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道德同侪压力测量:量表编制与检验——以大学生网民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573.69 KB
- 文档页数:7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2023-11-10contents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多层线性分析•研究结果与讨论•结论与展望目录研究背景与意义01CATALOGUE定义网络利他行为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中,个体表现出的一种不期望得到任何物质回报的、对他人的有益行为。
特点网络利他行为具有匿名性、广泛性、便捷性等特点,同时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
网络利他行为定义理论背景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关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关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助人行为。
社会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在网络上的互动越来越频繁,网络利他行为也成为了当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影响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实践意义通过对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其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育意义研究网络利他行为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理论意义研究网络利他行为有助于完善亲社会行为的理论体系,拓展了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领域。
研究目的与方法02CATALOGUE研究目的01探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心理健康、亲社会行为的关系02编制适用于中国情境的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03为促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和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系统梳理已有研究,阐述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及与心理健康、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问卷调查法基于文献综述和专家意见,编制适用于中国情境的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并通过大样本调查获取数据。
多层线性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检验研究假设,揭示网络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量表一、指导语下面的语句是关于网络行为表现的陈述,请仔细阅读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评定,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从不; 2=偶尔; 3=通常;4= 总是.二、测验项目编号项目从不偶尔通常总是1 匿名发布不实消息 123 42 下载或使用盗版软件 1 23 43 利用网络复制传播音乐 1 2 3 44 下载未经授权的音乐或视频 1 2 3 45 发表诽谤性言论 1 2 3 46 恶意灌水或刷屏 1 2 3 47 在即时聊天中强迫他人语音或视频 1 2 3 48 发表不当言论 ( 如发言曾被网管删除) 1 2 3 49 匿名在网上辱骂他人 1 2 3 410 下载资料拼凑论文 ( 包括课程论文) 1 2 3 411 论文中引用网上资料不注明 ( 包括课1 2 3 4程论文)12 做作业时从网上抄答案 1 2 3 413 上课时用手机上网或聊 1 2 3 414 网络黑客 1 2 3 415 在网上偷看过别人的邮件 1 2 3 416 欺骗网友 1 2 3 417 浏览色情图片!视频或小说 1 2 3 4 注: 网络言论失范行为包含条目1、5、6、8、9、14、15、16; 网络学习失范行为包含条目10、11、12、13; 网络侵权失范行为包含条目2、3、4、17.三、评分计分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首先按被试的受教育程度、性别、专业将样本平均分为两个样本,对样本1(n=491)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n=494)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使用AMOS17.0对样本2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以题总相关为项目区分度指标,结果各项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39至0.62之间,均P<0.01。
17个项目分布在 3个因子上,因子1包含9个项目,命名为网络言论失范;因子2包含4个项目,命名为网络学习失范;因子3包含4个项目,命名为网络侵权失范。
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量表的初始问卷采用4级评分:1=从不,2=偶尔,3=通常,4=总是。
大学生学习素质的量表编制及现状测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大学生的学习素质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大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系统的培养。
因此,对于大学生学习素质的量化测量和现状分析变得十分必要。
本次研究拟建立一套大学生学习素质的量表,以对大学生学习素质进行科学、系统、客观的测量,为学生的学习指导提供科学依据,为学校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并对当前大学生学习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为制定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的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内容(1)构建大学生学习素质的量表,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等方面;(2)开展大学生学习素质现状调查和研究,了解大学生学习素质的整体水平以及各个学科、专业的情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学习素质的主要因素;(3)对大学生学习素质现状进行分析,为提高学生学习素质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对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学习素质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其相关特点,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学习素质的测量和数据的收集。
(3)统计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三、预期目标和成果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目标:(1)构建适用于我国大学生的学习素质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为其他研究提供工具和依据。
(2)对大学生学习素质现状进行全面、客观的描述和分析,查明学生学习素质现状和特点,为完善大学生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3)对大学生学习素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素质提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本研究预期获得以下成果:(1)建立适用于我国大学生的学习素质量表;(2)大学生学习素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3)大学生学习素质现状的相关论文和学术论文。
四、研究进度安排本次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年:文献调研和量表的构建。
大学生网络使用自我控制量表的编制欧阳益;张大均;吴明霞【期刊名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年(卷),期】2013(027)001【摘要】目的:编制大学生网络使用自我控制量表(IUSCS-CS),并检验其信效度,以满足从自我控制的角度研究网络成瘾问题的测量需要.方法:选取116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n=583)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一组(n =582)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自我控制量表(SCS)与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为效标.并对1165份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分析.结果:量表由认知、情感和行为自我控制3个分量表构成,各分量表均有3个因素;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IUSCS-CS的拟合指数均良好(x2/v=2.77,TLI=0.82,CFI=0.84,RMSEA=0.05);IUSCS-CS总分及3个分量表得分与SCS得分呈正相关(r =0.53~0.70,P<0.01),与CIAS得分负相关(r=-0.57 ~-0.78,P<0.01).IUSCS-CS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90,3个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77、0.76、0.82.结论: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网络使用自我控制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能够用于大学生网络使用自我控制力测量.【总页数】5页(P54-58)【作者】欧阳益;张大均;吴明霞【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学生处,湖南株洲412007;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4【相关文献】1.大学生微信使用量表的编制 [J], 李碧;翟惠珍;2.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微博使用"微心理"的量表编制——自我表露、自我塑造及自我欣赏 [J], 陈小红3.大学生微信使用量表的编制 [J], 李碧;翟惠珍4.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网络使用行为量表编制 [J], 姜永志;白晓丽;刘勇;阿拉坦巴根;李敏;刘桂芹5.大学生宿舍电脑使用影响因素量表的编制及其探讨 [J], 梅智涵;周兴高;吴海艳;蔡丽君;胡艳荣;周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引言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在众多网络行为中,网络利他行为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行为,指的是个体通过网络平台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对他人利益的关注与维护。
网络利他行为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融合与发展,还能够为大学生自身带来成长和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以及其影响因素。
一、量表编制过程1. 量表编制的目的和意义网络利他行为是一种相对新兴的研究领域,缺乏适用于大学生的量表。
因此,本文旨在编制一种适用于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以便于后续的研究和实证分析。
2. 量表编制的步骤(1)编制初稿: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确定网络利他行为的核心维度和条目。
(2)问卷设计:根据编制初稿,设计问题并制作问卷。
(3)问卷试用:对初步设计的问卷进行试用,并收集回收的数据。
(4)信度检验:计算Cronbach'sα 系数,评估问卷的内部一致性。
(5)效度检验: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估问卷的效度。
(6)修订与再试用:根据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修订问卷并再次试用,直至问卷达到较好的信效度。
3. 量表内容经过量表编制和修订,最终确定了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包括以下维度:情感支持、认知支持、行为支持和信息分享。
每个维度下又包括若干条目,如情感支持下的鼓励、安慰、关心等。
二、多层线性分析1. 多层线性模型的基本原理多层线性模型是一种用于分析层级数据的统计模型,适用于研究个体特征对群体间差异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应用多层线性模型来分析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2. 多层线性分析的步骤(1)设定模型:选择网络利他行为作为因变量,个体特征(如性别、年级、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
(2)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数据及个体特征数据。
(3)数据处理:将数据分为个体层次和群体层次,进行数据清洗和转换。
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进步,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得到到大量的信息,进行在线进修和沟通。
同时,网络也成为了人们展示自我和表达意见的平台,更激发了人们的社会参与意识。
因此,探究人员开始关注高校生的网络参与行为,并探讨其中的利他行为。
一、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的观点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指的是高校生在网络上主动援助他人、分享有用信息或支援他人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会给个体带来直接的经济酬劳,但却能够获得其他回报,如满足自我价值感、获得他人的认可等。
因此,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是一种既利于个体又利于群体的行为。
二、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测量问题针对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探究,需要开发相应的量表进行测量。
量表的编制需要思量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标选择在构建量表时,需要选择与网络利他行为相关的项目。
例如,主动援助他人、分享有用信息、支援他人等。
探究者可以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实地观察等方式,得到相关的行为项目,然后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量表编制。
2. 量表项目标编写在编写量表项目时,需要注意项目标语言表述准确、简练,防止歧义和误解。
同时,还需要注意项目标反向评分,以控制器量过程中的一致性。
此外,为了防止个体对同一行为项目标评分一致性较差,可以接受多个类似项目进行重复测量,然后再进行汇总。
3. 信效度检验量表构建完成后,需要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信度是指同一量表在不同时段或不同测量者之间的一致性,可通过重测法和同质法进行检验。
效度是指量表所测量的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可通过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判别效度进行检验。
三、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
1. 个体因素个体因素主要指的是个体的态度、道德观念、自我效能感等。
例如,对他人的尊重和援助态度较乐观的个体更容易呈现网络利他行为。
大学生网络游戏使用态度量表的编制大学生网络游戏使用态度量表的编制1. 引言网络游戏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部分,大学生的网络游戏使用态度不仅关乎他们的个人发展,也可能对他们的学业和人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编制一份能够准确测量大学生网络游戏使用态度的量表,以便全面了解他们的态度,并为相关研究和干预提供依据。
2. 编制目的本研究旨在编制一份量表,以评估大学生网络游戏使用态度,从而揭示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态度和看法。
3. 编制步骤首先,我们进行了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综述,以了解大学生网络游戏使用态度的相关研究现状。
然后,我们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获取大学生对网络游戏使用态度的意见和观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制了初步的问卷草案。
4. 问卷设计本量表共包括以下几个维度的问题:(1) 游戏态度维度:通过描述性语句和观点判断,测量受试者对网络游戏的态度是否正面、消极或中立。
(2) 游戏对个人发展的影响维度:通过受试者对自身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发展的评价,测量网络游戏对其个人发展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3) 游戏对学业的影响维度:通过对受试者在学业方面的表现和观点的测量,判断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程度。
(4) 游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维度:通过受试者对与他人的交流和社交关系的评价,判断网络游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情况。
5. 问卷验证为了验证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我们进行了初步的问卷预测试,通过对一部分大学生的测试,评估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6. 讨论与总结通过问卷编制的过程,我们成功地构建了一份量表,用于测量大学生网络游戏使用态度。
通过该量表的使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态度和看法,并进一步研究网络游戏对大学生个人发展、学业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此外,这份量表也可以作为相关干预措施的评估工具,为帮助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游戏提供依据。
7. 局限与展望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㊀㊀收稿日期:2020G07G16㊀㊀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2018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 交往视域下大学生虚拟人际交往问题研究 (编号:L 18D S Z 036)阶段性研究成果.㊀㊀作者简介:郑久华(1978 ),女,辽宁沈阳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刘娜(1978 ),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第19卷㊀第6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 l .19N o .62020年12月J O U R N A LO F HU A I B E I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T E C HN I C A LC O L L E G ED e c .2020综合论坛大学生网络素养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郑久华1,刘㊀娜2(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上海㊀201306;2.辽宁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㊀110847)摘要: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测量是网络强国,培育时代新人的新时代课题.对大学生网络素养量表进行本土化开发,基于对大学生进行访谈,结合文献法和专家评价法形成初始问卷,并进行试测,经过项目分析㊁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最终问卷,另选取大学生对最终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㊁信效度分析.大学生网络素养量表包括五个维度:网络行为管理㊁网络认知与评价㊁网络安全㊁网络道德和自我发展,其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㊁分半信度数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模型拟合良好,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效标效度显示此量表与自尊和自控力显著正相关.因此,大学生网络素养量表具有良好的测量学性能,可以作为我国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测量工具.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网络素养量表;信度;效度中图分类号:G 64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G8275(2020)06G0101G05㊀㊀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一代 ,网络生活已经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网络素养也成为当下高等教育的研究热点.网络素养是指正确地㊁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2]对网络素养的研究始于M c C l u r e 对其概念的提出.[3]之后国内关于网络素养的研究积累量呈指数增长趋势.[4]国外学者M c C l u e 从关注网络操作行为的角度认为网络素养可以从知识理论和技能两方面来衡量.[3]而S e l f e 从知识理论方面将网络素养分为使用网络的技能㊁个体价值观和实践技巧等行为.[5]他不仅关注网络技能层面,还扩展到了社会文化和个体层面.H o w a r dR h e i n f o l d 进一步从实践角度提出了5个衡量网络素养的指标.[6]H a r f i t Gt a i 从接近㊁分析㊁评价和内容生产四方面进行测量.[7]但这些观点均以西方文化及行为为背景,缺乏本土化.同时,网络素养的内涵关注网络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缺乏对个体认知和情感方面的考量.目前,我国尚未有成熟的网络素养量表用于量化评估.国内有学者对网络素养的指标进行构建,如叶定剑提出4个维度,[2]喻国明提出三个维度,[8]钱婷婷提出三个维度,[9]但各维度内涵差异较大,且多以思辨定性,研究为主,缺乏结构检验.国内关于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实证调查始于贝静红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的六个方面进行调查.[10]此后大量学者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展开调查研究,如贾仕林和胡洁琼从七个方面进行调查,[11]王晓霞从四个方面进行调查.[12]但这些研究是调查而非测量.调查问卷多为自编,缺乏标准化检验,研究结果仅对频次㊁百分比进行分析,无法进行深入的心理测量分析.此外,有学者从媒介素养角度对量表进行了开发.李金城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 N E S C O )提出的媒介与信息素养为框架,构建了获取㊁评估与创建三个指标体系,并开发出相关量表.[13]宋红岩以同样理论框架,以城市新市民为考察对象,提出了具有差异的三个指标:获取与检索㊁理解与评估㊁创造与分享.[14]但由于研究视角为媒体传播,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综上,目前国内关于网络素养的测量存在如下四方面问题:(1)研究框架基础为国外理论,忽视了我国的国情因素.(2)问卷结构多以经验总结为主,缺乏检验,内涵差异较大.(3)缺乏标准化量表,无法进行深入研究.(4)调查内容多为大学生对网络的态度或与素质无关的网络使用状况,并没有真正测量到网络素养内容.101在中国由 网络大国 向 网络强国 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和国际竞争的主力军,对其网络素养进行深入了解对构建和谐社会和人才培养具有社会意义.当前,网络素养的研究正由理论研究向关注本国国民网络素养的测量评估转变,[12]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标准化量表势在必行.因此,本研究将以国内外文献为基础,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大学生网络素养问卷进行开发,旨在开发出符合我国文化背景和国情的大学生网络素养问卷,并考察其编制后的心理测量学指标,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标准化测量工具.1㊀被试与方法1.1㊀被试样本1(访谈样本):在沈上海市高校随机选取在校本科生31人作为访谈对象,其中男性14名,女性17名,大一到大四均有.对该群体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收集有关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资料.样本2(试测样本):对所有条目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在上海和辽宁两地高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20个条目进行现场试测和问卷星在线施测,共收集数据270份,有效问卷260份.男性98人,女性162人;其中大一58人,大二89人,大三56人,大四32人,研究生25人;985高校38人,211高校38人,其他高校184人;理工科96人,文科155人,艺术类7人;开始接触网络的时期大学4人,高中28人,初中69人,小学159人.样本3(正式施测):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㊁内容效度㊁效标关联效度及内部一致性检验.在上海㊁辽宁进行现场试测和问卷星在线施测,共收集数据800份,有效问卷742份.男性286人,女性456人;其中大一169人,大二322人,大三116人,大四77人,研究生58人;985高校77人,211高校88人,其他高校577人;理工科384人,文科329人,艺术类23人;接触网络的时期大学18人,高中86人,初中203人,小学435人.所有被试同时测量了自尊和自控力量表,作为效标效度指标.1.2㊀量表的编制1.2.1㊀条目的收集本量表的条目主要来源于:(1)根据理论构想㊁访谈搜集的信息,结合实际编写条目.首先,本研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根据其相关论述和已有问卷进行分析,进而形成访谈提纲.第二,选取经常使用网络的在校本科生31名进行半结构深度访谈.访谈问题包括:1)你或周围同学在网络行为中有没有注意控制过自身的网络行为?具体表现是什么?2)你如何看待网络信息?3)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你会如何确保网络安全?4)你通过哪些方法提高网络使用的有效性?(2)参考国内外研究者对网络素养的论述和量表.本研究参考国内外关于网络素养的研究文献,从已有的量表中参考部分条目.如对宋红岩(2019)的 我会用微博㊁微信㊁Q Q等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改为 我会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共借鉴并改编2道题.1.2.2㊀条目的归类参考T a n g n e y等测验的编制方法,[15]对以上获取的资料进行内容分析.首先,编制大学生网络素养编码手册,对所有网络素养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类.由两位具有心理学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编码员,编码一致性达到87%后开始分别编码,根据编码手册对所有获得的大学生网络素养素材进行编码,最终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和频率高的典型描述.例如 我曾受到虚假链接的困扰 等初始条目46条,经过相近内容合并后整理出最终25个条目,根据访谈结果抽取出5个维度,分别是:网络行为管理素养㊁网络认知与评价素养㊁网络安全素养㊁网络道德素养㊁自我发展素养.请相关专业的2名副教授专家(均具有心理学科研背景)对量表维度和条目进行评估.具体包含:1)该量表维度的合理性和完整性;2)每个维度内条目是否准确表达,对不符合的条目进行删除;3)对每个条目的表述是否得当进行分析,并提出修改和指导意见.此外,还请9名大学生对项目语句描述和呈现方式是否符合他们的阅读习惯提出建议.最终5个维度没有变化,题目保留20个条目进行预测.所有条目尽可能采用一般性,不针对特定群体和时代特征的描述,以确保条目的适用性.1.3㊀效标工具1.3.1㊀自控力量表由谭树华等(2008)修订,共19个条目,包含冲动控制㊁抵御诱惑㊁专注工作㊁节制娱乐5个维度.[16]采用1(非常不符)~5(非常符合)级计分.其中15个条目为反向计分,计算时将反向计分题转正之后加总求总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个体自我控制能力越好.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 r o n b a c hα系数为0.861,各个维度的C r o n b a c hα系数介于0.536~0.794之间.201郑久华1,刘㊀娜2/大学生网络素养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1.3.2㊀自尊量表由R o s e n b e r g编制,杨宜音和张志学(1998)修订,[17]为单维量表,共10个条目.采用L i k e r t4点计分,从1(非常不符合)-4(非常符合).量表得分越高表明个体自尊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 r o n b a c hα系数为0.865.1.4㊀统计工具所有数据采用S P S S19.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㊁信度及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AMO S21.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标准为α=0.05.2㊀结果2.1㊀项目分析根据样本2被试的数据对预测量表的25个条目进行项目分析.首先采用临界比率法考察条目的区分度,按照心理学惯例,取总分高低各27%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进行高低分组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各条目的区分度.结果显示各条目的t值(t=2.059-7.582)都达到显著水平(P<0.01).第二采用相关法,每个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分之间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对相关不显著条目进行删除,结果显示,除2道题之外,所有条目的相关系数(r=0.402-0.809)均大于0.4,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删除的条目是 我会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和 我曾经阻止过他人的网络不文明行为 两个条目.2.2㊀探索性因素分析对余下23个条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其中KMO=0.895,B a r t l e t t球形检验值c2=534.858(d f=136,P<0.001),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根据标准删除不合适项目:(1)因素负荷小于0.4;(2)存在交叉负荷,且过高;(3)共同度小于0.20;(4)因素特征根值>1;(5)存在歧义和明显归类不当.[18]经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五个因素,并逐步对条目进行删除,每次删除一个条目后,重新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在反复进行因素结构探索后,因交叉负荷过大和负荷小于0.4,删除6个条目,如 我觉得自己在现实和网络中是不同的人 ,最终保留17个条目,得到5个维度,可解释总变异的56.496%,见表1.根据维度下条目的共同性和因素分析结果对维度进行命名.经过文献查阅和小组讨论,维度1为 自我发展 (3个条目),指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获得的自我能力提升的意识;维度2为 网络安全 (4个条目),指在网络活动中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维度3为 网络行为管理 (4个条目),指对上网过程中的行为自我约束能力;维度4为 网络认知与评价 (4个条目),指个体对网络环境和信息的态度㊁看法和评价;维度5为 网络道德 (2个条目),指大学生在网络中的理性思维和自我认知.表1㊀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维度条目维度1维度2维度3维度4维度5共同度自我发展C8.705.549C9.549.597C10.433.584网络安全C2.665.446C4.653.413C3.638.438C1.629.514网络行为管理A3.728.602A1.625.529A2.620.505A4.563.667网络认知与评价B5.738.565B3.694.554B2.436.278B6.506.507网络道德C5.434.364C6.413.493特征值2.5822.0261.5021.2851.028累计贡献率(%)17.19030.10939.94348.50256.49630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第6期㊀2.3㊀信度分析采用样本3进行内部一致性ɑ系数和分半信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量表总信度为0.768,分半信度为0.723,重测信度为0.712,各维度信度系数在0.641~0.783之间,见表2.表2㊀量表各维度的信度分析自我发展网络安全网络行为管理网络认知与评价网络道德ɑ系数(n=742)0.6530.6680.7010.6920.768分半信度(n=742)0.6410.6200.7390.6450.7832.4㊀效度检验2.4.1㊀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AMO S软件对742名大学生数据进行验证性分析.对本量表的五个维度进行验证性分析,考察其结构效度.结果表明结构方程模型的各项指标较好,均达到了统计学要求,其中c2/d f=3.689,G F I=0.901,A G F I=0.933,N F I=0.917, C F I=0.924,R M S E A=0.062.2.4.2㊀内容效度本研究对维度间㊁维度与总量表得分之间进行相关分析以检验量表的内容效度.结果显示,维度间相关在0.179~0.239之间,维度与总量表得分间的相关在0.445~0.633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见表3.表3㊀量表总分与各维度间相关分析网络行为管理网络认知与评价网络安全网络道德自我发展网络认知与评价.209∗∗1网络安全.138∗∗.261∗∗1网络道德.214∗∗.228∗∗.239∗∗1自我发展.193∗∗.238∗∗.227∗∗.179∗∗1总量表.628∗∗.555∗∗.445∗∗.633∗∗.510∗∗2.4.3㊀效标效度分析本研究将网络素养量表的得分与自尊和自控力量表的得分做相关分析,检验量表的效标效度.结果显示,各分量表总分与自尊和自控力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控力的冲动控制㊁工作学习表现㊁抵制诱惑相关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见表4.表4㊀大学生网络素养量表与效标量表的相关系数自尊冲动控制工作学习表现抵制诱惑自控力网络行为管理.252∗∗.321∗∗.334∗∗-.447∗∗.489∗∗网络认知与评价.278∗∗.149∗∗.139∗∗-.281∗∗.195∗∗网络安全.262∗∗.185∗∗.126∗∗-.147∗∗.246∗∗网络道德.340∗∗.177∗∗.122∗∗-.163∗∗.198∗∗自我发展.344∗∗.137∗∗.200∗∗-.239∗∗.188∗∗总量表.419∗∗.336∗∗.351∗∗-.457∗∗.480∗∗3㊀讨论本研究针对国内缺乏标准化网络素养量表的不足,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我国文化背景和国情,采用深度访谈等方法编制条目,并经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等检验,最终形成网络素养问卷,包含17个题目,5个维度:自我发展㊁网络安全㊁网络行为管理㊁网络认知与评价㊁网络道德.以往研究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测量,研究多为经验性总结,缺少量化研究,本量表结合前人经验研究对网络素养的分析,从行为㊁认知㊁情感等方面概况了网络素养的特点,结构更加系统,是从多层面综合反映网络素养的测量工具.本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分别为0.768和0.723,各分量表的信度在0.641~0.783之间,完全达到0.6以上的要求.[18]检验结果显示本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确保量表效度.在建构量表的理论框架和题目编制时,邀请了具有博士学位的专家对项目的结构和各题目进行讨论和分析,请大学生对题目的语言表述等进行修改,反复评估题目和结构以增强量表的内容效度.在正式测验后根据心理测量理论(金瑜,2005),进行结构效度㊁内容效度㊁效标效度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抽取出来的结构与预期结构一致,具有较好的结401郑久华1,刘㊀娜2/大学生网络素养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构效度.内容效度采用总分与因子分间的相关系数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分量表与总分之间均呈显著相关(r=0.445-0.633).效标效度采用大量研究所证明的自控力和自尊作为关联效标(r=0.122-0.480),结果表明各分量表及总分均与自尊和自控力的相关维度呈显著相关,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均达到统计学要求,与预期结构一致.参考文献:[1]㊀李永兰,蔡蓉,陈艳.大学生网络效能感与冲动网络购物意向的关系:网络购物动机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1):198G200.[2]㊀叶定剑.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核心构成及教育路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1):97G100.[3]㊀M cC l u r eC R.N e t w o r kL i t e r a c y:aR o l e f o rL i b r a r i e s [J].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L i b r a r i e s,1994(2):115G125.[4]㊀张帆,程旺.国内网络素养领域的研究现状:基于C N K 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76G382.[5]㊀S e l f e C y n t h i a L.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L i t e r a c y i n t h e T w e n t yGf i r s tC e n t u r y[M].C a r b o n d a l e:S o u t h e r nI l l iGn o i s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99:33G34.[6]㊀霍华德 莱茵戈德.网络素养:数字公民㊁集体智慧和联网的力量[M].张子凌,老卡,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50G52.[7]㊀H a r g i t t a i,E.A n U p d a t eo n S u r v e y M e a s u r e so f W e bGo r i e n t e d D i g i t a l L i t e r a c y[J].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C o m p u t e rR e v i e w,2009(1):130G137.[8]㊀喻国明,赵睿.网络素养:概念演进㊁基本内涵及养成的操作性逻辑:试论习总书记关于 培育中国好网民 的理论基础[J].新闻战线,2017(3):43G46.[9]㊀钱婷婷,张艳萍.青少年网络素养:概念演进㊁指标构建与培育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18(7):42G46.[10]㊀贝静红.大学生网络素养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2):17G21.[11]㊀贾仕林,胡洁琼. 95后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实证研究[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6,22(1):91G95.[12]㊀王晓霞.当代大学生网络运用状况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8(2):106G111.[13]㊀李金城.媒介素养测量量表的编制与科学检验[J].电化教育研究,2017(5):20G27.[14]㊀宋红岩.中国网民网络素养测量与评估研究:以城市新市民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9):73G76.[15]㊀王孟成,戴晓阳,姚树桥.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的初步编制Ⅱ:效度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6):687G690.[16]㊀谭树华,郭永玉.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5):468G470.[17]㊀杨宜音,张志学.性格与社会心理测量总览[M].台北:远流出版社,1998:169G172.[18]㊀吴明隆.S P S 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7.责任编辑:寸㊀心T h eC h e c k o u t o fC o m p i l a t i o na n dR e l i a b i l i t y a n dV a l i d i t yo f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N e t w o r kL i t e r a c y S c a l eZ H E N GJ i u h u a1,L I U N a2A b s t r a c t:T h e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n e t w o r k l i t e r a c y i s an e wa r e a s u b j e c t f o r b u i l d i n g an e tGw o r k p o w e r a n d c u l t i v a t i n g n e w c o m e r s o f t h e e r a.B a s e do n t h e i n t e r v i e wo f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t h e l o c a lGi z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n e t w o r k l i t e r a c y s c a l ew a s c o m p i l a t e d.A n i n i t i a l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i s f o r m e db y c o m b i n i n g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m e t h o d a n d e x p e r t e v a l u a t i o nm e t h o d a n d t h e f i r s t t e s t i s t a k e n.A fGt e r p r o j e c t a n a l y s i sa n de x p l o r a t o r y f a c t o ra n a l y s i s,t h e f i n a l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i s f o r m e d,a n do t h e r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a r es e l e c t e dt ot e s tt h ec o n f i r m a t o r y f a c t o ra n a l y s i s,r e l i a b i l i t y a n dv a l i d i t y a n a l y s i s.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n e t w o r k l i t e r a c y s c a l e i n v o l v e s f i v ed i m e n s i o n s:n e t w o r kb e h a v i o rm a n a g e m e n t,n e t w o r kc o g n iGt i o n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n e t w o r k s e c u r i t y,n e t w o r k e t h i c s a n d s e l fG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 i n t e r n a l c o n s i s t e n c y r e l i aGb i l i t y c o e f f i c i e n t a n d s p l i tGh a l f r e l i a b i l i t y a r e r e l i a b l e;c o n f i r m a t o r y f a c t o r a n a l y s i s s h o w s t h a t t h em o d e l f i t sw e l l;t h e s c a l eh a s g o o d c o n t e n t v a l i d i t y;t h e v a l i d i t y s c a l e s h o w s t h a t t h i s s c a l e i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p o s iGt i v e l y c o r r e l a t e dw i t hs e l fGe s t e e ma n d s e l fGc o n t r o l.T h e r e f o r e,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n e t w o r k l i t e r a c y s c a l e i s r e l i a b l e a n d c a nb eu s e d a s am e a s u r i n g t o o l t o t e s t o u r c o u n t r y's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n e t w o r k l i t e r a c y.K e y w o r d s: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n e t w o r k l i t e r a c y;n e t w o r k l i t e r a c y s c a l e;r e l i a b i l i t y;v a l i d i t y50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第6期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