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作文讲评
- 格式:pdf
- 大小:6.86 MB
- 文档页数:32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作文讲评提纲有人说,人都是被逼出来的。
如果没有人逼你,你就可能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从而碌碌无为。
所以要学会在逆境中提炼自己,要学会自己逼自己。
请以“是被逼出来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填上诸如“成功”“成绩”“财富”“钢琴考级”“演说得奖”等),然后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1、重点分析“题眼”。
作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
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
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
本题的题眼应为“逼”。
逼:紧紧地催促;用压力促使。
——《现代汉语词典》2、补题,要细察“隐信息”。
补题千万不可仓促草率,要反复斟酌,仔细琢磨,察明已命好的半个题目和要求中的“隐信息”。
而这些“隐信息”往往对我们作文的选材、主题确立、文体选用等有所提示或限制。
有人说,人都是被逼出来的。
如果没有人逼你,你就可能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从而碌碌无为。
所以要学会在逆境中提炼自己,要学会自己逼自己。
请以“是被逼出来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填上诸如“成功”“成绩”“财富”“钢琴考级”“演说得奖”等),然后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中国龙是被逼出来的大国泱泱,天干地支。
闭上双眼,我隐约看见那个腾飞在天空中的龙。
它是怎么从伟大走向落魄,再从落魄走向繁荣的呢?五千多年前,黄帝沐浴着朝阳诞生,一头巨龙在黑暗的东方睁开了双眼。
炎黄共主,小小的身躯一动,在世界版图上,第一个腾空而起!夏、商、周的建立,从奴隶制度到封建制度,人民忍着伤与痛,等来了光明。
巨龙腾空飞翔,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中国龙”!春秋战国纷争,中国龙忍住内脏的巨痛;秦归一统,楚汉相争,汉归一统;三国鼎立,晋归一统;五代十国,南北内乱,中国龙在这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年代,学会了适应,懂得了坚强。
期中考试作文讲评运城中学陈志新第一部分一、活动导入:问: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山?世界第二高峰呢?那么,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谁?(加加林)板书: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二、审题及思维拓展(1)你说,我说,大家说。
……材料核心:坐在教室前排(具体现象)思维集焦:坐在生活的前排(抽象本质)三、布局与谋篇(1)命题大闯关命题要求:言简意赅,突出中心;形象生动,意味深长;见微知大义气,尺寸天地宽。
示例: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敢做出头鸟坐在生活的前排拒绝平庸,追求卓越……(2)架屋搭梁定好框架1.1 是什么?(分解论点)A.‚坐在生活的前排‛,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B.‚坐在生活的前排‛,是一种不甘落后的心态;C.‚坐在生活的前排‛,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D.‚坐在生活的前排‛,是一种拒绝平庸、追求卓越的行为。
……1.2为什么?1.3怎么样?A.‚坐在生活的前排‛,需要我们有大智大勇的精神。
如高于丛林的嘉木,迎风展现自己的顽强和俊秀。
B.‚坐在生活的前排‛,需要我们有积极向上的执著。
如攀藤的蜗牛,步步登上理想的高度; C坐在生活的前排,需要我们冲破传统的胆量。
如燃烧的流星,颗颗划破混沌的苍穹;D.坐在生活的前排,更需要有从容不迫的淡泊。
如崖顶的青松,轻听云海涛声,静观日月曦暮。
……四、方法和技巧A.例证示例一:改革开放之初,面对大好的发展机遇,不少人勇作第一个,率先下海,结果这一批人率先淘到了事业发展的‚第一桶金‛,而等到那些在商海边徘徊观望的人争相下海时,等待他们的不是呛几口水,就是被无情的商海淹死。
这就是坐在生活前排和后排的区别。
示例二: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是英雄,而第二个吃西红柿的人只能算作凡人。
盖茨勇坐生活的前排,果断的舍弃学位,投身于软件业,终成世界首富;连平时坐车都要坐在前排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就是以这样一种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心态去努力,终成英国著名女首相。
邓小平率先提出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敢为天下先,才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期中考试作文讲评【原题呈现】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则深圳某学校招聘的教师好多来自国内外名校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帖子,并配有姓名、学历和毕业学校等信息的图片,一时引起网友热议。
其实,关于深圳高薪招聘高学历大学毕业生的新闻并不新鲜,在去年就有一则“76名清北学子应聘深圳中小学教师,这是不是在浪费人才?”的帖子,也引起大家热烈的讨论。
很多年轻人对那些去应聘的高学历大学生表示支持和赞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为什么学历高了就不能教小学?”但很多家长并不认同这些大学生的做法“辛辛苦苦这些年真是白培养了”“这简直就是大材小用”;同时也有一些社会人士认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就是走在大家的前面,“教育才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观点和想法?请结合自己理解和感悟以“艾中华”的名义给年轻人或家长或社会人士写一封信,阐述你的观点和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这次作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目标任务非常明确,给目标人物(年轻人、家长、社会人士)写一封书信,话题限制是“赞成或者不赞成名校毕业生进中小学”“高学历进中小学是不是浪费人才”,应该说审题上没有什么难度,就是针对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有难度的地方在于书信这种文体,文体意识要强,要掌握书信的格式。
对于这种现象年轻人表示了赞同,如果你赞同这些年轻人的观点,那写给年轻人的信就表示赞同,如果不赞同也表明自己的观点;对于这种现象家长表示不理解,如果你的观点和家长相同就表达支持,如果不相同,就写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对于社会人士也是如此,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立意分析】1、少年强,则国强2、教育兴,则国兴3、大材小用4、广阔天地,大有所为5、事业还是职业6、现在的年轻人缺乏抗挫折能力了吗7、现代年轻人的职业观。
高中语文期中考试作文讲评【文题再现】下面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则关于“文明”的公益广告词: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厘米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
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
有时候,多一份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有时候,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候,多一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
根据以上材料,围绕着“文明”这个话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话题分析】“文明”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由此可见,文明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文化上的,生活礼仪上的,有古代的文明礼仪,也有现今社会的礼貌规范,在作文构思时不宜面面俱到,一一列举,否则只能蜻蜓点水,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面对这样比较宽泛的话题,最好的办法是选择文明的一个方面,从一个小点切入,深入剖析。
选择写记叙文,可侧重考虑身边有哪些文明(或不文明)的现象,这种现象所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对“我”的影响,以突出事件的现实意义。
选择写议论文,可深入思考文明(或不文明)现象出现的深度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文中一定要有具体事例,不可泛泛而谈,可采取以小见大、层层深入、对比分析等方法。
【对于文明的认识】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
而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文明礼仪处处可见,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
所以我们要把文明礼仪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
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
首先,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
作文“快和慢”审题指导及范文阅读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毕淑敏:我去尼泊尔的时候,和一个尼泊尔小伙子聊天,我觉得他说得很好。
他说,中国的节奏越来越快,中国人到尼泊尔去,一开始很不习惯尼泊尔的慢节奏,慢慢待下来,就觉得这种节奏很舒服,适合人的身体,让人能真正融入大自然。
既然好的东西都那么慢,为什么我们不试着慢一些呢?记者:可有些人会觉得,我如果非常忙碌,做更多的事,把黑夜也利用起来,是在增加生命的长度;这个也尝试,那个也尝试,是在增加生命的宽度。
这不好吗?一、学生问题1、事例◆事例空洞、太少、繁琐(一个例子300字)◆事例老旧(张海迪)、领域狭窄(文学)◆事例有古无今(陶、苏、李),没有现实针对性◆事例不妥,没有扣住关键字(自然给人以启迪),不能令人信服(鲁迅求快,所以生命早逝)2、论证◆方法单一,可综合运用比喻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假设论证、引用论证◆分析不深,没有提炼内涵、意义。
为什么要慢?部分同学认为,慢是因为要休息,要健康,要长寿,要多看书,写微博,旅游,看风景,与大自然接触,融入自然,享受人生。
为什么不能快?因为会疲劳,会生病,会出车祸。
要快?因为要努力学习,适应高速发展的新科技时代,因为高三压力重等。
3、观点不明确,概念不清(快=忙)4、材料运用:照抄,应概括,抓关键5、语言:绝对化、不生动6、开头入题慢,结尾总结没针对性7、分段少,没题目,少字数8、不扣题,应六扣题:题目、开头、事例、分析、观点、结尾9、偏题、离题(离开“快慢”,写生命的长度、自然的启示、喧嚣中求宁静、学会放弃、动与静)二、审题分析1、理解材料意图——抓住关键字词◆关键词:“快“、“慢”。
◆学生问题:以“大自然”、“生命的宽度”、“生命的长度”为关键词,离开“快、慢”,显然偏离题意。
2、确定话题类型——关系型◆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对象合并在一起,用“和”“与”“对”等连词或介词联结起来,形成一个话题,这就是“关系”类话题。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作文讲评20仃年月16日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耍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如果你改变不了社会,那就改变自己。
也有人说,面对滚滚红尘,我们要保持独立的品格,不应随波逐流。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耍求: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口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练习1、2013年湖北高考作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
方圆之用,各得其妙。
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
”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家超市里,一家三口完成了购物计划之后,父亲要求儿子把手推车放回原处,儿子说:“爸爸,你看手推车放得到处都是,没有人送还,这也是超市雇人收手推车的原因。
”母亲说:“这不是什么主更,别苛求儿子了,回家。
”正当父亲放弃自己的坚持时,一对年迈的夫妇一人推着一辆手推车送回原处。
目喏此情景,父亲说:“儿子,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用过手推车后将它一扔了事,另一种人则将它送回原处。
第一种是可贵的,更可贵的是他们无论别人做不做,他们会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不是他们想改变世界,而是他们不想让世界改变自己。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感想,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甲乙两人来自同一个村,他们考上同一所大学同一个系,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理想------ 考取研究生。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甲很快地融进去了,参加社团、谈恋爱、泡网吧,每天都很繁忙,也很自在,他渐渐地忘记了自己当初的梦想,在大学里,他谈了一次次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