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水的组成5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18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篇1课型:试验探究课课时:1课时学问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通过电解水的试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科学素养目标:初步培育同学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依据电解水的试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试验器村,同学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复习争论:讨论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状况,同学们调查状况如何,相互展现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缘由有哪些,应如何消退或削减污染。
参考要点: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缘由a工业“三废”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③消退或削减污染的建议a严控工业“三废”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洁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叙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掩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
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特别亲密,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晰有关水的学问,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叙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看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同学争论:小组汇报要点:1、无色无味液体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同学试验:讨论水的组成(试验3-1)经过试验,同学得到下列结论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同学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育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学试验:(试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推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同学结合上述试验结论争论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说课稿(共5篇)篇1:《水组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是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是如何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水,学生还是陌生的。
本课题要紧扣教材,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开展,既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有利于缩小学生对于化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从水的电解实验与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开始的,在此过程中,直观的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与方法,这种展现方法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本课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认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的氧气的知识,能够区别并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由对水的分解反应的认识学习,深化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的生成,但元素种类不变。
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正确书写化学式打下了基础。
(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氢气的性质。
(3)了解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并学会区分。
2.过程与方法(1)结合教材,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过程中体会科学的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对电解水的化学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保持对生活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四)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认识和区分。
(五)教具准备试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电解水装置。
二、说学生九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首先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
其次是知识基础: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的对水的物理性质有所了解。
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
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制定依据】课标考纲:1、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2、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
3、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材分析:自然界的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本课题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意境。
本课题的主体知识为水的组成,大家都熟悉水,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充分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
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对自然界的水是非常熟悉的,都能认识水的一些性质,比如:无色、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密度为1g/cm3,沸点是在1标准大气压下为100℃,熔点为0℃,以及水的用途:农业灌溉、洗碗、洗菜、运输业等等。
当然也知道水是一种纯净物,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如水的组成等,学生是陌生的和不习惯的。
难点预估:1、通过电解水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助学预案:从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
课题3 水的组成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应为2:1,但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两倍,原因主要有:(1)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在水中,氧气的溶解度比氢气大;(2)在电解过程中会有副反应发生,消耗了氧气,使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低。
3.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然后移开拇指点火,假如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
1.单质和化合物都必须是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2.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1.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可记为“正氧负氢”(谐音记为“正养父亲”)。
2. 从微观角度判断物质类别的方法(1)混合物与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若分子不同,属于混合物;若分子相同,则属于纯净物;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若原子不同,属于混合物,若原子相同,属于纯净物。
(2)单质与化合物对于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
知识点一氢气1.氢气是一种__________的气体,___ 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
氢气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
知识点二水的组成2.水的组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此实验证明了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___________和_________;说明水是由_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元素组成的。
知识点三单质和化合物3.由_____________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______________的叫氧化物;由________________的纯净物叫单质。
水的组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到水的组成元素。
2.体验科学家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实验药品以及仪器]
水电解器、直流电源、导线、开关、火柴、小木条、抹布
水(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
[实验步骤]
1.电解水
(1)用手挤压橡胶管中的玻璃球,同时将水注入电解槽中,注意一定要将电解槽中以及尖嘴管中的空气排尽。
(2)连接装置,将电解器正极与电源正极相连,负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3)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1. 水电解,正极产生;负极产生
2.文字表达:
[问题与交流]
1.
2.
3.
4.。
课题3 水的组成一.知识教学点1.水的物理性质。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H2O。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确定水的元素组成,引出氢气。
2.难点:水的化学式的确定。
3.疑点:水的化学式为什么是H2O。
4.解决办法:由产生的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氢气与氧气的密度计算出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再由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出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三.教学步骤本节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教材。
通过电解水实验的事实,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并且通过实验和推导要给学生一个启示,物质的化学式是实验事实再通过严格的计算得出的,不是凭空捏造的,从而深刻理解课文含义,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本节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引出氢气,为下一节内容打基础。
所以本节的关键是做好实验,一定要保证实验成功,否则必须重做。
以使学生对实验事实有正确的表象。
使他们可以进行正确的分析,得到正确结论。
三、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水污染的形成,危害以及防治办法。
知道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保护水、爱惜水,节约用水。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的物理性质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强调]:水是一种纯净物,而江水、河水以及我们日常所用的自来水都或多或少带有杂质,是混合物。
通常我们化学中所说的水或蒸馏水都是指纯净的水。
在前面我们学化学式时,我们就已经知道水的化学式是H2O。
水是我们天天接触到的东西,但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首先我们来学习水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蒸馏水。
[学生活动]:观察后描述一下水的颜色、状态,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概括一下水的物理性质。
[总结板书]: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并且,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lg/cm3,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通用6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教学工具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条、酒精灯、小试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
从太空上观察。
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种蔚蓝色物质是什么呢?对,是水。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
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
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进新课师: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
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教师先进行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所示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现象](1)通电后,正负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2)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