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简介及历史文化典故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22
阜阳市有哪些历史典故伍子胥与阜阳伍明镇伍子胥过昭关,是尽人皆知的历史故事。
然而,也许很少有人知道,历史名人伍子胥也曾经和安徽阜阳有过一段渊源,颍泉区的伍明镇就是因为伍子胥而得名,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传说,现在遗留的还有七十二眼古井、饮马池、射箭台等历史遗迹。
今天,伍子胥文化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史记》上记载:“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
员父曰伍奢。
员兄曰伍尚。
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後世有名於楚。
”后来,“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成为一代霸主。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一代名将,驻守在楚国东北边境也就是现在的伍明。
1987年《阜阳地区名胜古迹》载,伍员故居就在伍明。
伍明集西首处有一处叫作伍明寺的庙宇,相传曾是伍子胥的故居。
至今,当地群众中还流传着伍子胥及其先人的故事。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辅佐太子,在伍明屯兵期间,还造福于伍明群众。
他居住的家宅背面是一片洼地,比较荒芜,每逢多雨季节,庄稼受涝,农家受苦,他的宅子也常常被水围困。
他带领着军民挖沟排水,治理涝地。
这沟北接母猪港,南流入颍河,后人为纪念伍子胥,称此沟为伍名沟,现叫作阜涡河。
明朝《正德颍州志》也有记载:“伍名沟,在州三十里,沟以伍子胥宅近,故得名。
相传伍奢为楚相,日开此沟,以泄潦水,以利其家。
”伍明镇历史上是伍子胥的屯兵驻防之地,还有一个佐证,就是伍明镇内有不少都带“营”字的村子,诸如前郑营、洼营、于营、四姓营、后王营、吕营、吴营等,当地群众说,这么多叫营的村子或许与伍子胥在此屯兵有关,设的这些军营名字,世代流传至今。
公元前484年,吴王受谗赐死伍子胥。
伍明人闻知其蒙难,默默地悼念他,对他的家园、遗物特别爱护。
他家门前骑马射箭的地方,至今叫作马场;他饮马的池塘,至今叫饮马池;他练习射箭的箭台,至今人们还称三里箭台或三里庙台。
后人在他居住的地方修筑庙寺以祭,称伍名寺。
据清道光《阜阳县志》记载,当时有庙堂十间,郑起福兴办义学,住持僧明远曾向义学捐地157亩。
2阜阳文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第二单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阜阳市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蔚盛。
这里曾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出现过许许多多蜚声的历史人物,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
众多的名胜古迹,是阜阳数千年来历史演进的见证,也是阜阳人民智慧的结晶。
第6课古邑溯源款款而行阜阳地处中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较早。
大约5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已经开始摆脱逐水而居的境况,在颍河、小汝水(今泉河)沿河台地上定居下来,并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原始部落,创造出辉煌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许多古文化遗址,如临泉的老邱庄、界首的小王庄、太和的倪邱、阜南的万家沟、颍上的郑家庄等。
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把天下分为九州,今天的阜阳隶属豫州。
商朝成汤建都于亳(今河南郑州),阜阳地近商都,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西周时期,阜阳是胡子国的国都。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弱肉强食,小国被迫依附大国。
春秋后期,阜阳境内的小国基本上为楚国兼并,称为汝阴(即小汝水之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阜阳置汝阴县,隶属泗水郡。
汉承秦制,阜阳仍为汝阴县。
公元108年,汉安帝封刘显为阜阳侯,其封地虽不在今天的阜阳市,但阜阳地名开始出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事频繁,尤其是淮河一带,政权更替,属地交错,建制比较混乱,但总体上看,当时的阜阳属于豫州。
隋唐时,阜阳设汝阴郡(后曾改为颍州)。
北宋时,地方行政区划分开始实行路-府(州)-县三级管理体制,当时在阜阳境内设置了顺昌府(治今阜阳市)。
元朝创设了行省制度,当时阜阳称为颍州,属河南江北行省。
明朝在今阜阳境内设置颍州。
清朝雍正帝时,阜阳升州为府,取名颍州府。
民国时期,在阜阳设置行政专员督察区(简称“专区”),作为安徽省政府的派出机构。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设立了阜阳专员公署(驻今阜阳市),1966年阜阳撤地设市,当时辖太和、界首、涡阳、蒙城、利辛、颍上、阜南、临泉,以及颍州、颍泉和颍东三区,并代管亳州市、界首市。
安徽阜阳的历史
阜阳和安徽其它地市一样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地方.
阜阳春秋为胡子国,据传胡姓发源于此地双古堆.战国为楚国地,太和的巨阳是楚国都城遗址.秦置汝阴县,邓杲聚众起义,后为刘邦大汉天下的开国功巨.汉属汝南郡.三国魏置汝阴郡.北魏孝昌四年{528}年置颍州,颍州从此为阜阳之别称.南梁以后又叫胡城.颍阳.清丘等县名.唐时复叫汝阴县,后为颍州,其中初唐时也侨置信州,宋政和六年[1116]由于是龙飞之地置顺昌府,其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少胜多的精点战役"顺昌大捷",城东颍坷三角洲北的万人山,传说就是金兵的尸首垒起的阜丘.金为颍州.至元二年[1336]省汝阴县入颍州,汝阴从此在史书中消失.明为江南省颍州.洪武六年[1373]毫州隶属颍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为颍州府,始设阜阳县,阜阳之名始于天下.1948年曾短暂设置阜城市,1975年于城关及郊区设县级阜阳市.1996年撤地设地级阜阳市,辖三区颍州颍泉颍东.1997亳州阜阳分治结束了六百多年一家的历史.。
安徽阜阳的历史介绍安徽阜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四川盆地起源的龙山文化初期,阜阳地区开始出现原始社会村落,人类文明开始在这里萌芽。
随着历史的推进,阜阳的地位逐渐上升。
西汉时期,阜阳地区成为了南北交通的要冲,交通便捷,商业繁荣。
东汉末年,曾是著名的黄巾军义军大本营之一。
三国时期,周仓随诸葛亮南征时曾在此停留,留下了"阜阳周仓"的典故。
晋代时,阜阳地区开始建立了自己的行政系统,设立了"太守"和"郡"等官职。
这些举措成为了这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
唐代时期,阜阳是河南路的州府。
宋代时期,阜阳是一座繁华的商贸城市和政治文化中心,城内建有多处寺庙和学府,成为当代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
明清时期,阜阳地区人才辈出,出了很多著名的文化名人和政治家。
尤其是明代的文人画家汤仲弓、清代的小说作家李渔均是出自阜阳。
自古以来,它就是文化的中心,具有"文化古城" 的美誉。
阜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文化遗产众多,包括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书法、绘画、诗词等等。
其中,苏杭流派的书法和八大山人的绘画技艺尤为出众。
另外,阜阳还拥有独特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
阜阳地区传统的养蚕产业和漆器制作技艺均是全国知名的产业,为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总之,安徽阜阳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历史遗产的城市,值得人们前来探索和发现。
描写阜阳的古文摘要:一、阜阳简介1.地理位置2.历史沿革二、阜阳名胜古迹1.文峰塔2.刘公祠3.岳王庙4.颍州西湖三、阜阳人文底蕴1.历史名人2.文化传承3.民间传说四、阜阳美景与特色1.自然风光2.特色美食3.民俗风情正文:阜阳,一座位于我国安徽省西北部的古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古称颍州的阜阳,自古以来便是人文荟萃之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阜阳的名胜古迹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文峰塔。
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宝塔,见证了阜阳的沧桑巨变,成为这座城市的历史见证者。
刘公祠,一座为纪念东汉名将刘秀而建的庙宇,展现了阜阳人民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
岳王庙,则是为了纪念南宋名将岳飞而建,彰显着阜阳人民对忠勇之士的敬仰。
此外,颍州西湖的美景更是为阜阳增色不少,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篇。
阜阳人文底蕴深厚,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才。
他们为阜阳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使得阜阳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
阜阳民间传说丰富多彩,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这些传说故事,既是阜阳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阜阳的自然风光优美,特色美食丰富多样,民俗风情独具魅力。
这里的山水相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阜阳的特色美食,如颍州豆腐、阜阳粉蒸肉等,令人回味无穷。
此外,阜阳的民俗风情也独具特色,如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阜阳花鼓戏等,都是阜阳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的体现。
总之,阜阳这座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探访。
阜阳市简介阜阳市位于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西北方,西、北与河南为邻,东与亳州、淮南两市接壤,南与六安市以淮河为界。
东西长162公里,南北宽128.5公里,全市总面积994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5万亩。
全市辖临泉、阜南、颍上、太和4县和颍州、颍泉、颍东3区,代管界首市,下设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5个办事处,41个乡,124个镇,总人口800.39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75.79万人,农村人口624.60万人。
阜阳市属于汉族人口聚居区,少数民族为回、满、壮、苗、侗、彝、白、傣、朝鲜、蒙古、维吾尔、达斡尔等民族。
阜阳市具有悠久的文明史,约在公元前26世纪至公元前22世纪的新石器时代,颍河、涡河沿岸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原始部落群定居。
西周、春秋时期为胡子国、沈子国和陈国焦夷地。
战国属楚。
汉置汝阳县,为汝南都尉治。
东汉曾封阜阳侯国于境内,阜阳之名始于此。
北魏孝昌三年(527)始置颍州。
此后1421年间,历朝历代在此设道、府、郡或县。
民国37年(1948)8月解放,置阜阳专区,辖阜阳、蒙城、涡阳、颍上、太和、临泉、凤台7县,亳州、界首市2市。
1950年增设阜南县,1964年增设利辛县。
1977年凤台县划归淮南市,2000年6月撤销县级亳州市,设立省辖亳州市,涡阳、蒙城、利辛划归亳州市。
阜阳市为冲积平原,地貌平坦,一望无际。
地势西北略高,东南低洼,地面高程18~43米。
淮河、颍河、洪河、茨淮新河自西向东流经境内。
阜阳是中华民族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其文化历史遗迹、名胜古迹、革命史迹遍布全市。
景观有文峰塔、奎星楼、管鲍祠、刘崎庙、资福寺、颍州西湖、南湖公园、张庄公园、楚都巨阳古城址等。
欧阳修、苏轼这两位宋朝政治家、文学家,分别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2月和宋仁宗元祐六年(1091年)8月出知颍州,任太守。
难能可贵的是,欧阳修辞官后归隐被自己盛称为“民淳松简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的颍州。
安徽省阜阳市简介阜阳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总生齿900万人,面积9775平方公里,耕地58.5万公顷。
辖界首市和太和、临泉、阜南、颍上四县及颍州、颍东、颍泉三区。
是安徽省生齿最多的城市,乡村充裕劳动力200多万人,是全国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
阜阳历史悠长,名流辈出。
这里是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故乡,墨客嵇康的桑梓。
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各人"中欧阳修、曾巩、苏轼曾在这里为民多年。
区内奇迹遍及,人文蔚盛,交相照映。
颍州西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颍上县小张庄和八里河南湖公园先后被团结国情况庇护署定名为"全球500佳"。
阜阳交通便利,七通八达。
京九铁路自北向南贯串全境,与商阜、漯阜、青阜、阜淮四条铁路在境内组成"米"字型框架,间接与陇海、京广、京沪等铁路支线接轨,形成八线引入、五路交汇的铁路网,京九铁路阜阳编组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铁路关键。
4C级阜阳民航机场可升降大中型客机,已开通合肥、北京、上海等航路。
东连京沪高速、西接京珠高速的界阜蚌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完工,二期工程正在扶植;山东东营至香港高速的紧张构成部门阜六高速公路将于2006年建成通车;合阜高速公路也将在"十五"时期建成通车。
境内淮河、颍河、泉河、茨淮新河等六条航道可入江达海,是中原通往华东的水运要塞。
阜阳天气适合,资源丰厚。
这里天气暖和,四时清楚,雨量适中,光照充沛。
是国家大型商品粮、棉、油、肉生产基地,全国秸秆养牛树模基地和全国山羊板皮重点产地。
境内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储藏雄厚。
阜阳经济快速发展,综合气力逐年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是1992年以来,阜阳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对外开放不竭扩大,城乡面目一日千里,人民生涯程度逐渐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周全发展。
轻工、纺织、机器、化工、食物、医药工业等已成为阜阳经济突起的收柱行业。
优胜的投资环境,使数百家"三资"企业、近千家内联企业瓮中之鳖,如日方升。
阜阳市——市情概况一、悠久的历史文化阜阳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的西部。
西部与河南省周口市、驻马店市相邻,西南部与河南省信阳市接壤,北部、东北部与亳州市毗邻,东部与淮南市相连,南部紧靠淮河与六安市隔河相望。
史志上曾这样描述这片土地:“襟带长淮,东连三吴,南引荆汝,其水洄曲,其地平舒,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淮南内屏,东南枢辖。
”阜阳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这里曾是管仲、鲍叔牙、稽康的故里,宋代大诗人晏殊、欧阳修、苏轼都曾在此为官,并留下了“未觉杭颍谁雌雄”等千年传唱的诗篇。
区内古迹遍布,人文蔚盛,交相辉映。
从夏、商、周至元、明、清,历朝历代都在这里设有郡、府、州等地方政府。
南北相望的亳州与阜阳(古称颍州)在历史上曾经有合有分。
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颍州与亳州首次合并为颍州。
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亳县复升为州,与颍州同属凤阳府。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升颍州为府,又降亳州为亳县,纳入颍州府管辖。
1949年设立了阜阳专员公署。
1996年1月国务院批准阜阳撤地设市,时辖亳州、界首二市、太和、利辛、涡阳、蒙城、颍上、阜南、临泉七县、颍州、颍泉、颍东三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耕地1650万亩,人口1320万,人口、耕地、粮食产量均占当时全国的1%。
1998年2月,亳州市从阜阳市划出,由省直辖。
2000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亳州市、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划归亳州市管辖。
目前,阜阳市辖界首市和太和、临泉、颍上、阜南四县及颍州、颍泉、颍东三区,面积9775平方公里,人口954万,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市。
二、丰富的资源阜阳大地近万平方公里土地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阜阳被誉为“酒都盛地”、“黄牛之乡”,盛产小麦、水稻、棉花、玉米、大豆、红薯和中药材,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肉类生产基地和全国山羊板皮重点产区。
名优土特产品种类众多,品质优良,脱水蔬菜、皮张、柳编、贡椿、薄荷等享誉海外。
阜阳风情介绍一、阜阳简介阜阳,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位于华北平原南端、淮北平原的西部,是淮海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
西北部与周口市,西部与驻马店市相邻,西南部与信阳市接壤,北部、东北部与亳州市毗邻,东部与淮南市相连,南部与六安隔淮河相望。
阜阳交通便捷,是华东二通道的起点,也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阜阳是皖北地区甚至是黄淮地区重要的商品交易、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以及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旅游中心。
阜阳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国比较大的地级市之一。
二、历史概况史志上曾这样描述这片土地:“襟带长淮,东连三吴,南引荆汝,其水洄曲,其地平舒,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淮南内屏,东南枢辖。
”泉河、颍河穿市而过阜阳。
这里曾是姜子牙、甘茂、甘罗、管仲、鲍叔牙、嵇康的故里,宋代诗人晏殊、欧阳修、苏轼都曾在此为官,并留下了“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等千年传唱的诗篇。
阜阳古称“颍州”,早在西周时就是胡子国国都,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三、历史足迹阜阳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阜阳位于中原文化区的边缘,在中原文化对周围地区辐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长期属于楚国,楚文化成了当时主流文化。
先秦时代百家争鸣,杂说横流,阜阳大地上生成了诸多文化现象,并孕育了达则兼济天下的政治主张和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
四、文化名人春秋名相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阜阳颍上人,史称管子。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之后代。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誉,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有《管子》一书传世。
简短介绍阜阳阜阳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西部,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东临江苏省,南界安庆市,西靠宿州市,北接蚌埠市。
阜阳市地理位置优越,是沿江地区与皖西、皖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是大别山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阜阳市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下辖8个县级市、1个县。
全市总面积为15526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077万人。
阜阳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人文资源丰富。
阜阳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阜阳地区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和繁衍。
阜阳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的起点城市,是安徽省南部的重要城市。
阜阳市的经济发展迅速,是全国重要的冶金、建材、化工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是中国最大的锅炉制造基地,也是制糖业的重要产区。
农业也是阜阳市的支柱产业,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同时发展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
阜阳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
峰眉山是阜阳市的地标之一,是中国上万名警察千百次参加校训的地方,因此又称为“警山”。
梅山风景区是中国著名的夏季避暑胜地,拥有峰秀水秀林秀的风景。
此外,阜阳还有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艺,如捏面人、剪纸、泥塑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欣赏和体验。
阜阳市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品牌。
阜阳土地艺术、阜阳书法、阜阳电影等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此外,阜阳市还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城,是多位知名作家的故乡。
总体来说,阜阳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经济发展迅速,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阜阳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地方,值得人们前往探索和发展。
阜阳城市介绍一.城市概况阜阳市总人口900万人,面积9775平方公里,耕地58.5万公顷。
辖界首市和太和、临泉、阜南、颍上四县及颍州、颍东、颍泉三区。
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城市,农村富余劳动力200多万人,是全国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
阜阳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是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故里,诗人嵇康的桑梓。
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曾巩、苏轼曾在这里为官多年。
区内古迹遍布,人文蔚盛,交相辉映。
这里气候四季分明,适宜居住,农产资源丰富,是国家大型商品粮、棉、油、肉生产基地,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基地和全国山羊板皮重点产地。
此外,阜阳还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颍上谢桥的煤矿;颍上县淮河北岸陶坝子一带的铁矿;阜南、颍上 2县淮河段数百万立方米的石英砂矿;界首、太和2县沙河流域地下的石油矿及遍布全市的制陶器用的胶粘土等。
土壤有棕壤土、砂礓黑土、潮土、水稻土。
森林资源主要是由落叶、阔叶树种组成的夏绿林,境内约有银杏、泡桐、侧柏、香椿、桑、榆、柳、杨、槐等51科160多种树木3亿余株。
动物资源则有陆栖脊椎动物53科146种,如天鹅、鸳鸯、杜鹃、喜鹊、蟾蜍、黄鼬、刺猬、蛇、鳖、燕、雀、珠颈斑鸠、黄眉柳莺等。
二.地理位置阜阳地理位置优越,是皖西北重要的门户,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的西部,是淮海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
西部与河南省周口市、驻马店市相邻,西南部与河南省信阳市接壤,北部、东北部与亳州市毗邻,东部与淮南市相连,南部紧靠淮河与六安市隔河相望,是华东二通道的起点。
阜阳交通便捷,四通八达。
京九铁路自北向南贯穿全境,与商阜、漯阜、青阜、阜淮四条铁路在境内构成“米”字型框架,直接与陇海、京广、京沪等铁路干线接轨,形成八线引入、五路交汇的铁路网,京九铁路阜阳编组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铁路枢纽。
4C 级阜阳民航机场可起落大中型客机,已开通合肥、北京、上海等航线。
水运也十分便捷,淮河、颍河等十多条航道可下长江、入海,是中原通往华东的水运要塞。
安徽省阜阳阜阳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该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安徽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阜阳市地处河淮平原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下面将从阜阳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等几个方面对阜阳进行介绍。
阜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夏朝。
相传夏朝开国君主禹治水时曾过马延津(即今阜阳市区),这也是阜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起源之一。
阜阳历史上还曾有过孙权、刘备、曹操等名将的活动地。
阜阳的历史遗迹有很多,比如梁弘志祠、稻田求雨祠、曹操行宫等,这些古迹都见证了阜阳悠久的历史。
近年来,阜阳市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安徽省的经济中心之一。
阜阳市主要的经济支柱有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
阜阳的农业以稻米、小麦、棉花为主,其中的杂交水稻产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阜阳还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灰石资源。
制造业方面,阜阳市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电子科技等行业为主,各类企业在市内发展壮大。
服务业方面,阜阳市正在加大对旅游、教育、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进一步推动市区的发展。
阜阳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首先是风景名胜区,如颍上白马山、界首太行山、阜阳七斗星景区等,这些景区都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其次是历史文化景点,如颖河碑林、颍上侯官坟、阜阳古城等,这些古迹文化元素丰富,使人们能够尽情领略阜阳的历史底蕴。
此外,阜阳市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旅游活动,如阜阳奇境音乐节、颍泉湖国际龙舟邀请赛等,使游客们有更多的选择和体验。
此外,阜阳市在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阜阳市拥有一流的学校和大量的科研机构,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医疗方面,阜阳市拥有一些优质的医院和医疗设施,为人们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交通方面,阜阳市位于陇海铁路、京沪高速公路等交通枢纽的交汇处,方便了市民和游客的出行。
综上所述,阜阳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正在积极发展经济,提升旅游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阜阳之美:浓浓人情味阜阳位于皖北平原的东南部,因关于其名字的传说而成为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如今,阜阳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但是它丝毫没有失去那种古朴、淳朴的气息。
在阜阳的文化传承中,古文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阜阳的古文,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阜阳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阜阳是一座充满人情味的城市。
在古代,阜阳就以其淳朴、热情好客闻名于世。
《鸿门宴》中,侯官妓女俞伯牙到了阜阳,被当地百姓热情地招待和款待。
这种热情好客的风俗在当代依然保持着。
当你走进阜阳,你会发现这里处处充满了阜阳人的热情和亲切。
无论身在何处,只要你向阜阳人问路或者求助,人们总是热情地伸出援手,与你分享他们的生活和故事。
阜阳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人文景观也是这个城市的魅力所在。
阜阳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中原文化和皖南文化的交汇地。
阜阳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而闻名,如汉代遗址、唐代古碑、清代城墙和古建筑等。
这些历史古迹见证了阜阳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成为游客前来阜阳的重要原因。
阜阳的古文是阜阳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原文化和皖南文化的交流之处。
其中《武夷山志》、《韩非子》、《墨子》、《庄子》等在当时朝野广泛流传,反映了阜阳在古代文化领域的繁荣。
而今,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古文中读出阜阳人们追求真理、追求美好的精神内核。
这种精神内核在阜阳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深刻地体现。
阜阳人们引以为豪的不仅仅是城市的现代化,更是城市的人情味,城市的文化内涵。
现代文化的冲击和传统思想的演进导致了阜阳文化的多元化和发展。
在当今的商务环境中,阜阳也适应时代的要求,积极融合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凸显自己的独特风貌。
比如在每年的春节,阜阳民间还保留着一种非常古老的庆祝方式——“春闹”,在庆祝春节的同时,表达了阜阳民间文化的热情和浓郁的“乡土味”。
综上所述,阜阳文化的古文是阜阳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是阜阳聚集着过去与现在的地方,也是表达阜阳人民为所热爱的地方。
通过阜阳的古文,我们可以向外界展示一个丰富而有魅力的城市,同时也让阜阳这种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文化延续至今。
阜阳市简介阜阳市位于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西北方,西、北与河南为邻,东与亳州、淮南两市接壤,南与六安市以淮河为界。
东西长162公里,南北宽128.5公里,全市总面积994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5万亩。
全市辖临泉、阜南、颍上、太和4县和颍州、颍泉、颍东3区,代管界首市,下设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5个办事处,41个乡,124个镇,总人口800.39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75.79万人,农村人口624.60万人。
阜阳市属于汉族人口聚居区,少数民族为回、满、壮、苗、侗、彝、白、傣、朝鲜、蒙古、维吾尔、达斡尔等民族。
阜阳市具有悠久的文明史,约在公元前26世纪至公元前22世纪的新石器时代,颍河、涡河沿岸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原始部落群定居。
西周、春秋时期为胡子国、沈子国和陈国焦夷地。
战国属楚。
汉置汝阳县,为汝南都尉治。
东汉曾封阜阳侯国于境内,阜阳之名始于此。
北魏孝昌三年(527)始置颍州。
此后1421年间,历朝历代在此设道、府、郡或县。
民国37年(1948)8月解放,置阜阳专区,辖阜阳、蒙城、涡阳、颍上、太和、临泉、凤台7县,亳州、界首市2市。
1950年增设阜南县,1964年增设利辛县。
1977年凤台县划归淮南市,2000年6月撤销县级亳州市,设立省辖亳州市,涡阳、蒙城、利辛划归亳州市。
阜阳市为冲积平原,地貌平坦,一望无际。
地势西北略高,东南低洼,地面高程18~43米。
淮河、颍河、洪河、茨淮新河自西向东流经境内。
阜阳是中华民族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其文化历史遗迹、名胜古迹、革命史迹遍布全市。
景观有文峰塔、奎星楼、管鲍祠、刘崎庙、资福寺、颍州西湖、南湖公园、张庄公园、楚都巨阳古城址等。
欧阳修、苏轼这两位宋朝政治家、文学家,分别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2月和宋仁宗元祐六年(1091年)8月出知颍州,任太守。
难能可贵的是,欧阳修辞官后归隐被自己盛称为“民淳松简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的颍州。
后人为纪念颍上管仲,修建一座管鲍祠。
兴于唐,盛于宋的阜阳颍州西湖,曾被苏东坡称赞为“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欧阳修也发出了“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的感叹。
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城西13公里处,湖面面积5.74平方公里,水深1.5米左右,湖中有岛,岛中有山。
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AA级风景区。
阜南县润河湾出土的商代青铜酒器龙虎尊,是国家一级文物,曾受到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代领导人的赞赏。
阜阳区位交通便捷.京九铁路纵贯境内,与漯阜、睢阜、淮阜、商阜铁路一起,使阜阳成为五路交汇、八线引入的全国六大路网性铁路枢纽之一,阜阳编组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编组站,连接东西南北,形成了阜阳这个中国铁路新枢纽,阜阳被誉为大京九枢纽城市,年客流量达300多万人次,经阜阳枢纽发运的货物,可直接通过天津港、连云港、上海港出海,也可直抵香港与国际市场接轨。
阜阳机场按4D级建设拥有国际先进的导航通信设施,可全天候使用,能起降波音757,麦道90等类型飞机。
公路以阜阳为中心,105国道和省道为骨架,辐射全市城乡、通往毗邻省市的公路交通网络已逐步形成。
界首-阜阳-蚌埠高速公路、合肥-阜阳高速公路顺利通车,形成“十”字型布局。
水运十分便捷,淮河、颍河等十多条航道可下长江、入海,是中原通往华东的水运要塞。
阜阳已经基本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络。
阜阳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
这里地处黄淮海平原,在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的交界处,地势平坦,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适宜各类农作物和动植物的生长繁育,盛产小麦、水稻、红薯、棉花、玉米、大豆和水果、蔬菜、薄荷、中药材等,是国家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全国秸杆养牛示范基地和山羊板皮重点产地。
农业科技含量逐年提高,现已初步形成食品、中药材、蔬菜、传统工艺品、水产品、林产品、水果、名特优新稀农副产品系列的产供销一条龙体系。
太和县薄荷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贡椿远销海内外。
颍上县水产养殖、立体种植等生态农业蓬勃发展。
阜南县会龙镇的辣椒行销全国。
阜阳作为全国名列前茅的秸杆养牛大市,正逐步形成良种繁育、黄牛养殖、饲草饲料、疫病防治、肉类加工、皮制品加工等下多个链条组成的黄牛系列开发体系。
境内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蕴藏也十分丰富。
阜阳农剩余劳动力200万人,还是全国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之一。
阜阳市具有特色的阜阳小吃有很多,比如:连老大坛子肉,用小沙锅做容器,腊菜炖红烧肉,配米饭,肉浓香略带腊味。
陈怪咕卤肉,鲜肉在盐水里泡,加上十二味中草药的特殊工艺,肉味香头足,有鲜有嫩,每天只售二十斤。
老温面条,老温的面条功夫在汤,号称百年老汤,每天煮两只鸡,加一点肉,放入那个经年不清理的汤锅里,面条里点缀着鸡丝,少许肉块。
白和尚牛羊肉,配方极独特,牛肉切得像纸一样薄而不碎,能将很小的一块切成一大碟,牛羊肉汤配地锅馍。
三鲜面,面条手工独特,做法与一般手工不同,师傅在面板上方的墙上掏洞,将擀面杖的一端放在洞里,另一端用来压面,所做的面条入口有质感。
特色的包子、蒸饺、蒸包子和蒸饺的笼壁是用东北的一种草制作而成,底下铺有藕叶,蒸出的包子、蒸饺清香怡人。
四味元宵,在一锅里同时放入芝麻型、桂花香型、花生香型及肉香型的汤圆,味道丰富而且互不串味。
另外,还有狮子头馍、烤方肉、油炸盒子馍、各拉条等。
阜阳投资环境优越,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阜阳经济发展软环境日趋完善。
在不断强化自身,改造“硬”环境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建设宽松的“软”环境,广揽合作伙伴,诚招天下贤士。
阜阳市大胆借鉴和采用沿海、沿边、特区出台的优惠政策,被誉为“内陆特区”,先后制定了《关于鼓励外来投资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引进资金、技术、项目、人才和信息的文件。
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治理经济环境,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敞开式办公、阳光式操作、一站式服务,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树立了政府行政服务新形象。
近几年来,阜阳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相继建成了一批水、电、气、路、桥为重点的基础工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邮政电信业飞速发展,电话、多媒体通讯、网络服务等业务覆盖城乡,程控电话、移动通信位居全省胶列。
金融保险业日渐活跃,机构遍布全市。
宾馆酒店布局合理,富丽堂皇,为海内外客商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海关、商检、口岸的建成,为阜阳融入世界构筑了新的平台。
阜阳潜力巨大,前景美好。
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区位,便利的交通,优越的环境,使阜阳得天时、占地利,有着发展的大好机遇。
阜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开拓进取,提出了“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建设皖西北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和“优化一产、强化二产、繁荣三产”的经济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招商资优惠政策,治理经济环境,为海内外客商来阜投资创造广阔空间和良好条件。
如今阜阳正以新的姿态,积极营造皖西北乃至豫鲁苏皖边缘地区的交通营运中心、商贸中心、加工业中心、农副产品供应中心、物资储备中心,使阜阳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光汇点,辐射周边地区的皖西北中心城市。
勤劳淳朴的阜阳人民,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到阜阳参观、学习、考察。
颍上八里河简介下面我对颍上八里河风景区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颍上八里河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八里河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颍上县南部的八里河镇,主园区“世界风光”、“锦绣中华”、“鸟语林”、“碧波游览区”,占地3600亩,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交通便捷,设施齐全。
主园区“世界风光”微缩了世界名建筑希腊宙斯神庙、法国雄狮凯旋门、德国柏林众议院、美国大峡谷、荷兰风车、巴黎圣心教堂、北海白塔等;天鹅湖碧波荡漾,鱼欢鸟鸣;湖心书画长廊雕工精细,玲珑剔透;柳堤绿柳飘逸,婀娥多姿,一派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
座落在“世界风光”园西侧的“游乐场”设施齐全,可让人充分品味或惊险或舒适惬意的多种意境。
游泳池深浅各异,跳台高低不等,任你选用;“惊险刺激,极具挑战魅力;儿童乐园几十种电动玩具,让儿童乐不思返。
“锦绣中华园”集东方建筑艺术之特色,融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苏式园林,小巧奇绝,古色古香,白雀寺庙殿宇轩昂,古朴厚重,九天瀑布飞帘溅玉,气势磅礴,百龙亭下,绿柳掩映,清莲濯水,人民丰碑,高耸入云,气势雄伟,张公山上,长城逶迤,曲径通幽,登顶望远,景区全貌尽收眼底。
“碧波游览区”占地3000亩,你可过长城,走铁索长桥,登临湖中群岛,观河马、鳄鱼,逗群猴嬉戏,看神龟蟒蛇,同时还能观赏到蒙古野驴、新疆野马、蒙古骆驼、海豹、狗熊、长颈鹿、黑天鹅等众多珍稀野生动物。
汉民族文化村,截取了汉民族在历史文化进程中的片段,集中展现了当地汉民族六十年代以前栩栩如生的生产生活画面,一定会使你惊讶不已。
湖中湖北侧白塔南面的百米天然浴场,是你展示游技、沐浴阳光的天然乐园。
“鸟语林”内树木假山、曲径水池以供鸟儿生息,这里鸟类近百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绿孔雀、白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丹顶鹤,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天鹅、鸳鸯、白枕鹤、灰鹤、白鹇、白额雁、秃鹫等,进入鸟语林,鹦鹉会向你问候,画眉歌声婉转,松鹤翩翩起舞,鸳鸯戏水玩耍,黑天鹅彬彬有礼,孔雀、火鸡开屏争艳,驼鸟争相奔走,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锦鸡的美丽华贵,天鹅的洁白无暇,秃鹫的刁悍凶猛,小鸟的缤纷羽毛,八里河鸟语林是一个人鸟共乐的天然场所。
八里河风景区是依托自然原始资源的湖泊水域型风光,以湖光水色见长,是大自然恩赐。
自然景区田园野趣,光顾八里河有回归自然、反璞归真之感。
目前,景区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达500万元,解决社会就业2600余人,旅游业已成为促进该区域发展的先导产业,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八里河风景区无处不风光,无景不迷人,是您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最佳去处。
阜阳的人文历史阜阳和安徽其它地市一样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地方。
阜阳春秋为胡子国,据传胡姓发源于此地双古堆.战国为楚国地,太和的巨阳是楚国都城遗址.秦置汝阴县,邓杲聚众起义,后为刘邦大汉天下的开国功巨.汉属汝南郡.三国魏置汝阴郡.北魏孝昌四年{528}年置颍州,颍州从此为阜阳之别称.南梁以后又叫胡城.颍阳.清丘等县名.唐时复叫汝阴县,后为颍州,其中初唐时也侨置信州,宋政和六年[1116]由于是龙飞之地置顺昌府,其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少胜多的精点战役"顺昌大捷",城东颍坷三角洲北的万人山,传说就是金兵的尸首垒起的阜丘.金为颍州.至元二年[1336]省汝阴县入颍州,汝阴从此在史书中消失.明为江南省颍州.洪武六年[1373]毫州隶属颍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为颍州府,始设阜阳县,阜阳之名始于天下.1948年曾短暂设置阜城市,1975年于城关及郊区设县级阜阳市.1996年撤地设地级阜阳市,辖三区颍州颍泉颍东.1997亳州阜阳分治结束了六百多年一家的历史.文峰塔:文峰公园文峰塔位于阜阳城中心干道颍州路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