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137.43 KB
- 文档页数:6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说明部分1、课程的性质、任务:管理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一般管理理论和原理的科学,是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所提出的管理基本原则、基本思想是各类管理学科的概括和总结,它是整个管理学科的基石。
其主要任务就是要研究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总结出管理工作的一般理论、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和手段等,并使人们能正确地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指导管理实践,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2、教学的基本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技能。
具体来说,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掌握其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了解它的最新的发展趋势,从而更新管理观念,丰富管理素养,并且能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管理现象和管理活动进行分析。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大纲适用于经济学本科专业,计划授课54学时。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的研究必然涉及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等。
因此要求学生应具备相关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深刻理解,有所感悟。
5、考核方式:闭卷考试6、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周健临主编《管理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周三多等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美]H﹒孔茨、H﹒韦里克著《管理学》(第九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美]P﹒F﹒德鲁克著《有效的管理者》工人出版社1989年版[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管理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美]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日]宫坂纯一著《经营管理论》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7、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设备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发言以及影视教学。
要求教室有多媒体设备。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管理学概论》是一门现代管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认识,以及对管理实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常见管理模型和方法,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并能够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1.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和研究范围;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常见模型和方法;3.了解管理实践的基本原理和技巧;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管理学的定义、历史演变和研究范围;2.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等;3.管理学的常见模型和方法:SWOT分析、四个管理功能、决策模型等;4.管理实践的基本原理和技巧:领导力、团队建设、沟通技巧等;5.管理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案例分析等,传授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2.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小组讨论或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实践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管理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团队合作:通过小组项目、团队作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际应用能力;5.网络资源利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拓宽对管理学的了解。
五、教学评价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讨论质量、小组合作等;2.作业考核:包括课后作业、案例分析、团队项目等;3.期中考试:对学生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考核;4.期末考试: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5.学习报告:要求学生对一本管理学相关书籍进行阅读并撰写学习报告。
六、参考教材1.《管理学导论》(王国忠,北京大学出版社)2.《管理学基础》(李光耀,清华大学出版社)3.《管理学》(达尔文·尼尔森,人民邮电出版社)七、参考资源和材料1.管理学相关的经典案例和论文;2.管理学领域的学术期刊和研究报告;3.互联网上相关的管理学课程和教学资源。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1400201303二、课程名称管理学三、课程类型理论课四、开课系(部)物流管理五、大纲说明1.学时、学分数、课程性质、考试方式、成绩评定《管理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所讲授的是各类组织管理活动的原理和一般规律, 是经济与管理两大类学科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 是经济与管理类人员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因此, 《管理学》课程是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该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最新发展,而且能够运用基本原理指导现实中的实践,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总体思路是以管理的基本职能为主线展开的,分别阐述各职能的基本原理,概念、性质、内容以及执行的方法和手段。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的是管理思维和学习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扬求实和创新精神,从而发挥学生在《管理学》中所学习的创新思想,以期达到在学习中实践创新,在创新中学习的目的。
3.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管理学》课程通常安排在专业核心课之前开设,直接起到为专业后续的各个职能管理课程奠定基础的作用。
后续课程包括企业管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课程。
六、教学内容第一章管理概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管理的概念、性质及特征,管理者的定义和分类,管理者的角色,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解管理基本职能的具体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管理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管理的概念和性质2.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要求3.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相互关系4.管理的基本原理难点:1.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要求2.管理的基本原理【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与管理者一、管理的界定二、管理的普遍性和必要性三、管理者的职责四、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要求五、管理工作的评判第二节管理的性质和职能一、管理的性质二、管理的职能和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第三节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管理原理的特征二、系统原理三、人本原理四、责任原理五、效益原理第四节管理学的特征和内容一、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二、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三、学习管理学的意义第五节学习管理学的途径和方法一、学习管理学的途径二、学习管理学的基本方法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管理学产生的历史,进而加深对管理学的理解;了解当代管理学的发展状况,管理学各流派的异同及其主要观点。
课程教案(2018 —2019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管理学概论》授课学时:28授课班级:18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任课教师:课程设计学情分析18级学生的特点主要如下:思维活跃,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求知欲和上进心;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自我定位比较模糊。
教材分析本门课程使用的教材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周玉良主编的《管理学基础》教材。
该教材中对于管理学的原理与技能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观点。
但是对于管理的各个职能只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深度不够;辅助教材则对管理的具体职能有较为深入的介绍,是上课备课有益的补充。
学科知识能力结构框图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教学重难点以管理基础知识和管理思想为两大基础,使学生掌握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职能等基础知识以及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课堂教学设计部分教学难点对管理的理解三、教学方法:教授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引导、任务驱动四、板书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含授课各环节、时间分配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设计意图和资源准备组织教学点名准备上课导入如何协调有限资源与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思考回答问题导入法引发思考,引出本次的教学内容:管理的概念讲授新课1.管理的定义2.管理的特性3.管理的职能4.管理者及其分类5.管理者的角色6.管理者的技能学生观摩、听课、讨论讲授法利用多媒体,通过老师讲授、案例分析、启发引导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知识。
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在哪里?听课、讨论讲授法、讨论法通过丰富的案例增强对管理学的了解境(涉及企业的市场、竞争者、营销渠道以及社会公众)和宏观环境要素(包括人口、经济、政治法律、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及自然等多方面的因素)。
内部环境包括了组织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3.环境分析(一)识别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二)关注组织的具体环境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五种力量模型”是一种特别有效的分析工具。
--大学课程质量标准(理论类)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管理学概论英译名称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课程代码176141164课程开设学期三课程学时16 课程学分 1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必修课■选修课开课学院教学研究室/系教材名称管理学原理教材出版信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书号:ISBN 978-7-313-14367-9 教材性质■国家□部级规划□省级规划□自编□其他考核方式□考试■考查□开卷□闭卷□课程设计□学期论文□其他课程成绩平时成绩100% 期末成绩主讲教师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学历学位职称从教时间课程简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学科。
随着人类管理实践的普及、深入和复杂化,现代管理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和各级各类组织中。
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科学理论的指导对于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管理学概论课程是学生的管理入门课,起到为将来的学习与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和引导学生入门、培养学生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
本课程是从管理的一般理论出发,阐述了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西方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西方管理理论为主要发展阶段,分别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和主要内容;最后,围绕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大管理职能重点阐述了管理的一般过程,并说明了管理的具体操作过程。
二、课程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本科层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代码:176141164学时分配:16学时(理论学时16学时)赋予学分:1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工程项目管理二、课程性质与任务管理学概论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其研究对象是一般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
社会上的管理活动虽然十分复杂,性质多样,但是这些表面复杂多样的管理活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性,即本质规律。
管理学就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教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一、什么是管理•所谓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4、核心:处理好人际关系第二节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一、管理学及其特点•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
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特点:1、一般性。
2、多样性。
3、历史性。
4、时间性。
•二、管理学研究内容与范畴•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生产力方面;②生产关系方面;③上层建筑;•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第三节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一、唯物辩证法。
•二、系统的方法•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一、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总结•管理学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理论;•二、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三、管理理论的萌芽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一、泰罗及其科学管理理论•1、泰罗的生活•2、科学管理理论要点: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③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④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⑤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管理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管理学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课程代码:0901001
授课专业:全校(普通班和卓越班)
开课单位:管理与经济学院
开课学期:2-3
学分/总学时:1/16 理论学时:16 实验学时:0
先修课程:无
考核方式:考查
二、课程简介
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增强管理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教学要求:按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
(1)了解管理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2)掌握管理学课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3)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及最新动态;
(4)熟悉管理基本方法和某些重要而具体的方法;
(1)出勤占比:20%
(2)作业占比:20%
(3)期末考占比:60%
(4)期末考试:闭卷,总评成绩60分以上合格
五、参考教材和资料
[1]杨红娟主编.管理学概论(第二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2009.8
[2]斯蒂芬·P·罗宾斯编著,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
[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
[4]中国经营报
[5]企业管理杂志
[6]北大商业评论。
--大学课程质量标准(理论类)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管理学概论英译名称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课程代码176141164课程开设学期三课程学时16 课程学分 1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必修课■选修课开课学院教学研究室/系教材名称管理学原理教材出版信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书号:ISBN 978-7-313-14367-9 教材性质■国家□部级规划□省级规划□自编□其他考核方式□考试■考查□开卷□闭卷□课程设计□学期论文□其他课程成绩平时成绩100% 期末成绩主讲教师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学历学位职称从教时间课程简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学科。
随着人类管理实践的普及、深入和复杂化,现代管理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和各级各类组织中。
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科学理论的指导对于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管理学概论课程是学生的管理入门课,起到为将来的学习与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和引导学生入门、培养学生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
本课程是从管理的一般理论出发,阐述了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西方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西方管理理论为主要发展阶段,分别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和主要内容;最后,围绕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大管理职能重点阐述了管理的一般过程,并说明了管理的具体操作过程。
二、课程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本科层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代码:176141164学时分配:16学时(理论学时16学时)赋予学分:1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工程项目管理二、课程性质与任务管理学概论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其研究对象是一般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
社会上的管理活动虽然十分复杂,性质多样,但是这些表面复杂多样的管理活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性,即本质规律。
管理学就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48,学分数:3)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阐述管理的理论、职能及管理方法等内容。
本课程是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后续专业课程理论上的先导,是工商管理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管理的主要职能,把握一些基本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一)管理概论1.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理解)2.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理解)3.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4.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知道)重点: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难点: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二)管理思想的发展1.科学管理的兴起(1)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2)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4)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了解)重点: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2.行为科学的产生(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理解)(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3)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4)X、Y、Z理论的观点(理解)(5)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了解)重点: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X、Y、Z理论的观点3.管理科学的发展(1)管理科学的特征(理解)(2)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3)管理科学的贡献(了解)重点: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4.现代管理理论的进展(1)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了解)(2)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了解)(三)管理原理1.管理原理的特征(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理解)(2)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了解)2.系统原理(1)系统的概念(理解)(2)系统原理要点(理解)重点:系统原理的要点3.人本原理(1)人本原理主要观点(理解)(2)人本原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了解)重点:人本原理的要点4.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1)责任原理的观点(理解)(2)效益的含义(理解)难点:责任原理的观点5.伦理原理(1)管理伦理的内涵(理解)(2)伦理道德对企业的重要性(了解)难点:管理伦理的内涵(四)决策1.环境研究(1)环境研究对决策的意义(理解)(2)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了解)重点: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2.决策的类型与特点(1)决策的概念(理解)(2)决策类型与特点(了解)重点:决策的类型难点:决策的概念3.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了解)4.决策的方法(掌握)重点:决策的方法(五)计划1.计划的类型与作用(1)计划与决策的关系(理解)(2)计划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了解)难点:计划与决策的关系2.计划的编制(1)计划编制的程序(了解)(2)计划编制的方法(掌握)重点:计划编制的方法3.计划的执行与调整(1)滚动计划法(掌握)(2)目标管理(掌握)重点:滚动计划法,目标管理(六)组织结构设计1.组织概述(1)组织的含义(理解)(2)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含义及其关系(理解)(3)部门化含义及其分类(理解)重点: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含义及其关系,部门化含义及其分类2.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1)直线职能制结构(理解)(2)事业部制结构(理解)(3)矩阵式组织结构(理解)3.组织设计的任务、依据与原则(1)组织设计的任务(理解)(2)组织设计的依据(了解)(3)组织设计的原则(理解)重点:组织设计的原则4.集权与分权(1)权力的含义和内容(了解)(2)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理解)(3)集权的弊端(了解)(4)分权的标志和影响分权的因素(了解)(5)分权的途径(掌握)重点:权力的含义和内容,分权的途径难点:分权的标志和影响分权的因素(七)组织结构运行1.人员配备(1)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了解)(2)管理人员的选聘来源和培训方法(掌握)重点:管理人员的选聘来源和培训方法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1)组织的分类(理解)(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理解)(3)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了解)重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3.直线与参谋(1)直线与参谋相互关系和矛盾(理解)(2)两者关系的协调(理解)难点:直线与参谋相互关系和矛盾4.组织文化(1)组织文化的概念(理解)(2)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理解)(3)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理解)重点: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八)领导1.领导的性质和作用(1)领导的含义、领导的作用(理解)(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理解)(3)领导的权力(了解)难点:领导与管理的区别2.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1)领导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了解)(2)领导集体的构成要求(了解)3.领导方式及其理论(1)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了解)(2)连续统一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3)管理方格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4)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重点: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管理方格理论的主要观点,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九)激励1.激励的性质(1)激励的含义(理解)(2)激励的过程(理解)难点:激励的过程2.激励理论(1)需要层次论的主要观点(理解)(2)期望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3)公平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4)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重点:需要层次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3.激励实务(1)激励的主要手段(掌握)(2)激励方法(会)(十)沟通1.沟通的性质及其过程(1)沟通的含义和重要性(理解)(2)沟通过程(了解)(3)沟通的类别(了解)(4)沟通网络(了解)重点:沟通网络难点:沟通过程2.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1)有效沟通的障碍(理解)(2)沟通障碍的克服(了解)(十一)控制1.控制原理(1)控制的含义和控制的必要性(理解)(2)控制类型(掌握)重点:控制类型2.控制的过程(掌握)(十二)创新1.创新及其作用(1)创新的含义及其意义(理解)(2)创新与维持的关系(理解)2.创新的基本内容(理解)3.创新的过程和组织(理解)重点:创新的基本内容难点:创新的含义,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四、有关说明(一)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二)教学建议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案例分析,同时辅以社会调查、课堂不定时讨论结合的方法,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执笔人:陈克巧审核人: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管理学概论(Management Theory)教学对象:工程类各专业课程编码:课程类别:必修(选修)课。
总学时:32学时;授课30时(其中案例讨论6课时),考查2学时。
总学分:2个学分选用教材:管理学概论郭朝阳等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先行课程:二、教学目的和任务《管理学概论》工程类专业一门必修课,目的是使工科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以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知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管理基本理论,了解一定的管理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基本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概论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管理的概念、性质、职能、熟悉管理的基本问题,了解管理环境,旨在对管理有个概括认识,为今后各章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第一节管理管理的必要性、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的区别、管理的二重性理论第二节管理者“经理革命”——职业管理者的出现、管理者的类型、管理者的能力要求、.管理者的角色、成功的管理者与有效的管理者第三节管理学学科体系、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本章重点:管理的概念、特征,管理的性质和职能,管理者的类型、职能、角色、技能,个体的假设第二章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熟悉各个阶段的主要管理思想,进而加深对管理学的理解,为掌握管理的一般规律奠定理论基础。
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韦伯的官僚集权组织、古典管理时代小结第二节人际关系学说时代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说的要点、行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际关系时的小结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时代管理理论丛林的出现、管理过程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方法、管理科学权变法本章重点: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韦伯的组织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霍桑试验的结论,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理论,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权变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