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搭一搭》优质教案【新版】
- 格式:docx
- 大小:17.98 KB
- 文档页数:2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搭一搭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的“搭一搭”。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教材中的第四章第三节“搭一搭”进行教学。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利用立方体进行搭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立方体的搭建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搭建任务。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实践,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立方体的搭建方法,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立方体进行搭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搭建方法,我准备了一些立方体模型和搭建图纸。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于记录和画图。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立方体的概念,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立方体的特征。
接着,我会给学生发放搭建图纸,并讲解图纸上的搭建方法。
然后,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让他们根据图纸进行搭建。
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我会逐一进行检查,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我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让大家一起讨论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主要包括立方体的特征和搭建方法。
我会用简洁的文字和图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立方体的特征和搭建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你们所学的搭建方法,设计和搭建一个立方体。
作业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搭一搭北师大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立方体的搭建方法。
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因为它是学生进行后续搭建任务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立方体的搭建方法。
我会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立方体的特征,让他们理解立方体的各个面的关系。
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4.3搭一搭教学目标:1. 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些变换创作出新的图形。
2. 能够根据给定的图形,运用平移、旋转和翻转进行变换,搭出新的图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
2. 运用平移、旋转和翻转进行图形变换。
教学难点:1. 运用平移、旋转和翻转进行图形变换。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动画。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变换的。
2.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变换。
2. 学生尝试描述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教师给予指导和纠正。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图形,让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翻转进行变换,搭出新的图形。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交流与分享(5分钟)1. 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2. 学生互相欣赏作品,交流创作心得。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
2. 学生总结并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练习,让学生继续运用平移、旋转和翻转进行图形变换。
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图形作品,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进行变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搭一搭》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搭一搭》的第 4.3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识别正方体和长方体,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特征,能够辨别它们。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及其辨别。
2. 重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描述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模型、图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物品,如魔方、牙膏盒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知识讲解:通过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如面、棱、顶点等,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图片,让学生辨别它们,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拿出练习本,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辨别给出的图形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彩笔和白纸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然后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六、板书设计正方体:特征:面、棱、顶点都相等应用:魔方、骰子等长方体:特征:面、棱、顶点不全相等应用:牙膏盒、书本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图形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一个魔方一本书一个牙膏盒2. 答案:魔方:正方体,面、棱、顶点都相等。
书:长方体,面、棱、顶点不全相等。
牙膏盒:长方体,面、棱、顶点不全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并通过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
4.3搭一搭(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信“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一起学习北师大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搭一搭》。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教材第4章的第3节《搭一搭》。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用小木块搭建各种立体图形,并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观察、操作、想象和创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用小木块搭建出各种立体图形;2. 能够描述和解释立体图形的特征;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小木块搭建立体图形的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描述和解释立体图形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我准备了一些小木块、彩色笔和纸张作为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立体物体,如书架、桌椅等,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物体的特征。
2. 讲解示范:我会用小木块搭建一个简单的立方体,并讲解搭建的方法和步骤。
3. 学生自主搭建:学生们按照讲解的方法和步骤,自己动手搭建立体图形。
4. 观察与描述:我会让学生们观察自己搭建的立体图形,并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
5. 练习与巩固: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用小木块搭建出题目要求的立体图形,并描述其特征。
六、板书设计我会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板书在黑板上,以便学生们随时查看和回顾。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小木块搭建一个立方体,并描述其特征。
答案:立方体是一个六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六个面的边长都相等。
2. 请用小木块搭建一个长方体,并描述其特征。
答案:长方体是有六个面的立体图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相等的长方形,其他四个面是相等的正方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还想延伸一下课堂内容。
除了用小木块搭建立体图形,我们还可以尝试用其他材料,如纸张、塑料等,来进行立体图形的创作。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或几何体的图形,能描述物体之间相互的位置关系,能认识方向,体会物体间的位置是相对的。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2. 认识方向。
3. 简单的组合图形。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和几何图形,认识方向,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2.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教具展示一些简单的物体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和几何图形从不同的方向看会是什么样子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活动,每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或几何图形,并记录下来。
然后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总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或模型,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例如,可以让学生摆放两个物体,然后交换它们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3)让学生在教具上找出不同的方向,如东、南、西、北等,并说出自己所在的方向。
然后让学生在教室里进行实际操作,体会方向的概念。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可以包括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辨认,物体位置关系的描述,以及方向的识别等。
4. 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同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提高空间观念。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作业可以包括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辨认,物体位置关系的描述,以及方向的识别等。
四年级数学下册《撘一搭》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撘一搭的概念,掌握其构成方式;2.能够运用撘一搭思想,进行相关数学问题的解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撘一搭的概念和构成方式;2.运用撘一搭思想解决相关问题;难点1.掌握不同构成方式下的撘一搭构建方法;2.运用撘一搭思想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撘一搭的定义和构成方式1.引入撘一搭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构成方式;2.展示一些撘一搭模型,并让学生尝试构建撘一搭。
第二节基于撘一搭的数学问题1.复习撘一搭的定义和构成方式;2.给出一些基于撘一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撘一搭解决。
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展示不同撘一搭模型,引导学生理解撘一搭的构成方式;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在互相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互帮互助,共同解决问题;3.问题解决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答疑、解答不懂的问题。
四、教学流程第一节撘一搭的定义和构成方式1.引言,引出撘一搭的概念和作用(5分钟);2.演示摆式、陷式、贴式和封式的撘一搭模型(15分钟);3.让学生分组尝试构建摆式、陷式、贴式和封式的撘一搭(20分钟);4.总结撘一搭的构成方式和相应构建方法(10分钟)。
第二节基于撘一搭的数学问题1.操作撘一搭解决一个三位数相加问题(15分钟);2.探究不同构成方式下的撘一搭如何构建(20分钟);3.让学生互相合作,拟定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尝试使用撘一搭解决(20分钟);4.总结撘一搭互惠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
(10分钟)。
五、教学评估1.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构建的不同构成方式的撘一搭;2.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分享、评价自己在课堂上所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解决思路。
六、教学资源准备1.撘一搭的构建材料(如牙签、彩纸等);2.三位数相加练习题;3.课堂练习工具。
七、教学反思撘一搭是一种既能提高数学思维又具有趣味性的数学工具,在教学中引入撘一搭的思想,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搭一搭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的第三课时,搭一搭。
北师大版教材在这一课时中,主要让我们通过实践操作,感受并掌握图形的拼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中,本课时主要包括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拼组方法。
我们会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两种立体图形的拼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拼组的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拼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拼组方法的掌握。
难点:如何用语言描述拼组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模型。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组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展示一个由正方体和长方体拼成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是由哪些正方体和长方体拼成的。
2. 讲解与示范:我会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拼组方法,并示范操作过程。
3. 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拼组不同的物体。
4. 交流与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拼组成果,并用语言描述拼组的过程和结果。
5. 巩固练习:我会给出一些拼组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拼组方法。
七、作业设计答案:将两个正方体并排放置,然后在它们的上面和下面各放置一个长方体,将两个正方体和两个长方体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答案:将四个正方体并排放置,然后在它们的上面和下面各放置一个长方体,将四个正方体和两个长方体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拼组方法的掌握情况。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它们对于学生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拼组方法至关重要。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搭一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进行合理的搭建和组合。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 搭建物体: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物体特征,进行合理的搭建和组合。
3. 讨论与交流:学生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搭建成果,并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物体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观察: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物体模型,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3. 搭建: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物体特征,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搭建。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 分享与交流:学生将自己的搭建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分享自己的搭建思路和经验。
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搭建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反思自己的搭建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搭建过程,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作品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搭建成果,了解学生对物体形状和结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了解自己在搭建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五、教学资源1. 物体模型:教师准备一些有趣的物体模型,供学生观察和参考。
2. 搭建材料:教师准备一些搭建材料,如积木、乐高等,供学生进行搭建。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搭建活动。
2. 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搭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在学生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搭一搭
教学目标:能从给出的正面图形上搭出一个立体图形
教学重点:能从给出的正面图形上搭出一个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能从给出的正面图形上搭出一个立体图形
教法:观察、发现法
学法:动手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根据课本课本57页所给出淘气分别从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形状,你能搭出这个立体图形码?
(二)小组展示成果
四、当堂训练
1、笑笑用4个正方体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图课本57页,请你动手搭一搭。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教师集体订正。
四、点拨升华
同一图形的立体摆放形式可能有多种。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八、作业布置:作业本写练一练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