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雅德朗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五年级音乐课教案《蓝色的雅特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法国作曲家比才的作品《蓝色的雅特朗》。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蓝色的雅特朗》的曲调和旋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歌曲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蓝色的雅特朗》的曲调和旋律,了解歌曲的背景及情感内涵。
2. 学生准备:带好音乐课本,准备好演唱歌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蓝色的雅特朗》,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美感。
2. 学习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帮助学生掌握曲调和旋律。
3. 分析歌曲:教师讲解歌曲的结构、调式和情感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4. 演唱练习:分组或全班学生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5. 音乐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尝试用歌曲《蓝色的雅特朗》的旋律创作新的歌词或曲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蓝色的雅特朗》的熟练程度和表现力。
2. 学生对歌曲情感内涵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参与音乐创作的热情和创造力。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比才的其他音乐作品,进行拓展欣赏。
2.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比赛,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3. 邀请音乐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知识。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蓝色的雅特朗》的歌曲,感受音乐的美妙。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提高音乐素养。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个别辅导和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九、评价与反馈1. 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他们不断提高。
2. 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蓝色的雅特朗》教案第一篇:《蓝色的雅特朗》教案《蓝色的雅特朗》教学目标:1、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平稳的气息,轻柔的音色演唱《蓝色的雅特朗》。
2、能正确识读8/6拍号,知道其含义并感受其强弱规律。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其轻盈、富有摇荡感的特点。
3、感受异国民歌音乐特点以此拓宽学生音乐知识面。
德育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祖国,激起学生对家乡亲人和家乡美景更深的爱恋。
教学重点: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蓝色的雅特朗》。
教学难点:能唱好倚音及切分音及附点八分音符并能积极参与二声部的合唱,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
教学准备:钢琴、电脑、PPT课件。
教材分析:歌曲《蓝色的雅特朗》是一首南斯拉夫民歌。
6/8拍,大调式。
歌曲的结构为二段体,每一部分都包含两个重复的乐段。
歌曲的起伏委婉、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表达了歌曲主人公漂泊远方,思念故乡的海“雅德朗”(亚得里亚海)、故乡的山“马力扬”(亚得里亚海滨的山)、故乡的城“斯普利特”(亚得里亚海滨城市)的思乡之情。
旋律的进行以级进为主,朴实无华,优美流畅。
第一部分(1—8小节),流动起伏的旋律线条,使人置身于微风轻拂、碧波荡漾的大海之滨,乐句的严格重复,仿佛是无法排解的乡愁萦绕心头,表达了背井离乡者心情的孤寂和惆怅。
第二部分是合唱,两个声部主要是三度音程的结合,显得十分优美和谐,明亮清澈;句法也改用抑扬格,旋律上扬,增强了推动力,加上六度、七度音程的大跳,变得急切而动情,抒发了远离家乡的人们对自己故乡的热恋和重返故乡的渴望。
歌曲中多用装饰音(波音),使曲调委婉细腻、绮丽华美,它不仅起到润饰、美化曲调的作用,使歌曲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有助于歌曲情感的深化与升华。
歌曲结束在主音上方的三度音(mi)上,给人以余音袅袅,情意深长之感。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课前游戏(节奏传递)课件出示。
三、新课教学1、导入激趣师:欢迎大家来到音乐课堂,我们的口号是:(师)感受音乐,(生)体验快乐!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
苏少版音乐六上第六单元蓝色的雅德朗-教案一. 教材分析《蓝色的雅德朗》是一首具有浓厚法国特色的歌曲,曲调优美,旋律悠扬。
歌曲中重复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线条使得学生能够较快地学会歌曲。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法国音乐的风格特点,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乐理知识和基本的唱歌技巧。
他们对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法国音乐的风格特点。
2.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蓝色的雅德朗》。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理解并表达歌曲的情感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国音乐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优秀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介绍、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乐谱:为学生提供歌词和旋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法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法国的浪漫氛围。
然后播放《蓝色的雅德朗》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展示完整的歌曲。
让学生边听边跟唱,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歌曲,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和指正。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上台演唱,其他学生伴奏。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对歌曲的掌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法国音乐作品,如《马赛曲》、《巴黎圣母院的钟声》等。
让学生比较这些歌曲的特点,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演唱水平。
《蓝色的雅特朗》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学会歌曲《蓝色的雅特朗》的歌词和旋律。
2.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重点节奏和音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跟唱、对唱、小组唱等方式,练习并熟练演唱歌曲。
2.尝试表现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分析歌曲所描述的故事情节及其在音乐创作中的意义。
2.培养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及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歌曲《蓝色的雅特朗》的旋律和歌词学习。
2.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
教学难点1.表现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
2.对歌曲故事情节及音乐创作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1.歌曲《蓝色的雅特朗》的音频资料和教学视频。
2.节奏和音高教学用具(如节拍器、钢琴等)。
3.多媒体教室设备,确保音频和视频资料能够顺利播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蓝色的雅特朗》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2.提问学生:歌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你觉得歌曲在描述什么?二、学习歌词与旋律1.教师逐句教唱歌词,确保学生准确掌握。
2.引导学生跟随钢琴或音频资料学习歌曲的旋律。
3.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并使用教学用具进行辅助教学。
三、练习唱歌与表现情感1.组织学生进行跟唱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歌曲。
2.尝试对唱、小组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演唱技巧。
3.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并通过演唱表达出来。
四、分析歌曲故事情节及音乐创作意义1.讲解歌曲所描述的故事情节,让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含义。
2.分析歌曲在音乐创作中的意义,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强化学生对歌曲《蓝色的雅特朗》的理解和记忆。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歌曲,并尝试与家人或朋友分享演唱。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和演唱技巧等。
2.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蓝色的雅德朗》教案分析(通用4篇)《蓝色的雅德朗》分析篇1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蓝色的雅德朗》的学习,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2.能把握好6/8拍节奏的旋律感,能唱好波音。
3.学生能以真挚的情感、连贯圆润的演唱方式演唱歌曲《蓝色的雅德朗》,创造一种歌曲的意境和气氛。
教材分析:歌曲《蓝色的雅德朗》是一首南斯拉夫民歌。
6/8拍,大调式。
歌曲的结构为二段体,每一部分都包含两个重复的乐段。
歌曲的起伏委婉、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表达了歌曲主人公漂泊远方,思念故乡的海“雅德朗”(亚得里亚海)故乡的山“马力扬”(亚得里亚海滨的山)、故乡的城“斯普利特”(亚得里亚海滨城市)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1、能把握好6/8拍节奏的旋律感2、能唱好波音教学难点:1、能以真挚的情感、连贯圆润的演唱方式演唱歌曲《蓝色的雅德朗》2、长拍的演唱,时值一定要演唱的饱满。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蓝色的雅德朗》的歌曲及伴奏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有这样的体会吗?当我们外出几天,都会情不自禁地会想家、想我们的爸爸妈妈。
那么,对于一个游子来说,这其中的思乡之情,应该尤为深切。
你能想起哪些诗或是歌曲,是表达思乡之情的?你能背背、唱唱吗?学生自由发言,或演唱师:老师也带来了两首中国思乡的歌曲,你们想听听吗?多媒体出示画面《大海啊,故乡》、《故乡的小路》会唱的同学可以跟录音哼唱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外国的思乡歌曲。
它是克罗地亚民歌《蓝色的雅德朗》。
二、歌曲教学1.欣赏歌曲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南斯拉夫民歌,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指名回答(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曲调委婉细腻,带着摇曳的感觉)师:那么歌曲是几拍子的呢?《蓝色的雅德朗》是属于6/8拍的,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6拍。
6/8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听着歌曲,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摇晃起来。
《蓝色的雅德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六上唱《蓝色的雅德朗》、听《天鹅湖组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以真挚的情感、流畅柔美地演唱歌曲《蓝色的雅德朗》,感受游子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2、通过分析歌曲,掌握波音、弱起小节的演唱。
3、通过欣赏《天鹅湖组曲》,对比感受音乐表现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本课采用欣赏、歌唱、体验、表现等环节,通过师生双边互动、生生双边互动的方法,充分激励学生参与体验、感受、实践与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歌唱、表演等活动中,了解东欧的音乐文化,感受其多种音乐形式的特点和魅力,认识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音乐相关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生能以真挚的情感、流畅柔美地演唱歌曲《蓝色的雅德朗》2、通过欣赏,体验乐曲情绪教学难点:感受歌曲情绪,表现歌曲教学准备:课件、钢琴、音乐书(生备)教学过程:一、欣赏乐曲(一)欣赏《四小天鹅》师:一群舞者来了,你看她们的舞姿多么优美,体态多么轻盈,看看她们跳的是什么舞?生回答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的世界上最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组曲之一《四小天鹅》,通过听,你能想象一下乐曲表现了怎样的画面吗?生回答(二)欣赏《天鹅主题》师:与这段相呼应的是另一个片段《天鹅主题》,我们一起来听里面的天鹅是否也这样愉快、天真呢?播放视频音乐师提问:听完告诉老师你的心情怎样?仿佛在描述怎样的画面呢?生回答师:主题音乐由双簧管演奏,仿佛是洁白无暇、高贵庄重的天鹅带着几分哀怨、忧伤,在密林环绕着的湖面上静静地悠游。
师:让我们跟着老师的琴哼一下两个乐段的主旋律,再次对比感受两个乐段。
同桌讨论:对比两段音乐在速度、力度、节奏、旋律等方面的差别。
多媒体出示师小结:这首舞剧取材于俄罗斯民间故事《天鹅公主》和德国作家姆宙斯通话《天鹅湖》,由柴可夫斯基作曲,在俄国音乐发展史上地位十分突出,被人们称作“永远的天鹅湖”,可见其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今天欣赏的只是舞剧7个乐段中的两段,课后我们可以继续搜集欣赏。
《蓝色的雅德朗》的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1、《蓝色的雅德朗》的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蓝色的雅德朗》,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2、了解歌曲是以6/8拍的韵律以及旋律的重复,波音的运用等手法表达怀乡之情。
3、要求以真挚的情感,连贯圆润的演唱创造歌曲的意境和气氛。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本首南斯拉夫民歌的特点。
2、波音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歌曲音带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1=c 2/41 2 3 4 ∣ 5 —∣ i 5. ∣6 3. ∣5 4 3 2 ∣1 — ∣同学们好,您好您好潘老师您好。
老师弹琴,与学生问好学生起立与老师问好老师示范演唱学生演唱演唱时注意口型,声音要求和谐,演唱要很轻松。
(二)、认识拍号(1)复习拍号,指出它的含义2/4拍、3/4拍、4/4拍、(2)认识新的拍号6/8拍含义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6拍(3)节奏举例××× × ?︱×?× × × ︱(4)视唱练习:123 217 ∣ 6 5 5 ?∣ 123 217 ∣ 7?1? ∣ 123 217 ∣6 5 5? ∣ 123 217 ∣ 1? 105∣(5)波音记号的唱法:举例:2 波音232 6 波音676(三)学唱歌曲: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南斯拉夫的歌曲。
2、初听音乐。
你从这首歌曲中听到哪些内容?3、复听。
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再次复听。
随着音乐找、听高低声部,聆听两声部的效果。
5、用“LU”哼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6、视唱旋律(跟琴),强调强弱规律。
7、念歌词,体会情感,8、唱歌词,随琴一起。
9、歌曲内容简介:雅德朗(亚的里亚海)马力扬(亚的里亚海滨的山)斯普利特(亚的里亚海滨城市)第一部分流动起伏的旋律线条,使人置身于微风轻拂的大海之滨第二部分合唱显得十分优美和谐,明亮清澈2/4拍的一般较为鲜明有力,棱角清楚。
教案:六年级音乐上册蓝色的雅德朗教案苏少版第一章:歌曲《蓝色的雅德朗》简介教学目标:1. 了解歌曲《蓝色的雅德朗》的背景、作者及特点。
2. 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1. 歌曲的背景、作者及特点。
2. 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
教学难点:1. 歌曲的高音部分。
2. 歌曲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蓝色的雅德朗》,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歌曲简介:教师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及特点。
3. 旋律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
4. 歌词学习:教师教授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记忆。
5. 歌曲练习: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歌曲练习,注意歌曲的高音部分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歌曲《蓝色的雅德朗》旋律练习1. 掌握歌曲《蓝色的雅德朗》的基本旋律。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记忆力。
教学重点:1. 歌曲的基本旋律。
2. 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记忆力。
教学难点:1. 歌曲的节奏变化。
2. 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蓝色的雅德朗》,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旋律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
3. 节奏变化:教师分析歌曲的节奏变化,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4. 歌曲练习: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歌曲练习,注意歌曲的节奏变化和音乐表现力。
第三章:歌曲《蓝色的雅德朗》歌词学习教学目标:1. 掌握歌曲《蓝色的雅德朗》的歌词。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记忆力。
1. 歌曲的歌词。
2. 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记忆力。
教学难点:1. 歌曲的歌词记忆。
2. 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蓝色的雅德朗》,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歌词学习:教师教授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记忆。
教案:六年级音乐上册蓝色的雅德朗教案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蓝色的雅德朗》,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蓝色的雅德朗》,了解歌曲的背景及特点,分析歌曲的结构和风格。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蓝色的雅德朗》歌曲。
2. 了解歌曲的背景及特点,分析歌曲的结构和风格。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准和节奏的把握。
2. 歌曲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蓝色的雅德朗》的乐谱和录音。
2. 学生准备歌唱本和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蓝色的雅德朗》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 新课教学: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特点、结构和风格,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歌曲。
3. 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蓝色的雅德朗》,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展示:学生分组展示演唱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6. 拓展活动: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创意演唱或演奏《蓝色的雅德朗》。
7.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蓝色的雅德朗》,了解歌曲的背景及特点。
9.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10. 课程延伸: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所学成果,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演唱能力:评估学生在合唱中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拓展活动中对歌曲的创意演唱或演奏。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丰富多样,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案:六年级音乐上册蓝色的雅德朗教案苏少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本节课为六年级音乐上册,以苏少版教材为基础,通过学习《蓝色的雅德朗》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
1.2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蓝色的雅德朗》这首歌曲;(2)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简介《蓝色的雅德朗》是一首具有苏格兰风情的歌曲,曲调优美、激昂。
歌曲描绘了蓝色的雅德朗河,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2.2 教学步骤(1)聆听歌曲:让学生完整地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2)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3)解析歌曲: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及表达的情感;(4)演唱练习:分组或全班演唱,教师点评并指导;(5)创作拓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类似的歌曲。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欣赏法: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美感;3.2 示范法:教师演唱或播放示范音频,引导学生模仿;3.3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歌曲的特点和情感;3.4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演唱,掌握歌曲的技巧和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演唱评价:评价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4.2 创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3 课堂参与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互动表现。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上册;5.2 音频:歌曲《蓝色的雅德朗》及相关示范音频;5.3 视频:苏格兰风情舞蹈或风光视频;5.4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乐谱。
教案:六年级音乐上册蓝色的雅德朗教案苏少版第六章:教学重点与难点6.1 教学重点:(1)熟练演唱《蓝色的雅德朗》这首歌曲;(2)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
蓝色的雅特朗教案教案标题:蓝色的雅特朗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认识颜色蓝色。
2. 学习和掌握单词"蓝色"的发音和拼写。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颜色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颜色词汇"蓝色"。
2. 学会用英语描述物体的颜色。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单词卡片:蓝色、蓝色的雅特朗(Blue, Blue Yeti)。
2. 彩色图片或实物:蓝色的雅特朗麦克风。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张蓝色的图片或展示蓝色的实物(如一件蓝色的衣服)引起学生对蓝色的注意。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个蓝色的物体,例如:What color is it? It's blue. Step 2: 学习新词汇 (10分钟)1. 出示单词卡片"蓝色",发音并重复几次,让学生跟读。
2. 指着单词卡片,让学生拼读并重复几次。
3. 使用图片或实物示范单词的意思,让学生理解单词的含义。
Step 3: 学习和练习描述物体颜色 (15分钟)1. 出示一张蓝色的雅特朗麦克风的图片或实物。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个蓝色的雅特朗麦克风,例如:The microphone is blue.3. 让学生模仿描述其他物体的颜色,例如:The pen is red. The book is green. Step 4: 游戏活动 (10分钟)1. 分发彩色纸和颜色铅笔给学生。
2. 老师说出一个物体的颜色,学生需要快速找到相应颜色的铅笔并用它画出物体。
3. 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物体颜色的问题,例如:What color is the sky? What color is a banana?Step 5: 巩固练习 (10分钟)1. 分发练习册或工作纸给学生,让他们完成关于颜色的练习题。
2. 师生互动,检查学生的答案并给予反馈。
教学课题《蓝色的雅德朗》教学目标学唱《蓝色的雅德朗》的第一声部及第二声部歌谱;能带词分声部有感情地进行演唱;欣赏《波兰舞曲》。
教学重难点分声部合作演唱时第二声部的音准;在分声部演唱时能控制自己的音量、聆听他人的声部并以真挚的情感、连贯圆润的演唱方式演唱,合唱时能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钢琴学生准备:教学过程和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复习《蓝色的雅德朗》的第一声部师:今天呢我们先来听一遍《蓝色的雅德朗》回忆一下,想一想我们等一会儿唱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才能唱的好?听完之后我要你们来告诉我。
好不好?师:好,现在请同学们告诉我,我们应该怎么唱才能唱的好听?师:好现在我们就来唱一唱(听录音跟老师的指挥进行歌唱)学习《蓝色的雅德朗》的第二声部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着书把第一声部的谱唱一下。
师:(点评)现在我们来跟着老师的琴,自练第二声部的谱子。
(老师伴奏)师:好,同学们唱得还不错,但是我们注意第二声部的音高和音准以及6/8拍的旋律感觉,那就更好了。
我们跟着老师的琴再唱一遍。
师:(纠正学生的错误或是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
好,现在我们学会了第二声部的曲谱,我们把第二声部的两段词带进去唱一下。
好吗?四、分声部合唱师:唱的不错。
那如何让我们的两个声部很好地合作,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呢?下面我们先来听一下磁带,听听他们是怎么做的,听完之后再来告诉我答案好吗?师:谁来说一说。
师:恩,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啊。
那你们能不能做到呢?师:好的,我们就在下面的演唱中表现出来。
我们来进行第一次合作。
这节课由左边的同学唱第一声部,右边的同学唱第二声部。
下一次再换过来。
所以同学们要把这两个声部都唱得很熟练哦。
我们第一次合作要争取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师:(据情况作点评)我们每一位同学要把这首歌的每一个声部都唱得很熟练。
五、欣赏《波兰舞曲》师:老师今天又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请同学们仔细地听一听。
蓝色的雅德朗一、教学目标1、用圆润、流畅的,柔和的声音演唱本首歌曲,表达了主人翁真切的思乡之情。
2、通过复习6/8拍,理解其含义、强弱关系及感受6/8拍流畅圆润的摇曳感。
3、能和谐的演唱《蓝色的雅德朗》合唱部分的旋律。
二、教学重点体会6/8拍的韵律感,摇曳感。
三、教学难点合唱部分两个声部的音准并能和谐的演唱出来。
四、教具准备钢琴、音响、课件五、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音阶练习:声音和谐、统一3、音程练唱:7 2、1 3、24、35、先听辨并唱准单音,然后到和声音程。
在唱音程时,先分组分别演唱单音,然后看老师的手势,低音保持的同时加上高音,最后同时唱出两个音。
4、教授新课(1)听歌曲《蓝色的雅德朗》说说歌曲带来的感受,是一首表达怎样的情感的歌曲?让学生感受6/8拍的旋律(听的过程中老师给出其强弱关系的对比,让学生明白这是一首六拍子的歌曲,并非三拍子)出示6/8拍的节奏型X X X X X X 由于一小节有六拍,每一拍的时值比较短,因此六拍子的速度要比三拍子轻快一些。
变化了的节奏X·X O X | X X XXX第一小节前两个音符上面加连线。
让学生拍出其节奏。
(2)再次听歌曲(简单介绍乐曲的结构:二段体每个乐段由两个完全相同的乐句构成。
)学生跟着老师随着旋律摇曳起来;并且让学生听出有相同或相似的乐句来。
(3)唱歌谱平行教唱二声部注意发声方法师范唱齐唱进入低声部的歌谱,学生演唱其歌谱。
范唱时让学生注意音乐记号——上波音。
再次演唱低声部,提示学生注意时值和休止符。
师范唱齐唱进入高声部的歌谱。
师生接唱:师唱齐唱部分分组让学生接唱高声部和低声部,注意接唱的第一个音的音准。
(看老师手势的高低,代表高、低声部)(4)二声部合唱A、简化唱二声部高声部唱每小节第一个音与低声部同时演唱。
B、交换演唱低声部每小节第一个音与高声部同时演唱。
每小节第一个音的音准要强调。
(A、B唱歌谱)C、两声部合唱第一遍全曲用歌谱来演唱,师纠正音不准的地方,反复练习;再用WU来演唱全曲。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蓝色的雅特朗(1)》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蓝色的雅特朗(1)》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美丽的旋律和简单的节奏展现了雅特朗的蓝色世界。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色等,并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基本元素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较好地接受新的音乐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音乐技能。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蓝色的雅特朗(1)》的旋律和节奏,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鉴赏水平。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雅特朗的蓝色世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歌曲《蓝色的雅特朗(1)》的旋律和节奏,能够独立演唱。
2.教学难点:音准的把握和旋律的流畅演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2.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4.视听结合法:结合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音乐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蓝色的雅特朗(1)》的歌曲音频、视频资料,钢琴等乐器。
2.学生准备:歌词本、乐器(如口琴、吉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蓝色的雅特朗(1)》的歌曲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作品。
引导学生谈论对这首歌曲的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让学生跟读。
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咬字。
随后,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音准和节奏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种乐器,如口琴、吉他等。
《蓝色的雅德朗》教案
教学内容:唱《蓝色的雅德朗》
我的创造:找出相同与不同之处。
创编
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的学习,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2、把握好6/8拍节奏与旋律感、唱好波音。
3、能以真挚的情感连贯圆润的演唱方式演唱歌曲《蓝色
的雅德朗》,创造一种歌曲的意境和气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把握6/8拍的韵律感。
教学难点:合唱部分的和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导入
师:很高兴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度过快乐的四十分钟。
首先请看一张图片,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的舞蹈呢?
生回答
师:前段时间我们刚学过一首朝鲜民谣《清津浦船歌》,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同时,老师希望大家能跟着音乐,跟着老师动起来。
请全体起立。
一、复习歌曲《清津浦船歌》、(朝鲜民歌)
1图片朝鲜风光
2、跟原唱复习歌曲(多媒体出示歌词谱)做晃动(第一段),摇船(第二段)的动作。
谈话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体会了朝鲜民谣的韵味,下面请同学们跟随王老师去感受另一种异国风情,这是位处中欧的一个美丽的国家:克罗地亚。
这里有蓝色的雅德朗海,马里扬山脉,还有古老的城市“斯普利特”。
你看,多美呀!(多媒体出示图片,师简介)。
可是有一位诗人却被迫离开了这个美丽的地方 ----他的故乡。
今天,他想用歌声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会用什么样的情绪来唱呢?生:忧伤。
师;淡淡的忧伤
三:二部合唱。
1、学生跟琴唱歌曲第二段的二声部旋律。
出示二声部谱
(1)、第一遍师范唱
师: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位诗人思念故乡的旋律,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感受。
(师唱两遍)
(2)、第二遍生轻声哼唱
(3)、生分析相同点和相似点。
师:有没有发现你们不认识的音乐符号?
生说出波音记号。
(4)讲解波音记号
(5)分乐句学唱(唱谱)
(6)填词唱一唱,强调波音记号的表现。
2、合唱练习
师:同学们唱得很好,王老师忍不住想为这段旋律配上合唱,请大家和王老师合作,你们边唱边听。
(师唱第一声部)
(1)师生合唱,师唱一声部,生唱二声部。
(2)师范唱一声部一遍。
(3)分乐句学唱一声部。
(4)尝试二声部合唱。
四、完整地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演唱的旋律仅仅是歌曲的一部分,下面请同学们完整地欣赏一下这位诗人的思念:
多媒体出示歌词:1、尽管我。
2、何时我。
1、师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生完整地听范唱,生划拍(两拍子的划法)
3、出示歌曲第一段的谱。
生分析四个乐句的相同与不同,并边划拍边唱谱。
师总结:乐句的严格重复,仿佛是无法排解的乡愁萦绕心头,表达了背井离乡者心情的孤寂和惆怅。
4、完整演唱歌曲,第一声部。
5、歌曲感情处理。
师生共同分析歌曲情感的处理。
课件总结:第一部分:思念忧伤
第二部分:急切渴望
6、表演唱歌曲。
三角铁伴奏,生分声部合唱,师在长音处加花式伴唱。
五、拓展部分。
听赏思念故乡的歌曲。
满文军的《望乡》
师:唱完这首克罗地亚的民歌,下面请大家再来欣赏一首中国的歌手满文军演唱的《望乡》。
六、总结
师:“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芳香。
”故乡总是那么令人眷恋。
同学们,当你们长大成人,也许会离开故乡踏上更遥远的征途,千万别忘了故乡的风,故乡的云,故乡那熟悉的小路、那片神圣的海洋,还有故乡人留给你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