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太阴肺经讲解
- 格式:pdf
- 大小:4.23 MB
- 文档页数:27
手太阴肺经——感悟十二经脉之一手太阴肺经——感悟十二经脉之一肺经走向:(如下图)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上口;向上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气管、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云门);向下沿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之前;向下到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下面的边缘;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向上到大鱼际;沿着鱼际的边际;出大指的内侧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一直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
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接。
每本书都会介绍每条经络的走向,看字闲乱就看图,一眼就看明白了。
能不能背下来无所谓,不过这里要强调很重要的一点:肺与大肠相表里。
什么叫相表里呢?说的白一点,就是肺与大肠关系非比寻常,有经络相连,它俩在五脏六腑里面最亲,是亲哥俩。
记住这一点就足够了。
肺经这条经络共11个穴位。
手外翻取手内侧外线即为肺经,中医理念讲求离穴不离经,先把这条经络的位置找到,穴位找不准也没关系,从上往下缕,哪疼摁哪,绝对不会出错,有人会问,我疼的这个地方对比穴位图怎么没穴位?这没关系,没有穴位的地方中医给起了个很形象的名字叫:阿是穴。
意思就是:阿-叫的疼,是-是这里疼。
只要是痛点,就把它揉到不痛了,经络就通了,俗话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疼嘛。
会找经络了,也能找到痛点了,下一步就需要知道治什么病了。
既然是肺经,那就跟肺有关的病都可以找这条经络,如:咳嗽、支气管炎、咽喉炎、鼻炎、胸闷、哮喘等等。
还有肺主皮毛,这点也需要注意,皮肤问题也可以来找肺经。
大肠有一些疾病有时也要求助肺经,因为它俩是亲哥俩嘛,肺经是哥哥如果有事了,自己解决不了,只能找大肠弟弟来解决了,其他器官跟自己不是亲戚,想管也没那份闲心。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经络啥病都治了,那要穴位干啥用的。
这个问题问的好。
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比喻,拿一个房子中的电路来说,整个电路就相当于身体的经络,如果有电路出现问题,比如电灯不亮了,肯定要缕通过电灯的电线了,从头缕到尾,累得要命,不过也可以找到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而解决问题,而穴位就像是电路中每个节点的开关,电灯不亮,我第一个检查电灯的开关,开关没问题我再检查连接电灯的总开关,使解决问题简单化。
1. 中府*(Zhōngfǔ)肺之募穴出自《素问、离合真邪论》别名:膺俞府中俞中指中焦、中气;府、聚也;寓意为肺经起于中焦,天地之气所聚会之处。
脏气结聚之所、肺脾合气于心,故为中府【定位】在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图1-1)。
图1-1【解剖】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1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功效:宣肺里气和胃利水【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等胸肺病证;②肩背痛。
【操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下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可灸【配穴】(1)配风门、合谷、治寒热喉痹(2)配肺腧、云门、天府、华盖治外感咳嗽、哮喘(3)配意舍治胸满(4)配复溜治肺热咳嗽2. 云门(Yúnmén)出自《素问、水热穴论》云指云气、云物;即山川之气;门指肺脉所出之门户。
【定位】在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图1-1)。
图1-1【解剖】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功效:肃降肺气止咳平喘【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等胸肺病证;②肩背痛。
【操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不可向内下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配穴】(1)配肺腧:治咳嗽、气喘(2)配中府、隐白、期门、肺腧、魂魄、大陵治胸中痛、胁痛(3)配肺腧、膏肓、尺泽治肺痨咳嗽3. 天府(Tiānfǔ)出自《灵枢、本输》天为上,人之头、胸;府为聚,居住之处;肺为人身诸气之府、开窍于鼻、司呼吸、通天气。
【定位】在臂前区,腋前纹头下3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处(图1-2)。
图1-2【解剖】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功效:宣通肺气清热散结【主治】①咳嗽、气喘、鼻衄等肺系病证;②瘿气;③上臂痛。
手太阴肺经讲稿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大肠胃口肺肺系上臂内侧(位置)肘中前臂内侧大鱼际大指食指挠侧(交大肠)主治:主肺所生病,胸肺疾患,咳嗽喘。
尺泽:1、定位2、功能:肃降肺气,滋阴润肺。
3、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舌干,咽喉肿痛,心痛,胸满,呕吐,小儿惊风,小便频数。
(尺泽穴治胃肠炎,乃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也;治咽喉者,行肺系也,急惊慢惊者,合水穴孔,水气通于肾、滋肾水以涵肝木,使肝风不动也。
)(介绍如何放血治疗急性胃肠炎)(穴义:尺,指肘部。
泽,水聚处也,本穴合穴属水,喻手太阴脉气至此象水之归聚处。
《黄帝内经明堂》:水出井泉,流注行已便入于海,泽谓陂泽水钟处也。
尺谓从此向口有尺也,一尺之中脉注此处,留动而下,与水义同,故名尺泽。
)孔最:1、定位2、功能:肃降肺气,凉血止血。
(为郗穴,急症血症常用)3、孔指孔穴。
最指最好,该穴是气血深聚所在,故称孔最,第一,古人认为该穴治疗“热病汗不出”效果最好,能宣通肺气,开泻腠理,发汗解肌。
4、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肿痛等。
列缺:1、定位:传统取法,简便取法。
2、功能:列缺为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任脉,故可治肺、大肠、任脉三经的疾病,主以清头目、解表热、利咽喉。
(“列缺照海膈喉咙”二穴相配对慢性咽喉炎效好。
慢性咽喉炎表现是指:咽干(夜间尤重)微痛。
说话时间稍长即音哑、干痛,常以列缺清利咽喉。
照海养阴降火,往往获效。
注:肺为声音之门。
肾为声音之根,.列缺是肺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血,通于任脉而上咽,照海是肾经穴位是阳脉所生之,也是八脉交会穴两脉合于肺系咽喉,针刺之,相辅为功,能疏泄肺热,滋肾养阳,利咽喉之效。
)列缺主外感咳嗽、吐痰、头痛,乃一络通二经,大肠经上头,故古人有“头项寻列缺”之说。
3、穴义:古人称雷电之神为列缺,雷电在大气中有通上彻下之功,—人之巅顶如有阴沉郁痛之疾,则头重目眩,刺本穴可使清爽,犹霹雳行空,阴霾消散,天朗气晴。
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定位】腕横纹上,桡动脉搏动处【功效】宣肺止咳,活血通脉【主治】1、近治作用:腕臂痛、手指挛痛2、远治作用:胸肺疾患(胸痛、胸闷、咽痛、咳嗽……);经脉所过处:肩痛、手臂痛、手腕疼痛无力、掌中热。
手太阴肺经的机理及要穴循行: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阴经别,从手太阴经脉分出,进入腋下,行于手少阴经别之前。
入体腔后走向肺脏,散到大肠,上方通过缺盆,沿喉咙,在约当扶突穴处又合于手阳明经脉。
●本经联络的脏器:肺,胃,大肠,肺系,喉咙。
●主要病候: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
●知识拓展:正常情况下,经脉运行气血,联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当经脉生理功能异常,就会导致所系脏腑、器官、组织等出现各种症状和体征,这就是经脉病候。
一般而言,经脉循行路线决定经脉病候的表现部位。
经脉病候隶属于该经的腧穴主治概要,但该经的腧穴主治概要并不局限于经脉病候,其范围较广。
如足太阴脾经部分腧穴因为近治作用或特定穴属性,分别主治肺、肾、乳部、肠腑、膀胱、胞宫(精宫)、阴器等脏腑、器官的病证,这些显然不是足太阴脾经病候。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随分布部位不同,分别主治肺的病证以及胸部、上臂部、肘部、前臂部、腕部、掌指部等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肺:咳嗽、气喘、呼吸不利与气短、声低、乏力,咳嗽、喘息、胸闷,小便不利、水肿、痰饮,鼻塞流涕,不闻香臭、鼻衄,自汗等。
胸:胸痛,胸胁胀满等。
上臂部:上臂肿痛、挛急、麻木,上肢不遂等。
肘部:肘肿痛、挛急、麻木,上肢不遂等。
前臂部:前臂肿痛、挛急、麻木,上肢不遂等。
腕部:腕肿痛、挛急、麻木,上肢不遂等。
掌指部:掌指肿痛、挛急、麻木,上肢不遂等。
●知识回顾:肺的生理与病理肺主气肺主气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即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
肺经手太阴肺经――人体里最容易受伤的经。
功效上可疏肝经之郁结,中可运化脘腹之湿浊,下可补肾之亏虚。
本经共有11个穴位。
其中9个穴位分布在上肢掌面桡侧,2个穴位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末穴少商。
云门中线任脉旁开6寸,锁骨下缘处。
两手叉腰时,此处会有一个三角窝。
此穴止嗽平喘效果很好,还善治肩臂痛麻,经淋巴节炎等。
中府在云门下一寸,为治疗支气管炎及哮喘的药穴。
又是肺脾两经的会穴,所以同时可以治疗脾虚腹胀、气逆痰多、食欲不振症。
弱于后背肺俞穴同时点按,可有即时止咳之效。
天府腋下三寸。
(寻找法在点滴)此穴最大的效用,就是善治鼻炎,不论过敏性鼻炎,还是慢性鼻炎,经常按摩此穴,鼻塞流涕、不辩气味的症状都会明显改善。
尺泽(合水穴)在肘横纹挠侧凹陷处。
此穴善治肺热,不但治热性咳嗽,还对咽喉炎和扁桃体炎有特效。
尺泽穴为肺经合穴,“合治逆气而泄”,所以此学不但是治疗气喘要穴,对因饮食不节引起的吐泄之症也有卓效。
另外此穴还有治疗鼻衄、遗尿、腰扭伤、高血压等诸般功用。
孔最(郗穴)此穴有统领人体诸窍之义。
凡窍之病,皆可用此穴调治,如耳痛,耳鸣、鼻塞、鼻衄。
此穴还是治疗痔疮的要穴。
另外,孔最还善调毛孔的开合,“为热病汗不出”第一为要穴。
因郗治急症,所以此穴也可治咽炎、咳嗽、扁桃体炎。
太渊(俞土穴)土生金,此穴为肺经母穴。
“虚则补其母”,所以此穴治一切肺虚之症,对虚寒咳嗽、脾虚咳嗽、特别是表现为咳声无力、遇寒即咳、口吐清稀白痰者,最为有效。
太渊还是脉之总会,可治各种心脏虚弱症及各种与动静脉有关之症。
鱼际(荣穴)在大拇指下肉肚最高点。
此穴为肺经荣穴,“荣主身热”所以本穴清肺热,利咽喉,滋阴凉血,适合热证,对咽喉疼痛,咳嗽痰少者效果最好。
鱼际穴还是治疗哮喘的要穴,经常按压此穴对哮喘有很好的预防功效。
鱼际穴在《幼科推拿秘书》中叫“板门穴”,每次点揉5分钟,专治小儿消化不良。
此外从太渊穴到孔最穴之间,这一段为“止咳点”,大家在咳嗽时,可以找此处最敏感的地方多揉一揉,症状马上就会减轻。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肺经乃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
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产生疗效。
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将空气吸入体内,并将其连送分配至五脏(内脏),以维持生存。
若此机能发生异常时,会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状出现。
此外,尚会产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
随著身体机能降低,皮肤呈现干燥、没有光泽的现象、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元气丧失,并连带地失去耐性。
精神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导致心情暗淡。
呼吸系统的疾病,在秋冬之际会有恶化的倾向,故请提高警觉。
食物方面会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腻的食物。
当身体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请刺激肺经上的穴位,使气血流通顺畅,身体便能迅速恢复轻松愉快。
肺经的主要穴位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
少商LU11 少商 Shaoshang〔释名〕少,小;商,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与肺同属金。
穴属手太阴肺经,位居肢体末端,脉气细小,故名。
〔出处〕《灵枢·本输》。
〔位置〕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1分处。
第一讲手太阴肺经篇肺与五行方位关系先把肺与五行方位等关系列出来,肺主宣降(宣发和肃降),藏魄(道家谓人有七魄,各有名目。
第一魄名尸狗,第二魄名伏矢,第三魄名雀阴,第四魄名吞贼,第五魄名非毒,第六魄名除秽,第七魄名臭肺),五行中属金,五方为西,充于皮(肺主皮毛)其华在毛,开窍在鼻,与大肠相表里,其色为白,其味辛,其嗅腥,另外四季主秋,其志在悲或也在忧,其变动(即病变)为咳。
这里面的一些应用主要是在临床里的主要,一、肺主皮毛,就是皮肤毛孔开合是肺在管。
比如说一个人自汗,自汗是白天动不动就出汗的症状,白天阳气外越于表,作为人体防御外邪的第一到屏障(卫气),如果阳气虚弱使得卫气守卫不力,不能使皮肤腠理开合有度,汗就容易溢出。
因为心主汗,但同时肺主皮毛的开合,所以这样可以从心脏上去治,也可以从肺上治,肺经上的鱼际穴,鱼际穴五行属火,所以补鱼际既可以补肺气,也可以补心气,临床上这就是一个治疗自汗的非常有效的一个穴位,一般用针灸的话,一针起效。
当我们充盈肺气,让皮毛开合有度,汗就不容易溢出,这个在临床上用鱼际补法(下针的时候针尖向手指方向)或用灸法,效果很好。
肺经经过的是大鱼际穴。
鼻炎和肺的关系肺开口在鼻也是我们临床时的一个重要治疗原,就是鼻病除了在鼻部治疗,更重要的是治肺。
象我们治疗鼻炎症状,我们除在在鼻局部治疗,如取迎香,鼻通,合谷配攒竹(攒竹是上鼻窦的地方,当鼻窦炎的时候常取此穴)取上星和通天取鼻通天之意,另外就取肺俞和云门(取云门和通天有异曲同工之意,均为通天气)鼻炎不全是里寒所致,目前认为过敏性鼻炎为肺脾肾寒共同所引发人体免疫系统缺陷对外界某些刺激不可免疫的一种,其它鼻窦或副鼻窦炎也可以是热或燥或湿和其它原因所。
西医不知道鼻与肺的关系,只知道症状在鼻就治,所以西医治不好过敏性鼻炎,可是中医来治,就知道表里标本兼治,效果举手可得,有几位群友来治过,都知道这个效果了,多数一次见效,症状轻的几次就控制住症状了,病程长的调理一段时间把免疫能力提上去也就能断根了。
《穴位释名》之手太阴肺经孙真人曰: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本文是臆测其意之言,非真实之名义。
手太阴肺经穴位释名中府府者,聚集派出之处,中气之府也。
头应天在上,腹应地在下,胸(腹)为中也,五脏中之主也。
胸中之气募集于此。
云门上焦之气如雾露,升而为云。
云者雨之载也,可出胸廓而散布天下,故为云门。
天府天之府库,富聚宣布之处。
肺应天,手太阴乃肺敷布荣卫阴阳之经,故此处为云蒸雾蔚富积所在。
侠白白者,雨雾之白,亦合金色。
侠白者,如窄瀑之迫注也。
侠者人之夹持于侧也,此处犹迫窄之义。
尺泽尺处之泽。
合穴,肺五输之气所入也。
上接瀑注,内通暗流,故为泽也。
孔最孔者,孔窍,渗漏之郄穴。
最者,甚也、聚也,最为源也。
此犹雨水之始注渗处,故联及周身之孔窍。
列缺形似裂缺之处,联络于手阳明,如水从缺口得旁流也,非雷电义。
治胸中阴郁者,此泄手太阴气而走手阳明也。
手太阴与手阳明并主身半以上,手阳明候胸中之气,故下其郁阴而走其清阳,胸自开豁。
或加剌太渊,是泻肺经之实也。
犹开缺于下,故名裂(列)缺。
经渠经穴,所过也。
经者,经纪、经理之义。
渠者行水之备设,使水兴利而不滋漫也。
如南水北调,如红旗渠,旱时灌溉,涝时排泄。
功在开瘀泄热,善能疏泄并调摄也。
太渊俞穴,所注也。
渊者,深水也。
太者,大而尊也。
脉之大会,气口之位,皆禀气于此。
属土,故当四方转枢之处,太之尊如宗族之祠堂,当归省也。
鱼际荥穴,所溜也。
属火。
际者,际会也。
太渊,深水也,亦是肺金清凉之水,鱼喜溯流而上,戏于小水暖流披溜之处,故为鱼所际会。
旁肉丰满如鱼腹,称手鱼,故名鱼际。
少商井穴,所出也。
少者,气少也,居下也。
少商非音。
从字形看,当是盖覆围护之井,可见此井水清凉贵重,便启商谈、商人之端。
商者,清凉贵重之井也。
肺为金,应天为尊贵者,其所出井泉亦贵也,其渊亦尊也。
此水泉当沁人心肺而大益,古人喝泉水就神清气爽,可数日不食,其水泉有精气也。
如今水无营养,连谷米都变粗糙,仅维持肉体基本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