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
- 格式:docx
- 大小:20.37 KB
- 文档页数:5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排名根据中国军网公布的军事家名单,是按以下顺序:1.统帅级人物;2.元帅;3.大将;4.牺牲的先烈。
毛泽东以其无可争议的地位名列榜首。
周恩来是人民军队创建人之一,战争时期任军委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国务院总理,对军队和国防建设贡献极大,因而位列次席。
朱德是十大元帅之首,长期担任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被列入统帅级人物,排在第三位。
第四位是邓小平。
1955年中央曾考虑给当时的军委委员11人均授予元帅军衔,邓小平位列第七,排在陈毅之后,罗荣桓之前;而在军事家排名中,邓以军委主席的身份列为统帅级人物,排在朱德之后,在其他9位元帅之前。
十大元帅除朱德、林彪之外的其他元帅排名是按1955年授衔时的顺序,8位元帅依次为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叶挺排在元帅之后、大将之前,显然他是被当元帅看待的。
如果1955年授衔时叶挺健在,他在元帅中排名肯定比较靠前,但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
为了不打乱元帅们的顺序,叶挺排在最后一名元帅叶剑英元帅之后。
叶挺之后,是杨尚昆、李先念。
李先念如果当年授了大将衔,肯定不能排在粟裕之前。
但在军事家中,杨、李二人能排在十大将之前,与他俩都担任过国家主席不无关系。
杨尚昆1982年后曾任10年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所以能排在曾任中央军委常委的李先念之前。
接下来是十位大将,排名也是按授衔时的顺序: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大将之后是10位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将领(叶挺已列入元帅级)。
这10人又分为两部分:前7位是1989年公布的,后3位是1994年增补的。
可以看出,这两部分分别按他们牺牲的前后次序排名的,即牺牲的越早排名越靠前。
前7位:许继慎(1931年)、蔡申熙(1932年)、段德昌(1933年)、曾中生(1935年)、左权(1942年)、彭雪枫(1944年)、罗炳辉(1946年);后3位:黄公略(1931年)、方志敏(1935年)、刘志丹(1936年)。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排名根据中国军网公布的军事家名单,是按以下顺序:1.统帅级人物;2.元帅;3.大将;4.牺牲的先烈。
毛泽东以其无可争议的地位名列榜首。
周恩来是人民军队创建人之一,战争时期任军委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国务院总理,对军队和国防建设贡献极大,因而位列次席。
朱德是十大元帅之首,长期担任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被列入统帅级人物,排在第三位。
第四位是邓小平。
1955年中央曾考虑给当时的军委委员11人均授予元帅军衔,邓小平位列第七,排在陈毅之后,罗荣桓之前;而在军事家排名中,邓以军委主席的身份列为统帅级人物,排在朱德之后,在其他9位元帅之前。
十大元帅除朱德、林彪之外的其他元帅排名是按1955年授衔时的顺序,8位元帅依次为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叶挺排在元帅之后、大将之前,显然他是被当元帅看待的。
如果1955年授衔时叶挺健在,他在元帅中排名肯定比较靠前,但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
为了不打乱元帅们的顺序,叶挺排在最后一名元帅叶剑英元帅之后。
叶挺之后,是杨尚昆、李先念。
李先念如果当年授了大将衔,肯定不能排在粟裕之前。
但在军事家中,杨、李二人能排在十大将之前,与他俩都担任过国家主席不无关系。
杨尚昆1982年后曾任10年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所以能排在曾任中央军委常委的李先念之前。
接下来是十位大将,排名也是按授衔时的顺序: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大将之后是10位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将领(叶挺已列入元帅级)。
这10人又分为两部分:前7位是1989年公布的,后3位是1994年增补的。
可以看出,这两部分分别按他们牺牲的前后次序排名的,即牺牲的越早排名越靠前。
前7位:许继慎(1931年)、蔡申熙(1932年)、段德昌(1933年)、曾中生(1935年)、左权(1942年)、彭雪枫(1944年)、罗炳辉(1946年);后3位:黄公略(1931年)、方志敏(1935年)、刘志丹(1936年)。
毛泽东(1893-1976)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他领导秋收起义,创立人民军队,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领导革命新道路。
遵义会议,确定了他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指挥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1936年12月7日起担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这个职务,直至逝世。
毛泽东制定了正确的抗战路线、方针、政策,发展壮大了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力量,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解放战争中指挥人民解放军打败了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了保卫国防和建设强大的国防军等一系列军事思想,领导指挥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和挑衅,巩固了国防,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周恩来(1898-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他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人民军队,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
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任中共苏区中央书记时,与朱德一起领导军民粉碎敌人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长征途中,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后,与毛泽东一道指挥红军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参谋长的作用,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在领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早年入滇军参加辛亥革命的云南起义,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后又领导湘南起义,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一道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任红军总司令,粉碎了敌人一、二、三、四次“围剿”,长征途中支持毛泽东,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
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总指挥,坚持敌后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智勇双全的军事家曾中生作者:谢浩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20年第1期曾中生是中央军委确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参加过北伐战争,有留苏经历,担任过中央军委委员、南京市委书记等职。
六届三中全会后,他被中央派到鄂豫皖苏区,先后担任鄂豫皖苏区特委书记、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四军政治委员等职务,长期扎根于军事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为鄂豫皖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川陕根据地期间,曾中生担任川陕省委委员、红四方面军参谋长,为川陕苏区和红军的建设发展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曾中生系统总结了红四方面军反“围剿”作战经验,撰写了《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的要诀》《与“剿赤军”作战要诀》等多部著作,为红军的作战提供了重要指导,成为红军作战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谢浩1930:他成了中央军委三名常委之一1900年,曾中生(原名曾钟圣)出生于湖南资兴县东乡犀牛坳。
1920年,曾中生中学毕业后,回到资兴开办了进步团体“民生社”,后被反动当局查封。
受大革命影响,湖南广大青年大量前往广东等地参加革命,受此鼓舞,曾中生决定投笔从戎,加入了军阀沈鸿英的部队,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加入沈鸿英的部队后不久,他虽然凭借其突出的军事才干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沈部的参谋,其救国救民的革命之心与封建军阀的腐败堕落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冲突,他开始后悔当时对旧军阀认识不够而加入其中,怀疑加入军队企图救民于水火的初衷,逐渐对封建的军阀心灰意冷。
于是,他毅然脱离沈部,继续寻求其他救国之路。
1925年曾中生跟弟弟曾希圣一起,奔赴革命中心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
在校期间,他于1925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共产党进步组织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工作。
1926年下半年,北伐战争开始。
第四期学员毕业后大都被派往前线,参与作战。
曾中生被派到第八军唐生智部任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组织科长。
北伐军攻占武汉后,曾中生调任《民国日报》主笔。
姓名生年卒年籍贯比梁启超大几岁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0林则徐17851850福建福州88龚自珍17921841浙江杭州81魏源17941857湖南邵阳79徐继畲17951837山西代州78冯桂芬18091874江苏苏州64曾国藩18111872湖南长沙62左宗棠18121885湖南61洪秀全18141864广东花县59郭嵩焘18181891湖南湘乡55徐桐18201900汉军正蓝旗53洪仁玕18221864广东花县51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50王韬18281897江苏45容闳18281912广东香山45奕 18331898满洲40张之洞18371909河北南皮36曾纪泽18391890湖南双峰人34倭仁18401871蒙古33郑观应18421921广东香山31张謇18531926江苏常熟20严复18541921福建侯管19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15袁世凯18591916河南襄城14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8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7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5章太炎18691936浙江余杭4杨度18741931湖南湘潭-1黄兴18741916湖南省长沙府-1陈天华18751905湖南新化-2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4陈独秀18791942安徽安庆-6胡汉民18791936广东番禹-6周树人18811963浙江绍兴-8宋教仁18821913湖南桃源-9蔡锷18821916湖南宝庆-9汪精卫18831944广东三水-10江亢虎18831954安徽旌德-10刘师培18841919江苏仪征-11邹容18851905重庆巴南-12朱执信18851920广东人-12蒋介石18871975浙江奉化-14张君励18871968江苏宝山-14李大钊18891927河北乐亭-16胡适18911962徽州绩溪县-18毛泽东18931976湖南省-20傅斯年18961950山东聊城-23王明19041974安徽六安-31备注他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公车上书,并参与了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民国后成为著名教授、社他是封疆大吏,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36位军事家引言军事家是指在军事领域具有卓越才能和卓越贡献的人物。
他们通过智慧和勇气,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36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军事家,他们在历史上展现了杰出的指挥能力和战略眼光。
1. 孙子孙子是中国古代战争军事理论家,他的著作《孙子兵法》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著作之一。
他提出了许多战略和战术原则,对后世的军事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克劳塞维茨克劳塞维茨是德国军事理论家,他的著作《战争论》被公认为现代战争理论的奠基之作。
他强调战略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如“战略目的”和“中心因素”。
3. 阿图罗·佩雷斯·梅利阿图罗·佩雷斯·梅利是古巴革命家和军事统帅,曾领导古巴革命成功推翻巴蒂斯塔政权。
他的军事战略被认为是反殖民主义和游击战争的经典范例。
4. 基普·宾克斯基普·宾克斯是以色列国防军的开国将领之一,他在以色列独立战争和六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以其果断的指挥和创新的战术而闻名。
5. 衰老的恐怖衰老的恐怖是蒙古帝国的军事统帅,他是成吉思汗的早期将领。
他在蒙古征服西亚和中亚的战争中表现出色,被认为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战略家。
6. 纳波利奥·博纳帕尔特纳波利奥·博纳帕尔特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军事统帅,他将法国革命军队组织成为一支高效的战争机器。
他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7. 曼斯特·冯·里德斯廷曼斯特·冯·里德斯廷是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
他的闪电战战术在二战初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于德军的作战计划。
8. 詹姆斯·马蒂斯詹姆斯·马蒂斯是美国陆军退役将军,也是美国国防部的前部长。
他以其对军事战略的深刻理解和强大领导能力而受到赞誉。
9. 斯科托法·迪蕾尼斯科托法·迪蕾尼是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军事统帅,领导了越南人民抵抗美国的战争。
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同时也是著名的军事家,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叶挺1896年生于广东惠阳,1988年被党中央确定为共和国的36位军事家之一。
1924年奔赴苏联学习,一年后回国,1926年率领独立团在北伐战阵中击退吴佩孚的主力部队,被称为“北伐名将”,1927年是南昌起义的敌前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
毛泽东曾将当着叶挺的面说,叶挺是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叶挺开始写起。
可见,首先,叶挺是个了不起的人,是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军队作下突出贡献的人。
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广州引发白色恐怖,全力逮捕共产党。
叶挺逃亡香港,但是在党内却遭受了半年的处分,1928年接到组织的通知,让其前往苏联休养,后来种种原因下,叶挺流亡国外,生活艰难无比,但是叶挺从来没有忘记过祖国,一直在为祖国的前途担忧不已。
1932年叶挺返回澳门,结束了流亡五年的生活,叶挺回国后就接到国民党的高薪高职的聘请,但是叶挺都没有答应,虽然叶挺生活清贫,但是也不想再为国民党卖命,可谓高风亮节。
后来接受周恩来的建议,主动通过国民党军官向蒋介石传达自己想出面把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组建为新四军的想法。
新四军建成的初期,资金严重不足,叶挺都是变卖自己家里的细软,为新四军筹集军需品,一心一意为组织做贡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叶挺在当上军长后也是严于律己,公私分明,从来不为自己搞特殊,都是和将士们祸福与共,所以叶挺深得将士们的爱戴。
在皖南事变后,叶挺被国民党囚禁,但是他严守情操,矢志不渝,在狱中写下《囚歌》表明心志。
毛泽东在叶挺遇难去世后,曾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说叶挺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叶挺的军事才能叶挺从小就将爱国情怀深埋心中,在经历了武昌起义后,叶挺决定军事救国。
不仅报考军事学校,还在1924年前往莫斯科进一步学习军事技能与共产主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的确定过程作者:金立昕关泠来源:《百年潮》2016年第02期人类在以战争为中心的各项军事活动中,产生过许多重要的军事人物,他们不仅在军事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产生着深远影响。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达22年的革命战争中,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人民军队的创建者、领导人和高级将领们,运筹帷幄、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迭克强敌,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在世界军事史上留下了堪称奇迹的壮丽篇章。
然而,在我军众多战功赫赫的将帅中,为大家所熟知的,能被称以“军事家”的却只有寥寥36人。
那么这36位军事家是由谁确定的,又是怎样一个确定过程呢?这还要从《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编纂说起。
军事百科全书中的人物评价古人讲“盛世修典”。
1978年1月,我国现代百科全书创始人姜椿芳先生提出《关于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建议》。
同年11月18日,国务院宣布中共中央批准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
1980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出了《关于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问题》的通知,确定组成军事卷编审委员会和编审室,军事科学院院长宋时轮担任编审委员会主任,并明确由全军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军事卷》作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一个学科,共两卷,有25个分支学科,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人物是一个独立学科。
作为一部前所未有的国家级权威军事工具书,对事件和人物的评价理应代表着官方定论,体现的是党和国家的意志。
因此,解放军人物学科还没出版就备受瞩目,外界纷纷揣测书中会收录介绍哪些人物,对一些重点人物又会如何评价,特别是哪些人可以称之为“军事家”,一直是学界和广大读者最为关注的。
在编纂《军事卷》过程中,编纂者对解放军人物条目的撰写、修改、审定和报批,特别是对概括评语的处理慎之又慎,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军事家”的界定概括评语,是指辞书中人物条目释文开篇带评价性的话,是对人物的总体评价或基本评价,既要突出人物特点,又要体现思想性,起着提挈全篇的作用。
方志敏为什么能成为36位军事家之一作者:刘明钢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6年第8期刘明钢方志敏(1899—1935),江西弋阳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赣东北、闽浙赣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在土地革命中后期任军团领导,经历革命战争的千锤百炼,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一、创建了被毛泽东誉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赣东北根据地以及由其发展而来的闽浙赣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方志敏是其主要创始人。
大革命失败后,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屠杀,全国笼罩在一片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之中。
危难关头,方志敏坚信革命必胜,秘密潜回家乡领导武装起义,开始探寻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道路。
他与邵式平、黄道等共产党员一起,克服环境封闭、没有外援等困难,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建党的组织和红色政权,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逐步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方志敏等人开创的根据地经历了“由弋横而信江,由信江而赣东北,由赣东北而闽浙赣”的发展过程。
其鼎盛时期,先后由赣东北、闽北、化婺德、信抚、皖赣、皖南大小共6 块苏区组成,包括赣、闽、浙、皖四省边界的50多个县,人口100余万,建立中共县级组织58个,县级苏维埃政权32个,正规红军两支(红11军和新红10军),另有独立师、独立团、独立营等地方武装,主力红军3万余人,地方武装6 万余人,是中国共产党在南方较早建立的六大根据地之一。
赣东北根据地独特和富有成效的工农武装割据形式,曾得到毛泽东的充分肯定。
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何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一书有这样一段精辟的阐述:闽浙赣根据地创建了在没有正规武装作基础的条件下,依靠党的工作和深厚的群众基础通过农民起义也能建立根据地的成功经验;在根据地的内部建设方面,无论是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事建设、文教建设,特别是在经济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把闽浙皖赣边界落后的农村,造成了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建成了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军事家粟裕粟裕是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他从南昌起義始,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达22年人民革命战争的全过程。
战争年代,他长期在一个独立的游击区域或战略方向、战略区担任主要指挥员,以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而扬名中外,享有“常胜将军”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后,他心系国家安危和军队建设,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积极探索战争指导规律和军队建设规律,对保卫国家安全、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从红军基层干部成长为高级指挥员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一个山村的侗族家庭。
他是中央军委确定的36位军事家中唯一一位少数民族军事家。
1925年春,粟裕考入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开始接触共产主义学说,并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1926年1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紧接着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疯狂镇压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一些党团员和进步学生遭到通缉和逮捕。
粟裕第一次意识到,“不拿起枪杆子,打倒新老军阀就是一句空话”。
1927年5月,他与几位同学撤离到武昌,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叶挺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教导队,任学员班长。
在这里,粟裕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为此后在艰苦的革命战争环境中坚持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7年6月,粟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7月,随第二十四师教导队离开武昌到达南昌,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警卫队班长。
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他坚定地跟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
10月,在武平战斗中,他头部右颞骨中弹负伤。
虽身负重伤,他仍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跟着队伍转战,后被任命为连指导员。
1928年,粟裕参加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
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928年6月,湘赣两省敌以十个团兵力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四次“进剿”。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36位军事家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十年的光辉历程中,英雄辈出,将星璀灿。
1988年和1994年,中央军委先后两次审定了36位具有非凡军事才能、早已彪炳史册的我军将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
他们是:毛泽东(1893一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和战略家,我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的领导人。
担任过中革军委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家军委主席。
他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创建了一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的人民军队。
他领导了20去年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指挥了所有全局性的重大战役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他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他领导我国建立了强大的国防,推进了我军现代化建设。
他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为我军军事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主要军事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军事文选》。
1976年9月病逝。
周恩来(1898一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央特别军委书记、中央军委书记、中央军事部长。
红军总政委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中革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1947年兼代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参与决策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领导人民解放军总部对全国战场的作战指挥,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伟略和军事家的非凡指挥艺术。
解放以后,曾任中革军委副主席。
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筹建空军、海军和陆军的技术兵种,领导组建军事院校,领导国防事务和陆海边斗争。
主持中央专委会的工作,发展国防尖端工业。
他在军事理论方面的建树,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主要军事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1976年1月病逝。
朱德(1886一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历任军长、红1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中革军委主席、八路军总指挥、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解放军总司令、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我军36位军事家确定始末作者:金立昕关泠来源:《百姓生活》2017年第08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的军事实践中,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众多杰出军事人物。
他们中,有大家耳熟能详的36位“军事家”。
他们是如何评定出来的?又是谁予以确定的?界定“军事家”的三条标准古人讲“盛世修典”。
1978年1月,我国现代百科全书创始人姜椿芳先生提出《关于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建议》。
同年11月18日,国务院宣布中共中央批准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
1980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出了《关于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问题》的通知,确定组成军事卷编审委员会和编审室,军事科学院宋时轮院长担任编审委员会主任,并明确由全军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军事卷》作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一个学科,共2卷,有25个分支学科,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人物是一个独立学科。
因此,解放军人物学科还没出版就备受世人瞩目,外界纷纷揣测书中会收录介绍哪些人物,对一些重点人物又会如何评价,特别是哪些人可以称之为“军事家”。
为此,军事科学院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审室和该学科主编单位原总政干部部共同组织,邀请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单位的有关同志,对此反复进行了讨论,初步将解放军人物条目的概括评语“军事家”界定为:1.早年在讲武堂、黄埔军校或在外国学习军事;有较长的军事斗争经历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并在大革命时期曾带兵打仗,或参与领导革命武装起义,或领导创建红军,或率国民党军起义有重大贡献者。
2.在革命战争时期,组织指挥过重要战役,有显著战绩,并长期担任军队高级领导职务,即先后任红军时期师、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旅(二级军区)和新四军师(支队)、解放军战争时期军(纵队)的正职以上领导职务者。
3.在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并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团以上职务,建国后担任过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委员以上职务的中央军委领导人。
跟随共产党打天下的湘籍将帅有多少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5年第4期在1955年首次授衔的开国将帅中,湘籍将帅共有202位;在1994年正式确定的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中,湘籍军事家共有15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在中央军委于1994年正式确定的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中,湘籍军事家就有15位,占军事家总人数的41%之多。
其中,有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开国元帅3人: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开国大将6位: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关、许光达;战争年代壮烈牺牲的军事领导人5位:段德昌、曾中生、蔡申熙、左权、黄公略。
在36位军事家中,毛泽东当之无愧地身居首位。
在其60多年的军事政治生涯中,特别是在192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他担任过许多重要的军事领导职务,指挥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一个接着一个的胜利,使他成为当代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和战略家之一。
而在36位军事家之外,王震、何长工、杨勇、杨得志、李聚奎、耿飙、宋时轮、萧克等湘籍将领逝世时,中央军委也称之为“军事家”。
近年来,通过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的党史、军史专题研讨,新四军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刘少奇,红二方面军政委、中央军委主席团委员、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程潜,红3军团政委、红一方面军副总政委、中央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红12军政委、新四军6师师长兼政委、第3野战军第一副政委谭震林,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委邓华,中央军委常委、海军政委苏振华,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大学校长张震,这些著名的湘籍开国人物,也被认定曾为中国革命军事家的队列增光添彩。
戎马征战、功勋盖世的开国将帅湘籍开国将帅群体,是指1955年至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期间,被授予将帅军衔的湘籍开国人物。
全军共授1614位开国将帅,其中湘籍开国将帅有202位,包括3位元帅、6位大将、19位上将和45位中将等。
中国近代100位历史人物1.曾国藩: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2. 张之洞: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
3. 左宗棠: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
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
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4.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5. 曾国荃:早年随兄曾国藩筹建湘军,清·咸丰六年起独领一军,因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
同治三年(1864年)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间与郭嵩焘等修篡《湖南通志》。
6. 袁世凯: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时期,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
开始主张建强国、创建强大的中央政府等。
7. 洪秀全: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原名仁坤。
广东花县人。
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8. 李秀成: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幼年和父母一起“寻食度日”,生活十分艰难。
1849年,二十六岁的李秀成加入了拜上帝教。
1851年9月参加太平军。
9. 慈禧太后:孝钦显皇后,满族,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
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中国当代36位军事家
毛泽东(1893~197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周恩来(1898~1976)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
朱德(1886—197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四川省仪陇县人。
邓小平(1904~1997)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四川广安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八一”南昌起义建军以来,在革命的洪流中涌现出了多位文韬武略、运筹帷幄的统帅,更有许多身经百战、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在众多将帅中,享有“军事家”称号的仅有36人,可谓凤毛麟角。
那么,究竟谁有资格能成为军事家呢?请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军委两次审议确认了36位军事家的名单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过程中,在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主持下,有关部门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多年来众多高级将领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正式确认了33位军事家。
1989年11月30日,解放军报刊登一篇文章——《中央军委确定33位军事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名列其中》,引人关注。
文章写道: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徐京跃)在史诗般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涌现出多少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军事家?经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冠以“军事家”的评语,载入最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
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有8位军事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叶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左权,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彭雪枫、罗炳辉。
还有林彪。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基础上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过程中,1994年8月经中央军委审议,又确定增补3人为军事家: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这样,被称为军事家的共计36人。
他们是:毛泽东(1893~1976):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
周恩来(1898~1976):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元帅,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邓小平(1904~1997):中央军委主席。
彭德怀(1898~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元帅。
刘伯承(1892~1986):中央军委副主席,训练总监部部长,元帅。
贺龙(1896~1969):中央军委副主席,元帅。
陈毅(1901~1972):中央军委副主席,元帅。
罗荣桓(1902~1963):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元帅。
徐向前(1901~1990):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元帅。
聂荣臻(1899~1992):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科委主任,元帅。
叶剑英(1897~1986)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元帅。
叶挺(1896~1946):新四军军长。
杨尚昆(1907~1998):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家主席。
李先念(1909~1992):中央军委常委,国家主席。
粟裕(1907~1984):总参谋长,大将。
徐海东(1900~1970):中央军委委员,大将。
黄克诚(1902~1986):总参谋长,中央军委秘书长,大将。
陈赓(1903~1961):副总参谋长,大将。
谭政(1966~1988):总政治部主任,大将。
萧劲光(1903~1989):海军司令员,大将。
张云逸(1892~1974):中央军委委员,大将。
罗瑞卿(1906~1978):总参谋长,中央军委秘书长,大将。
王树声(1905~1974):总军械部部长,大将。
许光达(1908~1969):装甲兵司令员,大将。
许继慎(1901~1931):红一军军长,中共鄂豫皖军事委员会皖西分会主席,1931年11月在“肃反”中被错杀。
蔡申熙(1906~1932):红十五军军长,鄂豫皖特委委员兼军委副主席,1932年10月9日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段德昌(1904~1933):湘鄂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红六军军长,1933年5月1日在“肃反”中被错杀。
曾中生(1900~1935):红四军政委,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因反对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于1935年8月被杀害。
左权(1905~1942):红一军团参谋长,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5月25日在指挥战斗中牺牲。
彭雪枫(1907~1944):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和淮北军区司令员,1944年9月11日在指挥作战中牺牲。
罗炳辉(1887~1946):红九军团军团长,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1946年6月21日病逝。
黄公略(1898~1931):平江起义领导人,红三军军长,1931年9月15日作战中伤重牺牲。
方志敏(1899~1935):赣东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1935年8月6日于南昌就义。
刘志丹(1903~1936):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1936年4月14日在指挥作战时中弹牺牲。
林彪(1907~1971):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元帅。
这36位被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或“中国当代军事家”。
“中国当代军事家”的评定是以“大将资格”为基线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是当代军事家的主体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建军以来,在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多位文韬武略、运筹帷幄的统帅,更有许多身经百战、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
仅1955年至196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就有1614位开国元勋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其中,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7人,中将177人,少将1360人。
在众多将领中,享有“军事家”称号的只有36人,可谓凤毛麟角。
那么,究竟谁有资格能成为军事家呢?这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们不妨对军事家们作一分析。
这36位军事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有5人,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两位国家主席杨尚昆、李先念。
二是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共20人。
也就是说1955年被授予大将以上军衔的20名将帅全部入选(包括林彪)。
三是在新中国成立前献身的高级将领,有11人。
可见,十大元帅和十大将是当代军事家的主体,而作为统帅和领袖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当属元帅级人物。
1955年评衔时,毛泽东任党的主席、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是全国人民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在领导全国武装力量进行革命战争中居功至伟,是大元帅衔的唯一人选,这也是众望所归。
只是由于他本人的意见,大元帅衔最终没有授。
而周恩来、邓小平当时则是元帅候选人。
元帅军衔的评授条件非常高,1955年2月8日通过的《军官服役条例》中规定:“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在战争时期,周恩来曾任南昌起义前委书记、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总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邓小平是百色起义领导人,曾任刘邓大军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
两人在革命战争时期,对创建人民军队,领导武装力量对敌作战,参与战略决策等方面功勋彪炳,授予元帅军衔当之无愧。
李先念1955年评衔时曾是大将人选,与周、邓一样,都已在政府工作。
毛泽东提出已到地方工作的就不评衔了,所以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等已在政府任职的原高级将领就没有参加评衔。
杨尚昆在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三军团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以这样的任职,授大将衔是不成问题的,但他解放后即不担任军职,1955年也没有参加评衔。
在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11位高级将领中,叶挺将军是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和新四军首任军长,仅此两条足以有资格评为元帅。
另外10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黄公略是红军初创时期的军长(政委),方志敏、刘志丹、罗炳辉为土地革命中后期的军团领导,左权、彭雪枫为八路军、新四军师以上高级将领,他们对于创建和领导人民革命武装、指挥军团和兵团作战功勋卓著,比照1955年的评衔条件也都基本够“大将资格”。
可见,“中国当代军事家”的评定是以“大将资格”为基线的,这从没有一位上将进入36人名单的事实可以印证。
当然,“大将资格”不是唯一标准,不是所有够“大将资格”的都能评为军事家,还要结合其它条件,最主要的是军事实践和实际军职。
比如,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几位新四军高级将领,1955年与李先念一样曾被列为大将人选;滕代远、程子华等,按战争时期的军事履历,也够“大将资格”。
但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不搞军事工作,而李先念则不同。
“九一三”事件后担任军委办公会议成员,1977年任中央军委常委,位居军队领导中枢,参与军队和国防建设决策,因而被列入军事家之列。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的排名有讲头36位军事家是怎样排名的?根据中国军网公布的军事家名单,是按以下顺序:1.统帅级人物;2.元帅;3.大将;4.牺牲的先烈。
毛泽东以其无可争议的地位名列榜首。
周恩来是人民军队创建人之一,战争时期任军委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国务院总理,对军队和国防建设贡献极大,因而位列次席。
朱德是十大元帅之首,长期担任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被列入统帅级人物,排在第三位。
第四位是邓小平。
1955年中央曾考虑给当时的军委委员11人均授予元帅军衔,邓小平位列第七,排在陈毅之后,罗荣桓之前;而在军事家排名中,邓以军委主席的身份列为统帅级人物,排在朱德之后,在其他9位元帅之前。
十大元帅除朱德、林彪之外的其他元帅排名是按1955年授衔时的顺序,8位元帅依次为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叶挺排在元帅之后、大将之前,显然他是被当元帅看待的。
如果1955年授衔时叶挺健在,他在元帅中排名肯定比较靠前,但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
为了不打乱元帅们的顺序,叶挺排在最后一名元帅叶剑英元帅之后。
叶挺之后,是杨尚昆、李先念。
李先念如果当年授了大将衔,肯定不能排在粟裕之前。
但在军事家中,杨、李二人能排在十大将之前,与他俩都担任过国家主席不无关系。
杨尚昆1982年后曾任10年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所以能排在曾任中央军委常委的李先念之前。
接下来是十位大将,排名也是按授衔时的顺序: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大将之后是10位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将领(叶挺已列入元帅级)。
这10人又分为两部分:前7位是1989年公布的,后3位是1994年增补的。
可以看出,这两部分分别按他们牺牲的前后次序排名的,即牺牲的越早排名越靠前。
前7位:许继慎(1931年)、蔡申熙(1932年)、段德昌(1933年)、曾中生(1935年)、左权(1942年)、彭雪枫(1944年)、罗炳辉(1946年);后3位:黄公略(1931年)、方志敏(1935年)、刘志丹(1936年)。
黄公略虽然牺牲最早,但因是1994年增补的,所以排在前7位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