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 格式:ppt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38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背景、内容和影响;2.掌握列弗·托尔斯泰对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3.分析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背景;2.彼得一世的改革内容;3.彼得一世的改革影响;4.列弗·托尔斯泰对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
三、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让学生事先阅读教材有关彼得一世的改革的内容,理解彼得一世为什么推行改革,以及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俄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如伊凡雷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等,铺垫彼得一世时代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彼得一世改革的兴趣。
3. 课堂讲授(1)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背景彼得一世自幼就对西方先进文明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去了荷兰、英国等国学习造船、制造等技术。
回国后,他通过推行一系列改革,力图将俄国引向世界先进文明的行列。
(2)彼得一世的改革内容彼得一世的改革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具体包括:1.改革农业和手工业,促进工业化;2.建立现代海军和陆军,促进国防建设;3.改变官僚制度和法律制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4.推行西式教育,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文化交流。
(3)彼得一世的改革影响彼得一世的改革对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包括:1.推进俄国向现代化建设转型;2.加强了俄国的国防能力;3.促进了俄国工业和商业的发展;4.推进了俄国的现代化教育和科技研究;5.促进了俄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
(4)列弗·托尔斯泰对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列弗·托尔斯泰认为,彼得一世的改革虽然促进了俄国的现代化建设,但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他认为,彼得一世的改革是通过暴力和强力实施的,使得俄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受到了严重破坏,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彼得一世的改革对俄国的具体影响,以及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目标导航] 1.彼得一世改革的意图、性质和特点。
(重点) 2.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进步性。
(难点)一、背景1.必要性(1)西欧:17世纪末,各国发展迅速。
(2)俄国: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3)面临任务: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2.可能性(1)1689年,彼得一世掌权,立志改革。
(2)彼得一世微服出访西欧使其了解了国际形势。
二、内容1.军事改革(1)措施①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
②重视发展海军,建立庞大军队。
(2)作用:加强了军事力量,满足了对外扩张的需要。
2.经济改革(1)目的: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
(2)措施①工业方面: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厂主可购买农奴充当劳动力。
②商税方面: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
(3)影响: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3.政治改革(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①中央:设立最高权力机关参政院,直属沙皇。
②地方:设立直接听命于沙皇的总督。
③用人:废除旧贵族特权,为其他阶层有才干的人开辟了谋职升官的门路。
4.文化教育改革(1)引进西欧的文化教育体系。
(2)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
(3)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
归纳总结彼得一世改革的特点(1)移植西方文明,全盘西化。
(2)未触及俄国落后的根源——农奴制。
(3)用残暴的手段推行改革。
三、评价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2.影响(1)积极①增强俄国实力,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②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局限①改革后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②在推行改革过程中,对农民非常残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历史认识(1)正确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彼得一世改革虽然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它有利于俄国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局限性①未能废除农奴制度。
②侵略扩张也给欧亚人民带来了灾难。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学目标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背景,归纳改革内容,掌握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彼得一世不畏险阻锐意改革的精神。
重点难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及其评价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教学准备课本插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03年5月,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典活动上,俄罗斯总统普京曾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做出了什么重大贡献?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讲授新课一改革的背景1.改革的必要性学生看书,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试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必要性。
17世纪末,俄国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经济:落后的农奴制经济,全国仅有21个手工工场。
政治:机构简单,职责不清,办事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存在割据势力。
军事:军备落后,只有陆军。
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
2.改革的可能性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握大权,微服出访西欧国家,接触到了西方文明,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势。
这为后来的改革提供了可能。
二改革内容设问:从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中分析,要实现彼得的强国梦,当前最迫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当务之急是打通与西欧强国交流的入海口,夺取瑞典控制的波罗的海和土耳其掌握的黑海,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这就需要有较强的军事力量。
军事改革是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1.军事: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重视发展海军,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军队。
2.经济: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加赋税。
引导学生注意,经济改革过程中,允许私营企业主向贵族购买农奴,强化了农奴制度;税种的增多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3.政治:加强中央集权。
在中央设直属沙皇的最高权力机关参政院,地方各省设直接听命于沙皇的总督;废除旧贵族享受高官厚禄的特权,为其他阶层有才干的人开辟了谋职升官的门路,削弱了贵族的势力。
4.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引进西欧的文化教育体系,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17世纪末)【教学重点难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一、导入新课设问:这座雕像塑造的是谁?(俄罗斯帝国的奠基人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俄总统普京—这位当前令俄罗斯大部分民众拥戴的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做出了什么重大历史贡献?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是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的内容。
一、背景1.必要性(1)西欧:17世纪末,各国发展迅速。
(2)俄国: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3)面临任务:打开通向西欧的海路。
(夺取瑞典人控制的波罗的海和土耳其人掌握的黑海,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2.可能性(1)1689年,彼得一世掌权,立志改革。
(2)彼得一世微服出访西欧使其了解了国际形势。
目的:巩固沙皇的统治,实现富国强兵问题探究:为什么说17世纪末的俄国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1)经济上只有21个手工工场;(2)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地方势力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3)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4)文化教育十分落后。
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只占23.6%。
二、移植西方文明——彼得一世的改革措施1.军事改革:按照欧洲方式改造军队:(目的: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A实行征兵制,贵族和农民都要服兵役;B重视发展海军,建立庞大的军队影响: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2.经济改革:A鼓励私人办企业,工厂主有权向贵族购买农奴充当劳动力;B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添新税种C将原来按户收税改为按每个男性农奴征收“人头税”【重商主义】资本主义早期比较盛行的经济思想主要内容:1、金银充足是国家富足的标志2、主张积极发展工商业3、鼓励对外贸易,奖励出口,减少进口历史作用:1、增加政府收入,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2、引起商业竞争和殖民争夺,导致殖民战争。
3.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A中央设置参政院,直属沙皇;B地方设总督,直接听命于沙皇;C废除旧贵族特权。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俄罗斯圣彼得堡有一座青铜骑士雕像。
从古罗马以来,帝王雕像的坐骑大都稳稳地站着,三条腿着地,一条腿提起来,惟独这尊雕像的坐骑一双前蹄高高扬起,以高速奔跑的姿态,奔向远方。
这座雕像塑造的就是俄罗斯帝国的奠基者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做出了什么重大的历史贡献?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时代的要求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而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强邻瑞典和土耳其虎视眈眈,分别在北方和南方控制着俄国通向西欧的通道。
17世纪末,俄国只有21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
中央政务由按沙皇意愿设置的几十个部门负责,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
地方的“督军”权力广泛,往往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
当时的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军。
士兵一面当兵,一面还从事手工业和做买卖。
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
全俄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也只占总人数的23.6%。
俄国要想改变落后的面貌,跻身于强国之林,当务之急就是打通与西欧强国交流的入海口,夺取瑞典人控制的波罗的海和土耳其人掌握的黑海,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1689年,17岁的彼得一世(1672口1725)推翻姐姐索菲亚的统治,正式掌握了大权。
1697--1698年,彼得一世微服出访,随俄国“大使团”访问了西欧的荷兰、英国等国家。
欧洲之行,使他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势。
在荷兰,彼得一世到造船厂认真学习造船技术,还拿到了毕业证书,上面写着:“彼得〃米哈伊洛夫知识丰富,成绩优异,学会了造船和绘图技术。
”在英国,他参观了科学院、牛津大学,拜访了大科学家牛顿,旁听了英国议员的辩论。
移植西方文明彼得一世回国后,大刀阔斧地展开欧化改革。
在街上走不要东张西望。
进餐时不舔手指、不啃骨头。
剔牙必须用一手遮口。
——摘自《青春宝鉴》军事改革是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彼得一世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贵族、农民都要服兵役。
第10课彼得一世改革第10课彼得一世改革课标要求:一、知识与要点:1、分析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2、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3、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教材小字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2、分析教材补充材料,加深对彼得一世改革内容的理解;3、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系统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彼得一世改革是时代的要求;2、体会彼得一世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3、体会彼得一世改革为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1、学生日常经验分析: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已经对彼得一世的改革比较熟悉,但是往往只是一些基础性的感性认识,还没有形成对整个改革的理性思考。
2、学生思维能力水平分析:学生对彼得一世的改革,还不能理解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讲课时应注意对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介绍。
本课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本课难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讨法、图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设问:这座雕像塑造的是谁?(俄罗斯帝国的奠基人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俄总统普京—这位当前令俄罗斯大部分民众拥戴的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做出了什么重大历史贡献?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是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问题探究一:阅读课文,你能理清黑字标题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回答后幻灯展示:一、“时代的要求”改革的背景二、“移植西方文明”是改革的措施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是改革的影响(一)时代的要求——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问题探究二:提炼课本信息,找出改革的背景学生讨论回答后展示并分析:必要性:1、17世纪,西欧各国发展,闭塞落后;2、当时还处于内陆的俄国急于打开通向欧洲的南北海路;可能性:3、1689年,正式掌权;4、彼得一世的使其深谙国际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