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并脑梗死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1.06 KB
- 文档页数:3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首先,及时观察和评估病情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可能比单纯脑梗死或糖尿病的患者更加复杂。
在日常护理中,我经常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和呼吸等,以及血糖水平的变化。
任何异常情况都需要及时处理,必要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其次,合理控制血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波动较大,容易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情况。
因此,我们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医嘱合理调控胰岛素和口服药物的剂量。
此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的控制,限制糖分的摄入并适量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
除了血糖控制,保持呼吸道通畅也是关键。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和咳嗽困难的情况,容易引发气道感染和其他呼吸道并发症。
因此,我们需要经常帮助患者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根据需要进行吸痰和氧疗等护理措施。
此外,适当的康复训练和物理活动也有助于提高呼吸功能和预防并发症。
在护理过程中,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和心理支持也非常重要。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和家属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他们可能会面临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的治疗和并发症的风险等问题,产生焦虑、抑郁和自卑等负面情绪。
因此,我们要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积极应对疾病和改善生活质量。
总之,护理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护理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合理控制血糖水平、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心理支持和多学科合作是关键要点。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护理措施,全面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糖控制、呼吸功能和心理健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护理体会杨慧芹 寇 锐(包钢医院内分泌科 内蒙古包头014010) 中图分类号 R587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740X(2001)04-0348-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模式的改变,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治疗,使血糖控制在良好水平,但在治疗中容易出现低血糖。
低血糖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需引起高度重视,现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糖尿病低血糖患者65例,1型糖尿病6例,2型糖尿病59例。
男性43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1岁。
其中17例因低血糖昏迷急诊收入院,48例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反应。
引起低血糖的药物及例数如下:优降糖23例,美吡达5例,普通胰岛素32例,长效胰岛素5例。
32例有心悸,出冷汗,饥饿感,手抖。
13例出现神志恍惚、反映迟钝。
20例昏迷。
2 护理体会2.1 轻症者嘱进食或吃糖块,严重者如神志恍惚、昏迷,立即静推50%葡萄糖60m l,使其血糖迅速上升,随后用5%葡萄糖缓慢静点。
根据引起低血糖的药物的不同,输糖持续的时间不同。
普通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起病急,症状明显,但经治疗后迅速缓解。
长效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尤其是优降糖造成的低血糖,持续时间长,因而静点5%葡萄糖时间应适当延长,如停输糖较早,则可使低血糖反复发生。
2.2 饮食控制过于严格易发生低血糖。
因此应告知患者糖尿病饮食控制的原则是在满足每日所需营养的前提下进行饮食控制,教会患者学会使用食品交换表,要做到定餐,定时定量。
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要强调合理营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既要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要避免低血糖的出现。
对于老年患者如饮食摄取不足时,可通过补食酌情调节。
2.3 剧烈运动可诱发低血糖。
糖尿病人的运动应根据身体条件、年龄和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运动,要以适度为原则,不要盲目加大运动量,不要在降糖药物在体内的高峰期,特别是注射胰岛素的病人不宜在空腹注射胰岛素后或饭前运动,宜在饭后015~1h开始运动,一般是每次1h。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了解糖尿病。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首先要具备对糖尿病的专业知识和了解。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糖尿病可能会对其恢复和康复造成不利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常见并发症。
只有对糖尿病有全面的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
控制血糖。
血糖控制是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的重中之重。
高血糖会增加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和死亡率,因此保持血糖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并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以达到合理的血糖控制。
我们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血糖管理观念,以及提供与糖尿病相关的健康教育。
预防并发症。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在护理中,我们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等指标,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我们还要将预防性药物治疗纳入患者的护理计划中,如抗血小板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
康复护理。
对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说,康复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意识,积极参与各项康复训练,如语言、行走、认知等方面的康复。
我们还要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护理和照顾,帮助他们了解康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恰当的支持和帮助。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护理中,我们需要全面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针对患者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血糖控制、并发症预防以及康复护理是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的主要内容。
希望通过我的经验分享,可以对从事这一领域的护士有所帮助。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组合,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作为护士,我们在护理这类患者时需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管理: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常常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包括降血糖药物、降血压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护士需要准确掌握每位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用法和剂量,并及时给予患者正确的药物。
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和血糖、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 血糖监测和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非常重要,尤其是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血糖波动。
护士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进行调整。
护士还可以开展一些血糖监测教育活动,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血糖监测方法和技巧,以提高患者的血糖自我管理能力。
3. 营养指导:合理的饮食对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非常重要。
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患者的食谱,并进行详细的营养指导。
护士要注意饮食搭配,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食物,以控制血糖和血脂的水平。
还要提醒患者注意饮食时间和食物摄入量的控制,以避免餐后血糖的过高波动。
4. 定期康复训练: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运动障碍和认知功能下降。
护士需要协助患者进行定期的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锻炼、平衡训练、语言和认知训练等。
通过持续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5. 心理支持和教育: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组合,容易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
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护士还可以利用教育活动和宣传材料,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的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护理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护士还需要有耐心和同理心,尊重患者的独立人格和选择权利,以提供个体化的、全面的护理服务。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首先,在护理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时,我们必须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观察,特别是对血糖、血压、心率、呼吸等方面进行常规检查。
由于糖尿病和脑梗死都属于慢性疾病,这些患者的身体状况往往比健康人更加脆弱和复杂。
因此,我们必须密切关注这些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身体方面的问题,避免病情恶化。
其次,对于病人的家属和亲友,我们也要积极地开展教育工作,向他们传授护理知识和方法,并提醒他们日常中要特别注意一些细节。
比如要注意患者的饮食、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各种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等等。
因为病人的康复不仅需要医疗人员的支持和治疗,也需要家属和亲友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再次,护理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关怀。
这些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困难,他们需要我们的安慰和鼓励。
我们需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关怀,并帮助他们减轻抑郁和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最后,对于这类患者的护理人员,我们自己也要注重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提升,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贴心和专业的护理服务。
总之,在护理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加强监测和观察,开展教育工作,加强心理关怀和自身素质提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这类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让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康复。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复杂的疾病,对患者的护理要求非常高。
以下是我在护理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需要做好病情的评估和监测。
由于脑梗死和糖尿病的双重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可能会非常不稳定,需要密切观察。
我们要随时监测患者的血糖、血压、心率等指标,并及时记录和反馈给医生。
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也需要经常评估,包括意识状态、语言能力、肢体运动等,以便检测到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我们要控制好血糖水平。
糖尿病的控制对于脑梗死的恢复至关重要。
我们要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调整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的用量。
我们还要教育患者关于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告诉他们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食物要避免,并协助他们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我们要注意脑梗死患者的体位护理。
脑梗死患者一般会出现意识障碍或者肢体活动能力受限的情况,容易造成压疮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我们要及时更换患者的体位,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下。
在翻身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护患者的头颈部,避免过度灵活或者受伤。
我们还要重视护理技能的提升。
对于这类患者,我们不仅要具备一般护理技能,还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护理操作。
需要能够准确地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和溶栓药物,以及监测并处理相关的不良反应。
我们还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积极引导患者面对自己的疾病,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我们要加强团队合作,做好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和交流。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涉及到多个科室,需要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所以,我们需要与医生、康复师、营养师等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相互配合,进行信息的分享和交流,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和有效的护理。
护理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并且要做到及时、科学、细致、全面。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老年糖尿病人低血糖昏迷的护理体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越来越老龄化,老年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且老年患者极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导致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现将我院2008—2013年收治15例老年糖尿病昏迷患者。
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61-78岁、平均68岁、其中1型糖尿病2例,2型糖尿病13例,病史1-29年,患有高血压6例,冠心病2例,肾脏病变3例。
2、病因分析:15例中应用胰岛素者3例,胰岛素,二甲双胍合用5例,口服降糖药物7例、其中发病前6例正常用药但未进食,5例注射剂量有误、4例合并呼吸道感染,进食减少仍坚持原剂量服药。
3、临床表现:15例患者就诊是8例已处于昏迷状、表现为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抽搐、大小便失禁。
7例昏迷前有心慌、头晕、出汗等症状。
随着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神志改变、胡言乱语。
继而发生抽搐、昏迷。
15例患者就诊时、血糖为1.2-2.9mmoL/L、尿酮(-)尿糖(-)。
全部诊断明确后、经抢救及时。
12例很快恢复、意识清楚。
1例2天后恢复正常、2例遗留大脑功能障碍。
2、护理体会1、用药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降糖药的种类剂量、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用药要科学合理正确用药、有的老年患者因治病心切、常常自行加大用药剂量、导致低血糖反应。
定期监测血糖。
2、饮食护理:对照理想体重活动强度、计算并确定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从事轻体力劳动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每人所需要总热量为体重x25[1],每日主食供给150-250g,不宜过低,可采用少食多餐,多食含糖少的黄瓜、西红柿等瓜果。
控制血糖、避免饥饿、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注意及时进餐、禁烟酒、外出时随身携带水果饼干,发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
3、指导患者适当运动的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做相适宜有规律的体育运动。
以提高糖尿病敏感性、控制血糖、改善脂肪代谢紊乱、减少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一般选用在3餐后1小时、每次30-60分钟、应选择散步、骑自行车、游泳、打门球等活动、避免过强的活动方式。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首先,对糖尿病进行控制。
糖尿病会导致血管硬化,进而增加脑梗死发生的风险。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持续情况,给予及时的胰岛素注射和口服药物,避免血糖升高或过低。
此外,还需做好膳食指导,帮助糖尿病患者科学合理地摄入营养,保障其体能的需要。
其次,加强心理护理。
脑梗死和糖尿病都属于慢性疾病,患者面临着身体的不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往往会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给患者提供充分的心理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疾病,提升自我康复能力,同时也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愿,为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第三,加强康复护理。
对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康复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脑功能和身体健康。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进展,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并定期评估康复效果。
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各种康复活动,提高身体机能和自我康复能力。
总之,对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护理过程需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包括控制糖尿病、加强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等。
只有通过全面的护理措施,才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
浅析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并脑梗死护理体会
摘要:糖尿病患者因降糖药应用不当,往往致低血糖反应发生引起的一过性急性意识障碍及肢体偏瘫很常见,而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则很易致脑梗死。
现就20XX—20XX年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并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分析。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脑梗死;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男13例,女17例。
仅有1例为54岁,余均>60岁,独居者3例,与子女共同生活的14例,老伴二人生活的13例。
糖尿病病程3~5年8例,>5~10年16例,10年以上的6例。
口服降糖药19例,注射胰岛素11例,低血糖后伴有偏瘫20例,精神异常6例。
意识不清恢复后痴呆2例,查头部CT多发脑梗死11例,脑干梗死3例,基底节区梗死8例,所有患者血糖均</L。
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4例按常规护理,低血糖再发生率27%;试验组16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管理、及时适当运动、戒烟酒,低血糖再发生率5%。
治疗与转归所有病例经确诊为低血糖并脑梗死后立即给予50%葡萄糖60~100ml静注,血糖达/L以上后能进食,如无法进食者继续静滴10%葡萄糖维持24~72h,每2h监测血糖1次,治疗30min~72h后,25例患者神智转清,1例仍浅昏迷,3例呈深昏迷,1例合并脑疝自动出院。
所有伴偏瘫的3d内肌力均未明显恢复血糖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或偏高开始应用降糖药物,同时经抗凝改善脑部微循环,脑细胞活化剂预防感染,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15d后20例偏瘫患者中16例肌力恢复达4级以上,3例达2级以上,1例仍为0级,63例精神障碍的基本恢复正常,3例呈不同程度的痴呆。
2 护理体会
病情观察定时检测血糖、尿糖、电解质,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用药与饮食巡视病室1次/10~30min,床边生命体征监护。
动态观察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并详细记录病情及每24h
出入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基础护理定时翻身、叩背、按摩受压部位,每日床上擦浴,温水泡脚,嘱其穿宽松衣裤,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口腔护理2次/d,防止口腔霉菌感染或口腔溃疡,定时协助并指导瘫痪肢体被动运动,鼓励患者阅读书报,耐心给予
情感交流,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
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抢救治疗意识逐渐清醒,表现出焦虑、失望,不能配合治疗及护理,医护人员应从多方面关心、体贴。
创造良好的治疗护理环境,同时了解患者的思想情感变化,及时予以心理安慰和疏导,向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低血糖症脑梗死的治疗护理及恢复过程,让患者知道糖尿病、脑梗死虽属慢性疾病,但只要坚持治疗,配合护理,病情足能得到控制的,使患者消除顾虑。
适时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宣传教育,将科学的糖尿病知识、自我保健技能深入浅出的教会病人,使病人了解治不达标的危害,医患应长期密切合作[1]。
用药指导给患者建立用药档案,让患者熟悉掌握自己服用药物的名称、数量、时间及注意事项,如璜脲类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宜饭前服用,双胍类药物胃肠反应较明显,应在进餐时或餐后服用,教会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和方法,告知其低血糖的系列表现及预防对策,例如遇有发热、腹泻、呕吐、不能进食,要请医生给与指导用药或暂时减少药量。
饮食护理根据病情及患者的个体需求,帮助每例患者制定食谱,选择高维生素、低热量、清淡易消化食物,每日摄入热量随体质量增减而变动,配合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伴有肾功能损害者应注意低钠、低植物蛋白饮食,对昏迷病人给与鼻饲。
运动及戒烟、限酒等生活指导作为糖尿病患者要坚持科学的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以有氧运动为主。
如慢跑、散步、太极拳、广播操等为宜,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宜做剧烈运动,且不宜晨起运动。
建议在饭后1h左右活动20~30min为宜,如遇外出不宜单独行动,要备有糖块或水果,饼干等以备低血糖时应急,耐心给患者讲述烟酒的危害,劝其戒烟戒酒,吸烟可以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导致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增高[2]。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广泛动脉
粥样硬化形成血管弹性减退,故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糖尿病患者受遗传、胰岛素分泌异常、高血脂微血管病变、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糖尿病患者高且早,更易发生脑梗死[3]。
老年患者多有脑动脉硬化,由于脑血流量降低使其对血糖更为敏感,另外低血糖可以引起脑血管痉挛,致使选择性神经损害,并且低血糖可以使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性增强,能立即使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变发生变化,这些因素促进与脑梗死发生,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一定要正规定时监测血糖,加强心理护理、
指导正确用药、饮食管理、适时适当运动、戒烟酒,防止低血糖、脑梗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976.
[2]陈一涛.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XX,11(9):859.
[3]刘新民.内分泌代谢疾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370.
论文在线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