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期计算规则
- 格式:xls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1
及直属城市西安公
司津、大连、长春和青岛、沈阳(鞍山)、西
安
1颜色表格中准工期,
2、实际工期调整原则:
(1)在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的情况下,实际工期可适当进行缩减,但总工期及各分段工期缩减量以10%(2)当多层建筑采取多套模板时,每层工期不少于6天。
(3)落脚手架工期要求,分以下三种类型:
有保温、有副框的项目,按4天一层考虑;
有保温、无副框的项目,按5天一层考虑;
无保温、无副框的项目,按4天一层考虑;
集团内各区域和直属城市制定标准工
以10%为限。
和大连按照80天。
4、建筑体形系数复杂建筑需在总工期基础上增加5-10%。
5、北京区域按80+4N(层数)计算主体结构封顶至落完外架时间。
6、地形地貌酌情考虑增加工期的10-15%。
7、 毛胚房从落完架到交付完成按照150天考虑。
8、 装修房施工介入点原则:10层以下建筑外架落完,而11层以上建筑按外架落完前30天(沈阳60天)考虑。
另外对于有赠送面积的装修房,其施工介入点从房屋建筑面积核查完成计。
9、装修房从施工开始到完成交付时
层结构施工每层为10天,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标准层结构施工每层为7天。
平屋面按10天考虑,如为斜屋面需增加12天。
2、主体结构转换层按25天考虑,每增加一层地下室,需增加工期20天。
3、季节施工。
施工合同工期计算是建筑工程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合同的签订、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工程延误的索赔等方面。
因此,准确计算工期对于双方履行合同义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工期计算的方法、工期顺延的情况以及工期计算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工期计算的方法1. 网络计划法网络计划法是一种基于逻辑关系的工程进度计划方法,通过绘制网络图和计算各个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ES)、最早完成时间(EF)、最迟开始时间(LS)和最迟完成时间(LF),确定整个工程项目的总工期。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计算出各个工作的总时差(TS)和自由时差(FS),为工程进度控制提供依据。
2. 甘特图法甘特图法是一种横道图式的工程进度计划方法,通过绘制条形图来展示各个工作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时间。
通过甘特图,可以直观地看出工程项目的整体进度情况,便于管理和监控。
3. 工程量清单法工程量清单法是一种根据工程量清单和工程量计算规则来计算工期的方法。
首先,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编制工程量清单;然后,根据工程量清单和施工方案,计算各个工作的工程量;最后,根据工程量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出各个工作的持续时间,从而确定整个工程项目的总工期。
二、工期顺延的情况1. 发包人原因导致的工期顺延(1)发包人未能按合同约定提供施工场地、施工图纸、施工许可证等;(2)发包人变更工程设计、工程量、施工范围等;(3)发包人未能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4)发包人未能提供所需的施工材料、设备等。
2. 承包人原因导致的工期顺延(1)承包人擅自变更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人员等;(2)承包人施工组织不当、管理不善、安全事故等;(3)承包人未能按合同约定完成工程量、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等。
3. 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工期顺延(1)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2)社会事件,如战争、罢工、交通瘫痪等;(3)国家政策调整,如环保政策、建筑行业政策等。
三、工期计算应注意的问题1. 明确合同条款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明确工期计算的依据、方法、顺延情况以及违约责任等条款,以免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产生纠纷。
工期定额和工期计算第一节概述一、工期定额的编制工期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发布的工程项目建设消耗时间标准。
工期定额具有一定的法规性,对确定具体工程项目的工期具有指导意义,体现了合理建设工期,反映了一定时期国家、地区或部门不同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工程工期同工程造价、工程质量一起被视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
工期是影响发承包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于1985年颁发了《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对加强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缩短施工工期、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建设部组织有关方面进行了修订。
于2000年2月颁发“关于发布《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的通知”(建标[2000]38号)(以下简称工期定额),自2000年2月16日起施行。
(一)编制依据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工时制实施办法。
2.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1985年发布的《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
3.建设部关于修编工期定额的文件:建标11998]10号文件《关于修订建安工程工期定额的通知》。
4.现行建筑安装工程劳动定额、基础定额。
5.现行建筑安装工程设计标准、施工验收规范、安装操作规程、质量评定标准。
6.已完工程合同工期、实际工期等调研资料。
7.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修订工期定额的调研、测算资料。
8.其他有关资料(二)编制原则工期定额的编制遵循以下原则:1.工期定额的修订从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市场竞争以及当前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实际出发,既要坚持定额水平的合理性,又要考虑各地区自然条件等差异对工期的影响。
2.地区类别划分的原则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别较大,同类型工程在不同地区的实物工程量和所采用的建筑机械设备存在差异,所需的施工工期也就不同。
为此,工期定额按各省省会所在地近十年的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将全国划分为1、2、3类地区。
工期计算标准一、工程合同工期计算标准单体工程(日历天)= N×25-10×(N-8)+K1+K2+K3计算说明:1、工期均以日历天计算,节假日、农忙季节、常年正常气候因素均已综合考虑在内,除符合调整参数进行调整外,不再做其她任何调整;2、N——自然结构层数当屋面电梯机房、水箱间、设备间面积之与大于建筑物标准层单层面积的50%以上时,合并增加1层计算;3、调整参数K XK1——基础调整值,适用于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江红基础(含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按普通地下室标准计算),按以下标准计入: 首层建筑面积(S首):S首≤500平方米,取值30天;首层建筑面积(S首):500平方米<S首≤1000平方米,取值45天;首层建筑面积(S首):S首>1000平方米,取值60天;基础调整值均已包含放线、土方开挖等,未含桩基施工及检测。
K2——地下室调整值,适用于单层、多层普通地下室与人防地下室,单体建筑设计无地下室时取值为零,有则按以下标准计入: 单层地下室按地下室建筑面积(S地)做如下调整:S地≤500平方米,普通地下室取值60天,人防地下室取值75天;500平方米<S地≤3000平方米,普通地下室取值75天,人防地下室取值90天;3000平方米<S地≤10000平方米,普通地下室取值90天,人防地下室取值105天;10000平方米<S地,普通地下室取值105天,人防地下室取值120天;双层及双层以上地下室以底层建筑面积(S地底层)做如下调整:S地底层≤500平方米,普通地下室取值90天,人防地下室取值105天;双层以上每增加一层,在对应标准基础上,按每增加一层增加30天调整;500平方米<S地底层≤3000平方米,普通地下室取值105天,人防地下室取值120天;双层以上每增加一层,在对应标准基础上,按每增加一层增加30天调整;3000平方米<S地底层≤10000平方米,普通地下室取值120天,人防地下室取值135天;双层以上每增加一层,在对应标准基础上,按每增加一层增加30天调整;10000平方米<S地底层,普通地下室取值135天,人防地下室取值150天;双层以上每增加一层,在对应标准基础上,按每增加一层增加30天调整;地下室调整值已包含放线、土方开挖等,未含桩基施工及检测。
如何计算确定工程施工工期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到一些影响工程施工工期的因素:1. 工程规模:工程的规模相对较大时,施工工期会相对较长。
相反,工程规模较小时,施工工期通常会较短。
2. 工程复杂程度:如果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难度较大,工期会相对较长;反之,如果工程设计与施工难度较小,工期一般会比较短。
3. 施工条件: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外界条件,如天气、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工程施工工期的确定。
4. 工期的安排:一般而言,如果工期的安排合理,施工工期也会相对较短;反之,如果工期的安排不合理,施工工期会相对较长。
在确定工程施工工期时,我们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可行性:首先我们需要对工程实施的技术可行性进行评估,确定工程所需的技术和人力资源,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 施工工艺流程:其次,我们需要确定工程施工的工艺流程,包括图纸设计、材料供应、施工工具和设备的准备,以及具体的施工方法和顺序等。
3. 工期分解:接着,我们需要将整个工程的施工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施工节点,每个节点包括具体的施工内容和所需的工期。
4. 工期估算:最后,我们需要对每个施工节点的工期进行估算,考虑到工程的规模、复杂程度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每个施工节点的工期。
然后将这些工期累加起来,得到整个工程的施工工期。
此外,与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实际的影响因素:1. 设计与审批时间:工程的设计和审批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也需要纳入到工期中进行考虑。
2. 采购材料及设备时间:在施工过程中,采购所需的材料和设备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也需要考虑到工期中。
3. 施工条件变化: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等条件的变化,工程的工期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确定工程施工工期需要综合考虑工程规模、复杂程度、施工条件等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估算,这样才能够得到一个准确可行的工期计划。
同时,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工期进行调整和控制,以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得到有效地保障。
计算标准工时
首先,计算标准工时需要确定标准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方法等。
例如,如果是生产线上的工人,标准条件可以包括每小时生产数量、设备运行速度、工作岗位布局等。
确定标准条件是计算标准工时的基础,需要对工作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调研。
其次,根据标准条件进行时间测定。
时间测定是指通过实际观察和测量,确定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时间测定,如直接观察、工作抽样、时间研究等。
在进行时间测定时,需要考虑到工作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如人为因素、机械故障、工艺调整等,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接着,进行标准工时的计算。
标准工时的计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标准时间法、标准配方法、标准数据法等。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将时间测定结果与标准条件进行比对,得出标准工时的具体数值。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工作中的浪费时间和非生产时间,对标准工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
最后,对标准工时进行管理和应用。
企业可以将标准工时作为
考核员工绩效的依据,对工作效率低下的员工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培训;同时,还可以通过标准工时的管理,优化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不断对标准工时进行监控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环境和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计算标准工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评估员工工作绩效、控制成本等。
通过确定标准条件、进行时间测定、计算标准工时和管理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说明:
1、普通基坑(一层地下室)施工工期45天,包含基坑支护施工工期;特殊基坑根据实际情况按30至120天酌情考虑施工工期。
2、普通桩基施工工期60天(施工45天+检测15天);特殊桩基按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施工工期。
3、别墅天然基础施工工期包含在基础结构施工工期内,不另外考虑;其余情况酌情考虑施工工期。
4、住宅项目原则上不考虑使用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确需使用时,酌情考虑施工工期。
5、本表未涵盖项目施工工期参照执行。
颜色表格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填写。
⼯程合同如何计算⼯期开始⼀项⼯程之前,我们⾸先应该了解如何正确计算⼯期,这样才能正确计算⼯程的进度,那⼯程合同如何计算⼯期?接下来由店铺的⼩编为⼤家整理了⼀些关于这⽅⾯的知识,欢迎⼤家阅读!⼯程合同如何计算⼯期⼯期是指建设⼀个项⽬或⼀个单项⼯程从正式开⼯到全部建成投产时所经历的时间,建设⼯期的计算,⼀般以建设项⽬或者单项⼯程的建设投产年⽉减去开⼯年⽉⽽算得。
⼀般来说,正确认定⼯期,涉及开⼯⽇期(⼯期计算的起始点)、竣⼯⽇期(⼯期计算的终点)以及⼯期顺延的情形等问题。
⼀、开⼯⽇期开⼯是指承包⼈进场开始施⼯。
开⼯⽇期,是建设⼯程⼯期的起算点,也是控制⼯期风险的第⼀个重要节点。
⼀般⽽⾔,开⼯⽇期的确定⽅式有以下⼏种:1、合同中约定具体的⽇期作为开⼯⽇期;2、以发包⼈开⼯通知中写明的⽇期作为开⼯⽇期;3、以监理⼈的开⼯通知写明⽇期作为开⼯⽇期;4、以承包⼈递交的开⼯报告或开⼯申请被批准的⽇期为开⼯⽇期。
当前使⽤较多的九部委2007年版标准施⼯招标⽂件中将开⼯⽇期确定为“监理⼈发出的开⼯通知中写明的开⼯⽇期”。
实践中,当事⼈就开⼯时间经常发⽣争议,其原因是约定的开⼯⽇期与实际开⼯⽇期不⼀致。
在此情形下,应当按照以下原则认定开⼯⽇期:1、承包⼈有证据证明实际开⼯⽇期的,则应认定该⽇期为开⼯⽇期(承包⼈的证据可以是发包⼈的通知、⼯程监理的记录、当事⼈的会议纪要等);2、承包⼈虽⽆证据证明开⼯⽇期,但有开⼯报告的,则应认定开⼯报告中记载的⽇期为开⼯⽇期。
3、若承包⼈⽆任何证明证明实际施⼯⽇期,亦⽆开⼯报告,则应以合同约定的开⼯⽇期为准。
⼆、竣⼯⽇期竣⼯是指承包⼈完成施⼯任务。
⼀般来说,⼯程竣⼯后,发包⼈均进⾏验收,确认合格后予以接收。
然⽽在实践中,承包⼈⼯程完⼯之⽇和竣⼯验收时间经常有时间差,所以确定竣⼯⽇期很重要,因为涉及到⼯程款的⽀付时间和利息的起算时间、逾期竣⼯违约和违约⾦的数额、⼯程风险转移等重要问题。
工期计算标准一、工程合同工期计算标准单体工程(日历天)= N×25-10×(N-8)+K1+K2+K3计算说明:1、工期均以日历天计算,节假日、农忙季节、常年正常气候因素均已综合考虑在内,除符合调整参数进行调整外,不再做其他任何调整;2、N——自然结构层数当屋面电梯机房、水箱间、设备间面积之和大于建筑物标准层单层面积的50%以上时,合并增加1层计算;3、调整参数K XK1——基础调整值,适用于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江红基础(含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按普通地下室标准计算),按以下标准计入:首层建筑面积(S首):S首≤500平方米,取值30天;首层建筑面积(S首):500平方米<S首≤1000平方米,取值45天;首层建筑面积(S首):S首>1000平方米,取值60天;基础调整值均已包含放线、土方开挖等,未含桩基施工及检测。
K2——地下室调整值,适用于单层、多层普通地下室和人防地下室,单体建筑设计无地下室时取值为零,有则按以下标准计入:单层地下室按地下室建筑面积(S地)做如下调整:S地≤500平方米,普通地下室取值60天,人防地下室取值75天;500平方米<S地≤3000平方米,普通地下室取值75天,人防地下室取值90天;3000平方米<S地≤10000平方米,普通地下室取值90天,人防地下室取值105天;10000平方米<S地,普通地下室取值105天,人防地下室取值120天;双层及双层以上地下室以底层建筑面积(S地底层)做如下调整:S地底层≤500平方米,普通地下室取值90天,人防地下室取值105天;双层以上每增加一层,在对应标准基础上,按每增加一层增加30天调整;500平方米<S地底层≤3000平方米,普通地下室取值105天,人防地下室取值120天;双层以上每增加一层,在对应标准基础上,按每增加一层增加30天调整;3000平方米<S地底层≤10000平方米,普通地下室取值120天,人防地下室取值135天;双层以上每增加一层,在对应标准基础上,按每增加一层增加30天调整;10000平方米<S地底层,普通地下室取值135天,人防地下室取值150天;双层以上每增加一层,在对应标准基础上,按每增加一层增加30天调整;地下室调整值已包含放线、土方开挖等,未含桩基施工及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