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_氧疗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3.24 MB
- 文档页数:72
氧疗护理措施1. 引言氧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来改善或纠正身体组织缺氧的状况。
在临床上,氧疗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疾病导致的缺氧情况。
为了确保氧疗的安全和有效性,护理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氧疗护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氧疗护理的基本原则、氧疗设备的选择、氧疗给药途径以及常见的护理问题和处理方法。
2. 氧疗护理基本原则氧疗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护理人员按照以下基本原则进行操作:2.1 安全性原则氧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在氧疗过程中要注意防火防爆措施。
要确保氧疗设备的密封性良好,正确连接氧气瓶和氧气输送装置。
同时,要远离明火、电器设备和其他火源,避免氧气泄漏引发火灾。
2.2 有效性原则氧气给药的浓度和流量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以确保氧气吸入量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
在给药过程中要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情况,及时调整氧气浓度和流量。
2.3 舒适性原则氧疗给予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舒适感。
减少氧气导管对患者面部和耳部的压迫,设置合适的氧气接口和呼吸器具,并保持通畅。
还要给予适当的心理和情感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适感。
3. 氧疗设备的选择氧疗设备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氧气输送装置常见的氧气输送装置有氧气面罩、鼻导管、氧气帐篷和氧气头罩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需氧程度和身体特点选择合适的输送装置。
3.2 氧气流量调节器氧气流量调节器可以根据医嘱或患者的需要调整氧气流量。
一般情况下,成人的氧疗流量范围为2-6L/min,婴儿和小儿的氧疗流量要根据体重进行调整。
3.3 氧气瓶氧气瓶是存储和输送氧气的装置,常用的有大气瓶和小气瓶。
根据患者的需氧程度和氧疗时间选择合适的氧气瓶,并注意检查氧气瓶的剩余量和使用寿命。
4. 氧疗给药途径氧疗的给药途径主要有两种:直接给药和间接给药。
4.1 直接给药直接给药是通过氧气输送装置直接给予患者氧气。
氧疗的护理措施
氧疗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措施,主要用于改善患者缺氧症状,提高氧饱和度,缓解病情。
以下是氧疗的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氧疗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至关重要的。
要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无痰液、呕吐物等堵塞物。
对于无法自行排痰的患者,应定期为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监测氧疗效果:氧疗效果监测是评估患者缺氧改善情况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症状、监测血氧饱和度等方式进行评估。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吸氧浓度,以保证治疗效果。
3.预防氧中毒: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可能导致氧中毒,因此在氧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情况,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
对于需要长时间吸氧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气分析,及时调整吸氧浓度。
4.定期消毒吸氧装置:吸氧装置是直接与患者呼吸道接触的医疗设备,因此必须定期进行消毒。
应使用专用的吸氧装置消毒剂,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消毒彻底。
5.做好患者教育:对患者进行氧疗相关知识的教育,使其了解氧疗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
教育患者正确使用吸氧装置,避免吸氧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6.注意安全:在氧疗过程中,应注意防火、防油、防震等安全措施。
氧气是易燃易爆气体,因此应远离火源,避免与油脂接触。
同时,氧气瓶应避免剧烈震动,以防发生意外。
总之,氧疗的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氧疗效果、预
防氧中毒、定期消毒吸氧装置、做好患者教育和注意安全等方面。
在护理过程中,要认真执行各项措施,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氧疗。
高压氧疗法的护理在高压环境下,呼吸气体中的氧分压(即氧的压强)超过或大于1个大气压(1ATA)称为高压氧。
用于进行高压氧治疗的加压氧舱简称高压氧舱。
将患者置身于高压氧舱内进行加压吸氧,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称为高压氧疗法。
我院于2004年~2005年共对61例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其中32例急性中毒,15例脑外伤,8例脊髓损伤,6例脑复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进舱前准备1.1患者方面l.1.1经过医务人员介绍高压氧治疗的基本过程以及加压、减压、稳压时的感觉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恐惧、疑虑心理,正确积极地配合治疗。
1.1.2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舱。
1.1.3进舱人员应更换棉织衣物,不要穿戴易产生静电、火花的衣物入舱。
1.1.4进舱前不宜进食过饱,不要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及碳酸饮料,排空大小便。
1.1.5带有引流装置的病人,入舱前应倾倒瓶内引流液。
1.1.6病人应了解舱内供氧装置及呼叫方法,并能正确使用面罩及调压动作,如有不适,立即与医务人员沟通,及时处理。
1.2陪舱医务人员方面1.2.1做好舱内抢救、治疗药物,医疗器材的准备及检查工作。
输液器具:舱内尽量使用开放式吊瓶输液,也可用塑料袋(瓶)装输液,以避免和减少压力变化产生的影响。
10ml以上安瓿在舱外抽好药液或带入,避免因舱内压力与安瓿压力不平衡,升压阶段开安瓿时,因安瓿内压低于舱内压,以致玻璃碎落入安瓿污染液体,或减压时舱内压力低于安瓿压力,玻璃碎片飞溅伤人。
呼吸器:患者在高压氧治疗中突然出现呼吸停止,应立即使用呼吸器强制呼吸。
使用气动呼吸器或简易皮球式呼吸器。
简易呼吸器为手术麻醉常用器材,连接到氧舱内供氧装置与面罩上,挤压皮球即可进行人工呼吸。
负压吸引器的使用:多人氧舱内有医用"考克"及负压表,是利用舱外压力差而引起负压吸引作用的装置。
用脚踏式或50ml注射器进行人工负压吸引。
有关电动吸引器在升压前可使用,如升压开始,则移置舱外备用。
吸氧术、氧疗术详细步骤要点:1. 使用氧气时,应首先调节流量后应用。
停用氧气时,应先拔除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
2. 常用的湿化液有冷开水、蒸馏水。
急性肺水肿可用20%~30%乙醇,其作用是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3. 当氧浓度高于60%,持续时间超过24 h,可能会出现氧疗副作用。
氧是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如果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或不能够充分利用氧,组织的代谢、功能、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变化,这一过程称作缺氧。
吸氧(oxygen uptake)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操作,氧气疗法(oxygen inhalation therapy)在临床中被用于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适应证1. 低张性缺氧,常见于高山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2. 血液性缺氧,常见于贫血、一氧化碳中毒、高铁血红蛋白症等。
3. 循环性缺氧,常见于休克、心力衰竭、栓塞等。
4. 组织性缺氧,常见于氰化物中毒、大量放射线照射等。
5. 心功能不全、心排出量严重下降的患者。
6. 大量失血或严重贫血的患者。
二、禁忌证若符合适应证,一般无特殊禁忌证。
三、操作前准备(一)操作前医患沟通1. 向清醒的患者解释吸氧目的、方法及必要性,取得患者的同意。
2. 告知患者吸氧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二)患者准备1. 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呼吸状况、皮肤黏膜的颜色、意识、治疗情况、心理状态。
2. 评估患者鼻腔状况(可采用压住一侧鼻孔检查另一侧鼻腔是否通畅的方法来检查)。
(三)用物准备吸氧管(吸氧面罩)、流量表、湿化瓶(内装无菌水)、无菌棉签、手消、棉球、禁烟标志、生活垃圾筒、医疗废物桶。
四、操作方法及步骤(一)协助吸氧1. 操作者修剪指甲,洗手,戴帽子、口罩。
2.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仔细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给氧方法、氧流量等,做好操作前的核对工作。
护理团体标准解读:成人氧气吸入疗法的护理由中华护理学会2019-11-10发布,2020-01-01实施的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CNAS 08-2019《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以下简称《标准》),已经开始实施了。
本标准由中华护理学会提出,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规定了成人氧气吸入疗法的基本要求、操作程序、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原则等三大方面的内容。
下面,就T/CNAS 08-2019标准进行解读。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都有哪些相关术语和定义?1、氧气吸入疗法通过吸入高于空气氧浓度的气体,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及氧含量,纠正低氧血症的治疗方法,简称氧疗。
2、动脉血氧饱和度100ml动脉血液中氧和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
3、脉搏血氧饱和度就是临床常用的“指脉氧”,经皮肤检测外周小动脉(通常用手指端)搏动时循环血液中氧和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
4、动脉血氧分压血浆中物理溶解的O₂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80-100mmHg。
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浆中物理溶解的CO₂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35-45mmHg。
6、低氧血症标准大气压下,血液中的动脉血氧分压<60mmHg,脉搏血氧饱和度<90%。
7、高碳酸血症标准大气压下,血液中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5mmHg。
8、氧中毒因吸入氧浓度过高或吸氧时间过长(吸氧浓度≧60%,持续时间≧24h;或吸氧浓度100%,持续时间≧6h),全身机体可能产生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通常表现为肺及其表面黏膜、毛细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患者表现为胸骨后灼热感、疼痛、呼吸增快、恶心、呕吐、烦躁、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等。
9、控制性氧疗针对低氧并伴有高碳酸血症(或风险)的患者,需严格控制吸入氧浓度使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55-60mmHg,脉搏血氧饱和度在88%-92%的给氧方法。
10、储氧面罩为提高吸氧浓度在常规面罩上附加有体积为600-1000ml储气囊的一种给氧装置。
氧疗的护理原则氧疗是指通过吸入高浓度氧气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护理中,氧疗是一项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如果不正确使用或管理,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氧疗的护理原则,以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1. 适应证:氧疗适用于缺氧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水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2. 禁忌证:对高浓度氧过敏或有严重心脏、肺部损伤的患者禁用。
二、设备检查与准备1. 检查设备:护理人员在进行氧疗前需要检查所使用的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2. 准备物品:准备好所需物品包括:高流量管道、鼻塞、面罩、湿化器、氧气瓶等。
三、氧疗的操作步骤1. 确认医嘱:护理人员在进行氧疗前必须确认医嘱,包括给氧浓度、流量等。
2. 检查患者情况:护理人员需要检查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3. 安装设备: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安装,如高流量管道、鼻塞或面罩等。
4. 开启氧源:将氧源开启并调节好流量和浓度,确保其符合医嘱要求。
5. 观察患者反应: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四、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 氧中毒:当给氧过多时,可能会引起氧中毒。
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给氧并通知医生处理。
2. 干燥不适:长时间接受高浓度氧治疗可能会引起口干、喉咙干燥等不适症状,此时可以使用湿化器加湿。
3. 氧气泄漏:氧气泄漏可能会引起火灾或爆炸,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确保其完好无损。
五、护理要点1. 安全第一:在进行氧疗时,护理人员需要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患者的安全性。
2. 观察及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3. 卫生措施:在使用鼻塞或面罩等装置时,需要注意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