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25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彼得一世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马克思这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
——斯大林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
——普希金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做了准备,同时,它又是带强制性的上层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
——别尔嘉耶夫他离开了我们,但我们已不再是乞丐和贫儿,我们有了无尽的力量和光荣。
他把我们俄国改造成了什么样子,它便永远是什么样子;他为善良的人们把俄国变成了可爱的国家,它便永远是可爱的国家;他使敌人对俄国胆战心惊,敌人便永远对它胆战心惊;他在全世界赢得了光荣,光荣便永放光辉。
他留给我们的是精神、民政和军事方面的变革。
——费奥凡·普罗科波维奇一、改革的历史背景1、社会状况:改革前的俄国只是欧洲大陆的一个闭塞落后的封建内陆小国(1)政治上:中央集权不够强化;政治机构不完善,行政效率低下。
当时的俄国贵族势力十分强大,王权正处于“等级代表君主制”向“绝对君主制”的过渡时期,贵族间经常发生内讧和战乱。
俄国政治机构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17世纪的衙门制度,反映了俄罗斯统一国家中央政权机关仍不健全:行政、财政、司法的权限不分;分工不明确;财政制度紊乱;缺乏统一的监督;机构过于庞大。
到17世纪末,衙门制度的流弊已非常严重。
办事效率极低,因循拖延之风泛滥,贪赃枉法、行贿受贿事件层出不穷。
(2)经济上: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封建农奴制占绝对统治地位;手工工场的发展极其微弱。
当时,俄国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
由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内讧和战乱频仍,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农民因饥荒、破产和贫困而四处逃亡,出现了大量土地荒芜的现象。
直至17世纪末,农业生产仍未得到完全恢复,农民的耕地仍比过去减少20—25%。
为了确保足够的劳动力,地主、贵族则采用超经济强制手段,推行最原始的封建剥削方法,即野蛮的摇役制,把农民强制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因而丧失了人身自由,沦为农奴。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目标导航] 1.彼得一世改革的意图、性质和特点。
(重点) 2.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进步性。
(难点)一、背景1.必要性(1)西欧:17世纪末,各国发展迅速。
(2)俄国: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3)面临任务: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2.可能性(1)1689年,彼得一世掌权,立志改革。
(2)彼得一世微服出访西欧使其了解了国际形势。
二、内容1.军事改革(1)措施①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
②重视发展海军,建立庞大军队。
(2)作用:加强了军事力量,满足了对外扩张的需要。
2.经济改革(1)目的: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
(2)措施①工业方面: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厂主可购买农奴充当劳动力。
②商税方面: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
(3)影响: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3.政治改革(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①中央:设立最高权力机关参政院,直属沙皇。
②地方:设立直接听命于沙皇的总督。
③用人:废除旧贵族特权,为其他阶层有才干的人开辟了谋职升官的门路。
4.文化教育改革(1)引进西欧的文化教育体系。
(2)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
(3)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
归纳总结彼得一世改革的特点(1)移植西方文明,全盘西化。
(2)未触及俄国落后的根源——农奴制。
(3)用残暴的手段推行改革。
三、评价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2.影响(1)积极①增强俄国实力,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②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局限①改革后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②在推行改革过程中,对农民非常残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历史认识(1)正确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彼得一世改革虽然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它有利于俄国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局限性①未能废除农奴制度。
②侵略扩张也给欧亚人民带来了灾难。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学目标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背景,归纳改革内容,掌握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彼得一世不畏险阻锐意改革的精神。
重点难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及其评价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教学准备课本插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03年5月,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典活动上,俄罗斯总统普京曾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做出了什么重大贡献?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讲授新课一改革的背景1.改革的必要性学生看书,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试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必要性。
17世纪末,俄国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经济:落后的农奴制经济,全国仅有21个手工工场。
政治:机构简单,职责不清,办事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存在割据势力。
军事:军备落后,只有陆军。
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
2.改革的可能性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握大权,微服出访西欧国家,接触到了西方文明,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势。
这为后来的改革提供了可能。
二改革内容设问:从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中分析,要实现彼得的强国梦,当前最迫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当务之急是打通与西欧强国交流的入海口,夺取瑞典控制的波罗的海和土耳其掌握的黑海,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这就需要有较强的军事力量。
军事改革是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1.军事: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重视发展海军,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军队。
2.经济: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加赋税。
引导学生注意,经济改革过程中,允许私营企业主向贵族购买农奴,强化了农奴制度;税种的增多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3.政治:加强中央集权。
在中央设直属沙皇的最高权力机关参政院,地方各省设直接听命于沙皇的总督;废除旧贵族享受高官厚禄的特权,为其他阶层有才干的人开辟了谋职升官的门路,削弱了贵族的势力。
4.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引进西欧的文化教育体系,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
第五讲彼得一世改革第一节新沙皇登基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在位期间,俄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不少新时尚,外国的影响不断增强。
他最小的儿子彼得出生于1672年,阿列克塞去世后,起初是他的长子费多尔继位。
然而,6年之后,费多尔便去世了。
火枪兵发起暴动,结果伊凡和彼得两兄弟都成为皇帝,其中头脑迟钝的伊凡为第一沙皇,实际上各项事务都由他们的姐姐---聪明且受过教育的索菲娅伙同宠臣戈利岑公爵处理。
彼得和他的母亲被驱逐出莫斯科。
正在长大的彼得对于索菲娅来说越来越构成威胁。
1689年夏,她决定借助火枪兵团除掉弟弟。
但是,彼得已经躲藏到圣三--谢尔吉修道院中。
领主,贵族,神职阶层,最后甚至连火枪兵都转到彼得一方。
彼得以胜利者的身份回到了莫斯科。
密谋者被处死,索菲娅被拘禁在莫斯科的新处女修道院中。
从此,彼得开始独自理政。
第二节欧洲之行执掌政权后,彼得决定赴欧洲学习。
1697年3月,“大使团”驶离莫斯科,军官中有一位彼得·米哈伊洛夫,事实上这是俄国沙皇的化名。
此次出行历时一年多,他有效地利用这段时光。
在德国,他学习了军事技术,在荷兰和英国学习了造船技术,在奥地利进行了外交谈判并接触到哪里的宫廷生活。
同时,他还招聘欧洲专家到俄国工作。
在沙皇外出期间,莫斯科发生了火枪兵骚乱。
彼得获悉后急忙返回莫斯科,随即开展血腥镇压。
1698年9--10月间,共有1000多名火枪兵被处死。
旧军队被摧毁了。
第三节为夺取出海口而战彼得一世清醒的认识到俄国17世纪末所面临的外交任务。
俄国没有出海口。
波罗的海被瑞典控制,黑海被土耳其控制,土耳其手中还掌握着黑海北岸和克里木半岛。
彼得一世一生都在为争取出海口而战。
他并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与其他欧洲国家联合作战。
从土耳其人手中夺回亚速要塞后,彼得便以土耳其战争为起点,开始了自己的外交行动。
然而,国际形势的发展很快便迫使他放弃南方的一切战事,急剧转向北方。
1699年,旨在反对瑞典的北方联盟形成。
九年级历史18俄国的改革知识疏理彼得一世的改革1、改革的背景:(1)17世纪中叶,俄国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教育方面都西方国家。
(2)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制,封闭落后。
(3)在与其他国家的接触中,俄国的暴露出来。
2、改革的人物:3、改革的时间:4、改革的内容:(1)政治上:(2)军事上:(3)经济上:(4)文化上:(5)社会生活:5、改革的影响:(1)(2)6、1721年彼得一世获得“”的称号。
农奴制的废除1、时间:2、推行者:3、原因:(1)根本原因:俄国的发展受到了制的严重阻碍,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19世纪50年代(1853年)爆发了战争,俄国惨败,制的腐朽性进一步暴露,危机更加严重。
4、内容:(1)(2)(3)5、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6、目的:为了巩固统治(根本目的),缓和矛盾,保护利益。
7、影响:。
习题选练1、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资源的匮乏B. 人口的众多C. 农奴制的阻碍D. 教育的落后2. 宣布废除农奴制的俄国沙皇是()A. 彼得一世B. 查理二世C. 亚历山大二世D. 拿破仑3.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A 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B. 农奴主实行的封建制度改革C. 农奴制的强化D. 政策调整4.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这说明沙皇推行1861年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 解放农奴B. 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C. 避免革命,挽救统治危机D. 加强沙皇专制5. 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B.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C.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6、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李潞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
你认为她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A.改革的目的是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7、阅读下列材料: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相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经一一地做到了。
彼得一世改革是 18 世纪初期的俄罗斯帝国在彼得一世统治下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
以下是一些关于彼得一世改革的知识点:
1. 背景:17 世纪末至 18 世纪初,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彼得一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2. 时间:1689 年-1725 年。
3. 内容:
- 政治改革:削弱大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 军事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创办了第一所军事学校,建立了俄国第一支海军舰队。
- 经济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引进西欧先进技术和设备,聘请外国专家,派遣留学生。
- 文化教育改革:创建了许多科学院和学校,简化了俄文字母,出版了第一份报纸。
4. 影响:
- 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之一。
-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总的来说,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对俄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俄罗斯圣彼得堡有一座青铜骑士雕像。
从古罗马以来,帝王雕像的坐骑大都稳稳地站着,三条腿着地,一条腿提起来,惟独这尊雕像的坐骑一双前蹄高高扬起,以高速奔跑的姿态,奔向远方。
这座雕像塑造的就是俄罗斯帝国的奠基者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做出了什么重大的历史贡献?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时代的要求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而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强邻瑞典和土耳其虎视眈眈,分别在北方和南方控制着俄国通向西欧的通道。
17世纪末,俄国只有21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
中央政务由按沙皇意愿设置的几十个部门负责,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
地方的“督军”权力广泛,往往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
当时的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军。
士兵一面当兵,一面还从事手工业和做买卖。
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
全俄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也只占总人数的23.6%。
俄国要想改变落后的面貌,跻身于强国之林,当务之急就是打通与西欧强国交流的入海口,夺取瑞典人控制的波罗的海和土耳其人掌握的黑海,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1689年,17岁的彼得一世(1672口1725)推翻姐姐索菲亚的统治,正式掌握了大权。
1697--1698年,彼得一世微服出访,随俄国“大使团”访问了西欧的荷兰、英国等国家。
欧洲之行,使他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势。
在荷兰,彼得一世到造船厂认真学习造船技术,还拿到了毕业证书,上面写着:“彼得〃米哈伊洛夫知识丰富,成绩优异,学会了造船和绘图技术。
”在英国,他参观了科学院、牛津大学,拜访了大科学家牛顿,旁听了英国议员的辩论。
移植西方文明彼得一世回国后,大刀阔斧地展开欧化改革。
在街上走不要东张西望。
进餐时不舔手指、不啃骨头。
剔牙必须用一手遮口。
——摘自《青春宝鉴》军事改革是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彼得一世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贵族、农民都要服兵役。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是什么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他继位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沙皇彼得一世改革内容俄国在18世纪初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欧各个国家,俄国对内对外都面临着很大危机,于是彼得一世改革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
彼得一世改革使得俄国国力大大增强,成为了当时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大军事帝国,那么彼得一世改革具体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的呢?18世纪初期,彼得一世改革之前,俄国依然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其他欧洲国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甚至在尼德兰和英国,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以俄国大大落后于其他国家。
就在此时伟大的彼得大帝上台之后,便开始着手国内的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国家军事军队,加强国防建设,全力夺取出海口。
第二,改革健全国家的行政机构。
第三,对宗教进行改革,削弱教会势力,加强皇权。
地四,改革并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第五,兴办工业,以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第六,鼓励发展商业和贸易,提高商人在国内的地位。
彼得一世改革使得俄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得到很大改变,增强了国家军事实力和国际地位,并且使俄国成为了当时的强国。
此外彼得一世改革还使俄国走上了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彼得一世改革更是俄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运动。
当然俄国能有这样的发展,和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的雄才大略是分不开的。
沙皇彼得一世改革背景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俄国的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发展,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人民成为了封建地主剥削的对象,而且愈演愈烈,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而且沙皇的专制权力进一步加强,有发展成绝地君主制的趋向。
第二,俄国经济发展水平非常地下,政局不稳加上战乱不断导致生产活动遭到破坏,出现了很多荒芜的田地,农奴和农民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