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份学校2023-2024 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一)化学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514.93 KB
- 文档页数:9
河南省部份学校2023-2024 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一)化学试题
1. 化学在生活、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酒飘香的过程中涉及分子间氢键被破坏
B.生活垃圾均可用于堆肥,无需分类投放
C.含碳粗硅用HCl提纯过程存在复分解反应
D.水玻璃和明矾均属于电解质
2. 下列物质应用,可用对应性质解释的是
选项 应用 性质
A 氧化铝用于工业冶炼铝 熔点低
B 重铬酸钾用于检查酒驾 强氧化性
C 氢氟酸用于刻制玻璃仪器刻度线 强酸性
D 离子液体用于电池的离子导体 密度小
A.A B.B C.C D.D
3. 短周期非金属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同周期,X原子的电子数等于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四种元素可形成一种还原剂[Z(YW3)4]+(XW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X<Y<Z
B.X、Y、Z的最高价含氧酸均为弱酸
C.电负性:X<W<Y<Z
D.沸点:W与Z形成的化合物>W与Y形成的化合物
4. 下列类比或推理合理的是
A.CH 4 的键角大于NH 3 ,故CF 4 的键角大于NF 3
B.CO与N 2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故同压下二者沸点相同
C.环丙烷中碳原子均为sp 3 杂化,故丙烯中碳原子均为sp 3 杂化
D.1,3-已二烯中含有大π键,故1,5-已二烯中也含有大π键
5. 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装置制备并收集乙烷 B.用乙装置制备Fe(OH) 3 胶体
C.用丙装置进行蛋白质盐析实验 D.用丁装置验证原电池装置能加快制H 2
的速率
6. 化合物M(如图所示)是合成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的中间体。下列关于M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两种官能团
B.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1molM最多能与8molH 2 发生加成反应
D.M的一氯代物中,有的存在手性碳
7. 乙酸异戊酯(沸点142℃)常用作有机溶剂,可由乙酸与异戊醇(沸点131℃,微溶于水)在H2SO4、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得,实验室从反应所得混合液中分离、纯化乙酸异戊酯的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洗涤1”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未完全反应的乙酸和异戊醇
B.有机相1中至少含有三种有机物
C.“洗涤3”后分液时,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3
D.试剂X适合选用碱石灰
8. 第44号元素钌(Ru)的一种氧化物RuO2是常见的析氢反应催化剂,RuO2的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在RuO2晶体中嵌入锂离子形成LixRuO2(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可以提高催化剂
的催化活性和催化稳定性,当x=0.52时形成的Li0.52RuO2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号和2号位置是Ru,Ru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第VIII族
B.RuO 2 晶体密度为 g•cm -3
C.锂离子嵌入氧原子形成的八面体空隙中,导致晶体中Ru的化合价降低
D.形成Li x RuO 2 后锂离子无法继续嵌入
9.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1LH 2 O中含有的H 3 O + 数目为10 -7 N A
B.1molH 2 与足量I 2 混合反应,断裂的共价键数目为2N A
C.1molCu与足量S单质加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 A
D.标准状况下,11.2L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C原子数目为N A
10.
我国学者研究得出:钛基催化环己酮氨氧化制备环己酮肟()可能经历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已知:环己酮的浓度不影响氨氧化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 2 O 2 做氧化剂
B.反应过程涉及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
C.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D.步骤①为该反应的决速步骤
11.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目的
A 用铂丝蘸取KNO 3
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 火焰呈黄色 检验KNO 3 溶液中含有Na +
B
将Fe 3 O 4 溶于浓盐酸后,滴加KMnO 4
溶液 KMnO 4 溶液褪色 验证Fe 3 O 4 中含有Fe(II)
C 向滴有酚酞的Na 2
CO 3 溶液中加水 溶液红色变浅 验证稀释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D 向Al 2 (SO 4 ) 3 溶液中加入苏打溶液 产生大量气体 制备Al(OH) 3 胶体
A.A B.B C.C D.D
12. 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对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工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通过电渗析法或离子交换法进行海水淡化
B.从成本角度考虑,适合选用熟石灰作沉镁试剂
C.“操作1”主要指搅拌、灼烧
D.亚硫酸吸收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 2 +H 2 SO 3 +H 2 O=SO +4H + +2Br -
13. 镉既可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又可广泛地应用在核反应和光电领域。有学者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处理含Cd2+、CN-的废水,充分反应后可通过过滤回收Cd(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电极上的电势高于N电极上的电势
B.工作时,NaOH溶液浓度保持不变
C.导线中流过10mole - 时,理论上处理2molCN -
D.工作时,N极区碳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14. 25℃时,用KOH调节0.10mol•L-1H2R溶液的pH,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与pH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MR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已知:lg2=0.3,MR的摩尔质量为ag•mo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10mol•L -1 H 2 R溶液中H 2 R的电离度约为0.2%
B.调节H 2 R溶液的pH=7时,溶液中c(K + )<3c(HR - )
C.MR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10 -5.35 ag•(100g•H 2 O) -1
D.将含等浓度M 2+ 与HR - 的溶液混合,一定能生成MR沉淀
15. 铼(Re)是一种稀散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工业上从高铼废料(含Re、ReS2、Fe、NiO、SiO2等)中提取铼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I.本实验条件下,Fe3+、Ni2+开始沉淀的pH分别为1.5、6.7;
II.浸液中含有的HReO4属于强酸;“离子交换”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QCl+ReOQReO4+Cl-。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时,高铼废料粉末与富氧空气逆流混合的目的为_________。该工序中,ReS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其中副产物SO2的用途为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酸浸”所得浸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3)其他条件相同时,“离子交换”过程中料液和D296体积比与铼交换率、铼交换量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混合溶液的pH与ReO提取率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
①由图推断,“离子交换”选择的适宜条件为_________。
②其他条件相同,混合溶液的pH>1.5时,ReO的提取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
(4)“反萃取”时,选用的试剂X为盐酸的理由为_________。
(5)“还原”工序需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进行,其原因为_________。
16. 双草酸氧钛酸钾晶体是重要的分析试剂、媒染剂和催化剂中间体,易溶于水,难溶于醇。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以钛铁精矿粉(含FeTiO3和少量Fe2O3)为原料制备K2TiO(C2O4)2•xH2O,并分析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K2TiO(C2O4)2•xH2O中Ti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基态Ti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2)制备K2TiO(C2O4)2•xH2O。
步骤一、将钛铁精矿粉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向溶解液中加入适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收集含TiO2+的滤液;
步骤二、将滤液控制在70℃下结晶分离得绿矾,将绿矾洗涤液与结晶所得母液合并得到溶液M;
步骤三、向溶液M中加入Na2CO3,控制温度在90℃下充分反应后分离得TiO(OH)2固体;
步骤四、将所得TiO(OH)2加入K2C2O4溶液中,充分搅拌后加入乙醇,结晶分离得到产品。
①步骤一中检验溶液中Fe3+反应完全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
②步骤二中,所控制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为________;将绿矾洗涤液与结晶所得母液合并的目的为________。
③步骤三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④步骤四中,加入乙醇的作用为_________。
(3)测定产品纯度。
准确称量mg产品,配制成250mL溶液;取出25.00mL所配溶液,酸化后用cmol•L-1KMnO4标准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液体积为VmL。
①配制250mL溶液和量取25.00mL溶液必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
②产品中K2TiO(C2O4)2•x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17. 燃煤烟气脱硫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涉及主要反应如下:
I.CaCO3(s)+SO2(g)CaSO3(s)+CO2(g) △H1=-61.6kJ•mol-1;
II.2CaCO3(s)+2SO2(g)+O2(g)2CaSO4(s)+2CO2(g) △H2=-648.2kJ•mol-1;
III.2CaSO3(s)+O2(g)2CaSO4(s) △H3。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H3=_________;若反应I的自由能△G=-55.2kJ•mol-1,则25℃时该反应的△S=_________kJ•mol-1•K-1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800℃时,向10L盛放2molCaCO3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SO2和1molO2充分反应。实验测得O2的初始压强为p0MPa,10min末达到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p1MPa,反应I的平衡常数Kp(I)=67(Kp是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①反应进行至5min时,容器内O2的分压________(填“>”“<”或“=”)MPa,原因为________。
②若反应后容器内残留固体中不含CaSO3,则CaSO4的平衡产率为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反应II的平衡常数Kp(II)=_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3)不同压强下,按照相同的投料比投入CaCO3、SO2和O2,实验测得SO2平衡转化率、O2平衡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1、图2所示。
①其中表示SO2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变化关系的是图______(填“1”或“2”)。
②图1中t1℃时,三条曲线几乎交于一点的原因为__________。
③图2中p4、p5、p6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