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将领邓世昌
- 格式:docx
- 大小:24.94 KB
- 文档页数:8
《爱国将领邓世昌》资料邓世昌人物生平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八日)出生于广东龙导尾乡(今广州海珠区)()。
其父,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
因邓焕庄与妻子郭氏饱受世道黑暗和战乱之苦,殷切盼望邓氏家业昌盛,就给他们的独生子起名为邓永昌;然而家业兴旺谈何容易,离不开时势和国运的大环境,故知情达理的邓焕庄又将其子改名为邓世昌,字正卿。
1860年(清咸丰十年)11岁邓世昌从小资质聪颖,勤奋好学,在家乡以优异成绩学完小学学业。
邓焕庄觉得,无论将来让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还是从事别的事业,都必须学习洋文,进而学习外国先进科学知识。
这在把英语当作“蛮夷之语”的当时来说,是惊世骇俗的。
当他携世昌到了上海之后,先让他进了教会学校,师从欧人学习英语、算术。
世昌接受新知识能力很强,学业上进步极快,在很短时间内,就能与洋师对话,并能看阅英美原版书籍。
洋师对他赞赏有加,十分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学生。
1867年(清同治六年)18岁出任福州马尾船政大臣,同时开办前学堂制造班和后学堂驾驶管轮班。
学堂开始招生,生源主要为福建本地资质聪颖、粗通文字的16岁以下学生,后由于生源不足,招生一直扩展到广东、香港一带,并将年龄要求放宽到20岁以上。
邓世昌得知此消息后立即禀告父亲,要求报考。
开明的父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邓世昌回到广州,参加考试,成绩优秀,顺利考取驾驶专业。
当时参加报考的学生,家境贫寒之士占大多数,其次是受到外国影响的家庭和商人子弟、外国学堂学生。
报名者必须将三代名讳、职业、保举人功名经历填写保结,并要取其父兄及本人的甘结。
邓世昌爱国事迹范文邓世昌,男,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
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邓世昌爱国事迹范文,希望大家喜欢!邓世昌爱国事迹1邓世昌把妻子和刚满月的儿子送回广东番禺老家后,连夜就往威海赶。
他不愿在家耽搁半天,因为他知道日本人已占领了朝鲜汉城一带,而中国的海军舰队就驻扎在朝鲜牙山口外,日本舰队咫尺相望。
日本人随时都有可能向中国舰队发动袭击。
在这火烧眉毛的节骨眼上,他怎么能呆在家里呢!他所在的北洋水师就驻在威海对面的刘公岛上。
赶到威海,他才听说,昨天,日本海军真的对牙山口外的中国舰队开火了。
街头巷尾,议论纷纷,讲的人神色惶惶,听的人汗毛直竖。
不少老年人站在海边。
眺望着远方,默默地祈祷;有的人开始收拾东西,准备逃在内地避难。
昔日平静的威海镇如今乱哄哄的。
邓世昌正要从威海港乘船到刘公岛去,被港口的老百姓认出来了,大家纷纷跟他打招呼:“瞧,那不是邓世昌大人吗?邓大人!”人们忽啦一下子围了上来,问这问那,有个年轻女人竟在他面前哭了起来,说他丈夫正在牙山舰队里,生死不明。
还有人朝他发牢骚:“中国舰队呢?北洋水师呢?都死绝啦;怎么还不打呢!”邓世昌铁青着脸,一声不吭。
人群中,一个穿补丁衣裳的长辫子姑娘走上前叫他:“邓大人,你这么快就回来啦?怎么不在家多住几天?”邓世昌一看,这姑娘是他的水手海仓的未婚妻。
上回,妻子抱着孩子上岛来探望他时,这姑娘也来了;他曾看见她和海仓并肩坐在海边的礁石上,事后,邓世昌问海仓,海仓红着脸说,那是他的好朋友——一个渔家姑娘,叫海螺。
邓世昌笑了:“海仓、海螺,真有意思。
”当时,他正要去海军提督署开会,没来得及多问,只说了一句:“我等着吃你们的喜酒哟!”现在,海螺姑娘一定是想上岛去看看海仓,打听打听中国舰队在牙山口的情况。
邓世昌侧着脸问:“怎么,想上岛去?”海螺抿着嘴唇,摇摇头。
“他不让我去,说他们马上就要跟日本人打仗了,是吗?”邓世昌看这么多人在场,不好多说,笑道:“没那么回事,弹丸小国哪是我们的对手!”一声汽笛,渡船过来了,邓世昌抬腿跳了上去。
清朝海军将领邓世昌生平简介邓世昌,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中国民族英雄。
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清朝海军将领邓世昌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邓世昌生平简介邓世昌简介中提到他于1894在甲午海战中逝世,是我国近代海军将领,伟大的民族英雄。
邓世昌简介提到他祖籍是广东番禺,中日甲午战争中成为致远号巡洋舰的管带,1894年9月在中日海战中为国捐躯。
清朝末期李鸿章为了建设北洋水师广罗人才,因为邓世昌熟悉驾驶舰船,他认为邓世昌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并把邓世昌调遣至自己属下,让他先后担任许多炮舰的管带,这一年冬天北洋水师在英国定购的两艘巡洋舰已经完工,李鸿章命令丁汝昌的水师官兵200多人赶赴英国接收战舰,邓世昌一同随往。
一年后顺利抵达大沽口港湾,极大的增强了中国水师的国际地位,邓世昌也因驾驶炮舰有功被清政府授予了巴图鲁的称号,这是邓世昌简介中着重指出的内容。
1887年春天邓世昌率舰队前往英国接收了清朝向英国制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炮舰,由于邓世昌指挥出色,他们在年底就顺利回国。
1894年9月17日在海战中,邓世昌英勇指挥“致远”舰作战,但是因为船舰老化,北洋水师只是一只纸老虎,十多艘军舰被击沉。
邓世昌也在这次海战中与200多官兵一同捐躯。
邓世昌简介记载的事迹不仅让后世的人们被爱国官兵们舍身报国的勇气所震撼,还让人们对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捶胸顿足。
对邓世昌的评价邓世昌是我国清朝海军著名将领,伟大的爱国英雄。
他从小志向便是成为一名海军,为国家对抗强敌,后来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后,在李鸿章收揽人才时,因邓世昌对海军战略理论有着刻苦的钻研而将其揽入部下。
而后担任了“致远”号的舰长。
虽然邓世昌为我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世人对邓世昌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有人对邓世昌的评价是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在甲午战争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有的人认为邓世昌虽然爱国但却用错了表达方式,邓世昌生前曾表示,如果在海上与日本舰队相遇,遇到危险就和日本军舰同归于尽。
邓世昌的故事简短1.邓世昌的故事(简短)邓世昌(1849~1894.9.17)晚清北洋海军爱国将领。
字正卿。
广东番禺人。
少年时目睹西方列强军舰在中国海区横行,立志献身保卫海疆。
1867年(清同治六年),考入福建船政局后学堂学习舰船驾驶。
1871年,登“建威”练习舰练习航海,远至渤海湾和南洋新加坡、槟榔屿各口岸。
后历任“海东云”、“振威”和“飞霆”等舰船管带。
1879年(清光绪五年),调北洋水师任职。
1881年1月,赴英国接收订购的军舰,驾驶“扬威”巡洋舰经地中海、印度洋回国,遂任该舰管带。
1887年,以参将管带职衔再次赴英国,驾驶“致远”巡洋舰回国。
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任中军中营副将、“致远”舰管带。
以治军严格、忠勇刚正闻名。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勇敢战斗,在战舰受重创侧倾的情况下,全速撞向日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决心与其同归于尽。
不幸鱼雷发射管被敌击中,舰体爆裂沉没,同全舰200余名官兵一起壮烈殉国2.【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需要概括内容)】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这年9月的一天,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这就是黄海大战.战中,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可不幸的是,致远号在前进中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入海底.200 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也曾被爱犬“太阳”救起,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毅然退出救生圈,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大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甲午海战中邓世昌殉国之谜:邓世昌究竟怎么死邓世昌简介: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原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广州市海珠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
有《邓世昌传》、《英雄邓世昌》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歌颂其丰功伟绩与英雄壮举,有墓冢、纪念馆等多处可供纪念、瞻仰、凭吊。
关于邓世昌殉国的说法,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说法,是“与舰同沉”。
主要以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和蔡永康《中东战纪本末》记载为依据,他们认为在中日海战中,“致远”舰不幸被敌舰围攻,受伤累累,舰体倾斜,炮弹即将用尽,管带邓世昌临危不惧,沉着指挥,号召部下“从公为国”,“置生命于度外”,“有死而已”,下令“鼓快车”,直冲敌人先锋队指挥舰“吉野”号,准备与之相撞,同归于尽。
“吉野”号见势不妙,慌忙躲避。
“致远”舰在日方快炮的密集进攻下,不幸又中鱼雷,致使舰身破裂,大量进水,“顷刻沉没”。
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此说最为通行,电影《甲午风云》即据此描绘的。
第二种说法,是“扼犬同沉”。
据《清史稿邓壮杰公事略》记载,当“致远”舰冲向“吉野”时,被“吉野”舰发射的一枚鱼雷击中,致使锅炉迸裂,舰体下沉,邓世昌和250名官兵同时落入滚滚的黄海波涛之中,临难之时,邓世昌感慨地说:“吾志靖敌权,今死于海,义也。
何求生为!”舰进水后,他还站在水中怒骂敌寇。
侍从刘忠把浮水梃向他投去,他拒不接受。
此时,恰好有一艘中国鱼雷艇驶来,艇上水手高呼:“邓大人,快上扎杆!”邓世昌并不理会,铿锵有力地表示“阖舰俱尽,义不独生”。
他的随身爱犬游到身边,衔住他的胳膊不让他下沉,被他毅然推开。
爱犬不忍离去,又衔住他的辫发。
邓世昌“望海浩叹,扼犬竟逝”,望着血染的大海,发出长声的叹息,扼住犬首,一起沉入海底。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原名永昌,字正卿。
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在黄海与日寇海战中为国捐躯。
民族英雄。
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其后人多为仁人志士,汉族,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祖籍广东东莞怀德乡人。
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
少时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人学习算术、英语。
有《邓世昌传》、《英雄邓世昌》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歌颂其丰功伟绩与英雄壮举。
有墓冢、纪念馆等多处,可共纪念、瞻仰、凭吊。
1867年6月,沈葆桢(林则徐女婿)到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职。
以制造轮船须培养造船人才,开办制造学堂(前学堂);因法国长于制造,故应用法文教学。
以驾驶轮船须培养驾驶人才,开办驾驶管轮学堂(后学堂);因英国长于驾驶,故应用英文教学。
这两个学堂与船厂同时兴办,所招学生,都是福建省本地人罗丰禄、何心川、蒋超英、刘步蟾、叶伯鋆、方伯谦、林同书、郑文成、林泰曾、李达璋、严复、沈有恒、邱宝仁、陈毓淞、林永升、叶祖珪、陈锦荣、黄煊、许寿山、林承谟、柴卓群、郑溥泉、黄建勋。
船政第一次招考学生后,又从广东招来已学过英语,并且基础较好的学生邓世昌、叶富、吕瀚、李和、张成、李田、黎家本、林国祥、梁梓芳、卓关略等十余人。
他少年时就聪颖好学,“有干略”。
1868年,他怀着救国的志愿,以各门课程考核皆优的成绩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成为该学堂驾驶班第一届学生。
他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1871年被派到“建威”练习驾驶,随船巡历南洋各岛。
1874年被任命为“琛海”兵船大副,以后历任“海东云舰”、“振威舰”、“飞霆舰”等兵船管带。
1879年,李鸿章筹办北洋海军,他被调到北洋海军,任“镇南”炮船的管带。
1867年入马尾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1年,被派至“建威”舰练习航海。
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管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军侵台,邓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补千总。
民族英雄邓世昌血战黄海的爱国故事邓世昌,1894年9月17日中日黄海大战时,任“致远”舰管带。
在舰伤弹尽危急时刻仍指挥若定,命舰冲向日舰“吉野”号,决心与敌同归于尽。
不幸途中遇日本鱼雷,与全舰宪兵一同牺牲。
谥“壮节”,追赐太子保衔。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民族英雄邓世昌血战黄海的爱国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民族英雄邓世昌血战黄海的爱国故事甲午战绩:在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海战中担任致远舰管带,战中,连连击中日舰。
致远舰以一敌四,后撞向日舰吉野号。
致远舰被击中后,邓世昌坠海,拒绝相救,以身殉国。
提到甲午海战,很多人首先想起的可能不是挪用海军军费的慈禧太后,也不是最终签订《马关条约》的李鸿章,而是那位用军舰撞向日舰、惨烈报国的邓世昌。
除去后世对邓世昌当时的行为的争议,今天我们重新回顾那段历史,只是希冀或许从悲剧中获得些许教训,得到些许警示。
潜龙入海1868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船政局,在福州马尾效仿西方建立造船厂,后清廷派林则徐的女婿沈葆祯总理船政大臣,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培养中国自己的舰船和海军人才。
当时,招收了广东籍通晓英文的学生共十人到福州船政学堂肄业,邓世昌便是其中之一。
由于他学习目的明确,且又聪颖过人,入学后的各门课程考核皆列优等,深受沈葆桢的青睐和器重。
然而,尽管表现优异,邓世昌的事业却并非一帆风顺。
在以福建学生为主的福州船政学堂,广东籍的邓世昌可能受到一定排挤,如达到条件却因“人才短缺”这样的借口,错失出习的机会,从侧面也印证了这一点。
1880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听闻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便调邓世昌到北洋差遣。
随后,邓世昌随丁汝昌赴英国接购新船,期间,他趁机考察西方海军的发展情况,以弥补未能出国学习的遗憾。
1882年,朝鲜政局发生动乱,日本拟趁机发动战争。
署理直隶总督张树声奏调浙江提督吴长庆率师东渡援助,命邓世昌以兵舰护送。
邓世昌驾“扬威”,“鼓轮疾驶,迅速异常,径赴仁川口,较日本兵舰先到一日”,“日兵后至,争门不得入而罢”。
邓世昌的爱国英雄事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邓世昌的爱国英雄事迹邓世昌的爱国英雄事迹5篇邓世昌是清末有名的海军将领,他忠心爱国,常常对手下的士兵说: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邓世昌的爱国英雄事迹5篇,欢迎大家分享。
邓世昌人物简介及事迹500字作文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由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在战斗中试图撞击敌舰,最终战沉,舰上252名官兵,除七人幸存外其他全部殉难。
这天也是邓世昌的45岁生日。
邓世昌原名永昌,字正卿。
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在黄海与日寇海战中为国捐躯。
一个沉睡了千年的大地骤然苏醒的名字,他用自己的鲜血谱写着一曲壮丽而伟大的生命之歌!他沉默于波涛之中,将自己宝贵的生命无私的献给了祖国。
中日甲午海战背景1.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2.当时中国处于清朝晚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因此国力日渐强盛。
历史意义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战争。
正因为如此,重新学习、研究这段历史,也最具现实意义。
甲午战争,是中国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甲午战争”。
深远影响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名族复兴的追求。
割地赔款,主权沦上,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中国广大爱国官兵在黄海海战中,充分表现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我国反侵略史上谱写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祖国的重任。
我们要继承老一辈的奋斗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永远胸怀崇高理想,并坚定信念去为之奋斗。
把我们自己真材实学用在建设祖国上,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邓世昌邓世昌,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
邓世昌小时候就天资聪慧,学习刻苦,在短时间内学会了洋文,并且能和洋师对话。
18岁时考取海军驾驶专业,勤奋学习,多次受到军官称赞。
28岁时虽错失出国学习的机会,但后来通过出国接舰的过程多加学习,弥补了不能在国外深造的遗憾。
可见,邓世昌非常热爱学习,不辞劳苦,追求上进,从小就有报效国家的伟大理想,所以他日后能成为受万人敬仰的民族英雄。
1882年朝鲜发生内乱,日本趁机发动战争,邓世昌奉命驾“扬威”舰前去援助朝鲜,行动迅速,比日军早到朝鲜仁川海口一天,日舰队无法攻入朝鲜,只得退兵。
多亏了邓世昌勇敢、果断地行动,要是多耽搁一阵儿,没准朝鲜就会被打垮,到时候也将威胁到我国边境地区的安全。
邓世昌面对强敌,丝毫没有犹豫,沉稳带兵先一步占领要地,表现出了他过人的胆识。
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战时,我国指挥舰的大旗被日军舰击落,邓世昌立刻下达命令,让船员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来吸引敌方军舰的注意力。
后来在一片混乱中,邓世昌所指挥的致远号前后火炮一齐开火,孤军深入,勇往直前,被四艘日舰包围后,由于炮弹打尽,船体严重受伤,邓世昌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全速冲过去,和它同归于尽,不幸的是,致远号鱼雷发射管被敌方炮弹击中,船体爆炸。
邓世昌坠海,拒绝救助,以身殉国。
邓世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下令升起旗帜,吸引敌人,说明他反应敏捷,拥有全局意识,担得起重任。
在混乱之中依然保持清醒,迅速做出最有效的攻击,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在当时除了他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做得出来的,虽然他最后那舍身一击没有成功,但他的行动依然让敌人大惊失色。
邓世昌的牺牲,虽然不能改变黄海海战战败的事实,但他奋战杀敌的精神可歌可泣,令人敬畏。
邓世昌常与身边的人说:“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耳!”邓世昌以一舰敌四舰,最终战败,并不是他不英勇,不尽力,而是北洋水师自身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他不能全力以赴。
《爱国将领邓世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横冲直撞”“慷慨激昂”“置之度外”“乘风破浪”“手足无措”“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及朗读训练,使学生融入课文情境,了解邓世昌的英雄行为,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能概括并复述这个故事,对邓世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
完成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品读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理清事情的发生经过,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今天我们来共同了解其中的一位,他就是爱国将领邓世昌(课件展示邓世昌头像),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5爱国将领邓世昌)
二、初读感知
1.课后生字词正音
师: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那么老师现在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预习情况。
(课件展示课后生字词,整页出示)请同学们迅速练习读一读。
生快速练读,(课件一页一词)老师找一组同学开火车领读,其他同学跟读。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得很好。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师:现在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两遍,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关于邓世昌的什么事?”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能概括地说一说“课文讲了关于邓世昌的什么事?”
(如果学生概括的不准确,师:你说得不错谁能再说说……)
师:你说得很准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师:啊,你是这样知道到的,那就让我们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吧。
(课件出示)生读。
师:很好,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读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我们就知道了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这也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三、品读、理解课文
1.通过理解“慷慨激昂”品读课文。
(1)找到重点句,理解慷慨激昂。
师:邓世昌为了保卫祖国是怎样英勇作战的呢?课文中的哪些场面哪些语句使你感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一遍课文。
生快速默读。
师:谁能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场面哪些语句使你感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吗?让我们把这段话画下来。
(课件展示)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这段话,想一想哪些词使你感动。
生:我找到了“慷慨激昂”这个词。
(课件展示红色)(板书)师:你能结合“慷慨激昂”这个词说说这段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吗?
师:你说得很对,通过“慷慨激昂”这个词,我们知道了当时的邓世昌情绪激动、语调昂扬,充满正气。
邓世昌为什么要慷慨激昂地说这段话呢?我们已经对这段话有了初步的理解,文章不厌百遍读,只有通过仔细阅读我们才能深刻理解这段话。
老师请同学再读课文2-5自然段,其他同学找一找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把它画下来,你还可以把你的想法在语句的旁边简单的写一写。
指名读,其他学生边读边画边想。
(2)通过2-5自然段具体理解邓世昌“慷慨激昂”的原因。
师:通过再读,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请你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这也是这件故事的起因。
师:9月17日中午,……战斗打响后,……炮火,
生:劈波斩浪,奋勇向前,猛烈开炮,屡中敌舰。
师:以先锋舰……为了保护旗舰,
生:邓世昌指挥……迎战来敌。
师:“致远”在……炮弹打光了,
生:邓世昌就命令……射击。
师:刚才同学们所读的都是描写邓世昌的行动的。
我们可以从这些话中体会出什么呢?
师:是呀,邓世昌不仅很英勇,而且还善于作战。
(板书:英勇善战)
师:下午3时左右,战斗更加激烈。
……船身倾斜。
在这个关键时刻,邓世昌做了怎样的决定呢?
生:邓世昌怒视着在……一定会取得胜利!
师: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此时此刻“致远”已经舰伤弹尽,邓世昌面对着横行海面的敌舰,他心急如焚,文中哪个词说明了邓世昌当时的心情呢?
师:你能感受到邓世昌的心中在想什么?
师:是啊,面对这些占我国土、杀我同胞的侵略者们,怎能不恨。
所以他才会对全体官兵说了这段话。
课件出示邓世昌说的话。
师:请你体会邓世昌当时的感情,谁想读。
师:老师感觉这名同学读得很有力量,但是“慷慨激昂”的感情还不够充分。
谁愿意再试试。
指名读。
师:你读得很好,我们能听出“慷慨激昂”的情绪了,老师也想读这段话。
请同学听老师读,再体会邓世昌当时的感情。
范读。
师:同学们为什么鼓掌?
师:你说得真好,那就请你像老师这样再体会再读读。
生再练读。
师:你便是邓世昌,你怒视着敌人,要把你胸中的怒火喷出来。
谁来。
指名读。
师:你读得真好。
同学们,我们都是中国人,在我们身上也流着和邓世昌一样的血。
此时此刻让你的热血沸腾起来。
让我们也像邓世昌那样勇猛。
好,想读的孩子站起来,昂首挺胸,老师读叙述部分,同学们读邓世昌的话。
生齐读。
2.通过理解“置之度外”品读课文。
(1)理解“置之度外”
师:从同学们慷慨激昂的话中,老师看出来你们在祖国和同胞遇难的时候,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你们也能像邓世昌一样把生死置之
度外。
(课件展示红色)(板书)置之度外是什么意思呢?请你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师:用你自己的话说呢?
(2)通过6自然段具体体会“置之度外”。
师: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但是邓世昌为了祖国、为了同胞,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放在心上了。
他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引读。
师:邓世昌登上……轰击“致远”。
生:“‘致远’的甲板起火了……冲向‘吉野’。
”
“敌舰上的士兵……手足无措”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你读的那句话,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呢?
(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课件展示:我仿佛看到了“致远”号……)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致远”号的全体官兵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勇往直前,要和敌舰同归于尽。
师:敌舰上官兵的表现又是如何呢?
(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
师: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把敌人的表现再说一说吗?
(课件展示:敌人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敌人的种种表现更加衬托了邓世昌和“致远号”全体官兵的——
生:把生命置之度外,舍生忘死、勇往直前。
3.品读故事的结果
师:但“就在‘致远’将要……不久就沉没了。
”虽然“致远”沉没了,但是我们的心中还始终惦记着一个人,他就是——邓世昌(课件展示)。
在最后的时刻,邓世昌是怎样做的呢?
师解读视频:落水以后的邓世昌,仍然高呼杀敌不止。
随从把救生圈抛给了他,他拒绝了。
(课件播放邓世昌牺牲视频片段)他饲养的军犬叫“太阳”,“太阳”看到主人落入了水中,奋力地游向邓世昌……“太阳”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它和主人一起在水中嬉戏的画面,他要和邓世昌一起在海上乘风破浪,他要永远陪在英勇善战的主人身边……“太阳”游到邓世昌身边,咬住他的衣袖和辫子,想救起自己的主人,却被邓世昌用力挣脱了……可是军犬“太阳”是那样忠于自己的主人,一遍又一遍地努力着,它多想和主人一齐重返家乡呀!邓世昌无奈地溺死了自己的爱犬,他抱定了与“致远”同存亡的决心,然后他自己沉没在汹涌的波涛之中,为了祖国、为了同胞,邓世昌就这样为国捐躯了。
(板书:为国捐躯)全舰二百多名将士,除27人遇救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这是一幅多么悲壮的场面呀!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呀,他要与“致远”同存亡,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要以死表现出他为国捐躯的决心。
四、回顾、总结全文
领读最后一自然段(课件展示邓世昌头像,配乐)
师:邓世昌是清末的一位爱国将领,……
生:为了保卫祖国的海防,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邓世昌的英雄行为,大大激发了海军将士的爱国热忱,他为国捐躯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板书一个心形)
五、结语
师:其实,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还有很多像邓世昌这样的英雄,他们为了保卫祖国、保护同胞,抛头颅、洒热血,甘愿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以此换来我们幸福、美好的生活,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多阅读,把你的感受说一说、写一写。
我们还将在本单元继续学习爱国志士的故事,请同学们预习这些课文并搜集相关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