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声音与声画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3
声画关系有三种:1,声画同步,即画面的内容就是发声体本身;2,声画分立,即画面内容不是发声体本身,但表现的是和发声体相对应的人或物,如两个人谈话时画面不是讲话的人,而是倾听的人(反应镜头);3,声画对立,即画面和声音相互对立,产生特殊的效果,如反讽等,例如两个人争吵,声音渐渐变成了犬吠。
出其不意的声画组合常常使剪辑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
4,声画平行: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一种情形,也称声画并行、声画分立,指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互相补充,若即若离。
其基本特点是声音(尤其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
说明性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声画平行的音乐。
5,声画对位: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另一种情形,包括两种艺术处理方式:(1)声画对比。
声音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但存在量度、节奏的反差。
(2)声画对立。
声音与画面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音画对位影片音画关系的一种。
包括两种艺术处理:(1)音画对比。
音乐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只存在量的差别。
例如在中国故事片《红色娘子军》中,有一组表现战士们充满青春活力、节奏快速的生活画面,而音乐是气势悠长、从容不迫的《五指山上红旗飘》。
这样的对比,产生了加强画面结构的作用。
(2)音画对立。
音乐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例如在故事片《祝福》中,善良的祥林嫂被逼成亲时撞头寻死。
兴奋欢快的结婚音乐,和祥林嫂头破血流、痛不欲生的画面形成尖锐的对立,深刻地表现了旧时代的悲剧性。
音画对位有时也能预示剧情的发展。
例如在故事片《天云山传奇》中,当宋薇和吴遥结婚时,表现宋薇沉重痛苦心情的音乐与喜庆场面相对立,预示着她婚后的不幸。
6,声画同步影片中的对白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
即影片的声带与画面严格配合,使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画面中的视像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目录(一)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1)1.对白:281 (1)2.音效: (1)3.电影音乐: (1)4.画外叙述声:617 (1)5.无声:272 (2)(二)声画关系 (2)1.声音的主观性:350 (2)2.声画同步:185 (3)3.声画分离:281 (3)4.声画对位:280 (3)5.声画措置——声画的时空处理技巧163 (4)(一)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1.对白:281电影中的对话可以交叠,打碎句子,甚至把打断后的句子剪辑在不同的时间里。
但不可过度依赖对话来传达信息。
电影的对话应该从属于画面,对话应该尽量避免和视觉内容重复,如果对话传达的信息能用形象更有效地表达,那用对话就会使影片的电影性和运动感减弱。
对话意味着信息,会妨碍其他视听元素的表现,对话过多和过于冗长,信息量小、冲突不够都会造成场面的沉闷。
由于人在谈话时运动幅度小,因此对话会限制运动,使影片节奏缓慢。
以对话为主的影片会在视觉上使观众处于寻找声源的从属地位,影响导演对其他信息的传达。
容易让观众感到单调乏味。
2.音效:(音效的功能,见简答题。
)3.电影音乐:(电影音乐的功能,见简答题。
)4.画外叙述声:617总的来说,画外学术省市一中非常文学性的电影手法,在电影的视觉画面不能完全实现许是任务是,画外音可以辅助画内的叙事,提供必要的故事背景信息,解氏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常,我们按照画外叙述者与叙事情境的关系将画外叙述声分为:内心独白、旁白和解说词。
1)内心独白人物超越叙事时空的内心声音,画外叙述人以人物的身份参与叙事,是人物(兼叙事者)第一人称在非叙事空间里对事件的评价。
内心独白的作用是挖掘人的心理层面。
并不是所有内在含义都能通过电影电视摄取的生活表象来表现,这是,‘内心独白作为人内心视像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必须传达的不是外部世界所看得见的东西,而是人物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心理体验’。
2)旁白叙述人跳出叙事情境对故事的评价,在感情色彩上更为客观,以叙事情节、交代故事信息为主要功能。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考试基本要求:视听语言是电影依托视觉与听觉两种器官,用声音和影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交际与传播。
《视听语言》这门课通过教学可使学生了解镜头组接及声画结构的技巧和理论,掌握视听语言基础知识,建立正确的电影思维方式,并培养其鉴赏、分析影片的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在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广播电视节目创作。
二、考试方法: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三、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第一节景别一、景别的概念二、景别的划分与功能三、景别的意义第二节景深与焦距一、焦距二、镜头的焦距的划分与成像三、景深第三节角度一、角度的意义二、各种角度的造型内涵三、各种角度的叙事内涵四、各种角度的导演表达内涵五、各种角度的影像风格内涵第四节构图一、构图的意义1.位置原则2.面积原则二、画面构图的基本形式1.几何中心2.视觉中心三、构图规则1.对比2.均衡3.对称4.集中第五节色彩色调一、基本常识:色相;色值;色彩纯度;色温二、色彩的情绪性第六节光线一、不同光源方向及其功能二、影调的情绪功能第七节视点一、镜头视点的分类二、各种视点的观众心理效应第二章镜头形式第一节固定镜头一、定义二、固定镜头的功能第二节运动镜头一、摇二、推拉三、移四、综合运动镜头五、运动镜头的意义第三节长镜头一、纪录式长镜头二、叙事性长镜头三、时间长镜头第四节场面调度一、场面调度的意义二、人物调度三、镜头调度四、综合调度第三章剪辑和蒙太奇第一节剪辑工作的意义一、分镜头拍摄和剪辑二、对时间的造型功能1.延长时间2.压缩时间三、推进叙事,空间调度第二节作为叙事的剪辑形式一、轴线原则二、三角形法则三、交叉、平行剪辑四、段落剪辑第三节蒙太奇的分类一、叙事蒙太奇二、表现蒙太奇第四节风格化剪辑一、“新浪潮电影”和非连贯剪辑二、跳跃剪辑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第一节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一、对白二、音效三、音乐四、画外叙述声1.内心独白2.旁白3.解说词五、无声第二节声画关系一、声画同步二、声画分离三、声画对位四、声画措置第五章视听语言的修辞功能第一节视觉隐喻第二节强调一、造型语言元素实现二、视觉元素、情节编码实现三、反讽强调主题第三节渲染一、重复蒙太奇二、运动镜头实现渲染三、其他渲染手段第四节劝说一、视点缝合二、理性蒙太奇第六章电影语言的叙事系统第一节电影的整体质感一、视觉设计1.叙事功能2.构成意象二、声音与声画关系的设计第二节结构感一、线性时间结构二、时间关系淡化三、时空交错第三节风格感一、镜头的形式风格二、画面造型风格三、剪辑风格。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视听语言学分:3计划学时:48适用专业:摄影摄像技术1.前言1.1课程性质《视听语言》课程是专业拓展课程,视听语言是对影视作品的艺术表达方式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对于影视专业类的学生来说,无论是进行剧本创作、镜头设计、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剪辑,都要掌握视听语言的相关理论与基本常识。
也就是说,对其它课程来说,视听语言起着一个知识的支撑和勾连作用,有着广泛的迁移功能,学生如果学好、学精了这一课程,就能为后续的技能课程产生很好的行动指导作用。
通过这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影视镜头语言运用的普遍规律,学习如何通过画面和声音进行叙事、表情达意。
通过相关概念和理论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影视创作的全过程,搭建起一个视听分析和影视类作品创作的理论。
1.2设计思路依据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分析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职业目标与职业要求,围绕职业工作需要的核心能力,突出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的特点,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实施和考核。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掌握影视艺术创作中声画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规律;建立起影视编导专业学习的脉络和结构,了解各门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最为重要的是建立视听思维,能运用视听语言进行表达。
本课程的学分为3,总学时为48学时,建议学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相应调整课时计划。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视听语言》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掌握影视艺术创作中声画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规律;建立起影视编导专业学习的脉络和结构,了解各门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最为重要的是建立视听思维,建立蒙太奇化的分镜头脚本构思能力、影视作品鉴赏能力,在熟练掌握视听表达的一般规律的同时,使学生在进行创作和表达时,可以从抽象的文字思维转换为声画结合具象的影视语言思维,在影视创作过程中前期能写出有画面感的用镜头语言来表达的剧本、分镜头本,拍摄过程中具备准确落实视听语言要求,在后期剪辑过程中,运用视听语言思维进行影视作品的内容表达。
视听语言定义:视听语言(影视语言)是影视思维与传播的工具,是电影、电视面对受众传播的直接现实,是影视艺术区别于其他的本质特征,是影视创作进行叙事、表情或达意的表现形式或手段。
视听语言(影视语言)是以电波为物质载体,以画面和声音为建筑材料,以蒙太奇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第一章演进一、探索期1.卢米埃尔兄弟纪实主义传统《火车进站》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日早期电影强调语言的纪实性2.爱迪生技术主义传统3.梅里爱电影戏剧传统之父《月球旅行记》1902 最早的故事片4.布莱顿学派特写镜头《祖母的放大镜》简单的蒙太奇5.鲍特《火车大劫案》1904 最早的商业电影电影分场景拍摄剪辑语言二、形成期1913~1927 无声电影进入全盛时代1.格里菲斯第一座里程碑:将电影的构成单位由场景变更为镜头,电影语言开始形成《一个国家的诞生》1905年首部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电影平行交叉蒙太奇产生2.弗拉哈迪纪录片之父《北方的那努克》19163.先锋派电影运动1925年主观电影,主观性强,内心的现实主义意识银幕化故事讲究无情节三、成熟期1.维尔托夫电影眼睛派最早从理论上探讨电影“电影眼睛论”:电影镜头比人眼更客观,真实的诗意2.库里肖夫蒙太奇之父提出蒙太奇概念库里肖夫实验3.普多夫金典型蒙太奇派《母亲》强调镜头间的顺畅连接4.爱森斯坦第二座里程碑蒙太奇集大成者杂耍蒙太奇理性蒙太奇《战舰波将金号》【爱森斯坦的蒙太奇强调冲突,普多夫金强调顺畅剪辑】5.格里尔逊纪录片格里尔逊模式:首创画面+解说的形式6.卓别林默片喜剧大师四、完善期有声电影彩色电影动画电影1.威尔斯现代电影奠基人1941年《公民凯恩》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2.雷诺阿现实主义风格使用长镜头3.巴赞第三座里程碑提出长镜头(景深镜头)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现代电影的开端现实主义六原则:○1用日常生活事件代替虚构的东西○2不给观众提供出路的答案(开放式结局)○3反对编、导分家○4不需要职业演员○5每个普通人都是英雄○6采用生活语言5.现实主题派电影6.希区柯克悬念大师视觉化叙事7.戈达尔跳接革新了视听语言内容8.麦茨第四座里程碑创立了电影符号学9.库布里克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五、融合期1.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2.互联网融合第二章镜头含义:镜头是拍摄的最小单位,是视觉组成的最小元素完整的镜头=画面+声音1.景别: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基本景别:远(感知全景8s)、全(5s)、中(3s)、近(5s)、特(1~2s)、满景2.角度灵活多变的角度是影视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重要特征(1).方向:正、侧、斜、反(2).高度:平、仰、俯(3).轴线3.运动影视作为独立艺术的根本元素就是运动型(1).摄像机运动:推拉摇移升降跟旋甩晃(2).被拍摄物体运动第三章画面一、画面的特征1.传播特征:形象性、真实性、运动性、时空性、现时性、多义性、选择性2.美学特征:真、善、美影视画面是一种具有形象、情感和意义价值的、具体的、美学的和精神的现实二、画面的元素1.内容要素:人、景、物、图、表、文2.形式要素:光、色、形、特效第四章声音声音是镜头的重要性因素,因为有了声音电影才成为了一门完整的艺术一、分类1.基本类型:再现型,自然声表现型,阐述声2.声画关系:声画同步非同步3.时空构成:线性非线性4.技术层面:先期声同期声后期声二、功能1.增强画面的逼真性和可信度2.增强画面的思维和情感的运动3.扩大画面的空间容量4.使静默成为一种特殊的“声音”三、元素人声:对白、独白、旁白音乐:有声源、无声源音响:动作、自然、背景……第五章组合一、镜头句型1.叙事性(1).前进式句型(类似推):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叙事流畅,代入感强(2).后退式句型(类似拉)(3).循环句2.表意性(1).累积句:用相同或相似景别拍摄或组接(2).两极句:冲击性强(3).阶梯式:同一机位、同一主体、同方向、2~3个镜头3.内部蒙太奇:一般体现在长镜头中,外部无镜头切换,内部分镜头,在景别机位上体现二、画面的组接常态:1.动接动2.静接静特殊:3.静接动4.动接静5.人物的出画入画(了解)(1).同一主体,出画入画方向大体一致(2).同一主体在统一环境下,采用不出画也不入画方式组接(3).同一主体在不同空间时,可采用出画不入画/不出画入画/出画入画三、镜头转场1.形式上(1).直接切换(2).技巧切换2.内容上(1).动作的转换:通过相似动作转场(2).特写转场(3).声音转场:语言、音乐、音响(4).景物转场(5).情绪转场四、声画关系1.同步关系:声画合一、声画并行2.分立关系:声画对立、声画对位第六章语态一、蒙太奇与长镜头比较第七章功能一、再现功能:人物及其时间在时间轴线上的延伸1.作用:连接因果、交代情节、讲清故事2.叙事方法:连叙式、因果式、交叉式、积累式、复现式、颠倒式二、表现功能:指影视语言的表意性、造型型,可以使影视语言从一种情节的范围进入到寓意的范围1.形式:对比、隐喻、象征、抒情、造型2.叙事和造型:(1).影戏观:强调叙事(2).影像观:强调造型第八章特征一、视听性:影视语言是视听兼备的复合性语言二、符号性:图像、标引、象征三、普适性:通用语言四、形象思维性拉片:《黄土地》(视听形象塑造)《战舰波将金号》(蒙太奇)《火车大劫案》《一个国家的诞生》《公民凯恩》(长镜头)。
视听语言题目整理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一)景别(二)景深和焦距1.近景系列景别和全景系列景别具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力?为什么?2.怎样看待景别的情感表现特点,哪类景别的情感表现强?3.找出一部景别运用有特点的影片,试分析其中大量运用了哪类景别及其原因。
4.景深镜头在何种情况下适合使用?景深镜头对故事有怎样的帮助?(三)角度1.电影中常用什么视点和角度?2.分析《公民凯恩》中的仰拍、俯拍、倾斜等非正常角度。
(四)视点(五)构图1.如何通过构图强调被摄主体?2.构图原则中的均衡、对称、对比、集中分别指什么?它们在电影电视创作中有什么表现功能?(六)光线1.光线是如何决定影片的整体气氛和情感基调的?试举例描述下列光线特征:正面硬光、中等平光、软光源散射光。
2.假设一个场景中需要用硬光源实现特殊的效果,试分析使用硬光源的原因并设计如何实现。
(七)色彩色调1.冷暖色调的情绪效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影片中如何运用?试举例说明。
2.什么是你所理解的电影语言中的色彩运用?请找出一部你认为色彩印象突出的影片,试分析它运用了哪些色彩手段。
3.试分析一场电影文艺晚会的色彩节奏。
第二章镜头形式(一)固定镜头(二)运动镜头(三)长镜头1.请分析影片《好家伙》中叙事长镜头的主要拍摄方式和镜头表现功能是什么?2.请分析《童年往事》中时间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3.请分析纪录片《人造风景》开场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四)场面调度1.什么是场面调度?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试分析电影《好家伙》的场面调度中人物调度、镜头调度和综合调度的表现形式及其在影片中的表现功能。
第三章剪辑和蒙太奇(一)剪辑工作的意义1.剪辑如何通过时间造型强化戏剧性?(二)电影叙事的剪辑形式――经典剪辑(三)苏联蒙太奇理论(四)风格化剪辑(五)匹配的剪辑1.如何实现剪辑的匹配?◆为什么电影可以通过剪辑讲故事,用什么样的手段可以把故事讲得更加跌宕起伏?◆剪辑如何有效地在画面连接中引导我们思考、联想和情感反应而使得影片连续和流畅?第四章声音与音画关系(一)电影声音的特性1.电影音效的功能。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学习要点】1.声音塑造空间的作用。
2.声音灵活调度时空的叙事能力。
3.声音的情绪性。
4.声画关系类型。
电影声音的特性一、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声音早期的有声片,比较强调声音和画面的同步性,当时的制作观众对电影可以复制人声非常着迷,所以电影中有大量的对话,声轨铺得满满的,以至于那时的电影被称为话唠电影(talky pictures),虽然也运用音效,但多自然地发源于画面中,这种声音就是可见的声音,即有画面声源的声音。
很快制作者发现了这类方法的局限,他们开始找到另一种能使电影叙事更灵活的声音手段“不可见的声音”,就是声源并不从画面内发出而来自银幕以外,这可以扩展电影的银幕空间,能给观众视觉以外的信息,而有更强的戏剧效果。
不可见的声音在功能上几乎可以相当于独立的“形象”,承载相当于画面能够传递的信息。
为什么不可见声音可以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大部分的声音都是不可见的,和视觉不同步,因为我们会认为声音不重要或者没必要知道声源在哪儿。
意识到这一点,电影制作者经常在电影中用声音这个可以提供信息独立的叙事元素。
声音的这个用法可以让人建立形象而不是靠复制形象。
比如听到关门声,我们便能判断有人离开房间了,即使并没有真地看到。
这样摄影机就从很多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而专注于更有意义的形象。
这一点对于电影表现人的反应很重要,摄影机可以离开说话人而记录听者的反应。
在很多情况下,不可见的声音(无画面内声源的声音)可以比伴随形象的声音更有效果。
一个“声音形象”能够引发我们对形象的想象,表现效果远远要超过直接呈现出的形象。
在恐怖片中,声音的这种用法更为常见,无声源形象的声音能创造出完整的恐怖气氛,能够加强和提升观众的心理紧张程度,门铃的叮当声、细碎的脚步声、吱呀作响的楼梯、开门的吱嘎声、深夜狼的嗥叫,甚至任何不明物体的声音都会加剧紧张恐惧的氛围,这种心理效果是声画同步呈现永远达不到的。
在现代电影语言中,声音经常还被作为独立情节元素,省略地表现动作结果或者人的反应,使故事有出人意料的效果,特别是在喜剧片和动作片中最为常用。
(二)音响音响是广播电视中除语言和音乐以外的声音。
更确切地说,音响是没有纳入语言逻辑表达序列和音乐逻辑表达序列的声音,它们也包括某些处于具体表达系统之外的语言(会场上的交头接耳)和音乐(市井声中夹杂的乐曲声)。
广播电视中音响的分类和作用1、实况音响定义:客观物质运动声波真实的再现,具有现实还原的特点。
包括自然音响、动物音响、机具音响、人声等。
又称为客观音响。
(1)自然音响语言:自然界中非人的行为动作而发出的声音,如山崩海啸、风雨雷电等;(2)动作音响语言:由人或动物的行为所产生的声音;如人的走路声、拨电话声、开门声,动物的奔跑声、吼叫声等;(3)机械音响语言:因机械设备运转所发出的声音,如汽车、轮船、飞机的行驶声;(4)背景音响语言:群众的杂沓音响,如集市的叫卖声,战场的冲杀声等声音的客观存在是其真实感的来源实况音响的作用①突破限制,扩充信息②渲染气氛,创造真实③连接画面,协调情感。
声音或声画叠加转换是广播电视节目常用的转场连接手段,(4)创造蒙太奇效果两个不同的时空单元并立或连接在一起,在相互映衬、补充、对照、冲突乃至否定中生成新的意义传达。
2、音响效果定义:为了表达的需要,信息传播者制造出来的或转借来的,用于配合其他符号使用的声音。
又称为主观音响,效果音响。
与实况音响的区别:实况音响有客观真实性,音响效果仅具有情感真实性,不具有客观真实性。
常在文艺节目\娱乐节目\广播剧\电视剧中用来增强传播效果.音响效果的作用:(1)创造主观化音响(把本来听不到的声音放大,还可以加上混响、延时处理等)。
(2)创造现实当中不存在的音响形式,又称为特殊音响。
(3)营造和渲染气氛通过音响强弱、节奏等的变化,配合特定的情节与画面,往往可以创造出摄人心魄的氛围。
如心脏跳动表示紧张;钟表的滴答声表示时间的紧迫。
2、音响的采制⑴记录现实的声音。
⑵模拟现实的声音。
⑶特技制作的声音。
3、音响使用的基本要求⑴根据节目的性质而定⑵善于捕捉最具表现力的音响⑶适量(三)音乐音乐、音响和语言一起构成广播电视传播中声音元素的三要素;三要素各自不同形式的使用及三者的有机组合构成广播电视声音的综合应用。
第8次课
③方言:最具有地方色彩、生活韵味、语言特色,丰富影片的生活气息和人物个性。
2、旁白
影片里除对白外另一种口说的语言。
(1)解说旁白:补叙影像之外的信息。
利于时间、空间的压缩和自由跳跃的连贯,大大丰富了人物心理与情感的展示。
使影片中时空即省略又连贯,弥补镜头/画面的不足。
(2)人物旁白:更多的是人物内心的独白。
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感,兼有叙述的功能。
《红高粱》、《阳光灿烂的日子》、《儿时的点点滴滴》。
3.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是人物超越叙事时空的内心声音,画外叙述声以人物的身份参与叙事,是人物第一人称在非叙事时时空里对事件的评价。
内心独白的作用是挖掘人的心理层次。
三、音响(动效)
音响是除了人声和音乐以外电影中所有声音的统称。
音响的作用
1、再现时空的真实
2、扩大并延伸空间、重塑空间
3、对画面/镜头的补叙与分叙
4、声音呈现冲突与事件
5、人物情感与心理活动在声音中抒发展现
6 音响——剧作构成的一个独特要素
四、音乐
电影音乐是为电影而存在,是一种片断式的,不连贯的,非独立存在的音乐,是所有听觉艺术中最富情绪感染力的艺术。
它与人声、音响元素在声音构成上的独立性,在于它最善于抒发人的情感,以情绪的力量揭示人的心灵的无比丰富性,这是其它声音元素无法替代的。
1、电影音乐的作用
(1)抒情。
用音乐抒发人物难以用语言、表演表达的情感,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抒情是电影音乐最主要的功能。
(2)渲染气氛。
音乐能为影片创造一种特定的背景气氛,用以深化视觉效果。
(3)表现主题。
通常在传统电影里面都有一个或几个音乐主题。
(4)评论。
在影片中用音乐表达创作者对人物事件的主观态度。
(5)剧作功能。
有的音乐直接参与到影片的情节中,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元素。
迪斯尼传统动画片几乎无一例外的应用了音乐的剧作功能。
(6)连贯作用。
用音乐衔接前后两场或多场戏,组接同一时间不同事件的若干组画面的交替;同一事件的若干个不同侧面的镜头交替;电影时间空间的跳跃交错等
五、音画关系
指音乐与画面在影片中的结合关系。
一般分为音画同步和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