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464.29 KB
- 文档页数:3
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对病死率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10-31T03:34:57.34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7期作者:孔维炜李品军[导读] 目的:探讨和研究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对病死率的影响孔维炜李品军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409199【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对病死率的影响。
方法: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7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采用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和对照组(38例,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和病死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降低病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关键字】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脑卒中治疗效果重症脑卒中属于一种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群体的神经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水平、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该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1-2]。
因此本文主要是探讨和研究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对病死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7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72±4.69)岁,采用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和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65.35±4.71)岁,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依据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重症脑卒中;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血液功能障碍等其他疾病;②患者为吸毒、药物滥用者;③资料不全者。
对比分析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王璐【摘要】Objective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evere stroke patients with early enteral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of clinical effect.Methods Selected 94 patients with severe stroke in our hospital,depending on the nutrient input,they were divided into enteral group and parenteral group. Enteral group was given early enteral nutrition,parenteral group was given early parenteral nutritional support,an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improvement of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ICU length of stay and nutritional index in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parenteral group(P<0.05).Conclusion Severe stroke patients taking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therapy not only reduces hospital costs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but als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index of patients.%目的:比较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
胃肠道手术后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应用效果比较胃肠道手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手术,它包括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以及消化道肿瘤的切除术等。
在胃肠道手术后,患者往往会出现胃肠道功能受损,食欲减退,营养摄入不足等问题。
为了保证患者的营养状态,需要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以满足患者的能量需求,促进患者的康复。
那么,在胃肠道手术后,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有何差异呢?本文将对这两种营养支持方式进行比较分析。
一、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肠内营养支持是通过口腔或胃管、空肠管插入给予患者营养支持,使得营养物质可以进入到患者的小肠内被吸收利用。
这种方式可以维持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胰腺分泌等,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研究表明,对于部分肠功能完整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高营养摄入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肠内营养支持还可以减少口服摄入对胃肠道的影响,减轻患者的胃肠道负担,有利于患者的消化吸收和营养利用。
肠内营养支持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在胃肠道手术后,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应用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肠内营养支持可以维持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但是对于胃肠道功能受损的患者可能效果不佳。
而肠外营养支持可以绕过胃肠道,直接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对于肠功能受损的患者效果较好,但是需要注意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在选择营养支持方式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营养状态来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肠功能完整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肠内营养支持,以维持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而对于肠功能受损的患者,则可以考虑肠外营养支持,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在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时,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相关指标,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胃肠道手术后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均具有各自的应用效果,临床医生在选择营养支持方式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ICU患者的临床疗效发表时间:2016-01-22T16:00:12.4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作者:徐磊朱呈马颖颖[导读]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丹阳肠内营养治疗ICU患者优于肠外营养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氮平衡、提高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ICU治疗时间。
徐磊朱呈马颖颖(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丹阳 212300)【摘要】目的:对比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的ICU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8例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首先都接受常规治疗(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方式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方式支持治疗,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氮平衡,血红蛋白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ICU治疗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氮平衡,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
结论:肠内营养治疗ICU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肠外营养,促进患者氮平衡,提升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ICU治疗时间。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ICU患者【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199-02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搜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ICU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43.1±2.5)岁,其中肺心病10例,脑外伤19例,脑卒中15例。
对照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16~77岁,平均年龄(45.2±3.1)岁,其中肺心病19例,脑外伤13例,脑卒中12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基本治疗: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推算出基础需求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