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饲饮食护理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2
管饲饮食(鼻胃、口胃管)护理管饲饮食(鼻胃、口胃管)护理一、管饲饮食的定义:将导管通过从鼻腔或口腔插入胃肠道,给患者提供食物、药物、水、营养液的方法。
二、目的:为危重、昏迷、消化功能障碍、不能经口或不愿意经口进食、早产儿患者,提供营养液素,提高机体抵抗力,修复组织,促进康复。
药物代替不了食物。
吃了东西才能有力气跟疾病斗争。
三、禁忌症:食管梗阻、食道静脉曲张的患者。
三、心理准备:了解管饲的目的、操作过程和操作过程患者出现的反应,理解并配合。
备温开水、品牌桶装或袋装牛奶粉、卫生纸等。
四、操作过程:(1)留置胃管长度:成人发际到剑突45~55cm一般在55cm(个体有差异),小孩为发际到剑突(或肚脐)。
(2)配合:患者请听从操作者做吞咽动作、深呼吸。
插管过程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可暂停。
如遇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应重插。
昏迷病人因不能配合,一次性插管成功很困难。
五、管饲饮食注意事项:1、每次饲食前必须确认胃管在胃内:插入长度无变化,抽到胃液。
2、检查胃管是否通畅:用少量的温开水冲管。
3、查胃潴留(胃排空延迟,胃内容物积贮而未及时排空):患者呕吐宿舍,伴有上腹饱胀、疼痛,进食4小时后还能抽出以前摄入的食物。
功能性胃潴留多为胃张力缺乏,应与器质性胃潴留区别。
4、畅通呼吸道:危重患者先为病人翻身叩背,呼吸道通畅再饲食。
5、体位:抬高床头30°(或半卧位),食后>30分钟换体位,防反流。
5、操作者洗净双手,注意餐具的清洁卫生,注意无菌操作。
牛奶要现配现用,勿与水果同喂(产生凝块),食物放置<4小时。
6、注饲前、后用温开水冲洗管腔,防止食物积滞管腔而腐败变质。
7、食物保持在38~40°,也勿过冷,包括水果(果汁里加温开水)。
8、注食刚开始原则:开始先注食温开水,从少量、单品种开始,如牛奶、米汤,患者适应1到2天(根据病情),患者耐受后稳定供食。
8、饲食量:成人≥200ml,一般不超过300ml,消瘦体质、需要增加营养、消化功能好的可以增加到400ml,间隔时间≥2小时,每天总量1000-2000ml(小孩酌减),23:00以后一般不饲食(让胃肠道休息),或遵医嘱。
管喂膳⾷:是将⾷物制成流质或糊状,通过⿐饲管、造瘘管输⼊胃肠肠道,以保证病⼈获得所需的营养素。
本膳⾷常见于有意识障碍不能进⾷的病⼈;⼝腔和消化道⼿术后不能正常进⾷者;胃或空肠造屋病⼈;重症病⼈需加强营养者和消化道正常⽽不愿进⾷者。
膳⾷特点:
1.管喂膳⾷患者,⼀般都要持续进⾷⼀段时间,长的可达⼏年或⼗⼏年,因此要供给蛋⽩质及各种营养素都有适当⽐例的平衡膳⾷。
2.多数患者病情⽐较严重,卧床不起,要根据病⼈的情况决定总热能,完全卧床的病⼈所需热能为基础代谢的l.2倍。
3.本膳⾷中使⽤的单糖和双糖较多,为保持营养平衡防上便秘和腹泻,需适当加⼊多糖类和可溶性纤维。
4.做好清洁及消毒⼯作,所有⽤具要预先清洗消毒,⾷物原料要保证质量,配制好的营养液应放⼊专⽤冰箱内保存备⽤。
5.管喂温度要适宜,以37oC左右为好;为防⽌管腔阻塞,管喂液不能太稠,不能有块物,应⽤筛⼦过⼀下。
喂好⼀次后⽤少许温开⽔冲喂管⼦,以保持通畅。
6、喂⾷时要把患者头部略抬⾼,⽤50ml的注射器灌注,也可⽤灌⾷瓶滴注。
7、密切观察及时记录患者反应,按病情随时调整饮⾷配⽅。
临床护理—管饲饮食
定义:管饲法是通过导管将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或营养液,水和药物注入胃内或空肠内的方法,适用于昏迷患者、消化道肿瘤、食管狭窄、颅脑外伤以及其他不能由口进食者,以保证其营养需求。
1.鼻饲法插管要点
(1)插管长度:一般成人插入长度为45-55cm,体表测量法为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处或由鼻尖经耳垂到胸骨剑突处的距离.
(2)用液状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10-20cm,经鼻腔插管插入10-15cm,即咽喉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
(3)插管过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可暂停插入,嘱患者深呼吸;若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等现象时,表明插入气管,应该立即拔出,休息后重新插管。
(4)昏迷患者的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配合操作,为提高插管成功率,在插管前取去枕平卧位,插管时将患者的头
(5)确认胃管位置的方法:确认胃管是否在胃内的方法有三种:①注射器连接胃管末端抽吸胃液时,有胃液被抽出。
②将听诊器置于患者胃部,用空注射器快速向胃管内注入空气10ml,能够听到气过水声.③呼气时,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治疗碗内,未见气泡逸出。
2.灌注食物要点
量温开水。
(2)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 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鼻饲
避免注入空气,速度不宜过快,温度不宜过冷或过热。
(3)鼻饲完毕,再注入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避免胃管腔内有残余鼻饲液,否则容易导致鼻饲液变质,胃管堵塞或引起胃肠炎。
(4)协助清洁口腔、鼻腔、整理床单位,嘱患者保持原卧位
3.拔胃管要点
(1)停止鼻饲或长期鼻饲需要更换胃管时,需要拔管。
长
(2)更换胃管时应该在当天晚上最后一次灌注食物后拔管,翌日晨从另一侧鼻孔插管。
养老院老人饮食管理---管饲饮食
对不能经口进食的老人需要管饲饮食,管饲饮食常以鼻饲为主,也有从胃或肠内置管注入。
从管内灌人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具体要求如下:
(1)管饲液应现用现配,室温下不宜超过6h,未用完存于冰箱内,24h用完。
(2)管饲液的温度38°C左右,管饲之前先测温度,避免灌注高温的管饲液,造成食道和胃的烫伤。
(3)根据医嘱选择、配制管饲液。
管饲量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灌注速度宜慢。
(4)保持口腔清洁。
长期鼻饲者每天2次口腔护理,鼻饲物品每日更换消毒,胃管一般由护士每周更换一次。
(5)管饲方法:老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边,铺治疗巾于老人颌下。
打开管饲管,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先回抽,抽出少量胃液,再注人少量温开水,观察反应,确认胃管在胃内。
然后测试管饲液温度,再缓慢注人管饲液;每次灌食量不超过200ml,灌毕再注人温开水冲洗胃管;灌注完毕后将胃管末端夹紧、包好,用别针固定胃管于衣肩上,每次灌注间隔时间为2h。
护理学基础管饲饮食导言:管饲是一种通过管道将营养物质直接输入消化道的方法,供给机体所需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适用于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
本文将从管饲的定义、适应症、饮食安排以及饮食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管饲的定义管饲是指将流质食物通过管道引入或介入到消化道内,以维持人体正常的营养供给。
二、管饲的适应症1.消化道疾病:如食道癌、胃肠道狭窄等;2.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脑卒中等,导致咀嚼和吞咽功能障碍;3.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4.持续性呕吐:如妊娠反应、壶腹间引起的呕吐;5.重症危重患者:如严重头部损伤,无法通过自然摄入饮食满足身体需求。
三、饮食安排1.饮食选择:常用的流质食物包括酸奶、果汁、果泥、米汤、稀粥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宜的饮食。
2.营养需求:在进行管饲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营养需求,合理配置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摄入量。
3.进食次数和速度:一般来说,管饲需要分多次进行,在饮食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进食的速度和量,避免过度喂养引起胃肠道不适。
四、饮食管理1.技术操作:进行管饲前,需要进行技术操作,如管道选择、位置确定,术前准备等。
2.食管护理:进行管饲时,需要注意对食管的护理,避免发生误吸等并发症。
3.饮食观察:定期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注意记录患者的进食量和食欲情况,及时调整饮食计划。
4.水分摄入:在进行管饲时,患者需要额外摄入水分,保证水分平衡。
结论:管饲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支持方法,可以满足那些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的营养需求。
在进行管饲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合理的饮食选择和管理。
护士应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和护理知识,做好管饲饮食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管饲饮食患者的护理
管饲饮食的定义:管饲饮食是指通过鼻饲法、胃造口或空肠造口插管,为病人补充食物和营养液。
【护理措施】
1、保持管道通畅:每次喂食前回抽胃液,确定管道在胃内时方可注入食物。
每次灌注营养液后用水冲洗管道,以减少食物的残渣;口服药需研粉后才可注入。
输入设备要保证正常运转,尽量平稳注入。
2、营养液的输入问题:为使患者逐渐适应,营养液的用量应逐渐增加,浓度由低渐高,速度由慢渐渐增快至合适;配制好的营养液体要尽快输入,不宜超过8小时,避免温度太低或细菌污染。
3、副反应的护理:为防止误吸应使患者处于半卧位;气管插管的患者要使套囊充盈;发生误吸时要立即停止灌注,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
腹泻可用复方苯乙哌啶或次碳酸铋治疗,严重者可根据化验调整配方,必要时也可停止灌注。
4、造口或插管的护理:注意皮肤和伤口的护理,保持导管通畅;高位空肠造口易发生营养液外漏,应注意控制。
有时需要收集上消化液回输,以有利于消化和体液的平衡。
5、口腔及粘膜的护理: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真菌感染;每周更换鼻饲管道的位置;滴入石蜡油保持粘膜湿润。
6、定期复查有关项目:及时复查血浆中的电解质、血糖、蛋白、凝血酶,并测体重。
血糖高时可依据医嘱给予降糖药。
7、让病人及家属通晓有关卫生知识,了解管道护理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管饲膳食的护理体会一、管饲的方法1 管饲饮食形式均采用非要素饮食:用普通食物如牛奶、糖、鸡蛋等经过简单水解成大分子营养物质配制而成的流质,价格便宜,易于耐受并富含有纤维素。
2 管饲途径:通过鼻胃管管饲。
3 管饲方法4 分次灌注法:用注射器分次灌注,每2~3h 1次,每次200~250ml,每日总量1 500~2 000ml或遵医嘱。
流质饮食接近体温38℃~40℃。
管饲后给10~20ml温开水冲洗导管,以防食物在管中腐败发酵或堵塞,于2次之间补充水分或果汁。
5 缓慢滴注法:是用输液管插入瓶中,间断分次或连续不断滴注。
每日总量1 500~2 000ml,滴注过程中用热水袋或加温器保温。
夏天连续滴注过程中应注意流质密封,防止污染。
二、营养状态评定法:由于病人处于昏迷状态,故无法测体重,我们采取测量臂肌围法评估营养状况。
方法:臂肌围=臂围(cm)-0.314×TSF(cm)。
TSF测定部位在肩胛骨喙突与尺骨鹰嘴之间连线的中点处,左右臂均可。
上肢自然放松下垂,检测者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和皮下组织,使皮肤皱折方向与上臂长轴平行,用卡尺分别测量3次,取平均值。
臂围侧定部位与TSF测定部位在同一水平,即用软尺在上臂中点围上臂1周测量。
由于壁围个体差异较大,难以采用统一标准来判断是否正常。
故我们对同一病人自身管饲前后对照进行动态观察,即管饲前侧臂肌围作为对照标准,管饲开始1周内每2d测1次,以后每3d测1次。
并定期检查血中电解质、糖、血浆蛋白,尿中糖、电解质、氮等,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为调整营养液配方提供依据,以便及时纠正营养失调。
三、护理1 一般护理⑴由于病人抵抗力低下,易引起肠道感染,故管饲用物应严格清洁消毒,每天更换用物1次,每次管饲后空针、碗清洗后煮沸消毒,备下次用。
操作者应洗手。
⑵为了使病人能适应,开始管饲和滴注时营养液用量宜小,如管饲每次约50~100ml,持续滴注每h约50ml,以后逐渐增量,液体的浓度也应由低逐渐增高,避免开始时就引起明显的液体高渗状态。
管饲饮食(鼻胃、口胃管)护理一、管饲饮食的定义:将导管通过从鼻腔或口腔插入胃肠道,给患者提供食物、药物、水、营养液的方法。
二、目的:为危重、昏迷、消化功能障碍、不能经口或不愿意经口进食、早产儿患者,提供营养液素,提高机体抵抗力,修复组织,促进康复。
药物代替不了食物。
吃了东西才能有力气跟疾病斗争。
三、禁忌症:食管梗阻、食道静脉曲张的患者。
三、心理准备:了解管饲的目的、操作过程和操作过程患者出现的反应,理解并配合。
备温开水、品牌桶装或袋装牛奶粉、卫生纸等。
四、操作过程:(1)留置胃管长度:成人发际到剑突45~55cm一般在55cm(个体有差异),小孩为发际到剑突(或肚脐)。
(2)配合:患者请听从操作者做吞咽动作、深呼吸。
插管过程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可暂停。
如遇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应重插。
昏迷病人因不能配合,一次性插管成功很困难。
五、管饲饮食注意事项:1、每次饲食前必须确认胃管在胃内:插入长度无变化,抽到胃液。
2、检查胃管是否通畅:用少量的温开水冲管。
3、查胃潴留(胃排空延迟,胃内容物积贮而未及时排空):患者呕吐宿舍,伴有上腹饱胀、疼痛,进食4小时后还能抽出以前摄入的食物。
功能性胃潴留多为胃张力缺乏,应与器质性胃潴留区别。
4、畅通呼吸道:危重患者先为病人翻身叩背,呼吸道通畅再饲食。
5、体位:抬高床头30°(或半卧位),食后>30分钟换体位,防反流。
5、操作者洗净双手,注意餐具的清洁卫生,注意无菌操作。
牛奶要现配现用,勿与水果同喂(产生凝块),食物放置<4小时。
6、注饲前、后用温开水冲洗管腔,防止食物积滞管腔而腐败变质。
7、食物保持在38~40°,也勿过冷,包括水果(果汁里加温开水)。
8、注食刚开始原则:开始先注食温开水,从少量、单品种开始,如牛奶、米汤,患者适应1到2天(根据病情),患者耐受后稳定供食。
8、饲食量:成人≥200ml,一般不超过300ml,消瘦体质、需要增加营养、消化功能好的可以增加到400ml,间隔时间≥2小时,每天总量1000-2000ml(小孩酌减),23:00以后一般不饲食(让胃肠道休息),或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