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学》临床,绪论、仪器、蛙心
- 格式:ppt
- 大小:2.97 MB
- 文档页数:60
《机能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机能实验学是以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为基础,通过对三学科实验教学的优化、融合、重组形成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实践课,是以动物实验和人体功能观察为手段,探讨人体机能活动规律及其在疾病状态或药物干预下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综合性实验课程,是机能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实验技能、基本的经典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局部手术操作;掌握常用实验溶液的配制方法:学会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数据处理;学会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从而提高对功能学科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对科学工作严谨求实的作风,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临床妇产、急救医学、眼耳鼻喉科学、医学美容、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法医学专业(方向)医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中每一实验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68学时。
四使用教材:《机能学实验指导》,自编,石京山,4版,2006年。
Ⅱ正文实验一概述一教学目的(一)明确机能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每一次实验,在实验中不断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掌握BL-410、BL-420E和ASB240U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操作。
机能学实验一、课程简介机能实验学是融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为一体的新型实验课程,是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富于创新精神、适应未来医学科技竞争的新型医学人才。
机能学实验为独立设置的专业必修课程。
机能学实验课程内容包括:机能实验学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实验动物的选择及手术;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实验常用溶液的配制;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与探索设计性实验;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的书写等。
通过机能实验学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动物实验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观察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复制某些疾病模型以及应用多种手段防治,以巩固生理、病理生理和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在实验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严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科学思维方法;学会观察、记录、比较、分析和综合实验结果。
机能学实验教学是实现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实验课程,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人体机能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综合运用功能学科群知识的能力,培养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深入学习临床医学和其他医学课程打下良好、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机能学实验教学应实施自主学习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以虚拟实验为基础,以临床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自主学习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思辨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实验教学内容1.实验总论机能实验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熟悉和掌握机能实验学的基本方法、理论和技术对于学习机能学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内容:常用机能学实验方法,手术的基本操作,动物模型制作;了解常用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内容。
基本要求:掌握机能学实验常用动物实验方法和模型制备,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了解动物手术的基本操作。
2.室性早搏的产生心肌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心肌的生理特性是心脏完成泵血功能的前提。
《机能实验学》考试大纲课程编号:03060010课程名称:机能实验学(Experimental Course of Function )学分:4.5总学时:80学时适应专业: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考试形式:闭卷一、机能实验学总论一、知识范围1.了解:(1)学习机能实验学课程的目的和要求(2)机能实验室规章制度2.熟悉:(1)机能实验学的概念(2)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的书写3.掌握:(1)常用实验仪器、器械、溶液、实验动物的使用(2)动物的捉拿、麻醉、固定方法、给药方法及实验动物处死方法(3)VBL-100医学机能虚拟实验室的使用方法二、考试要求1.机能实验学的概念。
2.常用实验仪器、器械、溶液、实验动物的使用。
3.实验动物的捉拿、麻醉、固定方法、给药方法及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
4.VBL-100医学机能虚拟实验室的使用方法。
5.RM-6240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动物常用手术方法一、知识范围1.了解:(1)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及特点(2)实验动物的品系(3)实验动物的选择和编号2.熟悉:(1) 家兔颈部手术、腹部手术、动脉插管术、静脉插管术、气管插管术等方法(2)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3.掌握:(1) 哺乳类、两栖类动物手术器械的使用(2) 蛙坐骨神经干、腓肠肌、离体蛙心等标本的制备方法二、考试要求1. 家兔颈部手术、腹部手术、动脉插管术、静脉插管术、气管插管术等操作方法。
2. 哺乳类、两栖类动物手术器械的使用。
3. 蛙坐骨神经干、腓肠肌、离体蛙心等标本的制备方法。
4. 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
三、豚鼠一侧迷路破坏的观察一、知识范围1.熟悉:破坏动物迷路的方法2.掌握:迷路在调节肌张力、维持姿势中的作用二、考试要求1. 迷路在调节肌张力、维持姿势中的作用。
四、小鼠脊髓半横断损伤的观察一、知识范围1.熟悉:小鼠脊髓半横断的方法2.掌握:(1)脊髓感觉传导功能的交叉现象(2)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躯体运动障碍的认识二、考试要求1.躯体感觉在脊髓水平的传导路径。
一、实验目的1. 观察蛙心兴奋性的变化规律。
2. 研究蛙心兴奋在心脏内传导的特点。
3. 了解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发生机制。
二、实验原理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后,膜电位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分为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阶段,其中去极化阶段产生兴奋,复极化阶段恢复静息电位。
兴奋在心脏内传导,使心脏各部分协调工作。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青蛙1只2. 实验器材: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蛙心夹、蛙板、蛙钉、蛙心导管、蛙心刺激器、生理盐水、任氏液、电生理电极、显微镜、手术刀、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将青蛙置于蛙板上,用蛙钉固定四肢。
2. 切开青蛙的胸部皮肤,暴露心脏。
3. 用手术刀剪开心包,暴露心脏表面。
4. 将蛙心导管插入心脏,连接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5. 设置刺激器参数,进行蛙心刺激实验。
6. 观察心脏兴奋性的变化规律,记录动作电位波形。
7. 将蛙心导管插入不同部位,观察兴奋在心脏内传导的特点。
8.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青蛙心脏在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分为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阶段。
2. 在心脏的不同部位,兴奋传导速度不同,心房传导速度最快,心室传导速度最慢。
3. 通过改变刺激强度和频率,观察到青蛙心脏兴奋性的变化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兴奋性随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兴奋性会降低。
六、实验结论1. 蛙心兴奋性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分为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阶段。
2. 兴奋在心脏内传导,使心脏各部分协调工作。
3. 心脏不同部位的传导速度不同,心房传导速度最快,心室传导速度最慢。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部分青蛙心脏在受到刺激后,动作电位波形不完整,可能是因为实验操作不当或动物个体差异。
2.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验证了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发生机制和兴奋在心脏内传导的特点。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观察到了青蛙心脏兴奋性的变化规律和兴奋在心脏内传导的特点,加深了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发生机制和心脏生理功能的理解。
一、实验目的1. 学习离体蛙心灌流的方法。
2. 观察理化因素对蛙心活动的影响,如离子浓度、药物等。
3. 掌握实验记录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蛙心灌流实验是生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将蛙心置于人工灌流系统中,模拟心脏在体内的生理环境,研究各种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蛙心无营养性血管,离体后采用人工灌流的方法,仍可保持其新陈代谢,心脏仍能有节律的自动收缩、舒张,并维持较长时间。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器材:蛙心夹、常用手术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棉线、任氏液、0.65%NaCl、2%CaCl2、1%KCl、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3%乳酸。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蛙心制备:- 使用手术刀将蛙麻醉,然后破坏蛙的中枢神经系统。
- 暴露心脏,固定蛙心,将动脉圆锥下方穿一线,用于连接灌流装置。
- 游离心脏,将心脏的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插入蛙心夹。
2. 连接实验装置:- 将蛙心夹固定在支架上,连接张力传感器。
- 将灌流液(任氏液)置于培养皿中,通过滴管控制灌流液的流速。
- 将灌流液通过动脉圆锥下方的线,连接到蛙心夹的主动脉。
3. 观察记录:- 观察蛙心的收缩和舒张情况,记录心脏跳动频率和幅度。
- 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以0.65%NaCl溶液替换任氏液,观察心脏跳动频率和幅度变化。
- 在灌流液中加入2%CaCl2(50ul)溶液,观察心脏跳动频率和幅度变化。
- 在灌流液中加入1%KCl(50ul)溶液,观察心脏跳动频率和幅度变化。
- 在灌流液中加入1:10000肾上腺素(50ul)溶液,观察心脏跳动频率和幅度变化。
- 在灌流液中加入1:10000乙酰胆碱(50ul)溶液,观察心脏跳动频率和幅度变化。
4.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蛙心收缩活动:- 在任氏液中,蛙心以正常节律收缩和舒张,跳动频率和幅度适中。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1.实验目的(1)学会记录牛蛙在体心脏功能活动的方法。
(2)通过观察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出现的反应,了解心肌兴奋性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2.材料与方法2.1实验动物动物:牛蛙,雌雄不拘2.2实验器材与试剂器材:PcLab,蛙类手术器械,刺激电极,张力换能器,铁支架,滴管试剂:任氏液2.3实验方法与步骤①流程:破坏牛蛙脑和脊髓→固定牛蛙→打开胸腔暴露心脏→连着细线的小勾夹住心尖→细线连接换能器→放置电极→调整PC-Lab参数→PC-Lab采集正常心肌收缩波形→给予电刺激→PC-Lab采集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②操作:1)取牛蛙一只,破坏脑和脊髓,将其仰卧固定于蛙板上。
从剑突下将胸部皮肤向上剪掉,然后从剑突向两侧锁骨肩峰端剪掉胸骨,打开心包,暴露心脏。
2)将与张力换能器有连线的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尖。
将刺激电极固定,使其两极与心室壁在舒张期与收缩期均能接触。
选择实验项目,调节刺激强度,预设刺激强度为0.5V.3)观察项目:①描记正常蛙心的搏动曲线,分清曲线的收缩相和舒张相。
②分别在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及时按下PcLab的“刺激”按钮刺激心室,观察有无期前收缩的出现。
③在心室舒张早期之后,及时按下PcLab的“刺激”按钮刺激心室,观察有无期前收缩的出现。
④刺激如能引起期前收缩,观察其后是否出现代偿间歇。
3.结果(1)正常蛙心的搏动曲线可见正常蛙心的搏动曲线是一段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多峰曲线,每个周期包括一个波峰和一段较平缓间歇,其中,波峰的上升阶段对应收缩相,波峰的下降阶段及其后的平缓间歇对应舒张相。
(2)舒张早期后刺激用单刺激(5V)刺激心室舒张早期之后,出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4 讨论(1)实验中发现改变心尖的角度与高低,会影响心搏动曲线。
因为这时心脏是不正常的搏动,所以应该等一段时间之后再采集.如果没有将蟾蜍的脑和脊髓完全捣碎,那么肢体的运动也会影响心搏动曲线的采集。
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医学工程专业、临床检验专业、临床药理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专业等前言课程简介:机能实验学是研究生物正常功能、疾病发生及药物作用机制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实验教学的设置总共104学时,分为总论4学时、基本实验68学时、整合实验32学时等三部分。
实验总论介绍实验的总体要求等实验相关理论,实验设计介绍与实验有关的科研知识,为开放实验打好基础;基本实验为经过筛选的原机能学科的实验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各机能学科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整合实验是综合各机能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实验项目,目的是启发学生将有关机能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实验包括16个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了神经组织动作电位、大脑皮层功能、机体感受器等基本生理学实验内容;缺氧、急性右心衰竭等基本病理生理实验内容;药物机理、药代动力学参数、半数致死量等基本药理学实验内容以及实验设计等内容。
整合实验包括4个实验。
包括家兔有机磷中毒及解救、正常家兔磺胺嘧啶钠药动学参数的测定、呼吸运动的调节与呼吸衰竭的治疗以及多媒体模拟实验等。
每个实验8学时。
实验动物以蟾蜍、家兔、小鼠等为主;实验操作包括动物分组、捉拿,家兔耳缘静脉给药、麻醉、离体心脏标本制备;家兔耳缘静脉给药、麻醉、气管插管、动脉插管;小鼠腹腔内注射及颈椎脱臼处死等。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机能实验学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机能实验学实验方法,促进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主动思考,积极动手,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培养机能实验学研究的基本素养。
课程负责人及授课团队:课程负责人:赵红教授授课团队:李亘松教授张倩茹副教授宋阳副教授陈航副教授李凡高级讲师考评方式:实验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实验设计使用教材及其他建议参考书:《人体机能学实验教程》2010年2月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生理学》2013年3月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理学》2013年3月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生理学》2013年3月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主动思考,积极动手,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培养机能实验学研究的基本素养。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2. 理解神经肌肉兴奋传导的原理。
3. 研究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蛙离体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4. 学习使用生理记录装置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机能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其兴奋性在任氏液中可以保持数小时。
当给予适宜的刺激时,神经和肌肉上会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引起肌肉收缩。
通过改变刺激强度和频率,可以观察肌肉收缩的变化,从而了解刺激参数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蛙2. 实验药品:任氏液3. 仪器与器械:BL-420F生理记录装置、张力换能器、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装置、剪刀、手术剪、眼科镊、金属探针、玻璃分针、蛙板、蛙钉、细线、培养皿、滴管、电子刺激器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1.1. 洗净实验动物,取蛙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勿用手搓)。
1.2. 双毁髓:左手握住蛙,使其背部向上,用大拇指或食指使头前俯(以头颅后缘稍稍拱起为宜)。
右手持探针由头颅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椎管,然后将探针改向前刺入颅腔内,左右搅动探针。
1.3. 剥制后肢,分离一侧后肢。
1.4. 分离坐骨神经,穿线备用。
1.5. 游离腓肠肌,肌腱结扎备用。
1.6. 标本检验:检查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是否完整,有无损伤。
2. 连接实验装置2.1. 将换能器的输出线接至BL-420F生理记录装置的1通道。
2.2. 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输出通道。
2.3. 将制备好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棉线的另一端接在张力换能器上。
2.4. 将坐骨神经通过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刺激输出通道。
2.5. 腓肠肌肌腱端的棉线与张力换能器簧片相连,保持适度松紧并与桌面垂直。
3. 实验记录3.1. 开机后进入实验,先用单刺激,找出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
3.2. 固定最适刺激强度,用连续单刺激,找出出现完全强直收缩时的最小刺激频率。
3.3. 记录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下肌肉收缩的张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