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盖梁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7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桥梁结构形式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盖梁采用预制吊装施工。
桥梁全长XX米,单跨长度XX米,盖梁尺寸为XX米×XX米×XX米,重约XX吨。
二、施工准备1. 施工图纸及资料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桥梁结构及盖梁设计要求。
收集相关施工资料,如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规范等。
2. 施工人员及设备组织施工队伍,明确各工种人员职责。
准备施工设备,如吊车、运输车辆、模板、钢筋加工设备等。
3. 材料及配件采购盖梁预制材料,如混凝土、钢筋、模板等。
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 施工场地及临时设施平整施工场地,搭建施工便道。
搭建临时设施,如办公室、宿舍、食堂等。
三、施工工艺及流程1. 盖梁预制(1)模板制作与安装:根据盖梁尺寸制作模板,确保模板尺寸准确、平整。
安装模板,并检查模板的牢固性。
(2)钢筋加工与绑扎:根据设计图纸,加工钢筋,绑扎成盖梁钢筋骨架。
确保钢筋位置准确、间距均匀。
(3)混凝土浇筑:采用商品混凝土,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搅拌。
浇筑混凝土,确保混凝土密实、无蜂窝、麻面。
(4)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强度。
2. 盖梁运输(1)运输车辆:选择合适的运输车辆,确保运输过程中盖梁安全。
(2)运输路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规划运输路线,避开交通高峰时段。
(3)运输过程:严格控制运输速度,确保盖梁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变形。
3. 盖梁吊装(1)吊装设备:选择合适的吊车,确保吊装设备能力满足要求。
(2)吊装位置:根据盖梁尺寸和桥梁结构,确定吊装位置。
(3)吊装过程: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吊装,确保盖梁吊装过程中稳定、安全。
4. 盖梁安装(1)安装顺序:按照施工顺序,依次安装盖梁。
(2)安装精度:确保盖梁安装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3)锚固: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锚固施工。
四、质量控制措施1. 材料质量控制:严格控制盖梁预制材料的质量,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预应力盖梁预应力盖梁是一种常用于桥梁和大型结构中的预应力构件,它具有高强度、高稳定性和抗挠性能。
一、总则(1)本方案适用于预应力盖梁的设计、施工和监控工作,旨在确保盖梁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2)本方案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如《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等。
(3)盖梁的设计、施工和监控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专业团队完成。
二、设计要求(4)盖梁的设计应由专业工程师进行,包括以下要求:1.根据桥梁的荷载特点和预应力力的大小,确定预应力的布置、线型和张拉方式;2.确定盖梁的几何形状、尺寸和材料;3.考虑盖梁的施工和维护便捷性。
三、施工要求(5)盖梁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1.根据设计要求,在混凝土盖梁中预留预应力孔道或管道;2.在预应力孔道或管道中穿过预应力钢束或钢线,并通过张拉设备施加预应力;3.在混凝土浇筑后,进行预应力的锚固和压浆等工序;4.注意盖梁的施工质量,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几何形状满足设计要求。
四、监控与检测(6)完成预应力盖梁施工后,应进行监控与检测工作,包括以下要求:1.对预应力张拉力进行在线监测,记录张拉过程中的数据;2.进行盖梁的应变监测,了解其工作状态和变形情况;3.定期对盖梁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修复;4.编制监控与检测报告,并进行存档。
五、养护与维护(7)完成预应力盖梁施工后,应进行养护与维护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定期检查盖梁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修复;2.对预应力孔道或管道进行清理和防腐处理;3.定期对盖梁进行润滑和防锈处理;4.根据需要,定期进行监控与检测。
以上是一个详细完整版的预应力盖梁方案,其中包含了设计要求、施工要求、监控与检测以及养护与维护等重要步骤。
在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
具体的方案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定制和调整。
预应力盖梁的施工需要高度的技术和专业性,其优异的性能能够为桥梁和大型结构的承载能力提供有效支撑,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大跨径倒T型预应力混凝土盖梁的设计摘要:本文结合孟加拉达卡第一高架桥项目设计实例,首先依据高架桥现场条件确定了桥梁跨径布置方案和桥墩位置,按照美国规范AASHTO LRFD Bridge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2007)对跨径36m的门式墩盖梁进行受力分析,包括强度极限状态(Strength),使用极限状态(Service),地震工况(ExtremeII)和车辆撞击工况 (Extreme I),通过受力分析确定了盖梁的构造尺寸及钢束形状,为其他同类型大跨径倒T型预应力盖梁提供参考数据和经验。
关键词:大跨径;倒T型盖梁;设计;计算;美国规范0引言随着桥梁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城市桥梁建设中,为了减少对城市地下管网、既有桥梁以及铁路的影响,往往需要加大盖梁跨径,提高盖梁的跨越能力,但是盖梁跨径越大,设计就越复杂,造价就越高。
考虑项目整体的经济性,倒T型盖梁在空间受限的区域得到广泛应用。
倒T型盖梁能降低桥梁建筑高度,减少材料用量,降低工程造价。
但是大跨径倒T型盖梁的应用实例相对较少,本项目以实际项目为例,提出了大跨径预应力倒T型盖梁的设计,为其他项目提供参考。
一、项目概况孟加拉国达卡高架快速路项目主线全长19.73km,匝道长26.58km,全程高架,双向四车道,该项目受市区内既有道路、铁路和建筑物等条件的限制,主线需设置大量门式墩和PC倒T型盖梁,最大盖梁跨径36m。
地质条件以沙土为主,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
本文以桥面宽度23.5m,跨径布置为(32+33)m作为算例进行静力计算分析,上部结构为I型梁(梁高1.7m,最大梁中心间距2.1m),下部结构为倒T型盖梁+矩形桥墩+承台+桩基.盖梁跨径36m,全长38m,设计荷载为HL-93。
二、模型建立及荷载组合为分析大跨径PC倒T型盖梁受力特点,按照美国规范AASHTO LRFD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s(2007)对跨径36m的盖梁进行受力分析,采用MIDAS CIVIL英文版建立盖梁分析模型。
盖梁支架预压荷载施工方案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盖梁支架预压荷载施工方案通常是一个关键的步骤。
盖梁作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中的重要部件,其负责承担着桥梁连续梁的一部分荷载,因此对盖梁支架的预压荷载施工方案需要进行精心设计和施工操作。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盖梁支架预压荷载施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计算和施工方案制定。
其中包括对各个构件的预应力布置方案、预应力筋的锚固长度、锚固位置等进行合理的设计。
同时,还需要对预应力损失进行评估,确保预压荷载施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施工材料和工具准备在进行盖梁支架预压荷载施工前,需要准备好各种所需材料和工具。
主要材料包括:预应力张拉用的钢束、锚具、预应力外张用的耐张索等;主要工具包括:张拉机、扳手、压力表、张拉卡等。
确保施工过程中材料和工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施工过程在进行盖梁支架预压荷载施工时,首先需要安装好所有预应力构件,包括各个构件的支架、锚固设备等。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预压荷载的张拉施工,通过张拉机将预应力钢束固定在锚固部位,并逐渐施加张拉力,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预压荷载。
同时需要监测张拉力的大小以及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施工验收在预压荷载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工作。
主要包括对张拉锚固部位的固定情况进行检查,对张拉力进行测试和监测,确保预压荷载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还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记录进行整理和归档,作为后续运营和维护工作的参考依据。
结语盖梁支架预压荷载施工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对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进行该项工作时需要认真制定施工方案,准备好相关材料和工具,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操作,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桥梁结构的安全性。
悬挑预应力盖梁施工方案引言悬挑预应力盖梁是现代桥梁建设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它通过预应力技术和悬挑梁体结构设计,使得梁体结构更加轻盈、优雅,并且能够满足跨越较长距离的需求。
本文将从施工方案的角度对悬挑预应力盖梁进行介绍。
施工原理悬挑预应力盖梁施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预应力拉索将预制梁体吊装到预定位置,并进行预应力张拉,使得悬挑部分得到承载,确保整个桥梁结构的安全稳定。
具体步骤如下:1.预制梁体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预应力盖梁的预制梁体,包括混凝土浇筑、钢筋安装等工序。
2.施工场地准备:清理施工场地,确保悬挑部分的施工条件符合要求,包括地形、地质等因素。
3.安装悬挑支撑系统:根据悬挑段的长度和形状,安装相应的支撑系统,包括腹板支撑、斜撑支撑等,以确保悬挑部分的稳定。
4.吊装预制梁体:利用吊车或者其他起重设备,将预制梁体吊装到悬挑位置,通过控制吊装过程中的角度和位置,确保悬挑部分准确、安全地到达预定位置。
5.预应力张拉:根据设计要求,对预制梁体进行预应力张拉。
预应力张拉的目的是使得梁体内部的钢束产生预应力,增加梁体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6.预应力锚固:将预应力钢束的张拉端进行锚固,使得预应力力量能够传递到梁体中。
7.辅助施工工序:包括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工序,以保证悬挑梁体的强度和质量。
施工组织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悬挑预应力盖梁工程需要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施工人员组织: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难度,确定施工人员的数量和职责,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操控人员等。
2.施工设备组织:根据悬挑段的长度和预制梁体的尺寸,选择适当的吊装设备、张拉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等。
3.施工计划安排:根据工期要求和施工技术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明确施工的每个阶段、每个工序的时间安排和工作内容。
4.安全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程的安全稳定。
施工技术要点悬挑预应力盖梁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悬挑段结构设计:悬挑段的结构设计应该合理,考虑梁体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同时考虑悬挑段与主梁段的连接方式。
预应力盖梁计算在桥梁建设中,预应力盖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它具有高强度、高刚性和良好的耐久性。
预应力盖梁可以显著提高桥梁的性能,包括抵抗车辆载荷、温度变化和地震等。
为了确保预应力盖梁的结构安全和稳定,进行准确的计算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预应力盖梁的计算步骤1、确定设计参数首先需要确定预应力盖梁的设计参数,包括跨度、宽度、高度、材料类型、预应力钢绞线的规格和数量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结构的性能和成本。
2、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盖梁的结构特点,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
常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如ANSYS、ABAQUS等可以用于模拟盖梁的受力状态和变形情况。
3、施加荷载和边界条件根据桥梁的使用要求和实际工况,施加相应的荷载和边界条件。
例如,车辆载荷、风载荷、温度变化等都需要考虑。
4、计算内力和变形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可以计算出盖梁在不同工况下的内力和变形。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评估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5、调整设计根据计算结果,如果结构的强度或稳定性不足,需要对设计进行调整。
例如,改变材料的类型或规格、增加预应力钢绞线的数量等。
重复进行计算和调整,直到得到满意的结果。
6、施工监控在盖梁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关键部位进行监控,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监控内容包括变形、应力、温度等参数。
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结论预应力盖梁计算是桥梁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准确的计算和合理的调整,可以确保预应力盖梁的结构安全和稳定。
施工监控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桥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预应力盖梁计算书6一、引言预应力盖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的结构形式,具有高强度、高刚度、耐久性强等特点。
本计算书旨在为预应力盖梁的设计提供计算依据和指导,以确保其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计算书适用于一般桥梁工程中的预应力盖梁设计,不适用于特殊桥梁或特殊工况下的预应力盖梁设计。
二、计算目的本计算书的主要目的是确定预应力盖梁在承受荷载作用下的内力、位移和应力分布情况,以及评估其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盖梁预应力张拉一、设计与规划:1.盖梁的预应力数量、位置和布置应根据结构设计要求确定。
2.设计人员应考虑结构受力情况、构造形式和预应力筋特性,合理确定预应力张拉方案。
二、材料选择:1.预应力筋通常采用高强度钢丝或钢束,材料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2.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抗拉强度、弯曲性能和防腐蚀性能等指标。
三、孔洞制作与布置:1.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预留一定数量和位置的孔洞,用于穿线和张拉预应力筋。
2.洞的位置和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确保与盖梁钢筋布置相协调。
四、穿线与固定:1.工过程中需将预应力筋穿过预留的孔洞,并使用张拉设备进行张拉。
2.张拉前需确保预应力筋的穿线顺畅和正确,并对预应力筋的固定与锚固进行检查和确认。
五、张拉过程:1.控制和监测预应力筋的张拉过程,根据设计要求和预应力筋特性,控制张拉力的大小和速度。
2.确保预应力筋达到设计要求的应力水平。
六、锚固装置:1.预应力筋的锚固装置必须具备足够的抗拉强度和刚度,能够可靠地锚固住预应力力,并承担结构荷载。
2.锚固装置的选择和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和规定。
七、混凝土浇筑:1.在预应力筋张拉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2.注意振捣和振动等施工措施,确保混凝土充分填充预留空间,并与预应力筋形成良好的粘结。
八、后张拉与调整:1.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可进行后张拉和调整操作。
2.后张拉可以进一步调节预应力筋的应力,并确保结构的整体性能和平衡性。
九、质量控制与验收:1.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要求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可靠。
2.完成预应力张拉后,进行质量验收,包括对预应力力、锚固长度和混凝土质量等进行检查和测试。
十、监测与维护:1.使用阶段应定期监测预应力张拉的盖梁,包括张拉力的变化、锚固部位的安全性等。
2.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复措施,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预应力盖梁施工方案样本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工程,总长100m,由8个盖梁组成,每个盖梁长度为12.5m,宽度为4m。
盖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方式,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二、施工准备工作1.施工材料准备:预应力混凝土、钢束、预应力锚具等。
2.施工机械准备:龙门吊、塔吊、振捣器等施工机械。
3.施工人员准备:工程技术人员、操作工、安全人员等。
三、施工步骤及方案1.盖梁底模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制作盖梁的底模,确保模板的平整度和精度。
2.预应力钢束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预应力钢束,并进行验收。
3.底模安装:将底模装配到盖梁施工现场,并进行水平调整和固定。
4.预应力锚具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预应力锚具,并进行验收。
5.浇筑混凝土: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注意浇筑过程中的均匀性和充实度。
6.预应力张拉:混凝土浇筑后,进行预应力张拉,对钢束进行拉力施加,以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
7.防水、抗渗处理:对盖梁进行防水和抗渗处理,以保证结构的耐久性和防腐能力。
8.质量验收:对盖梁进行质量验收,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9.维护保养:定期对盖梁进行维护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四、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设立明显的施工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
2.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施工前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
4.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保证浇筑质量。
5.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拉力大小和张拉次数。
6.施工结束后,应对盖梁进行验收,确保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五、安全措施1.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围挡和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区域安全。
2.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服、防护鞋等。
3.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施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4.施工现场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
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盖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盖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述本工程桥梁下部结构为桩基、承台、墩柱、盖梁等形式,其中盖梁共123片:规格分别:A型12.050m×2.000m;B型11.850m×2.900m;C型12.050m×2.450m,16.758m×2.560m;D型12.050m×2.450m;E型12.050m×2.000m及截面尺寸变化型等。
盖梁为C50预应力砼结构,具体规格、高度、数量详见《盖梁统计一览表》。
(附后)2、自然条件地势较平坦,一般地面标高在3.60~6.30左右,场区内有随塘河、赵家沟及若干小河通过,河底标高在1.86~0.76m。
根据当地资料反映,常年雨季在六、七月份,最高气温在40℃以内,在七、八月份,冬季处在12月、元月、2月,但零下温度极少,不影响砼工程施工。
3、环境概况(1)自然环境:沿线苗甫、瓜果地、菜地、村庄布置。
(2)气候环境:沿海地区气候,雨季在六、七月份;最高气温在40℃以内,在七、八月份;冬季处在十二、元月、二月份。
(3)地方环境:村镇等各部门协调力度较大,老百姓尚无阻挠,地方环境较好。
(4)交通环境:东川公路、林场路等穿过,多条小路维修后可通往施工现场,交通便利。
4、工程特点(1)征地搬迁难度大,进展缓慢。
短时间不能提供大量工作面。
(2)不能连续作业,提供作业面不连续,间断、部分提供。
(3)工期紧、要求高。
(4)盖梁规格多、数量多、预应力结构。
5、质量安全管理目标(1)质量管理目标:争创“优良工程”、“示范工程”、“精品工程”,争创市政工程金奖。
单位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85%以上。
(2)安全管理目标:事故负伤频率控制在1%,无重大伤亡事故,创建市级标准化工地和文明工地。
6、编制依据(1)施工合同、设计图纸及说明。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盖梁、箱梁施工方案1.6.1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路及城市桥梁工程中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盖梁的施工,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梁的施工可参照执行。
1.6.2 施工准备1.6.2.1 技术准备1. 认真审核设计图纸,编制分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模板及支架设计计算并报业主及监理审批。
2. 进行钢筋的取样试验、钢筋翻样及配料单编制工作。
3. 对模板、支架进行进场验收。
4. 对混凝土各种原材料进行取样试验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 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向班组进行交底。
6. 进行预应力张拉设备的检定校验及预应力材料的取样试验。
7. 组织施工测量放线。
1.6.2.2 材料要求1. 钢筋:钢筋出厂时,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检验报告单。
品种、级别、规格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进场时,应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 13013)等的规定。
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分析或其他专项检验。
2. 电焊条:电焊条应有产品合格证,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碳素钢焊条》(GB/T 5117)的规定。
选用的焊条型号应与母材强度相适应。
3. 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或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等的规定。
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
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4. 砂:应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粒径小于5mm的河砂,也可用山砂或用硬质岩石加工的机制砂。
砂的品种、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的规定,进场后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058)进行复试合格。
预应力混凝土盖梁设计(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预应力混凝土盖梁设计摘要:从盘锦市绕城公路双台河特大桥加长加宽设计过程中预应力盖梁方案的选择到预应力盖梁模型建立等方面,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盖梁的设计过程,并指出预应力混凝土盖梁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预应力盖梁永久荷载活荷载横向分布1 工程简介随着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旧桥的加宽改造不断的出现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庄林线盘锦绕城公路(西环)K12+处的双台河大桥为西环上最为重要的桥梁,它的加宽改造方案是盘锦绕城公路改造工程的主要控制点之一。
根据建设方的要求,我单位根据对该桥的现有结构使用状况调查结果,进行了桥长、桥梁结构体系、上部连接、下部加固等多个技术问题的论证,最终确定了设计方案。
原双台河大桥中心桩号K12+,上部结构为29×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桥梁全长,交角90度。
桥面布置为净+2×防撞墙,下部肋板台,柱式墩,桩基础。
改造后的双台河特大桥中心桩号K11+,上部结构为38×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桥梁全长,交角90°。
下部肋板台,柱式墩,桩基础。
2 预应力盖梁的方案选择由于原桥加长了270m,原桥29号桥台变成了桥墩,肋板台身需拆除,针对29号桥墩的处理设计了三个方案进行比选。
方案一:利用原桥29号桥台的桩基础,在原有桥台承台上接柱。
因原29号桥台肋板台身的拆除,原桥29孔上部板梁势必拆除。
考虑到拆除过程中对横隔板、铰缝等位置的损坏以及使用年限等因素,本次设计中废除原29孔空心板,改为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
由于新设计的小箱梁梁高自重远大于原桥,且29号桥墩的柱中心与原肋板桥台的前排桩基中心相距约10cm,上部结构的恒载基本全部传至该排桩基础上(原桥桩径,竖向力显著增加,原桥桩基础的桩长及配筋已不能满足新桥的使用要求,故此方案没有采用。
预应力梁施工方案10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为预应力梁施工项目,旨在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工程位于山区,涉及多座桥梁的施工。
预应力梁施工方案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方案1、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
(2)现场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场地平整,具备施工条件。
(3)材料准备:根据施工需要,提前采购合格的预应力梁材料,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2、模板制作与安装(1)按照设计要求,制作预应力梁模板,确保模板尺寸和刚度符合规范要求。
(2)安装模板前,对模板进行清理、涂刷脱模剂,确保模板表面平整、光滑。
(3)按照施工顺序,逐个安装模板,确保模板拼接严密、支撑稳固。
3、钢筋加工与绑扎(1)按照设计要求,加工钢筋骨架,确保钢筋规格、数量、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2)绑扎钢筋时,采用合适的绑扎工艺,确保钢筋骨架稳定、牢固。
4、预应力筋安装与张拉(1)按照设计要求,安装预应力筋,确保其位置、数量、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2)采用专业的张拉设备,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控制张拉力值和张拉顺序,确保预应力分布均匀、满足设计要求。
5、混凝土浇筑与养护(1)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钢筋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要求。
(2)浇筑混凝土时,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控制每层厚度和振捣时间,确保混凝土密实、无气泡。
预应力梁施工方案10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为预应力梁施工项目,旨在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工程位于山区,涉及多座桥梁的施工。
预应力梁施工方案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方案1、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
(2)现场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场地平整,具备施工条件。
(3)材料准备:根据施工需要,提前采购合格的预应力梁材料,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盖梁设计
摘要:从盘锦市绕城公路双台河特大桥加长加宽设计过程中预应力盖梁方案的选择到预应力盖梁模型建立等方面,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盖梁的设计过程,并指出预应力混凝土盖梁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预应力盖梁永久荷载活荷载横向分布
1 工程简介
随着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旧桥的加宽改造不断的出现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庄林线盘锦绕城公路(西环)K12+070.005处的双台河大桥为西环上最为重要的桥梁,它的加宽改造方案是盘锦绕城公路改造工程的主要控制点之一。
根据建设方的要求,我单位根据对该桥的现有结构使用状况调查结果,进行了桥长、桥梁结构体系、上部连接、下部加固等多个技术问题的论证,最终确定了设计方案。
原双台河大桥中心桩号K12+070.005,上部结构为29×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桥梁全长876.0m,交角90度。
桥面布置为净10.75+2×0.5m防撞墙,下部肋板台,柱式墩,桩基础。
改造后的双台河特大桥中心桩号K11+690.42,上部结构为38×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桥梁全长1146.1m,交角90°。
下部肋板台,柱式墩,桩基础。
2 预应力盖梁的方案选择
由于原桥加长了270m,原桥29号桥台变成了桥墩,肋板台身需拆除,针对29号桥墩的处理设计了三个方案进行比选。
方案一:利用原桥29号桥台的桩基础,在原有桥台承台上接柱。
因原29号桥台肋板台身的拆除,原桥29孔上部板梁势必拆除。
考虑到拆除过程中对横隔板、铰缝等位置的损坏以及使用年限等因素,本次设计中废除原29孔空心板,改为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
由于新设计的小箱梁梁高自重远大于原桥,且29号桥墩的柱中心与原肋板桥台的前排桩基中心相距约10cm,上部结构的恒载基本全部传至该排桩基础上(原桥桩径0.8m),竖向力显著增加,原桥桩基础的桩长及配筋已不能满足新桥的使用要求,故此方案没有采用。
方案二:采用不同跨径上部结构的方式避开原29号桥台桩基础。
由于考虑工期紧张,且不同的模板将增加工程造价,且需要设置过渡墩,施工繁琐,故本方案没有采用。
方案三:不再利用原桥桩基础。
为避开原29号台处的基础影响,设计重新布置了现29号桥墩的桩基位置,将其中一个桩基设置从原桥两个桩基础中穿过,并避免盖梁的悬臂过大。
综合考虑,设置了如下的盖梁尺寸。
由于盖梁悬臂达到3.91m,使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盖梁则截面高度很大,自重大,配筋率大,不符合美观、经济等设计要求,故将29号桥墩盖梁做成预应力盖梁,大大降低了盖梁的设计高度,且减少了普通钢筋的数量。
预应力盖梁设计时按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计算。
如图1所示,29号桥墩盖梁的尺寸布置如下。
3 预应力盖梁的计算
本次使用桥梁博士V3.1版对预应力盖梁进行建模分析。
预应力盖梁的计算,是对全截面计算其应力,按开裂截面验算其极限强度。
受盖梁尺寸限制,考虑施工便利,本次设计普通钢筋采用HRB335φ22上下缘各20根,预应力钢束选用φs15.2-9型,当钢绞线束的钢丝直径大于5mm时,预应力钢筋的曲线半径不易小于6m,故本设计取用曲线半径6m。
预应力钢束的具体配置如图2所示。
通过预应力盖梁模型的建立可以看出,预应力盖梁区别于上部梁的计算主要有两点:(1)上部荷载的模拟;(2)活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选取。
预应力盖梁的计算是不需要建立全桥模型的,上部梁计算时可以将永久荷载作为均布或集中荷载直接作用于梁体单元上,而预应力盖梁计算时上部永久荷载是不能直接作用于梁体单元上的。
考虑到成桥状态后,上部结构的荷载将通过支座传递到盖梁上,故在盖梁设计中,可以将上部梁的计算结果直接应用在盖梁计算中,即将上部梁计算的支承反力作为集中荷载在施工阶段中作用在盖梁对应梁体支座位置而设立的节点位置上,此支承反力为成桥内力,已经包含了上部梁体自重、永久荷载、收缩、徐变和预应力效应,比较符合成桥使用后的实际情况。
通常上部梁计算时,车辆是纵向、沿X轴移动的,此时活荷载的计
算不应该选择“横向加载”,而验算预应力盖梁的横向受力时,车辆是垂直于X-Y坐标系运动的,此时活荷载的计算应该选择横向加载。
横向加载需要指定“横向加载有效区域”以及是否“自动计入车道折减系数”。
这两种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是截然不同的。
预应力盖梁的横向分布系数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横向分布系数,它的大小就是汽车对这个横向结构的作用力的大小。
这个作用力是根据纵向结构的特征计算而得的,跟结构的纵向跨径有关。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4.3.1条:汽车荷载由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组成。
车道荷载由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组成。
桥梁结构的整体计算采用车道荷载;桥梁结构的局部加载、涵洞、桥台和挡土墙土压力等的计算采用车辆荷载。
车辆荷载与车道荷载的作用不得叠加。
据此要求,预应力盖梁的横向加载采用车道荷载。
本设计公路-Ⅰ级,均布荷载标准值为qk=10.5kN/m;集中荷载标准值按以下规定选取:桥梁计算跨径小于或等于5m时,Pk=180kN;桥梁计算跨径等于或大于50m 时,Pk=360kN;桥梁计算跨径在5m~50m之间时,Pk值采用直线内插求得。
计算剪力效应时,上述计算跨径标准值Pk应乘以1.2的系数。
故集中力=333kN。
均布力=315kN。
车道荷载=652kN。
因支座到墩中心距离为0.33m,故取用了1.01的系数。
预应力盖梁的横向分布系数则按652取值。
查看预应力盖梁的计算结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荷载组合Ⅰ强度验算结果满足要求。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Ⅰ(最大拉应力不出现负值,即不出现拉应力)满足要求;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Ⅱ(最大拉应力为0.827<0.5ftk=1.325MPa)满足要求;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Ⅲ(最大主压应力9.96<0.5ftk=16.2MPa)满足要求。
4 结语
随着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桥梁的加长处理也日益增多,包括新建桥梁在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考虑设计的实用、美观及施工便利性,预应力盖梁的设计充分体现出了其优越性,预应力盖梁的应用必将愈来愈广泛。
参考文献
[1] 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2] JTG B01—200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3] JTG D60—2004.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
[4] 范立础.桥梁工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5] 王焕定,等.结构力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