拥有温暖、友好、愉快的感觉。
这一点暖色让整个故事拥有了一个快乐的结局,将一切都带进美好之中。
孩子很容易被鲜亮的颜色所吸引。
有些绘本会采用黑白为主调,中间夹杂些许亮色的方法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快乐的一天》整本书都是黑白素描,唯有最后一个画面的中央出现了一朵鲜黄耀眼的小黄花。
故事说的是下雪天,很多动物都躲在洞中窝中睡觉,忽然大家都醒了,然后从四面八方跑向一个地方,没有说为什么,这里也为故事增添了悬念,直到最后一个画面,我们才知道,哦,原来是一朵小黄花的盛开。
黄色是纯色,是亮色,它一下子就从黑白画面中跳了出来,牢牢地抓住了我们的视线。
在这里,小黄花就是春天的象征,作者在整本书里,也只有为春天画上鲜亮的颜色。
《雨伞》从一开始,一把红色的雨伞就出现在了黑白画面里。
非常抢眼。
一方面这把红色的雨伞一扫雨天的沉闷与单调,另一方面它始终吸引着我们的视线。
跟随这把红色雨伞不断变换的位置,我们看到了小女孩去车站接爸爸的全过程。
这里的红色,是故事发展的一个线索,它始终牵引着我们的视线跟着故事的发展走。
《小房子》也是一本很美的书。
其中有四个场景,春夏秋冬。
作者就是通过颜色来做了很好的描绘。
颜色的搭配运用也是很漂亮的。
《第五个》故事讲的是五个残缺不全的玩具在一间昏暗的房间里等待着,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消失在门后,又焕然一新地走出来。
排在第五个的小木偶越来越害怕,门后面是什么呢?本书意在给孩子无畏的勇气,克服黑暗和恐惧。
颜色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门关上:冷色,蓝紫色。
黑暗的、很不安、很恐惧。
门打开:暖色,黄绿色。
光明的、很温暖、很安全(绿色)。
暖色,暗示不是坏事。
最后一个画面:暖色,小木偶推开门,门后面原来是个亲切的医生(帮助修复破损的玩具),一点也不可怕。
门一关一开,色调一冷一暖,始终带着我们朝故事的发展方向再走。
色调变化始终吸引着我们,并且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门背后到底有什么?当门关上的瞬间,暖色变为冷色,画面的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可怕了。
这种心境的转变其实就是作者想通过画面带给读者的。
冷暖的交替,扣人心玄、推动、暗示故事的发展。
4、结语绘本历经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经典作品,涵盖了幼儿心理教育的多个方面,如:鼓励孩子珍惜友情的,让孩子体验包容、奉献的,培养孩子学会乐观的,让孩子体验爱与被爱的,让孩子发现自己认同自我的等等。
此外,由于绘本的不断发展,一些过去被忽视或避而不谈的特殊议题如:死亡、愤怒、忌妒、身心障碍(自卑、恐惧、怕生、尿床)等也渐渐的通过绘本的形式,呈现在孩子面前。
(席奶奶、第五个)绘本提供儿童真实或最接近真实的各种生活经验,让孩子在美的熏陶下,提高认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
让他们对书中和他有相同遭遇的人物产生认同并得到宣泄内心情绪的机会,帮助孩子学习从不同角度来看事情,练习以不同的立场替别人设想。
依靠绘本中图画所展现的故事来作用给孩子,颜色,就潜移默化(感性)的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迪克·布鲁纳在《迪克·布鲁纳——我与米菲兔的故事》中说:“颜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每一种颜色都会产生唯有那种颜色才会有的特别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