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室患者 ---安全转运
- 格式:ppt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27
医院住院患者安全转运制度住院患者转运,包括:急诊患者救治过程中到各医技科室检查以及抢救后入住临床科的转运、门诊入院患者到入住科室的转运、住院患者转科或从病房到院内各医技科室检查治疗的转运、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转运等。
住院患者转运是医院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为确保患者转运安全,特制定如下规定:一、转运前:1、评估:转运前,经管(或值班)医生应对患者病情进行风险评估(生命体征、意识、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主要临床问题及预计转运时间等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转运。
下列情况,禁止转运,包括:①心跳、呼吸停止;②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尚未插管;③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尚未使用药物等。
对确定转运的患者,承担运送任务的医务人员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2、知情同意: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前,经管(或值班)医生应根据评估结果,充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或转科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对于清醒病人应对转运过程加以必要的说明,以减轻转运患者的紧张焦虑。
3、沟通:急危重症患者,应提前与转入科室、检查科室或手术室等进行沟通,做好接收准备工作。
必要时,通知电梯班提前做好准备。
以缩短转运时间,提高效率。
4、准备:做好转运前准备工作,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运送人员、转运工具和运送途中需要携带的急救药品、器材和病历等,并检查确定急救药品与器材处于正常状态。
5、过床: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及家属、运送员为患者过床。
脊柱受伤等特殊患者,过床必须由医护人员完成,家属及运送员不得擅自搬动患者。
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用抢救床直接转运。
二、转运中:1、安全防护:轮椅转运要注意安好安全防护带;躁动患者视情给予必要的镇静或约束。
平车转运患者,头枕于平车大轮端,以减少行车时对患者头部的震动,上好平车两侧护栏,防止患者或转运仪器跌落。
转送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保暖与隐私保护。
2、体位:颅脑损伤,颌面部外伤及昏迷患者,应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偏瘫患者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平车转运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应处于高位;运送途中要注意关注患者的舒适感受。
医院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流程(一)概述(1)危重患者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进行医院院前、院内、院外的转运,而这种转运需要持续药物和生命体征的维持,所以危重患者的转运是一件大事。
(2)对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关键在于掌握转运的指征及风险评估,转运人员的组成,转运的急救器械、药品的准备,转运前的预防处理,途中的观察与抢救。
(二)危重患者的转运(1)转运指征1)众多的转运患者中哪些属危重患者:①有单个或多个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此类患者在病房或转运途中都有可能随时发生病情恶化。
②有循环、呼吸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此类患者在搬运过程中有可能随时发生意外,甚至立即死亡。
2)为何需要转运:①院际转运:a.向专科医院转运﹔特殊的治疗;b向上级医院转运:更多更好的资源;c.院前转运:交通事故、院外紧急发病等。
②院内转运:a.特殊检查:CT、MRI、血管造影等;b.介人治疗或手术;c.专科治疗。
3)禁止转运:心跳、呼吸停止;有紧急插管指征,但未插管;血流动力学极其不稳定者。
(2)转运风险评估1)危重患者的转运其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无论是医生的需要还是面对家属,我们都要在转运前和转运中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来自于医务人员的经验和患者的生理学参数。
2)转运风险:①转运风险较大的患者主要涉及呼吸、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
②转运风险较小的科室是ICU,ICU的患者得到高级监护,病情为医生基本掌握,容易把握和选择转运时机。
③转运风险较大的科室是急诊科,急诊的患者伤情未知成分多,需要迫切的检查和治疗。
(3)转运的危险因素1)转运过程中的并发症:①窒息(2%);②血氧饱和度改变(31%),③人工气道移位或滑脱(2%);④输液通路堵塞或滑脱(5%);⑤导管脱落(19%);⑥心率改变(41% )。
2)危险因素:①转运设备及基本药品准备不足:尤其是紧急转运或院际转运(路途远、时间长)。
交接不完善:交接病情(包括路途中特殊的病情变化和处理)、治疗方案、心理状况等。
住院患者安全转运制度一、出、入院患者转运制度1.对行动不便或病情较重的新入院患者及手术患者,使用安全的方法专梯护送,如轮椅、车床等送至病房,并由医护人员护送。
2.急诊科病情危重的患者经抢救后需住院时,应提前通知住院登记处和临床科室值班人员做好准备,并由急诊科医护人员送至病房,入院手续由家属或医护人员补办。
3.患者康复出院时,医护人员应送患者至电梯口,病情需要时应送至医院大门口。
二、手术患者转运制度1.凡手术患者由医护人员和经过培训的人员负责接送。
病情稳定的择期手术患者由病房护士或经过培训的人员送达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当面交班。
交接者在“术前准备单”上签上交接者姓名和交接时间。
不能行走及给予麻醉前用药的手术患者,应用平车接送。
危重患者应有经(主)治医师或麻醉医生共同护送。
2.接送患者时,每次只允许接送一位患者。
3.接送患者出入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防止碰伤,移动患者到手术台或平车,须锁住刹车或有人扶住车身防止滑动,搬动患者时应轻巧稳妥。
4.患者(特别是小儿)卧在手术台上等待手术或手术完毕等待送回病房时,巡回护士应在旁照顾,防止坠床摔伤。
5.手术完毕,术后病情平稳的患者,由手术室相关医务人员护送回病房(或ICU),或由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手术室接患者返回病房(或ICU)。
全麻患者、儿童或患者病情需要时,由手术医生和麻醉师护送返回病房(或ICU),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
6.病房、手术室经常检查平车、担架有无损坏,防止接送时摔伤患者。
护送途中注意保暖及输液通畅。
三、检查、治疗及转科患者转运制度1.住院患者在院内做各种检查或治疗时,护士应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活动自理能力,选择安全的运送方式。
一般情况下通知工人护送,病情不稳定或危重患者及手术后患者专梯护送,并由医生或护士陪同。
一级护理患者、病情危重或行走困难者,应用平车或轮椅运送。
2.转科患者,由转出科室护理人员和工人携带全部病案陪送患者前往转入科室。
3.护送患者接受外院的检查和治疗时,一律用医院派车运送,必要时由医务人员陪同,并备好急救药品及氧气。
一、演练背景某医院急诊科接到电话,一名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被紧急送往医院。
由于患者病情危重,需要立即进行心脏介入手术。
但由于手术室的准备时间较长,且手术室与其他科室之间距离较远,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医院决定启动患者转运应急预案。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应对能力。
2. 优化患者转运流程,确保患者安全、高效地到达手术室。
3. 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
三、演练时间2023年10月26日,上午9:00-11:00四、演练地点医院急诊科、病房楼、手术室五、参演人员1. 急诊科医护人员2. 病房护士3. 手术室医护人员4.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5. 演练指挥小组六、演练流程(一)启动应急预案1. 接诊信息传递:急诊科接到患者信息后,立即向值班医生汇报,并启动应急预案。
2. 患者评估: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确定患者病情。
3. 启动应急预案:确认患者病情危重,启动患者转运应急预案。
(二)患者转运准备1. 呼叫救护车:急诊科向救护车中心呼叫,请求支援。
2. 准备转运物资:医护人员准备患者转运所需的急救药品、设备等。
3. 通知手术室:急诊科通知手术室做好接收准备。
(三)患者转运1. 患者搬运:医护人员将患者平稳搬运至救护车。
2. 途中护理:医护人员在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
3. 信息传递:医护人员通过医院内部通讯系统,实时传递患者转运情况。
(四)患者接收1. 手术室接收:手术室医护人员提前做好接收准备,迎接患者。
2. 患者交接:急诊科医护人员与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患者交接,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
3. 手术准备:手术室医护人员迅速进行手术准备。
(五)演练总结1. 演练总结会议:演练结束后,组织参演人员进行总结会议,分析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改进措施: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
3. 持续改进:定期进行演练,持续改进患者转运流程,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能力。
手术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1、转运人员必须为有资质的医院工作人员。
2、转运交接过程中应确保患者身份正确,确认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已完成,交接需带入手术室的物品。
3、转运前应确认患者的病情适合且能耐受转运,根据病情,确定转运人员、时间、目的地、医疗设备、药物及物品。
4、转运前应确认转运需要携带的医疗设备及物品,并确认功能完好。
5、转运前确保输注液体的剩余量可维持至目的地。
6、转运患者务必使用推车或轮椅,转运中遵守使用规范,确保患者安全、固定稳妥。
转运人员应在患者头侧,如有坡道应保持患者头部处于高位;注意患者的身体不可伸出推车或轮椅外,避免推车速度过快、转弯过急,以防意外伤害;注意对患者的保暖和对其隐私的保护。
7、转运中做好突发应急预案的相应措施,备好相应的急救用物和紧急呼叫措施。
8、手术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护士应确认管路通畅、妥善固定及携带物品齐全;准确填写《手术患者交接单》;根据患者去向准备转运用物;通知接收科室及患者家属。
9、转运设备应保持清洁,定期维护使其处于备用状态,被单应一人一换。
10、特殊感染手术患者转运应遵循《医疗机构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做好各项防护。
手术患者安全转运手术患者的转运交接是医院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日常任务。
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其他医务工作者,都可能直接参与到这一过程中。
这一过程不仅要求高度的专业知识,还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手术患者转运交接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患者的基础。
这包括对患者的病情评估,确定合适的转运人员,选择合适的时间,明确转运目的地,准备所需的医疗设备和药物物品等。
转运人员应该与患者的主治医师、麻醉医生和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其过往病史、生命体征、检查报告、治疗以及转运期间可能发生的临床事件等。
在转运过程中,确保患者身份的正确性是首要任务。
转运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身份进行详细核查,包括腕带、手术单及病历信息,并通过口头询问等方式多方面核实患者身份,鼓励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核对。
对于急诊昏迷患者或神志不清等暂时身份不患者,应该由急诊抢救室护士按医院相关规定给予临时命名,并由急诊抢救室的责任护士为该类患者制作信息腕带。
在确保患者正确的同时,还需要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转运人员应该将患者稳妥固定,负责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命指征。
在转运途中,患者的头部应该保持在后方,进入电梯时应头部向内,如有坡道应保持头部处于高位。
同时,需要注意患者的身体不可伸出转运车或轮椅之外,避免转运车或椅速度过快,转弯时应尽量减缓速度,遇到人群拥堵路段应及时避让、减速慢行,防止坠床、非计划性拔管、肢体挤压等意外伤害的发生。
交接过程中应明确交接内容及职责。
手术患者的转运交接不仅仅是安全地转运患者就结束了,还应该在交接时按照《手术患者交接单》记录,确认各项信息正确,患者基本信息、过往病史、生命体征、检查报告、治疗经过以及转运中有意义的临床事件等。
交接人应该在患者床边,以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进行,并在书面签字确认。
最后,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转运人员还需要制定并熟悉突发应急预案,备好相应的急救用品和紧急呼叫。
这样,即使在突发情况下,也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手术病人的安全转运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为生命保驾护航,是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治疗和抢救场所,也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安全隐患贯穿在每个环节。
通常我们主要把目光集中在手术室内,而忽视了手术患者转运中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加强手术患者转运的风险管理,确保患者转运安全。
一转运中的风险因素(1)运载工具问题平车刹车失灵、交换车脚轮滑脱、交换操作流程生疏等。
(2)转运途中病情变化严重的复合伤、多发性骨折、大出血(脏器破裂、宫外孕)、颅内出血等患者由急诊科转运至手术室途中及全麻术后转移至ICU或病房途中,由于病情危重、血容量不足、剧烈疼痛、呕吐物反流窒息、喉痉挛、喉头水肿阻塞呼吸道等,发生呼吸循环异常,甚至呼吸心跳骤停。
(3)与接收科室沟通协调不够转运前未与接收科室沟通,,使接受科室未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开颅术后行急诊头颅CT检查前未通知电梯专梯接送,未与CT室联系,造成不必要的等待,增加转运风险。
送ICU前未告知需呼吸机支持或病房未准备吸氧装置、床边监护仪等,由于物品准备不齐全,延误接待时间,患者不能顺利接受治疗和护理,增加安全隐患。
(4)坠床麻醉药物中枢性抑制作用消失后,患者意识虽已恢,但部分麻醉药物的作用致使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完全复原,任何不良刺激均可引起躁动,尤其是使用拮抗剂与催醒剂的患者可迅速引起躁动,或俯卧、侧卧手术时间过长,尿管刺激等不适而挣扎,再返回病区途中,未将床档立起,对患者照顾不周极易造成坠床。
(5)管道管理不到位引流管在手术室未做标识、引流管出口未做标记、导管是否夹闭交代不全、过床时未先整理好管道或病人躁动不慎将导管脱出或移位,或搬运时将输液皮条拉脱或留置针拉脱。
二安全转运措施(1)强化安全评估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完善检查、清洁、维护及维修制度,术晨工人检查交换车,注意刹车、护栏性能是否安全、可靠,定期清除车轮轴的线头,发现磨损或损坏等不安全因素,及时联系进行修理。
术后病人转运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术后病人转运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如下:
流程:
1.病房准备:为患者做好转运准备工作,包括整理病床、整理患者的个人
物品,并将必要的监护设备、药物和急救设备准备好。
2.移动患者:将患者移动到转运床上或担架上,确保患者的身体位置舒适,
避免对手术部位施加压力。
3.监测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始终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
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手术部位的情况。
4.应对突发情况:在转运过程中,如出现患者突发状况(如呼吸困难、心
率异常等),医护人员需要迅速进行处理。
注意事项:
1.确保转运前输注液体的剩余量可维持至目的地。
2.转运中应确保患者安全、固定稳妥,转运人员应在患者头侧。
3.如有坡道应保持患者头部处于高位,注意患者的身体不可伸出轮椅或推
车外。
4.转运患者途中,平车应竖起床档,患者使用约束带,但不能强制制动,
清醒患者进行转运安全知识教育。
5.医务人员转运患者到达目的地之后,搬运患者时宜轻、稳、动作协调,
避免患者出现意外,同时交接双方应共同确认患者信息、病情和携带用
物无误后签字,完成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