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三种心肌标志物检测对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临床诊断的价值邱锡荣;彭冬迪;唐荣;许志坚【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11(026)012【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心力衰竭(HF)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3种标志物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和患者病情选用合适的标志物.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检测55例AMI患者治疗前、后以及105例HF患者、30名健康正常者的NT-proBNP、Myo、cTnT水平.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HF患者分为Ⅰ~Ⅳ级.比较各组的差异并作相关性分析,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3种标志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cTnT、Myo在AMI患者胸痛时间6h内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6.2%和93.9%,胸痛时间>6h时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0.5%和55.6%,AMI患者治疗后NT-proBNP、Myo、cTn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NYHA Ⅰ~Ⅳ级的HF患者间NT-proBNP、Myo、cTn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患者NT-proBNP水平与NYHA 分级的相关性(rs=0.884)高于Myo(rs=0.652)和cTnT(rs=0.726).结论在心功能分级以及AMI早期预警和早期诊断方面,NT-proBNP的灵敏度及相关性要明显优于Myo和cTnT,还常用于在呼吸困难人群中鉴别HF患者.Myo常作为急诊中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指标,早期诊断时要结合患者胸痛时间,观察有无再梗死或梗死再扩展.cTnT诊断AMI的特异性优于其他标志物,但要等到心肌梗死后才能做出判断.【总页数】4页(P814-817)【作者】邱锡荣;彭冬迪;唐荣;许志坚【作者单位】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抚州344000;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西抚州344000;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抚州344000;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抚州3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相关文献】1.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 [J], 严家来;盛大平2.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的价值分析 [J], 杨旭光3.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J], 丁絮红4.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快速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J], 张焕轶;张小丽;刘燕;李金龙;吴云5.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浦春;陶青松;朱翔;秦明明;武其文;冯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要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严重不足或中断,致使心肌受到缺血和缺氧损伤,丧失机能或坏死的疾病。
及时准确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对于救治患者至关重要,以下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要点。
1.病史询问:根据患者的病史询问,了解疼痛的特点、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疼痛发作前是否有诱因等。
对于具有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的患者和具有明确心脏病史的患者,更应重视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2.心电图(ECG)检查:心电图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首要方法。
ECG检查有助于确定梗死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典型的心肌梗死表现为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和Q波出现。
ST段抬高是AMI的早期特征,它与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Q波出现表明心肌的坏死。
3.心肌标志物检测:心肌标志物主要包括肌酸激酶(CK)、CK-MB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
这些标志物在心肌细胞坏死释放到血液中,血清中标志物的升高可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cTnI的升高是最敏感和特异性的指标,但需要至少6小时才能检测出升高。
4.心脏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并检测冠状动脉血流情况。
超声心动图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发现梗死心肌的广泛程度和心肌的运动异常。
5.冠状动脉造影(CAG):冠状动脉造影是最直接、准确的诊断方法。
通过对冠状动脉进行造影,可以确定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阻塞部位、程度和范围,为后续的介入治疗提供指导。
6.其他辅助检查:如血气分析、心肌灌注显像、核医学显像等,可在怀疑诊断或危险因素明显时进行,有助于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病史询问、心电图检查、心肌标志物检测、心脏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多种方法。
及时准确地诊断对于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系统医学 2024 年 1 月第 9 卷第 2期hs-CRP、cTnI、Myo及CK-MB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孙思,刘妍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215128[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 cTnI)、肌红蛋白(Myoglobin, 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MB, CK-MB)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5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急性心肌梗死者与75例健康体检者,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hs-CRP、cTnI、Myo及CK-MB水平,分析联合检测与心梗三项及hs-CRP检测的诊断效能。
结果观察组hs-CRP、cTnI、Myo、CK-M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联合检测诊断准确度97.33%、灵敏度98.67%,高于心梗三项的92.00%、86.67%与hs-CRP的89.33%、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5、7.111,12.000、14.000,P均<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s-CRP与心梗三项检测值明显升高,联合检测能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效能[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4)01(b)-0061-04 Clinical Value of Hs-CRP, CTnI, Myo and CK-MB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UN Si, LIU Yan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Wuzhong People's Hospital,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128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cardiac troponin I (cTnI), myoglobin (Myo) and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75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75 healthy subjects admitted to Wu‐zhong People's Hospital of Suzhou City from February 2020 to May 2023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hs-CRP, cTnI, Myo and CK-MB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combined detec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hs-CRP detection was analyzed. Results hs-CRP, cTnI, Myo and CK-MB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of combined detection were 97.33% and 98.67%, which were higher than 92.00% and 86.67% for MI and 89.33% and 80.00% for hs-CR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6.125, 7.111, 12.000, 14.000, all P<0.05). Conclusion Hs-CRP and MI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ombined detection could improve the diagnostic efficiency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Key words] Hs-CRP; CTnI; Myo; CK-MB;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Diagnostic efficiency急性心肌梗死为心内科常见病,因冠脉血管迅速阻塞、狭窄,供血区心肌可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好发于中老年,对患者生命有严重威胁[1-2]。
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摘要:研究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三项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
为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提供可靠依据。
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三项指标的联合测定较单项测定具有更高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三项标志物可为临床评估病情的轻重程度及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可用于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 CKMB 肌红蛋白诊断价值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病中的一种危重症,该病有发病急且严重、病情发展速度快和死亡率较高等特点,会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其主要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在临床上,患者往往会出现严重而持续的胸骨后疼痛,即使患者休息或服用硝酸盐类药物,也不能缓解。
随着血清中心肌酶活性增加和心电图波形的逐渐变化,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休克。
近些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不断升高,且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疾病发生多和饮食习惯、精神压力以及长期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2]。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3],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其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诊断方式主要依靠心电图和临床表现,但这种方式存在较大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免疫学的进步,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等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水平检测已经成为了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诊断手段。
生物标志物是指可以检测到生物体内生理或病理过程的物质,它们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
伴随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心肌损伤有关标志物逐渐被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其中肌钙蛋白属于心肌肌钙蛋白复合物的亚单位,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对心梗和心绞痛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有着重要价值,同时有逐渐代替心肌酶的趋势。
肌钙蛋白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用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肌钙蛋白I和CK-MB质量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摘要】肌钙蛋白I和CK-MB是常用的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通过对这两种标志物在心肌梗死中的变化、早期诊断价值、与其他标志物的比较、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以及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研究发现肌钙蛋白I和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且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未来研究应加强肌钙蛋白I和CK-MB在不同人群中的验证,并探索新型心肌标志物的应用。
临床上建议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和肌钙蛋白I、CK-MB的变化情况综合判断,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肌钙蛋白I和CK-MB在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关键词:肌钙蛋白I、CK-MB、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心肌标志物、临床意义、研究方向、临床应用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疾病中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病症,由于其病情发展迅速,对患者危害巨大,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肌钙蛋白I和CK-MB是两种常用的心肌标志物,它们在心肌梗死发生后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肌钙蛋白I和CK-MB的检测方法也越来越精确和敏感,使得它们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测这两种心肌标志物的质量浓度,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深入研究肌钙蛋白I和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对早期诊断的价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这两种心肌标志物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可以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好的支持。
1.2 研究目的肌钙蛋白I和CK-MB作为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关于它们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确认。
急性心肌梗死怎么诊断?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群患上了急性心肌梗塞这类疾病,及时确诊急性心肌梗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类疾病要及时接受治疗。
很多人对于如果确诊急性心肌梗塞并不是特别了解,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
一般情况下,想要确诊是否患有急性心肌梗塞需要大概需要进行以下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心电图
特征性改变为新出现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动态演变。
2.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升高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或I)升高是诊断急
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
可于发病3~6小时开始增高,CK-MB 于3~4d恢复正常,肌钙蛋白于11~14天恢复正常。
GOT和LDH 诊断特异性差,目前已很少应用。
3.检测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
采用心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快速诊断试剂,可作为心肌梗死突发时的快速的辅助诊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
4.其他
白细胞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或消失,血沉加快,血清肌凝蛋白轻链增高。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衍变以及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可作出正确诊断。
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者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无ST段抬高者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过去称非Q波梗死)。
老年人突然心力衰竭、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也要想到本病的可能。
在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以后就需要接受治疗,比较常见的治疗办法就是药物治疗,一些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还需要通过手术来帮助改善情况。
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因为情绪的波动会给心脏带来一定的负担,对病情不利。
心梗三项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究心梗三项(cTNT、CK-MB、Mb)对于AMI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60例冠心病患者入院后采集4h8h和24h血,检测cTNT、CK-MB、Mb进行比较他们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TNT、CK-MB和Mb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对诊断AMI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心梗三项急性心肌梗死 cTNT CK-MB Mb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 on, AMI) 是一种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疾病, 病死率高、危害性大。
早发现、早治疗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重大意义。
cTNT、CK-MB、Mb这三种血清心肌标志物在临床诊断中常常联合检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称为心梗三项。
临床研究和实践证实,心肌梗死三项(cTNT、CK-MB、Mb) 是具有特异性和灵敏度的心脏标志物,能为心肌梗死的早期排除和诊断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1]。
本文旨在探讨cTNT、CK-MB、 Mb 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8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0例,根据 WHO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46~78岁(平均62.2岁±8.4岁),其中19例AMI患者于发病后6h内接受溶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43~79岁,平均(57.3±9.8) 岁。
所有患者均除外心肌病、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糖尿病等其他疾病。
同时选用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 42~68岁,平均( 53±8.5)岁。
1.2 检测方法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后立即采集肘静脉血3ml,在水浴箱中放置60min, 然后3000rpm 离心5min,收集血清并对血清进行cTNT、CK-MB和Mb三个项目的检测。
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
作者:娄宏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1期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
方法 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时期健康者70例,设为对照组。
对其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检测,分析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价值。
结果两组患者Mb, cTn-I, CK-MB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疾病,发病速度较快,死亡率高,所以快速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及早进行治疗,挽救生命,改善预后等。
本文选取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心肌标志物进行快速检测诊断,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2月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31~75岁,设定为研究组,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并选取同时期健康者70例,年龄28~54岁,设为对照组。
1. 2 方法两组患者在检测时均应用肝素锂抗凝真空管,采集静脉血液3 ml,混匀分离血浆,立即检测。
研究组患者在症状产生的1~4、4~8和8~24 h 3个时间段内采集血液,立即检测。
cTn-I、Mb应用ACCESS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进行检测, CK-MB则选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试剂盒按照操作说明应用。
阳性截断值为cTn-I>0.40 ng/ml,Mb>116 ng/ml, CK-MB>25 U/L。
1. 3 统计学方法所以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 P
2 结果
两组患者Mb、cTn-I、CK-MB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Mb属于色素蛋白,乃横纹肌所特有,主要出现在心肌和骨骼肌,与氧相结合出现可逆性,肌细胞中能够完成储存及运输氧作用。
肌红蛋白通常不会在健康者血液内存在,当患者
心肌或骨骼肌遭受损伤时,血液内会产生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作为第一个非酶类蛋白在心肌损伤疾病诊断中得到应用,肌红蛋白具有较高敏感性,且非特异性,对于冠状动脉再通再梗阻状况能够作为标志物应用,快速性、敏感性均较高。
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症状,血液内肌红蛋白随梗死而产生,往往梗死1 h内就会上升, 2~4 h肌红蛋白会上升到正常值十倍状态, 5~10 h肌红蛋白值会上升到高峰, 30 h后肌红蛋白值会降低到基线,在心肌标志物中,肌红蛋白属于上升较早的一种,所以在AMI中存在理想诊断价值。
由于肌红蛋白非心肌特有,大范围创伤、多骨骼病症、大型手术、剧烈运动,均会导致血液内血红蛋白上升,因此肌红蛋白并无较良好特异性[1]。
肌钙蛋白是心肌内所特有的一种蛋白质,属于心肌收缩调节蛋白量的一个亚单位,相对分子量很小,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心肌细胞内,少量可溶性游离于细胞质,大多数不可溶性则会形成结构蛋白固定储存于肌原蛋白。
在缺血缺氧症状出现使得细胞膜无法保持完整性时,游离态肌钙蛋白会及时穿透细胞膜进到血液内,与此过程中处于固定状态的肌钙蛋白会发生分解形成游离态进血液内。
在心肌发生不可逆性损伤情况时,肌钙蛋白大量释放而出, 3 h时会检测到血液内存在,能够保持1~2周,所以具有较高特异性。
临床中肌钙蛋白在心肌损伤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性,且属于最特异的一种标志物[2]。
CK-MB主要处于心肌细胞外浆层, AMI患者一般在血清中出现时为4~12 h,平均出现时间为6 h,在疾病早期诊断存在一定价值,属于AMI检测早期标志物, CK-MB不属于心肌特有一种酶,因此会出现AMI假阳性现象。
研究发现,症状出现12~48 h分析显示CK-MB 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96.8%和89.6%。
但因为肌肉组织存在较高CK-MB,所以特异性有一定下降[3]。
经本文研究发现, AMI早期诊断时Mb灵敏度是最高的, CK-MB则在疾病发生8 h内未出现明显变化。
cTn-I早期诊断效果理想。
应用多指标联合检测,真阳性率明显上升,结果较为理想,经连续性的动态检测, AMI漏检情况很少出现。
综上所述,应用快速检测方法能够达到理想结果,对于缩短检测时间、及时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馨媛.血浆内源性sRAGE、esRAGE、cRAGE对冠心病及其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0, 26(7): 517.
[2] 郝东亚.心肌肌钙蛋白诊断和除外急性心肌梗死界限值的探讨.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28(2):19.
[3] 任利辉.小剂量腺苷负荷超声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中国循环杂志, 2013,28(2):100.
[收稿日期:201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