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语言教案:小鸭找朋友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园托班小鸭找朋友语言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小鸭找朋友的过程。
1.2 能够参与集体讨论,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1.3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朋友和喜好。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准备故事书《小鸭找朋友》。
2.2 准备小鸭和其它动物的玩偶。
2.3 准备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朗读故事《小鸭找朋友》,引导幼儿关注小鸭找朋友的过程。
3.2 集体讨论:小鸭为什么要找朋友?小鸭找到了哪些朋友?它喜欢和哪些朋友一起玩?3.3 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鸭玩偶,讨论并表演小鸭找朋友的过程。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绘画活动:邀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朋友,并分享给其他幼儿。
4.2 角色扮演:幼儿扮演小鸭,尝试与其他幼儿成为朋友,进行友好互动。
第五章:活动总结5.1 回顾活动过程,引导幼儿总结小鸭找朋友的过程和经验。
5.2 评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和表达。
5.3 布置家庭作业:邀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交到更多的朋友。
第六章:活动准备6.1 准备故事书《小鸭找朋友》。
6.2 准备小鸭和其它动物的玩偶。
6.3 准备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6.4 准备音乐播放设备。
第七章:活动过程7.1 朗读故事《小鸭找朋友》,引导幼儿关注小鸭找朋友的过程。
7.2 集体讨论:小鸭为什么要找朋友?小鸭找到了哪些朋友?它喜欢和哪些朋友一起玩?7.3 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鸭玩偶,讨论并表演小鸭找朋友的过程。
7.4 音乐活动:播放欢快的音乐,邀请幼儿跟随音乐一起跳舞,感受友谊的快乐。
第八章:活动延伸8.1 绘画活动:邀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朋友,并分享给其他幼儿。
8.2 角色扮演:幼儿扮演小鸭,尝试与其他幼儿成为朋友,进行友好互动。
8.3 家庭作业:邀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交到更多的朋友。
第九章:活动总结9.1 回顾活动过程,引导幼儿总结小鸭找朋友的过程和经验。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小鸭找朋友》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小鸭找朋友》精选5篇(一)教案名称: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小鸭找朋友》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认知和兴趣;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动物的名称:小鸭、小猫、小狗、小鱼、小猪;2. 动物的特点:小鸭有黄色的羽毛,小猫有胡须,小狗有尾巴,小鱼有鳞片,小猪有尖尖的鼻子;3. 学习歌曲《小鸭找朋友》。
教学步骤:1. 游戏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玩一个动物认知游戏,出示不同动物的图片,并请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和特点。
2. 歌曲学唱(1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跟唱的方式教唱歌曲《小鸭找朋友》,帮助幼儿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同时,教师还可以用手势模拟小鸭和其他动物的动作,增加互动性。
3. 歌曲演唱(5分钟):教师让幼儿跟着歌曲演唱,并教授动作配合。
教师可以提问:“小鸭找到了谁?”,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小鸭找到了小猫/小狗/小鱼/小猪。
”4.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根据歌曲内容,讲述小鸭找朋友的故事,重点介绍动物的特点和小鸭如何与其他动物成为朋友的经过。
教师可以用图片或玩具来配合讲解。
5. 角色扮演(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扮演一个角色,包括小鸭、小猫、小狗、小鱼和小猪。
教师给予幼儿指导,让幼儿根据角色设定进行表演。
6. 小结(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教学内容,询问幼儿对动物特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并总结小鸭如何找到朋友的经历。
教学资源:1. 动物图片、玩具或手偶2. 提供教学歌曲《小鸭找朋友》的音频或视频。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对动物的认知表达能力;2. 教师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测试幼儿对故事和歌曲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 制作动物面具:提供幼儿动物的模板和装饰材料,让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面具。
2. 动物谜语:出示不同动物图片,提供相关线索,让幼儿猜测是什么动物,增加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
《小鸭找朋友》教案(精选3篇)《小鸭找朋友》篇1对于渗透式领域的教材,还只是刚刚接触,对于单个领域目标的系统性把握还没有仔细研究,对于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把握也只是在接触到的活动中在思考,不够成熟,希望我的教学活动能引起大家的兴趣,我的个人观点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为什么选择本教材今天的活动主题是对新一轮教材的研讨,所以在活动前,选择渗透式领域课程中的什么内容作为今天的研讨案例,我曾经这样思考:1、选择的内容一定要遵循渗透式领域课程中的精神,针对刚开学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第一个话题中的内容,不破坏课程的系统性。
2、教材要有领域间相互渗透,能体现渗透式课程的“渗透”两字,但不是简单组合。
3、选择的教材应该有一点新意,或者说审视教材时有新的视角或观点,这样才能引起大家对活动的兴趣;4、教材反映的内容应该贴切或接近幼儿生活经验,便于幼儿的理解,能引起幼儿的共鸣。
有了这样的思考后,我就把目标锁定在了今天的语言活动《小鸭找朋友》上,因为它比较适合今天的研讨活动。
二、对教材的理解与修改小鸭找朋友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语言比较简单,有重复性,利于小班孩子的理解与学习。
故事中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幼儿知道有的动物能和小鸭在池塘里玩,有的动物不能和小鸭在池塘里玩。
重复性的动物对话,适合小班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
但是课程的提示中从另一个角度——学说拒绝别人的礼貌用语来理解故事,我觉得跳出了平常故事教学的局限圈,是将语言与社会领域的有机结合,既可以在故事中发展语言,又可以在活动享受礼貌交往的快乐。
教材中也有我个人认为不尽合理的地方,我作了一些修改。
《小鸭找朋友》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运用动觉、听觉和视觉感知理解图中的主要内容。
2.通过鸭子找朋友的对话描述,加强语言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练习,丰富相应词汇:飞、跳、游。
3.体验参加讲述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小鸭胸饰一个、小鸟、小兔、乌龟图片各一张、幼儿胸饰20个。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小鸭找朋友》一、教学内容《小鸭找朋友》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学习小鸭与朋友之间的礼貌用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礼貌用语,如“请问”、“谢谢”等。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与同伴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社交技巧和阅读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小鸭手偶、字卡等。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彩色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着小鸭服装,以小鸭的角色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小鸭找朋友》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鸭与朋友之间的礼貌用语。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字卡,讲解故事中的礼貌用语,让幼儿跟读并模仿。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使用礼貌用语。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故事《小鸭找朋友》2. 礼貌用语:请问、谢谢、对不起、再见等3. 故事情节简要概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小鸭找朋友的过程,并用文字描述。
2. 答案示例:小鸭先遇到了小猫,问路时使用了“请问”,得到帮助后说“谢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个别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等场合使用礼貌用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画出小鸭找朋友的过程,并用文字描述。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知小鸭、小鸡、小狗等动物的形象和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幼儿学会分享、互助和关爱。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小鸭找朋友》:讲述小鸭在森林里寻找朋友的过程,遇到小鸡、小狗等动物,找到真正朋友的故事。
2. 动物卡片:展示小鸭、小鸡、小狗等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认知和辨别。
3. 手工制作:制作小鸭、小鸡、小狗等动物的手工作品,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鸭找朋友》。
2. 动物卡片。
3. 手工制作材料:纸张、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故事课件《小鸭找朋友》,引导幼儿观看并倾听故事内容。
2. 讲述故事:简单讲述小鸭找朋友的过程,引导幼儿关注小鸭与不同动物的互动。
3. 动物认知:展示动物卡片,让幼儿辨别小鸭、小鸡、小狗等动物。
4. 手工制作:发放手工制作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小鸭、小鸡、小狗等动物的手工作品。
5. 作品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倾听、动物认知和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互动交流,是否学会分享、互助和关爱。
3. 收集幼儿的手工作品,评估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仿小鸭与其他动物的互动,培养幼儿的的表现力。
2. 开展“动物运动会”活动,让幼儿扮演不同动物,进行趣味竞赛,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邀请家长参与“动物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动物手工作品,增进亲子关系。
七、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成果,分析幼儿在故事倾听、动物认知和手工制作等方面的进步。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需求,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3. 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情绪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开展“动物世界”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及其特点。
小班教案《小鸭找朋友》小班教案《小鸭找朋友》(通用2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小鸭找朋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小鸭找朋友》篇1活动目标:1、乐于参与讲述活动,感受小鸭找到朋友时快乐的心情。
2、初步感知、理解图片的主要内容,学习运用礼貌语言拒绝别人。
3、能对图片进行观察比较,并尝试连贯地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活动准备:1、课件:《小鸭找朋友》。
2、教学挂图:《小鸭找朋友》。
3、小鸭、小鸟、小兔子、小乌龟的头饰若干。
4、各种小动物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1、歌曲表演导入活动,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师幼一起进行歌曲表演《三只小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说说对小鸭子的认识,初步感知讲述对象。
教师:小鸭子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本领?(3)出示挂图,引导幼儿了解故事发生的地点,猜测情节的发展。
教师:你们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这是在什么地方?小鸭子在干什么?它为什么不开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2、逐一播放课件内容,幼儿尝试根据图片内容进行讲述。
(1)播放第一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讲述。
教师:接着谁来了?小鸭会对它说什么?小鸟会怎么回答小鸭呢?小鸟很礼貌的拒绝了它,你能学一学吗?为什么不能和小鸭子一起游泳呢?(2)自由讲述第二张图片,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了解拒绝小鸭子的原因。
教师:谁来了?小鸭子会怎样说?小兔子会答应吗?为什么?(3)讲述故事结局,引导幼儿感受小鸭找到朋友时快乐的心情。
教师:小乌龟会说什么?它们在做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小鸭子找到朋友后的心情是怎样的?3、出示教学挂图,幼儿完整地进行看图讲述,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鼓励幼儿根据教学挂图自由讲述。
(2)请幼儿合作讲述故事内容,鼓励幼儿学习有礼貌地拒绝别人。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小鸭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学会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4. 培养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幼儿能够积极参与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幼儿能够听懂故事,理解故事的主题。
难点:1. 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鸭子的特点。
2. 幼儿能够模仿小鸭子的叫声。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小鸭子图片、小鸭子叫声录音、故事课件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小鸭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鸭子的特点,并模仿小鸭子的叫声。
2. 故事讲解:教师播放小鸭子叫声录音,引起幼儿的兴趣,讲述故事《小鸭找朋友》。
3. 故事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小鸭子的经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
4. 情景表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表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的情境。
5. 结束活动: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与人交往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与人交往。
五、作业与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故事《小鸭找朋友》。
2. 延伸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分享给其他幼儿。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讲述: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与幼儿互动讲述故事,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2. 情境体验:创设情境,让幼儿参与表演,增强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3. 直观教具:使用图片、录音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4. 家园合作: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进行语言活动。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在情景表演中的表现,考察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价教学效果。
幼儿园托班小鸭找朋友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和声音,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
2. 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与同伴合作、分享的良好习惯。
3. 帮助幼儿建立友谊,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小鸭子的生活习性,如游泳、嘎嘎叫等。
2. 通过故事《小鸭找朋友》,让幼儿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3. 开展模仿小鸭子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模仿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和声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与他人交流,建立友谊。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小鸭子玩具、图片、视频等。
2. 材料:小池塘、小河等水域场景。
3. 音乐:《小鸭子嘎嘎叫》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模仿小鸭子游泳、嘎嘎叫等,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教学故事《小鸭找朋友》(10分钟):教师讲述故事《小鸭找朋友》,引导幼儿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故事内容:小鸭子孤孤单单的,它决定去找朋友。
小鸭子先后遇到了小鱼、小虾、小鸟,但它们都不能成为朋友。
小鸭子遇到了小鸡,它们一起玩耍,成为了好朋友。
3. 模仿小鸭子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和声音,如游泳、嘎嘎叫等。
幼儿分为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扮演小鸭子,其他幼儿模仿。
各组进行表演,评选出最佳模仿奖。
4. 实践环节(10分钟):教师创设水域场景,让幼儿扮演小鸭子,进行交友活动。
幼儿需要主动与其他幼儿交流,邀请他们一起玩耍。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建立友谊。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让幼儿明白交友的重要性。
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主动与他人交流,建立友谊。
6. 结束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小鸭子嘎嘎叫》,结束本次教学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模仿小鸭子游戏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模仿力和合作能力。
《小鸭找朋友》教案《小鸭找朋友》教案(通用17篇)《小鸭找朋友》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 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表现自己。
2. 初步感知、理解图片的主要内容,用完整地语言进行表述。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挂图《小鸭找朋友》。
2. 池塘草坪背景图一幅。
3. 小兔、小鸟、小乌龟、小鸭头饰若干。
三、活动重点:初步感知、理解图片的主要内容,学会用完整地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勇敢地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主题,引起兴趣。
师:“嘎嘎嘎”谁来了?(出示池塘草坪背景图)小鸭来到了什么地方?它在干什么?只有自己玩,它心里怎样啊?他想找一些朋友和它一起玩,小鸭是怎么找朋友的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小鸭找朋友》。
教学反思:教师能抓住图片的三要素(人物、地点、事件)进行提问,为幼儿进行完整地讲述奠定了基础。
(二)理解故事内容,初步用完整地语言进行表述。
1、第一遍完整讲述,提问:故事的名称?小鸭找了哪几位朋友?最后谁和小鸭一起在河里游泳的?教学反思:让幼儿以听为主,幼儿的注意力就会被故事内容所吸引。
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2、分段观看挂图,理解图片内容。
(1)、图一:小鸭一个人游泳,一个人多寂寞啊!这时,谁来了?(小兔)小兔是怎样跳的。
(我们一起来学学小兔的走路的动作)小鸭对小兔说了什么?小兔怎么回答?(2)图二:这次是谁来了?(小鸟)小鸟子是怎么走路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鸟走路,边学边讲“飞呀飞呀”,小鸭对小鸟说了什么?小鸟会游泳吗?能不能陪小鸭一起游泳呢?(3)图三:小乌龟怎么走路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乌龟走路,边学边讲“爬啊爬”。
小鸭对小乌龟说了什么?小乌龟会游泳?最后谁和小鸭一起游泳了呢?小结:小鸭终于找到可以和它一起游泳的朋友了,小鸭心里怎么样?(很高兴)教学反思:在这一环节,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较完整地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
特别是能力强的幼儿,已经能独立地完整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鸭找朋友》8篇幼儿园小班教案《小鸭找朋友》1活动目标:1、通过模仿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培养幼儿完整的语言表述能力。
2、亲近小动物,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
3、能大胆运用有礼貌的语言拒绝别人。
活动准备:flash《小鸭找朋友》,小鸭、小兔、小鸟、乌龟等动物挂饰若干。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
难点:区分会游泳和不会游泳的动物。
活动过程:一、兴趣导入出示一只在哭的小鸭子,问:小鸭子怎么了?他为什么哭呀?(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小结:小鸭子一个人玩,真没劲,它想找好朋友和它一起玩。
问:它会找谁和它一起玩呢?(幼儿猜测)二、完整欣赏观看flash《小鸭找朋友》,并提问:1、小鸭子找谁和它一起玩了?小动物和它一起玩吗?为什么?小结:原来,小鸟和小兔子不会游泳,所以不能到水里和鸭子一起玩,小乌龟会游泳能到水里和小鸭子一起玩。
三、分段欣赏flash并交流故事内容。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学说小鸭子找朋友,并认字。
(2)一天,一只小鸭在池塘里游泳,这时,一只小鸟飞来了,小鸭对它说什么?小鸟是怎样回答的?小鸟很礼貌的拒绝了它,为什么不能和它一起游泳呢?(3)一只兔子走过来了,小鸭说什么了?小兔子是怎么回答的?(4)一只乌龟爬过来了,小鸭说什么了?小乌龟是怎么回答的?四、表演“小鸭找朋友”老师扮演小鸭,请幼儿扮演小鸟、小兔子、小乌龟,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鸭找朋友》2教学目标:1.感知、理解故事内容,丰富词汇:飞、跳、游。
2.学说故事中的对话,逐步养成安静倾听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初步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丰富词汇:飞、跳、游。
教学准备:PPT图片/视频过程:一、猜谜语引入教学活动师:小朋友们,今天呀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
我们来听一个谜语,猜一猜这位客人是谁?"会在地上走,会在水里游,走起路来摇又摆,唱起歌来嘎!嘎!嘎!"客人是谁呀?幼:小鸭子。
托宾语言课程计划:小鸭找朋友
[设计方案]
小班上的孩子都很年轻.他们离开了他们的父亲,母亲,祖父,祖母,来到了陌生的环境.幼儿园,有焦虑和焦虑.父母还报告说,孩子们回家后经常说孩子不和他一起玩.稳定孩子情绪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让幼儿拥有自己的朋友.因此,我设计了“寻找朋友的小鸭子”活动,我希望通过这项活动,孩子们会知道拥有朋友是快乐的,并体验到拥有朋友的快乐.
[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理解有朋友的快乐.
2.最初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3,初步知道朋友必须和睦相处.
[活动准备]
《小鸭找朋友》VCD一套电视DVD播放器
[活动指南]
首先,谈谈:
1.图片(1):有一只小黄鸭在哭.
老师:小鸭为什么哭?
孩子:小鸭找不到爸爸妈妈.
幼儿:小鸭没有母亲.
幼儿:没有人和小鸭子玩耍.
孩子:小鸭找不到朋友.
幼儿:小鸭子没有朋友.
幼儿:小鸭在注射时感觉不舒服.
2画面(2):小黄鸭一路寻找朋友,一直无法找到朋友.
老师:为什么小鸭找不到朋友?
幼儿:因为小鸭不尴尬.
幼儿:小鸭子哭,不勇敢,我不哭.
孩子:小鸭子没有朋友,没有好孩子.
幼儿:小鸭子不让孩子在没有好朋友的情况下玩耍.
幼儿:叫小鸭做个好朋友.我是严斌的好朋友.
3,图片(3):有一群小鸭子在河里玩耍和玩耍,在河里,小黄鸭看到了它,高兴地跳起来,它去了小鸭子,和小鸭子玩耍,面对显示快乐的微笑的小的黄色鸭子.
老师:小鸭笑得很开心.为什么小鸭子会笑?
幼儿:小鸭找到了一个朋友.
幼儿:小鸭子有朋友.
幼儿:小鸭并不难受.
自由沟通:
老师:你和谁是好朋友?
幼儿:我是惠英的好朋友.
孩子们:我是宋北航和陈露的好朋友.
幼儿:我的小鸭子是好朋友.
幼儿对幼儿:我们是两个好朋友.
老师:你家里有更多的朋友还是幼儿园的朋友?
孩子:幼儿园里有很多朋友.
幼儿:周一熙,黄玉丹,郑秉政.是我的好朋友,我有很多好朋友.
.
摘要:
1)老师:幼儿园里有很多朋友,幼儿园里有很多孩子,还有像老师这样的大朋友.只有当你去幼儿园时,才会有很多朋友可以玩,你可以玩得很开心.
2)让孩子们找到自己喜欢的朋友拉手,互相拥抱,体验朋友的快乐.
老师:你觉得和你的好朋友有什么关系?
幼儿:快乐.
儿童:舒适.
老师:我们每天都去幼儿园,每天和好朋友一起玩,好吧.
蹒跚学步:好!
[活动分析]
小鸭是一种孩子喜欢的动物.通过小黄鸭,我找不到一个悲伤和哭泣的朋友,后来我发现了一个朋友的触发器的快乐故事,这样孩子们就能感受到拥有朋友的快乐.尽管托宾的孩子很年轻并且自我控制能力差,但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但小黄鸭的色彩,可爱和动人的形象深深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他们看着并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孩子们的答案很简单,但他们可以从他们需要的答案和他们的同伴那里看到.当他们让他们的朋友和他们的朋友拉扯和拥抱时,孩子们的情绪达到高潮,他们在一起很友好,他们的脸很开朗和微笑.孩子们在整个活动期间想要说的气氛非常活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活动期间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