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考试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93.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是教学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集合,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原因和依据,是由教育自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的。

书院:我国古代特有的高教机构,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

中世纪大学:欧洲封建社会(5世纪到17世纪)的大学,具有行会性、自制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雏形阶段的标志。

赠地学院:1862年国会通过“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历史上称之为“赠地学院”。

院系调整:以苏联模式为蓝本,始于1952年秋。改造文理工医农学科齐全的综合大学为文理综合大学,设置其它科类的单科和多科学院,且以单科学院为主。

大众化: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到15%~50%;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

民主化:一是涉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另一含义体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上。

终身化:终身教育。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在世界范围得到认可并传入我国。

国际化: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即高等教育所应有的国际意识、国际交流、国际合作和国际理解。

教育目的:它是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对整个教育过程起着导向和控制的作用,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上皆有重大意义。

高级专门人才:是一种复合型的概念,具有多层含义,应作全面的理解。高级专门人才具有全面性、专业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全面性是基础,专业性是在全面性的基础上的定向发展,创造性的培养渗透于全面性、专业性之中,同时,又是全面性、专业性的最高表现。

开放大学: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英国,随成人教育兴盛、教育广播电视兴起和教育民主化运动三种趋势聚合演化而成的。

教育适应性:教育适应性指主动的创造性的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本位: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的。

个人本位:主张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个人价值为取向的。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层次结构:反映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民经济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与社会结构所决定的。

科类结构:指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和层次结构不同,它是一种横向结构,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社会分工状况决定的。

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的不同,可分为公里和私立两种形式;根据授课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全日制、半日制、业余制高等教育;根据授课凡是的不同,可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夜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过、考试、管理干部学院等。

能及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见的比例关系。我国目前的高等学校大致可分三个能及:1设有研究生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与科研兼顾的重点院校;2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一般院校;3以培养应用性、技艺性人才为主的专科院校。

地区结构:指高等教育结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

高校在各地的数量等不状况,不同形式的高校分布,不同登

记高校的分布,不同搞专业点的分布等则构成高等教育的整

体布局。

高等学校定位:指高校确定自身的位置。

院校研究:把现代管理科学和高等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于

高等学校管理,旨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一门学科和一个实

践领域。

教学: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

习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人为的可以控制

的系统。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与发展统一实现的过程,或者说,

是在学生认识基础上的发展过程。其本质为教学条件下学生

认识与发展的过程。

课程:即“教学内容和进程体系”,是空间(内容)与时

间(进程)的统一。

显性课程:是经过组织的教学内容,是有目的有计划实

施的课程,目前在教学计划中所安排的课程即是这种课程。

隐性课程:包含学生在计划的教学内容之外,通过课外

活动,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

情感、态度等。

课程结构:指课程设置各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组合方

式,其涵义:一是课程设置的门类,二是各门课程间质的关

系与量的关系,三是组合方式。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

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

自学法:是学习者通过独立学习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

自学能力:指独立地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

计算机辅助教学:以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媒介,利用计算

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

和技能训练。

多媒体终身体教学系统:通常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

础上,为开展网络多媒体教学所提供的控制系统。

学生评教: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估。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指体系化的高等教育管理组织制度,

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

分。

终身教育:教育从一次性的过程转变为一个持续不断的

过程,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要。在培养学生时,不仅要服

务于学生的谋职和胜任现有工作,更要着眼于他们一生更好

的生存和发展,重视其终身受用的素质培养及其构成,使之

充分融入21世纪的全球知识社会。它是高等教育在时间上

的拓展。

教学评估:广义指对影响教学活动的所有因素的评估。

狭义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进行系统检

测,并评定其价值及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

教学: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

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人为的可以控制的系统。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突出“现代”

二字是为了更多地注意探索那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课

题,吸收现在科技成果和系统思维方法,是教育技术更具有

时代的特色。

问题研究:围绕着具体问题展开,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最终能全部或部分解决问题就是问题研究。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

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

CIPP模式:美国的斯塔弗尔比姆提出的教育评价模式。

包括北京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4个方面。

学习产出:指学生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和他们在大

学里取得的收获之间的关系,专注的重点是学生对学校资源

的利用情况和他们从大学经验里得到的收获,侧重于学生发

展只是、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变化。

二、简答题

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理论?

答:1、高教实践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掌握教育规律,

用以指导教育实践,不断将教育实践推向前进。2、是大学

教师专业化的需要。必须掌握教育规律,具有教育理论与教

学技能方面的修养。

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

答:高等教育在于其他类型的教育进行比较中所表现出

来的特殊性。①高等教育的高级性;②高等教育的专业性;

③高等教育的学术性;④高等教育的公益性;⑤高等教育的

主体性。

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

答:①培养高级专门人才;②推进科学技术发展;③服

务社会发展需要。

简述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

答:教育目的即是对教育条件下人的发展的预期结果的

规定。教育目标是由多种发展要素,多种发展层次所构成的

具有可检验性的指标体系。共同点都是对学生发展预期结果

的规定;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对学生发展终极结果的原则规

定,教育目标则是根据国家总的教育目的,在培养时间与学

生发展状态上作出的具体规定。

简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答: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及其基本属性的发展和完善。

在现有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

系是既相一致又相矛盾,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日趋走向

统一。1、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在人类进化与

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其一,两者互为存

在的条件。其二,两者互为发展的条件。其三,两者是在互

动中发展的。其四,使每个个体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是

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这是认识两者一致性的根本出发点和

归宿。2、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矛盾性。等社会历史条

件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时,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就

会产生矛盾。这种矛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机会的矛

盾,二是发展取向上的矛盾。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矛盾,

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二是社会制度的制约,三是传统观念的束缚。

教育方针的内容:一是规定了教育的服务方向,即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明

确规定了培养人的素质要求,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有着丰富

的内涵:首先,观念的现代化。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

状况出发,乐意从两个方面提出这个问题,其一,继承和发

扬经典大学理念,包括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统

一、教授治校等。其二,要认真研究20实际下半叶以来世

界范围内产生的新的高等教育理论和思潮,包括大众化、多

样化、终身化、私营化、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等等,从中吸

取营养,从国情出发,为我所用。其次,至此的现代化。最

后,观念和制度的现代化最终要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尸

体的现代化。

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

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

校的一切工作首先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把学生培养成受社会

欢迎的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当前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德

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解决好贫困生生活、学习问题,做

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

学的主体。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要尊重

教师关心教师。教师也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以高尚

情操教师育人。高等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不断满

足人民群众享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和劳动市场

需要的各类人才。

如何保持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高等教育的

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规模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高

等教育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现在要注意保持

高等教育合理的层次、类型、科类、地区分布和形式结构,

避免盲目升格、攀比,合理定位,办出特色,不搞“大而全”、

“小而全”,加强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大力扶持民办高等

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各安其位,优势互补,共同努力,实

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

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伟大人物。只

有这样,高等教育才能位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张贡献力量,

同时,在此过程中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联系?成人教育大部

分都属于高等教育。20C50年代我国就根据自身的社会发展

需要建立了自己的成人教育体系。现在的任务实,要使终身

教育观念成为构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和制度,特别实发展高

等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高等教育自身作为通向终身教育的

桥梁,要为学习化神会的形成做出特殊的贡献,特别是在时

间、地点、学习方式等方面想学生提供自主、灵活及多样的

选择。教育终身化对社会降级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有相当高

的要求,就我国目前发展水平而言,高等教育的终身化还只

是一种努力方向,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完成思想观念上的变

革,并以此作为奋斗目标。

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答:(1)经济因素;(2)文化传统因素;(3)科学技术

因素;(4)教育因素;(5)区域因素

如何认识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共同点和不同

点?共同点:1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都以马列主义关于人

的全面发展理论为知道,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和管理人才,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施行教育; 2培养目

标的共同性:都是培养全面性、专业性、创造性相统一的高

级专门人才;3管理上的共同性:都遵循政策宏观调控和高

校自主办学相结合的原则;4衡量教育质量有一个共同标

准:具备合格的高中毕业文化水平以后,接受一定的大学文

化教育,达到一定的综合素质要求和专业业务规格。不同点:

1教育类型上的区别:普高教育主要是学习、科教育,高职

教育主要是职业岗位教育。2培养目标上的区别:我国综合

性大学和普通理工科院校培养理论型、应用型、设计型人才。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艺型、操作型、具有大学文化程度

的高级技术人才。3专业及课程设置上的区别:普高将课程

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强调扎实宽厚,知识面

广。高职的课程设计按照岗位、职业所需的能力为核心来展

开,强调能力培养。4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普高以课堂为

主,也有实验,目的是更好的账务理论只是,着眼于理论知

识的传授。高职教育则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与训练结

合,教学与实践的比重往往达到1:1。5办学体制上的区别:

高职教育更强调办学的开放性,体制上更加灵活,强调社会

参与人才培养。6师资队伍建设上的区别:高职强调专人教

师与兼职教师的结合,要求教师努力想双师型方向大战,业

务上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技能。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优化如何体现?

答:普通高校的发展要合理规划层次结构,不同类型的

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办出特

色。1本科教育重点在提高质量和效益方面。2研究生教育

继续贯彻按需培养的原则,既要加强基础学科,增设新学科,

也要多培养应用学科的研究生。3专科教育以培养各类实用

人才为主,重点发展应用学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重在动手

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优化:(存在的问题:1适应新产业

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想契合的新型学科和应用学科发展不

足。2出现了学科专业新的失调,进而造成人才结构性过

剩。)优化:1.优先发展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

等高薪技术类本科专业。2.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

合的应用性专业。3.鼓励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

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新机制。4.提倡部分高等学

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高等学校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