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定位更换
- 格式:doc
- 大小:3.21 MB
- 文档页数:14
高速铁路道岔结构及维修养护摘要:线路动静态检查发现,线路不平顺多发生在岔区,可见岔区是铁路线路的薄弱环节。
在传统的道岔作业中,新铺线路与大中修作业、道岔维修及道岔保养作业都形成了各自的工作习惯,在各项作业中,都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
如果以整体的眼光来进行道岔的病害判断、分析,并以合理的工作顺序进行检查作业,便可从根源上消除此类问题,使道岔保持良好的平面状态,本文笔者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速铁路;道岔结构;维修养护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高速铁路建设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要确保高速铁路运行的安全性,不仅需要保证铁路前期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更应该做好铁路设备后期维护工作。
道岔是高速铁路中重要的基础设备,对铁路平稳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一、高速铁路道岔概述在高速铁路中,道岔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性和设备,也是铁路信号的一个重要控制对象。
道岔的主要作用是对列车改变运行股道进行控制,因此可以将高速铁路道岔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道岔室外机械部分、执行机构、控制回路。
高速铁路道岔的执行机构主要是ZYJ7电液型转辙机、S700IC电动型转辙机。
高速铁路的单开道岔机械部分又可以分为护轨及徹叉、连接部分和转辙器。
反位操作和道岔定位主要是用转辙器来完成,转辙器及其部件的驱动装置是转辙机。
通过导曲线,连接部分能够将车辆过渡到护轨和辙叉单元。
当车轮通过两股轨线交叉处时,为了对其进行保护就要应用到护轨和辙叉单元。
二、高速铁路道岔结构组成图中A、B、C为转辙机三相电机的供供电端,31、32、15、16等两位数代表的元件为速动开关节点,由道贫内部的机械结构控制,随着道贫当前的表示状态而幵闭。
1DQJ和1DQJF为道贫启动继电器,决定何时向转辙机供电,而2DQJ用于决定道贫的转换方向,他们的吸起和落下规则由连锁逻辑决定。
BHJ为保护继电器,当供电电源中有某一相发生断相,或三相电源不平衡,或室外负载不平衡时,BHJ落下,1DQJ切断自闭电路,使1DQJ落下,同时切断其余两相电源,以保证电动机不被烧毁。
成组更换无缝道岔作业指导书11.1 作业技术要求11.1.1 道岔各部几何尺寸及零配件的安装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严格按施工设计及道岔标准图号要求施工。
11.1.2 正线全部采用全焊式无缝混凝土轨枕道岔设计施工。
可动心轨(贝尔岔心)无缝道岔的钢轨接头除绝缘接头采用胶接绝缘接头外,其余接头应全部焊接;固定型道岔除绝缘接头采用胶接绝缘接头,辙叉曲股接头可采用冻结接头外,其余接头应全部焊接。
11.1.3 曲股接头冻结应采用高强螺栓,扭矩应保持1100~1400N〃m。
11.1.4 导轨、辙叉、心轨、翼轨的扣件扭矩应保持120~150N〃m;尖轨及其前后各25m范围内的基本轨扣件扭矩应保持在60~80N〃m。
11.1.5 铺设混凝土岔枕时,应用Ⅲ型混凝土枕过渡,道岔直向过渡枕:υmax≤120 km/h时,道岔直向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50根;160km/h≥υmax >120 km/h时,道岔直向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75根;道岔侧向过渡枕(含岔后长岔枕):18号道岔侧向过渡枕不得少于38根;30号和38号道岔侧向过渡枕均不得少于65根。
11.1.6 正线同一岔区,道岔与道岔之间应铺设与过渡枕同规格的轨枕。
11.1.7 交叉渡线道岔按整体无缝化设计施工,内部接头除钝角和锐角辙叉心前后冻结外,其余接头胶结或焊接。
11.1.8 成组更换道岔时,除已进行完清筛换砟施工外,须全断面更换Ⅰ级道砟(遇基床病害需同步铺设排水板)。
正线道岔换砟深度不得低于300mm,铺设土工布作业时,换砟深度不小于350mm。
特殊困难条件下道床厚度不足300mm时,应换砟至路基面,并做好排水坡。
砟肩宽度应不小于450mm,砟肩堆高由岔枕顶面往上l50mm。
站线道岔换砟深度根据现场实际进行设计确定。
11.1.9 铺设无缝道岔的锁定轨温必须符合设计文件要求,为观测和控制无缝道岔的位移量,每组须设3对观测桩,在限位器处设1对,在岔头、岔尾各设1对。
工艺名称:道岔定位调整(交叉渡线道岔)工艺编号:JY—08—06—03一、施工准备1.劳动组织2.工机具3・主要材料.设备二、操作程序1、工艺流程图2、操作方法1)、准备材料①、计算位于线岔交叉处下方的接触线由线岔至中心锚结的距离Lo②、根据L值选定线岔型号。
并测量出线岔管中心位置,做出标记。
③、分别选择A、B、C、D四个道岔和交叉渡线对称中心O点,共五个线岔。
2)、作业准备①、检查车梯外观状态,确保作业安全。
②、对A、B、C、D四个单开道岔,分别进行测量。
同进测量交叉渡线对称中心点O。
3)、安装定位装置①、经车站允许后,将车梯抬上轨道,作业人员上车,校核车梯高度。
②、梯车上作业人员在地而人员的配合下,用钢卷尺测量出腕臂上定位环的安装位置,将定位环移到此位置,坚固定位环螺母,至弹簧垫片平为止。
③、安装定位管及定位管“V”拉线。
④、在定位管上安装定位器。
并将两支接触线分别固定到所在定位器的定位线夹内。
⑤、按“作业准备②”中测出的接触线投影位置分别把两支定位器在定位管上固定好。
⑥、分别安装A、B、C、D四个单开道岔的定位装置。
4)、测量调整①、按“单开道岔标准定位安装调整”操作要领,分别调整好A、B、C、D四个单开道岔。
然后检查交叉渡线处两支接触线交点是否位于交叉渡线对称中心点上方。
②、若交叉渡线处,两支接触线交叉点对交叉渡线对称中心点上方偏差超标,则车梯依次至A、B、C、D四个单开道岔处,调整各悬挂点拉出值,使交叉渡线处两支接触线交点达到标准。
5)、安装线岔①、根据安装时的温度计算位于线岔下方接触线的偏移量△ Lo②、以线岔管中心点为准,将偏移量值标于线岔管上。
③、安装线岔。
使偏移量标记位于两接触线交叉点处。
④、线岔安装完后,检查上面一支接触线与线岔之间的间隙。
如间隙过大或过小,可通过增减线岔两端的垫片数量进行调整。
使线岔管与其交叉的接触线间有l~3mm的间隙。
⑤、分别安装A、B、C、D四个单开道岔和交叉渡线两接触线交叉处的线岔。
道岔组装与定位作业指导书一、施工预备1技术预备〔1〕依据设计图纸,了解每组道岔的类型、具体里程位置、方向及开向。
〕依据无佛道岔铺设技术要求,生疏把握《客运专线无佛道岔铺设技术条件》〔2中无酢道岔铺设及检验要求,生疏《客运专线无酢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23] 189 号〕。
2材料要求43 kg/m 钢轨、支撑丝杆、润滑油、40 mmX40 mmX3 mm 钢板垫片〔中部为凹形〕、轨距拉杆、20m 吊轨扁担梁3 主要机具设备汽车吊、手摇式起道机、内燃电动扳手、移位台车、螺杆调整器、侧向固定装置、精测小车、电子道尺、支距尺、塞尺、全站仪、水准仪等二. 施工工艺道岔到场后,通过道岔移位台车将道岔移至道岔铺设位置上,然后进展初调、精调固定,具体步骤:测量放样-道岔移位台车安装 T 道岔分段吊装纵移就位-连接长、短岔枕-安装螺杆调整器-道岔移位台车撤除-道岔初调-地锚钻孔-道床板钢筋 T 道岔精调一安装岔枕支撑丝杆及轨排固定地锚锚固-道床板模板安装一>二次精调 T 安装侧向固定支架。
1 测量放样无酢轨道道岔测量包括道岔位置测量和道岔内部线路几何形位测量。
无祚轨道道岔区测量,以CPIII 掌握点为基准,依据站场设计图进展道岔区掌握桩测量,确认无误后进展道岔桩位放样,形成无酢轨道道岔区测量基标网。
站场内的各组无酢道岔宜一次测试完成,并复核道岔间的相互位置,误差的调整应在站线中消退。
在水硬性支承层或钢轨混凝土底座上定位出道岔岔心、岔首、岔尾中心桩, 以及道岔前后50〜100m 范围内测放线路中线桩。
掌握点测设:(1)道岔中心掌握桩宜与站线轨道同时测设,误差调整应在站线测量中消退。
(2)应在道岔始端、道岔中心、道岔终端亡股和侧股的两侧位置及道岔前后50〜100m 范圉内设置掌握基桩,距线路中线的距离应为3〜4m,按坐标直接测设。
〕掌握基桩的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3① 按CPIII 基桩掌握前方交会法施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客运专线无酢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23] 189 号〕表3. 1. 1,表3. 1. 2 -2,表3. 2.4 条的规定,并按第3. 2.5 条的规定进展平羌〔安排调整误差〕。
全路既有线的6次大面积提速,共上道1.8万组提速道岔,外锁闭装置5.5万组(燕尾式0.16万组、钩型外锁5.34万组),转辙机6.7万台(S700K型2.2万台、ZYJ7型1.6万台、配套ZYJ7型的SH6型2.8万台、ZDJ9型0.1万台),密贴检;查器1.6万台。
目前,道岔转换设备故障占信号设备故障总数的30%以上,已成为提高信号设备运用质量的主要矛盾。
为防止外锁闭道岔转换设备发生故障,以及缩短处理故障时间,建议在维护和故障处理工作中考虑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 外锁闭道岔转换设备的维护1.1 增加巡视尖轨、基本轨“爬行量”的内容《铁路信号维护规则》要求外锁闭道岔转换设备的检修周期每月不少于2次,目前普遍存在检修次数少或时间不够、单纯增加“巡视”次数的现象。
减少或防止故障发生、提高转换设备运用质量的有效方法是在巡视工作中发现设备故障症状,然后在“天窗”点内检修或及时要点修复。
外锁闭道岔转换设备安装在岔枕上,不可避免地承受车辆的冲击振动,属于动态设备,其稳定性受道岔结构和车辆的直接影响,因此建议增加以下巡视内容: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以及两基本轨间的相对位移量(爬行量);观察列车通过时转换设备的振动幅度(或牵引点处岔枕的振动幅度)。
尖轨和基本轨位移量(爬行量)超标容易使外锁闭锁钩“卡阻”发生转换不良故障;振动幅度大过大容易使机械件磨损或断裂,同样会增加外锁闭“卡阻”故障,严重的会发生“锁闭”失效故障。
建议维护部门(以车间为单位)按照《维规》要求的内容进行检修的同时,可根据本地区的温差、线路、车辆和道岔状态,统计分析“爬行量”和“振动幅度”等数据,找出外锁闭装置“卡阻”规律并量化,并将其列入巡视工作内容,在检修中进行调整或整治,达到预防故障发生的目的。
1.2 《维规》中外锁闭道岔不采用2 mm锁闭的原因外锁闭道岔转换设备与传统的内锁闭转换设备有质的差别,因此《铁路信号维护规则》规定的技术标准也不相同。
成组更换道岔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1、赤大白铁路大板东站成组更换道岔相关设计文件。
2、现行有关铁路工程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暂行规定、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
3、现行铁路施工技术安全规程,国家、铁道部、铁路局有关安全管理办法、规定。
4、赤大白铁路有关建设管理办法。
5、现场勘测资料及项目部机械设备、人力资源及施工能力状况。
二、工程概况:1、大板东站P50-9型道岔需要更换,更换道岔的编号为:19#道岔,线路木枕更换为砼枕。
2、主要工程数量:更换道岔1组及木枕更换为砼枕。
三、施工劳动力及机具安排1、劳动力安排1)、施工总负责人一人,负责人力、物力和机械设备的调配与供应,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落实次日施工的准备情况。
2)、技术负责人一人,负责施工组织、技术工作(配轨、计算预留轨缝、制定施工计划)、质量、进度、作业流程的监控。
3)、安全负责人一人,负责施工中防护、人身安全及对标检查。
4)、综合部负责人一人,负责材料的发放及回收。
5)、施工现场负责人一人,负责施工的人员、机械组织。
6)、现场工务监管二人,负责施工丢掉那线路质量的监控。
7)、设置驻站一人、大小里程800米防护二人、中间防护一人,指派的防护员必须经考试合格的员工持证上岗。
8)、值班调度一人,负责施工“天窗点”的对外沟通和现场施工信息的上传下达。
9)、施工队伍:设置1个施工队伍,设置作业人员25人。
2、机具安排四、临时设施方案1、施工用电、用水:接铁路电源作为施工、照明用电,施工要点作业时备用24KW发电机1台。
2、施工道路:利用既有道路作为施工便道。
五、工期安排1、工期安排2015年6月10日至2015年6月25日。
六、施工方案1、施工准备施工前,落实好劳力,及时组织进场,调查联系料源,根据与设备管理单位签定的《施工安全配合协议》,提前联系电务等相关单位或部门,查明影响施工的相关设备,防护或迁移后再施工。
2、施工步骤(1)点前准备①、对19#道岔位置进行复测,现场进行标注。
S700K转辙设备故障的分析与处理济南铁路局潍坊电务段王璞王大鹏于兴民随柠}:支线的普遍提速年1|快速列车的开行.作为基础设备,MS700K电动转辙机为牵引动,J的提谴道岔缁到r广泛运用c现就Ll常维修中遇到的道葫扳不到底、道岔扳到底电转机。
譬擦’蕾转j苴麓无采示、道岔扳不动及道麓扳到底无表示等几种故障的发生原吲及处理办法做蝗纠步探讨。
一、道岔扳不到底(以币动道岔为例)-讧操道纰时,①控制台提连表示灯(TD),・直点亮,3{1秒后熄灭,挤岔铃u向,道2无是示;一:蔓外道岔燕尾锁块不到位,转辙机摩擦空转。
此时应将道岔扳动几次,若道岔扔扳不到底,喵迅速将道岔扳ii,1躁位,建波车站值班员变通进路接发列车。
造成遵岔扳不到底故障的原因很多,主要行以下几个方面:【、道篮密贴调整过紧.进行2mm试验.道德不锁闭,可减少密贴凋整片,必要时捌整滑块使用面,2、炎轨与基本轨间肯异物,应迅速清理。
3、滑床板起毛刺、严重锈蚀、缺油,应迅速打磨滑床板.注油。
4、燕尾锁块、锁闭杆、锁闭铁问出现卡阻。
卡阻原因:①锁闭杆不水平,应将锁闭杆中间4个螺丝松开,调整锁闭杆使其水平。
②燕尾锁块、锁增长杆、锁闭铁等有毛刺、飞边,应抓紧打磨.严重肯予以更换:③锁闭扦、锁闭铁及连接铁安装偏移量大于10ram,可通过调整工务钢扰解决,也可松开锁闭铁固定螺丝,词整锁闭铁位置予以克服。
5、杆件、导管及拐时等被石碴、煤碴、炉灰埋住受阻.应迅速清理。
6、锁闭杆、锁闭铁、燕尾锁块问的接触面,锁闭杆、燕尾秆与钢轨轨底的接触面.应注油。
7、转辙机内滚珠丝杠旷动超过lmm或松脱,检查滚珠丝杠是否完好。
8、工务病害。
影响道岔扳动的工务病害育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道岔不半直,钢轨水平、高低超过4ram:②尖轨尖端前基本轨长度超过29161{mm。
③钢轨轨距超过143511mm。
④基本轨有飞边。
⑤尖轨低于基本轨。
@尖轨弯曲等。
遇有工务病害使道岔扳不到底.应迅速请工务解决,不要急于打开转辙机处理故障。
第四节普通单开道岔的铺设与养护一、单开道岔的铺设(一)警冲标警冲标:是指示机车车辆停车时,不准向道岔方向或线路平面交叉处所越过的地点停车的标志。
根据机车车辆限界规定,由线路中心计算,一侧最大宽度为1800mm,当机车车辆停于道岔内方,相邻线路有机车车辆运行.两线路中心线之间必须保持不小于3600mm.才能顺利通过过。
另外还需考虑机车车辆运行中摆动等因素,所以规定警冲标设在两条线路会台处,两线间距为4m的中间,有曲线时还要按限界加宽。
例如在道岔后附带曲线内侧设置警冲标时,应按曲线内侧加宽办法计算,将警冲标与附带曲线的距离加大。
1、作用如图5-43所示,警冲标是信号标志的一种,其作用是为了使停放在I线上的列车或车辆,不妨碍相邻Ⅱ线上的列车安全运行。
规定I线的车辆末端不得越过警冲标。
所以警冲标就是为保证岔后两线的列车能相互安全通过而设置的。
在进行车站设计、计算股道有效长和铺设道岔等工作时,都须涉及和运用道岔中心至警冲标的距离l警。
2.位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警冲标应设在两会合线路线间距为4m的中间。
为保证行车安全,可采用警冲标至一股线路的垂直距离f=2m,如图5-44所示。
3.l警的长度道岔中心至警冲标的距离,可根据下列两种情况确定:(l)警冲标位于岔后两线路间的直线部分时,l警可按下式确定:常用的9、12、18号道岔,由岔心至警冲标的距离l列于表5-11中。
在铺设道岔时,应考虑到运用道岔中心至警冲标的距离。
单开道岔的铺设,基本上可分为新线铺设道岔和运营线铺设道岔两类。
由于两类铺设道岔的现场施工条件差别很大,故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
现将一般正常条件下的施工步骤、方法介绍如下。
(二)新线铺设道岔在新线上铺设道岔,有人工铺设与机械铺设两种方法。
1.人工铺设道岔人工铺设新道岔的工作过程,可按三个步骤进行,即准备工作、基本工作和检查整理工作。
准备工作:为保证新铺道岔的质量,在铺设前应充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98电子技术Electronic Technology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TYJL-II 型计算机联锁系统是由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制的一种双机热备计算机联锁系统,在我国的的铁路支线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掌握该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可以更好的理解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工作原理,以便掌握车站信号计算机联锁设备的日常维护,快速的处理设备故障,保障信号设备的良好运行。
1 TYJL-II型计算机联锁系统及特点1.1 TYJL-II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组成TYJL-II 型计算机联锁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的双机热备计算机联锁系统(见图1),设有监视控制机、电务维修机、联锁机、执行表示机等多个计算机,用来完成控制台操作、进路确选、进路锁闭、信号开放、信号保持、进路解锁等功能。
从逻辑关系上可以分为第一层:监视控制机和电务维修机,第二层:联锁机(执表机),第三层:故障——安全的接口系统。
为采集和驱动室外现场信号设备监控对象,还设有道岔控制电路、信号机点灯电路、轨道电路、站内电码化电路等执行组电路[1]。
1.2 TYJL-II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主要特点(1)联锁系统联锁机采用 STD 总线标准的工业控制计算机。
采用主备双机系统,备机有脱机、联机和联机同步三种工作状态,监控机、联锁机主机故障时,可实现人工切换、自动切换,保证联锁信号的不间断输出。
(2)联锁计算机层由APCI5093型CPU 板,APCI5656型ARCNET 通讯板,APCI5314型I/O 板构成。
通过CPU 板上的两块ARCNET 通信接口分别实现联锁主备机之间、联锁机与监控机和执表机之间的通信。
其中STD 一 01 (l)通信板通过联锁总线切换装置与监控机(JKJ )、执表机(ZBJ )通信,STD 一 01 (2)通信板实现主备联锁机之间的通信。
(3)联锁机与采集驱动层的故障——安全的输入输出I/O 模块之间采用CAN 总线进行数据通信。
一、问题描述道岔作为铁路运输调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关乎列车运行的顺畅与安全。
然而,近期对某段铁路道岔J2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定位侧限位块间隙存在不符合标准的情况。
二、问题影响分析1. 安全隐患:道岔定位侧限位块的间隙不符合标准将增加列车在道岔处发生脱轨、误轨等事故的风险。
2. 运行受限:道岔定位侧限位块间隙不符合标准可能导致列车运行受限,影响正常的铁路运输。
3. 设备损耗:道岔的定位侧限位块处于不符合标准的状态可能导致设备的磨损加剧,增加维修成本。
4. 影响调度效率:这一问题的存在将增加铁路运输调度工作的复杂性,影响调度效率。
三、原因分析1. 设计缺陷:道岔J2定位侧限位块的间隙不符合标准可能与设计上的缺陷有关。
2. 材料质量问题:定位侧限位块的制造材料、加工工艺等问题可能导致其间隙不符合标准。
3. 维护保养不当:长期使用和维护保养不当也有可能导致道岔J2定位侧限位块间隙不符合标准。
四、解决方案1. 技术改进:对道岔J2的设计进行技术改进,以确保定位侧限位块间隙符合标准。
2. 材料优化:对定位侧限位块的制造材料、加工工艺等进行优化,以保证其质量符合标准。
3. 加强维护:对道岔J2定位侧限位块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状态。
4. 监测检查:建立定期监测检查机制,对道岔J2定位侧限位块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实施方案1. 针对道岔J2的设计缺陷,由相关设计人员进行技术改进,确保定位侧限位块间隙符合标准。
2. 建立材料质量监控体系,对定位侧限位块的制造材料、加工工艺等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质量符合标准。
3. 加强对道岔J2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建立健全的维护保养管理制度,确保定位侧限位块处于良好状态。
4. 建立道岔J2定位侧限位块的定期监测检查机制,加大对问题的监测力度,确保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
六、预期效果1. 提升安全性:通过对道岔J2定位侧限位块间隙的调整,提升道岔的安全性,减少列车运行事故的发生概率。
第四节普通单开道岔的铺设与养护一、单开道岔的铺设(一)警冲标警冲标:是指示机车车辆停车时,不准向道岔方向或线路平面交叉处所越过的地点停车的标志。
根据机车车辆限界规定,由线路中心计算,一侧最大宽度为1800mm,当机车车辆停于道岔内方,相邻线路有机车车辆运行.两线路中心线之间必须保持不小于3600mm.才能顺利通过过。
另外还需考虑机车车辆运行中摆动等因素,所以规定警冲标设在两条线路会台处,两线间距为4m的中间,有曲线时还要按限界加宽。
例如在道岔后附带曲线内侧设置警冲标时,应按曲线内侧加宽办法计算,将警冲标与附带曲线的距离加大。
1、作用如图5-43所示,警冲标是信号标志的一种,其作用是为了使停放在I线上的列车或车辆,不妨碍相邻Ⅱ线上的列车安全运行。
规定I线的车辆末端不得越过警冲标。
所以警冲标就是为保证岔后两线的列车能相互安全通过而设置的。
在进行车站设计、计算股道有效长和铺设道岔等工作时,都须涉及和运用道岔中心至警冲标的距离l警。
2.位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警冲标应设在两会合线路线间距为4m的中间。
为保证行车安全,可采用警冲标至一股线路的垂直距离f=2m,如图5-44所示。
3.l警的长度道岔中心至警冲标的距离,可根据下列两种情况确定:(l)警冲标位于岔后两线路间的直线部分时,l警可按下式确定:常用的9、12、18号道岔,由岔心至警冲标的距离l列于表5-11中。
在铺设道岔时,应考虑到运用道岔中心至警冲标的距离。
单开道岔的铺设,基本上可分为新线铺设道岔和运营线铺设道岔两类。
由于两类铺设道岔的现场施工条件差别很大,故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
现将一般正常条件下的施工步骤、方法介绍如下。
(二)新线铺设道岔在新线上铺设道岔,有人工铺设与机械铺设两种方法。
1.人工铺设道岔人工铺设新道岔的工作过程,可按三个步骤进行,即准备工作、基本工作和检查整理工作。
准备工作:为保证新铺道岔的质量,在铺设前应充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1)熟悉道岔布置图不同轨型不同号码的道岔,各有其相应的标准布置图,铺设前应熟悉该道岔的类型、构造、主要尺寸、各部配件及数量等。
(2)料具准备①材料:道岔材料运至现场后,应进行详细的检查、核对。
可按转辙器、辙又及护轨、连接部分及岔枕四个部分,仔细清点数量和检查类型的规格。
各部钢轨、垫板及岔枕等都应丈量长度,并用白铅油标注型号尺寸,分类堆码整齐。
垫板在工厂已分组捆好的,不要拆开,以免混乱或丢失。
如发现有缺少或尺寸类型不符者,应及时补充或修改。
此外,道岔前后所用的短轨,异型夹板等也应事先准备好。
②工具:铺钉道岔用的各种工具如撬棍、道钉锤、夹轨钳、杠子、钢轨锯、枕木夹钳、道尺、方尺、木钻、间隔绳、钢尺及粉笔等,都应事先准备齐全。
(3)整平路基面:道岔范围内的路基顶面如有凹凸不平现象时,应进行铲平或填夯,使之平整,以便于铺放岔枕和钉连轨件。
若道岔范围内事先已铺轨时,应将道岔前后轨道仔细拨正,然后将道岔位置内的轨节拆除。
(4)测定(校核)道岔位置桩:如图5-46所示。
根据站场图中坐标的里程,在路基面上首先确定道岔中心桩,然后分别由道岔中心向前量测道岔前部长度,钉出岔头桩,向后量测,道岔后部长度,钉出岔尾桩以及侧线岔尾桩。
钉立道岔位置桩,必须用钢尺精确丈量并核对。
若道岔侧线后设连接曲线时,应将连接曲线的交点桩、曲线起、终点桩等一并测定。
由于岔头、岔尾桩不一定恰好在铺设的接头位置上,因此,还需在道岔前后插入短轨。
但为了使基本轨前面尽量不铺设短轨和减少锯轨的数量,允许将道岔实际钉设位置较站场布置图中的设计位置向前或向后移动6. 25m,但不能影响股道的有效长度。
基本工作(1)铺摆岔枕:沿道岔直线上股枕木头位置,由岔头至岔尾插立间隔绳(绳距直线中心巡为1. 25m),绳上标有岔枕间距尺寸标记,作为散布和摆放岔枕的依据,并注意将岔枕由岔尖至岔尾按规定长度及根数依次对正标记摆放,大致方正。
(2)散布配件:按照道岔布置图中规定的部位,散放相应的垫板、夹板、轨撑、螺栓和道钉等,注意有些配件有左右之分和前后之别,防止颠倒错放,散布时可放在岔枕顶面上或枕木头外侧的路基面上。
(3)岔枕钻孔:由于道岔内的垫板形式、尺寸以及钢轨在岔枕上的位置不同,因此,在钻孔前必须仔细正确地打出道钉孔位置印,然后按照孔印位置进行钻孔,其方法如下:①直股:铺设平垫板的岔枕,可用普通轨道的枕木钻孔样板打印,铺设其他垫板(如滑床板、辙前垫板、护轨垫板及桥型垫板等)的岔枕,要根据轨距、轨头、轨底和垫板尺寸,计算出枕木端头至垫板的距离,划出垫板的边线位置,然后摆上垫板(如滑床板),按垫板孔眼打印。
②曲股:曲股的道钉孔,应在直股道钉打入后,根据支距及轨距尺寸划出垫板的边线,再照垫板孔眼打印。
(4)铺钉轨道:铺钉道岔钢轨,一般可按下述步骤进行。
①铺钉直股及辙叉抬摆钢轨:按图5-47中所示Ⅰ-1~Ⅰ-9的顺序,将基本轨、中轨、主轨及护轨、尖轨及辙叉抬摆到岔枕上,使岔头、岔尾与中心桩对齐。
②铺导曲线上股钢轨抬摆图中Ⅰ-1~Ⅰ-3的上股尖轨和导曲线钢轨,连接好接头。
③铺导曲线下股钢轨抬摆图中Ⅲ—1~Ⅲ-3的导曲线下股钢轨和护轨,连接好接头,放入垫板,以导曲线上股为准,按规定的轨距及递减距离(前三后四),钉好下股。
④安装连接杆在两尖轨中间部分安装连接杆,第一根长度最短,系用方钢制造,其余几根系用扁钢制造,第三(四)根长度最长。
要求两根尖轨应连成一个整体,使摆动灵活,尖轨竖切部分与基本轨密贴,动程尺寸在142~152mm之间。
最后是安装转辙机械。
检查整理工作(1)检查各部间隔尺寸①全面检查道岔各部轨距,其容许误差在尖轨尖端处为土1mm(指有控制锁的遵岔),其他处为+3,- 2mm。
②检查139lmm及1348mm两个间隔尺寸是否符合规定数值。
⑧全面检查各部垫板的位置是否正确,有无错置倒放以及轨底未落槽等现象,结合检查进行岔枕的全面方正。
④检查核对导曲线支距尺寸,容许误差为±2mm,或用5m长度的线绳检查导曲线正矢,容许误差最大、最小差数不得超过3mm。
(2)检查尖轨密贴情况扳动转辙器,检查尖轨摆动是否灵活,是否与基本轨完全密贴,如果发现不密贴时,应找出原因进行调整。
影响尖轨不密贴的原因,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①闸座位置不对,应进行调整;②连接杆长度不合适,应对连接杆的顺序、长度及类型进行检查,有无颠倒安错等情况,最后可将尖轨的接头铁(耳铁)螺栓进行调整,使尖轨全部密贴;③尖轨本身弯曲不直或有硬弯,背面有肥边或顶铁过长等。
(3)整理①补足全部道钉,上紧各部螺栓;②仔细拨正道岔位置,使之与前后轨道连接方向顺直;③若铺设完毕后向直线开通(侧向不开通)时,应将道岔转辙器加锁,或用夹板及道钉将尖轨钉固,以保证安全。
2.机械铺设道岔为进一步提高道岔铺设的效率和质量,或由于地区条件和劳力等的限制,可采用机械化铺设的方法进行,即把需要铺设的道岔,在轨排组装基地预先钉好,再拆开分成三个或四个分块,这些分块按铺岔顺序装在轨排运送车上运至现场。
麓工时利用起重设备或铺轨机进行铺设,如图5-48所示。
分块的划分应考虑道岔中接头的位置、起重设备的起重能力,以及分块的先后铺设顺序(逆向铺设或顺向铺设)等因素。
分块不宜太多,以免过于分散。
图示为一组道岔分三块的铺设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道岔基本上分成转辙器、连接部分及辙叉三个部分,分块的吊装是按从转辙器部分顺序向辙叉部分进行的。
(三)运营线铺设道岔在进行股道延长,增设支线以及专用线接轨等工程时,都需要在既有线上镶设新道岔。
在运营线上铺设道岔是一件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其特点是在不影响列车运行的条件下,在一定的封锁线路时间内,做到准备工作完善,施工组织严密,既安全又离质量地完成铺设工作。
1.道岔位置的测定在现地测定道岔位置时,必须掌握出岔点、道岔号码及道岔主要尺寸。
具体测定方法如图5-46所示。
(1)拨正出岔处及其前后的线路方向,定出直线中心位置。
(2)根据设计图规定里程位置,在直线中心线上定出新铺道岔的中心位置。
一般可利用原来的钢轨接头作为新铺道岔的基本轨前接头(岔头),相应的定出岔心位置和岔尾位置,这样可避免岔头配短轨。
(3)以岔心为基准,向前量取道岔前部长度,定出(校核)岔头桩,向后分别沿直线、侧线各量取道岔后部长度,定出(校核)岔尾桩,以岔尾距检查是否正确。
2.道岔铺设的施工方法运营线铺设道岔应遵循的原则:首先必须充分作好准备工作,把一切能预先做的工作(即不需封锁线路所能做的工作)尽量放在准备作业内完成,争取最大限度的压缩基本作业(即需要封锁线路才能进行的工作)时间;其次,应集中力量先铺直股,开通直线保证行车,侧线在不封锁线路的条件下,利用列车间隔进行铺设与整修。
现将一次双股铺设法的作业步骤介绍如下:准备作业(1)施工前的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为施工条件、工作情况、材料堆放位置等,作为编制作业计划的依据。
(2)测量道岔长度施工负责人在施工前对道岔中桩要用钢尺进行精细的丈量核对,以防错误,同时对道岔前后的钢轨长度,也应进行精细量测,以便锯配短轨和确定两端接头位置及轨缝大小。
3)调整道岔前后轨缝及锁定线路道岔前后的线路轨缝如有连续瞎缝或大轨缝时,应先调整并加强防爬锁定,防止拆开线路铺入道岔钢轨时,发生钢轨拨不进或连不上的现象。
(4)运送材料、工具及岔枕钻孔将道岔所需用的全部材料(包括配件、配轨、岔枕以及异型夹板等)及所用工具运至施工现场’并逐一核对是否有误。
在岔枕头上写明顺号及长度,按铺设次序堆放好。
道岔前后所配短轨进行准确量锯,并钻好螺栓孔。
(5)划岔枕间隔及抽换岔枕①划岔枕间隔印:根据已测定的道岔位置,在原线路钢轨的腹部内侧,按照道岔布置图上规定的岔枕间距尺寸划上标印。
②抽换岔枕:根据已划好的岔枕间隔印,每隔6根枕木将原铺枕木换成岔枕,交错进行,并注意将每根新岔枕下面的道床捣固密实。
上述工作完毕后,应对轨距、水平全面检查一遍。
(6)散布道岔垫板、道钉及各种零件将道岔各部垫板按顺序位置散布于岔枕头上,连杆、轨撑等零件散布于所在位置的枕木盒内。
(7)松动螺栓加垫圈将计划拆开接头的螺栓,逐个松开涂油并加垫垫圈再拧紧。
若接头为六个螺栓时,可先拆去2、5螺栓,只拧紧四个。
这样可以节省封锁线路后拆卸接头螺栓的时间。
(8)做好下股基本轨的弯折工作新道岔的下股基本轨如尚未弯折时,如12号道岔的基本轨应按图5-49的规定尺寸进行弯折。
(9)连接道岔钢轨构成轨组将道岔直股钢轨(包括道岔前后所配短轨)分别连接成钢轨组,留够轨缝,上紧螺栓,然后将已连接好的道岔钢轨组放在道心内拨正位置,注意新轨组距原有钢轨头部内侧的净距,应不少于200mm,轨面不应高出原轨面25mm,并用道钉将轨组临时钉固,轨组两端安装木梭头以保证行车安全,如图5-50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