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13.04 MB
- 文档页数:24
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高二数学史丽华本次月考高二数学试卷基本上符合数学教学实际,难易度设计较合理,试题起点低,而我就结合我所教这两个班学生的成绩进行整体的评价,分析一下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教学的改进措施。
本试卷合计150分,选择题12个小题,合计60分,填空题4个小题,合计20分,解答题6大题,合计70分,试题重视基础,大量的题目来源于教材,考查的是学生的基本数学知识和通性通法,对重要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等都进行一定的考查。
注重数学的思想性和应用性与灵活性,强调对数学技能的考察。
本次考试(12)班的数学平均分是61 ,其中90分以上的有14人,最高分是136分。
(17)班的数学平均分是55 ,其中90分以上的有9人,最高分134分。
第1、6、7、8题: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第2、4、9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及前n项和公式;第3题:考查不等式性质;第5、10、11题: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和其前n项和公式;第12题: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第13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直接应用。
失分原因:没记住公式;没记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此题(12)班有27人做对,(17)班有21人做对第14题考查递推公式的运用。
失分原因:不理解递推公式的含义;不会代数运算。
此题(12)班有35人做对,(17)班有27人做对第15题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中项。
失分原因:公式没记住;少数同学把等差中项、等比中项记混了。
此题两个班都有36人做对第16题考查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失分原因:不会分析题意,找不到方位角;没记住正弦定理内容,不会用定理解题。
此题(12)班有17人做对,(17)班有14人做对第17题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直接运用。
失分原因:没记住公式或公式写对了但计算有问题,多数同学得5~10分。
此题(12)班得分率51%,(17)班得分率57%第18题考查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数列的项以及证明等差数列。
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本次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考察了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
试卷共分为阅读理解、词语运用、语言表达和作文四个部分,涵盖了对学生们语文能力的全面考察。
首先,阅读理解部分的难度适中,题型丰富多样。
其中包括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要求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对文章进行快速阅读和把握,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但是也有部分同学在这一部分的得分不够理想,反映出他们对于文章理解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多进行阅读训练,提高自己对于文章理解的能力。
其次,词语运用部分的难度适中,内容覆盖程度较广。
试卷中包括了词语辨析、词语造句等题型,考察了学生们对于词汇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同学们在这一部分的得分普遍较高,说明他们对于词语的掌握程度较好。
但是也有少数同学在这一部分的得分较低,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于词语的辨析和运用理解不够深入。
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多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运用训练,提高自己的词语运用能力。
再次,语言表达部分的难度适中,题型灵活多样。
试卷中包括了改错、填词等题型,考察了学生们对于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同学们在这一部分的得分普遍较高,说明他们对于语法知识的掌握较好。
但是也有部分同学在这一部分的得分较低,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于语法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们可以多进行语法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训练,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作文部分的难度适中,题目相对开放。
试卷中要求同学们根据提示写一篇80词的作文,考察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同学们在这一部分的得分普遍较高,说明他们在写作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也有部分同学在这一部分的得分较低,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写作表达还不够清晰。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们可以多进行写作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的来说,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题目的难度适中,试卷内容覆盖的面较广,全面考察了学生们的语文能力。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25、26班)侯彦江一、试卷整体评价:这次月考基础能力并重,使用了很多中考题,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本次考试范围是四五单元的内容,字词、诗文默写与文言文主要是课内知识,其他的题重点在于学生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但要求有一定的语文能力才能答好。
这套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成绩统计:三、得失分情况反馈: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33分)这一部分共有9个小题组成,这一部分前6个为选择题,分别考察了学生得字词读音、书写、词语、语病和标点,学生第一个错误率较高,达到了70%左右,这些词语都在四五单元下面的小字注释,可见大部分学生们没有掌握着一部分内容,因此在期末复习时要重视这一方面的内容。
第6题诗词默写中有一些学生出现了错别字,多次写过的诗句为什么还是出错,是没有夯实基础啊。
第七题综合性学习中学生们能够写出项目,但是和示例出现了重复。
这说明学生没有很好审题。
第二大题:阅读理解(37分)文言文阅读,整体感觉:完成情况不太好,不令人满意,主要体现在:13和14题回答不够清晰。
能够说出意思但是表达上还不够好。
现代文阅读:有一定的难度,但也充分考察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满分22分,学生大多得分在16分左右,对这2个班的学生来说,阅读练习在期末复习时要作为重点来对待。
第三大题:作文(50分):作文部分,得分率在72%左右。
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书写,整体上不够工整美观,作文的构思组材方面不够重视,有新意的佳作还不多。
四、月考反思:1、从教学双方来分析试卷得分高低,大致可以发现:(1)目前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还不够扎实;(2)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及过程,缺少整体的理性的认识,特别是从课内到课外语文能力训练的一贯性系统性不够;并且对学生的引导不够。
(3)语文教学关注课堂多,关注课外少;关注课本多,关注生活少;(4)作文教学训练水平不高,机械有余,活力不足。
五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一,本次语文试卷分量较大,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扎实,基本上全对,个别原因出错在于粗心。
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补充词语题上,有的知道怎么填但是把字写错了,这就造成学生丢分较为严重。
这也表明,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基础性的知识强调不足,导致学生不重视,因而频频失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写的要求,多写多练,促其提高。
“阅读理解”部分。
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在本题中得以检测。
部分学生感悟能力较差,碰到这类题目,就连估带猜。
部分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根本读不懂文章,做起题来就是乱写一气。
针对这种情况,以后教学中要加大阅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增强他们阅读的兴趣,不断提高他们读的水平。
二,这次月考检测,我们班的大部分希望生都进步了,由七十多分升到八十分以上,比如李贺一武桐李凤明崔新立等。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他们,希望生都是因基础差而产生,每一题都能反映出来,甚至是他写的每个字。
对于他们,在关注的同时给他们树立信心,然后教给他们学习方法,采取多种手段,促其进步。
对于班级的希望生还需有针对性的抽一些时间加以辅导。
如赵立灏李贺一王玉曻等同学要加强写字指导,平时教学中还需多关注他们。
三,通过这次检测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课外积累的知识太少,所以特长生得激励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写读书笔记,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这次作文王嘉瑞写的很成功,这和她平时喜欢看课外书有直接关系。
刘鑫刘冉冉崔明慧兰芳媛平时要多关注他们,力争下次让他们达到高分,激励他们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帮他们定出更高更远的目标,使他们始终昂扬前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今后教学中我会扎实的走好每一步!。
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
一、问题分析
21题:本题整体做得较好,但部分学生仍粗心大意或不知知识点。
(1)金属由原子构成。
(2)判断化肥中的氮肥,给出四个选项都是化肥名称,不知其化学式,于是不会判断。
(3)大多数学生不知碳的三个化学性质,其中之一便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稳定)。
个别学生将铁的相对原子质量
55.85写成整数56。
(4)大多数学生不知碳酸钠的阴离子符号和不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式。
22题:本题整体做得一般,出现的问题是对知识点不熟悉和不理解。
(1)不理解溶解度的定义,便不会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对物质的用途记不得,或者混淆物质之间的用途。
(3)不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或不会看图分析酸碱中和反应。
(4)大多数学生对指示剂变化情况不清楚。
23题:本题整体效果较好,但瑕疵与不足仍是问题。
(1)少数学生记不得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名(前五位)。
(2)大多数学生不会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3)少数学生将“过滤”中的“滤”字写错。
(4)大多数书写化学方程式不规范、不完整。
24题:本题整体做得较差,存在较大问题。
(1)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铁生锈的原理。
(2)不会利用化学方程式分析相关题型。
二、改进措施
1.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记忆。
2.加强书写。
3.加强分析题的讲解。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次月考试卷解析一、试卷的基本特色1、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亲密有关,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观察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
2、标高适量。
鉴于当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政治教课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当说是比较适中的。
3、题目设计拥有简洁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了然,学生审题时了如指掌。
二、试卷成绩状况这张试卷主要观察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内容,共 7 课。
从整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 11 个班均匀分,优异率 %,及格率为 %,三、针对考试内容进行解析第一,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合计 60 分,主要观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
选择题得分率为 48%左右,能够看出学生的解析理解、解析能力有待提升,非选择题得分率能够看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
其主要表此刻:(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升,错别字现象、笔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畅现象等依旧存在。
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
基础打的不牢。
(2)考生理解题意、解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
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重点等现象也很严重。
有很多同学做题不仔细,没有仔细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用要的丢分。
(3)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
好多学生不理解考试的问题,不可以回答,造成失分。
这就表示考生怎样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升。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系表象,为指导我们此后的政治教课和考试供给难得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解析。
这就要求我们在此后的教课中要着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改良举措1、着重培育学生阅读能力、解析能力、归纳和综合能力。
2、增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课中要教课生怎样审题,怎样找寻试题的重点词捕获有效信息。
3、坚持讲练联合。
4、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擅长夸奖学生。
5、抓好后进生。
对政治考试来说抓好10 个优生,不如抓好1 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
四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范文大全)第一篇:四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四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第一次月考试卷做以下全面分析。
一、班级分析:本班共有27人。
最高分97分,最低分28分。
平均分57.6,及格率52%。
二、试题分析这次月考,卷面共十二题,分别从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题目容量适中,难度不大,无怪题偏题。
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大多数题型都是课文中或平时训练中所接触过的,为学生应知应会的。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不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也不相同,这里出现了两组多音字,平时也全部训练过,当仍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说明我在平时训练时缺少反复性的练习。
2、划去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正确率很高。
3、词语解释。
正确率很高。
4、描写手法。
大多数学生把此题当做修辞手法填写。
5、阅读理解。
对于灵活性强的阅读理解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知道根据问题在文段中找答案,但是,有些答案找的还不够准确。
6、作文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学生词汇不丰富,组织语言的能力较差,文章结构不合理,文章内容不够充实。
②表现出学生平时积累语言的习惯没养成好,阅读量偏少等问题。
③不理解题意,乱写.四、改进措施1、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审题时,不能掰碎了喂给学生,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提高审题的能力。
2、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3、培养学生的认真阅读的态度,平时提高要求,端正态度,作业的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做完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4、对个别同学要加强辅导,加强优等生的培养,学困生的指导。
5、作文教学,改进作文方法的指导,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减少作文的错别字,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积累,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字词教学应以积累为主。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养成自觉积累的习惯。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5篇范文)第一篇: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2012年10月8日二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已经结束,掩卷深思,有让人欣喜的地方,也有令人深思之处,为了真正发挥考试评价的合理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现就本次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一、分数结构分数人数 60以下 15 60-84 3585-100 12二、答卷分析本次测试共有七个大题,可以概括为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大类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进行检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这两题是得分率最高的题目,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按题目的要求正确书写。
但也有不少学生看拼音写词语时十分粗心导致失分。
第二题:写出同偏旁的字,学生都做的很好。
第三题:词汇花丛。
虽然学生平时练习时做过,但仍有大部分同学失分,可见四字词语握不牢。
以后要多加练习。
第四题:把词语补充完整和选字填空。
学生们背诵情况良好,所以该题答题情况较好,只有少数同学因记得不牢而缺字错字。
第五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因为填的字都是认读生子,学生不会书写,所以错误率极高。
第六题:默写《山行》,学生们背诵情况良好,所以该题答题情况较好,只有少数同学因记得不牢而缺字错字。
第七题:阅读天地,这道题做的很一般,下去多加练习。
三、考后反思通过这次质量测试,不仅全面了解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基本情况,而且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启迪。
1、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字词教学应以积累为主。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养成自觉积累的习惯。
同时,在教学中要加强词句的训练,提高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应用词句的能力。
2、教师要督促学生熟读、熟背课文。
3、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仔细答题,反复检查的好习惯。
第二篇:二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二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反思一、基本情况本次试卷出题范围是第三、四单元,试题量适中,试题题型全面。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本次月考试卷从基础知识、日常用语、阅读、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
卷子难易程度适中,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型灵活,覆盖面较广。
一、基本情况全班共29名学生,实考人数28人,休学一人。
及格21人,不及格7人。
二、试卷命题结构、特点分析本次月考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全面,覆盖面广,难易适度,照顾到全体学生,对学生应该具备的数学知识、能力水平、实践应用等多角度的检测。
但部分差生还是失分严重。
本次试卷题型分为:字词、句子、课文、阅读、作文等九大项,知识涉及面广,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阅读、习作几个不同方面的知识。
本次月考试卷:一到四题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五、六、七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基本应用;八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九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三、对学生解答分析1、第一题是看拼音写汉字。
这些拼音词语都是课文里出现过的要求掌握的生字词,所以学生完成得比较好。
有少数学生书写不够规范,字迹撩草,这与学生平常的书写习惯是分不开的。
但是有少数学生不会拼拼音,失分比较严重。
2、第二题是把词语补写完整,并选择填入句中。
这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词语积累,很多学生都能拿到高分,极少学生还是不会做,基础很差,甚至有少部分学生得到零分。
3、第三题是给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本题做全对的不多,这说明学生对词的解释掌握得不好,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
4、第四题是按要求写成语。
本题一、二、三小题得分很高,也有少部分学生失分;四、五小题失分很严重,几乎全部都没有得分。
5、第五题是根据要求变换句子。
在平常的学习中,学生们都自觉地去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很多学生都能够做出来,但是还是有大部分学生不会做。
不会变换句子,需要加强学生的改写句子的能力。
6、第六题是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下列句子。
六年级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陈应梅一、试题分析:本次考试范围为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
重点考察了负数、百分数、圆柱与圆锥、比例。
本次考试内容基础部分较多,拔高题目不明显,多数同学成绩比较理想。
二、成绩分析:本次考试共有311人参加考试,平均分87.05,及格人数286人,及格率为91.96%;优分人数为254人,优分率为81.67%;最高分100分,最低分5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一)、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
填空题完成较好,其中第5、6、9三小题错误稍多,请加强比例尺和正反比例的训练。
选择题和判断题总体完成较好,大部分同学基础知识和常见算理掌握的很踏实,少数同学仍需加强对常练常考题的巩固,学会考试。
(二)、计算题:1、直接写得数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化简或结果写成百分数。
2、解方程丢分最多的题是(11-X )×9%=109,很多同学把9%化成0.9,加强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化训练。
其次是(X+12):4=100:25,最后计算得数出错较多,原因是不能正确使用加法关系式,所以平时注意各种关系式的不断复习。
3、计算圆锥体积多数同学没有问题,少数出错的原因是计算错误。
(五)、操作题:操作题总体完成较好,但仍有细节不到位,第1题平行四边形不按题目要求来画,画出的角度不规范,第2题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画不完整,有的画出来没有标出长度,第3题位置和角度没有标出来,方向标反。
(六)、解决问题:27题,多数同学审题正确能做对,少数同学丢分,丢分原因是计算出错。
28题,计算出错的原因是一成五写成了1.5%,其次是计算出错。
29题,(1)部分同学算成了圆锥的体积,(2)3分米,没有转化成30厘米,有的同学转化错了,把3分米错转化成0.3厘米。
30题(1)没有算底面积。
(2)下底面也减去圆孔。
(3)有的同学用体积加两个底积。
(4)部分孩子没有取近似数。
31题,计划装订的总册数,算成了1.2+11,应该是用1.2×11,还有部分孩子计算实际需要的天数用13.2÷(1+10%)还有是计算出错。
初三语文月考二试卷分析与反思第一篇:初三语文月考二试卷分析与反思初三语文月考二试卷分析与反思初三语文备课组本次初三语文测试,学生成绩在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都有较大的提高。
针对试题情况、学生答题情况和教学情况作以简要的分析反思。
一、试卷考察的知识点和分值本次考试试卷总分为150分。
整张试卷三道大题,与中考接轨,难度中等,整张试卷以考察学生能力为主。
第一道题语文积累和运用35分。
第二卷是阅读占55分。
第三卷是作文55分。
卷面5分。
不足之处:1、语文综合实践题与后文议论文阅读重复,在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
另外未考口语交际。
2、名著题与初二考试完全相同。
3、文言文阅读比较阅读,有的与上次重复。
关于两文内容简答只考一题。
4、现代文阅读考点难度相对低些。
二、答题情况:1、基础知识得分较上次提高。
个别在古诗理解默写上还有问题,主要是对古诗文的理解不够,审题不认真,书写不规范。
2、这次文言文所占的分值15分,得分也比上次提高。
但言文翻译句子不能抓住关键词,重要的词语没有翻译出来。
3、现代文阅读得分提高最大。
但仍有学生对于作者所要表达地情感理解地不到位,或是不能读懂文章,或是读得不是很明白。
4、作文:最大的进步是文面有所改观,减少了不写或写得太少的数。
四、下一阶段教学建议(一)“积累与运用”版块教学建议1、夯实基础,不能偏废语文教学中的字词积累和运用,扎扎实实地搞好常规教学,加强积累。
2、诗句积累中在识记理解的同时,注意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让提高学生运用诗句的能力。
诗歌的默写应该不遗余力的督促落实,学生丢分最多的还是错别字。
3、还要常抓常检测,对于容易出错的字词,反复强调,反复练习。
(二)“文言文阅读”版块教学建议1、文言文的教学,不只停留在读的层面上,应该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一定要重视词语积累,尤其是文言实词的积累,特别是课下有注释的词语。
文言文不但要讲,还要细讲、详讲、讲透,讲完后还是落实,引导学生积累、归纳、总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答、释疑,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年级数学10月月考试卷分析一、试卷分析: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分别是填一填、我能行、算一算、涂一涂,圈一圈、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画一画,填一填、请从卡片中选出三个数,写成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第二类是动动脑筋,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
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
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数学知识。
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如下: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1、在基本知识中,题目类型非常好,而且学生在先前也已练习过,因此正确率较高,这也说明学生初步建立了数感,对数的领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良好思维的培养就在于做像这样的数学题,改变以往的题目类型,让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调动起来。
2、此次计算题的考试,我认识到学生的计算习惯真的要好好培养。
部分同学对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是很熟练。
3、对于综合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关键。
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而在自己明明会做的题上失了分,太可惜了。
4、还有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
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
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
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
3、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
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分析一、试卷评价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内容紧扣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突出了数学学科的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要内容。
本次试卷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重全面又注重突出重点,对重点知识内容的考查占有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一定的深度。
2 、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如:填空题的第 2 、5 、10 、13 题,第五题问题解决。
这些问题的设计均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理念。
3 、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
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察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存在问题1 、试卷中存在的问题2 、答卷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题判断题共5 分,占卷面总分的5% 。
这一题存在的问题是30% 左右的学生在“ 12 时整,时针和分针没有重合”这一题上还没有很好地在自己的脑海里建模钟面模型。
第四题选择题共8 分,占卷面总分的8% 。
这一题存在的问题是概念模糊。
如第8 题“一根绳子长24 分米,用它围成一个正方形,围成正方形的周长是()分米。
A 、24 ;B 、12 ;C 、6 。
”对“绳子的长”和“正方形周长和正方形的边长”不理解,多数学生选 C 。
三、取得的成绩从试卷各种不同题型的抽样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基本知识掌握较为牢固。
学生书写大部分较为整洁,格式相对规范,反映出教师对学生书写习惯培养的重视,学生学得相对较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但从答卷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在做题细心方面,仍有欠缺,需要继续加强。
高三第二次月考分析5篇第一篇:高三第二次月考分析高三(11)班第二次月考成绩分析月考总结一、考试概况高三(11)班人数65人,本次参考人数65人,本次月考是高三以来第一次理化生综合考,总体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最高分396分,在全级中排32位,不算拔尖。
而390分以上仅1人,300分以上仅2人,出现上层和中上层的脱节断层现象,学生潜力极其有限,情况令人担忧。
二、存在问题1.由于是第一次理综考,学生还不适应这样的考试模式。
2.本班语数外三科的成绩下滑比较大,横向比较班级在年级的名次变化大。
3.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这是决定这次考试情况不太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些学生由于在高一高二期间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成绩徘徊不前,甚至不断下降,于是影响信心,个别同学对此甚至采取了半放弃的态度。
通过主题班会狠抓学习氛围,情况有所改善,一些中下层学生也开始有所振作,但由于基础太差,积重难返,成绩依然不如人意,有些学生自制能力极差,往往是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下去。
3.尖子不尖,人数少的问题依然存在,即使是最高分的同学也与480分有一定的差距。
有些同学虽然有优势科目,但总不能全面开花,总分总是上不去。
加上一些中上层的同学依然缺乏足够的决心和韧劲,仍没有做到全力以赴,松松垮垮,紧张感不够,所以始终未能跻身年级前列,后面一段时间必须纠正这部分同学的学习态度。
4.后层面大,因此平均分偏低。
通过督促、狠抓后进生的纪律,部分同学有所收敛,但是他们的影响依然不小,例如趴台、晚修讲话的现象时有出现,这部分同学的成绩一直徘徊在年级的底层,对学习感到力不从心。
三、应对策略1.无论多忙都要抽出足够的时间狠抓临界生的学习,了解他们的困难并深入分析,找准“病症”,使他们的复习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以提高学习效率。
2.进一步抓班风,抓纪律,抓常规。
要求班干部以身作则,营造良好学风。
3.提高课堂效率是重中之重,及时调整教法,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这样他们的学习热情才能持久。
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一、考试情况本次月考参考人数44人,最高分96,最低分46,优秀率56.82%,及格率97.73%,均分84.2。
二、试卷分析本次月考是四、五单元的内容。
从试卷的难度和题型上来看,题目难度适中,题型灵活多样,从整个试卷来看,既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注重了对学生平时积累的考查,尤其是字词句的训练较为突出。
同时也检测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这次月考能够认真对待,做题认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但有一点需要提醒学生,在答题时不能使用荧光笔或涂改液,避免最后在升学考试上出现人为的差错。
从整个试卷来看,分四大部分:积累运用、阅读感悟、习作表达。
现将各板块分析如下:(一)积累运用这部分共分6小题,试卷第一大题均分别从字、词、句、课文内容、古诗的积累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检测,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只是在综合改错这项,学生相对失分比较多,原因是有些学生不能认真读题,甚至有的还不会运用修改符号,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后期复习中有待加强训练指导。
(二)阅读感悟这项分三个部分:古诗文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三个部分。
从卷面情况来看,学生对古诗文阅读能做到认真去读,并在读中理解感悟,只有个别学生对“未雨绸缪”一词的意思不理解;在课内阅读上学生掌握较好,而一篇课外阅读分析题,学生失分较多,主要是学生浮躁的心态没能很好地去读去理解,缺乏的是认真与耐心,加上平时阅读积累贫乏,这项答题很不乐观,因此,对课外阅读这项还有待加强训练。
(三)习作表达这次作文是命题作文,要求写一篇《爱在细微处》的作文,从题目来看,可写的内容很多,大部分学生在作文中能做到真实,有感情地融入,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但也有少数学生没有认真审题,作文内容空洞。
由此可见老师在平时的作文中还得要注重交给学生审题和谋篇布局的方法。
同时也看出培养学生平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和积累的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