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地名对照表.pptx
- 格式:pptx
- 大小:154.80 KB
- 文档页数:50
古今地名对照表古今地名对照(总表)说明:一、本表是根据《汉书·地理志》元始二年提到的一些地名(凡《汉志》地名有误而本书已纠正者,则依本书地名)——郡国、县道侯国、司隶部及十三刺史部(州)编制的。
编制的方法是按汉代地名首字笔画多少为序,笔画相等者则以—、丨、丿、丶、为序。
首字笔画相同者以第二字笔画为序。
二、本书提到的县、道、侯国,只注出其治所的今地,不加“治”字;郡、王国,注出其治所的今地,及其大概的辖境;部(州),只是注出其大致的范围。
县名相同者,用()注出其所属的郡国。
凡古地名的通假字,用()注出现在的常用字。
三、今地名和政区资料,使用时截至于1983年末。
省略“省”、“市”、“县”等字样。
必要时标明方位。
单字的县名,则书“×县”。
四、地点无考的地名,列于本表的附录。
五、制作本表时,参考了谭其骤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及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的《辞海》。
古地名今地名[二画]九门河北藁城东北二十五里。
九原内蒙古包头市西。
九江郡辖境相当今安徽中部(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东、巢湖以北地区)。
治所寿春(今安徽寿县)。
九真郡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清化、河静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
治所胥浦(今清化西北十余里)。
[三画]三水宁夏同心东约百里。
三封内蒙古磴口西北约八十里。
三绛云南永仁东四十余里。
于齐甘肃玉门西北低窝辅附近。
于离山西汾阳一带。
于陵山东邹平东南。
于潜浙江临安西于潜镇。
土军山西石楼。
土垠河北丰润东约十里。
土鼓山东章丘东北数里。
下邳江苏邳县南偏西,约五十里。
下邑安徽砀山东。
下邦陕西渭南东北二十余里。
下相江苏宿迁西南数里。
下隽湖北通城西北约十里。
下密山东昌邑东。
下博河北深县东南约四十里。
下落河北涿鹿。
下雉湖北阳新东。
下蔡安徽凤台下蔡镇。
下曲阳河北晋县西。
下辨道甘肃成县西北二十余里。
万年陕西临潼东北七十里。
大末浙江衢县东北。
大成内蒙古杭锦旗东南约七十里。
大阳山西平陆西南。
大要甘肃宁县东南。
古今地名对照表二画七星关——①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
②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
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
七闽——指今福建。
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数民族地区。
八闽——宋分福建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故后以八闽为福建的别称。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西。
八百媳妇——在今缅甸掸邦东部。
九江——①今九江市。
②明清府名,治德化(今九扛)。
⑧秦汉郡。
秦治寿春(今寿县),辖今豫皖淮南、鄂东一部分及江西省。
汉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区。
魏为淮南郡。
九原——秦郡,治九原(今包头西),辖后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
秦末为匈奴所占。
三畫三川——秦郡,韩始置,秦治雒阳(今洛阳市东北),辖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的伊、洛水流域等地。
汉改河南郡。
三户——①古楚地,今河南淅川西北。
②古渡口,今河北磁县西南古漳水上。
三关——宋与契丹分界的三关指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益津关(今霸县)、瓦桥关(今雄县),一说无淤口关,为草桥关(今高阳东)。
三元里——在广州市北。
三受降城——唐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筑,均在河套的黄河北岸,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中受降城在今包头西,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南。
三佛齐——即室利佛逝国,7—13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古国。
于阗——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和田一带。
唐军镇名,在今和田西南。
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
下邳——①古县名。
秦在今江苏睢宁西北。
金移睢宁西北古邳镇。
明废。
②古郡名。
东汉置国,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下相——古县名,今江苏宿迁西南,北齐废。
下蔡——今安徽风台。
春秋时名州来。
秦置县,明废。
下港——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万丹一带的古国。
十六世纪时国势很盛。
大宁卫——明初置,治今内蒙古宁城西,辖今河北长城以北、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地。
旋改北平行都司。
永乐仍称大宁卫,移治保定。
大名府——五代后汉置,治今河北大名东。
明移今大名。
大兴城——隋于汉长安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
古今地名对照表1都城谱系:先秦涿鹿黄帝建都之地。
今属河北省。
穷桑古少昊氏建都地。
在鲁北,今山东曲阜附近。
帝丘颛顼建都地。
该地在今河南濮阳市。
亳①帝喾建都地。
其建都之地在亳(今河南偃师县境)。
②商代都城之一至仲丁时迁都于隞(今河南郑州附近),后又有盘庚、武丁行都于亳。
原居亳地之人在周初已人居三处,而皆以“亳”名地,故有“三亳”之称(此据郑玄及孔颖达说;另有唐张守节等以为在今河面商丘的南亳、今山东曹县有北亳、河南偃师为西亳,皆为汤所迁,称“三亳”)。
周代此地称尸氏。
汉代于此置尸乡,属河郡偃师县。
其地遗有大沟,后世称尸乡沟。
平阳①帝尧建都地。
今河北唐县境。
②帝舜建都地。
③夏禹建都地。
④周代韩国都城。
⑤周代秦国之都。
唐①唐尧的国都。
②夏商时期唐国之都。
③周代唐国之都。
蒲坂一作蒲坂。
虞舜建都地。
《帝王世纪》载:“舜所都,或言蒲孤。
”陶虞舜之都。
阳翟①夏禹的国都。
②周代韩国都城。
阳城夏禹之都。
在今河南登封县告成镇附近,当因临近古阳城山(今告成东北之东岭山)而得名。
此外,禹都阳城之地望所在,尚有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市境)、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境)、泽州阳城(今山西晋城县境)、唐城(今山西翼城县境)等说,似均不如颖川阳城(登封)说证据充足。
安邑①夏禹之都。
即今山西夏县禹王镇附近,古称“故夏虚”。
②周代魏国都城。
地在今山西夏县禹王镇附近。
观或称灌、斟灌。
在今河南范县境。
斟灌或作斗灌。
夏代斟灌国之都。
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北。
斟鄩①亦作斟寻、鄩。
夏代禹之后裔斟寻氏之都。
在今河南巩县西南。
②或作斗寻。
夏代斟寻国之都。
在今山东潍坊市西南。
鉏夏代后羿之都。
穷石夏代后羿之都。
在今山西南部,当临近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境)。
原夏代都城之一。
①在今河南济源县境。
②周代原国之都。
在今河南济源县境。
老王夏代都城之一。
在今河南沁阳县境,与原(今河南济源县境)相近。
老丘夏代都城之一。
今河南开封市境有“老邱城”,或以为即夏都老丘之所在。
亦有人以为“老丘”当为“老王”之误,“老王”即“野王”。
汉书·古今地名对照表(10)全文县山东黄县西南。
丿符县四川合江。
符离安徽宿县东北。
秺县山东成武西北二十九里。
偃师河南偃师。
船司空陕西华阴东北五十里。
徙县四川天全东南郊。
铜鞮山西沁县南四十里。
铜濑云南马龙南。
铚县安徽宿县西四十六里。
领方广西宾阳西南郊。
鄃县山东平原西南。
馆陶河北馆陶。
象氏河北隆尧北二十五里。
象林越南会安南三十余里。
猗(yǐ)氏山西临猗南二十里。
猇国山东邹平西。
猛陵广西藤县东北南安镇北。
丶鸾鸟甘肃武威南约六十里。
章县山东东平约五十里鄣城集。
章武河北沧州东八十里。
竟陵湖北潜江西北。
商县陕西商县东南八十五里。
望平辽宁新民东南约四十里。
望垣甘肃天水西北。
望都河北望都西北三十里。
盖县山东沂水西北八十里。
粘蝉朝鲜平安南道南浦西北。
卷泠越南河内西北五十余里。
密乡山东昌邑东南二十余里。
密县河南密县东南三十里。
冤句(一作宛朐) 山东菏泽西南四十里。
清水甘肃清水北。
清阳河北清河东南。
清县山东聊城西二十里。
清河郡辖境在河北南部与山东西北部(河北清河及枣强、南宫各一部分,山东临清、夏津、武坡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
治所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
清渊河北馆陶东北。
鸿门(县) 陕西榆林东北。
涿县河北涿县。
涿郡辖境在北京房山以南,河北易县、清苑以东,安平、河间以北,霸县、任丘以西地区。
治所涿县(今河北涿县)。
涿鹿河北涿鹿东南。
渠搜内蒙古杭锦北,故朔方与呼遒之间。
渊泉甘肃安西东百余里桥湾附近。
淮阴江苏淮阳西南约十里。
淮浦江苏涟水西数里。
淮陵安徽五河东南、女山湖北。
淮阳国辖境在河南周口地区一部分(淮阳、鹿邑、太康、柘城、扶沟等县地)。
治所陈县(今淮阳)。
渔阳北京密云西南。
渔阳郡辖境在北京东部,天津宝坻,河北廊坊地区与承德地区西部(即河北滦河上游以南、蓟运河以西,天津海河以北,北京怀柔、通县以东地区)。
治所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涪县四川绵阳东北,涪江东岸。
涪陵四川彭水。
淳于山东安丘东北三十里。
深泽河北深泽。
古今地名对照表古今地名对照表(本表仅收列正文【望】中出现的古地名)二画九江:秦置郡。
治寿春,即今安徽寿县。
辖境约当今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岗以东及江西全省。
九真:战国末南越赵佗所置,汉初归附,置郡。
辖境相当今越南清化、河静二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
南朝梁曾改为爱州。
三国吴末以后辖境逐渐缩小,隋平陈废。
三画三原:汉池阳县地。
北魏置县,故城在今陕西三原东北。
下邳:东汉下邳国地。
南朝宋置郡,治下邳,故城在今江苏睢宁西北。
辖境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盱眙和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清江。
大兴:北魏置郡。
西魏时曾改称五原,复改称盐州,故城在今宁夏盐池。
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故城在今河南开封西北。
弋阳:汉弋阳国地。
三国魏置郡。
治弋阳县,故城在今河南潢川西。
辖境相当今河南淮河以南,竹竿河以东,灌河以西及湖北东北角。
上谷:秦置郡。
治所在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
辖境约在河北张家口以东,北京延庆以西地。
上邽:古邽戎地。
秦置县。
故城在今甘肃天水。
上洛:西晋置郡。
治上洛,即今陕西商县。
辖境相当今陕西丹江上游,河南熊耳山西北洛河上游地区。
上郡:秦置郡。
治肤施,故城在今陕西榆林东南。
辖境相当今无定河流域及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
上党:战国韩地。
秦置郡。
治壶关,今山西长治北,西汉移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
辖境相当今山西和顺、榆社以南,沁水流域以东地。
山东: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函谷以东为山东。
一说太行山以东称山东。
山西: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函谷以西为山西。
一说太行山以西称山西。
山阳:汉置郡。
晋改为高平国。
治昌邑,故城在今山东金乡西北40里。
辖境相当今山东独山湖以西,郓城以南,成武、曹县以东,单县以北。
千乘:西汉置郡。
治千乘,故城在今山东高青县高苑镇北。
辖境在今山东北部博兴、高青、滨县等地。
广平:汉置郡。
治广平,故城在今河北鸡泽东20里。
辖境相当今河北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等地。
广汉:汉置郡。
治梓潼,东汉移治雒县,故城在今四川广汉北。
汉书·古今地名对照表(5)全文祁县山西祁县东南五里。
许县河南许昌东。
讲邯朝鲜平壤西北。
寻阳湖北广济东北。
阳山广东阳山东约四十里。
阳乡河北固安西北。
阳平山东莘县。
阳石山东掖县东南。
阳丘山东章丘北。
阳乐(属东莱郡) 山东掖县西南。
阳乐(属辽西郡) 辽宁义县西南约五十里。
阳曲山西定襄东。
阳安河南确山东北。
阳寿内蒙古托克托。
阳邑山西大谷东北。
阳阿山西阳城西北四十里太阳镇。
阳武河南原阳东南二十八里。
阳周陕西子长西北约八十里。
阳城(属汝南郡) 河南源河东。
阳城(属颖川郡) 河南登封东南三十五里告成镇。
阳信山东无棱东北十五里。
阳泉安徽霍丘西北九十里。
阳都山东沂水南约五十里。
阳原河北阳原西南约三十里。
阳夏河南太康。
阳陵陕西咸阳东北,泾渭二水之间。
阳羡江苏宜兴南五里。
阳翟河南禹县。
阴山(属西河郡) 陕西宜川东北约十里。
阴山(属桂阳郡) 湖南攸县西南约二十里。
阴乡北京大兴附近。
阴平山东枣庄南偏西。
阴平道甘肃文县西北郊。
阴安河南清丰北二十里。
阴县湖北光化西北。
阴陵安徽定远西北。
阴馆山西朔县东南约七十里。
阴密甘肃灵台西五十里。
阴槃甘肃宁县南。
羽县山东齐河西北。
观阳山东莱阳东六十里。
观县河南清丰城东南。
观津河北武邑东南。
丞县山东枣庄东南峄城附近。
好畤陕西乾县东十里好畤村。
牟县山东莱芜西北四十里。
牟平山东福山西北。
红阳河南叶县南,北有红山。
[七画]〈一〉寿光山东寿光东北约二十里。
寿良山东东平西南。
寿春安徽寿县。
弄栋云南姚安北约二十里。
进桑云南屏边县境。
县西南有进桑关。
辰阳湖南辰溪西南十余里。
邯会河南安阳西北。
邯沟河北肥乡西。
邯郸河北邯郸西南。
严道四川荥经。
芜湖安徽芜湖东约三十里。
苍松甘肃古浪西北约五十里。
苍梧郡辖境相当广西都庞岭、大瑶山以东,广东肇庆、罗定以西,湖南江永、江华以南,广西藤县、广东信宜以北地区。
治所广信(今广西梧州)。
芯题河北枣强南。
苏示(q ) 四川西昌西北六十余里。
巫县四川巫山北。
束州河北河间东北六十里。
古今地名对照表二(十一至十五画)古今地名对照表十一画掸国——古国,在今滇缅边境,东汉时有使者来中国。
理番—一今名理县,在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中部偏南。
清嘉庆时改杂谷直隶厅为理番直隶厅。
民国先改理番县,后于1945年改为理县。
琅邪一一春秋齐有琅邪邑,在今山东胶县南琅邪台西北。
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
秦在此置琅邪县,并以之为琅邪郡治所。
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
汉治东武(今诸城)。
东汉琅邪国改治开阳(今临沂北)。
北魏治即丘(今临沂东南)。
隋唐有沂州琅邪郡。
从魏晋琅邪国起,琅邪台及秦琅邪郡治均不属琅邪郡(国)。
舂陵——①秦在今湖南宁远东北置舂陵。
后废。
孙吴复置于今宁远西。
隋并入营道县。
这一带地方唐宋等代为道州,故昔人有“春陵古之道州也”之语。
②公元前45年,改以今湖北枣阳南之地为舂陵。
东汉改章陵。
隋以枣阳为治所置郡,即以春陵为名。
唐为昌州舂陵郡,天宝改郡名为淮安。
梧州——今广西梧州古为苍梧,唐置梧州,以苍梧为治所,始有此名。
明清有梧州府。
梅李——一作梅里,即泰伯城,在今江苏无锡东南。
传为泰伯所居地。
公元前560年诸樊迁吴前,此为吴都。
又江苏常熟东北亦有梅李,传为五代吴越梅、李二将戍地,渐成市集,即以为地名。
梓州——隋改新州为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
宋分西川路置梓州路,以梓州为治所。
徽宗重和时,以梓州为潼川府,梓州路为潼川府路。
梓潼——汉末刘备分广汉郡置梓潼郡,治梓潼(今属四川)。
隋废。
唐有梓州梓潼郡,即上条所述。
旧梓潼县,西魏改名巴西,隋唐时为绵州巴西(先名金山)郡地。
乾州——①今陕西乾县一带,唐末置有乾州。
北宋后期废,旋置醴州。
自金代起仍名乾州。
民国以本州为乾县。
②清康熙时曾在湖南置乾州,民国曾改乾县,旋为乾城镇,属吉首县。
乾陵——唐高宗与则天后合葬墓,在陕西乾县梁山。
已发掘的永泰公主、懿德太子、章怀太子诸墓都是乾陵陪葬墓。
鄄城——本春秋卫邑鄄,汉置县名鄄城,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
明并入濮州。
营丘——周封吕尚于齐,建都营丘,后改临淄。
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
中国地名的沿革对照表如下:
北京:古称蓟、幽、燕都,元代定为大都,明清时期才改称北京。
上海:原为渔村,清朝初期设上海县,1842年租借给英国,1863年成立上海道,1927年设立上海市。
天津:古称济河口、海口,元代称天津,明清时期设天津府,后改为天津市。
重庆:起初为渝州,宋代称江陵,明清时期设重庆府,1949年设为直辖市。
广州:古称脱服、番禺,元代称羊城,明清时期设广东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为广州市。
深圳:原为一个边境小渔村,1979年划归广东省管理,1980年设立市辖区,1981年成为广东省辖市。
成都:古称蜀中、蜀都、锦官城,宋代设成都府,明清时期设四川府,1911年设成都市。
西安:古称长安、咸阳、京兆,明清时期设陕西府,1949年改为西安市。
武汉:原为汉口、汉阳两个城市,改革开放后合并为武汉市。
南京:原为古都建康,明清时期设江苏府,辛亥革命后设南京市。
上述仅列举了部分中国地名的沿革,根据历史的变迁以及政府的行政管理,许多地方名称都有相应的更名和调整。
中国历史地名对照表(之一):表1:【先秦】古地名或国名所属时代今地名或范围1、【涿鹿】:黄帝河北省涿鹿、怀来一带2、【阪泉】:黄帝河北涿鹿县东南3、【龙门山】:禹山西河津县西北4、【会稽山】: 禹浙江绍兴一带5、【鸣条】:夏山西运城安邑镇北6、【南巢】:夏安徽巢县西南7、【亳(音bo2)】: 商河南商丘8、【殷】: 商河南安阳小屯村9、【朝歌】: 商河南淇县10、【岐山】:周陕西岐山县东北11、【羑里(羑音you3)】:周河南汤阴县一带12、【盟津】: 周河南孟津东北13、【孤竹国】: 周河北卢龙14、【崇国】: 周陕西省沣水县15、【首阳山】:周山西永济西南16、【牧野】:周河南淇县西南17、【镐京】: 周陕西西安市西18、【洛邑】:周河南洛阳市19、【彘(音zhi4)】: 周山西霍县东北20、【骊山(骊音li4)】: 周陕西临潼东南21、【齐国(都城临淄)】:春秋山东淄博22、【鲁国都城】: 春秋山东曲阜23、【莒(音ju3)国都城】:春秋山东树东莒县24、【宋国都城】:春秋商丘南25、【北杏】:春秋山东东阿县北26、【郑国都城】:春秋河南新郑27、【长勺】: 春秋山东莱芜东北28、【燕国都城】:春秋北京29、【楚国都城】:春秋湖北江陵西北30、【召陵(召音sha4)】: 春秋河南郾城县31、【方城(楚国的长城)】:春秋河南方城北至泌阳东北32、【葵丘】: 春秋河南兰考东33、【宋国盂(盂音yu2)】:春秋河南睢县西北34、【泓水(泓音hong2)】: 春秋河南柘城西北35、【晋国都城】:春秋山西翼城东南36、【五鹿】:春秋河南濮阳东南37、【城濮】:春秋山东鄄城西南38、【践土】:春秋河南原阳西南39、【滑国地界】:春秋河南省40、【崤山(崤音yao2)】:春秋河南洛宁县北41、【陆浑】:春秋河南嵩县东北42、【邲地】: 春秋河南郑州市东43、【城父】:春秋河南襄城西44、【郢都(郢音ying4)】:春秋湖北江陵西北45、【吴国都城】:春秋江苏苏州46、【昭关】:春秋安徽含山县北47、【鲁国陬邑(陬zou3)】:春秋山东曲阜东南48、【中都】: 春秋山东汶上县49、【汶阳】:春秋山东泰安西南50、【越国都城】:春秋浙江绍兴51、【槜李(槜音zui1)】:春秋浙江嘉兴西南52、【苎罗山】: 春秋浙江诸暨南53、【黄池】:春秋河南封丘县西南54、【晋阳】:春秋山西太原市55、【安邑】: 春秋山西夏县西北56、【平阳】:春秋山西临汾县西南57、【韩国都城】:春秋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58、【赵国都城】: 春秋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59、【魏国都城】:春秋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60、【雍城】:战国陕西凤翔县61、【咸阳】: 战国陕西咸阳市东北62、【大梁】:战国河南开封63、【桂陵】: 战国河南长垣西北64、【马陵】:战国河北大名县东南65、【商于】:战国河南淅川县西南66、【薛城】:战国山东滕县东南67、【莒城】:战国山东莒县68、【即墨】:战国山东平度县东南69、【武关】:战国陕西丹凤县东南70、【汨罗江】:战国湖南省东北部71、【渑池(渑音mian3)】:战国河南渑池县西72、【野王】: 战国河南沁阳73、【上党郡】:战国治所在今山西长治74、【邺城】:战国河北临漳县西南75、【阳翟】:战国河南禹县76、【督亢】:战国在河北涿县一带77、【易水】:战国河北易县78、【代城】:战国河北蔚县79、【寿春】:战国安徽寿县西80、【下邳】:秦江苏睢宁西北81、【琅邪】: 秦山东胶南县82、【沙丘】: 秦河北广宗县西83、【阳城】:秦河南登封东南84、【渔阳】:秦北京市密云西南85、【阳夏】:秦河南太康县86、【大泽乡】:秦安徽宿县东南87、【陈县】: 秦河南淮阳88、【关中】:秦函谷关以西地区89、【会稽郡】: 秦治所在今江苏苏州90、【下相】: 秦江苏宿迁西南91、【广陵郡】:秦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92、【沛县】:秦江苏沛县93、【留城】:秦江苏沛县东南94、【巨鹿】:秦河北平乡西南95、【安阳】:秦河南安阳东南96、【武关】:秦陕西丹凤县东南97、【峣关】:秦陕西商县西北98、【灞上】: 秦陕西西安市东99、【新安】: 秦河南新安100、【鸿门】:秦陕西临潼东北101、【彭城】:秦江苏徐州市102、【南郑】:秦陕西汉中东103、【荣阳、成皋】:秦都在今河南荥阳县104、【广武】: 秦河南荥阳县东北105、【垓下】:秦安徽灵壁县东南106、【东城】:秦安徽定远县东南107、【乌江】: 秦安徽和县东北表2:【两汉】109、【马邑】:西汉山西朔县110、【代谷】:西汉山西代县西北111、【平城】:西汉山西大同市东北112、【上郡】:西汉治所在今山西榆林东南113、【云中】:西汉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114、【棘门】:西汉陕西咸阳市东北115、【细柳】:西汉咸阳市西南116、【颍川】:西汉河南禹县117、【武州】: 西汉山西左云县118、【上谷】:西汉治所在今河北怀来东南119、【右北平(郡名)】:西汉治所在今辽宁凌源西南120、【上郡】:西汉陕西榆林东南121、【燕支山】:西汉甘肃永昌县西122、【浑邪】: 西汉甘肃省境123、【休屠】:西汉甘肃武威县北124、【寘颜山(古山名)】:西汉蒙古高原杭爱山南面的一支125、【狼居胥山】:西汉内蒙古自治区五原西北黄河北岸;一说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126、【西域】:西汉甘肃玉门关和阳光以西,葱岭以东,新疆天山南北等地127、【大宛国】:西汉在今中亚细亚128、【康居】: 西汉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129、【大夏】:西汉今阿富汗北部130、【邛山】:西汉在今四川省131、【蜀地】:西汉四川成都132、【天竺】:西汉现在的印度133、【滇越】:西汉云南东部134、【乌孙国】:西汉在新疆境内135、【于阗】:西汉新疆和田一带137、【昌邑】:西汉山东巨野东南138、【新市】:西汉湖北京山东北139、【绿林山】:西汉湖北大洪山140、【平林】: 西汉湖北随县东北141、【下江】:西汉长江在湖北西部以下叫下江142、【琅琊海曲】: 西汉山东日照县143、【南阳郡舂陵】:西汉湖南宁远北144、【昆阳】:西汉河南叶县145、【郾城】:西汉河南郾城县146、【定陵】:西汉河南郾城县西北147、【滍水】:东汉河南鲁山,现名沙河148、【宛城】:东汉河南南阳市149、【鄗(音hao4)】:东汉河北柏乡县北150、【天水(郡名)】:东汉在今甘肃151、【宜阳】:东汉河南宜阳县152、【扶风郡】:东汉治所在今陕西兴平东南153、【襄国】:东汉河北邢台西南154、【五溪】: 东汉湖南、贵州交界的地方155、【迦毗罗卫国】:东汉尼泊尔境内156、【白马寺】:东汉洛阳市东157、【鄯善】:东汉新疆境内158、【龟兹】:东汉新疆库车县一带159、【疏勒】: 东汉新疆喀什噶尔一带160、【野王】:东汉河南沁阳县161、【征羌】:东汉河南郾城162、【句章】: 东汉浙江慈溪163、【并州】:东汉山西大部,内蒙古、河北的一部分164、【凉州】:东汉约当今甘肃、宁夏和青海、内蒙一部分165、【冀州】:东汉约当今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端和河南北端166、【南阳】:东汉在今河南省167、【阳城】:东汉河南登封东南168、【沛国谯县】:东汉安徽省亳县169、【颍川】:东汉治所在今河南禹县170、【陈留】:东汉河南陈留县171、【酸枣】:东汉河南延津西南172、【成皋】: 东汉河南荥阳汜水镇173、【汴水】:东汉河南荥阳西南174、【扬州】:东汉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175、【荆州】:东汉约当今湖北、湖南和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一部176、【兖州】:东汉今山东省西南部和河南省东部177、【许城】:东汉河南许昌表3:【三国南北朝】178、【洛邑】:三国洛阳179、【河北涿郡】: 三国河北涿县180、【幽州】:三国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分181、【官渡】:三国河南中牟东北182、【邺城】: 三国冀州的治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183、【黎阳】:三国河南浚县184、【延津】:三国河南延津西北185、【江东】:三国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186、【丹阳】: 三国安徽宣城187、【历阳】:三国安徽和县188、【巴丘】:三国湖南岳阳189、【琅琊郡阳都县】:三国山东沂水县南190、【隆中】:三国湖北襄阳西191、【荆州和益州】:三国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192、【樊城】:三国湖北襄樊市193、【江陵】:三国湖北江陵194、【当阳长坂坡】:三国湖北当阳县东北195、【夏口】:三国湖北武汉市196、【柴桑】: 三国江西九江西南197、【赤壁】:三国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198、【华容】: 三国湖北潜江县西南199、【南郡】:三国治所在今湖北江陵200、【汉中】:三国陕西汉中市东201、【雒城】: 三国四川广汉北202、【陆浑】: 三国河南嵩县东北203、【陆口】:三国今湖北嘉鱼西南204、【寻阳】:三国湖北黄梅西南205、【麦城】:三国湖北当阳东南206、【蜀】:三国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甘肃一部分207、【江州】:三国四川重庆208、【巫县】:三国四川巫中县北209、【秭归】:三国湖北省西部,秭音zǐ210、【猇亭】: 三国湖北宜都西北211、【彝陵】:三国湖北宜昌东212、【永安】:三国四川奉节213、【南中地区】: 三国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雨、贵州一带214、【牂柯】:三国贵州遵义一带215、【越巂】:三国四川西昌县东南216、【郿城】:三国陕西眉县217、【箕谷】:三国陕西褒城北218、【祁山】:三国甘肃礼县东219、【街亭】:三国甘肃庄浪东南220、【散关】:三国陕西宝鸡西南221、【陈仓】:三国宝鸡东222、【武都】:三国甘肃成县223、【阴平三国甘肃文易西北224、【斜谷口三国陕西眉县西南225、【剑阁三国四川剑阁县226、【绵竹三国四川绵阳西南227、【建业三国江苏南京市228、【横江三国在今安徽省229、【广汉晋四川广汉北230、【义兴南北朝江苏宜兴县231、【略阳南北朝治所在今甘肃天水东北232、【左国城南北朝山西离石北233、【平阳南北朝山西临汾西南234、【司州南北朝治所在今洛阳东北235、【晋阳南北朝山西太原市西南236、【襄国南北朝河北邢台西南237、【乐平南北朝山西昔阳西南238、【建康,原名建业南北朝今江苏南京市239、【泗口南北朝江苏清江市北240、【豫州南北朝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241、【蓬陂南北朝安徽和县242、【项城南北朝河南沈丘南243、【彭城南北朝江苏徐州市244、【陈郡阳夏南北朝河南太康245、【广陵南北朝江苏扬州市。
(完整word版)古今地名对照表《古今地名对照表》地名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地区的重要象征。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古老的地名经过漫长的岁月,依然代表着特定的地域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通过《古今地名对照表》的方式,对比古今地名,探究其背后的故事与变迁。
一、“京都”与“北京”“京都”是中国古代皇城的泛指,代表着权力与中央政权。
而“北京”则是中国现代首都的名字。
这两个地名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古代,中国的皇城多为京都,最早的京都是在商朝,被称为商京都。
随后,周朝、秦朝、汉朝等都建立了不同的京都。
但在元朝开始,北京成为了中国的京都,成为了元、明、清三朝的都城。
直至今日,北京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首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二、“长安”与“西安”“长安”是中国古代王朝的都城名称,而“西安”则是长安所在地的现代名称。
这两个地名都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长安是唐朝的都城,也是东亚古代最大的城市之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富庶的朝代之一,长安也因此成为了当时国内外文化和商业交流的中心。
而西安则是长安的现代名称,除了保留了一部分古代建筑和文化,还增加了现代城市的特色和功能。
三、“洛阳”与“开封”“洛阳”是中国古代的都城,而“开封”则是洛阳所在地的现代名称。
洛阳和开封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城市。
洛阳作为东亚古代文化中心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是古代中国文化和科学发展的中心之一。
而开封作为古洛阳的现代名称,也保留了一部分古代历史景观,如伽蓝寺、白马寺等,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商路,而“一带一路”则是中国近年来提出的重要战略构想。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不仅贸易繁荣,还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而一带一路则是中国在现代倡导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构想,旨在通过互联互通的合作,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汉书·古今地名对照表(8)全文临沃内蒙古包头西。
临沂山东临沂北约五十里。
临汾山西新绛东北二十五里。
临武湖南临武东数里。
临泾甘肃镇原东南约六十里。
临河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约百里。
临羌青海湟源东南约十里。
临洮甘肃岷县。
临沮湖北远安西北。
临朐(属齐郡) 山东临朐。
临朐(属东莱郡) 山东掖县西北。
临贺广西贺县东南。
临原山东临朐东二十余里。
临淄(菑、甾) 山东淄博东古城店。
临晋陕西大荔东,黄河岸西。
临颍河南临颍西北十五里。
临湖安徽无为西南八十里临湖圩。
临湘湖南长沙。
临渝辽宁朝阳东。
临淮郡辖境在江苏北部及安徽一小部分。
治所徐县(令泗洪南十余里)。
郢县湖北江陵东北。
显美甘肃永昌东南约百里。
毗陵江苏常州市。
界休山西介休东南十五里。
虹县安徽五河西北。
昫衍宁夏盐池东南。
昫卷宁夏中宁东北数十里。
昭武甘肃临泽北偏东。
昭明朝鲜黄海南道信川。
昭陵湖南邵阳。
幽州辖境在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小部、辽宁大部、天津海河以北及朝鲜大同江流域。
〈丿〉郜成山东成武东南数十里。
复阳(属南阳郡) 河南桐柏西北,在桐柏大复山之阳。
复阳(属清河郡) 河北故城西。
重平河北吴桥东南三十里。
重丘山东陵县东北。
重合山东乐陵西南三十里。
重泉陕西蒲城东南五十里重泉里。
秭归湖北秭归。
便县湖南永兴。
修市河北景县西北。
修县河北景县南约三十里。
修武河南获嘉。
修都内蒙古杭锦旗西三十余里。
修成道甘肃成县东南四十余里。
信乡山东临清东北。
信成河北清河县西北。
信都河北冀县。
信都国辖境在河北衡水地区及山东德州的一部分。
治所信都(今河北冀县)。
侯井河北交河东。
侯城辽宁沈阳东南。
俊靡河北遵化西北,长城外。
泉上河北怀来东北。
泉州(县) 天津武清西南。
泉陵湖南零陵。
卑水四川昭觉东北。
律高云南开远东北一带。
须昌山东东平西北十五里。
钟武(属江夏郡) 河南信阳东南。
钟武(属零陵郡) 湖南衡阳西数里。
钟离安徽凤阳东北。
俞元云南澄江。
爱戚山东嘉祥南。
爱得甘肃泾川东南。
饶阳河北饶阳东北。
饶国山东寿光东北。
古今地名对照表古今地名对照表-宋代州军(不完全统计)以下各州军系由《细说宋朝》一书中整理而得,宋朝四百州,已得其半也!山东:密州(山东诸城、胶县),密州胶西县(山东胶县),密州板桥镇(山东胶县),密州诸城(属山东),沂州(山东临沂),济州(山东钜野),郓州(山东东平),东平府(山东东平),登州(山东蓬莱),德州(山东陵县),棣州(山东惠民),齐州(山东济南),淄州(山东淄博市南),青州(山东益都),胶西陈家岛(薛家岛),唐岛(黄岛),宁海州(山东牟平),沧州乐陵(属山东),寿丘(山东曲阜境内),营丘(山东临淄)江苏:上元县(江苏南京市境),海州(江苏连云港),泗州(江苏盱眙东北),高邮军(江苏高邮),吴县(苏州市),江宁府(江苏南京),金陵(江苏南京),苏州(江苏苏州),楚州(江苏淮安),建康府(江苏南京),真州(江苏仪征县),涟水军(江苏涟水),虹县(江苏泗县),常州(江苏常州),盱眙军(江苏盱眙),平江府(江苏苏州),道州(江苏南通),秀州华亭(上海市松江),扬州(江苏扬州),扬州大仪镇(江苏扬州西北),淮阳军(江苏邳县西南),东海县(江苏连云港南,当时还是海岛),嘉兴(属江苏),江阴军(江苏江阴),秀州上海镇(上海市),泰州(属江苏),润州(江苏镇江)安徽:安丰军(安徽寿县),滁州(安徽滁县),濠州(安徽凤阳东北),庐州(安徽合肥),天长县(安徽天长),无为军(安徽无为),安庆府(安徽安庆市),池州(安徽贵池),鲁港(安徽芜湖南),广德(安徽广德),镇巢军(安徽巢县),太平州(安徽当涂),拓皋(安徽巢县西北),灵壁县(安徽灵壁),宿州(安徽宿县),宣州(安徽宣城),徽州(安徽歙县),花靥镇(安徽寿县西北),舒州(安徽安庆),和州(安徽和县),合肥(安徽合肥),歙州(安徽歙县),亳州(安徽亳县),颖州(安徽阜阳),寿州(安徽凤台),采石矶(安徽马鞍山),天长军(安徽天长),藕塘(安徽定远东南),顺昌府(安徽阜阳),蕲县(安徽宿县东南),丁家州(安徽铜陵东北)河南:虢州(河南灵宝东),商于(河南淅川西南),邓州(河南邓县),浚州(河南浚县东北),黎阳(河南浚县),河阳(河南孟县),相州(河南安阳),陕州(河南三门峡市),应天府(河南商丘),瀆州(河南濮阳),陈州(河南淮阳),汴京(河南开封),光州(河南潢川),宋州(河南商丘),归德(河南商丘),蔡州(河南汝南),息州(河南息县),泗水关(河南巩县东),共城(河南辉县),唐州(河南唐河县),新县(河南息县),褒信(河南息县包信集),光山县(河南光山县),瀆渊(河南濮阳),滑州(河南滑县),巩县(属河南),河南府(河南洛阳),鲁山县(属河南),黎阳津(河南浚县东南),卫州(河南卫辉、汲县),颖昌府(河南许昌东),开封府(河南开封),禹山(河南邓县西南),钧州(河南禹县)河北:野孤岭(河北张家口之北),五马山寨(河北赞皇东),贝州(河北清河境)7恩州[王则变乱平定后],肥乡县(河北肥乡),平州(河北卢龙),中山(河北定县),沧州(河北沧州东南),洛州(河北邯郸东北),宁州(河北原青县),莫州(河北任丘),幽州(北京),岐沟关(河北新城北),飞狐关(河北涞源北),瀛州(河北河间),镇州(河北正定),定州(河北定县),涿州(河北涿县),保州(河北保定),魏县(河北魏县西南三十里),真定府(河北正定),磁州(河北磁县),大名府(河北大名),君子馆(河北河间北),深州(河北深县南),祁州(河北安国),易州(河北易县),威虏军(河北徐水西),遂城(河北徐水),赵州(河北赵县),邢州(河北邢台),安肃军(河北徐水),广信军(河北徐水西遂城镇),霸州(天津霸县),望都(河北定县东北),得胜口(河北昌平西北),雄州(河北雄县),高阳(属河北),泥姑寨(天津塘沽),宁边军(河北蠡县),鸳鸯泊(河北张北西北),高阳关(河北高阳东),范村(河北涿县西南),良乡(属北京),滦州(河北滦县),营州(河北昌黎),武州(河北宣化),中山府(河北定县),恩州古榆渡(河北清河西),通州(北京通县),清州(河北青县),景州(河北东光),献州(河北献县),蠡州(河北蠡县),安州(河北安新南),河间府(河北河间),沃州(河北赵县),冀州(河北冀县),威州(河北井陉),安肃州(河北徐水),赞皇(河北赞皇)内蒙古:开平(内蒙古正蓝旗东),大定府(内蒙古宁城县西南大明城),夹山(内蒙古包头附近),夏州王庭镇(内蒙古乌审旗西南),黄羊平(内蒙古乌审旗西北),宥州(内蒙古乌审旗西南),天德军(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胜州(内蒙古托克托),夏州(内蒙古乌审旗南)云内州(内蒙古吐默特左旗东南)吉林:黄龙府(吉林农安),宁江州(吉林扶余东南)辽宁:辽阳府(辽宁辽阳)黑龙江:出河店(黑龙江肇东),长春州(黑龙江肇源西南),泰州(黑龙江白城),金朝上京(黑龙江阿城),金上京会宁府(黑龙江阿城南)山西:河东(山西),大同府(山西大同市),威胜军(山西沁县),隆德府(山西长治),云中(山西大同),河中府(山西永济西),潞州(山西上党、长治),寰州(山西朔县东),泽州(山西晋城),云州(山西大同),朔州(山西朔县),应州(山西应县),石岭关(山西太原北),雁门关(山西代县北),蔚州(山西蔚县),灵丘(属山西),大石路(山西代县西北),汾阴(山西万荣西南),汾州西河(山西汾阳),武州(山西神池),辽西京(山西大同),绛州(山西新绛),平定州(山西平定),平阳府(山西临汾),吉州(山西吉县),隰州(山西隰县),沁州(山西沁县)陕西:延州(陕西延安),麟州(陕西神木县北),丰州(陕西府谷县北),商州(陕西商县),三川口(陕西延安西、安塞东),兴州(山西略阳、汉中),府州(陕西府谷),保安军(陕西志丹县),斜谷(陕西眉县),兴元府(陕西汉中),洋州(陕西洋县),大安军(山西略阳南),凤州(陕西凤县东北),沔州(陕西略阳、勉县),同州(陕西大荔县),饶风关(陕西洋县东、石泉西),武休关(山西留坝南武关河附近),和尚原(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仙人关(陕西凤县、略阳交界处),凤翔(陕西凤翔),安西(陕西西安市),富平(陕西富平县北),夏州(陕西横山县西、靖边),绥州(陕西绥德),银州(陕西米脂),宥州(陕西靖边县西),麟州新秦(陕西神木北),葭芦川(陕西佳县),乾祐山(陕西柞水),耀州(陕西耀县),屈野河(陕西境内窟野河),邠州(陕西彬县),商山(陕西商县东南),石州(陕西横山东北),永乐(陕西米脂西北),下圭(陕西渭南),绥德(属陕西),金州(陕西安康),三泉(陕西宁强西北),咸阳(属陕西),凤翔郿县(陕西眉县)宁夏:镇戍军(宁夏固原),怀远镇(宁夏银川市),灵州(宁夏灵武县、青铜峡东),好水川(宁夏隆德西北),定川砦(宁夏固原西北),平夏城(宁夏固原北),韦州(宁夏同心东北),天都山(宁夏海原境),西安州(宁夏海原),应理(宁夏中卫)甘肃:定川砦(甘肃平凉市北),古渭寨(甘肃陇西县),甘州(甘肃张掖),玉门关(甘肃敦煌西),环州(甘肃环县),庆州(甘肃庆阳县),肃州(甘肃酒泉),瓜州(甘肃安西县东南),沙州(甘肃敦煌县),萧关(甘肃环县北),渭州(甘肃平凉),西和(甘肃西和),成州(甘肃成县),阶州(甘肃武都),天水军(甘肃天水南),秦州(甘肃天水),西凉府(甘肃武威),泾州(甘肃泾川),庆州大顺城(甘肃华池东北),水洛城(甘肃庄浪),镇洮军(甘肃临洮)7熙州[熙宁五年升],彭原(甘肃庆阳西南),河池(甘肃徽县),仙人关(甘肃徽县东南),巩州(甘肃陇西),洮州(甘肃临潭),兰州(属甘肃),和州(甘肃西和),清水(属甘肃),大昌原(甘肃宁县西南),七方关(甘肃康县东北)青海:青唐(青海西宁市),邈川(青海乐都),宗哥城(青海平安),猫牛城(青海西宁东北),鄯州(青海西宁境内),历精城(青海西宁西),宗哥河(即湟水,今黄河支流西川河)四川:嘉州(四川乐山),雅州(四川雅安),简州(四川简阳),巴州(四川巴中),眉州(四川眉山),蓬州(四川仪陇东南),遂宁府(四川遂宁),重庆府(四川重庆),建始县(四川建始),合州(四川合川),利州(四川广元),戎州(四川宣宾),剑门(四川剑阁北),夔州(四川奉节),绵州(四川绵阳),永康军(四川灌县),阆州(四川阆中),彭州(四川彭县),蜀州(四川崇庆县),邛州(四川邛峡),梓州(四川三台),汉州(四川广汉),泸州(四川泸州),黎州(四川汉源),碉门寨(四川天全),灌口(四川灌县),汉源坡(四川剑阁北),江原(四川崇庆),成都府(四川成都)7益州[王小波、李顺起义平定后降],渝州(重庆市),益州华阳(四川成都),涪州(四川涪陵),罝口(四川略阳西北),兴元(四川广元),益昌(四川广元西南),果州(四川南充北),嘉州铜山寨(四川汉源西北),汉州绵竹(属四川),万州(重庆万县),温汤峡(重庆北温泉),遂州(四川遂宁),青居城(四川南充南)湖北:归州(湖北秭归),樊城(湖北襄樊),枣阳(湖北枣阳),光化军(湖北光化),随州(湖北随县),黄州(湖北黄冈),呈B州(湖北钟祥),荆门(湖北荆门、当阳县),德安府(湖北安陆),蕲州(湖北蕲春南),峡州(湖北宜昌),沙洋(湖北沙洋),安州(湖北安陆),复州(湖北天门),宜都(湖北宜都),鄂州(湖北武昌),江陵府(湖北江陵),襄州(湖北襄樊),房州(湖北房县),巴东(属湖北),新生矶(湖北黄冈西北)湖南:桂阳监[军](湖南桂阳),潭州(湖南长沙),鼎州(湖南常德),钧州(湖南禹县),衡州(湖南衡阳),邵州(湖南邵阳),澧州(湖南澧县),郴州(湖南郴县),道州(湖南道县),岳州(湖南岳阳),朗州(湖南常德),永州(湖南零陵),鼎州武陵(湖南常德),阳武口(湖南汉寿东洞庭湖口),辰州(湖南沅陵),沅州(湖南芷江),靖州(湖南靖县)江西:江州(江西九江),建昌军(江西南城),雩都(江西于都),洪州(江西南昌),永丰县(江西广丰),饶州(江西波阳),南安军(江西大庾),临川(江西抚州市),信州(江西上饶),虔州(江西赣州),吉州(江西吉安),高安(属江西),信州贵溪(属江西),徽州婺源(属江西),抚州金溪(属江西),洪州分宁(江西修水)浙江:德清(浙江德清),临安(浙江杭州),安吉(浙江安吉),义务(浙江义乌),越州(浙江绍兴),明州(浙江宁波),严州(浙江建德县东),湖州(浙江吴兴),秀州(浙江嘉兴),睦州青溪县(浙江淳安),睦州(浙江建德东),杭州(浙江杭州),婺州(浙江金华),衢州(浙江衢县),处州(浙江丽水),东阳(浙江东阳),台州(浙江临海),台州章安镇(浙江黄岩东北),定海(浙江镇海),昌国(浙江定海),天台(属浙江),秀州澉浦镇(浙江海盐),永康(浙江永康),庆元府(浙江宁波),独松关(浙江临安北),皋亭山(浙江杭州东北郊),永嘉(浙江温州)福建:福州(福建福州),建州(福建建瓯),泉州(福建泉州),[南]剑州(福建南平),邵武(福建邵武),建安(福建建瓯),漳州(福建漳州),汀州(福建长汀),建宁(福建建瓯),南剑州将乐(属福建),南剑州尤溪(属福建),建阳(属福建)广东:雷州(广东海康),高州(广东茂名北),化州(广东化州),循州(广东龙川),潮州(广东潮州),崖山(广东新会崖门附近),潮阳港(广东潮阳),恩州(广东阳江),英州(广东英德),连州(广东连县),阳山县(广东阳山),新州(广东新兴),韶州(广东韶关),雄州(广东南雄),潮阳(属广东),香山岛(广东中山)广西:横山寨(广西田东),邕州(广西南宁),宾州(广西宾阳),桂州(广西桂林),郁林(广西玉林),静江(广西桂林),宜州(广西宜山),藤州(广西藤县),廉州(广西合浦),昆仑关(广西宾阳西南),归仁铺(广西南宁东北),昭州(广西乐平),钦州(属广西)海南:崖州(海南崖县),儋州(海南儋县),吉阳军(海南崖县),昌化军(海南新州),琼州(海南海口)贵州:播州(贵州桐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