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验科凝血检验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凝血检验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凝血检验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凝血检验质量控制流程

凝血检验质量控制流程

1、目标:使凝血检验受到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质量控制:血凝质量控制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

2.1血凝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2.1.1 大夫下医嘱申请检验,注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科室,床号,疾病的诊断。可能干扰结果的服药史,特殊病理变化。与血凝检验有关的既往史,如患者信息,申请项目应准确无误,如需特殊检验须注明。

2.1.2标本的制备:高质量的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标本的采集:需1:9的枸橼酸钠抗凝血,采完后立即将抗凝标本轻轻颠倒混匀6-8次,注意不要在输液臂采血,采完后最好再次核对病人姓名和检验项目。

2.2血凝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2.2.1用配套试剂检测,及时做好仪器校证和管理工作,定期维护保

养仪器。

2.2.3室内质控:定值质控品在lis系统上设置质控规则,设置质控品的靶值,SD值,浓度水平,每日检测前作室内质控,若在控,标本可以进行检测,若失控,分析失控原因并纠正错误后检测标本。2.3分析后质量控制:正确判断血凝中各项参数是否与病情相符,如是否正在进行溶栓治疗、服用抗凝药物等。审核无误后发送报告单。

检验科质量安全制度和流程

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文件编号:LFKER -18~01 第A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2018年1月1日 临汾市凯尔锐医院院检验科 目录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刘维华 成员:李莹婕岳亭如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与持续改进 2、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质量手册》,拟出程序文件,标准化操作规程;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的质控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

3、在医务科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定期或不定期、对本科室 医疗质量进行检查,每次对查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都要详细记录。督促本科室工作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4、对科室的质量控制进行检查和考核,分析科室质控数据、临床反应情况、 质量缺陷问题,查找质量隐患。 5、经常到临床科室听取其对检验科各方面的要求和建议,及时改进和加强检 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检验质量,满足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 具体职责分工: 刘维华: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李莹婕:协助主任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实验室室内质控规则 室内质控是实验室内部对所有影响检测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控制,目的 是控制本实验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提高常规工作前后的一致性。室内质控品的选择质控品应当选用与人血清基质相同、分析物含量均一、无传染危险性、稳定性好、瓶间差小、有较可靠的靶值或预期结果等。我室目前常规开展了生化、血液学. 1、质控品的保存和使用 购买回质控品后,严格按照要求保存,并做好标识。使用时应根据实验用 量,有规律、有计划地对其融解,不要一次融解过多。冰冻状态融化使用时,应轻轻摇匀,切忌剧烈振摇。未用完部分可在4℃冰箱内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另外, 在实验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质控血清在室温的放置时间,加样完毕后及时收回放进

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流程(转)

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为保证每个样本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结果的 一致性,科室特制定本程序,各实验室应当认真遵照执行! 室内质控流程如下: 选购质控品→设定质控图的均值→设定质控限→绘制质控图→失控判断规则→日常工作前质控测定→失控原因分析及处理→质控数据的管理 1) 各实验室必须将室内质控工作贯穿到日常检验中,质控方法可根据具体测定项目不同 自行选择,根据国内外质控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完善。 2) 每天室内质控标本需与病人标本同时测定,只有当质控结果达到实验室设定的接受范围,才能签发当天的化验报告。 3) 当室内质控结果出现失控时,需仔细分析、查明原因,若是真失控,应该在重做的质 控结果在控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方可发出报告;若是假失控,病人标本可以按原测定结果报告。 4) 质控品的订购由各实验室上报计划,科室统一安排。 5) 质控品的保存由各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 6) 质控品检测的全过程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执行,不能任意更改。 7) 更换质控品应在前一批号未使用完之前,以保证新、旧批号同时使用一段时间,不得 使用过期的质控品。 8) 各实验室每月末要对当月的室内质控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以往各月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定下一个月的质控计划。将质控原始数据及质控图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

9) 各实验室工作人员每日需对冰箱、温箱、比色仪等常规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 10) 科室所有使用的仪器必须定期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校准和评估,同类仪器和同类项目的测定每年由科室组织两次比对试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1) 科室对检验报告的质量每年进行两次抽查评估。 12) 各实验室都应备有室内质控登记本,登记内容包括:质控项目、质控品来源、质控品批号和有效期、测定结果、失控分析及处理措施、阶段小结。

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

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医学水乎.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而凝血四项fPr、APrI 、,rI1、Fg)是检测人体血液是否有凝血障碍的几项重要指标因为检测的是具有酶活性的凝血因子.这些活性的凝血因子影响因素较多.控制不好检测结果将失去参考价值.同一份标本在不同的实验室或同一实验室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但任何一个实验室为了使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必须保证结果的稳定性f即精密度,要保证精密度开展室内质量控制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1分析前的工作绝大多数是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而这正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 1.2 凝血试验所用器材容器壁应硅化处理或用塑料管.防止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被激活.抗凝剂比例合适.当HCT在0.25~0.55时.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9。超出此范围时,应根据公式:抗凝剂量=0.00185x(100一HCT)xlfil 液量来调节抗凝剂的用量闭否则血浆中绝对钙离子浓度的改变将会影响凝血指标的测定 1.3采集血液标本前要让病人处于平静状态.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和精神紧张会引起血小板、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增强.输液患者在不能停止输液的情况下.静脉采血一定要注意远端原则.即一定要在对侧肢体静脉采血[3] 应用抗凝药物治疗后应固定时间采血.采血时止血带捆扎后应尽量在lmin内完成消毒、穿刺。静脉显露不明显时,切忌用手拍打,反复穿刺可造成血管损伤.使组织因子进入血液.导致标本溶血缩短。 1.4血与抗凝剂混合后.应将试管颠倒混匀4次.过多的混合可能会导致溶血或血小板fBPC)激活,影响结果的检测。 ·质量控制·1..标本需在室温下运送.因低温会损伤BPC.活化因子Ⅶ和因子Ⅺ.使PT、AP1’r结果缩短,及时送检和检测。1h内分离血浆.室温下1500g离心不少于15min.4h内测定完毕.不能及时检测的.应吸取乏BPC血浆放4℃冰箱保存.最多不能超过6h 1.5仪器应远离热源、震源,相对湿度<80%,最适温度l5~30℃.电压220~10V,因为这些因素均能影响仪器的运行状态.影响测定结果。 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检验科质量管理及监督记录文本

检验科质量管理与监督记录 濮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〇一六年度

实验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一、质量管理 1、科主任负责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体现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应有适宜的实验室信息系统(LIS)进行检验数据管理,存在问题有分析、处理程序及改进措施,有记录文件。 2、每月召开1次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内容要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有记录。 3、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全员参与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员工知晓指控要求、程序与方法。 4、制定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做到知识不断更新,对特殊检测项目和新技术、新业务实施准入管理、有制度、有相关培训内容、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有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有本科工作统计数据资料,有与院外先进水平比较的检查项目。 二、工作规范 1、开展临床检验项目必须是经批准的准入项目,开展特殊检查的实验室应有验收、准入程序,工作人员有上岗资格证明文件、应建立实验项目临床应用指南或手册,定期更新,对本院尚未开展或条件不具备的部分检验项目应有规范的外送运行机制,并签订有保障合同或协议及委托合同或协议,有检查服务项目清单,能够提供24h急诊服务,能够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2、科室布局与流程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有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有废弃物处理程序,并落实到位,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实验室废弃物、尖锐器具的处理应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规范要求,具有生物危害标志,使用正确。 3、有室内质控制度及室内质控失控处理程序,参与省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有记录,有EQA回报不及格结果的处理程序,有工作记录,检测

检验科室内质控制度流程

检验科室内质控制度流 程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检验科室内质控制度 一、定量检测项目的每日质控 1.所有实用的,技术上可行的分析步骤都应使用质控品,并且与病人标本以同样方式检测,非常规项目每周或每月进行测试。 2.质控包含于每批病人标本的检测或者是定时间隔内进行的检测(不超过24小时),一般将室内质控品放在第1号,LIS特批号:99.未上网的结果记录于登记本。失控判断规则执行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案。 (1).如质控结果在阈限(2SD)范围内,可以报告分析结果。 (2)12s警告,质控中一个是大于±2SD但小于3SD,仅作警告,并启动其他规则判断质控数据,其他规则均符合,判断是随机错误,报告可发。 (3)13s失控:一个质控是大于±3SD,判断失控,对随机误差敏感。 (4)22s失控:如果两个连续的质控结果超过均值的+2s或-2s,判断失控,对系统误差敏感。 (5)R4s失控:两份质控物中,一个结果超过均值+2s另一个结果超过均值 -2s,判断失控,对随机误差敏感。 (6)41s失控:有4个连续的结果连续超过-1s或+1s,判断失控,对系统误差敏感。(7)10X失控:10个连续的质控同时大于均值,或小于均值,判断失控,对系统误差敏感。 (8)出现失控应通知组长,启动质控失控处理及原因分析程序处理。 3、急诊检测设备或替代设备的质控,按照设备比对计划进行试验,确保检测结果的误差在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可接受范围内。

4、出现失控时,当日报告不能发放,由组长启动质控失控处理及原因分析程序进行处理,纠正后作出发出报告的决定,并将其记录在各组室内质控专用登记本上。 二、定性检测项目的每日质控 1、实用的且技术上可行的所有定性操作步骤中应使用质控品。 2、每批病人标本检测跟随阴阳性对照并将质控结果记录。 3、如果质控结果符合要求(如阴性或阳性),定性结果可以报告。 4、如果质控结果不符合要求,则要求组长讨论解决。 5、组长启动质控失控处理及原因分析程序处理,作出相应的决定,并将其记录在各组室内质控专用登记本上。 三、建立一个可接受的可信限RCV 1.每引进一种新的操作程序或一种新的质控,尽可能在一个多星期里作30次(至少20次)分析以建立一个±2SD范围,当检测频率低或花费大,检测时间的程序例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测试含有特定值的质控物来检测质量。 2.操作步骤: ⑴.对所有结果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⑵.去除大于一个平均标准差的结果,再计算定值和标准差,重复这一步骤直到资料中无"越线者"; ⑶.计算2SD范围; ⑷计算变异系数CV,优异CV值为1%,好的CV为4%,可接受CV值为12%,根据实验的用途和分析技术的状态来仔细检查CV值,在重新评估检测结果时可能通过使用双份标本,降低标准差或其他指标来降低CV值。 3.计算: (1)平均值:X=ΣX/N

凝血试验室内质控方法及临床意义分析

凝血试验室内质控方法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出凝血常规检测室内质控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76例及健康人群70例,建立凝血试验室内质控标准,收集患者新鲜血液,分析单个凝血因子的临床意义。结果:通过凝血试验室内质控标准的建立,检测结果提示重症肝炎组凝血酶原时间(25.9±11.4)秒、肝硬化组凝血酶原时间(21.0±5.4)秒,显著高于急性肝炎组和健康人群组(P<0.05);急性肝炎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43.8±14.1)秒,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组(31.4±7.1)秒(P<0.05)。结论:凝血检测室内质控保证了凝血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对临床诊断及指导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标签:凝血检测;室内质控;临床意义 检验科作为医院重要的一个临床辅助科室,在疾病诊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血液学各项指标的测定,须验证检测方法的可靠性[1]。但临床实践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常规项目的检验结果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凝血试验室内质量控制能够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并反映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因而室内质控尤为重要[2]。本研究收集了76例乙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探讨凝血试验室内质控方法的评估及选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76例肝病患者,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32~54岁,平均(38.6±12.6)岁。分为急性肝炎组32例,重症肝炎组24例,肝炎后肝硬化组20例,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组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31~58岁,平均(39.4±8.6)岁。 1.2方法 1.2.1仪器与试剂枸橼酸钠抗凝真空采血管取健康人标准血浆,2500 转/min,离心15 min,取血浆加入0.1%叠氮化钠,分装在小塑料管中,每管0.5 ml,-80 ℃超低温冰箱保存。采用Pacific Hemostasis A Fisher Scientific Thromboscreen400半自动血凝仪测定;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Products GmBH生产的同一批次试剂。进行质控校准后,分别测定血浆PT和APTT,所有检测项目必须在2 h 内完成。 1.2.2正常质控血浆范围测定患者血浆时,须于前后各作1份质量控制血样,检验测定结果,并绘制质控图。将20次测定结果靶值作为基线,以上下浮动15%数值作为上下限,超出此线则应该仔细分析,寻找误差原因,再行取舍。PT 10.2~15.2,X=12.4,SD=0.9,CV=0.06;APTT 21~35,X=3.9,SD=0.7,CV=0.03。

(新)检验科2016年质控计划

质控计划 本年度为了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检验科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要求。近年来,随着我科先进医疗设备的应用和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为了“管理年”检验科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实施,本检验科将根据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的经验,从体系文件的编写、人员积极性的调动、人员素质的提高、检验全过程(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室间质评及管理评审等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求真务实,不断探索,持续改进,在检验科中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 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 各实验室严格执行已编写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质量小组和各实验室组长要定期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持续整改措施。 二. 管理层要高度重视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绝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有效的运作必须是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因此,科内质量监督员,生物安全小组和质量控制小组,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三. 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到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加强人员培训是有效的手段。各实验室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工作的复杂性、转岗

等不同情况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和三基三严训练,提升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形式灵活多变,可采取科内业务学习、科外培训、请专家授课的形式。为保证培训质量,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授权制度,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的主动局面。 四. 对检验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检验工作自检验申请单的开出、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标本的接收、标本的检测直至检验报告单送抵申请者(或患者)手中是一条相互关联的多环节的工作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均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对其全程控制。为保证有效性,将检验全过程划分为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独立环节进行管理,使其独立性得到强化、突出。 1 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前过程指从申请单的开出至标本送到检验科的过程。研究表明,检验前阶段所用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实际上许多关于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抱怨和投诉与标本的质量有关,并不是检测过程的原因。因此,对检验前过程的控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检验前过程大多发生在检验科外,容易被忽视且不易控制,这造成了该阶段成为三个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检验科可利用全院的业务学习、邀请医护人员参加科内学习、检验通讯、印制发放原始标本采集手册等方式,对临床医护人员讲解宣传检验前过程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其了解不同检测项目对标本采集的不同要求、注意事项及检测结果的受影响因素等知识,严格按规定正确规范地采集标本或监督病人正确留取标本。此外,还应对标

凝血试验

凝血试验质量控制流程 目的:建立规范标准的凝血分析仪质控操作程序,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范围:适用于凝血常规检测项目。 责任:每日大生化班工作人员负责凝血分析仪所有测定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工作,并对失控原因进行分析和处理,科主任对所有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监督。 相关程序: 1、质控物的准备购买质量好、有效期长(从使用开始,至少1年有效)的质控物。用去离子水复溶后,用子弹头塑料管分装,每只0.2ml4-8C冰箱保存,1周内有效。每天从冰箱取出质控品放置于室温约15min,轻轻颠倒混匀数次,备用 2、质控物分析的个数、浓度水平及频率每批使用正常浓度水平,每24h进行一次检测,一般在检测标本前检测,在质控在控的情况下进行常规标本的检测。 质控规则:1 3s,2 2s,①在控<2S; ②警告:2S3S。 质控图的绘制: 1.设计质控图的中心线(均值) (1)暂定中心线(均值)的确定:为了确定中心线,新批号质控品应与当前使用的质控品一起进行测定,根据20或更多独立批获得的至少20次质控测定结果,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提出超过3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值,作为暂定中心线(均值),以此暂定中心线(均值)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中心线(均值)进行室内质控,1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平均数(第1个月),以此累积的平均数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中心线(均值),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3~5个月; (2)常规中心线(均值)的建立:以最初20个数据和3~5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无数作为质控品有效期那内的常规中心线(均值),并对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中心线(平均数),对个别在有效期内浓度水平不断变化的项目,则需不断调整中心线(均值)。 2.设定质控界限 (1)暂定标准差的设定:为了确定标准差,新批号质控品应与当前使用的质控品一起进行测定,根据20或更多独立批获得的的至少20次质控测定结果,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外的数据),计算出标准差,并作为暂定标准差,以此暂定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1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次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标准差(第一个月),以此累积的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标准差,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3~5个月; (2)常用标准差的设定:以最初20次质控测定结果和3~5个月在控质控结果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标准差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用标准差,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标准差。 3.更换质控品拟更换新批号质控品时,应在“旧”批号质控品使用结束前,将新批号质控品与“旧”批号质控品同时进行测定,重复设定质控图的中心线(均值)和质控限,设定新质控图的中心线(均值)和质控限。

最新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资料

精品文档 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近年来,随着先进仪器的普及应用和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我国的检验医学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如何加强检验科管理是进一步提高我国检验医学水平的首要问题,全面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证质量,提高检测水平的关键,检验科管理的需要,也是实际的需要。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对于检验科来说,主要工作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数据,其最终成果主要是体现在检测报告上。能否向临床提供高质量(准确、可靠、及时)的化验报告,得到患者和临床的信赖与认可,是检验科学建设的核心问题。 为了满足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报告的质量要求,仅仅靠对实验标本本身的控制是不够的。因为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诸如,医护人员对项目的了解,标本采取过程各环节控制仪器设备、仪器设施是符合实验要求,量质溯源,样品管理,检验方法,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为了保证实验报告的质量,必须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 控制范围应涉及标本检验的全过程,也就是以体系的概念去

分析、研究上述质量形成中各项要素(包括直接的与间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接的因素)的互相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整体优化的要求处理好各项质量活动的协调和配合。实验室必须掌握质量体系的运行规律,及时分析解决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注意解决在内外环境变化时体系的适应性问题,使质量体系有效的运行。换言之,按系统学的原理建立起一个体系,使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管理,使检验结果始终保持可靠。 质量体系的构成 按照质量体系的概念,由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四部分组成。 1、组织结构:是指一个组织为行使其职能,按某种方 式建立的职责权及相互关系。组织结构的本质是实验室职工的分工协作关系,目的是为了实现质量方针、目标、内涵是实验室职工在职、责、权方面的结构系统。组织结构对实验室所有从事对质量有影响人员明确规定其责任、权限的关系,从整体的角度正确处理实验室上下级和同级之间职权关系,把质量职权合理分配到各个层次及部分,明确规定不同部分、不同人员的个体职权,建立起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的质量职权结构(制定每个岗位职责范围)。 2、程度: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称之为程序。

检验科质量控制内容及其标准方案

七、检验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 (一)科室管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检测活动。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技师均已注册。 (3)执业医师、技师无超范围执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5)实验室工作客观、公正、不受任何部门及经济利益影响。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的岗位职责。重点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急诊检验,标本接收与处理管理,防止院内感染制度,检验质量管理,仪器使用、校准及维护保养制度,试剂管理,危险品及废弃物管理,差错事故等级管理,教育培训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检验报告审核与发放,检验结果登记等。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件》、《医疗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及《医疗机构临床试验室管理办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

护理规范和常规。 医务人员在临床的检验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 (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县市级以上(含县市级)继续教育项目或科研的能力 (2)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县市级以上(含县市级)学术组织任委员以上职务。 (二)患者服务与患者安全 1、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连贯性。 (1)应尽力使患者从标本采集、检验、取报告具有连贯性。 (2)各项医疗活动均符合法律、法规、条例、部门规章和行

凝血四项分析的质量控制

凝血四项分析的质量控制 核心提示:【摘要】nbsp;nbsp; 目的:探讨影响凝血四项分析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Thromboscreennbsp;400C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测定。结果:样本量采集过多或过少,样本溶血,有凝块以及离心时间不足都将影响凝血四项结果的准确性。结论:样本的正确采集与检验人员的 作者:李华,顾胜芳,刘静作者单位:(遵义市人民医院,贵州遵义563000)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凝血四项分析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Thromboscreen 400C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测定。结果:样本量采集过多或过少,样本溶血,有凝块以及离心时间不足都将影响凝血四项结果的准确性。结论:样本的正确采集与检验人员的规范操作是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保障。 【关键词】凝血四项;分析;质量控制 随着血栓与止血疾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血栓与止血的检验技术也有新的发展。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定是临床上常用的血栓与止血筛查试验,对患者的术前准备,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初步诊段和用药疗效的评估与监测有直接指导作用。因此,凝血四项分析的质量控制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分析前患者的准备,样本的采集,运送,保存,试剂的选用,复溶,预温和储存,仪器的选择,保养,监控和校准,检验人员的熟悉程度,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都将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了提高血凝的检测质量,本文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在检测中遇到的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作如下报道。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本来源 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病人,收集重新采集复查有问题样本63例。 1.2 仪器和试剂 Thromboscreen 400C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试剂为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生产。 1.3 样本采集与检测 使用真空静脉抽血管,抗凝剂为109 mmol/l枸橼酸钠0.2 ml,抽取静脉血1.8 ml,抗凝剂与血的比例应为1:9,3 000 r/min离心15 min,4 h内测定。 1.4 统计方法 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 2 结果 2.1 样本采集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见表1) 无论是血量>1.8 ml,还是<1.8 ml,都将使PT,APTT结果延长。表1 样本采集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略)注:与原检测结果比较P<0.01。

XX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 一、质控内容:从临床医生申请实验开始至实验室完成检测,以及登记和发出报告的全过程中一系列保证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 二、质控方案: (一)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上岗前应清楚工作程序,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并通晓仪器操作规程及仪器维护。 (2)仪器的校准:首先,lH750长期使用原装配套试剂和标准液,每年对仪器校准一次。同时,测新鲜血样,并用此血样结果校准其他血球仪并作记录。 (3)仪器的质控:每日先用lH750的配套质控品测WBC.RBC.Hb.PLT四项作日间质控,用多规则(1 2SD警告、2 2SD失控、1 3SD失控、10X失控)判定,如在控,正常进行标本测量工作,如失控需分析原因纠正后再进行标本测量工作,并作记录和绘制质控图。同时,每日测新鲜血样一个,用此血样对比其他血细胞分析仪结果, 结果差率小于总误差。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表1-2-17。 (4)比对:WBC.RBC.Hb.PLT四项按检验项目检测系统间的比对程序每季度比对一次。要求结果偏差不超过1/2PT,参照(CLIA'88)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P80表1-2-18 (5)室间质评——参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并及时分析结果。 (6)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保证标本质量。 2、分析中质量控制 检测前标本要充分混匀,严格按操作规程上机检测。 3、分析后质量控制 发报告前认真核对每项结果,不明原因异常结果与临床沟通并作记录。凡WBC<3.5×109/L 或>20.0×109/L、RBC<3.0×1012/L、HGB<100g/L、PLT<100×109/L或>400×109/L的结果无明显诱因者,复查并涂片镜检,组长审核。 附血涂片及分类的质量控制:a推制薄厚适宜、分布均匀有头体尾无空泡的血涂片并迅速干燥 b 尽快染色并根据温度控制染液浓度 c 分类时选择体尾交界处并遵循一定方向连续进行如“城垛式”,不遗漏和重复视野并全部记录白细胞 d 计数100个细胞。 (二)尿液分析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上岗前应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熟悉仪器操作规程及仪器维护。 (2)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宜新鲜随机中段尿,避免污染,不加防腐剂保正标本质量。 (3)尿液分析质控程序(标准条每日一次,质控物同批号每周一次) 1.用质控物进行质控 超出质控范围在质控范围内 进行第2步开始进行标本测定 检查质控物是否失效、是否正确储存、是否污染 是这些问题没有明确说明

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流程42104

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凝血试验在临床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是血栓与止血检测的特殊性,因此规范凝血 项目检测过程,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检验结果.是至关重要的。具体的质量控制流程如下: 一、试剂 凝血活酶含钙试剂(ThromborelS) 、激活剂、氯化钙溶液、凝血酶试剂、D-DimerPlus 试剂盒、缓冲液、乏因子血浆、SysmexClean I 清洁液、质控血浆(Control) 、蒸馏水、其他消耗品 二、方法 仪器法:Sysmex CA—7000 型全自动血凝仪,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三、标本的采集、制备、保存等注意事项 1. 采血时,首先应该确认病人姓名,并且将姓名和编号写在真空采血管的标签处。 2. 尽可能保证每次采血都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即病人处于休息状态,并且在早餐前采血。 3. 凝血实验标本最好不与其它实验一起采集,否则由于标本的分配、分装等而使血液停留 在针管的时间延长。 4. 取血时,病人应松弛,环境温暖,防止静脉痉挛,止血带的压力应尽可能小,取血速度平稳顺利,防止产生气泡。 5. 用定量为2 毫升的一次性枸橼酸钠( 109mmol/L )真空采血管采血至指定刻度,取血完毕立即轻轻颠倒混匀,不要剧烈震荡,并避免产生气泡。 6. 及时离心,3000 转/ 分离心标本10分钟,以除去血小板。 7. 务必于采血后2小时内测定完毕,如不能完成试验,冷冻贮存少量血浆( 0.5 —1ml)(最 好在-70 C,或者当贮存时间较短时,可以置于-20 C条件下),在实验前将血浆于37C下 快速融化。血浆用塑料试管存放,并用塑料吸管移取标本。 四、质量控制 (一)室内质控 1 室内质控靶值及标准差设定 1.1 靶值设定:当要更换新批号的控制品时,应在“旧”批号控制品使用结束前,将新批号 控制品与旧批号控制品平行进行测定,20d内检测完20或更多独立批获得至少20次控制测 定结果,剔除超过3SD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出平均数作为靶值。 1.2 标准差设定:根据20 或更多独立批获得的至少20 次质控测定结果,计算出标准差,并

凝血试验影响因素分析高春彪

凝血试验影响因素分析江苏省常州市儿童医院(213003)高春彪 凝血试验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各种凝血因子的抗原与活性检测等。凝血试验对于手术以及抗凝、溶栓治疗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反应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酶类检测,当其启动因子被某个因素激活后,就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检测结果的极大误差[1],故加强凝血试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工作体会,就凝血试验中的一些影响因素作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标本的采集 采集血液标本前要让患者处于平静状态,情绪激动、剧烈运动会引起一些血浆成分的变化(如血小板增多、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等)。 采血时止血带捆扎后应尽量在1min内完成消毒、穿刺。静脉显露不明显时,切忌用手拍打,反复穿刺可造成血管损伤,使组织因子进入血液,导致溶血PT缩短[2]。 对于患者有多个检验项目需同时采样时,凝血试验样本应采集第一管[3]。 应用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采血时应考虑到抗凝剂的半衰期,在服用抗凝药物治疗后应固定采血时间[4]。 2抗凝剂的使用 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及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CTH)推荐,使用3.2%枸橼酸钠作为凝血系列检查的抗凝剂。 凝血检查抗凝剂与全血的比例应为1∶9。若标本太少或者抗凝剂量太多,则过度抗凝,会造成PT、APTT延长;若标本太 多或抗凝剂量太少,则抗凝不足,会使PT时间缩短。 当红细胞压积(HCT)>55%或<25%时,应按照公式重新计算抗凝剂的用量,即抗凝剂的量(mL)=0.00185×全血量(mL)×[100-HCT(%)][5]。 3标本的处理及保存 凝血检测中,对标本的离心时间与速度,大部分教材要求是3000r/min,而离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血小板血浆。依照PT、APTT、Fib的检测原理来分析,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对APTT的影响应该是最明显的。因此对检测APTT的标本离心速度不应低于3000r,时间不应少于10min。而如果只针对PT、FIB的检测时则适当缩短离心时间[5]。 离心后的标本应及时上机检测,全血贮存在2~8℃冰箱不超过4h。若全部试验不能在4h内完成,应将血浆装在小试管中快速冷冻。-20℃可保存2周,-70℃保存6个月。冰冻的血浆融化时,不能静置于室温中融化,应放置在37℃水浴中轻轻摇动,使其迅速融化[1]。 4仪器与试剂 随着经济的发展,检验科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绝大多数的实验室都已用上了全自动或半自动的血凝仪。由于血凝仪的型号及检测方法各不相同,因此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及参加厂方的操作培训,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中应定期做好仪器的维护保养,每天做好室内质量控制,积极参加省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各类室间质量评估活动,对仪器每天的工作状态做到心中有数。有些单位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使用非配套试剂进行日常检测工作。不同厂家的试剂,其试剂成分及浓度均有差异。如PT试剂, 各厂家的敏感

检验科室内质控流程

邛崃段氏骨科医院 检验科室内质控流程: 选购质控品→设定质控图的均值→设定质控限→绘制质控图→失控判断规则→日常工作前质控测定→失控原因分析及处理→质控数据的管理 1) 各实验室必须将室内质控工作贯穿到日常检验中,质控方法可根据具体测定项目不同自行选择,根据国内外质控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完善。 2) 每天室内质控标本需与病人标本同时测定,只有当质控结果达到实验室设定的接受范围,才能签发当天的化验报告。 3) 当室内质控结果出现失控时,需仔细分析、查明原因,若是真失控,应该在重做的质控结果在控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方可发出报告;若是假失控,病人标本可以按原测定结果报告。 4) 质控品的订购由各实验室上报计划,科室统一安排。 5) 质控品的保存由各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 6) 质控品检测的全过程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执行,不能任意更改。 7) 更换质控品应在前一批号未使用完之前,以保证新、旧批号同时使用一段时间,不得使用过期的质控品。 8) 各实验室每月末要对当月的室内质控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以往各月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定下一个月的质控计划。将质控原始数据及质控图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 9) 各实验室工作人员每日需对冰箱、温箱、比色仪等常规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

10) 科室所有使用的仪器必须定期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校准和评估,同类仪器和同类项目的测定每年由科室组织两次比对试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1) 科室对检验报告的质量每年进行两次抽查评估。 12) 各实验室都应备有室内质控登记本,登记内容包括:质控项目、质控品来源、质控品批号和有效期、测定结果、失控分析及处理措施、阶段小结。

质量控制流程图.doc

3.1.1 现场质量控制流程图 施工准备 项工程施工计划施工方案 工程质量控制指标 检验频率及方法 材料、机械、劳动力、现 场管理人员准备 分项开工报告 批准 分项开工批复单 每道工序施工 施工测量放线 报告 检验试验报告设计施工复核 不批准 分析原因,及时修复改正或返工 材料检查工艺流程检查测量检测试验检测质检工程师检查 自检结果 工序交接报告 不合格 抽样检查资料检查试验抽测测量检测工序检验记录检查 交工报告 不合格 合格 交工证书 现场质量控制流程图

3.1.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流程图 指挥长 生产副指挥长 质量安全 总工程师 材 料 厂 科 程 工 安全质量 试 验 室 指挥部质管 工程师 质量安全 委员会办 指挥部质管 工程师 工 程 队 队 程 工 程 队 工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流程图

3.1.3 质量检验总流程图 原材料取样 不 合 标准试验格 试验结果评定、是否合格 试验报告 实施控制检验 成品抽样检验 试验结果评定、是否合格 合格不合格 作业结论分析原因 结束提出处理意见 质量检验总流程图

3.1.4 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控制流程图 承包单位填写 《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验单》 方法: 承包单位另选不合格 监理工程师审核 合 格 1.审核证明资料 2.到厂家考察 3.进场材料检验 4.进行验证复试承包单位使用 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控制流程图

3.1.5 技术质量主要工作流程图 图纸会审 参加设计交底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师审批 工程物料确认 进场验收 技术复核 分部工程验收 技术交底工程定位交接 甲方、监理确认工程师确认 隐蔽验收质量验收 资料审核 甲方、乙方、设计联合验收 交付使用送交资料和竣工图 回访维修 技术质量主要工作流程图

凝血四项检测的意义及质量控制

凝血检测的意义及质量控制 一、凝血酶原(PT) 1. PT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 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 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即报告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秒)也同时报告正常对照的结果(秒)并用凝血酶原比值报告之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即 待测凝血酶时间/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1、正常参考值:0.8-1.5。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临床适应症INR允许范围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 髋部外 科手术前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 治疗肺梗塞 2.0—4.0 预防 动脉血栓形成3.0—4.0 人工瓣膜手术3.0—4.0 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INR=XC X为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C 为所的组织凝血活酶ISI值。范围:比值为0.82-1.15 意义同凝血酶原时间.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1、正常参考值:24-36秒。 2、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APTT异常表现的意义: 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临床意义: 1、延长: (1) 因子ⅧⅨ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 性假血友病患者.

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

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医学水乎.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而凝血四项fPr、APrI 、,rI1、Fg)是检测人体血液是否有凝血障碍的几项重要指标因为检测的是具有酶活性的凝血因子.这些活性的凝血因子影响因素较多.控制不好检测结果将失去参考价值.同一份标本在不同的实验室或同一实验室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但任何一个实验室为了使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必须保证结果的稳定性f即精密度,要保证精密度开展室内质量控制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1分析前的工作绝大多数是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而这正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 1.2 凝血试验所用器材容器壁应硅化处理或用塑料管.防止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被激活.抗凝剂比例合适.当HCT在0.25~0.55时.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9。超出此范围时,应根据公式:抗凝剂量=0.00185x(100一HCT)xlfil液量来调节抗凝剂的用量闭否则血浆中绝对钙离子浓度的改变将会影响凝血指标的测定 1.3采集血液标本前要让病人处于平静状态.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和精神紧张会引起血小板、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增强.输液患者在不能停止输液的情况下.静脉采血一定要注意远端原则.即一定要在对侧肢体静脉采血[3] 应用抗凝药物治疗后应固定时间采血.采血时止血带捆扎后应尽量在lmin内完成消毒、穿刺。静脉显露不明显时,切忌用手拍打,反复穿刺可造成血管损伤.使组织因子进入血液.导致标本溶血缩短。 1.4血与抗凝剂混合后.应将试管颠倒混匀4次.过多的混合可能会导致溶血或血小板fBPC)激活,影响结果的检测。 ·质量控制· 1..标本需在室温下运送.因低温会损伤BPC.活化因子Ⅶ和因子Ⅺ.使PT、AP1’r结果缩短,及时送检和检测。1h内分离血浆.室温下1500g离心不少于15min.4h内测定完毕.不能及时检测的.应吸取乏BPC血浆放4℃冰箱保存.最多不能超过6h 1.5仪器应远离热源、震源,相对湿度<80%,最适温度l5~30℃.电压220~10V,因为这些因素均能影响仪器的运行状态.影响测定结果。

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 及流程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 一、质控内容:从临床医生申请实验开始至实验室完成检测,以及登记和发出报告的全过程中一系列保证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 二、质控方案: (一)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上岗前应清楚工作程序,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并通晓仪器操作规程及仪器维护。 (2)仪器的校准:首先,lH750长期使用原装配套试剂和标准液,每年对仪器校准一次。同时,测新鲜血样,并用此血样结果校准其他血球仪并作记录。 (3)仪器的质控:每日先用lH750的配套质控品测WBC.RBC.Hb.PLT四项作日间质控,用多规则(1 2SD警告、2 2SD失控、1 3SD失控、10X失控)判定,如在控,正常进行标本测量工作,如失控需分析原因纠正后再进行标本测量工作,并作记录和绘制质控图。同时,每日测新鲜血样一个,用此血样对比其他血细胞分析仪结果, 结果差率小于总误差。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表1-2-17。 (4)比对:WBC.RBC.Hb.PLT四项按检验项目检测系统间的比对程序每季度比对一次。要求结果偏差不超过

1/2PT,参照(CLIA'88)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P80表1-2-18 (5)室间质评——参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并及时分析结果。 (6)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保证标本质量。 2、分析中质量控制 检测前标本要充分混匀,严格按操作规程上机检测。 3、分析后质量控制 发报告前认真核对每项结果,不明原因异常结果与临床沟通并作记录。凡WBC<3.5×109/L或>20.0×109/L、RBC<3.0×1012/L、HGB<100g/L、PLT<100×109/L或>400×109/L的结果无明显诱因者,复查并涂片镜检,组长审核。 附血涂片及分类的质量控制:a推制薄厚适宜、分布均匀有头体尾无空泡的血涂片并迅速干燥 b 尽快染色并根据温度控制染液浓度 c 分类时选择体尾交界处并遵循一定方向连续进行如“城垛式”,不遗漏和重复视野并全部记录白细胞 d 计数100个细胞。 (二)尿液分析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上岗前应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熟悉仪器操作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