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画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5.26 MB
- 文档页数:17
《步辇图》赏析《步辇图》为唐代人物画,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绢本,设色,纵厘米,横厘米,由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绘制,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步辇图》画面内容反映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派使者迎娶文成公主的事。
图卷右半侧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松赞干布所派的使者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
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作者为了更好地突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
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
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
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穿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纯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
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
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
从构图的角度来讲,这幅画很明显将所有人物分成两组: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左边三个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序,没有任何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右边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拥的仕女形象,以及装饰物“两把屏风扇”、“一展旌旗”、“步辇”等等,把人物的布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带飘飘和晁盖的迎风招展都有意刻画一种充满了柔情、安详、和善的情调。
中国名画赏析:《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游春图》赏析此图描绘的是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
画面描写了一个在行进中的行列,人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
全画共九人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中间并行二骑为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
其中四人(包括女孩)穿襦裙、披帛,另外五人都穿男式圆领袍衫。
虢国夫人在画面中部的左侧,她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着描有金花的红裙,裙下露出绣鞋上面的红色绚履。
秦国夫人居右上首,正面向虢国夫人诉说什么。
画家简介1 / 7张萱,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开元天宝间享有盛名的杰出画家。
在当时“唐尚新题”风气的影响下,画家采取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题材,创作出主题如此突出的杰作,与大诗人杜甫的《丽人行》史诗交相辉映,有其深远历史意义。
公元723年(玄宗开元十一年),与杨畀、杨宁同任史馆画直。
工画人物,擅绘贵族妇女、婴儿、鞍马,名冠当时,与周昉不相上下。
所画妇女,惯用朱色晕染耳根,为其特色;又善以点簇笔法构写亭台、树木、花鸟等宫苑景物。
传世作品有《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创作背景早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元盛世”,但玄宗后期,由于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过起了侈糜艳逸的生活,并分封杨贵妃的三位姐姐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
天宝年间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为“安史之乱”的前几年,唐玄宗及朝内上下都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这幅游春图描写的就是2 / 7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两姐妹三月三游春的场面,与杜甫的《丽人行》相对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杨氏一家势倾天下的奢侈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盛唐是唐朝人物画的高潮期,宫廷和京、洛两地的画家、壁画家和民间艺匠等尽显其才并相互影响。
张萱的绘画题材以表现宫廷生活为主,这是由于他的宫廷生活所决定了的,其中也包括皇室的命意。
五百字以上艺术作品赏析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由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生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画面中人物栩栩如生,建筑错落有致,车马舟船应有尽有,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摊贩、劳作者、行人、牛、骡、驴等各类人物众多,他们或从事各种商业活动,或在田野辛勤劳作,动作和神态逼真。
整幅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繁华的时代。
在技法上,《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的绘画方法,以线描为主要手段,注重细节的刻画。
画中的人物、建筑、车船等都通过精细的线条勾勒出来,具有极高的写实技巧。
同时,画家还巧妙地运用色彩,通过深浅、冷暖等对比手法,突出了画面主体,营造出了丰富而具有层次感的效果。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幅风俗画,更是一面历史的镜子。
它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的繁荣昌盛,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例如,画面中出现了很多商人和劳动者,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同时,画
面中也出现了贫富差距、劳逸不均等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问题。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总之,《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作品。
它不仅展示了张择端的卓越绘画技艺,也为我们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组图】1、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卷(局部)》【赏析】我国现存的《八十七神仙图》,是北宋时期白描人物的真迹,画卷上有八十七位“朝元”列队行进的神仙,其中女神尤多。
这幅名画传了800多年后不幸流落海外。
1936年由徐悲鸿赎回国宝。
1953年,徐悲鸿辞世,他夫人遵照他的遗嘱,将《八十七神仙图》献给了国家博物馆。
2、经典油画《月夜》【赏析】这是一幅被人誉为“爱情诗”的油画,画家用银灰色的调子,来渲染恬静的夏夜,没有微风,参天的菩提树显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蔷薇花散发出清香。
人物与环境处理得十分和谐,迷蒙的月光洒满林中,恍若仙境,令人陶醉。
画家:俄国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3、胡佩衡《深山小径》【赏析】此幅为画家早期作品,笔法上变化王蒙皴意,在南宗笔法中又糅入北宗之力,兼以干擦湿染,浅绛复施青绿,得山重水复、林木郁茂之致,足见画家深厚的传统功底。
整幅画结体虽然复杂,但气韵周流、疏朗清幽,也许这正是他在题跋中所谓“寓镖缈于沉着之中”的旨趣。
4、宋徽宗书法【赏析】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创造的书法字体。
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竖钩细长,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赵佶治国无能,但其擅长于书画艺术,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有突出贡献,也推动宋代书画达到了新的高峰。
5、林风眠《黄山松涛图》【赏析】此幅为其少见的采取非方形、立轴构图风景图画。
黄山的壁裂千仞,化为远处朦胧的山峦;被秋色染得金黄的蓊郁山林,则是历历在目,成为画面最显目的焦点。
画家寄情于山水怀想,融入真情与诗意在其线条、造型与色彩结构之中,没有过多的雕饰,仅有怡然自得的朴真写意。
6、徐悲鸿《巴人汲水图》【赏析】2010年12月10日,北京翰海拍卖场上,徐悲鸿巨幅以1.71亿元成交。
此图是一幅真实记录重庆人民辛勤劳作的艺术珍品,被誉为徐悲鸿最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四大代表作之一。
中国名画赏析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长,积厚流光,拥有鲜亮的民族风格和优秀的成就,在世界美术之林自成一家,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
大量的名祖传世佳作历尽沧桑保存到今天,是中华民族以致全球、全人类的可贵文化遗产。
本篇分为中国画之发源、魏晋南北朝期间、隋唐期间、五代期间、两宋期间、元朝、明朝、清朝八大多数,时间跨度四千余年。
在内容上聚集了两百余位有名绘画大师的两百八十余幅传世珍品,涵盖了岩画、彩陶画、帛画、壁画、山川画、人物画、花鸟画、界画等画科,工笔、写意、泼墨、没骨等各样画法,各家各派,美仑美奂,选品均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内各地博物馆、美国多数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大型艺术品珍藏机构,拥有极高的鉴赏与珍藏价值。
收录了太古新石器时代至清朝的无名画师及两百余位有名画家的二百八十余幅名画。
分为中国画之发源、魏晋南北朝期间、隋唐期间、五代期间、两宋期间、元朝、明朝、清朝八大多数,时间跨度四千余年。
几乎将全部派别、风格、款式的名画囊括此中。
在这里,您能赏识到古代先民纯真古朴但却意义深远的岩画,先秦及秦汉王朝精密瑰丽、多姿多彩的漆画、帛画及壁画,历朝历代精工仔细、风格迥异的山川画、花鸟画、人物画,“不求形似”、“无求于世”的文人画。
在这里,您还可以领会到设色华美、用笔工整的的黄筌画派,粗笔浓墨、略施杂彩的徐熙画派,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北方山川画派,平庸天真、迷惑奇异的南方山川画派,以及不拘旧规、破格创新的“扬州八怪”的画作。
经过对各样画派不一样风格相貌的赏析以及对不一样期间绘画技法的认识,您能从中领会到中国绘画历史的独到发展脉络和绘画艺术的广博精湛、奇伟瑰丽。
为了方便读者赏识名画佳作,我们在每幅名画后均配有鉴赏文字,对每幅名画的名题、年月、尺寸、作者、成画背景、主题内涵、作品境界、技法特点、艺术价值等,逐个进行介绍与赏析,能够以文释画、画文联合、相辅相成,使读者在审美之余,对中国绘画史的技法发展以及画家的承袭影响有纵深的认识,进而成为提取这些名家名作主旨精华的绝佳门径。
唐朝1.《捣练图》唐张萱《捣练图》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
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
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个不一,并且分别体现了人物的特点。
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
《捣练图》描绘了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
“练”是一种丝织品,又是一种丝绸加工手段(即脱胶,将生坯加工成白练)。
刚刚织成时质地坚硬,必须经过草木灰碱性溶液沸煮、日晒氧化漂白,再用杵捣,加强草木灰水对丝胶的渗透能力,使脱胶均匀彻底,才能使丝绸变得柔软洁白。
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
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在周围玩耍。
执绢的妇女身躯稍向后仰,似在微微着力;熨练妇女认真专注的表情,端丽的仪容,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温厚从容的心情。
在绢下好奇地窥视的女孩,以及畏热而回首的煽火女童,都生动引人。
画家表现妇女捣练活动,不只是描绘捣练、络线、织修、熨烫等的活动过程,他既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又注意刻画某些富有情趣的细节,使得所反映的内容,更具有生活气息,人物造型有唐代人物画的共同特点:脸型丰满,设色工丽。
《捣练图》作者:张萱张萱,唐,汉族,长安(今西安)人。
开元(713-741)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
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1. 张萱是处于吴道子和周舫前后的一位重要的盛唐人物画家。
和唐代许多著名人物画家一样,张萱的绘画才能深得统治者赏识,并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对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熟悉,从而为其绘画“写真”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
2 .张萱的人物画特点却不能单以“写真”来加以概括。
《虢国夫人游春图》赏析此图描绘的是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
画面描写了一个在行进中的行列,人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
全画共九人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中间并行二骑为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
其中四人(包括女孩)穿襦裙、披帛,另外五人都穿男式圆领袍衫。
虢国夫人在画面中部的左侧,她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着描有金花的红裙,裙下露出绣鞋上面的红色绚履。
秦国夫人居右上首,正面向虢国夫人诉说什么。
画家简介张萱,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开元天宝间享有盛名的杰出画家。
在当时“唐尚新题”风气的影响下,画家采取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题材,创作出主题如此突出的杰作,与大诗人杜甫的《丽人行》史诗交相辉映,有其深远历史意义。
公元723年(玄宗开元十一年),与杨畀、杨宁同任史馆画直。
工画人物,擅绘贵族妇女、婴儿、鞍马,名冠当时,与周昉不相上下。
所画妇女,惯用朱色晕染耳根,为其特色;又善以点簇笔法构写亭台、树木、花鸟等宫苑景物。
传世作品有《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创作背景早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元盛世”,但玄宗后期,由于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过起了侈糜艳逸的生活,并分封杨贵妃的三位姐姐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
天宝年间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为“安史之乱”的前几年,唐玄宗及朝内上下都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这幅游春图描写的就是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两姐妹三月三游春的场面,与杜甫的《丽人行》相对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杨氏一家势倾天下的奢侈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盛唐是唐朝人物画的高潮期,宫廷和京、洛两地的画家、壁画家和民间艺匠等尽显其才并相互影响。
张萱的绘画题材以表现宫廷生活为主,这是由于他的宫廷生活所决定了的,其中也包括皇室的命意。
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称他“尝画贵公子、鞍马、屏幛、宫苑、仕女,名冠一时”。
故宫镇馆之宝:十大传世名画赏析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历经战火磨难,流散四海,又辗转回国,现如今皆为海峡两岸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十大传世名画都具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文化痕迹,向世人展示中国艺术瑰宝的真正魅力。
一、唐-韩滉《五牛图》《五牛图》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作者款印,有赵构、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
此画为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五牛图》韩滉」二、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纵27.9cm 横69cm。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
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三、宋摹本--《洛神赋图》《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原《洛神赋图》卷,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现存于故宫的画卷是宋代摹本,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洛神赋图》」四、唐-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相传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是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由于此图经历千余年的传承,如今所能见到的阎立本作品,尚无一帧能毫无争议地确定它为阎立本所做。
▲「《步辇图》」五、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
(完整版)1-4年级重点名画赏析---------------------------------------1.作品名称:花狮子,类别:农民画,作者:张芝兰。
作品赏析:这是一幅陕北安塞农民画,农民画既是一种传统的绘画艺术,又是一种逐渐成熟的新兴画种。
这副图画着五颜六色的狮妈妈带着两只稚嫩可爱的小花狮子,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爱意。
2.作品名称:蓝天,,类别:油画。
作者:康定斯基(俄国)作品赏析:康定斯基的抽象画基本属于热抽象,这幅画我觉得偏意象艺术当然也有抽象的成分,首先给人的感受是充满了童趣、童真,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3.作品名称:春如画,作者:吴冠中。
作品赏析:这副作品中,用流畅、活泼的线条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美好感受。
4.作品名称:自画像,类别:油画,作者:徐悲鸿,作品赏析:这是一幅油画作品,虽然是人物头像,但动态明显,侧坐的身体、扭动的头部、回转的眼神,目光凝视前方,表现了年轻画家的淡定和自信。
5.作品名称:艰苦岁月,类别:雕像,作者:潘鹤,作品赏析:这件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就出现过:残破的军帽,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如钢棍的手指上一支古色的长笛,干裂的嘴唇轻贴笛孔,老战士快活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
个满脸稚气的十ー二岁的小战士蜷缩在他的身旁,一手抱着长枪,一手托着下颌,聆听着那美妙的笛声,憧憬美好的未来。
6.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铅笔淡彩)毕加索(西班牙)作品中毕加索用直线、曲线和交又线等丰富的线条画出了朵拉,并在衣服、头发等地方施以比较单纯的淡彩,人物周围是大面积的单纯的线条,使人物比较突出。
座椅上运用了有秩序的交叉线,表现了座椅上的纹路。
背景上布满了指向四面八方的线条,在平面上表现出纵深感,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7.枣园来了秧歌队(年画),这幅作品巧妙地利用秧歌队形成的圆形,将毛主席和拜年的农民围绕在中间,洁净的画面自然地突显了毛主席的身姿。
四周五颜六色的服装、花灯、锣鼓更加营造出节日的欢快气氛。
中国名画赏析
中国名画赏析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代表作品的简要介绍:
1. 《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描绘了北宋时期汴京(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的市井景象和社会生活场景。
该画场面宏大,细节精致,被誉为中国古代绘画的杰作之一。
2. 《千里江山图》:北宋画家王希孟所绘,以长卷的形式展现了千里江山的壮丽景色。
该画构图宏大,笔墨精湛,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3. 《蒙娜丽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所绘,是一幅肖像画,描绘了一个微笑的女性形象。
该画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成就之一,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4. 《向日葵》: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所绘,描绘了一束鲜艳的向日葵。
该画以其强烈的色彩和夸张的线条著称,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5. 《开国大典》:中国著名油画家董希文所绘,描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场景。
该画气势磅礴,宏伟壮丽,是中国现代油画的经典之作。
6. 《晚风》:中国著名画家刘大为所绘,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
该画笔墨精湛,构图简洁明快,是中国当代绘画的经典之作。
这些代表作品展现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绘画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成就,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簪花仕女图》赏析《簪花仕女图》,该图是贵族妇女的生活写照。
这幅画上共绘就6位丰颊厚体的贵妇,她们打扮艳丽入时,云髻高耸,顶戴的折枝花朵皆不相同,脸上又晕染娥眉,衣饰华丽,身着低胸长裙,外罩薄纱,显出半透明的质感,是中晚唐以后典型的贵妇形象。
贵妇的脸上、手上罩染的白粉,千年而下,仍然给人肤若凝脂、粉妆玉琢的细腻感觉。
尤其是纱衣透体和肌肉丰腴的描绘,表现了画家勾线、赋色的高超技巧。
全画光彩照人,仕女们神态安闲,或戏基本信息【名称】唐周昉簪花仕女图【类别】中国古画【年代】唐代【文物原属】民间收藏【文物现状】辽宁省博物馆藏【规格】卷,绢本,设色,纵:46厘米,横:180厘米。
作品简介唐代画家周昉,用笔朴实。
气韵古雅。
描写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画面描绘仕女们的闲适生活。
她们华丽奢艳在庭院中游玩,动作悠闲、拈花、拍蝶、戏犬、赏鹤、徐行、懒坐、无所事事,侍女们持扇相从。
其赋色技巧,层次明晰,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
轻纱的透亮松软,皮肤的润润光泽,都画得肖似,表现出作者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概括能力。
作品赏析本卷右起首处,一名贵妇手执拂尘,与左侧妇人一同戏狗,动作轻柔,曼妙生姿。
其余则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慵懒神色,仿佛即便是再有趣的东西也不会引起她们的兴致。
她们虽然形体丰肥,但从其垂弧的肩颈和纤细的手腕看,仍可显出贵族妇女柔弱的风致。
在这颇为连贯的场面中,画家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她们雍容华贵的仪态。
画面变化虽然不大:,但富有生活情味。
正如北宋苏轼《周昉画美人歌》所云:“深宫美人百不知,饮酒食肉事游戏。
”这正是《簪花仕女图》卷的绝妙写照,一个个贵妇虽装扮得花团锦簇,有浓丽丰肥之态,但仍掩饰不住精神生活的空虚和她们幽怨、郁闷的情绪。
全图分为四段,分别描写妇女们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犬的情形。
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富贵而不俗。
此卷传为周昉真迹,一说系晚唐之作,亦有论作五代画迹。
作者画四嫔妃和两侍女,作逗犬、执扇、持花、弄蝶之状,以主大从小的方式突出主要人物,这是中古时期人物画常用的表现手法。
中国名画赏析有梅之记,始见于《西京杂记》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
迄今2000年矣。
至晋,有咏梅诗现,相陆凯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句。
南北朝时,关梅诗文、韵事益盛。
《金陵志》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
此梅花图案用于美化之始。
唐相宋?Z、杜甫、白居易、柳宗元、张九龄、李白、韩愈、李商隐、杜枚等皆有诗作传世。
宋林逋(和靖)、苏轼、秦观、王安石、陆游、范成大等,亦有甚多咏梅诗词名世。
梅入画,有史载始于南北朝,至宋僧仲仁方盛,称“墨梅始祖”,宋哲宗时,僧住衡山华光寺,酷爱梅,唯所居方丈室屋边亦植数本。
每逢花发时,辄床据于其下,吟咏终日,人莫能知其意。
月夜未寝,见疏影横于其纸窗,萧然可爱,遂以笔戏摹其影。
凌晨视之,殊有月夜之思,因此学画而得其无诤三昧,名播于世。
山谷道人叹之曰:“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只欠香耳。
”士大夫有请数年而未得之者,有不求而自自者。
重浓淡而不著色,有《华光梅谱》留世,后补之、元章皆源此。
【腊梅山禽图】赵佶立轴绢本设色纵34厘米横223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中画一枝蜡梅,弯曲有致,枝梢有数朵梅花已然开放。
两只山禽似被画面外的什么所吸引,正顾盼观。
画中彩墨工细,运用自如,细笔勾花、枝,设色清雅。
山禽刻画细致,神情真。
构图疏朗明快大方。
【梅花诗意图】岩叟长卷绢本水墨纵19.2厘米横112.8厘米(美)弗利尔美术馆藏岩叟,生卒年不详,即北宋王岩叟。
字彦霖《宋史》有传,未称其擅画,或为画家之号。
南宋宋伯仁,号雪岩,擅画梅叟或即宋伯仁自号,待考。
图中画盛开的梅花,树干上墨书有岩叟”二字,应是作者的名或号。
从画风上看,不似北宋,或为南末后期至元初之作。
以北宋王岩叟为作者,不足为信。
此图运笔道劲有力,构图疏密有致,枝条穿插,富有韵味,具扬补之遗法,为补之传派中上乘之作。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作者:林子涵来源:《考试·高考文科版》2012年第02期一、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诗”,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后来,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洛神赋》,画了流传千古的名画《洛神赋图》,此画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
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
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
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念,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
此《洛神赋图》是宋代摹本,保留着魏晋六朝的画风,最接近原作。
(本文图为局部)二、唐朝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
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
由于当时大唐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
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
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
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
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
《步辇图》图卷右边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的体态映衬了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为反衬;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为正衬。
1、王有政《悄悄话》【赏析】画面作为精神的栖息地,不加整理,不事雕琢,形具神生,以形写神,这使他的人物画显出了原色原味,显出了鲜活的生活气息,由此让人感受到淳厚自然、朴实无华的美学境界。
此作获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2、郑燮《甘谷菊泉图》【赏析】此幅以南阳甘谷菊花益寿延年之传说入画。
巍峨的高山,峭壁陡立,一股飞泉奔突直泻崖下,悬崖下长着两丛茂菊,叶壮花艳,华滋优秀,构图奇峻,意境高旷清逸。
笔墨放纵,挥洒淋漓,新意独具。
款题:“南阳甘谷家家菊,万古延年一种花。
”郑燮画作多兰竹,写菊甚少,此图殊为难得。
3、黄宾虹《漓江纪游》【赏析】全图运笔飞动,以草篆笔法出之,放逸淋漓。
溪畔江边一段山石,乃破墨渍墨并用,铺水恰到好处,水石俱活。
杂木错落有致,穿插在江岸岩石间,画家用浓墨、宿墨,层层堆积,显得郁郁苍苍,实中透气。
画作苍莽雄伟,却在流泉和溪涧畔留有委蛇曲折的空白,其势婉转流动,显得淡荡空灵。
4、郑板桥 书法作品【赏析】郑板桥综合草隶篆楷四体,再加入兰竹笔意,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称「六分半书」,他以黄山谷笔致增强作画的气势,以「乱石铺街、浪里插篙」形容其书法的变化与立论的依据。
5、陈逸飞《船家》【赏析】陈逸飞以江南水乡中船家为题,以深沉的橄榄绿色为主调,把船布置在中心,细致地把生活痕迹及渔民的劳动表现出来:描绘小船运载竹杆,渔民正在插竹,准备捕鱼,小船前方出现的鸭群侧面地烘托河中的生机。
画家运用了熟练的厚彩磨砂技巧及其深厚的写实功底。
6、元 赵孟頫《窠木竹石图》【赏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赵孟用实践论证他的“书画同源”思想的体现。
画家在画的中下部作一巨石,用“飞白”画出石的轮廓,皴擦之法也以“飞白”成之。
中锋画窠木,线条“如锥划沙”,淡墨写老枝显出苍劲挺拔而圆润,透出力度。
以浓墨间以略淡之墨画竹叶,自然而不做作。
7、李可染《布袋和尚》【赏析】布袋和尚是李可染钟爱的人物题材之一,以流畅自由的笔线,勾画出弥勒并不端正的头部和五官,赋予人物一副活动着的脸部表情,闭着的双眼更赋予人物怡然自得和豁达脱俗的精神面貌,此图笔墨恣肆、行笔迅捷、画风潇洒、活泼自如,表现出作者早期写意人物画的特征。
人文素养知识点归纳第一篇名画百幅赏析1、字虎头,晋陵人。
这幅画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画面中对场景的再现,反映了当时绘画艺术已开始追求纵深表现。
2、《采薇图》为南宋画家李唐的名作。
李唐,字晞古,河南三城人。
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家”。
这幅画描述的识《史记》记载的历史故事,我国学贯中西、艺通古今的艺术大家。
倡导现代美术,以激进的现代艺术主张著称。
江苏常熟人。
这是一幅为油画创所所做的水彩画稿。
在这件作品中,庞薰琹以当时亲眼目睹江南大旱,民不聊生的现实情景为背景,刻画了农民模样的男人,掩面而泣的女人和瘫软将死的孩子一家三口的形象,构图稳健、用色肃穆。
这幅画描述了一个古罗马的历史故事。
作者以古喻今,借用古人的献身精神表现男性阳刚的正义之气,画面结构单纯而肃穆,从而成成为遍及欧洲的样式。
这幅画反映了1808年人民反抗拿破仑侵略的历史事件。
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人们面对暴力遭遇牺牲时恐慌、惊惧、愤怒等复杂的心理状态。
7、《梅杜萨之筏》作者热里科,又译籍里科,法国画家。
这幅画是作者最后一幅作品,也是他的巅峰之作。
表现了人类悲剧命运的杰作,是法国19世纪艺术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德拉克罗瓦等浪漫主义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这幅画是作者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油画作品。
作者将神话中的自由女神与浴血奋战的法国市民安排在一幅画中,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反映了画家对自由理想、对市民社会的向往。
史画卷是19世纪后期俄罗斯艺术中的光辉一页。
这幅画是作者的巅峰之作,表现17世纪俄罗斯宗教改革中的历史事件。
苏里柯夫对俄国发生的历史悲剧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所塑造的历史人物有一种庄严而动人的美。
这幅画创作于1893年,这幅画被视为现代人类充满焦虑的精神的描述,表现力现代社会中人的一种极端孤独和痛苦的情感。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江帆楼阁图》赏析《江帆楼阁图》为李思训所作。
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
作者以劲利遒韧的线条,古雅绚丽的金碧设色,成功地表现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
《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绢本设色纵厘米横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江帆楼阁图》所表现的是游春的情景。
作者以劲利遒韧的线条,古雅绚丽的金碧设色,成功地表现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者以细笔勾出了水纹和远处轻荡的小舟,衬托出了江天的辽阔和烟水的浩淼;江岸上树木郁郁葱葱,错落有致;曲折的山岭之间、长松桃竹之下掩映着严整的屋宇;山径中碧殿朱廊曲折,作者又以几笔画出三三两两、隐隐约约穿行于桃红丛绿之间的游人,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此图表现游春情景,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烟水浩淼,意境深远。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江天辽阔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画树交叉取势,变化多姿。
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统一在一起。
山石着色,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显得金碧辉煌。
李思训继承和发扬了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技法,已形成“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
画家简介李思训(651-716),唐宗室,高宗时为江都令,开元初,官至右武卫大将军。
其子李昭道亦擅山水。
人称他们父子为“大李将军”、“小李将军”。
此画无作者款印,清代安歧称此图“敷色古艳,笔墨超轶,虽千里、希远不能辨,的系唐画无疑。
宜为真迹。
”背景相关李思训的山水画主要师承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风,并加以发展,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形成了意境隽永奇伟、风骨峻峭、色泽匀净而典雅、具有装饰味的工整富丽的金碧山水画风格,开创了“北宗画法”。
在创作时,李思训除了从实景取材,多描绘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和奇异秀丽的自然山川外,还善于结合神仙题材,创造出一种理想的山水画境界。
人文素养知识点归纳第一篇名画百幅赏析开始追求纵深表现.2、《采薇图》为南宋画家李唐的名作.李唐,字晞古,河南三城人。
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家"。
这幅画反映了1808年人民反抗拿破仑侵略的历史事件。
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人们面对暴力遭遇牺牲时恐慌、惊惧、愤怒等复杂的心理状态.7、《梅杜萨之筏》作者热里科,又译籍里科,法国画家.这幅画是作者最后一幅作品,也是他的巅峰之作。
表现了人类悲剧命运的杰作,是法国1家浪荡公子的怀中站起来,她一脸茫然地转向观者,像是自己刚刚从某种迷失自我的状态中醒悟过来.33、《画室》作者库尔贝,法国画家。
库尔贝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践使他成为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领军人物。
34、《船上的午餐》作者雷诺阿,法国画家。
被誉为“印象派七星”之一。
这幅画创作于1881年,描绘了一群印象派画家的朋友们在塞纳河边上著名的富尔内斯酒馆聚会的场景.35、《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作者高更,法国画家.高更打破了绘画必须临摹自然的观念,最终成为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原始主义的先驱,其绘画风格对毕加索、马蒂斯以及德累斯顿的侨社均有很大影响.这幅画作主题是对终极问题的思考—人类对命运的无知和不知所措,导致自身过着毫无目的、周而复始的生活。
36、《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作者乔治·修拉,法国画家.这幅画是最具代表性的新印象派作品.这幅画描写的是巴黎附近奥尼埃的大碗岛上一个晴朗的日子,游人们在阳光下聚集在河滨的树林间休息.有的散步,有的斜卧在草地上,有的在河边垂钓.前景上一大块暗绿色调表示阴影,中间夹着一块黄色调子的亮部,显现出午后的强烈的阳光,草地为黄绿色。
阳光透过了树林,而投射在草地上的阴影,被色彩强调得界限分明。
赤色、白色的衣服、阳伞和草地都现出一种好像散发蒸气一般的黄色。
色点彼此交错呼应,给人以一种装饰地毯的效果。
画上的人物也画得很可笑,一个个看不清面孔和五官,连轮廓本身也都被小圆点弄得模糊不清了,似乎所有事物都是影影绰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