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爱国故事:开国军事家叶挺
- 格式:docx
- 大小:40.24 KB
- 文档页数:4
抗战英雄叶挺生平简介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著名的抗战英雄。
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叶挺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叶挺,生于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逝世,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广东惠州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
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
叶挺与李秀文关系叶挺与李秀文二人是夫妻,叶挺是中国抗战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一生对中华民族贡献卓越。
叶挺李秀人二人结识很早,在李秀文还是中学生的时候二人就认识了,并于1925年结婚。
李秀文是澳门的一个士绅家庭的女儿,家庭很富裕。
李秀文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叶挺已经在孙中山大总统警卫团的第二营担任营长了,李秀文就读于执信女子中学,这个中学很是有名,因为是孙中山在1921年为纪念朱执信先生人亲手创办的具有纪念意义和示范意义的学校,当时的李秀文是该学校的“校花”,可见,李秀文还是很漂亮的。
因为李秀文的爸爸李少村和在孙中山大元帅府上任职的宪兵部队的司令李章达是好朋友,而叶挺又是李章达的好朋友,所以李章达成了叶挺和李秀文的月老,为二人牵针引线,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二人感情日渐深厚。
1924年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叶挺被派遣去苏联学习,但是当时也挺和李秀文又正在热恋的阶段,于是叶挺在去苏联前便向李秀文求婚了,李秀文虽然心里满是欢喜,但还是矜持地跟叶挺说,自己要回家问问老爸老妈,刘秀文的父亲认为婚姻要作为鼓舞彼此前进的动力,说白了就是刘秀文的父亲想等到叶挺做到团长的时候再风风光光的嫁女儿。
叶挺的英雄事迹700字1940年云岭抗敌,新四军军长叶挺,凭着地利设伏,仅以200兵力,击退日军3000。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写叶挺的英雄事迹的作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写叶挺的英雄事迹的作文1叶挺爷爷是我最感动的英雄人物,因为叶爷爷的那种坚贞不屈的精神不仅让我感动,更重要的是,叶爷爷的那种精神还蕴含着爸爸寄予我的期望和思念……就在今年,妈妈和哥哥先去了外地,爸爸说:“我再留下来陪你几个星期。
”顷刻间,几个星期便过去了,爸爸也马上要走了。
就在爸爸走的前一天晚上,我搂着爸爸,和爸爸一起看了电视剧——《叶挺将军》。
爸爸对我说:“叶挺将军是一位共产党员,在一次战斗中被敌军给俘虏了,由于蒋介石看中了他的才华,就千方百计的想劝他归降,曾派过许多人去劝服他,都以小时的同学、同窗好友、朋友的名义去的,可都始终没有改变叶挺将军的那份如熊火般沸腾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雄心壮志。
后来,蒋介石想杀掉他,可是又舍不得,就将他一直关押在牢房里,等着他归降的那一天,可是叶挺将军始终都没有……爸爸也希望你和叶挺将军一样,做一个效忠祖国,效忠人民的人,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一定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一切要为了祖国,明白吗?”“嗯!”我点点头,一把钻进爸爸的怀里,泪水哗哗倾泻而下……知道不久前几天,我们又上了《囚歌》这一课,是叶挺爷爷写的,上面写道: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这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多么热情奋发的一首诗啊!在上这课的时候,老师曾对我们说过:“这首诗歌写的是叶挺将军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囚禁中,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他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为了推翻黑暗的旧中国,建立光明的新社会,投身革命,献身革命,不怕坐牢,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豪情壮志。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日名将叶挺叶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名将之一。
他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贡献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将重点介绍叶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和对国家解放事业的巨大贡献。
一、叶挺的早期经历叶挺于1902年出生在中国江苏省的镇江市,年轻的他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军事天赋。
他早年在陆军士官学校学习,通过优异的表现成为一名军官。
在中国国共合作初期,他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国家民族事业而奋斗。
二、叶挺的抗日战争征战在抗日战争初期,叶挺积极参与研究和实施抗日战略。
他组建并指挥了中国工农红军,以小股游击队的形式对敌人进行袭扰和破坏,有效削弱了日军的实力。
叶挺的作战风格勇往直前,敢于冲锋在前,并且他具备极高的军事智慧,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进行打击。
他在多次战役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抗日名将之一。
三、叶挺的突围战1940年,叶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被困于云南瑞丽地区。
在日军的重重围追堵截之下,叶挺发扬顽强斗志,决心带领部队突围。
经过了一个月的准备和策划,他率部突围,穿越险恶山区和河流,最终安全抵达国民党控制区。
这次突围战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段壮丽史诗,彰显了叶挺的英雄气概和领导才能。
四、叶挺的牺牲与传承1944年,叶挺在贵州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以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独立。
他的牺牲使许多人痛失一位杰出的领导者和军事家,但他留下的革命精神和英勇事迹将永远激励和传承给后人。
叶挺的战友们始终铭记着他的奋斗精神,继续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而坚持战斗。
总结:叶挺作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日名将,他英勇无畏、崇高牺牲的事迹鼓舞着亿万中国人民,他的光辉形象仍在中国人民心中永远闪耀。
他的杰出贡献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历史中,他为国家的解放和独立事业付出了宝贵的一生。
他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中国人民,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儿女们继续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叶挺的英雄事迹800字左右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从此,中国的命运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吃饱饭了!中国逐渐走向繁荣富强!今天wtt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叶挺的英雄事迹作文,接下来随着wtt一起来看看吧!叶挺的英雄事迹篇1让我感动的是一名将军,他的别名是叶洵字希夷,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信仰是共产主义,他就是叶挺。
叶挺出生于农民家庭,7岁入小学读书,1911年入惠州府立蚕业学院,1914年12月叶挺到河北陆军第二预备学院攻读军事。
1918年,经他努力学习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院。
1919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在福建加入建国粤军,并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在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学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加入共产党。
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1940年,皖南事变,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强令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之内全部撤到江北,中国共产党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答应将皖南的新四军调离;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附属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伏击,新四军奋战7昼夜,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叛徒杀害。
他在牢中写下了令人振奋的诗《囚歌》,当中把叛徒比作狗,写出某一天他将与国民党反动派同归于尽的思想,表达了他对国民党反动派与叛徒的痛恨。
叶挺将军不怕牺牲不屈不挠视死如归坚持信仰与真理的精神,深深地感动者我,我相信他的名字已经深深地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叶挺的英雄事迹篇2今天是国庆长假的第三天。
国庆节当然要去一些有关国庆有纪念的景物观赏一下。
我和家人就来到了北伐将军叶挺的纪念馆。
它座落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的一个小山村,也就是叶挺将军的故居,那里山清水秀,风景怡人。
进门就可以看见一个用石头刻成的大书,上面刻着“北伐名将,抗日英雄。
叶挺的英雄事迹叶挺作为一位抗战名将,一生英勇无比,从小立志军事救国的叶挺,用他之后的成就完美的诠释了自己伟大的抱负。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叶挺的英雄事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叶挺的英雄事迹叶挺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叶挺等人将病中的周恩来护送转移到香港,也正是因为如此,周恩来与叶挺也成为了生死相交的好友及兄弟。
四个月后,叶挺等人发动了广州起义,并担任工农红军总司令,只可惜广州起义失败。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新四军军长叶挺被敌方扣押囚禁,囚室中暗无天日,既潮湿又寒冷,地上也只有几把发霉的稻草。
就这样的环境,叶挺始终没有为了自由而出卖尊严。
为了诱骗叶挺,国民党顾祝同将叶挺接去参加宴会,只是叶挺一本正经,板着脸,不理会他们。
顾祝同说“只要你发个宣言,说你们新四军违反了军令,之后你就可以立马出狱,还可以做官”。
叶挺听完很是愤怒,拍着桌子就呵道:“无耻,是你们陷害新四军,破坏一起抗日,认罪的应该是你们才对”!之后,蒋介石也对叶挺威逼利诱,承诺官职给叶挺,但叶挺都一一回绝了,说道:“当务之急是要一起抗日才对,对于做官那些,根本就没时间考虑”。
就这样,蒋介石拿叶挺也没有办法,叶挺被重新关押进囚室,写下了气势雄伟的《囚歌》。
叶挺的简介叶挺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
1896年9月10日出生在广东省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而最后却成为了我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
因为剪掉辫子反对清朝统治、支持黄花岗起义而被捕的叶挺,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叶挺就有了军事救国的伟大志向。
1919年,叶挺在何子渊的引荐下,加入中国国民党,至此追随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次年,叶挺受命攻打莫荣新,这一战,以少胜多,让叶挺名声大振。
192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北伐战争时期,叶挺任第四军独立团团长,随着参加的战役越来越多,胜战也变多,叶挺被誉为“北伐名将”,而他所在的第四军也被称为“铁军”。
1927年,南昌起义,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叶挺护送病中的周恩来转移到香港。
叶挺的故事篇一:铁军军长叶挺铁军军长—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烈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这是一首诗,一首悲壮的著名诗篇——,是叶挺在囚室里写下的。
用现在还比较流行的话来说算的上是海归,是泡过“洋水”的人物。
在没去国外前他已经是个大人物了。
1988年他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2009年9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叶挺被评为“新中国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究其一生,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是闻名国内外的军事家,他带领的独立团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他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后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以明志;抗战胜利后,叶挺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他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
叶挺作为军人,北伐期间南昌起义,广州起义都有参与,1927年8月1日与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
起义军进入潮汕地区,在寡不敌众而遭失败的情况下,叶挺等护送病中的周恩来转移到了香港。
1927年12月11日从香港回到广州出,任工农红军总司令领导广州起义。
后来起义失败,辗转再次到了当时的苏联,一个他留学学习的地方,在苏联的留学学习逐渐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
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期间,叶挺是在孙中山和廖仲恺以及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的支持下付诸实践的派赴苏联留学的第一名国民党军人,也是班里唯一的非共产党人。
在这之前,即叶挺认识其后来的夫人李秀文后,渐渐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渐生了去苏联留学的愿望,并在那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并在1924年底,叶挺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
革命英雄叶挺的事迹介绍叶挺是我国的革命英雄,是开国军事家之一。
关于他的事迹介绍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革命英雄叶挺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革命英雄叶挺人物生平1.早期经历叶挺,1896年9月1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一个农民家庭。
7岁入本村小学读书,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1911年入惠州府立蚕业学校。
因剪掉辫子反对清朝统治、支持广州黄花岗起义而被捕,获释后转入惠州府立中学。
同年10月在武昌起义的鼓舞下,立志走军事救国的道路,先后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
1914年12月,叶挺到湖北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攻读军事知识。
1918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在校期间刻苦攻读军事课程,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斗争,并广泛研读进步书刊,探讨哲学和社会政治学。
曾给《新青年》杂志写信,提出“道德根本之基”在于"觉悟",并表述其"振污世,起衰溺"的革命理想。
1919年,经辛亥革命元老、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何子渊(何贯中长兄)引荐,在福建漳州加入建国粤军,任支队副官,并加入中国国民党,走上了追随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革命道路。
1920年,孙中山命令建国粤军攻打桂系军阀莫荣新,黄皮径战役,叶挺一举击溃了四倍于己的敌人,声名大振。
后任粤军第1师少校参谋、工兵营营附。
1921年,调任孙中山之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他的部队炮轰总统府,叶挺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
1924年,在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信仰三民主义转而信仰共产主义。
2.北伐期间1925年9月,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粤军)参谋处处长(一说:12师36团团长),旋即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日名将叶挺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也是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所作出的重要努力。
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众多英勇的抗日将领,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为中国的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叶挺将军被誉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日名将,他的事迹和贡献不仅彪炳史册,更为人们树立了战斗英雄的楷模。
叶挺,原名叶金华,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自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叶挺在学业上表现出色,同时也对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叶挺考入黄埔军校,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
在军校期间,叶挺表现出色,凭借出众的军事才能和极高的政治觉悟,很快成为了学校的佼佼者。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对中国全面侵略的战争。
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起抵抗。
叶挺自愿加入抗日战争,担任中国军队的指挥官。
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善于运用兵力和灵活的战术,不断有效地打击日军,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捷报频传。
他率领部队参与了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等一系列重要战役,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出色的指挥能力。
叶挺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他还充分发挥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思想优势。
他积极于军政治工作和军队建设,在军队中不断宣传和教育士兵,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战斗精神。
他还与其他抗日将领积极沟通合作,形成了合力抵抗日本侵略的强大合围态势。
叶挺的领导和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他被誉为“平型关的王牌”和“抗日英雄”。
然而,叶挺的抗日事业并未持续到胜利的最后一刻。
由于日军的猛烈进攻和内外因素的影响,中国军队在长期战争中龟缩一隅。
1941年,叶挺在与日军作战时不幸阵亡,年仅36岁。
他的英勇牺牲使中国人民深感痛惜,纷纷为他送别并纪念他的丰功伟绩。
叶挺将军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战斗英勇和无私奉献,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日名将和光辉楷模。
他的事迹和精神不仅激发了无数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也启迪了后来者的努力和奋斗。
中国名人的故事3个中国名人的故事1:叶挺热情好客,重友情,请客吃饭,也是常有的事。
当八省红军游击队在岩寺集结停当,接受过“点验”后,叶挺便备下几桌丰盛的家乡粤菜,宴请了首席点验官、国民党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及其随员们。
罗卓英是叶挺的广东同乡、保定军校的同学和粤军时期的同事,旧谊颇深。
第二天,叶挺又陪同他们逛了黄山,显得热情周到,于公于私,都很得体适当。
然后,集合司政机关全体干部,欢送罗卓英一行。
在皖南新四军军部工作期间,叶挺也经常让自己从广东带来的厨师,做些广东客家菜肴,邀请项英等军部领导及追随他来新四军工作的老朋友们,在一起聚聚餐,为的是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有时也招待来访的国内外人士、国民党三战区驻新四军的联络参谋。
虽然叶挺的交际活动较多,但他每次宴请宾客,都是自己掏钱,从不慷公家之慨。
叶挺酷爱摄影,他的徕卡相机,是用夫人卖首饰的钱买的。
不管战事多忙,叶挺都把相机带在身边,拍摄了许多战地照片。
这些摄影作品,成为新四军军史中非常宝贵的资料。
叶挺还带头捐款建起简陋的军部摄影室。
成立军部摄影室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拍新闻照片,对外宣传新四军在前方作战取得的胜利;二是给新四军排级以上干部建立照片档案。
当时不少红军老战士,都想拍张纪念照片,寄给家人,自己留存。
于是在军部摄影室的基础上,又增设了合作社性质的照相服务社,由叶挺、项英和陈毅等人带头捐钱集资入股,购买照相器材,私人拍照和冲印照片要记账收费。
叶挺则利用闲暇,随身带着徕卡相机,多次亲临摄影室当教练和辅导员。
中国名人的故事2: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
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说:“只要我当,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
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
叶挺的英雄事迹800字左右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从此,中国的命运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吃饱饭了!中国逐渐走向繁荣富强!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叶挺的英雄事迹作文,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叶挺的英雄事迹篇1让我感动的是一名将军,他的别名是叶洵字希夷,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信仰是共产主义,他就是叶挺。
叶挺出生于农民家庭,7岁入小学读书,1911年入惠州府立蚕业学院,1914年12月叶挺到河北陆军第二预备学院攻读军事。
1918年,经他努力学习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院。
1919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在福建加入建国粤军,并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在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学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加入共产党。
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1940年,皖南事变,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强令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之内全部撤到江北,中国共产党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答应将皖南的新四军调离;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附属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伏击,新四军奋战7昼夜,弹尽粮绝,除约2019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叛徒杀害。
他在牢中写下了令人振奋的诗《囚歌》,当中把叛徒比作狗,写出某一天他将与国民党反动派同归于尽的思想,表达了他对国民党反动派与叛徒的痛恨。
叶挺将军不怕牺牲不屈不挠视死如归坚持信仰与真理的精神,深深地感动者我,我相信他的名字已经深深地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叶挺的英雄事迹篇2今天是国庆长假的第三天。
国庆节当然要去一些有关国庆有纪念的景物观赏一下。
我和家人就来到了北伐将军叶挺的纪念馆。
它座落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的一个小山村,也就是叶挺将军的故居,那里山清水秀,风景怡人。
进门就可以看见一个用石头刻成的大书,上面刻着“北伐名将,抗日英雄。
叶挺的故事篇一:铁军军长叶挺铁军军长—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烈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这是一首诗,一首悲壮的著名诗篇——《囚歌》,是叶挺在囚室里写下的。
用现在还比较流行的话来说算的上是海归,是泡过“洋水”的人物。
在没去国外前他已经是个大人物了。
1988年他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20XX年9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叶挺被评为“新中国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究其一生,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是闻名国内外的军事家,他带领的独立团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他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后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叶挺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他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
叶挺作为军人,北伐期间南昌起义,广州起义都有参与,1927年8月1日与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
起义军进入潮汕地区,在寡不敌众而遭失败的情况下,叶挺等护送病中的周恩来转移到了香港。
1927年12月11日从香港回到广州出,任工农红军总司令领导广州起义。
后来起义失败,辗转再次到了当时的苏联,一个他留学学习的地方,在苏联的留学学习逐渐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
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期间,叶挺是在孙中山和廖仲恺以及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的支持下付诸实践的派赴苏联留学的第一名国民党军人,也是班里唯一的非共产党人。
在这之前,即叶挺认识其后来的夫人李秀文后,渐渐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渐生了去苏联留学的愿望,并在那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并在1924年底,叶挺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
革命先辈叶挺的事迹叶挺,原名为询,字希夷,号西平,惠阳县客家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是闻名国内外的军事家,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革命先辈叶挺的事迹,供大家鉴赏!革命先辈叶挺的事迹篇1:把革命比喻成爬山1937年9月28日,蒋介石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因为他不能允许共产党派人来当军长,而叶挺已经脱离共产党达十年之久,他认为可能会听他的话。
张闻天、毛泽东发出电报,问叶挺是否愿意恢复党籍。
叶挺表示:“在党的组织之外,但愿在党的领导之下,坚决抗战到底。
”又表示如果中共不同意,他可辞职。
10月19日,张闻天、毛泽东又致电询问叶挺“是否可来延安及八路军总部接洽一次?”叶挺很高兴,愿意接受党中央的考察。
11月3日,叶挺抵达延安。
中共中央决定同意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
8日,中共中央召开欢迎叶挺大会。
叶挺表示:“革命好比爬山,许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险,一直向上走。
我有一段,是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
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坚决抗战到底。
”13日,叶挺回到武汉即以新四军军长的身份向《大公报》记者发表谈话说:“我们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已经是忍无可忍,这一次出于不得已而抗战,我们只有一个字,就是拼。
”革命先辈叶挺的事迹篇2:“请枪毙我吧!”1942年5月12日晚上八时半,蒋介石试图劝降在押的叶挺。
蒋介石说:“尔这个人太老实,上了人家的当还不觉悟,人家叫尔回去尔就回去,叫尔打就打,人家利用尔完了还会杀尔。
”蒋介石连用了几个“人家”,指的就是“共产党”。
叶挺的回答避开他的挑拨,另辟蹊径,反过来用具体事实揭露蒋介石蓄意制造“皖南事变”的阴谋:你蒋介石指定路线要新四军到指定地区去,新四军途中要和日军作战又不给补充武器弹药和粮食,同时布置了一个口袋,集中七个师包围我部。
“这个时候,我打电报辞职,又没有批准,我只好带着部队逃命。
”紧接着,叶挺引用了“小杖则受,大杖则逃”的古话之后说:“我们不善于逃命而遭受灭亡,则是我对部下不起,现在上饶还监禁几百干部,我对他们应该负责。
叶挺的事迹鼓舞了我叶挺,一个英勇无畏的革命先驱,他的事迹深深地鼓舞着我。
他的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都让我深受感动。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叶挺的事迹给予了我巨大的启示和激励,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和责任。
首先,叶挺的坚定信念是他事迹的核心。
他始终坚信革命事业的正义性和必要性,毫不动摇地投身其中。
他不畏艰难险阻,不惧生死考验,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这种坚定的信念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无论是学习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挫折,只要我有坚定的信念,就能够勇往直前,不被困难所击倒。
其次,叶挺的勇往直前精神是他事迹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在革命斗争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和艰苦的条件,他也从不退缩,始终奋勇向前。
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励着我,让我明白了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学习中,我会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往直前,不断进取。
只有这样,我才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叶挺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是他事迹的最大亮点。
他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毫不犹豫地为之奋斗。
他在战争中不畏牺牲,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时刻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无论是从小事做起,还是在未来的工作中,我都会时刻保持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叶挺的事迹鼓舞了我。
他的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都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和责任。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会时刻铭记叶挺的事迹,不断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史人物——叶挺
叶挺叶挺(—),字希夷,广东惠阳人。
保定军官学校毕业。
年任孙中山的卫队团营长。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苏联学习。
年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
年北伐战争中,率领独立团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两次战役中击溃军阀吴佩孚主力,获得了北伐名将的声誉,所部被称为铁军。
北伐军进入武昌后,任二十四师师长兼武汉卫戍司令。
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十一军军长。
同年月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总司令。
起义失败后去国外,失掉党的联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参加抗战,任新四军军长,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坚持华中敌后抗战。
年皖南事变中负伤被捕。
在狱中坚贞不屈,在中共中央向国民党严正交涉下,于年月获释,同时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月日由重庆反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
红色基因的英雄故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宣告新中国成立了,这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在征服蒋介石的过程中,无数的共产党员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珍惜的是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对革命的信仰和爱国的情怀。
下面,我们就来讲几个红色基因英雄的故事。
1、叶挺叶挺是“三大元帅”之一。
他1914年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
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福建地区,他组建了一支由农民组成的游击队,并击败了反动派的军队。
这一点说明,只要我们有红色基因的坚定信念和勇气,我们就能够摆脱恶势力的束缚。
然而,在1935年的“一二九”以及汉口战役中,叶挺被悬赏抓捕。
他被捕后坚决不认罪,最后被枪杀。
这一点证明了,要想有一颗红色基因之心,就必须有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坚定的信仰。
2、徐向前徐向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元勋。
他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在1949年,他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
他也是中国研制了铁路战列车的第一人,并在战争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这一点说明,红色基因也具有科技创新的精神,并且注重实际应用价值。
在老年时期,徐向前越来越关注教育事业。
他强调教育需要注重实践,他对课本知识严格要求,不能走过场。
这一点告诉我们,要想有红色基因,我们需要脚踏实地,注重实践和理论的融合。
3、战士谷俊山谷俊山是中国革命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他出生在山东省临沂市,1943年18岁时,参加了解放区的游击战争,做了地方军队的战士。
在淮海战役中,他带领13个战友打进敌人阵地,群殴了一支日寇。
在此战中,他被授予少尉军衔。
这一点证明了,只要我们具有红色基因的勇气和决心,勇往直前,就能够打败敌人。
在战斗结束后,谷俊山回到了敌人阵地,照顾被俘的老兵;在另一次战斗中,他没有杀掉太监,放了他一马,并让他逃跑的路线。
这一点表明,红色基因的品质不同于“劣根性”,而是要有慈悲心和仁爱的品质。
名人爱国故事:开国军事家叶挺
1925年回国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粤军)12师36团团长,独立团
团长;随第四军12师师长张发奎参加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获“北伐名将”之美誉,第四军亦有“铁军”之称,北伐军占领武汉后,部队大规模扩编,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南昌起义爆发后,任
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所属三个师中,一个师(蔡廷锴)率部叛变,亲率一个师在汤坑被薛岳打垮,另一个师自师长周士第以下全部
团以上军官离队出走,只剩滇军老将朱德率800人坚持了下来,后来
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火种。
1927年12月只身潜入广州,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遭受共产国际的严厉
批判,与党脱离关系,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
1933年11月到福州协助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在“福建事变”后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
革命政府”。
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济深、陈铭枢等组织的以抗日为
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他虽未重新加入中国共
产党,但他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准确路线,坚持华中敌后抗战[2],
虽与政委项英多次发生矛盾导致其出走数次,但在抗日大局以及*的劝
导下最终返回新四军军部;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叶挺指挥部队奋起
突围,浴血奋战8昼夜之久,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他严词
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
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在牢房中书
写《囚歌》以明志:“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
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多方努力,叶挺始获自由,他出狱
后第二天即电中共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已于昨晚出狱。
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
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
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
是否合格,并请答复”;3月7日,中共中央、*主席电告叶挺批准其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亲爱的叶挺同志”相称;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于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同机的遇难者还包括
叶挺的夫人李秀文和女儿叶扬眉、尚未取名的孩子“阿九”以及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等中共重要领导人。
1988年10月,叶挺被中央军委确定的我军36名开国军事家之
一;2009年9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叶挺被评为“新中国百位
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卖过烧饼爱好摄影
1927年11月,叶挺作为总指挥发动广州起义,却以失败告终。
共产国际东方部的领导人听信王明的谗言,对叶挺产生了偏见。
叶挺一
气之下出走西欧,与党失去了联系。
叶挺先后在德国和法国度过了5年时间。
当时他卖过水果蔬菜,
还在柏林开过小吃店,卖油条、烧饼。
后来,他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
十分气愤,但远居海外,消息闭塞,就回到夫人娘家所在的澳门。
他
的长子叶正大回忆说:“只有在澳门我们全家聚得最齐。
母亲当时已
经生了7个孩子,一家人常去野餐、游泳、拍照。
父亲那时就是一个
摄影发烧友了。
他从香港买来暗房器材,自己在家里冲洗胶卷。
那时
我们全家拍了很多照片,现在看来,还照得很有艺术性。
”叶正大还
隐约记得,一次父亲勃然大怒,批评他的侄子叶钦在国民党里混饭吃
的做法,认为就是回家种地,也比去国民党那里干净。
把革命比喻成爬山
1937年9月28日,蒋介石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因为他不能允许共产党派人来当军长,而叶挺已经脱离共产党达十年之久,他认为
可能会听他的话。
张闻天、*发出电报,问叶挺是否愿意恢复党籍。
叶
挺表示:“在党的组织之外,但愿在党的领导之下,坚决抗战到底。
”又表示如果中共不同意,他可辞职。
10月19日,张闻天、*又致电询问叶挺“是否可来延安及八路军总部接洽一次?”叶挺很高兴,愿意接受党中央的考察。
11月3日,叶挺抵达延安。
中共中央决定同意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
8日,中共中央召开欢迎叶挺大会。
叶挺表示:“革命好比爬山,很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险,一直向上走。
我有一段,是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
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和*主席的领导下,坚决抗战到底。
”
13日,叶挺回到武汉即以新四军军长的身份向《大公报》记者发表谈话说:“我们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已经是忍无可忍,这个次出于不得已而抗战,我们只有一个字,就是拼。
”
“请枪毙我吧!”
1942年5月12日晚上八时半,蒋介石试图劝降在押的叶挺。
蒋介石说:“尔这个人太老实,上了人家的当还不觉悟,人家叫尔回去尔就回去,叫尔打就打,人家利用尔完了还会杀尔。
”蒋介石连用了几个“人家”,指的就是“共产党”。
叶挺的回答避开他的挑拨,另辟蹊径,反过来用具体事实揭露蒋介石蓄意制造“皖南事变”的阴谋:你蒋介石指定路线要新四军到指定地区去,新四军途中要和日军作战又不给补充武器弹药和粮食,同时布置了一个口袋,集中七个师包围我部。
“这个时候,我打电报辞职,又没有批准,我只好带着部队逃命。
”
紧接着,叶挺引用了“小杖则受,大杖则逃”的古话之后说:“我们不善于逃命而遭受灭亡,则是我对部下不起,现在上饶还监禁几百干部,我对他们应该负责。
我处置失当,我愿受军法裁判。
”
蒋介石又说:“我指示尔一条正路,尔能绝对服从我跟我走,尔一定能够得到成功,不然尔就算完了。
”叶挺坦然地说:“我早就决定我已经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