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波 :
• 代表快速心室复极的电位改变。 • (1)方向: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多与 QRS主波的方向一致,在I、II、V4~V6导 联向上,aVR向下。 • (2)振幅:T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 的1/10。 • 异常: • (1)低平:心肌缺血,心肌炎,低血钾。 • (2)抬高: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塞,室 早。
QRS波群:
• 异常: • (1)间期>0.10s:见于心室肥大,束支阻滞, 预激综合症,室早。 • (2)Q波>R波1/4:心肌梗塞。 • (3)低电压:心包炎,心包积液,全身浮肿。 • (4)电压增高:消瘦,小儿心室肥大。
S-T段:
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表 示心室除极刚结束处在缓慢恢复复极的时 间。 任一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ST段上 升在 V1 ~ V2 导联不超过 0.3mV,V3 不超过 0.5mV,V4 ~ V6 与肢体导联均不超 0.1mV 。
影响心电图的技术因素
心电轴的测量方法
–目测法 –作图法
–查表法
目 测 法
作 图 法
查表法
正常范围
- 30 °~ + 90 °
• 临床意义
–电轴左偏 –电轴右偏 - 30 °~ - 90 ° + 90°~ + 180 °
见于左室肥大、左前分支阻滞等
见于右室肥大、左后分支阻滞等 –极度右偏或不确定电轴 - 90 ° ~ - 180 °。
心电图组成
• 心电图组成:包括P波、QRS波群、T波• ,有时还可看到U波。 根据这些波还可分为几个段:P-R间期,Q-T间期,S-T段。
心电图纸构造及测量
• 心电图纸是由小方格组成的。在标准电压 为1mv,纸速为 25mm/s的情况下 ,小方格的高 度代表0.1mv,长度代表0.04s。 • 测量方法是用分规去测量各波段的高度或 长度,时间测量应选择波形较清晰的导联。
P-R期间
• 自 P 波开始到 Q 波开始的间距。代表自心房 开始除极到心室除极的时间 , 正常人 0.120.20s。 • (1) 延长:见于风湿病 , 心肌炎 , 房早,Ⅰ度 房室传导阻滞。 • (2)缩短:预激综合症,心脏神经官能症。
QRS波群:
• QRS波群:代表全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 (1)时间:正常成年人多为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 • (2)波形和振幅: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型,V1的R波≤1.0mV。 V5、V6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 R波≤2.5mV。正常人的胸导联 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V1的R/S<1,V5的R/S >1。 各肢体导联的每个QRS正向与负向波振幅相加的绝对值应≥0.5mV,胸 导联的每个QRS正向与负向波振幅相加的绝对值≥0.8mV。 • (3)Q波:正常的Q波振幅应小于同导联中R波的1/4, 时距应小于 0.04s (唯III、aVR、aVL导联可超过),V1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 型。
见于正常人或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 等
正常窦性心律诊断要点
• P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时的电位变化。P波方向 在I、II、aVF、V4~V6导联中均向上,aVR导联向 下,余导联可双向;P波宽度不超过0.11s;P波振 幅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0.2mV。
P波异常
• 1、P波高尖:肺源性心脏病 • 2 、 P 波双峰 , 时限增宽:二尖瓣疾患 , 高血 压病,心力衰竭。 • 3、P波低平:正常女性,心包炎,心包积液, 胸腔积液,全身浮肿。 • 4 、 P 波消失:窦性静止 , 窦房阻滞 , 室性早 搏,房颤及房扑。 • 5、P多于QRS,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 6 、 P 波振幅时高时低:窦房结内游走性心 率。
心电图导联的电极位置和连接方式
心电图导联的电极位置和连接方式
心电图各波段意义
P 波:最早出现的幅度最小的波,反映心房除 极过程 P-R段: 实为P-Q段,反映心房的复极过程及房 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P波和P-R段合 为P-R间期,始自心房开始除极止于心室 开始除极。 QRS波: 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 Q:首先出现的负向波 R:首先出现的正向波 S:R波之后再出现的负向波 R’: S波后再出现正向波 S’:R’波后再出现的负向波 QS:整个综合波均为负向波 S-T段:QRS综合波之后基线上的一个平段,代表 心室复极的缓慢期 T 波:平段之后的出现的波,代表心室复极的 快速期 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到复极完毕的全过程的时 间
心电图纸构造及测量
心率的计算
• 测量 P-P 或 R-R 间隔的时间 ( 秒 ) (一个心动 周期的时间)。用60相除,即为心率。 • 心率=60/P-P或R-R(秒) • 为节省时间,也可事先列好换算表直接由表 中查出心率。
心率的计算
影响心电图的技术因素
• (1)交流电干扰:表现为心电图上有50次/秒的规律 性细小波纹。 • (2)肌肉震颤:心电图上表现为大小不等、不规则, 频率10-300赫兹/秒不等。 • (3)导联线接错; • (4)基线不稳; • 产生:骚动不安,身体移动,电极板与身体接触不良 ,电压不稳。 • (5)导联线松动或断离; • 使心电图时有时无,很象窦房阻滞,窦性静止,经常 检查导联线,并使导联选择器拨到正确位置。
心电图基础知识
什么是心电图
• 在心动周期中,心肌每次收缩之前,必先产 生电激动,电流传布全身,产生不同的电位,• 而电流强弱和方向不断发生变化,身体表面 各处电位也不断变动。这样通过心电图机 把这种变化着的电位连续描记成的曲线就 是心电图。
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标准12导联
双极肢体导联 I II III 单极肢体导联 aVR aVL aVF 单极胸前导联 V1 V2 V3 V4 V5 V6
U波 :
• 产生原理解释不一。在 T 波后 0.02 ~ 0.04s 出现的振幅很小的波,一般多认为U波代表 后继电位的影响,其方向大体与T波相一致。 在胸导联较易见到,尤其 V3 导联较为明显。
• U波增高:见于高血压,低钾血症。
S-T段:
• 异常: • (1)上移:心动过速,心肌梗塞,心绞痛,急 性心包炎。 • (2)下移:心肌梗塞,心肌炎,冠状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供 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