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3.3水的净化训练解读

化学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3.3水的净化训练解读

§3.1水的净化

一、基础练习

1.硬水和软水的本质区别是 ( ) A.软水中含杂质少

B.软水是纯净物,硬水是混合物

C.软水是液态水,硬水是固态水

D.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不含或含较少的钙、镁化合物2.下列处理方法能够净水的是

①过滤②吸附③沉淀④蒸馏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过滤时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 A.蒸发、量筒、玻璃棒

B.烧杯、漏斗、玻璃棒

C.漏斗、试管、玻璃棒

D.试管、坩锅钳、烧杯

4.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取水 B.消毒

C.吸附 D.过滤

5.下列方法能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 )

A.观察颜色

B.加入明矾

C.溶解食盐

D.加肥皂水搅拌

6.下列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经过吸附、沉淀、过滤后而得到的水

B.饮用的井水

C.硬水经处理后得到的软水

D.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7.利用活性炭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是属于 ( ) A.化合反应 B.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 D.分解反应

8.实验室制蒸馏水时,往往加入几粒沸石,原因是 ( ) A.防止漏气 B.防止爆沸 C.防止倒流 D.加快蒸馏

9.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蒸馏水。有关蒸馏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它是纯天然饮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它含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

C.它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对健康无益

D.它是净化程度较高的硬水

10.右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可以除去水中的部分不溶性杂质、色素、臭味

B.它能把硬水转化成软水

C.它要求水从下进,从上出是为了操作方便

D.它可以杀灭所有的细菌和吸收有毒重金属

二、能力训练

11.某生活污水有一股臭味,主要含有碎菜叶,泥沙,氯化钠、碎塑料薄膜、洗衣粉等物质。现将其去渣、除臭后用于清洗厕所。

(1)除去其中固体物质的操作是;

(2)出去污水中臭味的方法是。

(3)把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再利用的目的是。12.老师在化学实验操作台上摆放了如下一些药品:①铜片、②蒸馏水、③石灰水、④硫粉大理石、⑤氧气、⑥过氧化氢;⑦空气;⑧高锰酸钾;⑨二氧化碳;要求你分类摆放(填序号)混合物:单质;化合物。13.已知在水中撒些明矾,可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是水澄清,可用次氯酸

)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某自来水厂生(HClO)杀死细菌。氯气(Cl

2

产自来水的步骤如下:

原水加明矾沉淀过滤净水

A B C D (1)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悬浮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出来。

(2)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填编号)(3)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填编号)

三、走近中考

14.下图是小东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

(1)净水器中的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时。

(2)要知道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减低水的硬度,家庭中应用采取。

(3)该净水器净化后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请你用简单的方法区别。(要求写出操作步骤、现象、结论)

15.程伟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未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

(1)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其作用是;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

(2)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产生的原因可能有。(3)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

①;

②;

(4)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有无不同看法?(填“同意”还是“不同意”)理由是,若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3.1水的净化参考答案

1.D 2.D 3.B 4.B 5.D 6.D 7.C 8.B 9.C 10.A

11.过滤;吸附;节约用水;

12.③④⑦①⑤②⑧⑨

13.沉降;A B;C;

14.

(1)过滤和支撑过滤的材料;

(2)煮沸;

(3)取少量的水样品放入烧杯,加入少量的肥皂水,搅拌,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多浮渣的是硬水。

15.

(1)玻璃棒;引流;以防液体显四周飞溅。

(2)滤纸与漏斗间留有气泡;

(3)①滤纸破损

②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

(4)不同意;过滤的水中还有可容性的杂质;蒸馏。

初中化学教材解读人教九年级上册(2023年修订)自然界的水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水的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2、了解纯水和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3、通过对净化过程的参与,感受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过滤的操作要领以及注意事项,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 过滤操作的要领以及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从生活中看到有哪些水提问?哪些是纯净水,哪些是混合物?从生活经验认识到自然界的水能不能直接饮用,引导学生认识到要经过处理,从而引出书中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接合书上知识得出结论:(板书) 天然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自来水。 从自来水净化过程,引出本节课要讲内容:水的净化方法(板书) 方法原理作用 沉淀使不溶性杂质与水分离除去不溶性杂质。 过滤液体与不溶性杂质分离除去不溶性杂质。 在讲过滤时引导学生探究过滤的操作:(板书)结合试验操作 过滤操作要领原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加快过滤速度 二低:(1)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防滤纸破损,也便于观察液面。 (2)液面边缘低于滤纸边缘。防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隙流下 起不到过滤作用。 三靠:(1)过滤液体烧杯紧靠玻璃棒。防液体洒落到漏斗外。 (2)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防捅破滤纸。 (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防液体溅出。 问题:如果过滤后的水有异味或有色怎么办?化学上用另一种净水方法: 吸附: 原理:利用活性炭吸附性除去一些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除去色素和异味 作用:除色素和异味,还有一些可溶性和不可溶性杂质。 问题:过滤过后的液体是纯净水吗?生活中的自来水烧开后锅底会用什么?(锅垢)证明水中还有许多可溶性杂质,这种水化学上叫什么呢?引入硬水、软水。 硬水:溶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量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硬水和软的检验:(1)操作: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成有等量的 软水和硬水的试管中,振荡观察再现。 (2)鉴别方法:较多泡沫的是软水; 泡沫较少,较多浮渣的是硬水。 硬水危害:(书本) 硬水软化方法:(1)生活中:煮沸 (2)实验室:蒸馏。 从硬水软化方法中引入另一种净水方法:蒸馏 蒸馏: 原理:根据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水→水蒸气→水 作用: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净化程度最高,所得的水是纯净水) 讲解蒸馏装置(略)

化学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3.3水的净化训练解读

§3.1水的净化 一、基础练习 1.硬水和软水的本质区别是 ( ) A.软水中含杂质少 B.软水是纯净物,硬水是混合物 C.软水是液态水,硬水是固态水 D.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不含或含较少的钙、镁化合物2.下列处理方法能够净水的是 ①过滤②吸附③沉淀④蒸馏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过滤时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 A.蒸发、量筒、玻璃棒 B.烧杯、漏斗、玻璃棒 C.漏斗、试管、玻璃棒 D.试管、坩锅钳、烧杯 4.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取水 B.消毒 C.吸附 D.过滤 5.下列方法能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 ) A.观察颜色 B.加入明矾 C.溶解食盐 D.加肥皂水搅拌 6.下列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经过吸附、沉淀、过滤后而得到的水 B.饮用的井水 C.硬水经处理后得到的软水 D.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7.利用活性炭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是属于 ( ) A.化合反应 B.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 D.分解反应 8.实验室制蒸馏水时,往往加入几粒沸石,原因是 ( ) A.防止漏气 B.防止爆沸 C.防止倒流 D.加快蒸馏 9.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蒸馏水。有关蒸馏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它是纯天然饮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它含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 C.它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对健康无益 D.它是净化程度较高的硬水 10.右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可以除去水中的部分不溶性杂质、色素、臭味 B.它能把硬水转化成软水 C.它要求水从下进,从上出是为了操作方便 D.它可以杀灭所有的细菌和吸收有毒重金属

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是净化的常用方法 (2)了解纯净水和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3)了解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常用净化水的方法(2)硬水和软水(3)过滤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了解纯净水和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过滤实验的操作 【教学方法】实验学习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用具】(1)过滤实验:烧杯,明矾,玻璃棒(2)沉淀实验:滤纸,剪刀,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3)制取蒸馏水的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看,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吗?(一杯是纯净水,一杯是湖水)纯净水是无色清澈的透明液体而另一杯是比较浑浊的,这杯水我们可以饮用吗? (老师)好下面我们就看一下这张挂图,来了解一下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一、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加絮凝剂加活性炭 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用户 (一)不溶性的杂质的净化 [演示实验]取一个烧杯浑浊的湖水。向其加入3勺的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止观察现象。 1:沉淀:静置沉淀 吸附沉淀:明矾的作用:生成胶状物,吸附杂质,使其沉降。 [操作]下面我将烧杯中的未处理的水进行过滤,看看有什么变化?在做实验前,我们先学习以下怎样制作过滤器取一张滤纸把它对半折在对半折,然后打开,三层滤纸放在一起,一层放在一起把它放在漏斗上,使之紧贴在漏斗壁,并且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用少量的水润湿纸并实现它们之间没有气泡(否责会影响过滤的速度)架好漏斗后使漏斗的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过滤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并且玻璃棒的要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液体要低于绿内障的边缘(边讲边操作)2.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过滤操作的要求:“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是滤纸仅贴漏斗壁;(防止过滤速度慢) “二低”是滤纸低于漏斗边缘,(防止滤液溢出) 滤液低于滤纸的边缘;(防止过滤不完全) “三靠”是倾倒液体的烧杯和玻璃棒相靠,(防止液滴飞溅) 玻璃棒的下端与三层滤纸的一边相靠,(防止擢破滤纸) 漏斗下端的尖嘴和烧杯的内壁相靠(防止液滴飞溅) (探究)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①烧杯不干净,②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③滤纸破损) (讲解)过滤只是处去了看的见的杂质,而水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杂质。需要用吸附剂除(活性炭)再经消毒就可以喝了 3.吸附(加活性炭就可以吸附):吸附杂质和异味 4.消毒:煮沸,加入漂白粉或通入Cl2 (讲述)以上操作我们只是除去了水中的不溶物质,而在水中的许多可溶物质,比如我们看到的水垢它是水中大量的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或常时间的放置就生成的水垢。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1.硬水:含较多的可溶性物质钙镁化合物的水 2.软水:不含或含少量的可溶性物质钙镁化合物的水 3.鉴别:用肥皂水硬水:易起浮渣,泡沫少 软水:不起浮渣,泡沫多 4.硬水的危害: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自然界中的水第2节 水的净化(解析版)

第四章自然界中的水 第2节水的净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水的净化流程 2、掌握过滤操作的方法及所用仪器 3、掌握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4、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5、硬水软法的方法 知识集结 知识元 软硬水 知识讲解 一.硬水和软水 1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2区分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3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蒸馏.煮沸。 例题精讲 软硬水 A.活性炭可将硬水软化B.蒸馏可除掉水中所有杂质 C.肥皂水可区分硬水软水D.重庆地区也存在缺水问题 【解析】 题干解析:A、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除去色素和异味等,不能减少钙镁离子化合物的量,不能使其软化,故A错误; B、蒸馏是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故B正确; 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 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C正确; D、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不到全球水储量的l%,而且分布极不 均匀,重庆地区也存在缺水问题,故D正确. 例2.2016年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活动的宣传主题为“水与就业”,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 A.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 C.地球表面的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D.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除去所有杂质 【解析】 题干解析: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 B、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故B正确; C、地球表面的70.8%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并不丰富,故C错误; D、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可除去水中难溶性的杂质,但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专题训练(人教版)专练11水的净化(解析版)

专练11水的净化 知识梳理 一、水的净化方法 1、沉降 原理:重力作用,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促进方法:明矾(作用: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2、过滤 原理: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除去水中颗粒较小不溶性杂质; 仪器 :漏斗、玻璃棒(作用引流)、烧杯、带铁圈铁架台; 步骤:一贴;二低;三靠;一贴 : 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否则过滤很慢;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滤液边缘要低于滤纸边,防止液体从 缝隙流下,过滤失败;三靠: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要轻靠3 层滤纸;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滤液溅出); 分析 ①过滤仍浑浊原因: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净。 ②过滤速度慢原因: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3、吸附:原理: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表面积大;除去水中的颜色或气味的物质。 4、蒸馏 原理: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5、消毒杀菌:用液氯,此过程是个化学变化。 二、自来水和软硬水 1、自来水生产过程: 天然水 加明矾 用液氯(是化学变化) 作用: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2、硬水和软水 (1)定义: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 (2)区别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加热煮沸(日常生活)、蒸馏(实验室、工业)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1.实验室里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A.B.C.D. 【答案】D 【详解】 过滤用到的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蒸发需要用到的仪器有蒸发皿、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过滤和蒸发操作都要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 故选D。 2.2020年的,“新冠”疫情全球流行,中国在疫情防控中使用的中医药,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 A.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不属于过滤操作,故选项A错误; B.加热煎制,属于加热,不属于过滤操作,故选项B错误; C.箅渣取液,是将液体与固体分离,属于过滤操作,故选项C正确; D.灌装保存,是液体进行转移,不属于过滤操作,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滤操作的原理(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化学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33《水的净化》说课稿

化学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3.3《水的净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水的净化》是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的安排符合新课程与学生生活贴近,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起来,并介绍含不溶性杂质的水的净化方法。其中强调了一个初中的基本实验操作——过滤,也提及了蒸馏装置的组装与实验。 二、教学策略分析 1.本课题的教学可以从学生熟悉的饮水问题着手,创设好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较强的求知欲; 2.教学中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练习机会,并在课前准备好实验的代用品,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交流,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3.课后结合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制作简易净水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农村以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这种基本操作; (2)通过对硬水危害的探讨,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增强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的欲望; (2)在课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初步学会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五、教学准备 1.准备好浑浊的河水和蒸馏水; 2.准备过滤、所用的仪器、药品以及过滤实验中的代用品; 3.准备肥皂水、硬水和软水; 六、教学过程

【精编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水的净化》是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中第二课题的内容,本单元所学的水是继空气后学习的第二种物质,在进行过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操作训练后,学生对本课题涉及的有关实验操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本课题设计了大量实验用于对理论规律的佐证。 本节课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有机的串连起来。水的净化是关系到人的饮水健康问题,探究水的净化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基于此,沉淀、过滤等净水的基本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沉淀、过滤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体会和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这也为以后系统学习混合物的分离提供了知识准备,为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方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学情分析 根据生活经验,学生知道天然水是混合物,水中有不溶性杂质和细菌,但不清楚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对于饮用水有一定了解,知道生活用水来自自来水厂,但不了解自来水的具体生产过程。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等方法,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掌握净化水方法中的沉淀、过滤、吸附。对于过滤操作的训练及其方法掌握,采取学生自学课本,观看视频,课堂实际操作,教师点评的教学方法。尽可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亲身体验中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并且为将来的实验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体会水源净化的必要性,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2.了解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学会常用的检验硬水与软水的方法,了解硬水软化的方法。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的基本方法; 2. 过滤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水的净化(含答案解析)

水的净化和保护水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知道水净化的方法,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2、熟悉水过滤的实验操作,并且知道用到的仪器及各自的作用。 一、水的净化: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静置,让水中的不溶性固体颗粒下沉到底部。 2、过滤难溶性固体和液体别离的方法 ①适用范围:用于别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②操作考前须知:“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③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④过滤后,假如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有: A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滤纸破损 3、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4、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别离的方法 二、硬水和软水: 1、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井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开水,雨水。 2.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工业上或实验室蒸馏、生活中煮沸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 自然界的水《水的净化》说课稿公开课

课题2《水的净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设计理念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水的净化》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第2课题。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常见物质性质后,又需要掌握了解的常见物质,本课题以水为载体,探讨常用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重点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操作--过滤。过滤的学习又为第十一单元粗盐提纯打下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材的处理 本课题从野外生存需要学会水的净化为切入点,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沉淀、吸附、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的串连起来,突出过滤这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 本课题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第二课时以硬水、软水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

目标: 1、能够说出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能够进行过滤的实验操作并掌握其注意事项。 2、通过过滤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如下重难点: 重点: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过滤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过滤的实验操作。 (五)教学用具 根据教学内容我将为每个小组准备以下教学用具。 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铁架台剪刀 明矾浑浊的河水(两杯) 蒸馏水(一杯) 二、学情分析 一名老师不仅要掌握教材,同时要对学情也有一定合理的把握,因此接下来我谈谈对学生的理解。初三学生已具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但对于实验的规范操作以及实验现象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归纳总结等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过滤、吸附和蒸馏是学生第一次系统的学习混合物的分离,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后面全面系统学习混合物的分离提供了知识储备并创建了一个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净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净化》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纯水与天然水、软水、硬水的区别。 2.掌握过滤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3.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1.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及硬水的软化方法。 2.初步掌握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一生活用水净化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74-7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蒸馏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常呈浑浊。 2.在我国某些乡村,尚未使用自来水,往往采用明矾净水,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杂质,使其沉降。

3.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在课本第74页的上方,在过滤池中,通常用卵石、石英沙对水进行过滤,水在活性炭吸附池中发生了物理变化,在投药消毒这一环节发生了化学变化。 4.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不仅可以滤去不溶性杂质,还可以吸附可溶性的杂质。 【讨论交流】 如何把江水变成生活用水? 【温馨点拨】 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名师归纳】 1.天然水的净化方法有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消毒杀菌、煮沸、蒸馏。其中静置、吸附、过滤是除掉水中的不溶性杂质,煮沸、蒸馏是除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2.在净水的各种方法中,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消毒杀菌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在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几种净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反馈练习】 1.下列净水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B) A.沉淀 B.消毒杀菌 C.过滤 D.蒸发 2.下列净水操作中,效果最好的是(D)

初中化学教材解读人教九年级上册(2023年修订)自然界的水《水的净化》教案

《水的净化》第一课时教案 所用教材: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1教材分析 水的净化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二的内容。本节内容首先讲了纯水和自来水的区别,然后以自来水厂净化过程为例将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联系起来,由此引入化学实验室的净水,其中还包含着硬水、软水及硬水软水鉴别的方法等。而本节课我将先让学生体验实验室净水,再引导学生分析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增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本课题中的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因此本课题设计为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让学生动手完成过滤操作,突出重点。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知道天然水是混合物,里面含有泥沙等杂质,,但对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不太清楚;对自来水的来源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了解自来水厂的具体净化过程,对软、硬水的区别和净化水的过程与方法不太了解。此外,本节课与生活紧密相关,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较大,且学生对实验课是非常感兴趣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对实验的目的性、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天然水与纯水的区别。 (2)概述沉淀、过滤等净水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独立完成过滤操作,尝试比较沉淀与过滤两种净水方法的净化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规范地完成实验,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现象。 (2)通过实验,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过滤等净水方法的操作。 难点 (1)过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5教学方法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分组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以掌握过滤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6教学过程 PPT呈现: 提出问题:这样的水是否愿意直接饮用? PPT呈现: 引导学生区别天然水与纯水。 提出问题: 天然水与纯水有什么不同? 从物质分类上讲,天然水与纯水各属于什 么? 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将天然水净化为可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教案《水的净化》(共5篇)[修改版]

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教案《水的净化》 课题三 水的净化 【目标要求】【知识与能力】 1.了解沉淀、吸附、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2.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 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3.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重点: 1. 水净化的方法。 2. 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难点: 1. 水净化的方法。 2. 过滤的操作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实验准备】 药品:雨水、自来水、纯净水、蒸馏水、明矾、肥皂水、活性炭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铁架台、铁圈、酒精灯。 课时:一课时(附课件3.3)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图片情景导入:鲁滨逊流落在荒岛上,他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饮用吗?他能否从中提取洁净的饮用水? 洪灾过后,有些灾区自来水还没来得及恢复供应,面对污浊的河水,这些水可否饮用?为什么?2.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 讲解:通过自来水厂净化的过程,我们知道水中的杂质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大类。 一、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板书)1.静置(板书)

[演示实验1]用一杯泥水和一杯加入明矾的泥水静置一段时间,比较 现象:水中杂质沉到水杯底部,上层水较澄清;加入明矾的泥水静置的时间更短,上层水更澄清。 2.吸附沉淀法(板书) 说明:明矾有吸附作用,明矾溶于水后产生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提问:经静置后,水中的杂质能全部沉到水杯底部而水特别澄清吗?回答:不一定,这与时间长短有关,与杂质种类有关。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使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吗?3.过滤(板书) 多媒体展示:过滤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提问:(1)过滤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2)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那些?①滤纸破损②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③仪器不干净等。(3)河水过滤后,滤液可以喝吗? 不能,因为过滤不能去除可溶的杂质及微生物。 二、除可溶性杂质(板书) 1.吸附(板书) 讲解:活性炭吸附池也起到除杂质的作用,因为活性炭有吸附性,它可以除去一些可溶性的杂质,如带颜色的小颗粒、气味等。 提问:经过静置、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后的水变得相当澄清,所得的水是纯水吗? 讲解:经过静置、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变得相当澄清,但所得的水不是纯水。经过这些手段后只除去了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和异味,但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界的水里混有多种可溶的杂质、细菌和病毒,仅用静置、沉淀的方法,还不能将全部杂质去除。那么,应该怎么办?2.煮沸和蒸馏(板书) 生活中可通过煮沸,杀灭水中的大部分细菌,并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可见通过蒸馏,,既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又能够降低水的硬度。 给液体加热,使它变为蒸气,再使蒸气冷却,凝聚成液体,这种方法叫做蒸馏。通过蒸馏,可以把沸点不同的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如工业制氧气),也可以把挥发性液体与溶解在液体中的可溶性杂质分离开来(如蒸馏水就是用蒸馏的方法得到的)。 注意:蒸发与蒸馏的区别。(谐音:发与留)过渡:什么是硬水? 用有些地区的井水、河水或泉水洗衣服,放很多肥皂粉,衣服仍洗不干净?或用井水、窖水烧水时,常有水垢? 三、硬水和软水(板书) 1.定义: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水的净化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水的净化教案1 新人教版 水的净化(P54--58) 教材分析 本课题主要从比较纯水与自然水的现象开始,进而引发到水的净化问题.主要围绕着为什么净化水?如何净化水?而展开.其中贯穿着纯水与自然水的区别;过滤与蒸馏等有关实验操作;硬水与软水的概念-危害及硬水的软化等.学生在前面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和了解了水的组成,本课题主要从四个要点讲解:1 纯水与自然水;2 过滤实验;3 硬水与软水;4蒸馏实验.本课题主要是实验,实验操作是初中阶段至关重要的学习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引导,以免学生养成不良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纯水与自然水,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 认识净化水的方法,掌握过滤与蒸馏实验的操作技能 3 通过对水的认识,科学的利用水资源,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 水习惯 过程与方法 采用提问、分析、活动与探究相结合的学习策略.利用实验,教学幻灯片等来展开课堂教学,使用提问回答以及实验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和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实验操作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纯水与自然水的区别,理解硬水与软水的概念

2 掌握净水方法:过滤与蒸馏实验的操作技能 教学理念 1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实验,参与活动与探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和兴趣 2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大胆回答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3 重视学生协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4 利用有限资源,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验,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正确的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准备 利用互联网与书刊杂志,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图片进行组织.准本好本课题中实验所需器材与药品.设计导入与课后练习. 学生准备 调查搜集与水的净化有关的知识,有条件的可以到附近的自来水厂进行调查,或者通过询问老师、同学或上网查询了解水的净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验前面所学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㈠纯水与自然水 教师展示三杯水,分别是池塘水、河水和蒸馏水. 提出问题:1 你能确定哪一杯水是纯净物?哪一杯是混合物?为

化学水的净化教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

课题3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是净化的常用方法 (2)了解纯净水和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3)了解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能力目标会做沉淀和过滤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软化卫生教育,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培养科学的 态度和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1)常用净化水的方法(2)硬水和软水(3)过滤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了解纯净水和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过滤实验的操作 【教学方法】实验学习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用具】(1)过滤实验:烧杯,明矾,玻璃棒 (2)沉淀实验:滤纸,剪刀,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 (3)制取蒸馏水的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看,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吗?(一杯是纯净水,一杯是湖水)纯净水是无色清澈的透明液体而另一杯是比较浑浊的,这杯水我们可以饮用吗? (学生)不能,因为有杂质 (老师)同学们回答正确。这杯水我们不能饮用那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处去杂质可以饮用那?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水的净化》,也就是把不干净的水变成干净的水。(设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们每天饮用的自来水是怎样的一个净化过程吗? (学生)不知道。 (老师)好下面我们就看一下这张挂图,来了解一下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板书)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老师)首先我们从水库取出,大家看这是未处理的湖水大颗粒的沉淀速度比较快,一些小颗粒的沉淀速度比较慢。所以必须加入一种试剂——明矾,它是百色晶体,可以加快沉淀的速度,沉淀完之后再过滤,经过滤后虽然处去看的见的杂质那还有看不见的杂质,我们采用活性炭来吸附。经吸附后的水我们不可以饮用,因为里面有我们看不见的细菌,我们必须投入药消毒这样我们就可以饮用,以上就是自来水厂的净化水的过程。结合实验着重介绍实验

近年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与净化》习题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与净化》习题跟踪训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与净化》习题跟踪训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与净化》习题跟踪训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水的组成与净化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具有可燃性②单质③化合物④无色无味⑤在101 kPa下凝固点是0℃ ⑥纯净物 A.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③④⑥ 2.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客车现正在北京的部分公交路线试运行。跟普通客车不同的是,氢燃料客车运行过程中不排放任何有害气体,称为“零排放”汽车。其原因是( ) A.氢气比空气轻B.氢气有广泛的来源 C.氢气燃烧时放热多 D.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 3.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属于混合物 B.地球上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C.过滤能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D.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4.长期饮用硬水会引起体内结石,下列有关硬水和软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B.使用硬水烧水易产生水垢 C.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 D.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清澈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 B.活性炭可以吸附掉水中的臭味 C.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D.水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6.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 B.该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 C.该净水器能杀菌消毒 D.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标分析)水的净

《水的净化》课标分析 内容标准: 一、(三)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二、(二)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天然水区别,会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与软水。 (2)观察和操作净化水的实验,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了解净化水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能把简单净化水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设计并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水污染的了解和对净化过程的参与,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 (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本课时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学习和认识从天然水到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让学生了解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感受一杯净水的来之不易,树立珍惜水,爱护水的思想。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遵照新课改的要求,本人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入手,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与探究,做到适时引导点拨,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感受生活处处皆化学这一理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的积极性,产生思维的火花,保证了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

人教版化学初三上册水的净化知识点讲义(无答案)

人教版化学初三上册水的净化知识点讲义(无答案) 课题2 水的净化 知识点1 水的净化(重点) 1.纯水与自然水的区别 纯水:无色、无味、清亮透明,属于氧化物,也是化合物、纯净物。 自然水:自然界的水中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因此常呈浑浊状态,自然的水都是混 合物。 2.水的净化要领 自然界的水因含许多杂质和细菌,所以是混合物,不宜直接饮用,针对水质的不同,需对水举 行净化处理,常用的水的净化要领有:沉淀、吸附、过滤、蒸馏、杀菌等。 (1)沉淀:沉淀包括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 静置沉淀:议决静置使不溶性杂质沉淀下来抵达净水的目的。 吸附沉淀:加絮凝剂,如利用明矾()吸附杂质,使杂质沉淀下来抵达净水的目的。 (2)过滤:利用过滤器除去沉淀。 (3)吸附:加活性炭可吸附某些可溶性杂质,并除去臭味。 (4)消鸩杀菌:议决药物,如用氯气来杀灭水中的有害的微生物,用漂白粉[有效成分是次氯酸 钙(Ca(ClO) 2 )]也可以消鸩杀菌。 (5)蒸馏: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引申拓展](1)在净水的各种要领中,吸附、沉淀、过滤产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2)用氯气或漂白粉举行消鸩杀菌产生的是化学变化。 (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布局,因此具有吸附性,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变化。 (4)在沉淀、吸附、蒸馏几种净化要领中净化成都最高的是蒸馏。 3.自来水厂净水的主要步骤 步骤作用 汲水提供水源,从江、河、湖或地下的水源汲水 加絮凝剂用明矾除去水体中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 反响沉淀池除去水体中一些可溶于水的杂质,这些杂质对人体有严重危害 过滤池除去以上各步的沉淀物与原水体中的漂泊物 活性炭吸附池除去水体中一些可溶于水的有气味、有颜色的杂质 净水池议决吸附后,还有少量杂质要除去 投药消毒水体中存在一些有毒有害的病毒、细菌等,议决化学消毒剂才华除去 配水泵议决以上步骤后,所得的水基本上是比较干净的水,可供用户使用[易错点津] 在上述净水的历程中,只有投入化学物质(氯气、臭氧、二氧化氯等)杀菌消毒产生的是化学变化,别的均为物理变 化。经上述历程净化后的水仍为混合物,还含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 知识点2 净化水的要领(重、难点) 1.探究净化水的要领 【实验目的】探究净化水的要领。 【实验步骤】①取2个烧杯,各盛泰半烧杯浑浊的自然水(河水、湖水或井水等),向此中1个 烧杯中到场3药匙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分置于2个烧杯中,静置,查看现象。 ②取一张圆形滤纸,将滤纸折好并插进漏斗,使之紧贴漏斗壁,并使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 用少量水湿润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不要有气泡。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以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取步骤①中处理好的一烧杯液体,沿玻璃棒慢慢漏斗中倾倒,注意液面始 终要低于滤纸边缘。 【实验现象及结论】在浑浊的自然水中到场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如明矾等,可以吸附掉一些溶 解的杂质。议决静置沉淀、过滤,可以除去一些不溶性杂质,使浑浊的水变澄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