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为主义及代表理论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64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8.34 MB
- 文档页数:2
第六章新的新行为主义第六章新的新行为主义新的新行为主义1950年前后,由于托尔曼的理论过于简略,过于纲领化而无法继承;赫尔则因致力于其深奥莫测的理论术语的数量化而陷入困境中。
导致了赫尔、托尔曼理论体系影响的衰落,使行为主义心理学失去了信念的基础,行为主义出现了“范式”的危机。
同时,新行为主义信奉的理论及方法基础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态度也出现了转变,于是危机发生。
阵营内部出现两种观点:一种以斯金纳为代表,发展了行为分析原理,倡导激进的行为主义,取代赫尔派而在行为主义阵营中获得支配地位。
另一部分行为主义者以罗推尔、班图拉、米契尔等人为代表,主张采用更“温和”的态度,大胆引入刚刚兴起的认知术语来说明人的行为,试图在坚持行为主义基本信念的基础上,突破传统行为主义的禁区,去寻找新的出路。
在这两种观点中,产生了新的新行为主义。
那么,它是从哪一种观点发展形成的呢,美国心理学史家库克认为:“温和的新行为主义几乎全然丧失了其可鉴别的特点。
的确,观点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值得在其名称前面再加上一个新的…新?字。
”这样,行为主义的第三代??继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之后,新的新行为主义便产生了。
第一节新的新行为主义概述一、新的新行为主义的历史背景(一)行为主义的危机;(二)社会学习理论的影响;(三)认知革命的影响。
二、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一)班杜拉:加拿大,心理学专业,博士。
斯坦福心理学系主任,1974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2004年美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杰出终身贡献奖。
主要著作《行为矫正原理》;《攻击:社会学习的分析》;《社会学习理论》等。
(二)罗特、米契尔、斯塔茨罗特:犹太人,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著书《社会学习与临床心理学》,将社会学习概念应用于人格和临床领域。
美国心理学会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分会主席,临床心理学分会主席。
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贡献奖。
米契尔:奥地利人,美国俄亥俄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哲学博士。
与班杜拉一起研究满足延宕及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三大行为主义的比较心理131 梁志豪学号:1308300007摘要:行为主义(behaviorism)是美国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行为主义区别于先前心理学派的根本特点是:它排斥意识,主张将行为视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按照行为主义的发展顺序,可以将其划分为早期行为主义(即经典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即操作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即社会认知行为主义)。
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2早期行为主义主张客观主义,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结学习,主张环境决定论和外周论。
新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允许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以操作主义的观点解释中介变量。
新的行为主义则给予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把认知、思维看成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关键词: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外周论中介变量操作主义早期行为主义一、历史背景1.社会历史背景:19世纪后半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城镇化大量普及,许多农村人进入城市,国家需要对这些人进行训练以使他们学会新的生活技能,正是由于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促使心理学家从对意志的研究转向对适应性行为的研究,行为主义适时而生。
同时,行为主义也是美国政治生活中进步主义运动的产物,这个运动试图撤换政治机构的老成员,使用能够科学管理社会的人才进行治理。
综合说来,行为主义就是美国在20世纪初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政治改良的一种要求和反映。
2.哲学背景:虽然早期的行为主义拒绝以任何哲学作为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但实际上,它是以机械主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作为想、哲学基础的。
3.自然科学背景:俄国的谢切诺夫、巴普洛夫和别赫切洛夫的生理学研究为行为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4.心理学背景:虽然受到社会、哲学和科学的影响,但是心理学自身的发展才是行为主义产生的内部因素。
古典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及新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20世纪初叶,美国已进入高度机械化生产阶段,急切需求提高劳动操作效率使劳动生产率增加。
心理学家适应社会需求逐渐从观察人的内心世界走出,进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领域,麦独孤和皮尔斯波利就都曾提出心理学可以最恰当定义为研究行为的科学,但行为主义真正成为独一流派,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以1913年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而宣告正式成立。
1.古典行为主义(S-R)华生狠狠抨击了内省法,他认为意识概念不合理,内省法心理学家们根据需要假设把一些东西放到意识中,于是在分析意识时,找到的自然也只能是他们当初放进去的东西,他们却总是在争议这些当初放进去的东西,造成内省结果不统一,如果连最优秀的精神分析家们对同一意识元素也是持有不同观点,那这一概念应怎样被大众所接受。
华生由此结合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放弃意识元素,通过研究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提出刺激一反应(S-R)公式,认为行为的最小单位是刺激反应联结,称复杂的反应为动作,即一个动作就是一组反应,促使一个人做某件事情的原因是整个的一组反应按照一定方式(本能或习惯)加以联合。
根据华生观点,一切的活动是以动作为单元,刺激反应为单位通过条件反射叠加组合,重复累和。
连情绪亦是如此,复杂情绪的形成也不过是建立在爱、怒、惧基础之上,通过条件反射作用将这三种原始情绪整合发展循序形成的,而这三种基础情绪是涉及整个躯体参与的强烈变化,可用外部表现加以定义,也是动作。
华生思维机制在大脑或中枢神经系统,主张外周论,提出思维位于外部器官,彻底远离内省、意识等与内部心理有关的说法,表明古典行为主义对身体外部组织的重视,意图通过外显观察来解释所有行为并总结行为规律,但同时全盘舍弃意识也是这一学说的弊端,和精神分析只注意意识而忽视行为的研究性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极端的表现。
论述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问题,自心理学独立以来,一直在探索,一直在争论,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以下介绍主要的几个学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1867—1927),是自心理学独立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
该学派于1899年产生于德国,后在美国得到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
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即心理经验的构成元素及结合的方式与规律,并主张心理学应该用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或构造,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结合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他们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其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但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
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
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
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
(二)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又称早期行为主义学派)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1878—1958)。
这一学派不同意心理学探讨意识,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心理学的目的应是寻求预测与控制行为的途径。
他们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客观观察所能获得的并对所有的人都清楚的东西”,也就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应”(S—R)的行为公式。
行为主义主张客观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摆脱主观思辨的性质,更多从实验研究中得出结论。
但他们无视行为产生的内部过程,反对研究意识,引起不少人的非难与反对。
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托尔曼、赫尔、斯金纳。
新行为主义认为,有机体不是单纯地对刺激作出反应,它的行为总是趋向或避开一个目标。
在动物和人的目的行为之间,必须有一个“中介”因素,这就是个体的认知。
也就是说在“刺激—反应”过程中,加进一个中介变量(O),使行为主义的模式成为“S—O—R”。
这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第五章新行为主义1、什么是新行为主义?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新生代的行为主义者如赫尔、托尔曼、斯金纳等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他们对华生极端简单化的观点和方法不满,于是开展了自己的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体系。
尽管他们的术语名称、概念体系、理论观点等各不相同。
但其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却是一致的,因此他们被统称为新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以逻辑实证主义和操作主义为哲学基础,使用非人类的动物作为被试,注重对学习的研究。
2、根据赫尔的理论,界定强化、习惯强度、反应势能?强化:赫尔把强化区分为初级强化和次级强化,初级强化是内驱力降低的过程;次级强化是指经常与初级强化联系在一起的刺激通过学习而成为有效的强化因素,次级强化在控制行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习惯强度:效应器的活动与感受器的活动如果在时间上接近,从感受器发生的传入神经冲动在以后引起该反应的倾向就会得到加强。
反应势能:是指有机体在某一情境下出现某一特定反应的可能性。
赫尔认为,有机体的需要产生内驱力。
内驱力迫使有机体活动,内驱力是一切有机体行为反应的原动力。
3、简述潜伏学习实验的意义?托尔曼通过潜伏学习实验得出,强化虽然有助于学习,但并非学习的必要条件。
学习也可以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只不过其结果不明显,是“潜伏”着的,一旦受到强化,这种结果可通过操作明显地表现出来。
托尔曼对强化作用的研究,推动了行为主义学派的发展,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视野。
潜伏学习实验对教育有很大的启示。
即提高学生的内在动机,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外在学习表现,而要关注它内在的内隐学习,适时给予期待强化,使学生的“潜伏”的学习得到强化,从而提高成绩。
4、托尔曼的理论对当代认知心理学有什么影响?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对现代认知心理学产生重要影响。
它强调认知的作用,要求恢复对认知的客观研究。
现在认知心理学继承了认知行为主义的观点,以至于有人不无夸张地认为托尔曼的行为主义认知理论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开山始祖。
世界100位著名心理学家.01.)B.F. Skinner --- Skinnerian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方法B.F.斯金纳(1904-1990)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
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箱。
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
02.)Jean Piaget Piagetian皮亚杰(1896-1980)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因研究儿童智力和认识发展而闻名。
提出了发生认识论。
他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物学与认识论、逻辑学沟通结合起来,从而将传统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证的实验科学。
曾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法语国家心理联合会主席和第十四届国际心理科学联盟主席。
196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土,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03.)Sigmund Freud Freudian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忻学派的创始人。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流派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教育学、哲学、人类学、文学艺术、伦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04.)Albert Bandura Bandura's social learning theory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1925-- ,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05.)Leon Festinger Festinger's 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费斯汀格认知失调理论利昂·费斯汀格(1919-1989)美国社会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