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的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180.41 KB
- 文档页数:4
大学生心理调研报告
《大学生心理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大学生心理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压力大的问题。
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大学生还面临着学习方式改变、社交减少等问题,使得心理压力更加凸显。
同时,调研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不足。
很多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认识,不知道如何缓解心理压力,缺乏应对心理问题的技巧。
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显得十分重要。
此外,调研结果还显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
大学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服务。
他们希望学校能够建立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调研报告显示了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意识不足以及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并且建立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
理健康支持。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调适心理调适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大学生时代,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生活困扰等问题常常给心理健康带来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大学生需要采取一系列心理调适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帮助大学生提升心理健康的方法,并探讨它们的效果。
一、积极应对压力大学生常常面临学业压力。
为了调节这种压力,积极应对尤为重要。
首先,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将学习任务分解为小目标,逐步完成,可以降低压力感。
其次,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尝试参加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如运动、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缓解学业压力。
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大学生应主动与同学们建立友好关系。
参加社团活动、课外兴趣小组等,可以为结交更多的朋友提供机会。
此外,大学生还需要与家人和亲密朋友保持密切联系,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情感。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强个体的社会支持感,减轻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三、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大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
积极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有助于提升心理韧性。
此外,积极乐观的态度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享受生活,增强幸福感。
四、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面对一些心理困扰,有时候大学生可能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学校通常设有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大学生可以通过与心理咨询师的交流,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获得相关建议和支持。
心理咨询师还可以通过专业的技巧,帮助大学生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调适至关重要。
通过积极应对压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调节心理状态,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最重要的是,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
尊敬的大学生朋友:
您好!我们是来自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的志愿者团队,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需求,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希望您能抽出一些时间来填写。
1. 您觉得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多选题)
a. 学业压力
b. 就业压力
c. 人际关系
d. 家庭压力
e. 社会不确定性
f. 其他(请注明)
2. 您是否曾经或正在经历心理问题?(单选题)
a. 是
b. 否
3. 如果您有心理问题,您会主动求助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其他专业机构吗?(单选题)
a. 会
b. 不会
4. 您平时会采取哪些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多选题)
a. 运动
b. 阅读
c. 休息/睡眠
d. 与朋友交流
e. 寻求专业咨询
f. 其他(请注明)
5. 您认为大学应该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简答题)
6. 您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是否满意?(单选题)
a. 非常满意
b. 满意
c. 一般
d. 不满意
e. 非常不满意
以上是我们的调查内容,您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非常重要。
请您如实填写,我们将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处理,感谢您的参与!
填写说明:本问卷为匿名调查,您的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
请如实填写,谢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感谢您的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敬上。
大学生心理现状调查报告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事迹材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comprehensive reports, reflectio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historical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大学生心理现状调查报告6篇调查报告应当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或者见解,调查报告的撰写需要精确使用专业术语,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大学生心理现状调查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困惑及现状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大学新生因适应不良而引起的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凸显,着实令人担忧。
大学新生入学后,随着生活环境、理想目标、学习内容、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在适应期上容易产生诸多心理问题,为他们的大学生活埋下隐患。
心理适应性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通过自我调节、自我管理,同周围环境和谐共处的一种能力。
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性不仅会左右他们的学业和人格,而且会影响他们未来的社会适应。
据统计,我国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发生率高达20%,且有逐年攀升的趋势。
因此,了解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适应问题及原因,找到应对策略就显得尤为必要。
所以我们小组对于大学新生在适应期时遇到的心理困惑进行调研,致力于帮助这些有心理困惑的同学,同时也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二、调查方案(一)方案设计本次研究内容是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困惑及解决办法分析。
其中,在遇到的心理困惑问题上,我们从经济方面、情感方面、人际关系和学业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调研。
在新生的解决途径上,我们又从辅导员老师、学长学姐和心理咨询室这些学校的帮助组织来进行分析,调查比对最对新生受用的方法并进行了总结。
(二)问卷设计本次问卷分为四大部分:大学生基本信息统计,新生刚入校所面临的各方面的困惑调查,化解困惑的途径调查以及最终的解决办法的效果。
本调研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问卷发放调查,通过对我校的100多名学生的入校时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经过统计分析得出我校大学生新生入学时所面临的各方面的具体困惑和分析出对他们有效的解决途径。
第二阶段是对几个群体进行实地或在线采访,分别是辅导员老师、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学长会的学长学姐和大一新生。
我们想通过对他们这几类人群进行采访,得出大家入学时普遍会遇到的问题,然后提出解决办法,方便以后的新生避免这些问题。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研主要才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在新生入学时所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进行了调查。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作者:张文娟浦伟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4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某高校大一新生进行UPI人格问卷调查,发现该校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在情绪性格、强迫症、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针对调查结果,应采取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密切跟踪;针对心理异常学生进行补救性矫治;针对全体学生进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
关键词:UPI;心理健康教育一、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一)对象与方法大理学院自2010年起,针对大一新生进行网上心理健康测评,由校属各学院组织各新生班级在心理测评系统上进行测评。
截止2012年底,已完成2010级、2011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建立新生心理档案。
本研究以大理学院针对新生进行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为例,其中,2010级参与有效测评3716人次,男生1286人次,女生2430人次;2011级参与有效测评3777人次,男生1307人次,女生2470人次。
数据收集由网络系统进行自动收集,数据统计采用SPSS软件进行。
(二)调查工具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是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的简称,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组织修订。
UPI作为大学生精神健康调查表主要以大学新生为对象,目的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UPI问卷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情况。
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办法、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入学动机等;第二部分是UPI问卷本身。
由 60 个项目构成。
其中 4 个项目是测伪尺度(lie scale);第三部分是附加题,主要是了解被测者对自身身心健康状态的总评价以及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的治疗,有什么咨询要求。
根据大理学院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UPI测试的设置,本文将测试结果总分大于等于25分或者25题做肯定选择者界定为心理异常学生,即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只要符合以下几种情况之一,即符合第一类筛选标准(凡属于第一类标准的学生,一般要求约请面谈,进一步确诊具有何种程度的心理问题):1、UPI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2、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3、辅助题(65、66、67题)中至少有两题做肯定选择者;4、明确提出咨询要求且属于心理问题者(68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方案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特制定本调查方案。
二、调查目的1、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包括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的状况。
2、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如学习压力、家庭环境、社交状况等。
3、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提供依据,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三、调查对象具体学校名称全体在校大学生四、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设计科学合理的问卷,涵盖心理健康的多个方面,如情绪状态、自我认知、应对方式等。
通过网络平台或纸质问卷的形式,广泛收集学生的反馈。
2、访谈法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困惑和需求。
访谈对象包括有明显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代表等。
3、心理测试法采用专业的心理测试量表,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心理评估。
五、调查内容1、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家庭背景等。
2、学习状况学习压力、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人际关系与同学、老师、家人的关系,社交能力和社交满意度。
4、情感状况恋爱经历、情感困扰等。
5、应对方式面对挫折和压力时的应对策略和心理调适能力。
6、心理健康认知对心理健康的了解程度、寻求心理帮助的态度等。
六、调查步骤1、准备阶段(1)成立调查小组,明确分工。
(2)查阅相关文献,确定调查指标和方法。
(3)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选择合适的心理测试量表。
(4)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调查流程和方法。
2、实施阶段(1)通过学校官方渠道发布调查问卷,确保学生的参与率。
(2)按照预定的访谈对象名单进行访谈,做好记录。
(3)组织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保证测试环境的安静和有序。
3、数据整理与分析阶段(1)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筛选和整理,剔除无效问卷。
大学新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的调查◎刘慧黄三生摘要:心理求助是指个体在遇到心理困扰或障碍的时候,向个人之外的力量寻求帮助以达到解决困扰的过程。
通过心理求助获得社会支持是有效缓解负面情绪、降低心理压力和消除心理困惑的方法之一。
根据求助对象的不同,可将心理求助分为两种:一种是向父母、老师、朋友等非专业人员求助;另一种是向心理咨询或精神卫生机构的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本文所研究的心理求助仅限于后者。
为探讨影响个体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因素,采用自编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161名华东交通大学新生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女生比男生呈现出更为积极的心理求助态度,曾接受过和未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学生在心理求助态度上并无显著性的差异。
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等9类症状上,阳性症状者比无症状者更不愿意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关键词:心理求助大学生横断面调查中图分类号:D432.64文献标识码:A目前,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多数高校已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并配备了专业师资。
但是一些调查发现,很多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体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一般是先求诸己,后求诸人。
即便是求助于人,多数人更愿意从家人和朋友那里获得帮助,而不是从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①②③开展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研究,比较主动求助者和回避求助者的特点,探讨个体面临心理困惑却又不愿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原因,这无疑是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
它不仅可以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改变人们不合理的传统观念提供参考意见,而且可以为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发展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的设计提供建议。
一、对象与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华东交通大学2008级全体新生作为被试,共发放调查问卷5239份,剔除掉废卷,共回收有效问卷5161份,其中男生3730人,女生1431人。
被试年龄范围为15-23岁,平均年龄18.73岁。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④共90个项目,采用0-4级的五级评分制。
9个分量表分别反映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
为避免无关变量的影响,在新生入学的第1周内,在他们对本校心理咨询机构尚未产生任何主观印象的情况下进行了集体施测。
二、结果(一)心理求助态度在各种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为考察各种人口学变量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进行了χ2检验,结果显示(表1),心理求助态度在性别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比男生呈现出更为积极的心理求助态度。
而城市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心理求助态度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表1心理求助态度的在各种人口学变量上的比较注:*p <0.05,**p <0.01。
余表同。
(二)心理求助态度在心理咨询经历上的差异根据χ2统计结果,虽然以前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学生愿意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比率略高一些,但该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表2心理求助态度在心理咨询经历上的比较注:有109人未填写此项,故样本人数为5052人。
(三)心理求助态度在不同症状水平上的差异将各症状分为阳性(即因子分≥1)和阴性(因子分<1)两种水平,比较两种症状水平在求助态度上的差异。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9种症状上分别有7%-26%的个体呈阳性症状,这些阳性症状患者中约有30%的人表示不愿意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而且χ2检验结果显示(表3),这9类症状均呈现出一致的现象,即在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上阳性症状患者比无症状者更为消极。
三、讨论(一)性别对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人口学变量愿意主动求助者不愿意主动求助者χ2n p n p (df=1,N=5161)性别男272873.1100226.917.278**女112778.830421.2家庭居住地城市136274.845825.20.029农村249374.684825.4是否独生子女独生子女107276.033824.0 1.825非独生子女278374.296825.8咨询经历愿意主动求助者愿意主动求助者χ2n p n p (df=1,N=5052)接受过心理咨询15779.34120.7 2.335未接受过心理咨询361574.5123925.5性别是心理求助态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男性较女性更不愿意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帮助,这与之前的许多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⑤⑥有研究认为,性别角色观念是性别和是否寻求专业心理帮助这两个变量之间的重要中介变量,性别角色观念越僵硬、冲突越多的男性越倾向于拒绝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⑦一些研究显示,情感开放性和自我依赖性是心理求助态度的有效预测变量。
情感越开放预示着求助态度越积极,相互依赖的自我解释也可能提示着向他人求助的开放性。
⑧但是在传统观念中,男性通常是与低情感开放性和自我依赖性联系在一起的,即他们往往被要求是坚强、不轻易表露情感的,是独立、自我依赖的,而女性则被允许是情感开放的,可以依赖于亲密的社会关系。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求助态度更为积极的原因。
(二)咨询经历对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个体若亲身接受过心理咨询,会发现心理咨询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治疗恐惧水平会降低,在未来遇到心理困扰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因此,本研究假设曾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愿意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比率应高于未接受过心理咨询者,但统计结果显示这两组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且曾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中有20.7%的人表示不愿意主动求助。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处于刚起步阶段,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心理咨询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
接受过心理咨询但对咨询效果并不满意的个体很有可能会对再次寻求心理帮助持消极的态度。
各症状及其水平愿意主动求助者不愿意主动求助者χ2n p n p (df=1,N=5161)躯体化阴性347575.4113624.610.228**阳性38069.117030.9强迫症状阴性251278.768021.370.890**阳性134368.262631.8人际敏感阴性272178.375221.774.943**阳性113467.255432.8抑郁阴性314177.093623.056.574**阳性71465.937034.1焦虑阴性324676.3101123.731.133**阳性60967.429532.6敌对阴性343575.7110424.319.239**阳性42067.520232.5恐怖阴性335376.5102823.551.934**阳性50264.427835.6偏执阴性328976.3102323.734.649**阳性56666.728333.3精神病性阴性329576.5101023.546.698**阳性56065.429634.6表3心理求助态度在不同症状水平上的比较(三)症状水平对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在9类症状上,阳性症状者均比无症状者更不愿意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这一现象:其一,对心理问题及其严重程度的知觉。
在中国,虽然心理咨询行业已取得较快发展,但心理健康观念的普及程度并不高。
尤其在应试教育盛行的中学,多数教师只重视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很多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却不自知,或认为自己的心理问题并未严重到精神病的程度,不需要看心理医生。
对自己心理问题的低知觉程度可能是导致这些大学新生不愿意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原因之一。
其二,对治疗的恐惧。
这种对于心理治疗所产生的主观忧虑会影响个体的求助选择。
治疗恐惧主要来源于:对于咨询效果的担心;对于尝试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害怕;害怕因为求助,自己和他人给予自己无能的评价⑨;或对于社会成见的担心。
⑩有心理障碍的人一般存在负性的思维方式和消极的自我概念,他们往往对他人对自我的评价更为敏感,容易对心理治疗产生更强的恐惧,所以心理症状患者反而比无症状者更不愿意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注:①梅锦荣,隋玉杰.大学生的求助倾向[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4):210-215.②江光荣,王铭.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80-184.③Lin Y N.Taiwanese university students'perspectives on helping[J].Counseling Psychology Quarterly,2002,15(1):47-58.④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⑤杨颖,叶一舵.应对效能、归因方式与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之关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2):45-50.⑥余晓敏,江光荣.心理健康控制源、自我效能与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5):444-445.⑦Good G E,Dell D.M&Mintz L M.Male role and gender role conflict:Relations to help seeking in men[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9,36:295~300.⑧肖波.心理求助行为影响因素初探[J].内江科技,2008,(11):32-33.⑨Kushner M.G.&Sher,K.L.The relation of treatment fearfulness and psychological service utilization:an overview[J].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1991,22:196-203.⑩Deane F.P.,Kerry Y.C.Treatment fearfulness and distress as predictors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help seeking[J].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1994,22(2):207-218.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责任编辑许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