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 格式:docx
- 大小:781.82 KB
- 文档页数:3
世界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课古代埃及【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 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单元内容】古代亚非文明【课标要求】●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讲述的是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简要介绍了古代埃及文明。
通过学习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大河对人类文明的产生的作用。
让学生通过了解金字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古代埃及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世界古代史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的统治。
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第2课主要讲述在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上崛起的完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文明。
通过对本课的介绍,是学生对两河流域的概况及其古代发展有个较为清晰的理解。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
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古代两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人类古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汉谟拉比统治时期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汉谟拉比制订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象征。
第3课主要讲述古印度文明。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
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这里出现了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古代印度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人类古文明;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创立的影响至今的一种制度;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就,佛教诞生在古代印度,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根源的,种姓制度就是其社会根源。
【学情分析】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历练,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同学们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古代埃及文明的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课古代埃及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埃及的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人类早期的文明——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知道古代埃及文明及文明发展的简要过程。
3.理解文明成果是广大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重点:法老的统治和金字塔。
文明成果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难点:大河文明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对金字塔折射出的上古时代埃及的阶级关系的认识。
主问题:1.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不同人类文明,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2.埃及的文明成果:象形文字、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太阳历。
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2.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内容及影响,知道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重点:《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的目的、地位、作用。
难点:《汉谟拉比法典》折射出上古时代巴比伦王国的阶级关系。
主问题:1.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立了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2.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第三课古代印度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
2.理解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
3.明确佛教是意识形态领域中对种姓制度的反抗。
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创立。
难点:种姓制度的本质。
主问题: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成果:种姓制度、佛教产生。
第二单元上古西方文明第一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学习目标:1.知道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
2.希腊民主政治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
3.熟悉亚历山大帝国的盛衰及影响。
重点:1.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是海洋文明的典范。
2.雅典创立的民主制度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亚历山大帝国。
难点:希腊文明带有比较明显的海洋色彩;雅典民主政治阶级性和时代局限性。
主问题:1.希腊的奴隶制城邦雅典。
2.亚历山大帝国及亚历山大东征。
3.补充:人类文明交流方式;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特征。
第五课从共和国到大帝国学习目标:1.熟悉罗马从城邦发展到帝国的过程。
第一部分中考考点研究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建议作答时间:15分钟)1.(时空观念)绘制年代尺是培育“时空观念”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下列年代尺中圆圈处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尼罗河下游出现若干个小国家B.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C.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D.埃及被波斯帝国所灭2.(2020原创)兴建于约公元前2600年的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金字塔石块之间严丝合缝,连刀片都插不进去,金字塔反映了古埃及国王无限权力。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材料强调的是( )A.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B.胡夫金字塔建筑工艺高超C.古埃及国王王权逐渐衰落D.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3.(2019郑州模拟)楔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这两大文明成果均诞生于下列哪一地区 ( )A B C D4.(2019通辽·史料实证)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D.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5.(2019株洲)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 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出自 ( )A.古代印度B.古代中国C.古巴比伦王国D.古代埃及6.(2020原创)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认为世界万物皆有因果,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死后方可进入“极乐世界”。佛教教义对种姓制度中的哪一个等级最为有利 (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7.(2019许昌模拟)(5分)文化是民族的,世界的,人类文明在交流碰撞中融合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里大河奔腾,土地肥沃,易于农耕,孕育了古老的东方文明,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的文明,无不充满智慧和神奇。岁月流逝,历史永恒,灿烂的东方文明依然闪烁着不灭的智慧之光。材料二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它的自然地理环境明显不同于古代东方。它的文明在古代世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材料三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1)列举出材料一中所谈到的三个国家的文明成果各一例。(3分)(2)材料二中的古希腊文明与材料一中的古代文明发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1分)(3)据材料三,请列举出具体史实来佐证穆罕默德的这句话。(1分)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1.B 2.C 3.D 4.D 5.A 6.B7.(1)成果:古埃及:金字塔或狮身人面像或象形文字等;(1分)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或楔形文字等;(1分)古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等。(1分)(不同:古希腊文明地处海洋,而材料一中的文明地处大河流域。(1分) (3)史实: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等。(1分)。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代亚非文明》是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和古巴比伦四个部分的文明。
这一单元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亚非地区的历史发展,认识不同文明的特点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和多元文化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思维方式上,他们可能更多地关注具体的历史事件,而对于文明的内涵和影响等方面的理解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古代亚非文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亚非文明的基本情况,掌握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和古巴比伦四个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树立全球史观,认识到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代亚非文明的基本情况,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和古巴比伦四个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2.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古代亚非文明,以及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古代亚非文明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和古巴比伦四个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4.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2.教学素材:收集与古代亚非文明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课堂展示。
3.学生活动材料:为学生提供分组讨论的素材,包括历史事件、文明特点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代亚非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文明的特点和共同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材料: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印度的种姓制度B.达尔文的《物种起源》C.基督教的来由D.《圣经》2.“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意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它来源于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B.《荷马史诗》C.《拿破仑法典》D.《天方夜谭》3.古埃及人根据对尼罗河河水上涨和天狼星的长期观察,制定出的一部历法是()A.夏历B.农历C.太阳历D.佛历4.古代印度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指的是()A.婆罗门B.刹帝利C.首陀罗D.贱民5.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
下列属于古埃及文明成果的是()A.金字塔B.佛教C.《汉谟拉比法典》D.阿拉伯数字6.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其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该城市是()A.底比斯B.孟斐斯C.华氏城D.阿卡德7.古埃及有众多文明成果,下列属于古埃及文明的有①木乃伊①象形文字①金字塔①太阳历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8.当你漫步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时,解说员指着一个黑色的石柱说:“这是迄今已知世界试卷第1页,共4页试卷第2页,共4页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对该法典表述错误的是( )A .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B .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C .是图特摩斯三世颁布的D .上面有楔形文字9.在古印度在种姓制度中,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被称为A .婆罗门B .刹帝利C .吠舍D .首陀罗10.如图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
关于该宗教说法正确的是A .它是佛教,创立于公元6世纪B .它的经典是《圣经》C .它是世界上出现最晚的宗教,创始人是耶稣D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11.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和中国等四大上古文明兴起的共同原因之一是( )A .交通便利,适宜商业发展B .地处大河流域,土质肥沃C .适宜军事远征D .城市国家兴起较早12.下图中的文字是( )A .象形文字B .楔形文字C .梵文D .拉丁字母13.某同学研究历史,搜集了“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众生平等”等信息,该同学在研究哪一宗教?A .基督教B .佛教C .道教D .犹太教14.当你漫步法国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①《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②《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7.罗马历法:以古埃及太阳历为蓝本,凯撒命人编制“儒略历”,成为今天公历的基础。
8.中外古代建筑成就:①古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②雅典:帕特农神庙③罗马:大竞技场、万神庙、饮水道工程、凯旋门④中国:秦长城、明长城、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即欧洲“中世纪”)1.世界三大宗教:①乔达摩·悉达多(被称为释迦牟尼)在古代印度创立佛教。
②耶稣在巴勒斯坦地区创立基督教。
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成为欧洲的统治思想,教会势力凌驾于封建王权之上,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③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大化改新:646年,孝德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进入封建社会。
2.12世纪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3.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4.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①传播阿拉伯数字②创造完整的代数学③编写《医学集成》和《医典》④编写《天方夜谭》⑤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5.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有: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13.14世纪,手工场和租地农场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出现,推动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欧洲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即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
【2022版课标】通过金字塔,了解非洲古代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3)文明:科学和文化有很高成就。
其中天文学、数学、医学成就最为突出。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建筑成就:金字塔。
(法老的陵墓)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是法老无限权力的象征3.法老的统治(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
宗教上,被认为是“神之子”(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2022版课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亚洲古代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石柱上)(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有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3)性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第3课古代印度【2022版课标】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了解亚洲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鼎盛: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文明的鼎盛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第1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1.古埃及人根据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涨水的经验,制定了太阳历;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
材料可以说明()A.古埃及文明历史悠久B.古埃及太阳历是最早历法C.古埃及因尼罗河兴亡D.古埃及人顺应自然的智慧2.下列世界古代文明成果,属于下图所示文明地区的人们所创造的是()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罗马大竞技场 D.帕特农神庙3.古代埃及历史铭文记载,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古埃及人赞扬他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
”这反映了()A.埃及法老权威至上 B.古代埃及人民封建迷信C.古代埃及法律发达 D.君权神授思想束缚人们4.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人为死者提供的祭品是十分丰盛的,包括大麦粥、炖鸽肉、烤鹌鹑、小麦面包、蛋糕、水果等。
这些祭品主要是当地的农产品,墓室的壁画中也常常出现农民种植庄稼的场景。
据此可知古埃及()A.农业促进烹调水平提高 B.农业影响宗教信仰发展C.财富积累提供物质基础 D.丧葬习俗反映农业繁盛5.古埃及农业生产几乎依赖于尼罗河,其较为稳定的农业经济又决定了自始至终实行的王权制度;尼罗河边的沼泽中盛产纸草,这为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了书写载体。
这反映了()A.尼罗河孕育了埃及独具特色的文明 B.古埃及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主要源头C.埃及长期处于狩猎采集的生产阶段 D.埃及地理环境决定其农业发展水平6.在古巴比伦王国的某部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方面的规定,还有其它如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这最能说明古巴比伦()A.等级制度森严 B.保护奴隶主利益 C.奴隶制度发达 D.商品经济较活跃7.《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
九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汇总(一)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1、金字塔的历史价值:①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②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2、《汉谟拉比法典》的价值(地位)和影响:①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②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种姓制度的内容及特点:内容: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牧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从事农牧渔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特点:世代相袭,贵贱分明;低等级人不得从事高等级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4、佛教:创立于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5、古代东方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为什么?大河流域,北纬20o-40o ;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地势平坦,水源充沛,土壤肥沃。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1、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希腊2、希腊地理环境特点:环海、多山、多岛屿地理环境对希腊的影响:多山不便于联系,影响希腊统一;环海、多岛屿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发展。
希腊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3、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4、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的表现:①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②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③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④建立津贴制度。
5、雅典民主政治的利弊:[利]①激发公民积极性;②津贴制度保证贫穷公民参政;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深远影响[弊]①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②效率低下,议政质量不保证;③易出现暴民政治。
6、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①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②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7、古代罗马发展线索:①前1000年,罗马城邦兴起;②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③前3世纪,征服意大利半岛;④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的霸主;⑤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建立罗马帝国;⑥2世纪,罗马进入黄金时期,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内湖”;⑦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⑧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约前3500年~前6世纪)基础知识第一课古代埃及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位置:非洲东北角2.自然环境1)世界上最长河流尼罗河贯穿南北2)定期泛滥,留下肥沃黑土3)尼罗河孕育埃及文明(“赠礼”)3.发展历程1)开始:公元前3500年奴隶制国家出现2)统一:公元前3100年3)强盛:①法老:图特摩斯三世时期(前15世纪)②强大奴隶制军事帝国③版图:北:叙利亚、小亚西亚、幼发拉底河上游南:尼罗河第四瀑布地跨亚非4)衰落:分裂、外族入侵5)灭亡:①公元前525年(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灭之②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占领4.科学文化成就1)特点:很高成就2)表现:天文学、数学、医学①历法:太阳历②文字:象形文字③医学:木乃伊④建筑:金字塔二、金字塔1.名称由来:外形呈角锥体状,侧面形似汉字“金”中国人称之2.用途:法老的陵墓3.意义:1)古埃及文明象征2)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3)古埃及人民智慧结晶4.代表:1)最大:胡夫金字塔2)狮身人面像:哈夫拉金字塔前三、法老的统治1.法老:古埃及国王2.实行君主专制1)权利象征:金字塔2)政治统治: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最高)3)宗教统治:“神之子”无上权威3.王权衰落:1)原因:社会矛盾激化,王权受挑战2)时间:胡夫金字塔之后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一、两河流域文明1.位置:西亚东:两河流域新月沃地西:地中海东岸1)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2)冲击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3)今天:伊拉克·巴格达2.文明开始: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3.初步统一:公元前24世纪4.屡遭外族入侵,内部战乱5.代表居民:苏美尔人1)文字:楔形文字2)历法:阴历3)计数法:60进位制4)法典:《汉谟拉比法典》5)建筑:“空中花园”二、古巴比伦王国1.建国:前19世纪(苏美尔人)2.统一1)时间:前18世纪2)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3)策略:各个击破4)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5)性质:强大奴隶制国家3.强盛1)时期:汉谟拉比统治时2)表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定法典4.灭亡:前1595年(前16世纪)外族所灭三、《汉谟拉比法典》1.地位(意义):迄今已知世界第一部较完整成文法典2.内容:1)前言,正文282条2)社会三个军级①有公民权的自由民②无公民权自由民(平民)③奴隶3)奴隶制发达①来源:战俘,买卖②家庭奴隶制:男性家长绝对权威4)其他内容: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商品经济活跃)3.意义:1)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2)人类社会法治传统源远流长4.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第三课古代印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位置:南亚次大陆2.起源:印度河流域(发展到恒河流域)3.奴隶制文明1)开始:公元前2500年2)早期文明①名称:哈拉帕文明(摩亨佐·达罗文明)②时间:公元前23世纪-公元前18世纪③表现:一度繁荣,后不明原因衰亡3)外族入侵①时间:公元前1500年②中亚·雅利安人(游牧)③表现:征服印度,恒河流域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建立奴隶制小国4)强盛:孔雀王朝①时间:公元前324年-公元前187年②政治:基本统一南端的印度半岛③经济:农业工商业繁荣许多工商业城市首都:华氏城④国王:阿育王(公元前3世纪)5)衰落:多受外族侵扰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产生:雅利安人入侵后形成2.实质:严格社会等级制度3.内容:1)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祭祀神权2)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3)第三等级:吠舍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农业、手工业、商业、畜牧业4)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奴隶)5)贱民:不可接触者卑贱、歧视、凌辱4.特点:1)各等级世袭贵贱分明2)低等级不能从事高等级职业3)不同等级不得通婚三、佛教1.时间:前6世纪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3.教义:1)反对婆罗门特权2)“众生平等”3)宣扬“忍耐顺从”(国王,富人支持)4.发展:教众增多,成为最重要宗教之一5.传播(前3世纪阿育王统一定为国教)1)北:中亚中国(前1世纪西汉末年)→朝鲜,日本,越南2)南:锡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四、文化1.阿拉伯数字(印度发明0~9 十个)2.种姓制度,佛教3.佛像艺术4.(梵文)史诗《摩柯婆罗多》《罗摩衍那》易混易错、知识点拔与拓展1、【易错易混】1).国王虽然在印度把持着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但在种姓制度上属于第二等级。
4.法学: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5.公历:古罗马凯撒命人编制的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填空后完成选择题:()1.尼罗河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古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
每次涨水退水以后,都需要精确的记录和计算,几何学就逐渐诞生了。
同时,为了准确预测尼罗河泛滥日期,古埃及人进行了天文学研究。
这主要说明A.自然环境影响文明的发展B.农业产生是文明出现的前提C.古代数学具有实用性特点D.太阳历反映了自然界的规律()2.胡夫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学者估计这座金字塔的建造需要至少8.4万名劳力,如果每年工作80天(从秋季晚期到冬季,差不多是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最少的时候),需要20年才能完成。
除了普通的劳动力,还需要几百个建筑师、工程师、工匠和画匠。
这说明胡夫金字塔的修建A.主要在播种季进行B.反映了民众的需求C.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D.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
据此可知A.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B.《汉谟拉比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社会矛盾C.《汉谟拉比法典》注重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D.《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 )4.印度电影《流浪者》里有句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
”这句话有明显的阶级歧视。
这种阶级歧视最有可能源自以下哪一制度A.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B.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制度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D.亚历山大帝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5.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说:“哪个婆罗门不是和一般人一样,经由母亲怀胎而出生的呢?怎么能说自己是最尊贵的种族呢?持这种论调的婆罗门,是没道理和不光彩的。
”与此相符合的教义是A.忍耐顺从B.众生平等C.转世轮回D.独尊安拉( )6.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佛教文化,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1.古埃及文明诞生于流域。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四世界古代史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全国视野·教材改编题
(2019淄博闭卷)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下列文物中,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2020备考好题精练
选择题
1. 绘制年代尺是培育“时空观念”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下列对年代尺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约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下游出现若干个小国家
①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①古埃及文明从约公元前3500年延续至今
①公元前525年埃及被波斯帝国所灭
A. ①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
2. 历经4 500多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着人间世态的变迁。
如果想去看“金字塔”,应该选择()
3. 《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
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A. 内容全面
B. 思想落后
C. 传播广泛
D. 影响深远
4. 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除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
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A. 保障公民的利益
B. 发展社会经济
C. 维护奴隶主利益
D. 体现自由平等
5. “当否定种姓制度并对不同于终极客观实在的灵魂的信仰发出挑战的时候,就诞生了一种广为流传的宗教,它迷住了整个东亚。
”材料中的“宗教”诞生于()
A. 古代中国
B. 古代印度
C. 古代埃及
D. 古代罗马
6. 古代的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因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被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发源地的共同特点是()
A. 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B. 以海洋为中心
C.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 以城邦为中心
填空题
7. (10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
(1)文字是传播文明的重要载体。
________人发明了楔形文字;________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分)
(2)法制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________国王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英国议会颁布的____________,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法律权力代替君主权力的重要标志。
(2分)
(3)建筑是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金字塔是________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____________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2分)
(4)思想是助推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
文艺复兴运动中________思潮的传播,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____________的诞生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描绘了宏伟蓝图。
(2分)
(5)科学技术推动文明发展。
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________,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____________,为人类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迈出了重要一步。
(2分)
参考答案
模块四世界古代史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全国视野·教材改编题
A
2020备考好题精练
1. B
2. D
3. A
4. C
5. B
6. A
7. (1)苏美尔;甲骨文。
(2分)
(2)古巴比伦;《权利法案》。
(2分)
(3)古埃及;隋朝大运河。
(2分)
(4)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
(2分)
(5)“珍妮机”;结晶牛胰岛素。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