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8.20 MB
- 文档页数:55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一、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观: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1)社会性(2)连续性和阶段性(3)实践性(4)不平衡性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发展方向(1)产生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2)能够自然顺畅的运用语言(3)为书面语言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观:1、完整语言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要完整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应该是真实的、形式多样的。
2、整合教育观:目标、内容、方式3、活动教育观:(1)提供学前儿童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2)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3)儿童主体,教师主导三、认识儿童学习语言的特殊规律: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渗透性;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易行性;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积累性。
四、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正常的发音器官;正常的听觉功能;正常的智力发展;2语言环境:亲子环境;社区环境;幼儿园环境4、语言教育;4、认知发展。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①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②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④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和成熟五、心理研究证明,0~3岁阶段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最快、学习效果最好的阶段。
因此,从孩子出生到三岁都是孩子学说话的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期。
六、0~3岁儿童语言培育的目标:0~1岁半阶段主要是语音训练阶段,首先要让孩子听到语音。
其次要培养孩子听到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用声音、手势、表情或单词做出反应。
1岁半到3岁是儿童语言快速发展时期,也是说话能力培育的关键期。
具体目标可以定为:喜欢听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意听别人说话;喜欢听成人讲述玩具、图片上的物体以及念儿歌、讲故事,并能参与念儿歌、讲故事,喜欢翻阅图书,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能简单回答别人的问题,能说方言或普通话的词,并能让别人听懂,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词和新句型,喜欢在游戏中和同伴交谈等。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南》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一、选择题1.()是人们根据交际目的和语言情境恰当、灵活地使用语言,具体表现为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交往目的,能够理解不同句子的含义。
A.语言运用B.语言形式C.语言内容D.语言能力2.“关键期”最早由奥地利的习性学家()对动物的“印刻现象”进行研究后提出,指的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最易习得某种能力的时期。
A.格塞尔B.劳伦兹C.蒙台梭利D.华生3.意大利儿童教育家()将关键期称为“敏感期”,认为在敏感期中幼儿最容易吸收外界环境中的事物,发展某种心理能力。
A.格塞尔B.劳伦兹C.蒙台梭利D.华生4.以()和勒内伯格等人为代表的语言发展先天论的观点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自然成熟的过程,是人类基因自然展开的结果。
A.阿尔伯特B.布鲁纳C.斯金纳D.乔姆斯基5.以阿尔伯特和斯金纳等人为代表的()认为语言是在环境和强化的过程中获得的,儿童通过模仿他人的话语和运用来学习语言。
A.认知主义者B.结构主义者C.行为主义者D.人文主义者6.以布鲁纳和()等人为代表的社会交互作用论者认为,儿童的语言是在社会交往中学习和发展的,儿童从一出生就有着与他人交往的需要,期待说话。
A.阿尔伯特B.班杜拉C.斯金纳D.乔姆斯基二、判断题1.语言是以语音或符号形象为载体、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形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2.语言包括语言形式、语言内容以及语言运用三个方面。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根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的特点,通过创设丰富的语言交往环境,组织多样化的语言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全面发展的教育。
(√)4.6岁“狼孩”在被解救时未能发展出人类的语言,但通过后天训练,“狼孩”可以再获得人类的语言,具有正常的语言发展水平。
(×)5.“双语”在教育中指的是两种语言同等重要、共同使用的语言环境,在儿童语言发展能力上表现为能同时产生和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总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总结总结第一章名词解释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狭义: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是把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36岁儿童加强口语听说训练。
广义:把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的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06岁儿童应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
判断一个教育机构(如幼儿园、中小学)是否实施了双语教育的唯一的标准是:该教育机构中教师使用的语言是否是两种民族语言。
学前儿童语言的研究价值:1.语言学价值2.心理学价值3.教育学价值4.文化学价值调查法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1.现状调查2.关系调查3.发展变化调查4.原因调查第二章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不是自发产生的。
(例如:双胞胎)第三章发生在2---12岁之间,这是语音定型的年龄,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也是大脑半球侧化期。
语言的消亡主要是由于使用上的退化,即语言功能的削弱而造成的。
第五章简答题;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1.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2.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3.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4.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儿童在语言方面的模仿大致有四种方式:p80(看书上的例子)即时的、完全模仿即时的、不完全模仿延缓模仿创造性模仿第六章儿童语言发展的交叉的三个阶段:01岁是婴儿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又称为前言语阶段12岁是婴儿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又称为言语发生阶段23岁是婴儿基本掌握口语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到入学前。
与成人面对面进行“交谈”时,婴儿会产生交际倾向(03个月)摸脸游戏(03个月)连续音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48个月)与成人交往中出现学习交际“规则”的雏形(48个月)研究表明,婴儿大约从9个月开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
教学过程: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一)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专门研究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是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专门研究0-6岁儿童语言发展及其教育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内容(一)描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内容(二)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解释和评价学前儿童原因发展的个别差异(四)介绍和阐明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方法和活动设计类型。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一)把握语言发展关键期,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1.积极发展口头语言,为学习书面语言打好基础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智力发展和语言发展方面。
3.语言恢复和重构具有关键期。
4.忽视或错过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将对儿童的语言发展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
5.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学习也有关键期。
6.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具体时段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二)加强学前儿童的人际交往,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1.通过语言教育,学前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学习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社会规则。
2.通过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和社会行为可以处于良性循环中。
3.学前儿童学习语言时可以接触大量以社会生活为内容的语言材料,这使他们能够观察和学习其中人物的社会行为。
(三)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1.语言可以提高学前儿童道德认识2.语言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3.语言有力地影响着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4.语言可以增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5.语言可以激励学前儿童积极参与劳动6.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方向(一)产生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二)能够自然流畅地运用语言(三)为书面语言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一)学前儿童语言观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2.学前儿童语言的产生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它是儿童由自然属性向社会属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伴随着儿童社会经历的不断丰富而变化发展的。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是师范院校培训学前教师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岁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并对0~6岁儿童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特性:渗透性、积累性、易行性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①研究儿童的言语演生的逻辑路径(A、从外部言语经由自我中心言语到内部言语B、儿童的言语从缺乏社会化和个体化向逐步实现社会化和个体化发展);②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的习惯;③研究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规律。
5、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①出生后半年至1岁左右为喃语阶段;②从1岁左右开始说话,进入单词句阶段;③大约1岁半以后进入双词句阶段;④大约在2岁半以后进入实词句阶段;⑤大约5岁左右进入成人句阶段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价值: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②促进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③促进学前儿童学习和运用语言兴趣的提高;④为学前儿童今后学习书面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章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1、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从出生到青春期前的这段时间,其中1.5~4岁是获得母语口语的关键期。
2、0~1岁儿童的语言发展阶段(理解)P213、单词句:婴儿往往用一个单词表达一个比该词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如儿童用单词描述某个情境、事件,或表达自己的愿望、感觉等,往往是成人需要用一个句子才能表达的内容,我们称之为单词句。
4、3~6岁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①发音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②4岁时儿童基本掌握本族语的全部语音;③对韵母的发音正确率高于声母;④语音的发展受语言环境的影响;⑤语音意识的发生。
5、积极词汇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消极词汇指或者不能理解或者虽能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6、如何进行词汇教育:①丰富学前儿童的词汇;②指导学前儿童正确理解词义;③指导学前儿童正确运用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