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仪器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89.76 KB
- 文档页数:53
现代仪器分析期末总结一、概述现代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化学分析中所采用的现代仪器的原理、操作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对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分析是应用现代仪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对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的方法。
其核心原理是利用仪器的某一特定性质来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仪器分析技术有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质谱分析等。
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时的一系列现象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其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是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在载气或液相流动中的迁移速度差异来分离和测定成分的方法。
其中,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是常用的色谱分析技术。
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化学电流和电势的变化来测量物质浓度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技术有电位滴定法、电流计时法、伏安法等。
质谱分析是利用粒子质量分选特性来对样品进行检测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分析技术有质子质谱、电喷雾质谱、飞行时间质谱等。
三、常用的仪器分析技术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利用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有很多应用领域,如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
通过紫外光谱的测定,可以得出物质的吸收峰位、吸光度、摩尔吸光系数等重要信息。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将气相色谱和质谱两种分析技术结合起来,既可以进行物质的分离,又可以进行物质的鉴定。
该技术在环境、食品、生物、药物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3. 电化学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是利用物质在电化学条件下的电流和电势的变化来分析物质的浓度、速度等性质的方法。
电化学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解质分析、电化学传感器、电池和电解等领域。
四、现代仪器分析的应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方面,现代仪器分析成为了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标准曲线: 标准系列的浓度(或含量) 和其相对应的响应信号测量值的关系曲线。
2、灵敏度: 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所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用S表示。
3、检出限: 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4、相关系数: 用来表征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x与其响应信号值y之间线性关系好坏程度的一个统计参数。
相关系数定义为:5、仪器分析: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
6、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
化学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基础。
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测量常量组分常用化学分析,而测量微量或痕量组分时,则常用仪器分析。
二、填空题1、仪器分析包括(检测技术)和(分离技术)。
2、监测技术包括(光学分析法)和(电化学分析法)分离技术包括(色谱分析)(电泳分析)。
3、色谱技术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
4、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包括(信号发生器)(检测器)(信号处理器)(读出装置)四部分组成。
5、分析化学的第一阶段标志工具是(天平)。
6、仪器分析定量分析主要评价指标:(准确度)(精密度)(标准曲线)(灵敏度)(检出限)三、简答题1、仪器分析可以分为哪几类?发展方向是什么?分为:1、光分析法:凡是以电磁辐射为测量信号的分析方法均为光分析法。
可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
光谱法则是以光的吸收、发射和拉曼散射等作用而建立的光谱方法。
这类方法比较多,是主要的光分析方法。
非光谱法是指那些不以光的波长为特征的信号,仅通过测量电磁幅射的某些基本性质(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
光分析法的分类: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谱,分子荧光光谱,原子荧光光谱2、电化学分析法: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建立的一类分析方法。
现代仪器分析一、现代仪器分析的分类1.光谱分析法(光谱法和非光谱法折射散射)2.电化学分析法电位极谱电导电量3.色谱分离4.其他质谱、热分析分析化学:测定物质的化学组成的方法化学分析:是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的物理性质或物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定性分析:测定样品中的原子、分子或官能团的信息二、仪器分析的特点:1.灵敏度2.效率高可以一次分析样品中多种元素信息3.选择性好4.满足特殊要求5.准确度相对较低6.一般仪器价格较贵,维修使用成本高三、分析方法选择依据:(一)对样品了解:1.准确度、精确度要求;2.可用样品量;3.待测物浓度范图;4.可能的干扰;5.样品基体的物化性质;6.多少样品(经济)。
(二)分析方法设计的要求:1.精度绝对偏差、RSD(相对偏差)、变异系数;2.误差系统误差、相对误差;3.灵敏度校正曲线灵敏度、分析灵敏度;4.检出限(RSN)blank;5.浓度范围定量限或线性检测限6.选择性选择性系数。
(三)仪器分析方法和分类:1.按被分析物质的含量划分常量成分分析(>0.01%)、痕量成分分析(0.01-0.00001%)、超痕量成分分析(<0.00001%)2.根据研究对象分类有机分析和无机分析3.按被分析物质的状态分类成分分析、价态分析、结构分析、表面与界面分析4.根据分析任务分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解析5.按原理、方法分类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光分析法、热分析法、分析仪器联用技术四、光分析法:(1)定义:凡是基于检测能量作用于物质后产生的辐射信号(光)或其所引起的变化的分析方法均可称为光分析法。
(2)分类:非光谱法和光谱法非光谱法是指那些不以光的波长为特征的信号,仅通过测量电磁辐射的某些基本性质(反射、折射、衍射和偏振等)的变化的分析方法。
如:折射法、干涉法、散射浊度法、X射线衍射法和电子衍射等。
简述现代仪器分析的特点简述现代仪器分析的特点。
1、采用各种灵敏度高,性能好的分析方法。
2、采用现代技术,把分析工作与计算机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3、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毛细管电泳仪等高精密仪器,以提高分析速度和准确度。
4、仪器分析正在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5、实验室中正逐渐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新型分析仪器。
二、仪器分析的局限性1、试样的预处理过程复杂。
2、无法测定低含量物质,有些物质的含量仅为十万分之几,甚至是百万分之几,只有在高灵敏度的分析仪上才能检测出来。
3、对某些物质的干扰较大,如存在其它元素、基团等。
三、仪器分析的优势1、可以大大缩短分析时间。
2、可以提高分析速度。
3、可以对高含量物质进行微量分析。
4、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四、仪器分析的主要特点:( 1)经济:耗能少、分析快、效率高、分析费用低。
( 2)精密:分析手段齐全、灵敏度高、准确度高。
( 3)多功能:广泛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五、仪器分析应用举例: 1、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矿石中钛铁矿及黑钨矿等。
2、利用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钢铁及矿石中的铬和锰。
3、利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白酒中甲醇含量。
六、仪器分析的趋势: 1、扩大仪器的应用范围,使更多的非金属材料都纳入到检测范围内。
2、开发新型的仪器,推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
3、通过建立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4、增加仪器的可靠性、耐用性。
5、研究和开发用于痕量成分分析的仪器。
七、仪器分析的方法与分析类型分析方法就是为达到某种目的,借助于科学方法将试样中所含物质的特性转变为可以量测的特征参数或物理量。
分析类型就是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检测方法。
八、仪器分析的检测器指将分析测量值转换为可测量的输出的一组装置。
其功能是将分析测量值转换为与之对应的可观察或测量的输出。
九、仪器分析检测器的分类:分析器的分类:气体检测器、光学检测器、热检测器、湿度检测器、离子检测器等。
现代仪器分析范文现代仪器分析是指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材料、化学物质或生物样品等的分析和测试。
它已经成为各种科学领域、环境监测、药物研发、食品安全等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现代仪器分析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数据,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特性和性质。
现代仪器分析能够通过物质的各种性质和特征,如光谱、色谱、电化学等,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其中,光谱分析涵盖了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等;电化学分析主要有电位法、电流法和电导法等。
这些方法都能够对样品中的元素、有机物和无机物等进行深入测定和分析。
在食品安全领域,现代仪器分析可以用来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食品添加剂、毒素等物质。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等方法,可以实现对食品样品中微量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分析。
这些分析结果有助于保证食品的安全性,提升消费者的信心,保护公众的健康。
在医药研发中,现代仪器分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药物的研发和制造中需要对各种原料和中间体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可以用于药物成分的分离和纯化,质谱能够对药物的结构和质量进行鉴定。
借助现代仪器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和快速地评估药物的质量,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除了食品安全和药物研发领域,现代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质谱仪的使用,可以对大气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大气的污染状况;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对材料中的原子核进行非常精确的测量,从而确定材料的结构和组成;通过荧光光谱和荧光显微镜等技术,可以对细胞和生物样本进行成像和分析。
总之,现代仪器分析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分析方法和手段,使我们对物质的了解更加深入和详细。
它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扩大,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灵敏度和效率,对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仪器分析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进步。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包括:
1. 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分离和测定液体和溶液中的化学成分。
2. 气相色谱法(GC):用于分离和测定气体和挥发性液体中的化学成分。
3. 质谱法(MS):用于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结构和质量。
可以与色谱法结合使用,例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4.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用于测定金属元素的含量和浓度。
5. 荧光光谱法:测量物质在吸收紫外或可见光后放射出的荧光。
6. 红外光谱法(IR):用于确定物质中的官能团和分子结构。
7. 核磁共振光谱法(NMR):用于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
8. X射线衍射法(XRD):用于确定物质的结晶结构。
9. 表面分析技术(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用于观察和分析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结构。
10. 热分析技术(如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TGA)):用于测量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稳定性和热性质。
这些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科学研究、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制药和化工等领域广泛应用。
现代仪器分析第一章绪论学习目的:1.应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2.掌握仪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3.了解各类仪器优缺点4.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分析化学:获取物质的化学、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信息,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一般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现代仪器分析:则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分析信号物质的内在关系为基础,并借助于比较复杂或特殊的现代仪器,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和动态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学习如何识别分析信号)现代仪器分析特点:1.准确、灵敏、快速、自动化程度高2.分析样品用量少,可进行无损分析3.已建立遥测分析方法4.由成分分析发展到有关空间分布,微观分布,形态分布,化学结构等特征分析形态分析:是指将某种金属在介质中存在的各种状态及其含量加以研究、分析的分析过程例子:甲基贡>Hg+2(游离形态)5.从静态观察到动态追踪观察6.不同仪器分析技术的联用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跟据分析的原理,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光分析法光谱和非光谱光仪器分析法UV-VIS、IR、X-衍射法电化学分析法分离分析法色谱和质谱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现代仪器:微型化、专用化、多维化、智能化、在线分析、无损分析仪器分析局限性:1.仪器比较昂贵2.仪器分析是一种相对的分析方法一般需要待测组分的标准物质或标准谱图来作对照(填空题)3.大量的样品前处理操作仍需要由化学分析法来完成微量元素(AAS AES AFS)原子成分鉴定:营养成分氨基酸、糖、脂肪酸(LC、GC)色谱重金属(AAS AES AFS)原子有害成分环境污染、农药残留(LC、GC)色谱结构鉴定——UV、IR、NMR、MS仪器分析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1—3步:了解样品性质与分析目的,明确需要的分析信息,选定分析技术,建立分析方法4—5步:通过分析,取得分析的原始数据6—9步:处理分析数据,提取有用的信息(如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等)标准曲线:是待测物质标准溶液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线性范围: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待测物质浓度的范围称为该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如何绘制标准曲线?1.配制一系列待测物质的标准溶液2.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得其仪器响应值(如吸光度A)3.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浓度C为横坐标绘制A-C标准曲线精密度一般用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S表示检出限:即检测下限,是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能够被仪器检出待测物质的最低量。
第一节
2.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
3. 分析化学的发展规律
4. 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
举例
5.
6.
(3)三个基本过程:
2.2.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
光的波粒二象性2)光的波粒二象性2)
三.光学分析法波谱
3.电磁波谱与现代分析化学方法
4.4.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5.5.光分析分类光分析分类
(2)分子光谱(2)
光分析法光分析法
第三节
2、
(2)
第四节
原子发射光谱法(2)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2)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2)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2)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2)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质谱法(3) 原子质谱法
2、
原子光谱图
有机波谱分析法
四大谱分析方法的特点
1)光波谱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