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K/2 K
知识点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6、两种曲线的比较: 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也可表示达尔
文自然选择学说中被淘汰的部分;
7、曲线中K值与K/2值的分析:
出>死 出=死 出<死 K/2 K
出=死 出>死
出<死
K
知识点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8、指导意义:
(1)为了持续获得较多的生物资源:
= ②计算方法:增长速率
现有个体数 - 原有个体数 时间
③“J”型曲线增长速率: ●持续增加;
(看斜率)
课堂练习:
关于λ值的考查
D
λ>1,数量增加; λ=1,数量不变; λ<1,数量减少;
第10年
增加
减少 λ-1=0
知识点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形成原因:
思考1:自然界中大部分种群的 增长模式是否都是“J”型曲线呢?
一、实验原理: 2、培养基种类: (1)固体培养基:
(2)估算法:
初捕标志数
①黑光灯诱捕法: 适用于有趋光性的昆虫; 个体总数(N)
②样方法: 适用于双子叶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 重捕标志数 重捕个体总数
③标记重捕法: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④抽样检测法: 用于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藻类等体积微小生物数量;
(3)其他方法: 适用于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动物,特别是猛兽和猛禽; ①照片重复取样法;
K/2
①设法增大K值;
②捕捞、采伐应在种群数量达到K/2以上时进行,且
剩余种群数量应保持在K/2; (2)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
思考:合时收获能获得最大收获量?
①设法减小K值; ②防治时间越早越好,应在K/2以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