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饮食文化的交流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494.65 KB
- 文档页数:13
第九章当代饮食消费文化第一节饮食消费文化概述第二节饮食消费行为第三节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饮食消费文化第一节饮食消费文化概述一、饮食消费文化的概念二、关于饮食消费文化的研究一、饮食消费文化的概念饮食消费文化研究的基本内容涉及饮食消费的各个方面:①从饮食消费结构来看,其研究几乎囊括大多数的饮食消费品种,包括日常饮食,部分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及具有心理调节作用的食品等。
②从饮食消费的行为来看,其研究内容涉及宏观维度、中观维度和微观维度的消费选择与偏好。
③从饮食消费的心理来看,其内容涉及饮食消费前的认知、消费中的感受和消费后的评价。
④从饮食消费感知的尺度上看,从最直观的视觉感知到稍深的嗅觉感知和味觉感知,再到复杂的心理感知都有饮食文化研究的各种结论和成果的产生。
一、饮食消费文化的概念饮食消费文化研究内容涉及饮食消费前的认知、消费中的感受和消费后的评价;从饮食消费感知的尺度上看,从最直观的视觉感知到稍深的嗅觉感知和味觉感知,再到复杂的心理感知都有饮食文化研究的各种结论和成果的产生。
二、关于饮食消费文化的研究(一) 饮食消费结构研究(二) 饮食消费行为与引导研究(三) 饮食消费心理与感官研究(四) 新饮食和特殊饮食消费研究(一) 饮食消费结构研究●饮食消费结构研究的是不同收入和消费群体对食物消费品种、品质的需求、消费能力及影响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的时间和发展速度各异直接导致了居民饮食结构调整和变化的不同时间和空间格局。
(一) 饮食消费结构研究西欧☐19世纪早期:淀粉提供了人们2/3的能量来源;☐19世纪末期:脂肪摄入量大幅度上升,随之,蜂蜜和罐头制作工艺的发展使得糖类消费的比例逐年上涨;☐20世纪早期:肉类、水果、蔬菜、糖类、脂类等,淀粉的消费比例开始下降,土豆和面包的消费比例逐渐增长,在一定时期成为人们的主食。
☐20世纪60年代,包括地中海等地区都实现了营养结构的大幅调整,但是各地区仍呈现不同的饮食消费模式。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传承和发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庆祝方式。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3. 常见的中国传统节日及其特点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庆祝方式和习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传统节日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2.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3. 常见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及其代表作品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2.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特点、发展及其影响。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九章中国饮食文化练习题答案及解析第九章中国饮食文化1.【单选题】早在明清时期,我国形成了()“四大菜系”。
A.鲁、苏、粤、湘B.闽、浙、徽、鲁C.鲁、苏、粤、川D.沪、京、豫、秦2.【单选题】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发明是烹饪技术的第一次飞跃。
A.青铜器B.铁器C.陶器D.瓷器3.【单选题】()是由淮扬菜、江宁菜、XXX等几部分组成。
A.鲁菜B.湘菜C.川菜D.XXX4.【单选题】()为八大菜系之首。
A.川菜B.湘菜C.XXX.鲁菜5.【单选题】()由济南菜(齐鲁风味)、青岛菜(胶辽风味)组成。
A.川菜B.湘菜C.鲁菜D.粤菜6.【单选题】“霸王别姬”是“四大菜系”中()的代表名菜。
A.湘菜B.XXX7.【单选题】“四大菜系”中,发源于珠江流域的是()。
A.淮扬菜B.川菜C.粤菜D.鲁菜8.【单选题】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特殊风味的菜系是()。
A.粤菜B.浙菜C。
川菜D.鲁菜9.【单选题】鲁菜是由()和青岛菜组成。
A.济南菜B.泰安菜C.滨州菜D.烟台菜10.【单选题】鲁菜是由济南菜和()组成。
A.淄博菜B.德州菜C.青岛菜D.烟台菜11.【单选题】苏菜中以()为代表。
A.江宁菜B.XXXC.淮扬菜D.南京菜12.【单选题】以下关于鲁菜的主要特点描述毛病的是()。
A.用料广泛,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B.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C.善用酱、葱、蒜调味和用清汤、奶汤增鲜D.讲宄调味醇正,口味偏于咸鲜13.【单选题】以下属于鲁菜的代表名菜的是()。
A.燕窝四大件B.碧螺虾仁C.白灼海虾D.宫保鸡丁14.【单选题】下列属于苏菜的代表名菜的是()。
A.糖醋鲤鱼B.油爆双脆C.松鼠鳜鱼D.清汤燕菜15.【单选题】中国北方汗青悠久、影响最大的一个菜系是()。
A.豫菜B.陕菜C.京菜D.鲁菜16.【单选题】“四大菜系”中()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非凡风味。
A.鲁菜B.粤菜C.川菜D.苏菜17.【单选题】“四大菜系”中()向来以选料博识奇杂、菜肴新颖奇异而有名天下。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第一章:中国饮食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和起源。
阐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和思考。
讲解和展示: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总结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第二章: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
掌握中国饮食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色、香、味、形。
解释每个特点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对中国饮食的特点产生兴趣。
讲解和展示: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中国菜肴为例,分析其色、香、味、形的特点。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饮食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总结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及其意义。
第三章: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掌握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相关知识和实例。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讲解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举例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中的具体菜肴和习俗。
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兴趣和思考。
讲解和展示: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传统节日为例,介绍其饮食文化和相关菜肴。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总结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营养与食品卫生》教案.doc第一章:营养基础知识1.1 营养的定义与作用解释营养的概念,强调营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讨论营养素的作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1.2 营养素的来源与需求介绍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讨论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的人群的营养需求。
第二章:膳食平衡与营养失调2.1 膳食平衡的概念与原则解释膳食平衡的概念,强调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介绍膳食平衡的原则,包括多样化、适量、均衡等。
2.2 营养失调的原因与影响讨论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的原因和影响,包括不良饮食习惯、营养不均衡等。
第三章: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3.1 食品卫生的重要性强调食品卫生的重要性,包括预防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
介绍食品卫生的一般原则和措施,如清洁、消毒、保鲜等。
3.2 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讨论食品安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包括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
第四章:营养与健康4.1 营养与慢性病的关联探讨营养不良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介绍健康饮食对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性。
4.2 营养与免疫力的关系讨论营养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强调合理膳食对增强免疫力的重要性。
第五章:健康饮食与生活方式5.1 健康饮食的建议给出健康饮食的建议,包括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等。
强调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并给出一些实用的膳食计划和食谱。
5.2 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给出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六章: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6.1 孕妇和哺乳期的营养讨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需求,包括增加蛋白质、钙、铁等的摄入。
给出针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健康饮食建议。
6.2 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分析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需求,强调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的摄入重要性。
提供儿童和青少年营养不良的预防和改善措施。
第七章:食品添加剂与健康7.1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介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着色剂、调味剂等。
第九章中国饮食文化1.【单选题】早在明清时期,我国形成了()“四大菜系”。
A.鲁、苏、粤、湘B.闽、浙、徽、鲁C.鲁、苏、粤、川D.沪、京、豫、秦2.【单选题】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发明是烹饪技术的第一次飞跃。
A.青铜器B.铁器C.陶器D.瓷器3.【单选题】()是由淮扬菜、江宁菜、苏锡菜等几部分组成。
A.鲁菜B.湘菜C.川菜D.苏菜4.【单选题】()为八大菜系之首。
A.川菜B.湘菜C.苏菜D.鲁菜5.【单选题】()由济南菜(齐鲁风味)、青岛菜(胶辽风味)组成。
A.川菜B.湘菜C.鲁菜D.粤菜6.【单选题】“霸王别姬”是“四大菜系”中()的代表名菜。
A.湘菜B.浙菜C.苏菜D.鲁菜7.【单选题】“四大菜系”中,发源于珠江流域的是()。
A.淮扬菜B.川菜C.粤菜D.鲁菜8.【单选题】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特殊风味的菜系是()。
A.粤菜B.浙菜 C .川菜 D.鲁菜9.【单选题】鲁菜是由()和青岛菜组成。
A.济南菜B.泰安菜C.滨州菜D.烟台菜10.【单选题】鲁菜是由济南菜和()组成。
A.淄博菜B.德州菜C.青岛菜D.烟台菜11.【单选题】苏菜中以()为代表。
A.江宁菜B.苏锡菜C.淮扬菜D.南京菜12.【单选题】下列关于鲁菜的主要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用料广泛,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B.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C.善用酱、葱、蒜调味和用清汤、奶汤增鲜D.讲宄调味醇正,口味偏于咸鲜13.【单选题】下列属于鲁菜的代表名菜的是()。
A.燕窝四大件B.碧螺虾仁C.白灼海虾D.宫保鸡丁14.【单选题】下列属于苏菜的代表名菜的是()。
A.糖醋鲤鱼B.油爆双脆C.松鼠鳜鱼D.清汤燕菜15.【单选题】中国北方历史悠久、影响最大的一个菜系是()。
A.豫菜B.陕菜C.京菜D.鲁菜16.【单选题】“四大菜系”中()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风味。
A.鲁菜B.粤菜C.川菜D.苏菜17.【单选题】“四大菜系”中()历来以选料广博奇杂、菜肴新颖奇异而闻名全国。
文明就餐我做主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明就餐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讲解文明就餐的定义和意义。
分析文明就餐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明就餐的定义和意义。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文明就餐的益处。
第二章:文明就餐的基本原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明就餐的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就餐规则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讲解文明就餐的基本原则。
分析违反就餐原则的不良后果。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明就餐的基本原则。
案例分析法:分析违反就餐原则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第三章:文明就餐的具体做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明就餐的具体做法。
培养学生自觉践行文明就餐的习惯。
3.2 教学内容:讲解文明就餐的具体做法。
分析文明就餐的实践意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明就餐的具体做法。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践行文明就餐,分享各自的体会和心得。
第四章:文明就餐的注意事项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明就餐的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自觉避免就餐中的不文明行为。
4.2 教学内容:讲解文明就餐的注意事项。
分析忽视注意事项可能带来的后果。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明就餐的注意事项。
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扮演就餐场景,演示文明就餐的行为,以此加深对注意事项的理解。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文明就餐的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持续践行文明就餐的决心。
5.2 教学内容:回顾文明就餐的定义、原则、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
展望如何在日常就餐中持续践行文明就餐。
5.3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文明就餐的关键点。
立志法:激发学生践行文明就餐的决心,鼓励他们在日常就餐中积极行动起来。
第六章:文明就餐的社交礼仪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就餐时的社交礼仪。
培养学生礼貌、谦让的就餐态度。
6.2 教学内容:讲解就餐时的社交礼仪,如排队、等座、夹菜等。
广告·书评࠭Đᒩࢼအđఘᆪછࡼࠅ݃Ꭷ።——书评《饮食文化》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一直作为维系中华儿女的纽带而存在着,饮食文化作为最贴近人们生活的传统文化之一,自古便备受关注,“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便充分说明了饮食在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孔子在《礼记》中说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将饮食置于与繁衍子孙后代同样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饮食已不再停留于解决温饱、维持生计的基础作用,更在饮食文化中注重意境之美和饮食带来的身心愉悦,尤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钟鸣鼎食”现象背后的礼乐文化向世人彰显出音乐与饮食文化的内在联系。
《饮食文化》一书便在饮食文化历史进程中,展示了音乐在食品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饮食文化》是由林胜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一套高职高专教材,全书从结构上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饮食文化之史论与研究,共分为绪论和第一、二章内容,绪论部分阐述了饮食文化概述和饮食文化研究,第一章饮食文化史略阐述了饮食文化理论的历史发掘、饮食文化区位的历史考述和饮食文化层次的历史考略,第二章传统食俗概览阐述了居家食俗、宗教食俗和传统食宿;中篇为饮食文化之传承与发展,从第三章道第九章,第三章烹食的发展历史阐述了烹食的渊源、烹食的发展和食文化演变,第四章烹食的风味流派阐述了烹食风味流派的形成与划分、烹食风味流派简介和传统烹食风味的审视,第五章烹食的传统特色阐述了传统食品的特色和传统烹饪方法的特色,第六章古典与时尚兼容的筵席文化阐述了中餐筵席史钩沉、千载不散的筵席和中餐筵席的设计,第七章始于中国的筷子文化阐述了筷子的历史渊源和筷子的文化内涵,第八章传统与流行兼具的茶文化阐述了茶文化的形成、茶及茶馆、茶艺、茶德和茶道;第九章典藏历史与酒香的酒文化阐述了酒文化的渊源、酒文化的载体和文学中的酒文化;下篇为饮食文化之阐扬与拓展,从第十章到第十二章,第十章饮食神髓阐述了饮食神髓的形成、不同人群的饮食观和饮食神髓的特征,第十一章饮食审美阐述了味觉审美、饮食味觉审美与心理审美和饮食情趣审美,第十二章饮食流通阐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圈内流通及引入、对外饮食文化的流通和中国饮食的未来之路。
西域研究与中国文化心得体会一、西域各民族饮食文化间的交融。
(一)南疆各民族间的饮食文化交流《汉书•西域传上》记载蒲犁国,“寄田莎车”。
依耐国,“少谷,寄田疏勒、莎车”。
婼羌,“随畜逐水草,不田作,仰鄯善、且末谷”。
鄯善国,“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旁国”。
南疆寄田仰谷贸易圈的存在说明南疆各民族间存在饮食食源的交流。
《汉书•西域传下》记载山国“籴谷于焉耆、危须”,此说明山国与焉耆、危须存在谷物贸易。
佉卢文文书中也可见绿洲各民族间饮食文化交流的相关记载。
第635号文书命令舍伽摩耶务同牟罗特去山里购买酥油、肉和yoga。
第633号文书命令亲言和苏克摩那和克于车耶一起去山里购买粗地毯、地毯、酥油和山羊。
《译文集》329号文书系一件“皇廷令卡罗吉耶用驼载酒送且末销售”的命令书,该记载体现精绝国国家酒局征收来的税酒,通过商运销售到周边国家。
饮食器具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绿洲各民族间的饮食文化交流。
考古发现山普拉居民生活中的食器以木器为主。
与饮食有关的器型有杯、盘、盆、碗、钵、勺等。
考古工作者认为山普拉是全疆范围内木器加工业发达地区之一,这里木器不仅存在自销(即在本地销售),同时也销往外地。
(二)南疆绿洲农耕民族与北疆游牧民族间的饮食文化交流南疆与北疆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生计方式决定了其饮食文化具有差异性、互补性,而在此基础上的饮食文化交流成必然趋势。
《隋书•西域传》就曾明确记载疏勒“土多稻、粟、麻、麦、铜、铁、锦、雌黄,每岁常供送于突厥”。
对于西域绿洲农耕民族而言,畜牧业在其经济生活中的比重、他们的食肉方式及食酪、麨等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游牧民族的影响。
试具体以吐鲁番地区为例。
“酪”应是游牧民族的传统食品,而《高昌乙酉丙戌岁某寺条列月用斛斗帐历》中记载“买落(酪)”,此表明晋唐时期酪已成为吐鲁番地区市场上的商品之一。
麨的食法最早流行于游牧民族,而麨亦成为吐鲁番人们食单中常见的食物,如《梁书•高昌传》记载高昌“人多噉麨”,而出土文书如《高昌众保等传供粮食账》中也屡见关于麨的记载。
食品卫生与饮食安全知识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食品卫生与饮食安全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与饮食安全的概念。
让学生知道食品卫生与饮食安全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食品卫生的定义与意义。
饮食安全的概念与重要性。
食品卫生与饮食安全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食品卫生与饮食安全的概念及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食品卫生与饮食安全的重要性。
第二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品污染的种类及其危害。
让学生学会预防食品污染的方法。
2.2 教学内容食品污染的种类: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
食品污染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经济损失。
预防食品污染的方法:加强食品监管、食品储存与运输、食品加工与烹饪。
讲授法:讲解食品污染的种类、危害及预防方法。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预防食品污染,分享讨论成果。
第三章:食品添加剂及其合理使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其作用。
让学生学会判断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
3.2 教学内容食品添加剂的种类:防腐剂、调味剂、着色剂等。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延长保质期、改善口感、增加营养价值。
判断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的方法:查看食品标签、了解添加剂限量。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合理使用。
实例分析法:分析食品添加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判断。
第四章: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应对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事故的种类及其危害。
让学生学会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方法。
4.2 教学内容食品安全事故的种类:食物中毒、食品污染、食品欺诈等。
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经济损失。
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方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讲授法:讲解食品安全事故的种类、危害及应对方法。
角色扮演法:模拟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场景,让学生学会应对。
第五章:饮食健康与营养搭配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饮食健康的重要性。
中国饮食文化分析中国饮食文化分析【摘要】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
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方的一些国家汇集着各国的移民,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的饮食习惯,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关键词】饮食文化发展概述、文化特点、饮食结构、制作艺术、营养与审美、餐饮特色及礼仪一、中国饮食文化概述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二、中国饮食文化特点中国是文明是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
吾存于世,吃喝二十余年,有所心得有所感悟,现将饮食文化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望大家见教:第一,风味多样。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
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