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江永回龙圩煌斑岩特征——兼论华夏地块西部煌斑岩类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5.15 MB
- 文档页数:12
湘东北钠质煌斑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贾大成;胡瑞忠;卢焱;谢桂青;丘学林【期刊名称】《自然科学进展》【年(卷),期】2003(013)001【摘要】在湘东北中生代陆内拉张带中发现了一组特殊的钠质煌斑岩.岩石以富Na 2 O,高TiO 2 和Nb,Ta,Nd,LREE弱富集以及不出现负铕异常为特征.测得Rb-Sr同位素年龄为136Ma.Sr同位素初始比值为0.705331,Nd同位素初始比值为0.512639~0.512654,ε Nd (t)值为+3.5~+3.8.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具有洋岛玄武岩(OIB)地幔源区性质,构成特殊的钠质煌斑岩地幔源区.推测钠质煌斑岩形成于板内软流圈地幔上涌的地幔热点式构造环境,来自软流圈含挥发分的流体/熔体与下地幔的交代作用可能是制约钠质煌斑岩形成和陆内拉张的主要因素.【总页数】5页(P52-56)【作者】贾大成;胡瑞忠;卢焱;谢桂青;丘学林【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130026;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130026;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相关文献】1.攀西古裂谷钠质碱性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以红格、白马和鸡街岩体为例 [J], 夏斌;刘红英;张玉泉2.华夏陆块钠质高镁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J], 郭恒飞;巫建华;郭国林3.江西安远路迳金伯利质煌斑岩筒的Rb-Sr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叶松;杨眉;叶德隆;邰道乾;任迎新4.湘东北地区晚燕山期细碧质玄武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J], 许德如;贺转利;李鹏春;陈广浩;夏斌;符巩固5.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乌鲁瓦提煌斑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晁文迪;陈帅;宋志程;姜安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桂东北煌斑岩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桂东北地区为华南地区的重要构造带之一,具有复杂多变的地质背景。
煌斑岩是该地区的一种特殊岩石类型,是由岩浆在地下深处形成的。
在研究其形成过程和区域分布规律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历程、成矿作用规律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等方法,研究桂东北地区煌斑岩的岩石特征、成因机制、形成时代和地质意义。
三、研究内容
1.野外地质调查
在桂东北地区选择几个煌斑岩分布较广的地点进行野外地质调查,记录岩石的产状、岩性特征,建立该地区煌斑岩的岩石类型分布图。
2.岩相学分析
对采集的煌斑岩标本进行薄片观察和显微照相,研究其岩石结构、成分特征以及岩石变形情况。
3.地球化学分析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XRF)对煌斑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
4.同位素地质学研究
利用锆石U-Pb年代学方法和辉石中微区成分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煌斑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机制。
四、研究意义
1.对桂东北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和成矿作用规律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为该地区的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支持。
3.丰富和完善煌斑岩的地质识别标准和分类体系,对煌斑岩的成因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煌斑岩类一、一般特征煌斑岩类:是一种暗色矿物含量高的暗色脉岩。
多为斑状结构,有的为等粒结构,黑云母和角闪碱理最常见的暗色矿物,辉石次之,橄榄石较少,浅色矿物中长石类也是常见矿物,副矿物有磷灰石、榍石、磁铁矿和锆石。
暗色矿物多,且为自形晶和自形斑晶,这是煌斑岩类的典型特征,称为煌斑结构。
煌斑岩类容易风化和蚀变,形成碳酸盐、绿泥石、高岭土等。
蚀变后的暗色矿物多保留原不的晶形,长石则常常模糊不清甚至无法鉴定。
在化常成分上,铁镁氧化物、碱磷以及挥发份较高,SiO2含量28-52%变化大,多数接近基性岩,少数接近超基性岩。
煌斑岩色深,有的结晶较细,往往与正常的暗色脉岩和玄武岩难于区分。
但是,结构是其重要的区别之一。
二、种属划分当煌斑岩的基质中长石成份无法鉴定时,仅根据主要暗色矿物粗略划分为云母煌斑岩,角闪煌斑岩及辉石煌斑岩三种。
如果长石保存较好,结合长石和主要暗色矿物可进一步详细定名。
可以有一定数量的辉石、也可以有橄榄石。
煌斑岩类也可分为两个系列,即钙碱性煌斑岩和碱性煌斑岩。
前者主要与花岗岩状杂岩体相伴生;后者主要与碱性杂岩体或碳酸岩类伴生。
碱性煌斑岩以含有似长石及碱性暗色矿物为特征。
三、主要种属描述1、钙碱性系列1)云煌岩:为最常见的一种煌斑岩。
主要矿物为黑云母、富钾的碱性长石、有些还可见到橄榄石假象或石英、透辉石、斜长石、磷灰石等。
黑云母多呈褐色,略带红色,有时为绿色、多具六边形自形晶,并常由颜色深浅差异而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环带结构。
2)闪辉正煌岩:由富钾碱性长石、自形普通角闪石绿色和棕色及透辉石质普通辉石组成,多少含有斜长石、黑云母、石英、磷灰石、磁铁矿等。
斑状结构,但有的没有斑晶。
3)斜云煌岩或云斜煌岩:由斜长石、黑云母,普通辉石组成。
斜长石为中长石或更长石,有时呈斑晶出现4)斜闪煌斑岩:原称斜长煌斑岩或闪斜煌斑岩,主要由普通角闪石(绿及褐色)和斜长石组成。
角闪石呈斑晶,基质中呈自形晶粒出现,含量可达40%以上,还可有透辉石、橄榄石(假象),黑云母、正长石、石英、磷灰石。
中国地质GEOLOGY IN CHINA第37卷第1期2010年2月Vol.37,No.1Feb.,2010煌斑岩———特别是碱性煌斑岩与金矿化有密切联系,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1-4]。
有人认为煌斑岩至少可视为良好的找矿标志,是金矿化的物质来源之一[5-6]。
湖南境内的煌斑岩也分布较广泛,按路凤香等[7]根据煌斑岩K 2O 、Na 2O 和Al 2O 3的含量分类,大致有钾质碱性煌斑岩、钠质碱性煌斑岩和钾镁煌斑岩等。
钾质碱性煌斑岩分布在湘中、湘西南的锡矿山、安化、洞口、溆浦、祁东、桂阳、冷水江、江永一带[8,9];钠质碱性煌斑岩分布在湘东北广泛地区[10,11];钾镁煌斑岩则分布于宁远[12]及宁乡一带。
而在湘东北临湘地区,笔者在《湖南省区域地质志》编志过程中,通过野外工作发现除前人发现的钠质碱性煌斑岩外,还分布较多的钾质碱性煌斑岩类型,本文就煌斑岩的40Ar-39Ar 测年及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作详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简单讨论煌斑岩形成的构造背景。
1岩石产出背景及岩石基本特征临湘地区的煌斑岩主要见于临湘市南西约12km 的市白石园林场西侧、临湘市南东约35km 的龙源乡东侧等二处。
煌斑岩呈岩脉(墙)状侵入于中元古代雷神庙组和小木坪组之中,多沿断裂带分布,走向近东西向或北西西向,个别近南北向(图1)。
脉宽1~5m ,长十几米至近百米。
煌斑岩脉分布区伴随有同方向的闪长岩脉和花岗闪长斑岩脉分布。
煌斑岩呈灰绿色,质地致密,主要岩石类型有云煌岩及云斜煌斑岩两种。
云煌岩:岩石具斑状结构,斑晶成分主要为黑云母、透长石等;黑云母斑晶为自形晶,有的边缘呈凹凸不平的“雉谍状”边缘;透长石斑晶为板状或短柱状,有时见卡氏双晶,边缘有的与石英呈显微文象交生,斑晶大小为0.5~2mm ,斑晶含量占岩石的3%~5%。
基质主要由透长石(45%~50%),黑云母(35%~40%),角闪石(5%~10%),单斜辉石(0.5%~1%),石英(1%~2%)等组成。
湖南江永回龙圩煌斑岩特征——兼论华夏地块西部煌斑岩类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杨金豹;赵志丹;时毓;盛丹;方贵聪;吴祥珂【摘要】利用锆石U-Pb年代学、矿物化学、全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华夏地块西部煌斑岩类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回龙圩云煌岩形成时代为172 Ma,斑晶为金云母,全岩主要化学成分SiO2 47.84%~48.91%、Al2O311.42%~ 12.35%、CaO 10.91%~ 13.14%、K2O 2.34%~3.65%,Mg#为64~ 71,为钾玄质碱性基性岩.云煌岩稀土元素总量较低(∑REE=171~ 187),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LREE/HREE=10 ~11),δEu =0.85~0.87,类似洋岛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微量元素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云煌岩(87Sr/86Sr),为0.705 930~0.706 170,(143 Nd/144Nd),为0.512 334~0.512 379,εNd(t)值为-0.74~-1.61;全岩δ18 OV-SMOW值为9.7‰.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回龙圩云煌岩为受富集组分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富集组分为来自软流圈的含上地壳或俯冲洋壳沉积物的流体.华夏地块西部沿祁东至罗城一带分布的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的煌斑岩类和碱性玄武岩表明,区域上在这3个阶段有深大断裂活动,意味着华夏地块西部地区从晚三叠世以来就转换为岩石圈伸展的构造背景,该背景激活了长期存在的薄弱地带,华夏地块西部有煌斑岩类和碱性玄武岩分布的祁东至罗城一线可能是华夏地块西缘与扬子地块的分界线.【期刊名称】《桂林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9)001【总页数】12页(P1-12)【关键词】煌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构造意义;华夏地块【作者】杨金豹;赵志丹;时毓;盛丹;方贵聪;吴祥珂【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有色金属开发与材料加工协同创新中心,广西桂林541006;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6;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有色金属开发与材料加工协同创新中心,广西桂林541006;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6;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国土资源评价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07;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有色金属开发与材料加工协同创新中心,广西桂林541006;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6;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6;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南宁5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3;P597.3华南板块经历了从印支期特提斯构造域(挤压型)向燕山期太平洋构造域(伸展型)转换的过程[1]。
1.岩石呈灰黑色,球状风化,风化面呈灰褐色,斑状结构,斑晶矿物为黑云母和斜长石,块状构造,初步定名为煌斑岩镜下鉴定:岩石呈斑状结构,斑晶矿物为黑云母和斜长石,其中黑云母,呈长柱状到针状,薄片下为黄褐色,多色性显著,平行消光,最高干涉色Ⅱ级中部,正延性,占矿物总量10%左右,发生绿泥石化;斜长石,聚片双晶,呈长条状,薄片中无色,干涉色Ⅰ级灰至黄白,粒径0.3mm 左右,轻微绢云母化。
约占矿物总量70%,其余为基质,基质主要为斜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组成。
另外可见少量磁铁矿,约占5%。
斑状结构,基质具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定名:云斜煌岩2.岩石较新鲜,呈暗绿色,风化面呈褐色,质密,斑状结构,斑晶矿物主要为斜长石,少量角闪石,含铁质,块状构造,初步定名为煌斑岩镜下鉴定:岩石呈斑状结构,斑晶矿物占矿物总量的60%,主要为角闪石和斜长石,角闪石呈长柱状到针状,薄片下为黄褐色,多色性显著,斜消光,最高干涉色Ⅱ级中部,正延性,约占斑晶总量50%,发生绿泥石化;斜长石呈长条状,薄片中无色,干涉色Ⅰ级灰至黄白,发生绢云母化,占斑晶40%,基质为全自形结构,细粒-显微晶质结构,主要为斜长石。
次要矿物为磁铁矿和黑云母,磁铁矿不透明,呈不规则粒状,约占6%。
黑云母,一组极完全解理,平行消光,约占4%。
石英少量,双晶,Ⅰ级黄白,长约3mm,占6%。
块状构造。
岩石定名:闪斜煌岩成因分析:青岛地区处于郯庐断裂带次级断裂带上,煌斑岩形成于燕山晚期崂山阶段花岗质岩石侵位以后;矿物成分以普通角闪石、黑云母及斜长石为主;化学成分上碱性、钙碱性岩系。
在三叠纪时苏鲁洋发生了大规模的消减,晚侏罗-早白垩世再次发生了消减并闭合。
苏鲁洋的闭合导致了中国东部高原(燕山造山带)的形成,大量扬子区的下地壳物质通过苏皖地块的俯冲进入地幔楔,从而形成了由下插的大洋板块、上覆的楔型地幔及地壳物质组成的类似弧火山的富集地幔源。
诱发岩浆熔融作用在碰撞作用的同时,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期间,燕山造山带发生快速坍塌,导致岩石圈的快速张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